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7篇文章
< 1 2 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后30 d内再入院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廖思祺 季春宜 +1 位作者 袁妙贤 尹强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10期1465-1467,1471,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后30 d内再入院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4年3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行LA后30 d内再入院的53例急性阑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再次手术分为再次手术组... 【目的】探讨小儿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后30 d内再入院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4年3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行LA后30 d内再入院的53例急性阑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再次手术分为再次手术组(n=7)和非再次手术组(n=46)。收集所有患儿年龄、性别、首次入院时急性阑尾炎炎症反应评分(appendicitis inflammatory response score,AIR)、首次病程时间、首次住院时间、病理类型、首次起病至入院时间、再入院前症状持续时间,首次出院和再次入院时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分析患儿LA后30 d内再入院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53例再入院患儿中,诊断为腹腔脓肿22例(43.51%)、肠梗阻19例(35.85%)、肠梗阻合并腹腔脓肿6例(11.32%)、腹腔脓肿合并伤口感染5例(9.43%)、阑尾残株炎1例(1.89%)。再次入院时WBC计数、NLR均高于首次出院时(P<0.05),CRP水平与首次出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手术组和非再手术组再次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首次入院时AIR、首次起病至入院时间、首次住院时间及再入院前症状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3例再入院患儿经治疗皆好转出院。【结论】小儿阑尾炎术后再入院因素主要为腹腔脓肿及肠梗阻,早期干预可降低阑尾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入院患儿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外科学 急性病 腹腔镜检查 阑尾切除术 影响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84例手术疗效分析
2
作者 崔楷悦 宋华 +2 位作者 谢恒翠 薛媛 李梦娇 《精准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33-35,39,共4页
目的分析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患儿的诊疗资料,为临床最佳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84例NEC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腹... 目的分析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患儿的诊疗资料,为临床最佳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84例NEC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腹部平片检查,术中根据患儿肠管坏死部位及范围行肠造瘘术或坏死肠管切除肠吻合术,对患儿饮食、排便及体质量变化情况进行随访,并对患儿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总结。结果84例患儿中,行肠减压腹腔引流术者2例;行肠造瘘术者72例,其中回肠造瘘67例,空肠远端造瘘5例;行坏死肠管切除肠吻合术者7例;放弃治疗者3例。患儿预后良好77例;预后不良2例,系因短肠综合征术后需定期静脉营养支持;死亡2例,系术后6个月因坏死性肠炎死亡;放弃治疗3例,因系术中发现广泛肠坏死。结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死率高,肠造瘘是其目前的主要治疗方式,及时行手术治疗对NEC患儿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 结直肠外科手术 预后 婴儿 新生
下载PDF
胸腔镜联合快速康复方案治疗儿童先天性膈疝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叶 王贤书 +4 位作者 王盛华 谷红霞 岳芳 曹红宾 方江顺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20期3124-3127,共4页
目的评价快速康复(ERAS)方案在胸腔镜治疗儿童先天性膈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先天性膈疝52例,按是否接受快速康复方案分为对照组和ERAS组,快速康复方案主要包括:围术期护理、饮食管理、血液管理、麻... 目的评价快速康复(ERAS)方案在胸腔镜治疗儿童先天性膈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先天性膈疝52例,按是否接受快速康复方案分为对照组和ERAS组,快速康复方案主要包括:围术期护理、饮食管理、血液管理、麻醉管理、营养支持、疼痛管理等。对比分析2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ERAS组纳入患儿25例,对照组患儿27例,统计结果显示2组患儿性别、膈疝侧别、出生时体重、手术日龄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和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为[(119±24)min vs(117±19)min,P=0.603;(6.0±2.5)ml vs(7.2±3.1)ml,P=0.006]。2组平均随访时间为(7.3±4.1)年,ERA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PedsQL 4.0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方案可降低胸腔镜治疗先天性膈疝的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提高了此类患儿术后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 先天性膈疝 胸腔镜 修补 手术
下载PDF
术前预注右美托咪定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向珍 危思维 +2 位作者 禹二友 陈政 杜真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4期531-534,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术前用药对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在本院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9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术前用药对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在本院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9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为右美托咪定术前用药组,对照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泵入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儿术前焦虑、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疼痛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入手术室时后5 min(T_(1))、置入喉罩后5 min(T_(2))、手术开始后5 min(T_(3))、拔出喉罩后5 min(T_(4))、入麻醉恢复室后5 min(T_(5))时的SBP、DB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T_(1)、T_(2)、T_(3)、T_(4)、T_(5)、出恢复室时的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手术室、麻醉诱导时、术后24 h时的耶鲁术前焦虑量表(m-YP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术后2 d时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amsay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预注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中,可缓解患儿围术期焦虑情绪,减轻术后疼痛,降低了术后躁动的发生率,且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外科学 结扎术/方法 右美托咪啶/药理学 儿童
原文传递
不同时间点静脉泵注前列地尔对行肝移植手术治疗的终末期肝病患儿血浆Clara细胞分泌蛋白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莫少娥 梁胜凤 +5 位作者 周斌先 秦鋆建 罗金辉 李青倩 陶春辉 蓝雨雁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885-890,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点静脉泵注前列地尔对行肝移植手术治疗的终末期肝病患儿血浆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SP)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肝移植手术治疗的44例终末期肝病患儿随机分为C组20例与K组24例。C组患儿在新肝期开始静脉...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点静脉泵注前列地尔对行肝移植手术治疗的终末期肝病患儿血浆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SP)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肝移植手术治疗的44例终末期肝病患儿随机分为C组20例与K组24例。C组患儿在新肝期开始静脉泵注0.5 ng/(kg·min)前列地尔至术毕,K组患儿手术开始后立即静脉泵注0.5 ng/(kg·min)前列地尔至术毕。比较两组患儿切皮前(T_(0))、无肝期30 min时(T_(1))、新肝期30 min时(T_(2))、手术结束时(T_(3))、术后12 h(T_(4))、术后24 h(T_(5))、术后48 h(T_(6))的血浆CCSP含量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以及术后儿科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在T_(2)、T_(3)、T_(4)、T_(5)、T_(6)时,K组血浆CCSP含量均低于C组(均P<0.05)。不同时间点两组患儿PaO_(2)、PaCO_(2)、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氧合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上述指标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均P<0.05)。K组患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儿科ICU停留时间均短于C组(均P<0.05),但两组患儿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移植手术开始后立即静脉泵注前列地尔可降低终末期肝病患儿血浆CCSP含量,缩短患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儿科ICU停留时间,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终末期肝病 前列地尔 CLARA细胞分泌蛋白 肺功能 动脉血气分析 儿童
下载PDF
应用内镜介入治疗儿童消化道异物 被引量:15
6
作者 蒋丽蓉 许幼如 +1 位作者 陈惠芳 陈睿婷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 :儿童消化道异物摄入是一种紧急状况。本文主要阐述应用内镜介入治疗儿童消化道异物的优越性及指征。方法 :取自 2 0 0 0年 11月 2 0日~ 2 0 0 1年 4月 4日临床因偶然因素而发生异物摄入的年龄介于 7个月~ 8岁之间 6名儿童 ,摄... 目的 :儿童消化道异物摄入是一种紧急状况。本文主要阐述应用内镜介入治疗儿童消化道异物的优越性及指征。方法 :取自 2 0 0 0年 11月 2 0日~ 2 0 0 1年 4月 4日临床因偶然因素而发生异物摄入的年龄介于 7个月~ 8岁之间 6名儿童 ,摄入的物体包括铁钉、一元硬币、螺丝刀等 ,其中 4例婴幼儿表现有哭吵、厌食及轻微腹痛症状。选用OlympusGIF -XQ2 40电子胃镜和相关器械用于内镜介入治疗 6名儿童 7件消化道异物。结果 :全部患儿内镜介入内镜治疗消化道异物均获成功 ,无 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应用内镜介入治疗儿童消化道异物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消化道异物 内镜介入治疗
下载PDF
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联合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快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7
作者 高威 余晨 +3 位作者 左伟 吴公景 李清智 刘翔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0-534,共5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联合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在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患儿快速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87例十二指肠梗阻新生儿临床资料,将采用三孔法腹腔镜治疗的39例患儿纳入三孔组,将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治疗的48例患儿按... 目的探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联合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在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患儿快速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87例十二指肠梗阻新生儿临床资料,将采用三孔法腹腔镜治疗的39例患儿纳入三孔组,将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治疗的48例患儿按照术后喂养方式分成单孔组(常规喂养)26例和单孔EEN组22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费用、实验室指标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3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三孔组比较,单孔组术后初次肠内营养时间、达到全量肠内营养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1周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单孔组比较,单孔EEN组术后初次肠内营养时间、达到全量肠内营养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术后1周Hb水平增高(P<0.05),住院费用及术后1周ALB、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三孔组及单孔组各有1例患儿出现肠扭转复发,经再手术后治愈。结论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联合EEN治疗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安全、可行、有效,可促进术后早期恢复,且腹部切口隐匿,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梗阻 腹腔镜检查 肠道营养 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 早期肠内营养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气腹对小儿气管隆突位置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刘金柱 刘卫军 +1 位作者 马维根 扈家强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32-232,共1页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气腹 小儿 气管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儿童美克尔憩室超声检查61例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文娟 张雪华 +2 位作者 段星星 张号绒 李佩岚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08-210,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美克尔憩室及其并发症的超声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1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的美克尔憩室患儿超声表现。结果61例超声检查患儿中,提示美克尔憩室34例(符合率55.74%),其中合并肠套叠3例;27例超声未发... 目的探讨儿童美克尔憩室及其并发症的超声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1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的美克尔憩室患儿超声表现。结果61例超声检查患儿中,提示美克尔憩室34例(符合率55.74%),其中合并肠套叠3例;27例超声未发现憩室,但提示肠梗阻17例,误诊为阑尾炎6例,腹腔积液2例,腹腔肠胀气2例。美克尔憩室的声像图特征:①当憩室内有积液时表现为囊壁增厚的不规则或半环状囊性结构(n=10)。②憩室呈不规则含有肠管样结构的混合回声包块或类似阑尾的低回声管状结构(n=15)。③憩室呈未充盈的、不能压缩的、中心黏膜呈花瓣样或环状强回声的盲腔样结构(n=6)。④憩室翻入肠腔并发肠套叠(n=3)。结论分析美克憩室超声图像的特征,结合临床表现,可大大提高超声诊断美克尔憩室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克尔憩室 超声检查 儿童
下载PDF
单孔法腹腔镜辅助下小儿美克尔憩室切除术探讨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媛 王岩 彭旭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脐部单孔腹腔镜辅助下切除小儿美克尔憩室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评价有临床症状的小儿美克尔憩室患儿的超声影像特点与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本院经超声诊断的17例美克尔憩室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经脐部... 目的探讨脐部单孔腹腔镜辅助下切除小儿美克尔憩室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评价有临床症状的小儿美克尔憩室患儿的超声影像特点与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本院经超声诊断的17例美克尔憩室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经脐部单孔腹腔镜辅助下切除15例,开腹手术2例。结果17例术前均超声诊断为美克尔憩室;2例直接开腹手术,15例经行单孑L法腹腔镜辅助下将憩室自脐部提出,并手术切除。其中楔形切除4例,肠切除肠吻合13例。术后恢复快,创伤小,美容效果好。16例病理检查结果与超声诊断一致,诊断符合率为94.1%(16/17);1例病理检查结果为肠重复畸形。结论超声可作为小儿美克尔憩室出现并发症后的首选诊断方法。对于术前诊断明确的美克尔憩室,经脐部单孔腹腔镜辅助切除小儿美克尔憩室简单可行,方法实用,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美克尔憩室 诊断 美克尔憩室 外科学 儿童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在小儿普腹外科的临床应用探讨 被引量:8
11
作者 周小渔 李碧香 +2 位作者 肖雅玲 刘朝阳 周崇高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3年第5期338-340,348,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小儿普腹外科的临床应用。方法对 1999年 9月至 2 0 0 2年 12月间的 86 9例小儿腹腔镜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共 86 9例 ,涉及 2 0多种术式 ,其中 6 6 9例完全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 ,10 9例加作辅...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小儿普腹外科的临床应用。方法对 1999年 9月至 2 0 0 2年 12月间的 86 9例小儿腹腔镜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共 86 9例 ,涉及 2 0多种术式 ,其中 6 6 9例完全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 ,10 9例加作辅助切口 ,91例中转开腹手术 ,大部分病人手术效果良好。结论小儿腹部外科的大部分疾病可以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 ,但其手术适应证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手术的比例较大 ,熟练的常规手术经验是腹腔镜手术最重要的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外科手术 腹部外科 小儿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产前诊断脐膨出胎儿80例结局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金龙 俞钢 +3 位作者 陈丹 朱小春 葛午平 林炎坤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99-201,共3页
目的了解80例产前诊断为脐膨出胎儿的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到2010年1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超声检查诊断为“先天性脐膨出”的患儿临床资料,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和电话随访相结合,记录孕妇和新生儿的诊疗资料。结果80例中,3... 目的了解80例产前诊断为脐膨出胎儿的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到2010年1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超声检查诊断为“先天性脐膨出”的患儿临床资料,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和电话随访相结合,记录孕妇和新生儿的诊疗资料。结果80例中,36例脐膨出胎儿伴发结构畸形,其中4例失访,3例行脐带血染色体检查,1例为47XXY,31例终止妊娠,1例死胎;44例单发脐膨出,5例失访,11例行脐带血染色体检查,均正常,28例终止妊娠,11例活产,其中1例出生时未见脐膨出,1例巨大脐膨出患儿一期手术后死亡,1例巨型脐膨出患儿予非手术治疗,8例小型脐膨出患儿均经一期手术治疗,无一例死亡,术后发育良好。结论运用产前超声和染色体检查等仔细甄别胎儿脐膨出,通过宫内转运或新生儿转运开展早期诊治,获产前诊断的单发小型脐膨出可以继续妊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胎儿 预后
下载PDF
单孔与双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效果比较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仲秋 张虹 李承学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465-467,471,共4页
目的比较单孔与双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治疗7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孔腹腔镜手术42例(单孔组),双孔腹腔镜手术36例(双孔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等... 目的比较单孔与双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治疗7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孔腹腔镜手术42例(单孔组),双孔腹腔镜手术36例(双孔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单孔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较双孔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3、10.191,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中5例病儿内环口处皱褶较多且深或瘢痕较多,输精管及伴行血管埋藏于皱褶内,手术用时较多,其中2例改为双孔腹腔镜手术。单孔组与双孔组术后均无并发症出现,随访至今无复发病例。结论与双孔腹腔镜手术比较,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创伤更小,且不增加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等优点。若术中腹腔镜探查发现内环口皱褶较多且深时,可改为双孔腹腔镜继续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腹腔镜检查 儿童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腹腔镜诊治小婴儿肠旋转不良的探讨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兰萍 任红霞 +1 位作者 陈淑芸 韩湘珍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409-411,共3页
目的探讨小婴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微创诊治,总结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小婴儿肠旋转不良的临床资料,均于全麻下脐环下方、左右上腹部作切口约0.5cm,行Ladd’s手术。结果本组5例手术均获得成功,4例术后第2d肠功能恢复,开始进食,1... 目的探讨小婴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微创诊治,总结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小婴儿肠旋转不良的临床资料,均于全麻下脐环下方、左右上腹部作切口约0.5cm,行Ladd’s手术。结果本组5例手术均获得成功,4例术后第2d肠功能恢复,开始进食,1例65d的患儿术后3d因十二指肠梗阻再次手术,术中证实系十二指肠隔膜,经腹行隔膜切除术。全部病例随访2~6月,预后良好。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婴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具有打击轻、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疾病/诊断 肠疾病/外科学 外科手术 腹腔镜
下载PDF
隔膜切除肠成形术治疗十二指肠上段空肠隔膜状狭窄畸形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福玉 胡廷泽 郎诗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39-241,共3页
目的为总结上消化道隔膜畸形的诊治经验,对1984年~1997年收治的病例行近期回顾性研究。方法在治疗的13例中,男10例,女3例。年龄20天~5岁6个月。主要表现为呕吐、上腹饱满及胃界扩大,钡餐X线片发现相应部位梗阻... 目的为总结上消化道隔膜畸形的诊治经验,对1984年~1997年收治的病例行近期回顾性研究。方法在治疗的13例中,男10例,女3例。年龄20天~5岁6个月。主要表现为呕吐、上腹饱满及胃界扩大,钡餐X线片发现相应部位梗阻征象。11例行隔膜切除肠成形术,2例行结肠后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结果术后恢复顺利,近期效果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结论对具有典型上消化道梗阻的患儿,均应考虑本病的存在,并须进行造影检查。该病以隔膜切除肠成形术为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畸形 上消化道梗阻 隔膜切除 肠成形术
下载PDF
400例小儿粘连性肠梗阻病因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丽亚 霍习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9期772-772,共1页
小儿粘连性肠梗阻是儿童外科常见病,约占机械性肠梗阻的80%.本文对在1990~2000年间北京儿童医院外科收治的400例诊为粘连性肠梗阻的患儿进行病因分析,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粘连性肠梗阻 病因 小儿 诊断 治疗 立位X线检查 实验室检查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山莨菪碱、氟美松注射液对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韩月芬 朱瑞芬 +2 位作者 刘学英 杜翠棉 黄现格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5期631-631,共1页
关键词 肠套叠 空气灌肠 山莨菪碱 氟美松
下载PDF
十二指肠膜状闭锁与狭窄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小春 俞钢 徐本源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35-136,共2页
目的提高十二指肠膜状闭锁与狭窄的诊断水平及评价其疗效。 方法对25例十二指肠膜状闭锁及狭窄的临床表现与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 25例手术病人中1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其它治愈。随访8例,除1例偶有胃胀不适外,其余疗效良好。 结论... 目的提高十二指肠膜状闭锁与狭窄的诊断水平及评价其疗效。 方法对25例十二指肠膜状闭锁及狭窄的临床表现与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 25例手术病人中1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其它治愈。随访8例,除1例偶有胃胀不适外,其余疗效良好。 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上消化道造影有助于早期诊断,隔膜切除术,十二指肠剪裁+隔膜切除术是较佳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疾病 诊断 十二指肠疾病 外科学 肠闭锁 诊断 肠闭锁 外科学
下载PDF
幽门前瓣膜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涛 汪源 +1 位作者 王艳丽 于立松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33-134,132,共3页
目的探讨幽门前瓣膜的诊断和手术方式,提高幽门前瓣膜的诊治水平,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2002年17年间6例幽门前瓣膜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结果6例患儿均治愈,其中3例行瓣膜切除术,2例行瓣膜切除+幽门成形术,1例行十二指肠... 目的探讨幽门前瓣膜的诊断和手术方式,提高幽门前瓣膜的诊治水平,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2002年17年间6例幽门前瓣膜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结果6例患儿均治愈,其中3例行瓣膜切除术,2例行瓣膜切除+幽门成形术,1例行十二指肠胃窦吻合术,1例术后8d出现呕吐,予以治疗后无呕吐。随访5例均无远期并发症。结论新生儿幽门前瓣膜为少见病,临床易误诊、漏诊,术前需详细检查,必要时行手术探查,并同时注意与其它畸形的合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前瓣膜 B超检查 钡餐检查 瓣膜切除术 幽门成形术
下载PDF
小儿钝性腹外伤非手术治疗的指征选择 被引量:6
20
作者 詹江华 尹娟 谷继卿 《肝胆外科杂志》 2001年第4期260-261,共2页
目的 探索小儿钝性腹外伤保守治疗的指征选择 ,以及 CT检查的意义。方法  1993年以来治疗钝性腹外伤 72例 ,采用 PTS评分和 CT分级对患儿进行评估。结果  72例中保守治疗成功 67例 ,5例行手术治疗。结论 钝性腹外伤 ,PTS和腹腔穿刺... 目的 探索小儿钝性腹外伤保守治疗的指征选择 ,以及 CT检查的意义。方法  1993年以来治疗钝性腹外伤 72例 ,采用 PTS评分和 CT分级对患儿进行评估。结果  72例中保守治疗成功 67例 ,5例行手术治疗。结论 钝性腹外伤 ,PTS和腹腔穿刺检查简单、易行 ;CT分级可以反映损伤程度和结果 ,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性 腹外伤 保守治疗 儿童 外伤评分 CT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