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8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分期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凝血功能指标、NLR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娜 赵宁 +1 位作者 申晓楠 苗雨莉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685-688,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分期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凝血功能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通用环球西安西航医院收治的85例恶性肿瘤(宫颈癌26例,结直肠癌24例,肺癌19例,卵巢癌16例)患者作为... 目的 探讨不同分期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凝血功能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通用环球西安西航医院收治的85例恶性肿瘤(宫颈癌26例,结直肠癌24例,肺癌19例,卵巢癌16例)患者作为肿瘤组,根据TNM分期分为早期组44例(TNM分期为Ⅰ、Ⅱ期)和晚期组41例(TNM分期为Ⅲ、Ⅳ期),同时选取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受检者的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imer)和NLR水平。结果 早期组、晚期组患者的FIB、PT、TT、D-Dimer水平分别为(3.04±0.41) g/L、(11.21±0.62) s、(17.23±2.95) s、(221.47±102.86)μg/L和(3.42±0.77) g/L、(14.32±1.78) s、(15.84±1.91) s、(545.76±320.15)μg/L,均高于对照组的(2.38±0.24) g/L、(10.83±0.39) s、(14.27±1.33) s、(119.13±45.22)μg/L,且晚期组患者的FIB、PT、D-Dimer水平明显高于早期组,TT水平明显低于早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晚期组患者的APTT水平分别为(31.33±2.22) s、(29.54±2.18) s,均低于对照组的(27.56±1.57) s,且晚期组明显低于早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晚期组患者的PLT、NLR水平分别为(270.93±69.45)×10^(9)/L、2.54±1.31和(320.41±88.67)×10^(9)/L、3.26±1.46,均高于对照组的(243.14±44.32)×10^(9)/L、1.85±0.65,且晚期组明显高于早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存在凝血、抗凝、纤溶系统异常,是发生血栓事件的高危人群。不同分期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凝血功能指标和NLR存在差异,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可为临床治疗提供病情和预后判断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凝血功能 血小板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临床意义
下载PDF
代谢“废物”乳酸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作用
2
作者 苑思羽 侯俊杰 张片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2-839,共8页
近年来,肿瘤微环境(TME)备受科学家们的关注,它是由肿瘤细胞、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免疫细胞、血管、细胞外基质、周围支持组织及其所在的代谢环境等共同组成的复杂体系。免疫逃逸和代谢改变(葡萄糖有氧代谢转至无氧代谢产生乳酸... 近年来,肿瘤微环境(TME)备受科学家们的关注,它是由肿瘤细胞、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免疫细胞、血管、细胞外基质、周围支持组织及其所在的代谢环境等共同组成的复杂体系。免疫逃逸和代谢改变(葡萄糖有氧代谢转至无氧代谢产生乳酸)是此体系的两个基本特征。虽然过去一直认为乳酸是TME中的代谢废物,但现在人们普遍认为乳酸的增加和TME的酸化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包括免疫逃逸、组织侵袭/肿瘤转移、血管生成和肿瘤耐药等。因此,研究TME中乳酸代谢、免疫抑制、血管生成、肿瘤耐药等关键过程的调控机制,可为靶向TME的新治疗策略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代谢 免疫抑制 肿瘤微环境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不良反应预测因素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卓群(综述) 宋彬(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3,共5页
鉴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非小细胞肺癌及黑色素瘤治疗方面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效,其关于不同瘤种及不同联合方案的临床试验也随之展开。随着ICI的大规模应用,其引发的自身免疫毒性即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受到了广泛关注。irAE可能... 鉴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非小细胞肺癌及黑色素瘤治疗方面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效,其关于不同瘤种及不同联合方案的临床试验也随之展开。随着ICI的大规模应用,其引发的自身免疫毒性即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受到了广泛关注。irAE可能会导致治疗的终止甚至危及生命,早期识别和处理至关重要,然而其发生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因此亟需寻找高效、特异的irAE预测因素。目前,人口学特征及病理学特征(性别、年龄、自身免疫病史和用药史等),免疫细胞(血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T细胞和B细胞水平等),细胞因子,自身抗体,肠道微生物和全身免疫炎症指数等用于预测irAE发生的价值已被关注并开展研究,本文综述了相关研究进展,为确定irAE的预测因素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标志物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预测 免疫细胞 细胞因子 自身抗体
原文传递
细菌介导的肿瘤协同治疗策略
4
作者 任昊喆(综述) 杨铁虹 王静(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6-302,共7页
随着基因工程和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认识更加深入,细菌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被广泛研究。细菌介导的肿瘤治疗机制主要包括肿瘤特异性靶向、诱发抗肿瘤免疫反应等,通过与化疗、放疗等传统疗法的结合,可以提高... 随着基因工程和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认识更加深入,细菌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被广泛研究。细菌介导的肿瘤治疗机制主要包括肿瘤特异性靶向、诱发抗肿瘤免疫反应等,通过与化疗、放疗等传统疗法的结合,可以提高抗肿瘤疗效,同时降低对宿主的全身毒性。利用基因工程可获得对肿瘤组织更高靶向性的减毒菌株或细菌衍生物,从而提高肿瘤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此外,细菌表面的可修饰性和表面化学偶联的多样性对实现理想载药及多模式抗肿瘤治疗成为可能,尤其是纳米载药体系与细菌结合组装的生物复合纳米递送系统,可克服传统纳米药物靶向性低、难以渗透到肿瘤深部组织的不足。尽管细菌用作抗肿瘤及释药体系的运输载体仍然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细菌在肿瘤区域特异性定植并诱导肿瘤免疫反应的特性以及作为理想药物载体的潜力,为肿瘤治疗提供了一个颇有前景的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介导 肿瘤治疗 肿瘤免疫治疗 肿瘤靶向 纳米药物载体 细菌衍生物
原文传递
γδT细胞识别机制研究进展
5
作者 陈怡宁(综述) 唐玲 于益芝(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7-282,共6页
γδT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具有重要潜力,其识别抗原的特异性和MHC非依赖性使其成为治疗的有力工具。然而,γδT细胞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复杂多样的双向作用,包括产生促进肿瘤生长的IL-17。近期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γδT细胞的识... γδT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具有重要潜力,其识别抗原的特异性和MHC非依赖性使其成为治疗的有力工具。然而,γδT细胞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复杂多样的双向作用,包括产生促进肿瘤生长的IL-17。近期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γδT细胞的识别机制,包括Vγ9Vδ1 TCR对EphA2的识别机制、Vγ9Vδ2 T细胞激活依赖于磷酸抗原(pAg)介导的BTN2A1-BTN3A1蛋白相互作用,以及TCR链介导的Vδ3亚群识别机制。这些发现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例如通过促进EphA2的表达来增强Vδ1T细胞的杀伤作用,通过干预BTN3A1-BTN2A1相互作用来控制Vγ9Vδ2 T细胞的异常活化等。随着对γδT细胞识别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为深入理解它们在免疫监视中的角色、优化肿瘤免疫治疗策略提供了新视角和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ΔT细胞 识别机制 肿瘤治疗
原文传递
鞭毛素蛋白联合雷帕霉素对4T1乳腺癌细胞及荷瘤小鼠的抑制作用
6
作者 罗力 张景 +3 位作者 卓召振 陈曦 袁军 李伟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39-45,共7页
目的 在乳腺癌4T1细胞构建的荷瘤小鼠模型中,探讨鞭毛素蛋白(flagellin,FliC)与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联用对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影响,并探讨其对部分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 用小鼠乳腺癌4T1细胞建立Balb/c肿瘤模型,分别注射鞭毛素蛋... 目的 在乳腺癌4T1细胞构建的荷瘤小鼠模型中,探讨鞭毛素蛋白(flagellin,FliC)与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联用对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影响,并探讨其对部分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 用小鼠乳腺癌4T1细胞建立Balb/c肿瘤模型,分别注射鞭毛素蛋白和(或)雷帕霉素,并定期记录肿瘤大小,计算肿瘤抑制率。用MTT法检测二者联用对乳腺癌4T1细胞的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CD11b+Gr-1+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s)和CD11b+F4/80+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的百分比。用HE染色检测肝、肺组织中转移情况。结果 体内实验中,RAPA和FliC对肿瘤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但RAPA+FliC组抑制效果最好(F=5.593,P<0.05)。在体外实验中,给药组对4T1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均高于Control组,但RAPA+FliC组的抑制率最高。肿瘤组织中,与FliC组和Control组相比,RAPA+FliC组和RAPA组组织细胞中CD11b+Gr-1+MDSC和CD11b+F4/80+TAM百分比基本相同且均为最低(P<0.05)。与Control组相比,RAPA组和RAPA+FliC组肝、肺组织肿瘤转移情况较轻。结论 鞭毛素蛋白与雷帕霉素联合作用可抑制4T1细胞的增殖活性,并增强乳腺癌荷瘤小鼠抗肿瘤效应,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其机制可能与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浸润有关,但具体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鞭毛素蛋白 雷帕霉素 乳腺癌 肿瘤微环境
原文传递
靶向转录因子的抗肿瘤药物研发进展
7
作者 路明英 胡唯伟 高兴华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83-88,共6页
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TF)通过与DNA链上特定结合位点的结合,转录调控信号通路中不同蛋白的表达,进而参与调控多种细胞的正常生理过程,如细胞增殖、代谢、凋亡、免疫反应和分化等。TFs的异常表达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发展,以TFs为... 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TF)通过与DNA链上特定结合位点的结合,转录调控信号通路中不同蛋白的表达,进而参与调控多种细胞的正常生理过程,如细胞增殖、代谢、凋亡、免疫反应和分化等。TFs的异常表达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发展,以TFs为靶点成为药物研发的新思路。然而,结构紊乱和结合口袋的缺乏使得靶向TFs的药物设计具有挑战性。本综述将总结靶向TFs的小分子药物开发研究进展以及一些已经取得成功的案例,以证明靶向TFs成药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 抑制剂 TF-DNA相互作用 蛋白-蛋白相互作用 PROTAC
下载PDF
mRNA肿瘤疫苗: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前景
8
作者 江俊山 李利毛 蔡华忠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740-1748,共9页
免疫疗法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有效的辅助作用,其中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肿瘤疫苗有着较好的肿瘤免疫激活作用,为肿瘤辅助治疗提供了一个潜在的应用前景。mRNA疫苗能够激活或者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从而实现抗肿瘤... 免疫疗法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有效的辅助作用,其中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肿瘤疫苗有着较好的肿瘤免疫激活作用,为肿瘤辅助治疗提供了一个潜在的应用前景。mRNA疫苗能够激活或者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从而实现抗肿瘤作用。相比较于其他疫苗平台,mRNA肿瘤疫苗具有安全、不被整合、负载多种抗原等特点。肿瘤的不同突变类型导致了肿瘤治疗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性,肿瘤抗原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mRNA修饰可以增强mRNA的稳定性及翻译效率。这些因素都影响着mRNA疫苗的抗肿瘤效应。目前多种个体化mRNA肿瘤疫苗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较好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因此,通过本综述能更好的了解mRNA肿瘤疫苗的作用以及开发个性化肿瘤疫苗的临床价值,并且联合现有的治疗方式能为肿瘤辅助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NA疫苗 个体化肿瘤疫苗 新抗原
下载PDF
肿瘤微环境中的靶向铁死亡研究
9
作者 韩旭 谢曜鸿 朴金花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5-128,共4页
铁死亡(Ferroptosis)是一种脂质过氧化诱导的铁依赖性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新研究证明铁死亡与肿瘤发生、发展、治疗密切相关,在肿瘤免疫调节中起主要作用。在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中更好地理解该过程可能会揭示癌症... 铁死亡(Ferroptosis)是一种脂质过氧化诱导的铁依赖性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新研究证明铁死亡与肿瘤发生、发展、治疗密切相关,在肿瘤免疫调节中起主要作用。在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中更好地理解该过程可能会揭示癌症免疫中铁死亡的另一面,并促进靶向治疗癌症的发展。本综述概述了TME的铁死亡主要代谢过程,并且讨论了铁死亡在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的串扰作用,提出了应用靶向铁死亡在癌症免疫治疗中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细胞 肿瘤细胞 铁死亡
下载PDF
晚期肺癌免疫治疗中循环肿瘤细胞表达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郭珑华 吴国武 古银芳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7期116-119,共4页
循环肿瘤细胞(CTC)在肺癌患者中数量丰富,其是从原发病灶或转移病灶脱落到外周血的肿瘤细胞,能够在远处播散并导致肿瘤转移,可作为研究恶性肿瘤转移过程的一种重要指标,为肺癌患者的免疫治疗提供有效的信息。现对CTC及检测技术,以及其... 循环肿瘤细胞(CTC)在肺癌患者中数量丰富,其是从原发病灶或转移病灶脱落到外周血的肿瘤细胞,能够在远处播散并导致肿瘤转移,可作为研究恶性肿瘤转移过程的一种重要指标,为肺癌患者的免疫治疗提供有效的信息。现对CTC及检测技术,以及其在接受免疫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的疗效预测和评估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晚期肺癌 免疫治疗 疗效预测
下载PDF
靶向PD-1/PD-L1的新策略:降解剂、双功能分子及共价抑制剂
11
作者 王志杰 廖晓彤 +1 位作者 郭霞 陈建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4,共10页
靶向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1,PD-L1)已成为最具前景的肿瘤免疫治疗靶点之一。目前,PD-1/PD-L1单克隆抗体药物及小分子抑制剂都面临着相应的... 靶向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1,PD-L1)已成为最具前景的肿瘤免疫治疗靶点之一。目前,PD-1/PD-L1单克隆抗体药物及小分子抑制剂都面临着相应的发展瓶颈,许多研究者尝试探索不同的策略以阻断PD-L1/PD-L1通路,期望改善肿瘤治疗的效果。本文总结了靶向PD-L1的降解剂、双功能分子及共价抑制剂,旨在为PD-1/PD-L1药物的开发提供有益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PD-L1 肿瘤免疫 降解剂 双功能分子 共价抑制剂
下载PDF
小鼠GSDME对肿瘤进展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12
作者 陈德高 余忍忍 +4 位作者 吴玉翠 边阳萍 吕浩 袁婷 朱波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9-25,共7页
目的 探究GSDME对小鼠肿瘤进展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蛋白表达;利用野生型和GSDME敲除小鼠构建肿瘤模型并监测肿瘤进展;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MC38细胞的GSDME并构建肿瘤模型。利用体外诱导骨髓细胞分化成为巨噬... 目的 探究GSDME对小鼠肿瘤进展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蛋白表达;利用野生型和GSDME敲除小鼠构建肿瘤模型并监测肿瘤进展;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MC38细胞的GSDME并构建肿瘤模型。利用体外诱导骨髓细胞分化成为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并分别进行尾静脉回输观察肿瘤生长;利用多通道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肿瘤中免疫细胞的浸润、CD8^(+)T细胞的功能分子、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Cleaved Caspase-3及表型分子。结果 GSDME敲除促进肿瘤进展,减少肿瘤内CD8^(+)T细胞数量,减少IFN-γ和Perforin在CD8^(+)T细胞的表达。GSDME主要表达在巨噬和树突状细胞,分别回输GSDME敲除的巨噬和树突状细胞不显著影响肿瘤进展。GSDME敲除小鼠肿瘤内Cleaved Caspase-3阳性巨噬和树突状细胞减少,且Cleaved Caspase-3阳性巨噬细胞表达更多iNOS和MHCII,Cleaved Caspase-3阳性树突状细胞表达更多CD80和CD86。结论 GSDME增加具有促进CD8^(+)T细胞功能的Cleaved Caspase-3阳性巨噬和树突状细胞,进而抑制肿瘤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DME CD8^(+)T细胞 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CASPASE-3
原文传递
合成生物学在基于微生物载体肿瘤疫苗设计中的应用
13
作者 谭子斌 梁康 陈有海 《合成生物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1-238,共18页
合成生物学有望创造具备独特优势的抗肿瘤微生物疫苗,合成生物学改造的微生物更能适应肿瘤微环境并在其中富集与增殖,削弱或者逆转免疫抑制细胞的功能,并增强肿瘤抗原的呈递,诱发多种先天与适应性抗肿瘤免疫反应,所以合成生物学已成为... 合成生物学有望创造具备独特优势的抗肿瘤微生物疫苗,合成生物学改造的微生物更能适应肿瘤微环境并在其中富集与增殖,削弱或者逆转免疫抑制细胞的功能,并增强肿瘤抗原的呈递,诱发多种先天与适应性抗肿瘤免疫反应,所以合成生物学已成为肿瘤疫苗研究的重要工具。本文总结了合成生物学在细菌和病毒载体肿瘤疫苗开发中的几个关键应用,其中包括减弱微生物载体毒性的方法,例如去除、失活或修改其致病基因等。讨论了增强它们在肿瘤组织中的趋向性和适应性的策略,如改变它们的细胞入侵分子或引入环境控制的基因表达系统等;也讨论了降低全身毒性的方法。为了充分利用微生物复制引起的肿瘤微环境改变的潜力,多种合成生物学手段被用于改造微生物载体,这些方法包括将外源基因引入微生物基因组,使其生产诸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或单克隆抗体等分子,这些分子可以增强先天和适应性免疫细胞的招募和激活,促进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并增强肿瘤相关抗原的呈递。此外,还探讨了将肿瘤抗原引入载体中的方法,例如不同的装载方式、位置和释放机制。开发微生物载体肿瘤疫苗存在重大挑战,包括安全性问题、抗载体免疫与抗肿瘤免疫的复杂关系和肿瘤生物学的复杂性,克服这些困难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疫苗 免疫治疗 肿瘤微环境 细菌载体 病毒载体
下载PDF
肿瘤低氧微环境影响巨噬细胞极化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田立涛 王金申 +2 位作者 王泽鑫 颜宇轩 赵富丽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3期222-225,共4页
巨噬细胞是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之一,具有可塑性和高度异质性,可极化成不同的表型:经典激活的M1型巨噬细胞和交替激活的M2型巨噬细胞,两者统称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与正常细胞不同,在肿瘤组织中,由于肿瘤细胞增殖活跃,代谢活动增强... 巨噬细胞是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之一,具有可塑性和高度异质性,可极化成不同的表型:经典激活的M1型巨噬细胞和交替激活的M2型巨噬细胞,两者统称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与正常细胞不同,在肿瘤组织中,由于肿瘤细胞增殖活跃,代谢活动增强,以及脉管系统不发达导致肿瘤组织供氧不足,所以容易导致肿瘤微环境(TME)缺氧。目前认为肿瘤低氧微环境是恶性肿瘤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1]。TME中的TAMs以M2型为主,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有利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与不良预后有关。肿瘤低氧微环境如何影响TAMs极化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明确其机制可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肿瘤微环境 缺氧 极化 细胞因子 乳酸 外泌体
下载PDF
SOCS3调控JAK/STAT3通路对PD-1/PD-L1抑制剂所致小鼠心脏毒性的影响
15
作者 符基定 曾丽斯 +4 位作者 林颉 韦伊尔 徐维 徐睿 冼乐武 《西部医学》 2024年第3期338-343,350,共7页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通过调控酪氨酸激酶/转录激活因子3(JAK/STAT3)通路影响巨噬细胞M1型极化的作用机制,及其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1/PD-L1)抑制剂所致小鼠心脏毒性的影响。方法 将RAW 264.7细...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通过调控酪氨酸激酶/转录激活因子3(JAK/STAT3)通路影响巨噬细胞M1型极化的作用机制,及其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1/PD-L1)抑制剂所致小鼠心脏毒性的影响。方法 将RAW 264.7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pc-NC组、pc-SOCS3组、si-NC组、si-SOCS3组及抑制剂组,细胞转染相应质粒并使用100 ng/mL LPS干预;50只SPF级6周龄BALB/c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NC组、SOCS3组及抑制剂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通过腹腔注射PD-1/PD-L1抑制剂BMS-1 10 mg/kg建立PD-1/PD-L1抑制剂诱导的小鼠心脏毒性模型,并通过尾静脉注射相应质粒或腹腔注射相应药物。HE染色观察小鼠心脏组织病理;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和小鼠血清IL-10、TNF-α和IL-1β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SOCS3、CD86、CD80以及JAK/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细胞过表达SOCS3会促进巨噬细胞细胞炎症因子水平和M1型极化,并抑制JAK/STAT3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细胞SOCS3低表达后,细胞炎症因子水平降低,并抑制巨噬细胞M1型极化,激活JAK/STAT3通路(P<0.05);BMS-1干预后小鼠心脏组织损伤严重,心脏指数、血清炎症水平及CD86、CD80蛋白表达明显升高,JAK/STAT3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过表达SOCS3组小鼠心脏损伤减轻,心脏指数、血清炎症因子及心脏CD86、CD80蛋白表达明显降低,JAK/STAT3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JAK/STAT3通路抑制剂AG490逆转了低表达SOCS3对PD-1/PD-L1抑制剂诱导小鼠心脏损伤减轻作用和M1型巨噬细胞极化作用。结论 低表达SOCS3可通过激活JAK/STAT3通路抑制巨噬细胞M1型极化并减轻PD-1/PD-L1抑制剂所致小鼠心脏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 JAK/STAT3信号通路 巨噬细胞M1型极化 PD-1/PD-L1抑制剂 心脏毒性
下载PDF
免疫治疗在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中的治疗现状与展望
16
作者 袁梦 仲经亚 程树群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727-1732,共6页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是进展期肝癌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肝癌合并PVTT的传统治疗方法疗效欠佳,临床预后较差。免疫治疗近年在肝癌合并PVTT治疗中展现出较强优势,很大程度上...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是进展期肝癌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肝癌合并PVTT的传统治疗方法疗效欠佳,临床预后较差。免疫治疗近年在肝癌合并PVTT治疗中展现出较强优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在不远的将来,免疫治疗给肝癌及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门静脉癌栓 免疫治疗
下载PDF
循环肿瘤DNA液态活检检测微小残留病在实体肿瘤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叶博文 陈毅来 +1 位作者 张晏玮 叶林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290-296,共7页
基于液态活检的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检测在各肿瘤疾病的应用中具有巨大的潜力,随着基因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作为一种新兴的MRD检测技术,可以对循环肿瘤DNA(circu... 基于液态活检的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检测在各肿瘤疾病的应用中具有巨大的潜力,随着基因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作为一种新兴的MRD检测技术,可以对循环肿瘤DNA(circulation tumor DNA,ctDNA)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目前在多种实体瘤中的应用均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度。多项研究已证实基于ctDNA的MRD检测结果与患者复发预测、预后判断、疗效评估及个体化分层治疗均有临床相关性,且相较于传统临床手段优势明显。但目前ctDNA MRD的检测技术应用于常规临床实践仍需要大量临床数据的支持,检测方法的统一标准仍未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DNA 微小残留病 实体肿瘤 液体活检 检测方法 临床应用
下载PDF
CD88在人类肿瘤中的表达和意义
18
作者 许坤明 刘香 +2 位作者 朱凯 罗华羽 任宏政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445-448,共4页
过敏毒素C5a是补体激活后C5蛋白裂解后产生的一种炎性反应驱化因子。C5a通过与其受体(CD88)结合而发挥作用,C5a与CD88结合后在多种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被人们熟知。然而,近年来发现许多肿瘤中存在补体系统的激活及多种补体相关... 过敏毒素C5a是补体激活后C5蛋白裂解后产生的一种炎性反应驱化因子。C5a通过与其受体(CD88)结合而发挥作用,C5a与CD88结合后在多种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被人们熟知。然而,近年来发现许多肿瘤中存在补体系统的激活及多种补体相关促炎分子(如CD88等)在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且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关于CD88在肿瘤中的功能作用及意义尚未得到系统的总结和评述,本综述将重点介绍CD88在人类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和意义,并阐述了其在肿瘤治疗中作为重要靶点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A CD88 肿瘤 抑制剂
下载PDF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与M2型巨噬细胞相互作用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吴江为 张巧玲 +4 位作者 杨泽羊 张瑞 张舰 曾柱 吴介恒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3,共6页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是肿瘤微环境(TME)中主要成分之一。在TME中,肿瘤细胞与非肿瘤细胞之间或非肿瘤细胞与非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能促进肿瘤发生发展。CAF可与多种免疫细胞之间产生相互作用,通过抑制适应性免疫细胞功能,重塑TME中...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是肿瘤微环境(TME)中主要成分之一。在TME中,肿瘤细胞与非肿瘤细胞之间或非肿瘤细胞与非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能促进肿瘤发生发展。CAF可与多种免疫细胞之间产生相互作用,通过抑制适应性免疫细胞功能,重塑TME中免疫微环境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其中CAF与巨噬细胞相互作用,并诱导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在促进肿瘤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 M2型巨噬细胞 肿瘤微环境(TME) 细胞相互作用 综述
原文传递
胃癌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关联因素的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汪圣毅 周浩 刘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1-155,共5页
目的识别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数(PBLC)的关联因素。方法横断面设计,收集行胃癌手术的患者资料,用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变量重要性评价,分析术前PBLC变化的关联因素。局部加权回归和稳健线性模型进一步验证。结果术前PBLC<1.... 目的识别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数(PBLC)的关联因素。方法横断面设计,收集行胃癌手术的患者资料,用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变量重要性评价,分析术前PBLC变化的关联因素。局部加权回归和稳健线性模型进一步验证。结果术前PBLC<1.1×10^(9)/L(A组)138例(20.72%),PBLC≥1.1×10^(9)/L(B组)528例(79.28%)。相对于B组,A组的年龄较大[(64.61±10.42)岁vs(62.18±10.41)岁,P<0.05],中性粒细胞较低[(3.21±1.41)×10^(9)/L vs(3.59±1.31)×10^(9)/L,P<0.01]。淋巴细胞减少与较高的胃癌分期有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模型残差随机分布,年龄(β=-0.01,t=-3.70,P<0.01)、肿瘤分期[β(ⅡvsⅠ)=-0.16,t=-2.79,P<0.01;β(ⅢvsⅠ)=-0.18,t=-3.87,P<0.01;β(ⅣvsⅠ)=-0.21,t=-2.16,P<0.05]是淋巴细胞减少的关联因素,中性粒细胞增加与PBLC升高有关(β=0.05,t=3.61,P<0.01)。连续自变量的相对重要性分析显示,年龄、中性粒细胞、癌胚抗原(CEA)的LMG指标分别为55.55%、44.14%、0.31%。局部加权回归和稳健线性模型显示,年龄是PBLC的负向关联因素。结论胃癌PBLC与中性粒细胞正向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外周血淋巴细胞数 多元线性回归 横断面研究 局部加权回归 稳健线性模型 TNM分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