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76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预测食管鳞癌淋巴血管侵犯状态的价值
1
作者 李扬 王向明 +8 位作者 谷霄龙 杨丽 王琦 时高峰 随义 徐校胜 岳萌 王明博 任嘉梁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9-246,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预测食管鳞癌(ESCC)淋巴血管侵犯(L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行根治性切除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24例食管鳞癌患者,其中包括66例LVI阳性和158例LVI阴性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前2周内进行胸部增强CT扫描。...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预测食管鳞癌(ESCC)淋巴血管侵犯(L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行根治性切除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24例食管鳞癌患者,其中包括66例LVI阳性和158例LVI阴性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前2周内进行胸部增强CT扫描。将入组的患者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使用3D Slicer软件逐层勾画全肿瘤感兴趣区(ROI),采用Python软件的Pyradiomics包提取肿瘤组织的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模型用于预测食管鳞癌的LVI状态并进行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来评价影像组学模型的诊断效能,使用校准曲线评价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拟合程度。使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影像组学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从全肿瘤ROI中提取了1130个组学特征,经过筛选最终保留了7个影像组学特征,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建立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在训练集中,影像组学模型预测LVI的AUC值为0.930,敏感度为0.851,特异度为0.919,准确度为0.899,阳性预测值为0.816,阴性预测值为0.936;在测试集中,AUC值为0.897,敏感度为0.789,特异度为0.787,准确度为0.788,阳性预测值为0.600,阴性预测值为0.902。校准曲线显示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及测试集中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的一致性良好。DCA曲线显示影像组学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基于增强CT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能够在术前有效预测食管鳞癌的LVI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影像组学 淋巴血管侵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增强CT
下载PDF
上皮细胞转化序列2通过调控p33生长抑制因子1表达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的体外转移活性
2
作者 汪洋 吴振华 +1 位作者 吕红博 罗洞波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03-209,共7页
目的探讨上皮细胞转化序列2(ECT2)与p33生长抑制因子1(p33ING1)的表达水平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转移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ECT2和p33ING1的表达情况。将人食管鳞癌细胞系KY... 目的探讨上皮细胞转化序列2(ECT2)与p33生长抑制因子1(p33ING1)的表达水平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转移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ECT2和p33ING1的表达情况。将人食管鳞癌细胞系KYSE140细胞分为4组:空白组、阴性对照组(pcDNA 3.1 NC)组、过表达组(pcDNA 3.1 ECT2)和抑制表达组(si ECT2)。采用MTT法和细胞集落形成实验研究细胞的增殖和生长能力,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研究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Western blotting检测ECT2对p33ING1蛋白的影响。结果在食管鳞癌组织中ECT2表达增加,p33ING1表达降低。过表达ECT2能够显著增加KYSE140细胞的生长、集落形成、迁移以及侵袭能力,并能降低KYSE140细胞的凋亡率和p33ING1的表达;此外,抑制ECT2表达后能够逆转上述变化。结论ECT2高表达能够促进食管鳞癌KYSE140细胞的生长、转移,并抑制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ECT2能够抑制p33ING1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细胞转化序列2 p33生长抑制因子1 食管鳞状细胞癌 转移 免疫印迹法
原文传递
miR-4645-5p通过靶向MUC16调控食管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3
作者 周珍 姜琳娜 +4 位作者 何鹏 尹峰 魏娉 安欣 李香红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4-59,共6页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4645-5p靶向黏蛋白16(MUC16)对食管癌细胞增殖、侵袭、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TCGA数据库在线分析miR-4645-5p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分析食管癌细胞系...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4645-5p靶向黏蛋白16(MUC16)对食管癌细胞增殖、侵袭、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TCGA数据库在线分析miR-4645-5p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分析食管癌细胞系中miR-4645-5p的表达水平。通过脂质体转染技术将miR-4645-5p模拟物和阴性对照模拟物转染KYSE-30细胞,作为miR-4645-5p组和对照模拟物组。分别采用CCK-8法、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分析转染KYSE-30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通过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miR-4645-5p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4645-5p对靶基因的结合。采用qPCR检测MUC16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MUC16、转录因子-1(ZEB-1)、闭锁小带蛋白-1(ZO-1)、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食管癌组织中miR-4645-5p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P<0.01)。与HET-1A比较,食管癌细胞系中miR-4645-5p呈低表达(P<0.05)。miR-4645-5p过表达后,KYSE-30细胞增殖能力降低(P<0.05),迁移能力降低(P<0.01),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1)。miR-4645-5p靶向负调控MUC16 mRNA的表达(P<0.01)。miR-4645-5p过表达后,MUC16、ZEB-1、α-SMA蛋白表达均下调,ZO-1、Claudin-1蛋白表达均上调。结论 miR-4645-5p通过靶向MUC16调控食管癌KYSE-30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微小RNA-4645-5p 上皮间充质转化 黏蛋白16 增殖 侵袭
下载PDF
高、低表达miR-296-5p的肿瘤细胞外泌体对食管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调控作用
4
作者 陈河山 许荣誉 +4 位作者 陈劭赓 傅景梁 陈泓波 杜祥昆 何荣琦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高、低表达miR-296-5p的肿瘤细胞外泌体对食管鳞癌细胞(ESCC)迁移和侵袭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提取转染miR-296-5p过表达和miR-296-5p干扰及其阴性对照物(NC)后的ESCC细胞外泌体,并采用透射电镜与Western blotting法进行鉴定... 目的探讨高、低表达miR-296-5p的肿瘤细胞外泌体对食管鳞癌细胞(ESCC)迁移和侵袭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提取转染miR-296-5p过表达和miR-296-5p干扰及其阴性对照物(NC)后的ESCC细胞外泌体,并采用透射电镜与Western blotting法进行鉴定;将ESCC细胞分为三组,干扰组、过表达组分别加入miR-296-5p干扰或过表达细胞的外泌体培养,NC组加入NC转染细胞的外泌体培养48 h;取各组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RT-PCR、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黏附分子3(CADM3)、CADM1、CADM4、钙黏蛋白E(E-cadherin)及血管内皮细胞生成浸润相关蛋白CD31、CD44。结果细胞活力、迁移和侵袭细胞数过表达组>NC组>干扰组(P均<0.05)。细胞中CADM1、CADM4、E-cadherin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干扰组>NC组>过表达组,CADM3、CD31、CD44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过表达组>NC组>干扰组(P均<0.05)。结论高表达miR-296-5p的肿瘤细胞外泌体可能通过调控CADM、E-cadherin、CD31、CD44等基因表达提高ESCC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核糖核酸296-5p 食管鳞癌 外泌体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
下载PDF
术前调强放疗联合新辅助治疗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疗效分析
5
作者 郭瑞祥 徐辉 +3 位作者 郦守国 蔡英杰 吴辉塔 郭群煌 《西部医学》 2024年第4期554-559,共6页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IMRT)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和铂类方案治疗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12月—2022年1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新辅助治疗的局部晚期ESCC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20例...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IMRT)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和铂类方案治疗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12月—2022年1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新辅助治疗的局部晚期ESCC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20例ESCC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接受特瑞普利单抗联合紫衫醇和卡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IMRT治疗。治疗后评价是否可进行手术,比较两组的R0切除率、病理完全缓解(pCR)率、主要病理反应(MPR)率、客观缓解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观察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的新辅助治疗完成率均达100%,观察组的R0切除率为91.67%,pCR率为40.00%,MPR率为61.67%,ORR为86.67%,DCR为96.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个月后,两组的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生贫血、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RT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加紫杉醇加卡铂的新辅助治疗模式可提高局部晚期可切除ESCC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 调强放疗 新辅助治疗 食管鳞状细胞癌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胱硫氨酸β-合成酶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6
作者 刘广杰 韩亚青 +4 位作者 张浩然 解少男 刘芳 巨建梅 刘庆熠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0-125,共6页
目的 检测胱硫氨酸β-合成酶(CBS)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中的表达,探讨CBS表达与肿瘤血管新生、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经手术切除的243例AEG患者的蜡块标本制作病理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组... 目的 检测胱硫氨酸β-合成酶(CBS)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中的表达,探讨CBS表达与肿瘤血管新生、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经手术切除的243例AEG患者的蜡块标本制作病理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CBS、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情况,分析CBS表达水平与VEGF及肿瘤MVD的相关性。探讨CBS表达水平与AEG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BS在AEG患者的癌组织和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67%(162/243)和30.45%(74/2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BS表达水平与T分期、淋巴结转移、吸烟史、VEGF表达及MVD均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TNM分期及饮酒史无关(P>0.05)。CBS低表达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DFS)为63个月,显著长于CBS高表达患者的5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9)。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BS表达(HR=1.827,95%CI:1.146~2.912,P=0.011)、VEGF表达(HR=2.684,95%CI:1.637~4.401,P<0.001)、MVD(HR=4.064,95%CI:2.419~6.829,P<0.001)及TNM分期(HR=2.354,95%CI:1.523~3.638,P<0.001)是影响AEG患者DFS的独立因素。结论 CBS高表达可能与肿瘤新生血管相关,是AEG预后的不良因素之一,在AEG的诊治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 胱硫氨酸β-合成酶(CBS) 微血管密度(MVD)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下载PDF
早期食管癌患者夫妻疾病感知婚姻调适社会支持与癌症复发恐惧的关系研究
7
作者 范颖英 孙娟 +3 位作者 张彩凤 靳玉红 姬娟娟 常勇生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69-75,共7页
目的基于主客体互倚模型,探讨经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后早期食管癌患者夫妻疾病感知、婚姻调适、社会支持对癌症复发恐惧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32对经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后的早期食管癌患者夫妻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一般问卷、... 目的基于主客体互倚模型,探讨经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后早期食管癌患者夫妻疾病感知、婚姻调适、社会支持对癌症复发恐惧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32对经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后的早期食管癌患者夫妻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一般问卷、疾病感知问卷简化版、婚姻调适量表、中文版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癌症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对患者夫妻进行评估,运用主客体互倚模型进行结果验证。结果患者夫妻疾病感知分别为(42.29±6.04)分、(45.98±7.54)分;患者夫妻婚姻调适分别为(90.56±23.48)分、(89.24±28.45)分;患者夫妻社会支持分别为(56.68±11.26)分、(53.68±14.42)分;患者夫妻癌症复发恐惧分别为(38.88±4.68)分、(42.36±6.48)分。患者夫妻疾病感知、婚姻调适、社会支持对应之间均呈正相关(P<0.01)。患者夫妻的疾病感知、婚姻调适与社会支持均能显著影响其自身的癌症复发恐惧水平,主体效应明显存在(P<0.01);患者夫妻的婚姻调适与社会支持能影响其配偶的癌症复发恐惧水平,客体效应亦明显存在(P<0.05)。结论经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后早期食管癌患者夫妻癌症复发恐惧水平处于较高水平,应引起重点关注。研究人员可以基于二元角度从患者个体、配偶、社会不同层面给予干预,以降低患者夫妻癌症复发恐惧水平,提高家庭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癌症复发恐惧 主客体互倚模型 疾病感知 婚姻调适 社会支持
下载PDF
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血清miR-193b、miR-330-5p水平与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关系
8
作者 胡芳 方向东 +3 位作者 付江萍 伍桂容 殷锟鹏 杜林娟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血清微小RNA-193b(miR-193b)、miR-330-5p水平与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180例,qRT-PCR法检测患者血清miR-193b、miR-330-5p。于新辅助放化疗后评估放化疗疗效,将完全缓解+部分...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血清微小RNA-193b(miR-193b)、miR-330-5p水平与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180例,qRT-PCR法检测患者血清miR-193b、miR-330-5p。于新辅助放化疗后评估放化疗疗效,将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患者定义为放化疗有效者,疾病进展+稳定患者定义为放化疗无效者。比较新辅助放化疗有效与无效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取有统计学差异的临床资料进一步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无效的影响因素,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93b、miR-330-5p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无效的预测价值。结果180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中行新辅助放化疗有效者84例、无效者96例,新辅助放化疗有效与无效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肿瘤分化程度、肿瘤N分期、血清miR-193b、血清miR-330-5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血清miR-193b、低血清miR-330-5p是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93b、血清miR-330-5p预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无效的AUC依次为0.752、0.777,两项指标联合预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无效的AUC为0.829。结论行新辅助放化疗有效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血清miR-193b、miR-330-5p水平高于放化疗无效的患者,血清miR-193b、miR-330-5p低水平是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93b 微小RNA-330-5p 食管癌 新辅助放化疗
下载PDF
中上段食管癌在不同呼吸时相下VMAT技术放疗的剂量学研究
9
作者 阳华东 黎鹏 +3 位作者 袁强 周进伟 杨天岳 李贤富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34-238,共5页
目的:研究中上段食管癌患者在呼气末屏气和吸气末屏气状态下与自由呼吸下放疗剂量学的差异。方法:收集本院20例中上段食管癌患者的资料,患者靶区PTV的处方剂量均为50.4 Gy/28Fx、1.8Gy/Fx。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后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 目的:研究中上段食管癌患者在呼气末屏气和吸气末屏气状态下与自由呼吸下放疗剂量学的差异。方法:收集本院20例中上段食管癌患者的资料,患者靶区PTV的处方剂量均为50.4 Gy/28Fx、1.8Gy/Fx。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后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定位扫描时分别采集自由呼吸、呼气末和吸气末图像,导入MONACO进行靶区勾画和计划设计,比较患者在呼气末屏气、吸气末屏气和自由呼吸时相下计划靶区(PTV)的体积、最大剂量、平均剂量、均匀性指数(HI)、适形度指数(CI);肺(lung)的体积、最大剂量、平均剂量、V5、V20、V30;心脏(heart)的体积、最大剂量、平均剂量、V20、V30、脊髓最大剂量(spinal cord dmax)、机器跳数(monitor unit)、子野数。结果:呼气末屏气期相和吸气末屏气期相的PTV最大剂量、HI、CI和子野数、MU水平分别大于自由呼吸时相的100.95 cGy、0.02、0.04、55、327和82.35 cGy、0.02、0.04、59、318(P<0.05);吸气末屏气期相lung的最大剂量、平均剂量、V20和V30均值分别小于呼气末屏气相和自由呼吸时相111.41 cGy、152.18 cGy、2.89%、3.12%和123.82 cGy、127.23 cGy、2.90%、3.35%(P<0.05)。结论:呼气末屏气和吸气末屏气会影响靶区和危及器官的体积改变,从而影响剂量学参数和剂量分布,这会带来潜在的脱靶和正常组织受照剂量变化的风险,对于中上段食管癌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呼吸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 VMAT 剂量学 呼吸时相
下载PDF
食管腺肌瘤内镜下诊治1例报道
10
作者 陈玲 王健 +5 位作者 林华英 温春虹 刘将 张帅 卢嘉臻 张鸣青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05-207,共3页
上消化道腺肌瘤属临床少见病,且极易误诊。本文通过回顾我院内镜下诊治的1例食管腺肌瘤病例,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和内镜下表现、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等,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关键词 腺肌瘤 上消化道 超声内镜
下载PDF
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老年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11
作者 林杰 陈明治 高鹏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研究胸腹腔镜根治术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老年食管癌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0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术后采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 目的:研究胸腹腔镜根治术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老年食管癌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0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术后采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术后采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恢复饮食时,以及术前及术后7 d的营养相关状况指标白蛋白(ALB)、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和体质量指数(BMI),免疫功能相关指标CD3^(+)、CD4^(+)、CD8^(+)、CD4^(+)/CD8^(+),观察两组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恢复饮食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的ALB、TP、PA、BMI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的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吻合口瘘、肺部并发症及总并发症的发生率(P<0.05),均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有效改善老年患者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营养状态,增强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具有较大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腔镜根治术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食管癌 营养状态 吻合口瘘
下载PDF
抑制hsa_circRNA6448-14表达对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系KYSE30及KYSE150侵袭迁移的影响
12
作者 王平 李梦辉 张耀文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6-9,共4页
目的观察抑制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hsa_circRNA6448-14表达对人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系KYSE30及KYSE150侵袭、迁移的影响,证实hsa_circRNA6448-14在ESCC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体外传代培养KYSE30及KYSE150细胞。随机分为K... 目的观察抑制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hsa_circRNA6448-14表达对人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系KYSE30及KYSE150侵袭、迁移的影响,证实hsa_circRNA6448-14在ESCC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体外传代培养KYSE30及KYSE150细胞。随机分为KYSE30敲降组、KYSE150敲降组、KYSE30对照组及KYSE150对照组,KYSE30敲降组和KYSE150敲降组转染hsa_circRNA6448-14-siRNA干扰质粒(抑制hsa_circRNA6448-14表达),KYSE30对照组及KYSE150对照组加入siNC质粒(空白质粒)转染,培养48 h时采用qRT-PCR检测各组细胞hsa_circRNA6448-14,成功培养抑制hsa_circRNA6448-14表达的KYSE30及KYSE150细胞。培养24 h时采用Tran‐swell实验观察各组细胞侵袭情况、采用划痕实验观察各组细胞迁移情况。结果培养24 h时KYSE30敲降组、KYSE30对照组、KYSE150敲降组及KYSE150对照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58.00±3.61、161.33±4.06、69.00±2.08、191.33±6.39;与对照组比较,培养24 h时敲降组细胞穿模细胞数小(t分别为19.04、18.21,P均<0.05)。培养24 h时KYSE30敲降组、KYSE30对照组、KYSE150敲降组及KYSE150对照组细胞迁移面积分别为(11.67±0.88)、(26.00±1.73)、(14.33±0.88)、(28.00±1.53)mm2;与对照组比较,培养24 h时敲降组细胞迁移面积小(t分别为7.37、7.75,P均<0.05)。结论抑制hsa_circRNA6448-14表达的KYSE30及KYSE150细胞侵袭、迁移能力降低。hsa_circRNA6448-14在ESCC的侵袭及迁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hsa_circRNA6448-14 食管肿瘤 食管癌 食管鳞癌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
下载PDF
pN_(0)期食管鳞癌患者胸腹两野术后2年内复发的因素分析
13
作者 李润霄 沈文斌 +1 位作者 曹彦坤 邓文钊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75-79,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腹两野术后pN_(0)期食管鳞癌患者2年内复发的因素及其特点。方法:收集自2013年0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且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癌术后患者共467例,分析其生存情况、2年内复发的影响因素和复发模式等,应用SPSS 25.0... 目的:探讨胸腹两野术后pN_(0)期食管鳞癌患者2年内复发的因素及其特点。方法:收集自2013年0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且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癌术后患者共467例,分析其生存情况、2年内复发的影响因素和复发模式等,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组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8.4%、71.9%和62.9%;55例患者2年内出现复发,其1、3、5年总生存率显著性低于其他患者(χ^(2)=103.258,P=0.000)。2年内复发患者的复发时间为1.2~24.0个月,中位9.0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在2年内复发的比率为21.3%,显著性高于胸中/下段癌患者(χ^(2)=7.045,P=0.030);术中粘连程度越高则复发率越高(χ^(2)=6.653,P=0.036);pT分期越晚的患者其复发的风险也显著性增加(χ^(2)=15.975,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病变部位和T分期为影响本组患者2年内复发的独立性因素(P=0.011、0.000)。单纯纵隔内淋巴结复发26例(47.3%),为本组2年内复发患者的主要复发部位。结论:pN_(0)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其2年内有较高的局部复发率,且复发模式主要以纵隔淋巴结复发为主,病理T分期和病变部位为影响其2年内复发的独立性影响因素,临床医师应对胸上段食管癌和pT分期较晚的患者进行积极随访观察和必要的辅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食管鳞状细胞癌 手术治疗 因素分析
下载PDF
RNA结合蛋白HuR调控lncRNA DLEU2促进食管鳞癌细胞增殖、侵袭的机制
14
作者 王伟 何天乐 +1 位作者 李扬 杨素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3-888,共6页
目的探讨RNA结合蛋白人抗原(Hu)R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及其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淋巴细胞白血病缺失基因(DLEU)2的调控关系。方法收集食管鳞癌组织样本并在体外培养正常人食管鳞状上皮细胞Het-1A及食管鳞癌细胞系KYSE30、K... 目的探讨RNA结合蛋白人抗原(Hu)R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及其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淋巴细胞白血病缺失基因(DLEU)2的调控关系。方法收集食管鳞癌组织样本并在体外培养正常人食管鳞状上皮细胞Het-1A及食管鳞癌细胞系KYSE30、KYSE70、KYSE270,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实验检测HuR mRNA与DLEU2表达水平。利用Lipofectamime2000试剂对KYSE30细胞进行转染,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pcDNA组、pc-HuR组、sh-NC组、sh-HuR组、sh-HuR+si-NC组和sh-HuR+si-DLEU2组。CCK-8法检测各组KYSE30细胞活性;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KYSE30细胞增殖能力;荷瘤裸鼠实验观察体内肿瘤生长情况;Transwell小室检测各组KYSE30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KYSE30细胞中HuR蛋白表达水平;RNA免疫沉淀(RIP)实验分析HuR与DLEU2的结合关系。结果在食管鳞癌组织和细胞系中,HuR mRNA和蛋白表达及DLEU2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其中KYSE30细胞系中HuR基因与DLEU2表达水平最高,故选择KYSE30细胞进行转染实验。转染pc-HuR的细胞中HuR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细胞活性、克隆形成率及细胞侵袭数均显著增加(P<0.05);转染sh-HuR的细胞中HuR蛋白表达明显下调,细胞活性、克隆形成率及细胞侵袭数均显著降低(P<0.05)。RIP实验和qRT-PCR检测发现HuR与DLEU2有相互作用关系。同时转染sh-HuR和si-DLEU2的细胞中DLEU2水平明显降低,细胞活性、克隆形成率及细胞侵袭数均比转染sh-HuR明显更低(P<0.05)。过表达HuR显著增加移植瘤体积和重量,抑制HuR明显减小移植瘤的体积和重量,而同时抑制HuR和DLEU2时移植瘤的体积和重量比单独抑制HuR时明显更小(P<0.05)。结论HuR通过与DLEU2结合,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移植瘤的体内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结合蛋白 人抗原R 食管鳞癌 淋巴细胞白血病缺失基因2 增殖 侵袭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中应用价值的多中心分析
15
作者 陈洋洋 钟世顺 +2 位作者 高丽影 林静莹 梁玮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食管黏膜病变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福建省食管癌早诊早治促进联盟各单位行ESD治疗的474例食管黏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灶位置、病灶长度、环周情况、术后病理、浸润深度对ESD的疗效及并发...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食管黏膜病变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福建省食管癌早诊早治促进联盟各单位行ESD治疗的474例食管黏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灶位置、病灶长度、环周情况、术后病理、浸润深度对ESD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共纳入474个食管黏膜病变患者,共479个病灶,均行ESD治疗。ESD整块切除病灶有457个(95.4%),完整切除411个(85.8%),治愈性切除405个(84.6%)。术后复发病灶6个(1.3%)。ESD并发症情况:并发出血病灶10个(2.1%),出血的发生与病灶的位置、长度、环周情况及浸润深度存在关联性;并发狭窄病灶有32个(6.7%),狭窄的发生与病灶的大小及环周情况存在关联性;均无穿孔发生。术后复发与病灶长度存在关联性。结论ESD治疗食管黏膜病变有效且安全。当病变长度大于5 cm或环周超过2/3时,操作难度大,出血和狭窄的发生率高,需充分评估病灶后再进一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食管黏膜病变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血清NY-ESO-1自身抗体和MMP1联合检测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16
作者 伍方财 林逸伟 +1 位作者 陈柳伊 许镒洧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668-67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和纽约食管鳞状细胞癌抗原-1(New York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1,NY-ESO-1)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和纽约食管鳞状细胞癌抗原-1(New York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1,NY-ESO-1)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12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和120例正常对照血清中MMP1和NY-ESO-1自身抗体的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结果:血清MMP1和NY-ESO-1自身抗体在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8.070±5.738)ng/mL vs(4.331±3.137)ng/mL,Z=6.214,P<0.001;0.463±0.571 vs 0.156±0.086,Z=5.210,P<0.001]。ROC曲线显示,当血清MMP1为最佳诊断临界值10.586 ng/mL时,其在诊断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为0.732(95%CI:0.671~0.787),敏感度为24.2%,特异度为95.0%。NY-ESO-1自身抗体诊断食管鳞状细胞癌AUC为0.695(95%CI:0.632~0.752),敏感度为33.0%,特异度为95.0%。MMP1和NY-ESO-1自身抗体联合检测诊断食管鳞状细胞癌的AUC为0.800(95%CI:0.744~0.849),敏感度为47.5%,特异度为95.0%。结论:血清MMP1和NY-ESO-1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提高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1 NY-ESO-1自身抗体 食管鳞状细胞癌 诊断标志物
下载PDF
消癌平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对晚期食管癌血VEGF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17
作者 刘涛 汪佳丽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9期71-73,共3页
目的探索食管癌晚期患者采用消癌平和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治疗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肿瘤标志物的情况。方法选取于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 目的探索食管癌晚期患者采用消癌平和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治疗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肿瘤标志物的情况。方法选取于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接受治疗的43例食管癌晚期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两组患者均使用卡瑞利珠单抗免疫疗法,此外联合治疗组患者还辅助使用消癌平注射液进行治疗,疗程直至进展。检测两组患者第1周期、第3周期、第6周期、第9周期及第17周期的VEGF、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周期及第3周期的VEGF、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6周期两组患者的CA125、CA199、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CE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9周期、第17周期联合治疗组患者的VEGF、CA125、CA199、CE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癌平和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治疗对食管癌晚期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降低患者体内的VEGF及肿瘤标志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癌平 卡瑞利珠单抗 食管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冷静看待食管癌保器官的热潮
18
作者 陈克能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75-79,共5页
食管担负着人体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食管癌是人类恶性肿瘤中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之一。外科手术仍是局部晚期食管癌治疗的主要手段。在探索食管癌保器官的道路上,保证肿瘤学疗效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我们应清醒认识到食管癌保器官与生俱... 食管担负着人体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食管癌是人类恶性肿瘤中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之一。外科手术仍是局部晚期食管癌治疗的主要手段。在探索食管癌保器官的道路上,保证肿瘤学疗效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我们应清醒认识到食管癌保器官与生俱来的艰难险阻,在食管癌保治愈和保器官之间寻求个体化的合理平衡,为食管癌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方案,使患者获得最大的疗效,为患者带来最好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综合治疗 保器官
下载PDF
VEGF、P53表达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其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19
作者 陈小霞 丁子睿 +3 位作者 贺垒 杨蕾 板利娟 朱文娟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5期774-777,共4页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53表达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食管癌患者,采集其癌组织(观察组)与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两组VEGF、P53表达差异;并收集患者资料,分析VEGF、P53阳...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53表达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食管癌患者,采集其癌组织(观察组)与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两组VEGF、P53表达差异;并收集患者资料,分析VEGF、P53阳性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另外随访3年,分析VEGF、P53阳性表达与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VEGF阳性率为69.17%(83/120)、P53阳性率为75.00%(90/120),均高于对照组的33.33%(40/120)、31.67%(38/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P53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相关(P<0.05);VEGF、P53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P53在食管癌组织内呈高表达,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等临床病理特征相关,且阳性表达患者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淋巴结转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