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3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A/CTP评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1
作者 周新华 陈良义 张丹彤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CT灌注成像(CTP)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在入院后接受CTA及CTP检查,分析其影像资料,探究CTA及CTP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CT灌注成像(CTP)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在入院后接受CTA及CTP检查,分析其影像资料,探究CTA及CTP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脑血容量(CBV)比较:缺血半暗带>健侧>梗死区(P<0.05);脑血流量(CBF)比较:健侧>缺血半暗带>梗死区(P<0.05);平均通过时间(MTT)、目标组织中浓度达峰时间(TTP)、目标组织中所有残余功能全部达峰时间(Tmax)比较:健侧<缺血半暗带<梗死区(P<0.05)。CTA检出左侧、右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或狭窄分别59例(29.50%)、91例(45.50%),左侧、右侧颈内动脉(ICA)闭塞分别16例(8.00%)、12例(6.00%),双侧ICA狭窄为6例(3.00%);代偿分支血管显影基本满意129例(64.50%),显影不足71例(35.50),其余16例(8.00%)患者CTA影像资料显示无异常,敏感度为92.00%。预后不良组患侧CBV、CBF小于预后良好组,MTT、TTP、Tmax长于预后良好组,代偿血管建立比例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CBV、CBF、MTT、TTP、Tmax对介入治疗预后均有一定的预测效能(P<0.05),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9、0.815、0.673、0.713、0.710,其中CBV预测效能最高,敏感性为83.20%,特异性为73.33%。结论CTA/CTP可反映大脑、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代偿分支建立情况,也可反映血流灌注情况,在介入治疗合理时机的判断方面可提供准确依据,提高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CT灌注成像 缺血性脑血管病 介入治疗 指导 预后
下载PDF
基于GINS家族成员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对其进行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2
作者 廖永珍 梁禄 +1 位作者 李意 丛丽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1-270,共10页
目的:基于GINS家族成员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水平对其分型,探究此分型预测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免疫治疗疗效的有效性,采用TCMOI数据库虚拟筛选可靶向GINS的中药小分子。方法:数据库分析GINS基因组学、胶质瘤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与患者预后... 目的:基于GINS家族成员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水平对其分型,探究此分型预测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免疫治疗疗效的有效性,采用TCMOI数据库虚拟筛选可靶向GINS的中药小分子。方法:数据库分析GINS基因组学、胶质瘤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基于GINS家族成员基因表达对胶质瘤进行分型并分析各亚型的预后情况,数据库数据分析各亚型中的基因突变、基因富集、肿瘤纯度和免疫细胞浸润评分,以及与GINS2可能相互作用的中药小分子,最后用qPCR法检测中国人胶质瘤组织中GINS1~4 mRNA的表达水平以验证其与数据库数据的一致性。结果:GINS家族各成员间的基因、蛋白结构和功能相似,胶质瘤组织中GINS家族成员呈高表达且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P<0.05),基于GINS家族成员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水平的S1、S2亚型分类能较好地预测胶质瘤患者的预后,S1亚型主要突变基因为CDKN2A/B、EGFR、PTEN而S2亚型的突变基因为IDH1、TP53和ATRX,GINS家族可能通过调控免疫微环境影响胶质瘤患者预后,CD276和CX3CL1可能是S1亚型胶质瘤患者实施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CHEMBL66033、266935、293914、436859、1594881可能是潜在的靶向GINS2的中药小分子。结论:基于GINS家族构建的胶质瘤分子分型有助于识别更适合免疫治疗的高风险患者,筛选出的中药小分子可为胶质瘤患者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GINS家族 分子分型 预后 分子对接 中药
原文传递
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冠脉介入术后的预后分析
3
作者 张娟 徐雪飞 +1 位作者 张莎莎 韩大臻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3期502-504,508,共4页
目的 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经冠脉介入术后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行冠脉介入术治疗的ACS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病历有关资料。在患者行冠脉介入术治疗后进行2年随访,依据患者的临床结局将其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 目的 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经冠脉介入术后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行冠脉介入术治疗的ACS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病历有关资料。在患者行冠脉介入术治疗后进行2年随访,依据患者的临床结局将其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究ACS合并恶性肿瘤患者行冠脉介入术治疗后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随访2年,84例行冠脉介入术治疗的ACS合并恶性肿瘤患者中,共14例死亡,70例生存。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高血压、体重指数(BMI)、陈旧性心肌梗死、高脂血症、血红蛋白(HB)、肠外抗凝治疗与ACS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冠脉介入术后死亡无关(P>0.05),糖尿病、吸烟、脑钠肽(BNP)水平、血小板计数(PLT)与ACS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冠脉介入术后死亡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9.167,95%CI=2.311~36.360)、吸烟(OR=16.105,95%CI=3.294~78.734)、BNP水平升高(OR=19.759,95%CI=4.634~359.79)、PLT减少(OR=18.231,95%CI=3.954~230.64)为ACS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冠脉介入术后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ACS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经冠脉介入治疗后死亡率较高,死亡的发生与糖尿病、吸烟、BNP水平升高、PLT减少有关,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并针对性开展医疗干预,以最大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恶性肿瘤 冠脉介入术 预后
下载PDF
磁共振波谱成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4
作者 洪菲 宋磊 +1 位作者 季菊花 储晓彬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2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早期诊断以及其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102例脑白质损伤早产儿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98例非脑白质损伤早产儿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早产儿...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早期诊断以及其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102例脑白质损伤早产儿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98例非脑白质损伤早产儿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早产儿相关临床指标,并在出生后7d实施MRS、DWI检查,比较两组MRS代谢指标、DWI参数差异,使用点二列相关性检验MRS代谢指标、DWI参数与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MRS联合DWI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予以病例组患儿长期随访,在矫正年龄6个月时使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将患儿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并分析2组患儿MRS代谢指标、DWI参数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病例组N-乙酰天冬氨酸(NAA)、NAA/Cr、rADC明显低于对照组,肌酸(C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检验显示NAA、NAA/Cr、rADC与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存在负相关关系(r<0,P<0.05);Cr与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存在正相关关系(r>0,P<0.05)。绘制ROC显示NAA、Cr、NAA/Cr以及rADC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诊断具有较低的诊断价值,AUC分别为0.629、0.630、0.605、0.603;MRS联合DWI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AUC为0.713。随访结果显示102例患儿中21例为边缘状态,53例为发育异常,共74例为预后不良组,另28例发育良好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患儿NAA、NAA/Cr、rADC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Cr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检验显示NAA、NAA/Cr、rADC与脑白质损伤患儿预后不良存在负相关关系(r<0,P<0.05);Cr与预后不良存在正相关关系(r>0,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NAA、NAA/Cr以及rADC对脑白质损伤患儿预后具有较低的评估价值,AUC分别为0.641、0.639、0.688;Cr、MRS联合DWI对脑白质损伤患儿预后具有良好的评估价值,AUC分别为0.755、0.833,以联合评估价值最高。结论MRS联合DWI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以及其预后均有良好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脑白质损伤 早产儿 预后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增强MRI定量参数变化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
5
作者 杨川桦 姜萍 谢刚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目的 探究子宫内膜癌(EC)增强MRI定量参数变化与临床特征关系,分析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EC患者98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增强MRI定量参数[速率常数(... 目的 探究子宫内膜癌(EC)增强MRI定量参数变化与临床特征关系,分析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EC患者98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增强MRI定量参数[速率常数(K_(ep))、容量转移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_(e))]。比较研究组不同临床特征患者增强MRI定量参数,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相关性。比较研究组不同预后患者增强MRI定量参数,分析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K_(ep)、K^(trans)、V_(e)高于对照组(P<0.05);K_(ep)、K^(trans)、V_(e)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宫颈间质累及情况、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呈正相关,而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预后不良者K_(ep)、K^(trans)、V_(e)高于预后良好者,且与预后不良显著相关(P<0.05);K_(ep)、K^(trans)、V_(e)联合预测预后不良的AUC大于各参数独独预测(P<0.05)。结论 EC患者增强MRI定量参数K_(ep)、K^(trans)、V_(e)升高,且与临床特征、预后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各参数对预后不良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增强MRI 临床特征 预后 预测 速率常数 容量转移常数 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
下载PDF
瘤组织中黏蛋白CD10、MUC2、MUC5AC、MUC6表达与进展期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
6
作者 王晨晨 张静 +4 位作者 张欢 王彩虹 张久聪 刘东 王志斌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43-47,共5页
目的分析进展期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黏蛋白CD10、MUC2、MUC5AC、MUC6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进展期胃癌患者762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中的黏蛋白CD10、MUC2、MUC5AC、MUC6。分析黏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 目的分析进展期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黏蛋白CD10、MUC2、MUC5AC、MUC6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进展期胃癌患者762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中的黏蛋白CD10、MUC2、MUC5AC、MUC6。分析黏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根据胃癌预后影响因素建立胃癌预后预测的列线图模型并验证其效能。结果胃癌组织中CD10、MUC2、MUC5AC、MUC6表达阳性分别为244例(32.02%)、282例(37.01%)、484例(63.52%)、502例(65.88%)。CD10在肠型胃癌中表达高于混合型和弥漫型,MUC5AC和MUC6在混合型胃癌中表达高于肠型和弥漫型(P均<0.05)。MUC2、MUC5AC在黏液腺癌中表达高于低分化和中高分化胃癌(P均<0.05)。MUC2、MUC5AC、MUC6在脉管侵犯阳性胃癌中表达高于阴性组织(P均<0.05)。MUC6在神经侵犯阳性胃癌中表达高于阴性组织(P均<0.05)。MUC2在Ⅲ期胃癌中表达高于Ⅱ期胃癌(P<0.05)。单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脉管侵犯、分化程度、TNM分期、辅助化疗是进展期胃癌患者总生存期(OS)的影响因素,MUC5AC阳性患者OS低于阴性患者(P<0.05)。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MUC5AC表达、术后辅助化疗、分化程度、Lauren分型及肿瘤TNM分期是进展期胃癌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将MUC5AC表达、术后辅助化疗、分化程度、Lauren分型及肿瘤TNM分期建立胃癌患者预后预测的列线图模型,校正图提示预测值与实际观察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黏蛋白CD10、MUC2、MUC5AC、MUC6表达变化与进展期胃癌Lauren分型、分化程度、肿瘤侵犯程度和分期等相关;MUC5AC对于进展期胃癌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黏蛋白 CD10蛋白 MUC2蛋白 MUC5AC蛋白 MUC6蛋白
下载PDF
驱动蛋白超家族在肝细胞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和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安海英 涂建成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1,共7页
肝细胞癌(HCC)是转移性极高、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之一,寻找与其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的预后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是提高HCC预后监测和治疗的关键。驱动蛋白超家族(KIF)在HCC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并且这种异常表达可通过激活上皮间质转化(EMT)促... 肝细胞癌(HCC)是转移性极高、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之一,寻找与其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的预后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是提高HCC预后监测和治疗的关键。驱动蛋白超家族(KIF)在HCC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并且这种异常表达可通过激活上皮间质转化(EMT)促进HCC转移,影响HCC的预后和药物治疗的疗效,提示KIF可能是HCC预后监测和治疗中极具前景的预后标志物和分子治疗靶点。阐明KIF在HCC转移、预后和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以及其作为HCC预后标志物和分子治疗靶点的临床意义,对开发HCC的预后监测及靶向治疗新策略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蛋白超家族 肝细胞癌 预后 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ASPECTS评分的智能卒中一站式体系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8
作者 邓传宝 肖素朋 +2 位作者 韩明哲 王信 浦昌洪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17-19,共3页
目的探究人工智能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的智能卒中一站式体系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100例AIS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预后情况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收... 目的探究人工智能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的智能卒中一站式体系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100例AIS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预后情况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人工智能ASPECTS评分;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年龄、人工智能ASPECTS评分和NIHSS评分AIS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在年龄、意识障碍、梗死面积、人工智能ASPECTS评分和NIHSS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大面积梗死患者人工智能ASPECTS评分显著低于非大面积梗死患者(P<0.05),有意识障碍患者人工智能ASPECTS评分显著低于无意识障碍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年龄(OR=3.518,95%CI:1.989~5.012)和NIHSS评分(OR=4.258,95%CI:1.739~10.428)为AI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人工智能ASPECTS评分(OR=0.542,95%CI:0.354~0.831)为AIS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人工智能ASPECTS评分、NIHSS评分预测AIS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4、0.881、0.909,三者联合预测AIS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983,三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Z=2.627、2.734、2.720,P均<0.05)。结论人工智能ASPECTS评分的智能卒中一站式体系对AIS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评估价值,可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berta卒中操作早期CT评分 人工智能 缺血性卒中 预后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消化道肿瘤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出血与缺血的风险分析
9
作者 徐彤 张殿红 吕园园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2期287-290,共4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CHD)合并消化道肿瘤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出血与缺血的风险。方法选取行PCI治疗的CHD合并消化道肿瘤患者90例,按照术后是否发生出血与缺血分为发生组(n=27)和未发生组(n=63),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2组患者... 目的分析冠心病(CHD)合并消化道肿瘤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出血与缺血的风险。方法选取行PCI治疗的CHD合并消化道肿瘤患者90例,按照术后是否发生出血与缺血分为发生组(n=27)和未发生组(n=63),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外周血管病变、手术支架个数等临床资料,分析CHD合并消化道肿瘤患者行PCI术后出血与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史、外周血管病史、鞘管型号、球囊扩张次数是CHD合并消化道肿瘤患者行PCI术后出血与缺血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有吸烟史、有外周血管病变史、>6F鞘管、球囊扩张次数>3次是CHD合并消化道肿瘤患者行PCI术后发生出血与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CHD合并消化道肿瘤患者行PCI术后出血与缺血的因素较多,临床应密切观察伴有危险因素患者的临床指标,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术后出血与缺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消化道肿瘤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出血 缺血
下载PDF
PD-1/PD-L1抑制剂联合贝伐珠单抗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闫晓倩 柯洋 +2 位作者 冯沛贝 彭湃 易善永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73-74,共2页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联合贝伐珠单抗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诊治的102例晚期TNBC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将其设为47例对照组(PD-1/PD-L1抑...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联合贝伐珠单抗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诊治的102例晚期TNBC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将其设为47例对照组(PD-1/PD-L1抑制剂治疗)与55例研究组(PD-1/PD-L1抑制剂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总体客观缓解率36.36%,比对照组17.02%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无进展生存期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复发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PD-1/PD-L1抑制剂联合贝伐珠单抗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中的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短期预后,且安全性可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PD-1/PD-L1抑制剂 贝伐珠单抗 预后
下载PDF
恶性肿瘤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王红林 李叶 刘敏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2期331-333,337,共4页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84例恶性肿瘤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同时设计患者基线资...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84例恶性肿瘤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同时设计患者基线资料表,纳入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恶性肿瘤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84例恶性肿瘤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中预后不良32例,占比38.10%;预后良好52例,占比61.90%。预后不良组恶性肿瘤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低血压、机械通气治疗、多功能器官衰竭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BUN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低血压、机械通气治疗、多功能器官衰竭以及BUN水平是恶性肿瘤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恶性肿瘤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不良风险相对较高,低血压、机械通气治疗、多功能器官衰竭以及BUN水平是恶性肿瘤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急性肾损伤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肿瘤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分析
12
作者 江昊 董龙科 余嘉文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23-328,共6页
目的:分析常见恶性肿瘤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为疾病预后判断和临床处理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31日我院肿瘤科和宝鸡市中心医院肿瘤科收治的93例新冠感染恶性肿瘤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分析各临床... 目的:分析常见恶性肿瘤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为疾病预后判断和临床处理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31日我院肿瘤科和宝鸡市中心医院肿瘤科收治的93例新冠感染恶性肿瘤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分析各临床特征与新冠病毒感染的严重程度是否存在关联,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特征对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转归是否具有独立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新冠病毒严重程度与PS评分,PG-SGA评分、白细胞计数、CRP、性别、年龄、咳痰、抗肿瘤治疗有关,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是影响新冠感染的严重程度独立危险因素,PG-SGA评分A级、无咳痰、CRP正常、PS评分1分是其保护性因素;吸烟、PS评分、CRP、抗肿瘤治疗、淋巴细胞计数与转归有关,logistic回归提示近1月内接受抗肿瘤治疗并非病情转归的危险因素。结论:肿瘤患者规范营养干预和及时止咳化痰能降低新冠感染的严重程度,近期抗肿瘤治疗并不会增加新冠病毒感染肿瘤患者的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病毒感染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预后 肿瘤
下载PDF
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CT征象和相关参数对股骨头塌陷风险的预测价值及与预后的关系
13
作者 杨光辉 李小荣 +1 位作者 易进 李岳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5期164-167,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CT征象,并分析CT灌注参数对股骨头塌陷风险的预测价值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本院的98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观察CT征象。随访2年,按照随访期间是否出现... 目的观察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CT征象,并分析CT灌注参数对股骨头塌陷风险的预测价值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本院的98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观察CT征象。随访2年,按照随访期间是否出现股骨头塌陷分为塌陷组、未塌陷组,对比两组CT参数,绘制ROC曲线分析CT灌注参数预测股骨头塌陷的价值。另根据随访期间患者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对比两组临床资料、CT参数,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CT征象显示,45例患者以股骨头呈拥挤融合与扇状硬化改变、骨小梁增粗或骨质硬化为主,53例患者以股骨头关节面轻微塌陷、骨小梁微骨折、部分出现皮质下新月征为主;随访2年,98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出现34例股骨头塌陷(34.69%),20例预后不良(20.41%);塌陷组MMT、BV、BF均低于未塌陷组(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MMT、BV、BF及三者联合预测股骨头塌陷的AUC分别为0.819(95%CI:0.738-0.900)、0.878(95%CI:0.812-0.945)、0.873(95%CI:0.807-0.940)、0.955(95%CI:0.921-0.990);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的性别、年龄、病因、坏死形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Ficat分期、坏死部位在外上象限比例、坏死体积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MMT、BV、BF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cat分期(Ⅲ期)、坏死部位(外上象限)、坏死体积比例高是影响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MMT上升、BV上升、BF上升是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CT可有效检出早期股骨头坏死,CT征象以骨质硬化、骨小梁增粗、新月征为主,且CT灌注参数与股骨头塌陷风险、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股骨头坏死 CT征象 CT灌注参数 股骨头塌陷 预后
下载PDF
基于CT评估胸肌指数对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短期预后的影响
14
作者 张君梅 孙喆 +1 位作者 马晓苏 裴仁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基于CT评估胸肌指数(PMI)对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胸心外科2018年12月至2022年2月因食管癌接受胸腔镜根治性手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PMI得分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PMI组和低PMI... 目的探讨术前基于CT评估胸肌指数(PMI)对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胸心外科2018年12月至2022年2月因食管癌接受胸腔镜根治性手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PMI得分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PMI组和低PMI组。患者在入院后48h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肿瘤位置、TNM分期、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情况。统计患者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术后7d内使用营养风险筛查评分2002(NRS2002)量表对患者营养风险进行筛查,统计患者住院时间、住院期间肺部感染情况。结果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肿瘤位置、TNM分期和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PMI组白蛋白低于高PM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患者共随访13~40个月,中位随访27个月,共16例死亡,其中高PMI组5例,低PMI组11例。高PMI组中位PFS、OS分别为23个月和29个月,低PMI组PFS、OS分别为15个月和2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00、5.049,P=0.004、0.02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矫正前后术前PMI均是食管癌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低PMI组营养风险、住院时间和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于高P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PMI的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短期病情进展和死亡风险较高、营养风险较高,住院时间较长,肺部感染发生率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肌指数 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 短期预后 营养风险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及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对血管源性眩晕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及预后评价
15
作者 褚青合 陈煦 +1 位作者 徐鹏冲 王艳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及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对血管源性眩晕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及预后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0月到南阳张仲景医院诊断为血管源性眩晕的患者150例,根据数据统计将这150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1、2、...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及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对血管源性眩晕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及预后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0月到南阳张仲景医院诊断为血管源性眩晕的患者150例,根据数据统计将这150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1、2、联合组,1组为银杏提取物注射液进行治疗,2组是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进行治疗,联合组采用银杏叶提取物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比较三组在治疗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各项数值指标变化。结果三组的脑血流动力学数值指标对比结果,联合组在平均动脉压(MAP)、肺动脉平均压(PAP)效果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在大脑.的动脉血流速度(Vm)、最大峰值流速(Vs)数值指标增长更快,且联合组搏动.指数(PI)、血管阻力速度(RI)的数值指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各项数值指标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GCS评分指标比较得出,联合组评分表现.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前三组CNS评分指标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各阶段CNS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不仅能改善血管源性眩晕疾病的发生,也能改善患者血流动力,且治疗预后效果佳,是首选值得推荐治疗血管源性眩晕的高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 血管源性眩晕 血流动力学 预后
下载PDF
营养支持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骥(综述) 宋飞雪(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1751-1756,共6页
恶性肿瘤是世界上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尽管在降低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是每年仍有1000万例肿瘤患者死亡。恶性肿瘤患者常面临着营养不良的风险,而营养不良发生率高、治疗率低是我国现... 恶性肿瘤是世界上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尽管在降低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是每年仍有1000万例肿瘤患者死亡。恶性肿瘤患者常面临着营养不良的风险,而营养不良发生率高、治疗率低是我国现状。目前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营养支持治疗可以纠正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改善免疫功能、降低感染性疾病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延长患者生存期。现就营养支持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营养支持 免疫系统 综述
下载PDF
铜代谢失衡诱导的铜死亡机制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17
作者 齐芸珑(综述) 唐玲 钱程(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9-174,共6页
铜死亡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细胞内的铜代谢失衡尤其是铜离子过载有可能会导致细胞铜死亡的发生。过量的铜积累会靶向结合硫辛酰化三羧酸循环蛋白,使其异常聚集进而触发细胞死亡,铁氧化还原蛋白1(FDX1)等多个分子能够调控... 铜死亡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细胞内的铜代谢失衡尤其是铜离子过载有可能会导致细胞铜死亡的发生。过量的铜积累会靶向结合硫辛酰化三羧酸循环蛋白,使其异常聚集进而触发细胞死亡,铁氧化还原蛋白1(FDX1)等多个分子能够调控铜死亡活性。肿瘤细胞内铜代谢稳态主要靠四组铜相关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来维持,影响受体酪氨酸激酶(RTK)、自噬、Notch等相关信号通路,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合理利用铜离子载体和铜螯合剂等铜配合物以及铜死亡相关生物标志物将有助于开发肿瘤治疗和预后评估新策略,在未来的肿瘤个性化治疗中有着巨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死亡 硫辛酰化 铁硫蛋白 三羧酸循环 肿瘤治疗
原文传递
基于SEER数据库构建远处转移性子宫内膜癌的生存预测模型
18
作者 郑云峰 杨帆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1-499,共9页
目的探究远处转移性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患者的临床特征与生存之间的相关性,并构建生存预测模型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从SEER数据库中回顾性收集2010-2017年间伴有远处转移EC患者的相关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 目的探究远处转移性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患者的临床特征与生存之间的相关性,并构建生存预测模型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从SEER数据库中回顾性收集2010-2017年间伴有远处转移EC患者的相关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独立预后因素,并基于预测因素的贡献程度建立列线图模型;采用C指数、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等方法对模型的预测价值进行评价和内部验证。另外,收集2013年10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的远处转移性EC患者资料,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共纳入SEER数据库中1807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远处转移性EC患者。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肿瘤分级和组织学亚型是远处转移性EC的独立危险因素;种族、手术和化疗是远处转移性EC的独立保护因素,并用于构建列线图。在训练队列中,模型的C指数为0.711(95%CI:0.695~0.727);在内部验证队列中,模型的C指数为0.744(95%CI:0.721~0.768);ROC曲线显示本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准度和区分度;校准曲线显示模型的预测生存率与实际生存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与此同时,DCA结果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潜能。共纳入21例本中心远处转移性EC患者作为外部验证数据集,结果显示模型预测能力良好。结论本研究建立了远处转移性EC的生存预测模型,可用于协助临床医师评估患者预后及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远处转移 SEER数据库 列线图 总生存率
原文传递
增强CT联合MEWS评分对肠系膜损伤的诊断及预后预测价值研究
19
作者 虞晚玉 朱凯棠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141-143,共3页
目的分析增强CT联合MEWS评分对肠系膜损伤的诊断准确率,评估其对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在2018年1月-2022年12月至我院进行肠系膜损伤的患者中随机选择9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来诊后均予以增强CT检查和NEWS评分。比较增强CT、MEWS... 目的分析增强CT联合MEWS评分对肠系膜损伤的诊断准确率,评估其对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在2018年1月-2022年12月至我院进行肠系膜损伤的患者中随机选择9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来诊后均予以增强CT检查和NEWS评分。比较增强CT、MEWS评分以及二者联合应用诊断肠系膜损伤的准确率和漏诊率。比较不同MEWS评分患者的预后。包括患者的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增强CT、MEWS评分单独应用诊断肠系膜损伤的准确率分布为63.33%和36.67%,均明显低于二者联合检测的准确率86.67%,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MEWS评分>9分患者的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长度均超过评分≤9分的患者,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MEWS评分>9分共计发生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7.27%,明显高于评分≤9分患者的4例,7.02%,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增强CT联合MEWS评分能够明显增加肠系膜损伤的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率,而且NEWS评分对于预测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CT MEWS评分 肠系膜损伤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