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8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栓弹力图在儿童骨折后凝血功能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作者 彭雪松 郭玉霞 +3 位作者 何柏霖 温普生 杨媛淇 胡娟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5期714-717,共4页
目的 探究血栓弹力图(TEG)检测用于评估儿童骨折创伤后凝血状态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7月1日至10月31日在该院诊断为骨折且需急诊住院手术的患儿90例作为急诊骨折组,另选择同期在该院拟进行骨科择期矫形手术的患儿110例... 目的 探究血栓弹力图(TEG)检测用于评估儿童骨折创伤后凝血状态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7月1日至10月31日在该院诊断为骨折且需急诊住院手术的患儿90例作为急诊骨折组,另选择同期在该院拟进行骨科择期矫形手术的患儿11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TEG参数[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角度(α)、血块最大振幅(MA)]和普通凝血参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急诊骨折组TEG参数与普通凝血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急诊骨折组R、K、APTT均低于对照组,α、MA、PT、FIB、D-D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与APTT呈正相关(r=0.327,P<0.05);MA与FIB呈正相关(r=0.509,P<0.05);其他参数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TEG可检测到骨折创伤后患儿血液的高凝状态,TEG联合普通凝血参数检测能更全面地评估患儿凝血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创伤 儿童 凝血状态 骨折
下载PDF
软组织重建治疗儿童蟹钳指畸形的方法研究
2
作者 蓝吉斌 南国新 李志星 《广州医药》 2024年第1期48-53,共6页
目的探讨软组织重建治疗儿童蟹钳指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2年12月对25例蟹钳指畸形或蟹钳指畸形术后出现“Z”形畸形患儿进行软组织重建治疗,观察术后1年Tada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年,25例患儿的Tada评分优16例(... 目的探讨软组织重建治疗儿童蟹钳指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2年12月对25例蟹钳指畸形或蟹钳指畸形术后出现“Z”形畸形患儿进行软组织重建治疗,观察术后1年Tada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年,25例患儿的Tada评分优16例(64%),良8例(32%),差1例(4%)。术后1年Peds QL评分(92.74±9.52)高于术前(79.25±7.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指间关节伸直障碍、骨折愈合延迟各发生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8%。结论软组织重建治疗儿童蟹钳指畸形,患儿无需经历一期切除重复拇指,二期行截骨矫形手术或者切除多指的多次手术,只需一次手术就完成蟹钳指截骨矫形,具有治疗周期短、患儿痛苦少、家庭经济成本低,且能显著提升患儿生存质量,临床效果满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重建 蟹钳指畸形 修复外科手术
下载PDF
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患儿的临床效果
3
作者 彭岗 唐仕忠 +1 位作者 杨锐 张强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3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贵州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70例股骨骨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贵州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70例股骨骨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患儿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股骨骨折 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
下载PDF
解毒消肿汤局部溻渍联合柏栀散外敷治疗婴幼儿早期肛周脓肿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章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18-0020,共3页
分析解毒消肿汤局部溻渍联合柏栀散外敷治疗婴幼儿早期肛周脓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6~2022.12如皋市中医院接收的肛周脓肿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根据纳排标准从中选取56例进行分组,分组原则为随机性,分组方法为摸球法。本研究设置... 分析解毒消肿汤局部溻渍联合柏栀散外敷治疗婴幼儿早期肛周脓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6~2022.12如皋市中医院接收的肛周脓肿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根据纳排标准从中选取56例进行分组,分组原则为随机性,分组方法为摸球法。本研究设置2个组别,分别为对照组(n=28,复方黄柏液涂剂+莫匹罗星软膏)与观察组(n=28,解毒消肿汤局部溻渍+柏栀散),分析两组的临床指标相关数据,并基于分析结果客观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肛周肿痛、恶寒发热、夜寐不安、表面焮热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创面愈合、腐肉脱落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且肉芽组织生长评分更低(p<0.05);观察组的自行溃透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切开排脓率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解毒消肿汤局部溻渍联合柏栀散外敷治疗婴幼儿早期肛周脓肿的效果良好,不仅能有效缓解患儿的症状体征,促进患儿早日恢复,还能降低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消肿汤局部溻渍 柏栀散外敷 婴幼儿早期肛周脓肿
下载PDF
肘关节造影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
5
作者 任小军 苏春红 +5 位作者 陈永刚 移志刚 丁界先 刘文忠 董平 夏亚一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肘关节造影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肘关节造影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24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记录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肘关节恢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 目的探讨肘关节造影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肘关节造影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24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记录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肘关节恢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18~24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8~16周。术后未发生肘外翻畸形、肱骨外髁缺血性坏死、骨化性肌炎、缺血性肌挛缩以及神经症状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4例患儿肘关节功能未完全恢复正常,但不影响生活,Flynn肘关节评分等级均为良;20例肘关节功能均恢复至健侧水平,Flynn肘关节评分等级均为优。结论采用肘关节造影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术中能清楚显示儿童肱骨远端的软骨成分,有助于判断骨折的移位程度和闭合复位的质量,避免不必要的切开复位及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造影 闭合复位 经皮固定 儿童肱骨外髁骨折
下载PDF
20°上臂倾斜位摄片法在肱骨外髁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曾晓辉 万玲玲 +3 位作者 曾群群 熊斌 吴欣乐 易申德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45-48,53,共5页
目的浅析20°上臂倾斜位摄片法在肱骨外髁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50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采用传统正位与20°上臂倾斜位摄片法,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并根据J... 目的浅析20°上臂倾斜位摄片法在肱骨外髁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50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采用传统正位与20°上臂倾斜位摄片法,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并根据Jakob分类法进行二次评估,测量不同体位X线正位平片中骨块内侧与外侧的移位距离。结果50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中,标准位摄片法的Jakob分型为:Ⅰ度29例、Ⅱ度17例、Ⅲ度4例;20°上臂倾斜位摄片法的Jakob分型为:Ⅰ度19例、Ⅱ度27例、Ⅲ度4例。经过测量可知,20°上臂倾斜位摄片法的异位距离大于标准位摄片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上臂倾斜位摄片法准确率高于标准位摄片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中,手术结果为金标准,45例结果正确,5例结果错误;20°上臂倾斜位摄片法灵敏度为97.73%、特异度为66.67%、准确度为94.00%。结论在肱骨外髁骨折中采用20°上臂倾斜位摄片法,能够快速显示患儿肱骨外髁骨折的骨块移位程度,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位摄片法 肱骨外髁骨折 儿童 准确性
下载PDF
肠道菌群代谢相关产物与6~9岁健康儿童骨骼肌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龙海旭 詹红艳 +3 位作者 陆影 李巧香 唐美美 陆轶鑫 《河北医学》 2024年第1期141-146,共6页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代谢相关短链脂肪酸(SCFAs)与6-9岁健康儿童骨骼肌质量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在2021年12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本院进行这项横断面研究。总共有176名参与者(68名女孩和108名男孩)纳入本研究。采用双X射线吸收测定法(DXA)...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代谢相关短链脂肪酸(SCFAs)与6-9岁健康儿童骨骼肌质量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在2021年12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本院进行这项横断面研究。总共有176名参与者(68名女孩和108名男孩)纳入本研究。采用双X射线吸收测定法(DXA)测量骨骼肌质量指标,并根据骨矿物质密度(BMD)对参与者进行分层分析。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粪便中SCFAs的浓度。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粪便SCFAs与骨骼肌质量的关系。结果:根据TBLH骨密度参考值计算Z值,纳入研究的儿童被分层为Z得分≥0的正常BMD(n=120)和Z得分<0的低BMD(n=56)。与正常BMD组相比,低BMD组的TB BMD、TBLH BMD、LS BMD、PELV BMD、TSM/TBF、ASM/AFM均显著降低(P<0.05),和TSM、ASM均显著增加(P<0.05)。与正常BMD组相比,低BMD组的粪便戊酸水平显著增加(P<0.05),和乙酸、丁酸、总SCFAs水平显著降低(P<0.05)。校正协变量和FDR校正后,多元回归分析显示TBLH BMD、PELV BMD与丁酸、戊酸和总SCFAs显著正相关(β=0.15~0.23,P<0.05)。结论:粪便丁酸、戊酸和总SCFAs与6~9岁健康儿童的BMD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脂肪酸 儿童 骨矿物质密度 骨骼健康
下载PDF
儿童股骨干骨折治疗技术进展
8
作者 孙鸿朔 张治博 +3 位作者 李朋 杜刚强 姜建浩 杨淑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2期177-181,共5页
儿童股骨干骨折是儿童中常见的骨折类型,占全部儿童骨折的1.4%~1.7%。需要根据患儿的年龄、体质量、骨折类型、受伤方式等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一般来说,学龄前儿童采用非侵入性固定治疗(如Pavlik吊带、髋人字石膏),学龄儿童采用内固定... 儿童股骨干骨折是儿童中常见的骨折类型,占全部儿童骨折的1.4%~1.7%。需要根据患儿的年龄、体质量、骨折类型、受伤方式等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一般来说,学龄前儿童采用非侵入性固定治疗(如Pavlik吊带、髋人字石膏),学龄儿童采用内固定治疗,内固定治疗方案包括钢板、弹性髓内钉、锁定髓内钉。外固定治疗则通常只适用于复杂创伤等特殊情况。本文就儿童股骨干骨折的各种治疗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儿童 保守治疗 外固定 闭合复位 进展
下载PDF
克氏针与Slongo式外固定架治疗GartlandⅢb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
9
作者 李永犇 宋效雷 +1 位作者 李娜 赵彬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98-204,共7页
目的比较克氏针与Slongo式外固定架治疗GartlandⅢb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95例GartlandⅢb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临床资料,男童61例,女童34例;年龄... 目的比较克氏针与Slongo式外固定架治疗GartlandⅢb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95例GartlandⅢb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临床资料,男童61例,女童34例;年龄4~12岁,平均6.1岁;左侧70例,右侧25例;摔伤86例,道路交通伤9例;BMI 13.2~18.3kg/m^(2),平均15.1kg/m^(2);受伤至手术时间2~19h,平均10.3 h。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克氏针组(65例)和外固定架组(30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切开复位比例、透视次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采用Flynn评分标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外固定架组手术时间(27.1±5.3)min、透视次数(13.9±4.0)次少于克氏针组[(40.6±3.9)min、(26.1±2.5)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架组切开复位比例(9.2%)与克氏针组(1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针道均无深部感染,外固定架组针道浅表感染率(16.7%)显著高于克氏针组(3.1%,P<0.05)。两组患儿均于术后4周去除固定装置(克氏针和外固定架)。克氏针组Baumann角(76.9±3.3)°小于外固定架组(78.2±3.4)°,两组均小于正常儿童(平均值8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克氏针组矢状面畸形率(7.7%)与外固定架组(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架组、克氏针组术后6个月肘关节活动度分别为(145.1±6.3)°、(143.6±6.0)°,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6.1±3.9)%、(95.9±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克氏针固定相比,采用Slongo式外固定架固定治疗GartlandⅢb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透视次数,但也存在针道浅表感染率较高的风险。因此,临床应根据患儿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克氏针 外固定架 骨折分型 疗效 儿童
下载PDF
弹性髓内钉固定技术联合经皮穿刺人工骨注射治疗单纯性骨囊肿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王俊东 贺小张 +2 位作者 王桃 钟锋 彭生凌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期15-20,共6页
目的:探究弹性髓内钉固定技术联合经皮穿刺人工骨注射治疗单纯性骨囊肿的效果。方法:纳入萍乡市人民医院儿外科于2015年7月—2020年7月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64例单纯性骨囊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 目的:探究弹性髓内钉固定技术联合经皮穿刺人工骨注射治疗单纯性骨囊肿的效果。方法:纳入萍乡市人民医院儿外科于2015年7月—2020年7月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64例单纯性骨囊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经皮穿刺人工骨注射+外固定+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在此基础上联合组加弹性髓内钉固定技术治疗。所有患儿均需给予6个月连续随访。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肌肉骨骼肿瘤协会(MSTS)评分、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记录两组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期间,联合组因未完成随访脱落1例,因改用其他治疗方案脱落1例,对照组因未完成后续随访脱落2例。联合组30例,对照组30例。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MSTS评分较术前均增高,且联合组MST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联合组的IL-6、TNF-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弹性髓内钉固定技术联合经皮穿刺人工骨注射治疗可改善单纯性骨囊肿患儿肢体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骨囊肿 弹性髓内钉 经皮穿刺人工骨注射
下载PDF
两种方法治疗学龄期儿童股骨下段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比较
11
作者 张远鉴 王意菊 +1 位作者 尹同珍 王树辉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92-96,共5页
目的比较股骨远端90°锁定钢板与弹性髓内钉治疗学龄期儿童股骨下段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5例学龄期股骨下段不稳定型骨折患儿分成观察组(采用股骨远端90°锁定钢板治疗,38例)与对照组(采用闭合或切开复... 目的比较股骨远端90°锁定钢板与弹性髓内钉治疗学龄期儿童股骨下段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5例学龄期股骨下段不稳定型骨折患儿分成观察组(采用股骨远端90°锁定钢板治疗,38例)与对照组(采用闭合或切开复位弹性髓内钉治疗,37例)。记录手术情况、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术后再移位发生率。采用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 X线片显示两组骨折均复位良好。两组骨折愈合时间2.5~5个月。末次随访时,HSS评分优良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再移位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弹性髓内钉相比,股骨远端90°锁定钢板治疗学龄期儿童股骨下段不稳定型骨折,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更少,术后骨折再移位率更低,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90°锁定钢板 弹性髓内钉 股骨下段骨折 儿童
下载PDF
266例儿童急性骨髓炎病原学特点及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12
作者 郭菡 季泽娟 +1 位作者 高凯杰 裴保方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287,共5页
目的调查儿童急性骨髓炎病原学特点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266例儿童急性骨髓炎临床资料,统计患儿基本信息、病原微生物送检、药敏试验结果及... 目的调查儿童急性骨髓炎病原学特点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266例儿童急性骨髓炎临床资料,统计患儿基本信息、病原微生物送检、药敏试验结果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266例急性骨髓炎患儿均做病原学送检,148例培养出病原菌,检出阳性率为55.64%,共检出细菌154株,排名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04株(67.53%)、表皮葡萄球菌8株(5.19%)和人葡萄球菌7株(4.5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33.65%,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比较,MRSA感染患儿在疾病严重程度及治疗预后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00%,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单独用药227例,占85.34%,以头孢曲松为主,二联用药39例,占14.66%,以头孢曲松联合万古霉素为主,静脉用药平均疗程为(40.20±15.68)d。148例药敏结果报告后,治疗有效,继续原方案治疗76例(51.35%);治疗效果差,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37例(25.00%);药敏结果提示敏感,但疗效欠佳,更换药物25例(16.89%);临床治疗有效,根据药敏结果更换为窄谱抗菌药物或由二联改为单药治疗10例(6.76%)。结论儿童急性骨髓炎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能够覆盖常见病原菌,结合临床疗效和药敏结果调整用药方案,但抗菌药物静脉用药疗程偏长,需进一步把握静脉用药序贯口服给药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急性骨髓炎/儿童 病原菌
下载PDF
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
13
作者 柳松 钟晓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将5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29例)和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29例)。比较两...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将5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29例)和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29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观察组均短(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采用Flynn评分评价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均满意,但闭合复位有手术切口较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 经皮克氏针内固定 肱骨髁上骨折 儿童
下载PDF
先天性肌性斜颈严重程度及康复时间影响因素研究
14
作者 李淼 陈颖 +4 位作者 闫淑媛 匡晓妮 李雪怡 王国红 黄广文 《中医康复》 2024年第3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肌性斜颈(CMT)严重程度及康复时间影响因素,预测CMT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在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中心儿童康复科确诊并收治的CMT儿童73例,收集患儿及母孕期病史资料,记录两侧胸锁乳突肌(SCM... 目的:探讨先天性肌性斜颈(CMT)严重程度及康复时间影响因素,预测CMT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在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中心儿童康复科确诊并收治的CMT儿童73例,收集患儿及母孕期病史资料,记录两侧胸锁乳突肌(SCM)肌肉厚度、患侧与健侧SCM厚度之比(A/N)、患侧与健侧SCM厚度之差(A-N)、康复时间等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性别、斜颈偏侧、分娩方式、胎位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别的SCM厚度、A/N、A-N及康复时间,分析康复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1)右侧CMT组较左侧CMT组相比,SCM更厚,A/N、A-N值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康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男女两组之间SCM厚度、A/N、A-N、康复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异常胎位组较正常胎位组比较,SCM更厚,A/N、A-N值越大,康复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阴道难产(简称难产)与阴道顺产(简称顺产)、剖宫产分娩相比,难产A/N、A-N值越大,康复时间越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M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SCM厚度、A/N、A-N与康复时间呈线性正相关(P<0.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425、0.497、0.489。诊断年龄、出生体重与康复时间不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侧CMT患儿、异常胎位、难产CMT患儿SCM更厚,异常胎位及难产CMT更加严重,需要更长的康复时间。出生体重、诊断年龄、性别与CMT康复时间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肌性斜颈 严重程度 康复时间
下载PDF
大黄芒硝散肘部外敷治疗儿童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肿痛的疗效观察
15
作者 朱荣君 张军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347-350,共4页
目的:观察大黄芒硝散肘部外敷辅助治疗儿童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芜湖市中医医院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51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21例),对... 目的:观察大黄芒硝散肘部外敷辅助治疗儿童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芜湖市中医医院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51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2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黄芒硝散肘部外敷,观察2组术前、术后3d、术后6d疼痛评分、肘关节肿胀度及住院天数、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3d、6d疼痛评分、肘关节肿胀度及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发现2例术后患肘出现张力性水泡,观察组未发生张力性水泡。结论:对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术后采用大黄芒硝散外敷可显著减轻肿痛症状,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芒硝 肱骨髁上骨折 肿痛
下载PDF
儿童化脓性关节炎感染后脓毒症继发急性肾损伤的早期预测
16
作者 冯彦华 任强 李京宴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88-192,共5页
目的 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对儿童化脓性关节炎感染后脓毒症继发急性肾损伤(AKI)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以2018年6月至2023年10月河北省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173例化脓性关节炎感染后脓毒症患儿为研究... 目的 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对儿童化脓性关节炎感染后脓毒症继发急性肾损伤(AKI)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以2018年6月至2023年10月河北省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173例化脓性关节炎感染后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继发AKI分为非AKI组(105例)和AKI组(68例),记录所有患儿入院时基本资料,收集实验室指标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肌酐(SCr)、HDL-C及入院时儿童序贯器官衰竭评分(pSOFA),并将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继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联合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模型的预测价值。应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Booststrap重抽样法对预测模型的准确性进行内部验证,绘制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果 (1)AKI组与非AKI组PCT、PLR、HDL-C及pSOF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R、HDL-C是继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ROC曲线分析显示,PLR、HDL-C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0.775和0.851,95%CI 0.720~0.829和0.803~0.899;两项指标联合预测AUC 0.912,95%CI 0.880~0.945;(4)两项联合预测校准后的预测结果与临床实际观察结果一致性较高,其预测效能曲线与临床实际发生的曲线具有良好的一致性;(5)临床DCA显示,阈概率为28%~80%时,可预测化脓性关节炎感染后脓毒症患儿早期继发AKI。结论 PLR、HDL-C是继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两项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更高,可用于评估儿童化脓性关节炎感染后脓毒症早期继发AKI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关节炎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降钙素原 血肌酐 儿童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下载PDF
中药联合复位治疗小儿桡骨远端骨折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骆阳康健 蒋亦军 +2 位作者 温小雨 徐建峰 邓水晶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期165-170,共6页
桡骨远端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上肢骨折之一。治疗方法大多选用闭合复位后石膏固定,而发生开放性骨折、关节内骨折、不可复位骨折、不稳定骨折及相关神经损伤的手术指征较为明确。因此无论是手术复位还是闭合复位,复位后促进骨折愈合、局... 桡骨远端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上肢骨折之一。治疗方法大多选用闭合复位后石膏固定,而发生开放性骨折、关节内骨折、不可复位骨折、不稳定骨折及相关神经损伤的手术指征较为明确。因此无论是手术复位还是闭合复位,复位后促进骨折愈合、局部血液循环、预防生长障碍及并发症的发生都显得尤为重要。在完成儿童桡骨远端骨折闭合复位后,为确保伤口愈合良好,可以进一步联合适当的中医治疗方法。本文对中药联合复位治疗小儿桡骨远端骨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桡骨远端骨折 复位 联合治疗
下载PDF
青少年型带锁髓内钉治疗大龄儿童股骨干骨折对其股骨近端的影响
18
作者 钟志 林大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 观察青少年型带锁髓内钉治疗大龄(11~16岁)儿童股骨干骨折对其股骨近端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大龄股骨干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接受青少年型带锁髓内钉治疗。比较健侧与患侧术前、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末次... 目的 观察青少年型带锁髓内钉治疗大龄(11~16岁)儿童股骨干骨折对其股骨近端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大龄股骨干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接受青少年型带锁髓内钉治疗。比较健侧与患侧术前、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末次随访时影像学股骨近端几何参数[颈干角(NSA)、关节面转子间距离(ATD)、大小转子间距离(ITD)、关节面小转子间距(ALD)、股骨颈最宽径(FND)]。结果 术前,患侧髋关节功能评分(80.36±1.33)分低于健侧的(94.72±2.51)分(P<0.05);末次随访时,患侧髋关节功能评分(93.25±2.23)分高于术前(P<0.05),与健侧的(94.32±2.34)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患侧NSA(131.95±2.52)°、ATD(2.52±0.21)cm、ITD(5.08±0.27)cm、ALD(7.55±0.42)cm、FND(2.88±0.32)cm与健侧的(132.43±2.77)°、(2.59±0.26)cm、(5.09±0.18)cm、(7.52±0.34)cm、(2.87±0.36)cm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应用青少年型带锁髓内钉治疗大龄儿童股骨干骨折,对其髋关节功能影响较小,术后恢复良好,值得临床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型带锁髓内钉 大龄儿童 股骨干骨折 股骨近端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超前镇痛对小儿骨科全麻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19
作者 钱宁 韦云婷 吕金英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0-43,共4页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超前镇痛对小儿骨科全麻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我院行骨科手术的患儿60例,以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芬太尼超前镇痛,研究组则给予艾司氯胺酮超...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超前镇痛对小儿骨科全麻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我院行骨科手术的患儿60例,以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芬太尼超前镇痛,研究组则给予艾司氯胺酮超前镇痛。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指标、清醒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术后儿童镇静(CHW)评分、术后疼痛评分,并记录两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清醒时间及复苏室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术后15 min、术后30 min的CHW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术后30 min、术后60 min及术后120 min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此外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超前镇痛应用于小儿骨科全麻手术,能够有效缩短患儿苏醒时间,优化术后早期镇静及镇痛效果,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超前镇痛 骨科全麻手术 安全性
下载PDF
闭合复位内、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20
作者 林龙 樊展 +3 位作者 饶文俊 周端江 吴尧 叶桢干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33-233,共1页
2019年1月~2021年12月,我科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辅助单枚克氏针内固定治疗20例手法整复不满意的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11(6.55±2.31)岁。左侧9例... 2019年1月~2021年12月,我科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辅助单枚克氏针内固定治疗20例手法整复不满意的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11(6.55±2.31)岁。左侧9例,右侧11例。均为闭合GartlandⅢ型骨折,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前均行手法整复但效果不满意。受伤至手术时间5 h~6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 骨折固定术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