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8篇文章
< 1 2 1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Rα拮抗剂T0901317通过RORα/β-catenin信号促进人胃癌MGC803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1
作者 张翼臻 裴大兵 +3 位作者 苏坚 刘芳 夏红 苏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1-637,共7页
目的 探讨RORα拮抗剂T0901317通过RORα/β-catenin信号对促进人胃癌MGC803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的影响。方法 MTT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迁移与侵袭。Western blot... 目的 探讨RORα拮抗剂T0901317通过RORα/β-catenin信号对促进人胃癌MGC803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的影响。方法 MTT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迁移与侵袭。Western blot与免疫荧光检测RORα/β-catenin信号相关分子,免疫共沉淀检测RORα蛋白与β-catenin蛋白结合。结果 MTT检测显示,T0901317处理组较MGC803细胞增殖能力呈时间依赖性增加(P<0.05)。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显示,T0901317处理组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较MGC803细胞明显增强(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T0901317处理后较未处理组RORα蛋白明显下调(P<0.05),并且可上调MGC803细胞β-catenin总蛋白与核内β-catenin(P<0.05)。T0901317处理后较对照组RORα蛋白与β-catenin蛋白结合分别明显减少(P<0.05)。T0901317处理的细胞较未处理MGC803细胞的长梭形细胞增加,异型性更为明显。T0901317可明显上调MGC803细胞Rac1、TGF-β1、Vimentin的表达(P<0.05),并抑制E-cadherin的表达(P<0.05)。结论 T0901317可通过RORα/β-catenin信号促进人胃癌MGC803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与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Rα T0901317 人胃癌MGC803细胞 RORα/β-catenin信号 增殖 上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CD44 v6基因编码蛋白表达与胃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9
2
作者 辛彦 赵风凯 +3 位作者 张素敏 吴东瑛 王艳萍 徐蕾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210-214,共5页
目的观察转移相关粘附分子拼接变异体CD44v6在人胃癌组织中的不同表达,探讨CD44v6与胃癌病理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评价CD44v6可否作为一个新的客观预测胃癌细胞转移潜能和胃癌患者预后的可靠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 目的观察转移相关粘附分子拼接变异体CD44v6在人胃癌组织中的不同表达,探讨CD44v6与胃癌病理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评价CD44v6可否作为一个新的客观预测胃癌细胞转移潜能和胃癌患者预后的可靠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鼠抗人CD44v6特异性mAb,对45例早期胃癌,22例中期胃癌和103例晚期胃癌手术切除标本之胃原发灶与转移灶进行了ABC免疫组化检测.应用χ2检验和Logrank检验方法对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CD44v6在晚期胃癌中的检出率为466%(48/103),明显高于早期胃癌(267%,12/45)和中期胃癌(273%,6/22,P<001).伴淋巴结转移和伴肝脏转移之胃癌CD44v6检出率分别为49%(50/102)和714%(5/7),明显高于不伴转移的胃癌(186%,11/59,P<001).肠型胃癌中CD44v6检出率为449%(48/107),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274%,17/62,P<005).但是,CD44v6的表达与胃癌原发灶大小和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未见明显相关.CD44v6阳性胃癌患者的术后生存期显著短于CD44v6阴性胃癌的患者(P=00002).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转移 腺癌 CD44V6 基因表达 预后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As_2O_3)诱导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程序化死亡并降低c-myc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28
3
作者 邓友平 林晨 +3 位作者 张雪艳 陈德权 肖培根 吴旻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33-337,共5页
目的:探讨As2O3对胃腺癌SGC7901细胞系的生物学效应及机制。方法:通过MTT还原法检测As2O3对该细胞系存活率的影响,从光学显微镜形态观察,流式细胞仪分析,DNA凝胶电泳,细胞凋亡原位检测(TUNEL)进行... 目的:探讨As2O3对胃腺癌SGC7901细胞系的生物学效应及机制。方法:通过MTT还原法检测As2O3对该细胞系存活率的影响,从光学显微镜形态观察,流式细胞仪分析,DNA凝胶电泳,细胞凋亡原位检测(TUNEL)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半定量RTPCR检测基因表达。结果:As2O3处理SGC7901细胞后,细胞的存活率明显降低,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到明显的凋亡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的G1期前有亚2倍体的凋亡峰,DNA凝胶电泳显示出典型的凋亡特征:DNA有规律断裂形成的梯状图谱,细胞凋亡原位检测发现DNA的断裂,并降低细胞cmyc基因的表达。结论:As2O3能诱导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程序化死亡并可能通过降低cmyc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胃腺癌 SGC7901细胞 C-MYC基因
下载PDF
IV型胶原纤维及其酶在胃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19
4
作者 薛建元 林言箴 +3 位作者 尹浩然 王瑞年 朱寿柱 朱正纲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41-243,共3页
采用IV型胶原纤维单抗和IV型胶原酶多抗检测76例胃癌。发现IV型胶原纤维染色所示基底膜明显缺损,在分化较差者及浸润型胃癌中(>75%)明显高于分化较好者及膨胀型胃癌(P<0.005)。IV型胶原酶明显增加在分化较差... 采用IV型胶原纤维单抗和IV型胶原酶多抗检测76例胃癌。发现IV型胶原纤维染色所示基底膜明显缺损,在分化较差者及浸润型胃癌中(>75%)明显高于分化较好者及膨胀型胃癌(P<0.005)。IV型胶原酶明显增加在分化较差者,浸润型及有淋巴结转移者(80%左右)显著高于分化较好者,膨胀型及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说明分化程度低的胃癌产生更多IV型胶原酶,严重破坏基底膜,促进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其可作为恶性程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Ⅳ型胶原纤维 浸润 转移 病理
下载PDF
胃粘膜损伤程度与胃癌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30
5
作者 宋伯根 李义清 +2 位作者 赵桂芬 石红军 朱清岩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72-374,共3页
选择四种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胃粘膜损伤因素——4%牛磺胆酸钠、40%酒精、15%高张盐水及60℃热糊,根据其对大白鼠胃粘膜的损伤程度,判定其损伤指数分别为1.00±0.53、1.75±0.46、2.50±0.53及3.00±0.53,结合浓度... 选择四种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胃粘膜损伤因素——4%牛磺胆酸钠、40%酒精、15%高张盐水及60℃热糊,根据其对大白鼠胃粘膜的损伤程度,判定其损伤指数分别为1.00±0.53、1.75±0.46、2.50±0.53及3.00±0.53,结合浓度为100μg/ml的致癌剂MNNG自由饮用,共20周,诱发胃癌,结果胃癌的发生率分别为11.9%、14.7%、24.1%及34.6%。统计学分析表明,胃粘膜损伤指数与胃癌发生率呈正直线相关。 (γ=0.9551,P<0.05)初步揭示了胃癌发生与胃粘膜在一定范围内的损伤程度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损伤 MNNG 胃肿瘤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在人胃癌中呈过度表达 被引量:28
6
作者 郭建成 张学庸 +3 位作者 杨云生 叶苓 李继昌 樊代明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5-46,92,共3页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抗人HSP70单克隆抗体对190例手术及胃镜活检胃癌及非癌胃粘膜病变石蜡标本,以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HSP70的表达。结果:HSP70在胃癌、慢性浅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抗人HSP70单克隆抗体对190例手术及胃镜活检胃癌及非癌胃粘膜病变石蜡标本,以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HSP70的表达。结果:HSP70在胃癌、慢性浅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3%、23.5%、66%及72%;过表达率分别为56%、5.8%、29.2%及33.33%。HSP70在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及胃癌中的阳性率和过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单纯性胃炎病变(均P<0.01);在胃癌中的过表达率高于在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中(P<0.05)。HSP70在胃炎中的表达多集中于腺颈部。HSP70阳性染色主要位于胞浆,可见胞核染色。结论:HSP70在人胃癌及癌前病变中过度表达,此一现象可能和胃癌的产生和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热休克蛋白70 基因过度表达
下载PDF
胃癌前病变及胃癌中细胞凋亡及其与FasL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30
7
作者 刘海峰 刘为纹 +2 位作者 房殿春 门荣甫 王振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7期561-563,共3页
目的研究胃癌前病变及胃癌中细胞凋亡与FasL表达的关系,探讨细胞凋亡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及免疫组化染色对正常胃粘膜10例,慢性胃炎72例和胃癌... 目的研究胃癌前病变及胃癌中细胞凋亡与FasL表达的关系,探讨细胞凋亡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及免疫组化染色对正常胃粘膜10例,慢性胃炎72例和胃癌50例中凋亡细胞及FasL表达状态进行原位观察和比较.结果萎缩性胃炎、Ⅰ、Ⅱ、Ⅲ型肠化生及异型增生的凋亡细胞指数(128%,170%,146%,96%,80%)显著高于正常粘膜(34%)和癌(58%)(t=561,757,518,471,403;t=433,643,415,307,211;P<001及P<005);异型增生组织凋亡细胞指数(80%)显著低于萎缩性胃炎和Ⅰ型、Ⅱ型肠化生(128%,170%,146%;t=267,473,292;P<005及P<001);Ⅲ型肠化生的凋亡细胞指数(96%)显著低于Ⅰ型、Ⅱ型肠化生(170%,146%;t=369,213;P<001及P<005).正常胃粘膜无FasL表达,胃癌前病变及胃癌中均有不同程度的FasL表达.FasL表达阳性肠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中的凋亡细胞指数(1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癌前状态 细胞凋亡 FASL基因
下载PDF
完整组织块裸鼠胃壁原位种植建立胃癌转移模型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炳亚 陶厚权 +2 位作者 王瑞年 尹浩然 林言箴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4-125,共2页
完整组织块裸鼠胃壁原位种植建立胃癌转移模型刘炳亚1陶厚权1王瑞年2尹浩然1林言箴1作者单位: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外科(上海200025)2.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浸润转移是阻碍肿瘤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肿... 完整组织块裸鼠胃壁原位种植建立胃癌转移模型刘炳亚1陶厚权1王瑞年2尹浩然1林言箴1作者单位: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外科(上海200025)2.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浸润转移是阻碍肿瘤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肿瘤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1]。对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转移 动物模型 胃壁原位种植
下载PDF
胃粘膜癌变过程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p53,c-erbB-2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9
9
作者 郭长青 王玉萍 +3 位作者 刘国永 马社旺 丁贯一 李继昌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313-315,共3页
目的探讨胃粘膜癌变过程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p53,cerbB2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浅表性胃炎16例,肠上皮化生22例,异型增生14例,早期胃癌18例及进展期胃癌40例作... 目的探讨胃粘膜癌变过程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p53,cerbB2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浅表性胃炎16例,肠上皮化生22例,异型增生14例,早期胃癌18例及进展期胃癌40例作为研究对象.用WarthinStary银染色法检测Hp,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和cerbB2的基因表达产物.结果Hp,p53,cerbB2在浅表性胃炎的检出率各为500%,00%,00%;在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各为591%,227%,136%;在异型增生的检出率各为857%,643%,286%;在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各为167%,333%,111%;在进展期胃癌的检出率各为50%,525%,550%;在癌旁粘膜的Hp检出率为867%;在癌前病变中,Hp阳性组的p53,cerbB2表达率均高于Hp阴性组.结论Hp感染参与了胃癌前病变的发生与发展;Hp感染可引起野生型p53基因失活和cerbB2基因激活,从而导致胃粘膜的癌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幽门螺杆 P53基因 C-ERBB-2基因
下载PDF
胃癌组织微血管密度的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9
10
作者 秦净 徐世中 +4 位作者 张轶斌 吴肇汉 孙宝荣 施达仁 陆洪芬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6-168,共3页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不仅依赖于肿瘤的增殖,而且与肿瘤内新生血管形成有关。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乳腺癌、前列腺癌、头颈部癌等恶性肿瘤中,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和预后有密切关系[1~3]。但MVD与胃肠道肿瘤...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不仅依赖于肿瘤的增殖,而且与肿瘤内新生血管形成有关。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乳腺癌、前列腺癌、头颈部癌等恶性肿瘤中,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和预后有密切关系[1~3]。但MVD与胃肠道肿瘤的临床病理关系报道较少。作者用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血管形成 预后 肿瘤转移 病理
下载PDF
进展期胃癌胃壁浸润CT“分层征”的病理学基础 被引量:17
11
作者 陈棣华 张洁 +1 位作者 蒋光愉 陈金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9期905-907,共3页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胃壁浸润CT分层征象的病理学基础。方法  31例病理证实的进展期胃癌 ,均作了胃肠造影及螺旋CT扫描。术后胃标本牵拉固定后 ,放射状象限取材 ,作病理对照观察。结果 动脉期、非平衡期及平衡期可见病灶分层情况分别...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胃壁浸润CT分层征象的病理学基础。方法  31例病理证实的进展期胃癌 ,均作了胃肠造影及螺旋CT扫描。术后胃标本牵拉固定后 ,放射状象限取材 ,作病理对照观察。结果 动脉期、非平衡期及平衡期可见病灶分层情况分别为 35 .5 %、19.4%及 12 .9%。①病灶分两层 ,其低密带清晰 ,密度均一者有 11例 ,系黏膜下层癌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广泛增生 ,使黏膜下层致密、增厚 ,肌层结构完整 ,仅在肌束间有癌巢形成。②病灶虽分两层 ,但其低密带不均 ,内可见条索影者 7例 ,为黏膜下层坏死、肿瘤细胞分泌的黏液及少量纤维组织增生构成。③病灶分三层者 2例 ,分四层者 1例 ,CT表现为“靶征” ,是癌组织树根状从黏膜下层浸润至肌层的肌纤维束之间所致。结论 进展期胃癌螺旋CT三期扫描可清楚地观察病灶分层 ,与病理对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浸润 分层征 病理学基础 螺旋CT
下载PDF
p16,Cyclin D1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 被引量:12
12
作者 邹建湘 王立东 +3 位作者 陈玉龙 周琦 李雪莉 高珊珊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研究p16,CyclinD1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胃癌、不典型增生、萎缩性胃炎及正常胃粘膜组织p16和CyclinD1的表达。结果:p16蛋白在正常胃粘膜表达率最高(867%... 目的:研究p16,CyclinD1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胃癌、不典型增生、萎缩性胃炎及正常胃粘膜组织p16和CyclinD1的表达。结果:p16蛋白在正常胃粘膜表达率最高(867%,13/15),并随病变进展(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腺癌),表达率呈下降趋势(分别为85%;786%;318%;483%),其中不典型增生、腺癌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CyclinD1过度表达在萎缩性胃炎即已出现,并随病变发展表达率升高,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腺癌的CyclinD1蛋白表达率分别为179%(5/28);364%(8/22);534%(31/58),其中腺癌与萎缩性胃炎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大多数受检胃癌组织中,p16与CyclinD1呈反向表达。结论:p16和CyclinD1在胃上皮癌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在胃癌中的反向表达趋势提示两者可能存在相互抑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P16基因 CYCLIND1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和抑癌基因杂合缺失 被引量:18
13
作者 房殿春 周晓东 +4 位作者 罗元辉 王东旭 鲁荣 杨仕明 刘为纹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6期478-481,共4页
目的研究微卫星不稳和抑癌基因缺失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为基础的方法,检测了53例胃癌中6个微卫星标记突变及APC/MCC和DCC基因杂合缺失(LOH).结果胃癌微卫星不稳的检出率为321%(17/53)... 目的研究微卫星不稳和抑癌基因缺失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为基础的方法,检测了53例胃癌中6个微卫星标记突变及APC/MCC和DCC基因杂合缺失(LOH).结果胃癌微卫星不稳的检出率为321%(17/53).7例(132%)为微卫星高频率不稳(3个以上微卫星标志),10例(189%)为微卫星低频率不稳(1或2个微卫星标记).肠型胃癌微卫星高频率不稳的发生率(250%)显著高于弥漫型胃癌(34%)(P<005).高频率不稳组未发现有APC,MCC和DCC基因LOH,微卫星高频率不稳与APC/MCC和DCC基因LOH呈负相关.结论微卫星不稳在部分胃癌,特别是肠型胃癌早期发生中起重要作用,高频率不稳胃癌与遗传性非息肉大肠癌有共同的特点.与此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微卫星不稳定性 抑癌基因 杂合缺失 PCR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的表达与胃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9
14
作者 辛彦 赵凤凯 +4 位作者 林惠芝 张荫昌 王舒宝 徐惠绵 吴云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4期298-300,共3页
80年代后期,胃癌宿主内在的性激素环境与胃癌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迄今,国内外对胃癌组织中ER的组化定位研究较少,特别是关于ER与胃癌病理生物学特征的关系尚未见到系统报道。
关键词 雌激素 受体 胃肿瘤 病理 生物学
下载PDF
胃癌nm23和P53蛋白表达及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仰坤 马乃绪 +4 位作者 娄海玲 李涌 王丽 潘红 张志波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增生转移与P53,nm2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7例伴有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和(或)癌转移的胃癌进行P53,nm23蛋白表达.结果P53蛋白阳性表达529%,淋巴结反应...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增生转移与P53,nm2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7例伴有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和(或)癌转移的胃癌进行P53,nm23蛋白表达.结果P53蛋白阳性表达529%,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比淋巴结伴有癌转移者阳性表达率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nm23蛋白阳性表达77%,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者比淋巴结伴有癌转移者阳性表达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53和nm23蛋白阳性表达均与胃癌的淋巴结增生有关,多有相反的阳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NM23基因 P53基因 基因表达 肿瘤转移
下载PDF
CD_(44V6)在胃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16
作者 陈江 张振玉 +3 位作者 祝金泉 王崇文 谢勇 黄德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5期440-441,共2页
目的:探讨CD44V6与胃癌发生及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研究10例胃粘膜肠化及46例胃癌的CD44V6表达。结果:胃粘膜肠化及胃癌阳性率分别为10%和63%,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75%)明... 目的:探讨CD44V6与胃癌发生及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研究10例胃粘膜肠化及46例胃癌的CD44V6表达。结果:胃粘膜肠化及胃癌阳性率分别为10%和63%,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75%)明显高于非转移组(45%,P<0.05),且CD44V6表达与Lauren分型相关。结论:CD44V6分子参与肿瘤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CD44V6 基因表达 生物学行为
下载PDF
胃癌组织P16,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意义 被引量:25
17
作者 赵怡 张学庸 +3 位作者 史宪杰 胡沛臻 张传山 马福成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246-248,共3页
目的探讨P16,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7例胃癌和癌旁粘膜组织、21例胃... 目的探讨P16,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7例胃癌和癌旁粘膜组织、21例胃正常组织中P16,P53蛋白表达产物和PCNA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P16蛋白的阳性率为208%(16/77),明显低于癌旁粘膜组织597%(46/77)和胃正常组织905%(19/21,P<005);P53蛋白与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05%(62/77)和922%(71/77),明显高于癌旁粘膜组织416%(32/77),649%(50/77)和胃正常组织00%(0/21,P<005).P16,P53蛋白和PCNA阳性表达与胃癌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部位无关(P>001).结论P16,P53蛋白和PCNA的异常表达对胃癌的发生发展、恶性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和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P16蛋白 P53蛋白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胃癌及癌前病变粘膜中呈高表达6个基因片段的筛选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18
作者 崔大祥 闫小君 +6 位作者 张沥 赵景蓉 江梅 郭晏海 张玲霞 白西平 苏成芝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9期770-772,共3页
目的 筛选数个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粘膜中检出率高的差异表达基因片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筛选出的gcys1 至gcys18 的新基因片段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RTPCR 技术检测48 例胃癌、16 例其他肿瘤及110... 目的 筛选数个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粘膜中检出率高的差异表达基因片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筛选出的gcys1 至gcys18 的新基因片段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RTPCR 技术检测48 例胃癌、16 例其他肿瘤及110 例活检的胃粘膜标本.结果 ①在48 例胃癌中,表达检出率高的6 个片段依次为:gcys10 为90-5 % ,gcys1 为80-9 % ,gcys18 为69-5 % ,gcys11为61-9 % ,gcys4 为42-8 % ,gcys8 为35-7 % ,在癌旁组织中检出率< 10 % ;6 个片段的检出率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存在显著性差异( P < 0-01) ;②在16 例其他肿瘤中, 表达率依次为:gcys10 为37-5 % ,gcys1 为14-3 % ,gcys18 为27-5 % ,gcys11为43-7 % ,gcys4 为14-3 % ,gcys8 为31-3 % ;③33 例萎缩性胃炎中,表达率依次为:gcys10 是40-5 % ,gcys1 是16-7 % ,gcys18 为44-5 % ,gcys11 为43-3 % ,gcys4 为33-3 % ,gcys8为48-3 % ;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病理学 基因表达 癌前病变 PCR
下载PDF
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7
19
作者 刘海峰 刘为纹 房殿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8期649-651,共3页
目的 通过观察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间的关系,探讨细胞凋亡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 UTP 缺口末端标记(TUNEL) 技术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免疫组织化学染... 目的 通过观察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间的关系,探讨细胞凋亡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 UTP 缺口末端标记(TUNEL) 技术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10 例正常胃粘膜、16 例萎缩性胃炎、36 例肠化生、20 例异型增生和53 例胃癌中的凋亡细胞、增殖细胞进行原位观察和比较.结果 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中凋亡细胞指数(11-9 % ;14-7 % ,8-0 % ) 均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和 胃癌(3-5 % ,5-8 % ,t = 2-058 ~7-901 ,P< 0-01 ~P < 0-05) ;异型增生、胃癌与肠化生相比,凋亡细胞明显减少、增殖细胞明显增多( P< 0-05) ;胃癌细胞增殖指数(47-5 % ) 显著高于异型增生(30-1 % ,P< 0-01) . 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组织中的凋亡细胞指数与 增 殖细 胞指 数 呈显 著相 关( r = 0-966 , - 0-897 ,P< 0-05) .结论 胃粘膜癌变过程中不仅存在活跃的细胞增殖,而且存在细胞凋亡异常. 高增殖能力的细胞可能通过选择而占据优势,导致胃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癌前状态 细胞凋亡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胃印戒细胞癌癌旁粘膜球样异型增生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新功 丁洪基 +5 位作者 李爱英 高立娥 房泽三 韩焕之 吴起嵩 董艳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3,T001,共4页
本文使用粘液组织化学和AgNOR银染色方法,观察了胃印戒细胞癌癌旁粘膜的球样异型增生。从110例(34例印戒细胞癌,76例含印戒细胞的其他类型癌)中检出28例存在球样异型增生(25.5%).其中4例可见球样异型增生与癌移行。认为球样异型增生是... 本文使用粘液组织化学和AgNOR银染色方法,观察了胃印戒细胞癌癌旁粘膜的球样异型增生。从110例(34例印戒细胞癌,76例含印戒细胞的其他类型癌)中检出28例存在球样异型增生(25.5%).其中4例可见球样异型增生与癌移行。认为球样异型增生是胃印戒细胞癌发生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戒细胞癌 粘液 组织化学 胃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