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 involving portal venous system: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1
作者 Jun-Ling Wu Zhi-Zhuang Zhao +7 位作者 Jun Chen Han-Wen Zhang Zhe Luan Cong-Yong Li Yi-Ming Zhao Yu-Jia Jing Shu-Fang Wang Gang Su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SCIE 2023年第10期2367-2375,共9页
BACKGROUND 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HT)is an autosomal dominant genetic disorder with an incidence of approximately 1 in 5000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It is characterized by vasodilation,which affects s... BACKGROUND 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HT)is an autosomal dominant genetic disorder with an incidence of approximately 1 in 5000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It is characterized by vasodilation,which affects specific organs,such as the skin,mucous membranes,brain,lungs,gastrointestinal tract,liver,and others.However,HHT rarely involves the portal venous system to cause serious clinical compli-cations.CASE SUMMARY A 68-year-old woman was admitted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due to four consecutive days of abdominal pain and bloody stool and was subsequently diagnosed with HHT.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an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s).Considering this specific manifestation,whole exome sequencing was performed.After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a selectiv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zation was prioritized to avoid intestinal ischemia.The postoperative symptoms of the patient were quickly relieved.Unfortunately,two months post-procedure the patient died from intestinal necrosis and abdominal infection related to remaining AVFs.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diffuse superior mesenteric AVFs,selective mesenteric arterial embolization may lead to positive short-term outco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 Portal system Arteriovenous fistula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Selective artery embolization Case report
下载PDF
126例子宫内膜癌中Lynch综合征的初步筛查 被引量:8
2
作者 杨通印 易韦 +2 位作者 褚明亮 张著学 林永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3-277,共5页
目的探讨hMSH2、hMSH6、hMLH1、hPMS2蛋白缺失情况和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Lynch综合征患者的家系分析,初步进行Lynch综合征相关子宫内膜癌筛查。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6例子宫内膜癌中hMSH2、hMSH6、hMLH1、hPMS2蛋白表达,... 目的探讨hMSH2、hMSH6、hMLH1、hPMS2蛋白缺失情况和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Lynch综合征患者的家系分析,初步进行Lynch综合征相关子宫内膜癌筛查。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6例子宫内膜癌中hMSH2、hMSH6、hMLH1、hPMS2蛋白表达,并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hMLH1蛋白表达缺失病例的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22%(28/126)的病例出现MMR蛋白缺失表达,其中12例hMLH1^-/hPMS2^-、6例hPMS2^-、4例hMSH2^-/hMSH6^-,hMSH6^-和hMLH1^-各3例,以hMLH1和hPMS2蛋白缺失表达为主。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有hMLH1蛋白表达缺失的15例子宫内膜癌中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证实9例存在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提示其为子宫内膜癌的散发性病例。结论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行MMR蛋白免疫组化SP法染色,结合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是初步筛查Lynch综合征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LYNCH综合征 错配修复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手术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吴万峰 刘凯 杨家和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4-46,共3页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手术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11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均同期行原发灶及转移灶根治性切除,收集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数据,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110例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1%、51.7%和29...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手术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11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均同期行原发灶及转移灶根治性切除,收集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数据,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110例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1%、51.7%和29.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肝脏转移瘤个数、肝脏转移瘤直径、肝脏转移瘤分布、术前CEA水平、术前CA199水平和术后化疗患者的1、3、5年累计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脏转移瘤个数、术前CEA水平、术后化疗与预后有关(P均<0.05)。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手术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肝脏转移瘤个数、术前CEA水平、术后化疗,肝转移瘤个数>3个、术前CEA水平增高者预后不佳,而术后化疗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肝转移癌 手术治疗 肝切除 预后
下载PDF
空肠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张轶华 祁晓莉 +2 位作者 张珊珊 乔星 霍艳丽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98-500,共3页
目的探讨空肠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空肠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50岁。间断性左下腹痛1年。腹部彩超... 目的探讨空肠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空肠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50岁。间断性左下腹痛1年。腹部彩超及CT示空肠肿物合并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除的小肠肿物呈结节状,灰白、灰红色,部分区域出血状,似位于肠壁肌层内,相对应之肠黏膜可见溃疡形成。镜下肿瘤位于肠黏膜下,细胞弥漫分布,细胞大小不一致,核异型性明显,胞质较少,细胞内、外可见少量黑色素。免疫组化示黑色素瘤标记物HMB45和melan-A(+);上皮标记物CKpan及淋巴标记物LCA(-)。FISH显示无EWSR1(22q12)位点断裂。结论原发于消化道空肠部位的恶性黑色素瘤极为罕见,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及FISH检查对本病的确诊具有重要作用。该瘤预后很差,首选外科手术,对肉眼可见的肿瘤病灶进行根治性切除可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 原发性 恶性黑色素瘤 临床病理
原文传递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清叶酸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朱凡 王毓明 张勤英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1期88-92,共5页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清叶酸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ELP技术检测了216例结、直肠癌患者和111名健康人的MTHFRC677T及A1298C两个位点基因多态,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清...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清叶酸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ELP技术检测了216例结、直肠癌患者和111名健康人的MTHFRC677T及A1298C两个位点基因多态,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清叶酸水平分别采用HPLC方法与96孔板微生物学法测定,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的关系。结果:MTHFRC677T的CC、CT和TT基因在健康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5.04%、47.74%和7.2%,结、直肠癌组为40.74%、47.2%和12.03%,病例组中TT基因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81,P<0.05)。MTHFRA1298C的AA和AC基因在健康对照组分布频率分别为45.04%和54.95%,结、直肠癌组为48.8%和53.12%,MTHFRA1298C等位基因在两组人群分布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P=0.4500)。结、直肠癌患者中拥有TT基因者其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携带CC和CT基因者[分别为(16.12±9.03)、(11.43±4.08)μmol.L-1,P=0.002],对照组中TT基因者其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显著低于携带CC和CT基因者。结、直肠癌患者中拥有TT基因者其血清叶酸水平显著低于携带CC和CT基因者[分别为(4.54±2.78)、(6.86±2.03)mg.ml-1,P<0.05],对照组中TT基因者其血清叶酸浓度也显著低于携带CC和CT基因者。结论:MTHFRC677T位点多态性与高同型半胱氨酸、低血清叶酸在结、直肠癌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血清叶酸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 结肠肿瘤 直肠肿瘤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MMP-7、MMP-9表达与腹腔微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马顺茂 贾漪涛 +3 位作者 刘红磊 杜芸 王永军 李中信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1年第6期1157-1160,共4页
目的:探讨MMP-7、MMP-9在结直肠癌腹腔微转移中的作用以及相关性。方法:收集98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中腹腔冲洗液,进行CEA、CK20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确定腹腔微转移。使用组织阵列仪制作组织芯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SP),检测MMP-7、MMP-9在结... 目的:探讨MMP-7、MMP-9在结直肠癌腹腔微转移中的作用以及相关性。方法:收集98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中腹腔冲洗液,进行CEA、CK20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确定腹腔微转移。使用组织阵列仪制作组织芯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SP),检测MMP-7、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腹腔微转移的关系。结果:CEA、CK20联合检测腹腔微转移率为32.7%(32/98)。MMP-7、MMP-9在伴有腹腔微转移的结直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75%和96.88%,明显高于无腹腔微转移结直肠癌表达率72.73%和68.18%(P<0.05,P<0.01)。结论:MMP-7、MMP-9可能在结直肠癌腹腔微转移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腹腔微转移 MMP-7 MMP-9 组织微阵列/组织芯片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应用于结直肠癌手术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东华 陈满宇 吴咏梅 《临床外科杂志》 2012年第11期776-778,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应用于结直肠癌手术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5例按常规方法进行围手术期处理的结肠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和同期25例结肠癌患者应用FTS方案为FTS组,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5天晨检测血C-反应蛋白、白...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应用于结直肠癌手术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5例按常规方法进行围手术期处理的结肠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和同期25例结肠癌患者应用FTS方案为FTS组,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5天晨检测血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2及血清皮质醇的变化。结果两组CRP、IL-2、Cor在术后第1天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FTS组术后CRP、IL-2、Co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应用于结直肠癌手术较常规结直肠癌手术机体创伤小,应激水平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快速康复外科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2 血清皮质醇
原文传递
空肠腺癌1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8
作者 姚丽 张伟 +3 位作者 尚凤霞 朱少君 巩丽 兰淼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9年第8期1511-1512,共2页
目的:探讨小肠腺癌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对1例空肠腺癌进行组织学表现及免疫组化结果观察和文献复习。结果:组织学特点:癌组织腺管状排列,分化比较好,癌细胞胞浆丰富,核大深染,异型性明显,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部分区域可见黏液组... 目的:探讨小肠腺癌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对1例空肠腺癌进行组织学表现及免疫组化结果观察和文献复习。结果:组织学特点:癌组织腺管状排列,分化比较好,癌细胞胞浆丰富,核大深染,异型性明显,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部分区域可见黏液组织,肿瘤侵及管壁全层。免疫组化特点:癌细胞呈CEA阳性,CK阳性,CK18阳性及EMA阳性。结论:小肠腺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需通过钡餐造影和腹部CT等方法协助诊断,手术是其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癌 腺癌 肿瘤
下载PDF
右下腹空肠海绵状淋巴管瘤一例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卫 金红花 王化敏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42-942,共1页
关键词 海绵状淋巴管瘤 右下腹 空肠 病例资料 症状缓解 排尿困难 下腹胀痛 发热症状
下载PDF
回盲部包块32例诊治经验与教训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驰波 白建平 +1 位作者 秦大伟 李晓阳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回盲部肿块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2例回盲部肿物的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91%),腹部可触及包块(81%),腹胀(69%)。术前确诊27例,误诊4例,漏诊1例。31例手术治愈,1例死亡。结论该病... 目的探讨回盲部肿块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2例回盲部肿物的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91%),腹部可触及包块(81%),腹胀(69%)。术前确诊27例,误诊4例,漏诊1例。31例手术治愈,1例死亡。结论该病临床表现繁多,其诊断主要依据熟悉回盲部疾病的病理特点;详细询问病史;细致的体检和恰当的辅助检查;术中尽可能恢复原解剖关系,术中冷冻检查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盲部包块 回盲部肿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肾颗粒细胞癌合并回肠间质瘤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勇 陈寿松 齐曼丽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6期420-420,共1页
关键词 肾颗粒细胞癌 细胞间质瘤 回肠肿瘤 诊断 外科手术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出血型空回肠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被引量:3
12
作者 蔡成机 凌跃新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2期65-68,共4页
1959年9月到1991年4月间,我院共收治出血型空回肠肿瘤32例。14例(44%)为良性肿瘤(平滑肌瘤5例,多发性腺瘤2例,脂肪瘤2例,血管瘤5例);18例(56%)为恶性肿瘤(平滑肌肉瘤10例,腺癌4例,类癌1例... 1959年9月到1991年4月间,我院共收治出血型空回肠肿瘤32例。14例(44%)为良性肿瘤(平滑肌瘤5例,多发性腺瘤2例,脂肪瘤2例,血管瘤5例);18例(56%)为恶性肿瘤(平滑肌肉瘤10例,腺癌4例,类癌1例,恶性淋巴瘤3例),其中仅9例(50%)恶性肿瘤行根治性切除。本病临床表现多无特征性,主要表现为:①出血:黑粪32例(100%),其中明显便血18例(56%),伴血容量性休克8例(25%);②腹痛10例(31%);③腹块10例(31%)。本病术前确诊甚难,钡餐及小肠低张检查阴性者不能排除空回肠肿瘤的可能,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可视为进一步检查空回肠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对可疑的病例应及时施行剖腹探查。由于术中对空回肠粘膜下和壁间肿瘤极难鉴别其良、恶性。故选择行根治性切除似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型 空回肠 回肠肿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原发性空肠回肠肿瘤4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志坚 伍姗姗 +1 位作者 胡伟 吕农华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5年第2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空肠与回肠肿瘤的临床表现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43例原发性空肠回 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空肠回肠肿瘤临床表现:腹痛28例、便血15例、消瘦13例、呕吐10例、便秘6 例、发热5例。小肠气钡双重... 目的:探讨原发性空肠与回肠肿瘤的临床表现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43例原发性空肠回 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空肠回肠肿瘤临床表现:腹痛28例、便血15例、消瘦13例、呕吐10例、便秘6 例、发热5例。小肠气钡双重造影诊断9例、B超发现腹部包块8例、CT提示腹腔占位6例、全消化道钡餐发现异 常5例、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诊断4例、内镜诊断2例,其余9例检查未见异常。肿瘤位于空肠23例、回肠20例, 其中良性11例、恶性32例。结论:原发性空肠回肠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征,缺乏有效的检查方法,临床诊断较困难, 容易误诊和漏诊,应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肿瘤 回肠肿瘤 临床分析
下载PDF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56例报告 被引量:3
14
作者 何军强 罗光辉 宋涛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1年第4期281-282,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施行的56例腹腔镜和86例传统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其手术操作、并发症及术后情况等。结果:8例中转开腹,占14.3%。腹腔镜组...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施行的56例腹腔镜和86例传统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其手术操作、并发症及术后情况等。结果:8例中转开腹,占14.3%。腹腔镜组平均住院时间多于开腹组[(8.3±1.4)d vs.(5.2±1.6)d]。腹腔镜组术中无其他脏器损伤、大出血、气体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例肠漏,2例肠粘连,无一例死亡。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现切口种植,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可达到传统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效果,且患者创伤小,康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并发症 复发
下载PDF
空肠间质瘤误诊为卵巢肿瘤1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合兵 陈春明 陈燊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7期1433-1434,共2页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52岁,因下腹闷痛10天,于2009年8月25日入院妇产科。绝经3年3—0—0—2,绝经后无阴道流血,分泌物量少,无异味,病程中,无发热,体重无明显下降,大小便正常,体格检查BP:120/70mmHg,P80次/分,腹软,无...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52岁,因下腹闷痛10天,于2009年8月25日入院妇产科。绝经3年3—0—0—2,绝经后无阴道流血,分泌物量少,无异味,病程中,无发热,体重无明显下降,大小便正常,体格检查BP:120/70mmHg,P80次/分,腹软,无压痛,妇科检查外阴已婚经产式,阴道畅,宫颈光,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间质瘤 误诊 卵巢肿瘤
下载PDF
宫颈液基细胞学技术与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早期筛查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贺宇 鲁石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4年第3期642-643,共2页
选取220例我院妇科门诊进行检查的患有宫颈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各110例,分别给予TCT及高危HPV检测,对比分析了两种检测方法检测CIN2的阳性率及检测CIN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1)TCT检测CIN2阳性率为36.3... 选取220例我院妇科门诊进行检查的患有宫颈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各110例,分别给予TCT及高危HPV检测,对比分析了两种检测方法检测CIN2的阳性率及检测CIN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1)TCT检测CIN2阳性率为36.36%(40/110),显著低于HPV检出率(74.55%,82/110),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2)TCT检测CIN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48.50%与62.38%,HPV检测CIN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6.02%及81.33%,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HPV检测作为筛选癌前病变的方法显著优于TCT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应加以推广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液基细胞学技术 高危型HPV 宫颈癌
下载PDF
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的特征性术前临床指标及预测模型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方奇 文静然 +1 位作者 张晓艳 徐烨 《中医临床研究》 2013年第1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的特征性临床术前指标,并期基于此些指标建立预测模型。方法:1052例结直肠癌患者中以伴或不伴同时性肝转移为分组,使用信息熵增益方法筛选出特征性术前临床指标,并且使用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预测模型;...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的特征性临床术前指标,并期基于此些指标建立预测模型。方法:1052例结直肠癌患者中以伴或不伴同时性肝转移为分组,使用信息熵增益方法筛选出特征性术前临床指标,并且使用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预测模型;在150例患者(独立样本)中进行模型测试。结果:筛选出CEA,CA50,CA199,肿瘤部位(结肠/直肠),原发肿瘤最大径为特征性术前临床指标。以术前血清CEA及CA50值建立模型,敏感性0.82,特异性0.7342,准确率0.7423,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8;模型测试表现: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46。结论:CEA,CA50,CA199,肿瘤部位(直肠/结肠),原发肿瘤肿瘤最大径等术前临床指标与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有关,以术前血清CEA及CA50值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 特征性术前临床指标 预测模型 CEA CA50
下载PDF
从空肠癌肉瘤的诊疗思维论误诊标准的判定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道纯 杨明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2年第7期961-963,共3页
关键词 空肠癌肉瘤 诊疗思维 误诊标准 空肠肿瘤 临床表现 诊疗程序
下载PDF
奈达铂或伊立替康联合紫杉醇作为首选方案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3
19
作者 张慧君 《实用癌症杂志》 2013年第3期272-274,共3页
目的比较奈达铂联合紫杉醇与伊立替康联合紫杉醇作为首选方案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对9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不同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奈达铂联合紫杉醇,观察组采用伊立替康联合紫杉醇。对2组患者的近期疗... 目的比较奈达铂联合紫杉醇与伊立替康联合紫杉醇作为首选方案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对9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不同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奈达铂联合紫杉醇,观察组采用伊立替康联合紫杉醇。对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不良反应以及远期生存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7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11%(P<0.05)。观察组患者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1.11%、55.56%,高于对照组的55.56%、31.11%(P<0.05)。此外,2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消化道不适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伊立替康联合紫杉醇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具有较高的有效率,不良反应较少,并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达铂 紫杉醇 伊立替康 中晚期宫颈癌
下载PDF
回肠错构瘤的超声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丽 符小艳 覃伶伶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21期88-89,共2页
目的探讨回肠错构瘤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在我院进行术前超声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例回肠错构瘤的临床及超声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1例肿瘤声像图为囊性肿块,囊内见多条光带分隔。CDFI隔带上可见星点状血流信号... 目的探讨回肠错构瘤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在我院进行术前超声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例回肠错构瘤的临床及超声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1例肿瘤声像图为囊性肿块,囊内见多条光带分隔。CDFI隔带上可见星点状血流信号。1例肿瘤声像图为以实性为主的混合性肿块,肿块内实性部分可见血流信号。2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结论回肠错构瘤较罕见,最终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但超声检查方便,无创,能提示肿瘤的大小、位置、毗邻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 错构瘤 超声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