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6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周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直径小于1 cm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作者 石磊 赵元顺 +4 位作者 张浩 钱晶瑶 杨潇 李文 张姝翌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环周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EMR-P)治疗直径小于1 cm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177例直径<1 cm的RNE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内镜... 目的探讨环周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EMR-P)治疗直径小于1 cm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177例直径<1 cm的RNE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内镜黏膜切除术(EMR)组(n=46)、EMR-P组(n=40)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组(n=91),比较3组患者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内镜下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EMR-P组完整切除率为95.0%,ESD组完整切除率为97.8%,高于EMR组的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R-P组手术时间为(9.86±2.23)min,长于EMR组的(4.12±0.88)min,EMR-P组和EMR组手术时间短于ESD组的(19.55±3.6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MR组住院时间为(2.45±0.29)d,EMR-P组住院时间为(2.43±0.23)d,EMR-P组和EMR组住院时间短于ESD组的(3.30±0.3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整块切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R-P用于治疗直径<1 cm的RNEN,操作简单,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且组织学完整切除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 环周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EMR-P) 内镜黏膜切除术(EMR)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治疗方法
下载PDF
加味葛根芩连汤联合mFOLFOX6新辅助化疗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研究
2
作者 刘玲 边士昌 +2 位作者 王维生 廖鑫燕 贾英杰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554-558,共5页
[目的]本研究运用加味葛根芩连汤干预顺序行mFOLFOX6新辅助化疗、腹腔镜手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观察分析患者的新辅助化疗毒副反应、手术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探究加味葛根芩连汤干预顺序行mFOLFOX6新辅助化疗、腹腔镜手术的低位直... [目的]本研究运用加味葛根芩连汤干预顺序行mFOLFOX6新辅助化疗、腹腔镜手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观察分析患者的新辅助化疗毒副反应、手术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探究加味葛根芩连汤干预顺序行mFOLFOX6新辅助化疗、腹腔镜手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2021年10月—2023年2月收治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6例给予mFOLFOX6新辅助化疗后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新辅助化疗相关毒副作用、手术效率、术后并发症和免疫功能等。[结果]1)新辅助化疗相关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以及周围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化疗结束后7 d CD3^(+)及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2)在手术效率及手术质量方面,治疗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尿潴留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在术后机体免疫功能方面,治疗组患者术后7 d CD3^(+)、CD4^(+)及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顺序行mFOLFOX6新辅助化疗、腹腔镜手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加味葛根芩连汤能降低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减轻免疫功能损伤,为手术创造有利条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快速康复,并降低尿潴留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新辅助化疗 腹腔镜 中医
下载PDF
伤口内镜在1例Miles术后结肠造口坏死合并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中的应用
3
作者 朱小妹 余志勇 +4 位作者 韦迪 罗竞平 谌永毅 刘华云 陈玉盘 《中国当代医药》 2024年第1期135-139,共5页
肠造口术是外科常见施行的手术之一,往往是挽救生命、延续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而肠造口坏死是由造口血供不足引起的一种术后早期并发症。肠造口坏死会造成造口恢复延迟,严重者需要手术处理,会加大治疗和护理的难度。本文总结... 肠造口术是外科常见施行的手术之一,往往是挽救生命、延续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而肠造口坏死是由造口血供不足引起的一种术后早期并发症。肠造口坏死会造成造口恢复延迟,严重者需要手术处理,会加大治疗和护理的难度。本文总结1例伤口内镜在造口黏膜缺血坏死合并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要点包括早期使用伤口内镜准确评估造口黏膜缺血坏死深度、使用造口护肤粉处理造口黏膜缺血、联合凸面底盘及腰带抬高造口皮肤黏膜等,同时关注患者营养,心理、家庭社会支持,加强健康教育和基础护理。经过14d的综合性护理,患者坏死的造口黏膜自溶性脱落,黏膜分离创面基本愈合,患者及家属逐渐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并基本掌握造口护理技巧、患者也能够面对自己的造口并能积极配合及参与造口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内镜 造口 造口护肤粉 缺血坏死 皮肤黏膜分离 护理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机器人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短期疗效分析
4
作者 张云 龚航军 +5 位作者 韩刚 曹羽 张言言 张旭 胡建 刘芝亦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对比机器人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行机器人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1∶1匹配,两组各30例患者匹配成功... 目的:对比机器人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行机器人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1∶1匹配,两组各30例患者匹配成功,匹配后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30 d并发症。结果:匹配后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中1例中转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两组左结肠动脉保留、盆底腹膜关闭、环周切缘阳性率、远切缘距离、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预防性回肠造口率低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腹腔镜组,吻合口加固缝合数量多于腹腔镜组,术后第1天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腹腔镜组,总手术时间长于腹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首次排气时间、拔除尿管时间、肛管留置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0 d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可获得与腹腔镜手术相似的短期临床疗效,机器人手术时间更长,但具有组织损伤轻、术中出血少、回肠造口率低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机器人手术 腹腔镜检查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后发生腹直肌萎缩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5
作者 吕进 吕成余 +3 位作者 徐牧 徐晓军 王志 王和明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后发生腹直肌萎缩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行腹腔镜根治手术的229例直肠癌患者,收集临床相关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腹直肌萎缩将患者分为萎缩组(n=47)与对照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后发生腹直肌萎缩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行腹腔镜根治手术的229例直肠癌患者,收集临床相关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腹直肌萎缩将患者分为萎缩组(n=47)与对照组(n=182)。Logistic回归分析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后发生腹直肌萎缩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构建直肠癌腹腔镜术后发生腹直肌萎缩的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预测模型的校准度。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术后长期卧床、预防性造口、术后化疗、术后并发手术部位感染是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后发生腹直肌萎缩的危险因素(P<0.05),高白蛋白水平是保护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预测模型预测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后发生腹直肌萎缩的曲线下面积为0.868(95%CI:0.817~0.909),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11%与87.91%。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符合度(χ^(2)=3.251,P>0.05)。结论:年龄较大、术后长期卧床、预防性造口、术后化疗、手术部位感染、低白蛋白是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后腹直肌萎缩的相关因素,据此建立预测模型可较好地预测腹直肌萎缩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预防性造口 腹直肌萎缩 影响因素分析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直肠腺瘤切除预后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张慧英 刘冰 +2 位作者 刘国华 王琳 杨邯平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40-343,共4页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基因多态性与直肠腺瘤(RA)切除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接受切除手术治疗的RA病人97例,根据预后情况,将复发RA病人52例作为观察组,无复发病人45例作为对照组。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基因多态性与直肠腺瘤(RA)切除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接受切除手术治疗的RA病人97例,根据预后情况,将复发RA病人52例作为观察组,无复发病人45例作为对照组。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中APN基因rs2241766位点多态性基因分布频率,并分析APN单核苷酸多态性各基因型与RA切除预后的相关性。结果:APN基因rs2241766位点基因型有TT野生型、TG杂合子型、GG纯合子型,对照组与观察组APN基因rs2241766位点基因型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2组APN基因rs2241766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突变杂合子TG型、突变纯合子GG型病人的腺瘤数、腺瘤最大径及平均直径均大于野生TT型(P<0.05),纯合子GG型病人腺瘤数、腺瘤最大径及平均直径均大于杂合子TG型(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N基因rs2241766位点TG型、GG型突变均为RA切除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APN基因rs2241766位点多态性与RA切除预后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腺瘤 脂联素 rs2241766位点 基因多态性 预后
下载PDF
地佐辛静脉麻醉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镇痛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镇痛效果及围术期免疫和应激反应影响
7
作者 王艳丽 王梦迪 何会珍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4期80-84,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使用地佐辛静脉麻醉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镇痛效果及对围术期免疫和应激反应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5月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00例,据麻醉镇痛方式不同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使用地佐辛静脉麻醉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镇痛效果及对围术期免疫和应激反应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5月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00例,据麻醉镇痛方式不同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全麻及地佐辛静脉麻醉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镇痛,对照组给予全麻及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镇痛。记录2组麻醉诱导前5 min(T0)、术毕(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30 min(T3)、拔管后60 min(T4)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清皮质醇(Cor)、丙二醛(MDA)水平;比较术前、术后24 h 2组外周血CD4+、CD8+和CD4+/CD8+水平,术毕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术后3 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以及2组麻醉恢复期间不良反应。结果T3时,2组MAP、HR高于T0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T1、T2、T3、T4时,2组Cor、MDA均高于T0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2组CD4+、CD4+/CD8+降低,CD8+升高,且观察组CD4+、CD4+/CD8+较对照组升高,CD8+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术毕12、24、48 h VA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术后3 d,2组MMSE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恢复期间躁动发生率为6.00%(3/50)低于对照组的20.00%(10/50)(P<0.05)。结论全麻及地佐辛静脉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镇痛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小,可减轻手术应激,镇痛效果好,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 麻醉 镇痛 地佐辛 罗哌卡因 平均动脉压 CD4+
下载PDF
阳和汤联合西药对Ⅱ~Ⅲ期直肠癌术后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8
作者 牛明了 吕秋霞 +2 位作者 唐诚馨 王晓雯 李勇骑 《中医研究》 2024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观察阳和汤联合西药对Ⅱ~Ⅲ期直肠癌术后CD4^(+)、CD8^(+)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的影响。方法:将70例行手术治疗的Ⅱ期、Ⅲ期直肠癌患者以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 目的:观察阳和汤联合西药对Ⅱ~Ⅲ期直肠癌术后CD4^(+)、CD8^(+)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的影响。方法:将70例行手术治疗的Ⅱ期、Ⅲ期直肠癌患者以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甘露醇注射液130 mg/m^(2),静脉滴注4~6 h;卡培他滨片1500 mg/m^(2),早晚餐后30 min口服。治疗2周后停药1周,3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阳和汤(药物组成:熟地黄、鹿角胶、肉桂、炮姜碳、炒白芥子、麻黄、生甘草)治疗,1剂/d,水煎药汁至400 mL,早晚饭后各温服200 mL。两组均治疗6周判定疗效。观察两组中医症状评分、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CD4^(+)、CD8^(+)、TNF-α、IL-6、IL-1β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面色萎黄、食后腹胀、食欲不振、便溏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1);两组CD4^(+)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CD8^(+)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Ⅱ~Ⅲ期直肠癌术后患者给予阳和汤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化疗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加重胃肠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阳和汤 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 化学疗法 免疫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非计划再次手术原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9
作者 韦小波 劳景茂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后非计划再次手术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胃肠外科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16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发生非计划再次手术15例,分析其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并且单因素和...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后非计划再次手术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胃肠外科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16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发生非计划再次手术15例,分析其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并且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为0.91%,主要原因是吻合口瘘(26.67%)、肠梗阻(20.00%);通过对症治疗,12例治愈,2例主动出院,1例死亡。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糖尿病、术前低蛋白血症、术中出血量多和腹部手术史为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术后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最常见的原因为吻合口瘘和肠梗阻,对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术中出血量多的患者应注意加强防范该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结直肠癌 非计划再次手术 原因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10
作者 梁大顺 王永发 +2 位作者 卓明词 潘焕滨 莫娴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4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GDFT,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术中肺通气功能指标、手术...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4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GDFT,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术中肺通气功能指标、手术观察指标和认知功能。结果在单肺通气1 h和术毕即刻,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呼吸指数(R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脑氧饱和度(rSO_(2))和氧合指数(O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观察组胶体补液量、晶体补液量、尿量、补液总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构成比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术后1 d时,观察组的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采用GDFT能够稳定血流动力学,控制容量负荷,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率,减轻肺通气功能损伤和降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下载PDF
光谱CT显示左结肠动脉的最佳虚拟单能量
11
作者 陈海静 李青青 +3 位作者 赵卫 胡继红 吴岩 杨亚英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8-392,共5页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显示左结肠动脉(LCA)的最佳虚拟单能量,旨在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前评估LCA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行腹部CT血管成像(CTA)扫描的10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将动脉期原始图像重组成混合能量图像以及基于...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显示左结肠动脉(LCA)的最佳虚拟单能量,旨在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前评估LCA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行腹部CT血管成像(CTA)扫描的10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将动脉期原始图像重组成混合能量图像以及基于能谱的间隔10 keV的40~70 keV的单能量图像。对5组图像LCA的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噪声以及图像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40~70 keV组单能量图像LCA的CT值、噪声、CNR、SNR随着能级的升高呈递减趋势。常规混合能量图像组及40~70 keV单能量图像组两两比较,各组间CT值、SNR、CNR、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 keV组图像LCA的CT值、CNR、SNR均高于其他组,噪声低于常规混合能量图像组。两名影像科医师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的一致性良好(0.40≤Kappa值<0.75),各组间图像主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40 keV组图像主观评分最高,40~70 keV组单能量图像质量均高于常规混合能量图像。结论:40 keV为显示LCA的最佳虚拟单能量,显示血管清晰、边缘锐利,能更清晰显示LCA及其解剖变异,利于外科医生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探测器光谱CT 左结肠动脉 虚拟单能量图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局部晚期直肠癌腔内近距离放疗器官保留研究进展
12
作者 程天 彭冉 +1 位作者 曲昂 王皓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937-941,共5页
腔内近距离放疗(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ICBT)将放射源置于直肠腔内或肿瘤附近,可给予高剂量、高效率、低毒性、低成本的放射治疗。本文综述了两类ICBT在局部晚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器官保留治疗中的临... 腔内近距离放疗(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ICBT)将放射源置于直肠腔内或肿瘤附近,可给予高剂量、高效率、低毒性、低成本的放射治疗。本文综述了两类ICBT在局部晚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器官保留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并讨论了ICBT在实现器官保存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潜在优势和挑战。ICBT联合或不联合外照射放疗是LARC器官保留治疗的有效手段,可带来临床获益,但仍需谨慎选择合适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直肠癌 腔内近距离放疗 器官保留 综述文献
下载PDF
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单纯新辅助化疗与新辅助放化疗的疗效比较
13
作者 孙祺 刘畅 +4 位作者 叶健乔 黄文博 徐宇航 姚程智 赵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8-283,共6页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接受以氟尿嘧啶类药物为基础的单纯新辅助化疗(mFOLFOX6/CapeOX)与新辅助放化疗的疗效和远期预后差异,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单...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接受以氟尿嘧啶类药物为基础的单纯新辅助化疗(mFOLFOX6/CapeOX)与新辅助放化疗的疗效和远期预后差异,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单纯新辅助化疗和新辅助放化疗的共118例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等临床病理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Mann Whitney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接受单纯新辅助化疗与新辅助放化疗两组患者之间在短期疗效、淋巴结检出数目和远期预后之间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在疗效方面,新辅助放化疗组患者获得更好的肿瘤退缩(Z=―2.05,P=0.04)和实体肿瘤疗效(Z=―2.42,P=0.015),但两组在降低临床分期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辅助放化疗组的淋巴结检出数明显降低(单纯新辅助化疗组vs.新辅助放化疗组,13.19±3.83 vs.9.55±4.00,t=5.02,P<0.001),但两组在淋巴结阳性数和淋巴结阳性比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远期预后方面,两组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新辅助化疗相比,新辅助放化疗对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短期疗效更佳,但两种治疗方案在远期预后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进展期 直肠癌 新辅助治疗 疗效 预后
下载PDF
小承气合剂经超声波给药对结直肠肿瘤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炎症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14
作者 韩植芬 何凤仪 +3 位作者 李祎娉 刘智敏 任东林 黄丹丹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4期691-692,696,共3页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微创外科时代,腹腔镜手术已成为该病的主流术式,对患者创伤小,但仍属于有创操作,对患者会造成一定损伤。手术应激反应诱导机体释放炎症因子,出现暂时性肠麻痹,延迟胃肠功能恢复,不利...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微创外科时代,腹腔镜手术已成为该病的主流术式,对患者创伤小,但仍属于有创操作,对患者会造成一定损伤。手术应激反应诱导机体释放炎症因子,出现暂时性肠麻痹,延迟胃肠功能恢复,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已经证实小承气合剂早期灌服能有效促进结肠吻合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安全性高[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承气合剂 超声波 胃肠功能 炎症 结直肠肿瘤
下载PDF
腹腔镜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在老年高位直肠癌患者中的疗效分析
15
作者 王建 孔德才 +4 位作者 王茂峰 陈龙 李珍 祝青 吴磊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98-102,共5页
目的:探讨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治疗老年高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22年9月手术治疗的64例老年高位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两组均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经腹部辅助切口取标本,观察组... 目的:探讨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治疗老年高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22年9月手术治疗的64例老年高位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两组均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经腹部辅助切口取标本,观察组经肛门取标本。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疼痛评分、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病理分级、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病理切缘均为阴性;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高位直肠癌的手术治疗,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是安全、有效、可行的,与经辅助切口取标本手术相比,在减少术后疼痛、胃肠功能恢复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 腹腔镜检查 老年人
下载PDF
胃管引导下经肛减压管置入在直肠癌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
16
作者 邹文兵 董扬扬 +1 位作者 钱惠阳 施凉潘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187,共5页
目的:探讨胃管引导下经肛减压管置入治疗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55例直肠癌肠梗阻的患者资料,该55例患者采用胃管引导下经肛置入减压管,统计其成功率、肠梗阻的临床缓解率以及出血、穿孔等... 目的:探讨胃管引导下经肛减压管置入治疗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55例直肠癌肠梗阻的患者资料,该55例患者采用胃管引导下经肛置入减压管,统计其成功率、肠梗阻的临床缓解率以及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记录术后1年的随访情况。结果:55例患者有51例置管成功,技术成功率92.7%;临床完全缓解47例、临床部分缓解2例、临床无缓解2例,临床成功率96.1%;1例置管后3 d因不慎牵扯导致管道脱落,再重新成功置入;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1例置管失败和2例因置管后减压效果差患者行急诊开放手术;52例行择期手术,其中1例开放手术、51经腹腔镜辅助下手术;术后1年随访发现肝转移1例,其余54例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无死亡病例。结论:一次性胃管引导下可更加高效、安全地经肛置入减压管,有效地解除直肠癌导致的肠梗阻,适合在没有消化内镜设备的基层医疗单位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性胃管 减压管 直肠癌 肠梗阻
原文传递
耳穴埋豆联合饮食疗法对老年结肠造瘘患者排便情况的影响
17
作者 张默然 王妮 +3 位作者 刘占伦 付珊珊 周艳梅 桂晗晔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耳穴埋豆联合饮食疗法对老年结肠造瘘患者排便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低位直肠癌老年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患者术中均采用结肠造瘘,术后对照组给予患者饮食疗法干预,连续... 目的探讨耳穴埋豆联合饮食疗法对老年结肠造瘘患者排便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低位直肠癌老年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患者术中均采用结肠造瘘,术后对照组给予患者饮食疗法干预,连续干预7 d,观察组在饮食疗法基础上联合耳穴埋豆干预,耳穴埋豆干预5 d。观察并记录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造口首次排气时间、造口首次排便时间;干预前、干预结束时患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血管活性肽(VIP)等指标变化情况;干预期间腹胀腹痛、恶心呕吐、造瘘口皮肤炎症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造口首次排气时间、造口首次排便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MTL、GAS、VIP等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MTL、GAS水平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幅度小;两组VIP水平较干预前提升,且观察组提升幅度较对照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腹胀腹痛、恶心呕吐、造瘘口皮肤炎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造瘘口肠管回缩、肠梗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埋豆联合饮食疗法会对老年结肠造瘘患者排便情况产生积极影响,可缩短患者胃肠恢复时间、调节胃肠激素水平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造瘘 饮食疗法 耳穴埋豆 排便
下载PDF
磁共振增强和弥散加权成像对直肠癌壁外静脉侵犯的预测价值及列线图模型开发
18
作者 马强 郑璐 +1 位作者 程浩 杨震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854-1860,共7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增强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对直肠癌患者壁外静脉侵犯(EMVI)的预测价值,并发一款列线图模型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回顾性总结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病理确诊直肠腺癌98例,分为EMVI阳性组47例和EMVI阴性组51例。术前采用3.0T... 目的:探讨磁共振增强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对直肠癌患者壁外静脉侵犯(EMVI)的预测价值,并发一款列线图模型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回顾性总结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病理确诊直肠腺癌98例,分为EMVI阳性组47例和EMVI阴性组51例。术前采用3.0T MRI平扫和增强,获取体积转移常数(Ktrans)、反向回流速率常数(Kep)、细胞外血管外体积分数(Ve)和DWI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MRI参数,然后采用LASSO回归模型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危险因素,R软件建立列线图模型,Bootstrap法进行模型内验证,计算一致性指数(C-index)以评估模型区分度;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校准曲线和决策分析曲线评估模型的吻合度和净获益比。结果:与EMVI阴性组相比,EMVI阳性组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升高,肿瘤浸润深度和环周浸润率(CIR)增加,低分化、T分期(3-4)、N分期(2-3)和Ki67阳性表达率增多(P<0.05)。EMVI阳性组Ktrans和Kep值显著高于EMVI阴性组,而ADC值显著降低(P<0.05)。Spearman检验显示,ADC值与Ktrans和Kep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Ve无明显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显示,CIR、N分期、ADC值和Ktrans是直肠癌患者EMVI的预测因子(P<0.05)。R软件建立列线图模型,总分220分。内部验证C-index为0.924。ROC显示,Ktrans、Kep、ADC值诊断EMVI阳性的AUC分别为0.765、0.723和0.708(P<0.05),列线图模型的AUC为0.867,显著高于单一指标(P<0.05)。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概率与实际发生率有较好的一致性。决策分析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的临床净获益比较好。结论:磁共振增强和DWI是直肠癌患者术前评估EMVI阳性的重要无创检查方式,联合CIR、N分期、ADC值和Ktrans开发的列线图模型对EMVI阳性有较好的诊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增强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直肠癌 壁外静脉侵犯 列线图 体积转移常数 表观扩散系数
下载PDF
巴伐奇宁调节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结直肠癌细胞恶性进展的影响
19
作者 李伟 江陶 +2 位作者 冯雪莉 程吉兵 唐玲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98-302,315,共6页
目的:探讨巴伐奇宁(BVC)对结直肠癌细胞恶性进展的影响,分析其与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将SW480细胞分为对照组(未处理)、低剂量巴伐奇宁组(L-BVC组,10μmol/L... 目的:探讨巴伐奇宁(BVC)对结直肠癌细胞恶性进展的影响,分析其与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将SW480细胞分为对照组(未处理)、低剂量巴伐奇宁组(L-BVC组,10μmol/L)、中剂量巴伐奇宁组(M-BVC组,20μmol/L)、高剂量巴伐奇宁组(H-BVC组,40μmol/L)、Ly294002组(25μmol/L PI3K抑制剂Ly294002)、H-BVC+740Y-P组(40μmol/L BVC和10μmol/L PI3K激活剂740Y-P)。CCK-8法检测SW480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SW480细胞凋亡情况;划痕实验检测SW480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法检测SW480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I3K、AKT、mTOR、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BVC组、M-BVC组、H-BVC组、Ly294002组OD值、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与H-BVC组比较,H-BVC+740Y-P组OD值、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BVC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进而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伐奇宁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结直肠癌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高分辨率MRI扫描对结直肠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20
作者 杜文峰 杨晓彤 范彦婷 《影像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对结直肠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80例,均行高分辨率MRI扫描,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高分辨率MRI扫描诊断结直肠癌盆...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对结直肠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80例,均行高分辨率MRI扫描,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高分辨率MRI扫描诊断结直肠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并分析MRI图像特征与结直肠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纳入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共出现盆腔淋巴结转移53例,占比66.25%;高分辨率MRI诊断结直肠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6.79%、85.19%、86.25%。结直肠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MRI图像中边缘模糊、内部信号不均匀比例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淋巴结短径长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RI图像特征中短径诊断结直肠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界值为3.08mm,预测灵敏度为81.1%,特异度为92.6%,均高于边缘、内部信号预测的71.7%、67.9%和74.1%、77.8%。结论:结直肠癌患者采用高分辨率MRI扫描可有效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尤其是MRI图像特征中短径对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盆腔淋巴结转移 高分辨率MRI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