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2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并发假性黑棘皮病1例
1
作者 卜晓琳 王国江 +3 位作者 范娟 邬思远 张玲玲 顾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9-110,共2页
1病历摘要患者女,27岁,因躯干、四肢皮疹2年,于2022年3月8日就诊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皮肤科门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项部、躯干及上肢出现污褐色斑片,偶有瘙痒,逐渐加重。曾在外院诊断为皮炎、皮肤干燥,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尿... 1病历摘要患者女,27岁,因躯干、四肢皮疹2年,于2022年3月8日就诊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皮肤科门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项部、躯干及上肢出现污褐色斑片,偶有瘙痒,逐渐加重。曾在外院诊断为皮炎、皮肤干燥,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尿素霜治疗无效。患者自幼体型偏胖,平时少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 假性黑棘皮病
原文传递
术前静脉期CT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喉鳞癌患者预后
2
作者 范嘉玮 程梦雨 +3 位作者 杨哲 李文菲 赵月梅 王占秋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0,45,共6页
目的:研究增强CT影像组学术前预测喉鳞癌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64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喉鳞癌的患者作为训练组;将TCGA数据库中下载的39例患者作为验证组,基于患者术前CT增强静脉期图像,利用3D-slicer软件提取喉鳞癌全域影像组学... 目的:研究增强CT影像组学术前预测喉鳞癌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64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喉鳞癌的患者作为训练组;将TCGA数据库中下载的39例患者作为验证组,基于患者术前CT增强静脉期图像,利用3D-slicer软件提取喉鳞癌全域影像组学特征。在训练组中,应用单因素COX及LASSO回归确定复发相关的最佳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风险评分对喉鳞癌患者预后分层;基于多因素COX回归构建预测1年、3年无进展生存的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影像组学风险评分的诊断效能。最后采用相同阈值对验证组患者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训练组确定4个影像组学特征与复发显著相关,构建影像组学评分模型,Kaplan-Meier曲线显示训练组和验证组低风险组(组学评分<0.7)无进展生存时间均显著长于高风险组(P<0.001,P=0.025)。多因素COX回归研究表明影像组学评分是喉鳞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训练组中列线图预测喉鳞癌患者三年术后无进展生存C指数为0.816,影像组学模型C指数为0.795。在验证组中列线图C指数为0.858,影像组学模型C指数为0.795。结论:基于术前CT增强图像提取的喉鳞癌组学特征并建立列线图模型,可用于术前预测患者术后复发,且诊断效能高于临床常用TNM分期,可作为临床诊疗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寡糖链、甲胎蛋白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风险筛查与诊断价值研究
3
作者 张芸 蔡欣奕 +5 位作者 丁靖诺 陆圣威 陈萃英 吴婷婷 张军利 赵卫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855-1860,共6页
背景 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PLC)的主要病理分型,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密切相关,HCC早期无明显症状,发现时多进展至中晚期阶段,有肝内、门静脉或其他部位转移,预后较差。在疾病早期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及早期诊断,对临床... 背景 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PLC)的主要病理分型,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密切相关,HCC早期无明显症状,发现时多进展至中晚期阶段,有肝内、门静脉或其他部位转移,预后较差。在疾病早期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及早期诊断,对临床治疗及预后有重大意义。目的 探究寡糖链和甲胎蛋白(AFP)在HBV相关HCC的风险人群及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22年1—11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慢性HBV感染患者16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非HCC患者123例,HCC患者42例。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肝硬化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血小板计数(PLT)、AFP],计算慢性肝病患者肝癌风险预测模型评分(aMAP评分),收集寡糖链标志物检测结果(G-Test)。将HCC患者作为HCC组(42例),非HCC患者根据aMAP评分进行分组,<50分为低风险组(40例)、50~60分为中风险组(44例)、>60分为高风险组(39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AFP、G-Test及两者联合诊断HCC的效能,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并用DeLong检验比较联合指标与单个指标AUC的差异。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AFP、G-Test与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HCC组患者AFP、G-Test高于低风险组、中风险组、高风险组,年龄、肝硬化比例高于低风险组、中风险组,ALB低于低风险组、中风险组,TB低于高风险组,PLT低于低风险组(P<0.05);高风险组患者年龄、TB、G-Test高于低风险组、中风险组,ALB、PLT低于低风险组、中风险组,肝硬化比例高于低风险组(P<0.05);中风险组患者的年龄、肝硬化比例高于低风险组,PLT低于低风险组(P<0.05)。AFP和G-Test诊断HCC的AUC分别为0.796(95%CI=0.706~0.886,P<0.001)、0.878(95%CI=0.813~0.943,P<0.001),两者联合诊断HCC的AUC为0.901(95%CI=0.844~0.957,P<0.001)。DeLong检验结果显示,联合诊断HCC的AUC高于AFP(Z=2.104,P=0.035)。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AFP与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率为84.8%(140/165),一致性中等(Kappa值=0.539,P<0.001),G-Test与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率为89.5%(145/165),一致性较高(Kappa值=0.704,P<0.001)。G-Test诊断AFP阴性HCC的AUC为0.895(95%CI=0.839~0.952,P<0.001)。结论 寡糖链作为一种潜在血清生物标志物,对HBV相关HCC患者的诊断效能优于AFP,可作为AFP阴性HCC患者的补充检测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 甲胎蛋白类 寡糖链检测 癌症筛查 早期诊断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芪术化积方治疗肝细胞癌癌前病变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
4
作者 宁麟 孙建光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5-342,347,共9页
背景肝细胞癌(HCC)存在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在癌前病变阶段进行早期诊断及时干预可有效降低HCC的发生率,对其防治具有显著意义。现代医学对于HCC癌前病变的治疗存在干预时机难以把握、治疗手段单一等问题,中医药防治HCC癌前病变... 背景肝细胞癌(HCC)存在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在癌前病变阶段进行早期诊断及时干预可有效降低HCC的发生率,对其防治具有显著意义。现代医学对于HCC癌前病变的治疗存在干预时机难以把握、治疗手段单一等问题,中医药防治HCC癌前病变或许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新途径。目的观察芪术化积方治疗HCC癌前病变(肝郁脾虚、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10月—2020年3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威海市中医院、泰安市中医院肝病科门诊就医且符合中医证型“肝郁脾虚、痰瘀互结证”的HCC癌前病变初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乙型病毒性肝炎(HBV)后肝硬化史、HCC家族史、10年以上饮酒史],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肿瘤标志物指标[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异常凝血酶原(DCP)]、影像学指标(病灶类型、病灶性质、病灶长径)、安全性指标、不良反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且完成研究的6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0),对照组予以抗病毒、抗炎保肝等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常规治疗联合芪术化积方治疗。疗程为48周,停药后随访4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及随访周期中HCC发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改善指标(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肝功能指标、肿瘤标志物指标、影像学指标(病灶长径、病灶稳定率、病灶改善率)、安全性指标(安全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ALT、AST、TBIL、GGT、ALP、AFP-L3均低于治疗前,ALB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DCP值、病灶长径均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AST、ALP水平低于对照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周期结束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1.2%)高于对照组(63.3%)(P<0.05);观察组病灶改善率(35.3%)和病灶稳定率(50.0%)与对照组(20.0%,4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周期结束后观察组HCC发生率(8.8%)与对照组(1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8.8%)低于对照组(30.0%)(P<0.05)。安全性指标方面,观察组2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对照组3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两组均未出现安全性指标异常,观察组安全率(94.1%)与对照组(9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术化积方治疗HCC癌前病变(肝郁脾虚、痰瘀互结证),在改善中医证候、改善肝功能、缩小病灶结节、降低远期HCC发生率及减少肝硬化并发症等方面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细胞癌癌前病变 中医药疗法 芪术化积方 肝郁脾虚、痰瘀互结证 随机对照试验 临床观察
下载PDF
降脂药奥利司他通过靶向脂代谢途径对肝细胞癌细胞HepG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5
作者 段伟静 吕冬菊 +1 位作者 赵兴敏 李颖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60-270,共11页
目的探究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进展中的功能,以期为HCC治疗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方法生信分析FASN在HC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富集通路;细胞计数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 目的探究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进展中的功能,以期为HCC治疗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方法生信分析FASN在HC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富集通路;细胞计数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克隆形成、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增殖和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FASN的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Bax)和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2,Bcl-2)的表达;亲脂性荧光染料BODIPY 493/503检测中性脂质的积累情况;试剂盒检测游离脂肪酸和甘油的水平。结果FASN在HC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邻近癌旁组织。在体外细胞模型中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与MIHA细胞相比,HCC细胞系(Huh-7、HepG2、Hep3B)中FASN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与对照组相比,si-FASN组细胞中FASN的表达降低,而oe-FASN组细胞中FASN的表达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si-FASN组HepG2细胞活力和克隆数降低,而oe-FASN组Hep3B细胞活力和克隆数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si-FASN组HepG2细胞凋亡率提高,而oe-FASN组HepG2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si-FASN组细胞中Bax的表达提高,Bcl-2的表达降低;oe-FASN组细胞中Bax的表达降低,Bcl-2的表达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si-FASN组细胞的中性脂质含量降低,而oe-FASN组细胞中的中性脂质含量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si-FASN组细胞中游离脂肪酸水平和甘油水平降低,而oe-FASN组细胞中游离脂肪酸水平和甘油水平提高(P<0.05)。与oe-NC+DMSO组相比,oe-NC+Orlistat组细胞中FASN的表达降低,而与oe-NC+Orlistat组相比,oe-FASN+Orlistat组细胞中FASN的表达提高(P<0.05)。与oe-NC+DMSO组相比,oe-NC+Orlistat组细胞的增殖水平降低,并诱导细胞凋亡;而与oe-NC+Orlistat组相比,oe-FASN+Orlistat组细胞的增殖水著提高,并抑制细胞凋亡(P<0.05)。与oe-NC+DMSO组相比,oe-NC+Orlistat组细胞中促凋亡因子Bax的表达提高,降低抗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而与oe-NC+Orlistat组相比,oe-FASN+Orlistat组细胞中促凋亡因子Bax的表达显著降低,提高抗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P<0.05)。与oe-NC+DMSO组相比,oe-NC+Orlistat组细胞中的中性脂质含量、游离脂肪酸含量以及甘油水平降低;与oe-NC+Orlistat组相比,oe-FASN+Orlistat组细胞中的中性脂质含量、游离脂肪酸含量以及甘油水平提高(P<0.05)。结论本研究强调FASN在HCC进展及脂质代谢中的促进作用。脂肪酸合酶抑制剂奥利司他可以抑制FASN的表达,通过调控脂肪酸代谢重编程抑制HCC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脂代谢障碍 奥利司他
下载PDF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下丘脑错构瘤导致性早熟5例临床分析
6
作者 伊鹏 李翠玲 +1 位作者 黄新疆 曾春华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 探讨儿童下丘脑错构瘤导致性早熟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1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诊治的下丘脑错构瘤导致性早熟患儿5例。在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总结下丘脑错构... 目的 探讨儿童下丘脑错构瘤导致性早熟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1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诊治的下丘脑错构瘤导致性早熟患儿5例。在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总结下丘脑错构瘤导致性早熟的诊治特点。结果 5例患儿初诊年龄为6月~8岁。均以性早熟为突出表现。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醋酸亮丙瑞林注射液或醋酸曲普瑞林注射液)治疗。性发育均获得明显控制。5例患儿性激素水平均明显下降,骨龄均获得明显的控制。病例1月经消失,乳腺从B2期减小到B1期。病例2和病例5阴茎和睾丸没有进一步增大。病例3和病例4乳腺从B3期减小到B2期。结论 部分下丘脑错构瘤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性早熟。若未合并癫痫等神经系统表现,可首先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效果良好,性早熟可得到明显控制,避免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构瘤 下丘脑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性早熟
下载PDF
颈胸上段食管鳞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远期预后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闫可 魏菀怡 +6 位作者 邓文钊 沈文斌 李曙光 杜星语 张雪原 杨洁 祝淑钗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0期3785-3790,3796,共7页
背景颈胸上段食管鳞癌发病率相对较低,治疗难度较大,治疗模式存在争议,缺乏便捷、准确判断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总体预后欠佳。目的探讨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模式下颈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的长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 背景颈胸上段食管鳞癌发病率相对较低,治疗难度较大,治疗模式存在争议,缺乏便捷、准确判断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总体预后欠佳。目的探讨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模式下颈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的长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的颈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美国东部协作肿瘤组(ECOG)评分、肿瘤部位、肿瘤长度、TNM分期、放疗剂量、照射方式、化疗方案、毒副作用等,计算衍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dNLR)。依据患者dNLR,将患者分为dNLR<2.15组(64例)和dNLR≥2.15组(42例)。对患者进行随访,放疗1年内每3个月复查1次,2~5年内每半年复查1次,5年后每1年复查1次,计算患者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期(LRRFS)、无远转生存期(DMFS)。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OS、LRRFS、DMFS的生存曲线,OS、PFS、LRRFS、DMFS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探讨患者OS、PFS、LRRFS、DMFS的影响因素。结果截至末次随访,患者3、5、7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5.7%、43.0%、37.8%,中位OS为47.5〔95%CI(29.4,65.6)〕个月;3、5、7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5.3%、37.7%、31.1%,中位PFS为30.7〔95%CI(21.1,40.3)〕个月;3、5、7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50.9%、41.4%、33.5%,中位LRRFS为43.5〔95%CI(21.6,65.4)〕个月;3、5、7年无远转生存率49.1%、38.6%、34.4%,中位DMFS 34.7〔95%CI(20.7,48.7)〕个月。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照射方式为患者OS、PFS、LRRFS及DMFS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为LRRFS的影响因素(P<0.05),dNLR为PFS及DMFS的影响因素(P<0.05)。患者发生≥2级急性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者分别为10例、25例、32例、9例、11例。结论颈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长期预后较为满意,且耐受良好。局部复发为主要失败模式,选择性淋巴引流区照射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可予以临床推广,dNLR对患者长期生存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鳞状细胞 放化疗 同步放化疗 预后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肺腺癌脑转移的诊疗进展
8
作者 武晓旭 张俊萍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759-763,共5页
肺癌是目前已知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而肺癌脑转移是晚期肺腺癌患者中常见的致死性并发症,包括脑实质转移及脑膜转移两种方式。相对于脑实质转移,肺腺癌出现脑膜转移的发生率和临床诊断率都比较低,治疗手段相对受限,效果不佳,... 肺癌是目前已知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而肺癌脑转移是晚期肺腺癌患者中常见的致死性并发症,包括脑实质转移及脑膜转移两种方式。相对于脑实质转移,肺腺癌出现脑膜转移的发生率和临床诊断率都比较低,治疗手段相对受限,效果不佳,自然生存时间较短。单纯依据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及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诊断,存在漏诊和误诊等情况,可延误患者治疗,而液体活检的出现可大幅提高其早期诊断率。外科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及免疫治疗等都可作为肺腺癌脑转移的治疗手段,但对于不同患者,如何选用适合且有效的治疗方案,至今尚无定论。因此,本文就肺腺癌脑转移的诊疗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肺腺癌脑转移患者寻找最优治疗方案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脑转移 早期诊断 治疗 液体活检
下载PDF
2种全自动免疫检测系统鳞状细胞癌抗原结果的一致性评价
9
作者 颜晰 张金艳 郭秀娟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719-723,728,共6页
目的比较罗氏cobas e602和雅培Architect i2000 SR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结果的一致性。方法收集检验科方法学变更平行检测期间临床血清样本4231例,分别用上述检测系统检测SCCA水平;... 目的比较罗氏cobas e602和雅培Architect i2000 SR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结果的一致性。方法收集检验科方法学变更平行检测期间临床血清样本4231例,分别用上述检测系统检测SCCA水平;参考CLSI EP15-A2文件进行精密度评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38例SCCA结果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和一致性检验分析两系统SCCA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一致性和偏差;采用Kappa分析对4231例患者SCCA结果进行分析,并通过线性回归方程对罗氏系统结果进行校正,计算校正前后两系统的诊断符合率、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评价二者SCCA结果的诊断一致性。结果两检测系统的精密度分别为2.35%~3.56%、0.99%~1.70%;二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s=0.939),Passing Bablok回归方程为:y=0.156+1.034x(截距=0.156,斜率=1.034),百分偏倚平均值在可接受范围内(-9.30%),但有多于5%的数据点落在95%一致性界限外;山形图折叠处靠近0(-0.28 mg/L);组内相关系数为0.912(95%CI:0.880~0.937);经校正后,罗氏与雅培SCCA结果的总符合率、阳性符合率、Kappa值由92.86%、54.91%、0.660提高至93.83%、90.98%、0.778。结论2种SCCA检测系统相关性、一致性较好,但存在系统性偏差,可通过回归方程将结果进行转换后再进行临床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 罗氏全自动检测系统 雅培全自动检测系统
下载PDF
肝内胆管细胞癌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现状分析——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10
作者 胡超 程曦 +2 位作者 金望迅 姚宏清 王新保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6期4510-4513,共4页
背景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对于术中淋巴结清扫的范围目前国内外仍存在争议。目的探索临床肝内胆管细胞癌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现状。方法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017—2022年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 背景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对于术中淋巴结清扫的范围目前国内外仍存在争议。目的探索临床肝内胆管细胞癌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现状。方法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017—2022年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的15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目前临床进行肝内胆管细胞癌根治术时淋巴结清扫情况,包括是否行淋巴结清扫、淋巴结清扫范围及主要阳性淋巴结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根据肿瘤在肝脏的位置分为左肝和右肝。结果152例患者中,83例患者肿瘤位于左肝,69例位于右肝。共86例患者接受淋巴结清扫术,左肝肿瘤患者接受淋巴结清扫比例[61例(73.5%)]高于右肝肿瘤患者[25例(36.2%)](P<0.05);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为(7.6±6.1)枚,左肝肿瘤患者[7.0(4.0,10.5)枚]和右肝肿瘤患者[5.0(1.5,9.5)枚]清扫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6例接受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中,有39例(45.3%)病理学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淋巴结阳性),左肝肿瘤患者淋巴结阳性率[34例(55.7%)]高于右肝肿瘤患者[5例(20.0%)](P<0.05);不论肿瘤位于左肝还是右肝,常规区域内清扫的阳性淋巴结中占比较高的均为第8、12、13组,其中排名第1位的为第12组,左肝肿瘤患者和右肝肿瘤患者分别为79.4%(27/34)和80.0%(4/5)。结论不论肿瘤位于左肝还是右肝,第8、12、13组淋巴结是阳性率较高的淋巴结,术中可能需要常规进行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上皮癌 肝内胆管细胞癌 淋巴结切除术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伴肉瘤样附壁结节1例
11
作者 王晶 张震 +1 位作者 常江 解立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53-1154,共2页
患者女性,59岁,因上腹部隐痛不适2个月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影像学检查提示肝多发囊肿,北京大学第三人民医院远程医疗影像会诊:肝左叶囊实性占位,考虑胆管囊腺癌;肝囊肿。患者于全麻下行部分肝+肝肿物切除术。
关键词 黏液性囊性肿瘤 附壁结节 卵巢样间质 病例报道
下载PDF
大导管型及小导管型肝内胆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12
作者 姚平 阮萍 +2 位作者 刘莹 郑玲 林国彪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218-223,共6页
目的分析大导管型肝内胆管癌及小导管型肝内胆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肝内胆管癌患者91例的临床病历资料,比较大导管型肝内胆管癌及小导管型肝内胆管癌的病理特征。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做无复发生存... 目的分析大导管型肝内胆管癌及小导管型肝内胆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肝内胆管癌患者91例的临床病历资料,比较大导管型肝内胆管癌及小导管型肝内胆管癌的病理特征。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做无复发生存曲线及总生存曲线分析,Log-rank法比较组间生存率。采用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大导管型肝内胆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91例肝内胆管癌患者中大导管型52例,小导管型32例,未确定型7例。与小导管型比较,大导管型具有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血清CA199水平高、TNM分期高、肝内胆管结石病史等特点(P<0.05)。大导管型患者术后1、3、5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小导管型(P<0.05)。大导管型与小导管型术后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是大导管型肝内胆管癌总生存期的预后不良因素,血管侵犯、TNM分期是肿瘤无复发生存期的预后不良因素(P<0.05)。结论大导管型及小导管型肝内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差异,大导管型预后更差,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及TNM分期是其总生存期及无复发生存期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上皮癌 小导管型 大导管型 预后
下载PDF
女性HPV感染者性伴侣的HPV认知度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赵海燕 郝燕玲 +1 位作者 刘艳 杨风林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120-122,共3页
【目的】探讨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性伴侣对HPV认知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100例女性HPV感染者性伴侣为研究对象,依据其对HPV认知度调查结果分为HPV基本认知组与HPV无基本认知组。比较两组年... 【目的】探讨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性伴侣对HPV认知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100例女性HPV感染者性伴侣为研究对象,依据其对HPV认知度调查结果分为HPV基本认知组与HPV无基本认知组。比较两组年龄、户籍、受教育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月收入等基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HPV感染者性伴侣对HPV认知的影响因素。【结果】100例女性HPV感染者性伴侣中37例(37.00%)对HPV有基本认知,63例(63.00%)对HPV无基本认知。两组户籍、婚姻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无基本认知组年龄<20岁、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职业为农民及自由职业者、月收入≤5000元的人数占比均高于对HPV基本认知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20岁、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职业为农民及自由职业者、月收入≤5000元均为女性HPV感染者性伴侣对HPV无基本认知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女性HPV感染者性伴侣对HPV的认知度较低,其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年龄<20岁、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职业为农民及自由职业者、月收入≤5000元,应对符合以上因素人群进行重点科普,提高其预防以及认知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乳头状瘤病毒科 女性 影响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嗅觉受体家族13亚家族C成员2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14
作者 王静 龙喜带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1-56,共6页
目的探讨嗅觉受体家族13亚家族C成员2(olfactory receptor family 13 subfamily C member 2,OR13C2)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22年3月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手术... 目的探讨嗅觉受体家族13亚家族C成员2(olfactory receptor family 13 subfamily C member 2,OR13C2)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22年3月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手术切除治疗的HCC患者为研究对象,取石蜡包埋的癌组织及癌旁非癌肝组织适量,采用免疫组化染色EnVision二步法检测OR13C2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OR13C2的表达与HCC组织学分级、癌旁肝纤维化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OR13C2在HCC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肝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肿瘤组织中OR13C2的表达与HCC组织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中OR13C2的表达与HCC的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r=-0.213,P<0.05),OR13C2表达下调为肿瘤去分化风险因子(风险值为3.914,P<0.05);OR13C2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HCC的发病年龄、性别、包膜侵犯、临床分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术前血清甲胎蛋白及微血管侵犯以及癌组织中Glypican-3、Arginase-1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R13C2在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与肝纤维化分期、慢性肝炎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C癌组织中OR13C2表达水平下调,这种下调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负相关,是一个肿瘤去分化的风险因子。这些结果提示OR13C2表达失调在HCC发生中可能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嗅觉受体家族13亚家族C成员2 肿瘤分化
下载PDF
巩固化疗对接受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的临床Ⅱ~Ⅲ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闫可 魏菀怡 +7 位作者 李曙光 么伟楠 董静 王晓斌 张雪原 杨洁 沈文斌 祝淑钗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0期3772-3779,共8页
背景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后行巩固化疗能否改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预后存在较大争议。临床中缺乏能够稳定、准确判断食管癌患者生存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目的探讨巩固化疗对接受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背景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后行巩固化疗能否改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预后存在较大争议。临床中缺乏能够稳定、准确判断食管癌患者生存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目的探讨巩固化疗对接受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223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采用的放化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单纯同步放化疗组(87例)和联合巩固化疗组(136例)。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肿瘤部位、肿瘤长度、TNM分期、放疗剂量、照射方式、化疗方案等。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对患者放化疗前营养状况进行评分。患者同步放化疗结束1个月内进行疗效评价,包括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及疾病进展(PD)。患者通过电话(本院随访中心完成)及门诊复查进行随访,收集患者的总生存期(OS)、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期(LRRFS)及无远转生存期(DMFS)情况,随访截至2022-09-30。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OS、LRRFS、DMFS的生存曲线,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单纯同步放化疗组和联合巩固化疗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生存率、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无远转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942、0.743、1.272,P=0.163、0.389、0.259)。治疗前NRS 2002评分<3分患者172例,NRS 2002评分≥3分患者51例,两组总生存率、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无远转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85、4.858、7.814,P=0.010、0.028、0.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NRS 2002评分为患者OS、DMFS的影响因素(P<0.05),照射方式为患者LRRFS、DMFS的影响因素(P<0.05),临床疗效为患者OS、LRRFS、DMFS的影响因素(P<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TNM分期Ⅱ期及临床疗效CR的患者中,联合巩固化疗组(74例、33例)总生存率高于单纯同步放化疗组(43例、28例)(χ^(2)=4.811、3.932,P=0.028、0.047)。结论巩固化疗并未改善临床Ⅱ~Ⅲ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后的预后生存,但对于临床分期偏早、病变缓解良好、营养状况良好的患者,巩固化疗可能带来一定的生存获益。NRS 2002作为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放化疗后的长期生存有显著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鳞状细胞 化放疗 同步放化疗 巩固化疗 预后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Pep-1引导的基聚多巴胺载药替莫唑胺纳米颗粒用于胶质母细胞瘤化疗及光热双重治疗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浩 刘琦 +3 位作者 魏民 马强 李育平 张恒柱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2789-2798,共10页
目的:构建由Pep-1引导的基聚多巴胺(PDA)载药替莫唑胺(TMZ)的纳米颗粒(NPs)用于胶质母细胞瘤的化疗及光热的双重治疗。方法:利用PDA的邻苯二酚、氨基、羧基等活性基团及超强的黏附性与TMZ和Pep-1的羰基、氨基及巯基发生席夫碱反应及自组... 目的:构建由Pep-1引导的基聚多巴胺(PDA)载药替莫唑胺(TMZ)的纳米颗粒(NPs)用于胶质母细胞瘤的化疗及光热的双重治疗。方法:利用PDA的邻苯二酚、氨基、羧基等活性基团及超强的黏附性与TMZ和Pep-1的羰基、氨基及巯基发生席夫碱反应及自组装,得到Pep-1@PDA-TMZ NPs;使用动态光散射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尺寸、电荷及形貌进行表征;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及紫外光谱对其药物的负载及组装进行分析;使用水、胎牛血清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采用近红外热成像仪验证其光热转换效能;并考察TMZ的释放情况。通过细胞实验验证Pep-1@PDA NPs的生物相容性、细胞摄取情况及Pep-1@PDA-TMZ NPs对于U87和C6细胞的抑制率。结果:制备的Pep-1@PDA-TMZ NPs形态较规则,呈球形,尺寸约140 nm,载药量约50%;细胞内吞成像表明U87和C6细胞对Pep-1@PDA-TMZ NPs的吞噬量高于PDA-TMZ NPs;在808 nm激光的照射下,Pep-1@PDA-TMZ NPs对U87和C6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90.81%和82.29%(P<0.05)。结论:纳米递药系统Pep-1@PDA-TMZ NPs的载药率较高、穿透力较强、生物相容性及靶向性较好,能够提供化疗和光疗为一体的双重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莫唑胺 聚多巴胺 细胞穿膜肽-1 胶质母细胞瘤 纳米递药系统 联合治疗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基层筛查与健康监测管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路丽霞 王荣琦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6期4505-4509,共5页
当前我国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经济和疾病负担沉重,对肝癌风险人群进行规范的筛查与健康监测管理是有效降低肝癌相关负担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基层慢性肝病患者缺乏肝癌筛查与监测必要性的认知,依从性较差,现... 当前我国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经济和疾病负担沉重,对肝癌风险人群进行规范的筛查与健康监测管理是有效降低肝癌相关负担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基层慢性肝病患者缺乏肝癌筛查与监测必要性的认知,依从性较差,现有的筛查工具灵敏度欠佳、成本效益较低。本文从我国慢性肝病人群肝癌发生风险的评估分层、基层筛查和肝癌高危人群的加强筛查与长期监测现状等方面探讨中国人群肝癌基层筛查与健康管理策略,为我国人群肝癌筛查与早诊、早治工作的规范开展提供参考,以期提升我国基层人群肝癌筛查覆盖率及防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炎 人口健康管理 筛查 人群监测 社区卫生服务 新进展
下载PDF
基于CT及MRI影像组学在卵巢癌中的研究
18
作者 陈荟竹 汪昕蓉 宁刚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76-1280,共5页
卵巢癌是女性常见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对卵巢癌术前诊断及术后评估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除了超声、CT及MRI外,影像组学已成为热点研究方向。它是一项新型的影像学统计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从可视化影像图像中提取大量内部特征,转化为可... 卵巢癌是女性常见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对卵巢癌术前诊断及术后评估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除了超声、CT及MRI外,影像组学已成为热点研究方向。它是一项新型的影像学统计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从可视化影像图像中提取大量内部特征,转化为可用于定量分析的数据,再基于机器学习或统计学方法,筛选出与疾病高度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然后进行后续数据分析,主要用于肿瘤的诊断、分期、病理分级、疗效及预后评估等,从而指导并优化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卵巢上皮癌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下载PDF
外周血炎性标志物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相关性分析
19
作者 杨文清 夏立军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液学炎性标志物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IP)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学院收治的经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为NIP的90例患者作为良性组,70例NIP相关鳞状细胞癌(IP-SCC)患者作为恶性组,选取... 目的探讨外周血液学炎性标志物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IP)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学院收治的经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为NIP的90例患者作为良性组,70例NIP相关鳞状细胞癌(IP-SCC)患者作为恶性组,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9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收集3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液学炎性标志物计数,回顾性分析外周血液学炎性标志物与NIP的发生及NIP恶性转化为IP-SCC的相关性。结果良性组PLT、MPV、PLR低于对照组,PDW高于对照组(P<0.05)。恶性组MON、RDW、NLR高于良照组,PLR低于良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DW[OR=1.539,95%CI(1.305,1.943),P<0.001]、MPV[OR=0.592,95%CI(0.432,0.812),P=0.001]是NIP发生的影响因素,NLR[OR=0.886,95%CI(0.768,1.479),P<0.001]、PLR[OR=0.867,95%CI(0.821,0.915),P<0.001]是NIP恶化的影响因素。结论外周血PDW的增加和MPV的减少与NIP的发生相关,是NIP发生的危险因素。NLR的增加和PLR的减少与NIP的恶化相关,是NIP恶性转变为IP-SCC的危险因素。PLR在IP-SCC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 内翻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 血小板分布宽度 平均血小板体积 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下载PDF
涎腺上皮-肌上皮癌研究进展
20
作者 徐玉琢 张昊 施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72-1375,共4页
涎腺上皮-肌上皮癌(epithelial-myoepithelial carcinoma, EMC)是少见的低级别涎腺恶性上皮性肿瘤,经典生长方式呈双相导管样结构,即由内层的导管上皮和外层的透明肌上皮组成,但两种细胞的比例、分化程度变化较大,使EMC组织学具有较大... 涎腺上皮-肌上皮癌(epithelial-myoepithelial carcinoma, EMC)是少见的低级别涎腺恶性上皮性肿瘤,经典生长方式呈双相导管样结构,即由内层的导管上皮和外层的透明肌上皮组成,但两种细胞的比例、分化程度变化较大,使EMC组织学具有较大的异质性,易与其它双相分化的涎腺肿瘤和含有透明细胞的肿瘤混淆。该文对近年涎腺EMC的组织病理学、鉴别诊断和分子遗传学等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上皮-肌上皮癌 组织学变异 分子遗传学改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