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肉瘤样肾细胞癌组织中PD-L1的表达及肿瘤内微血管密度情况,为肉瘤样肾细胞癌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PD-L1、CD31及CD34在16例肉瘤样肾细胞癌(癌成分均为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中的表达,...目的探讨肉瘤样肾细胞癌组织中PD-L1的表达及肿瘤内微血管密度情况,为肉瘤样肾细胞癌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PD-L1、CD31及CD34在16例肉瘤样肾细胞癌(癌成分均为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并评估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16例肿瘤中CD31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肉瘤样肾细胞癌区域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不伴肉瘤样分化的区域,微血管密度计数分别为68.6±25.8 vs 38.7±16.0(t=3.931,P=0.0005)和69.5±28.1 vs 40.1±18.4(t=3.506,P=0.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肉瘤样区域PD-L1表达水平高于非肉瘤样区域,CPS分别为34.7±26.9和25.9±27.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肉瘤样肾细胞癌中,肉瘤样区域微血管密度和PD-L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肉瘤样区域,提示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可能为此类肿瘤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腔静脉癌栓切除术联合肝尾状叶切除术治疗301Ⅱ~Ⅲ级下腔静脉癌栓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腔静脉癌栓切除术的5例患者的临...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腔静脉癌栓切除术联合肝尾状叶切除术治疗301Ⅱ~Ⅲ级下腔静脉癌栓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腔静脉癌栓切除术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均联合部分肝尾状叶切除以显露肝后段下腔静脉。其中男性2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61(60~75)岁;中位体质量指数24.8(21.7~25.3)kg/m2。根据301分级,Ⅱ级癌栓患者1例,Ⅲ级癌栓患者4例。下腔静脉癌栓中位高度10.8(10.4~13.1)cm,癌栓中位最大径2.0(1.5~3.9)cm。结果: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中位手术时间510(290~795)m i n,中位失血量1500(900~2000)ml。患者术后中位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4(0~7)d,中位总住院时间11(6~13)d。术后出现Ⅰ级并发症2例,Ⅱ级并发症3例,无围术期死亡病例。出院时该5例患者的肝、肾功能均降至基线水平。中位随访时间8.3(2.5~16.1)个月,无肿瘤复发、进展、转移等情况。结论:对于肾肿瘤伴高度毗邻第二肝门的粗大下腔静脉癌栓的患者,术中切除肝尾状叶能够更好地显露肝后段下腔静脉,有利于术中尽早控制癌栓近心端下腔静脉,从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儿童非肾母细胞瘤性肾脏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儿童非肾母细胞瘤性肾脏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表型。结果:组织学:多囊性肾瘤(polycystic nephroma,CN)(4/24,16.7%),肿瘤由大小...目的:探讨儿童非肾母细胞瘤性肾脏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儿童非肾母细胞瘤性肾脏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表型。结果:组织学:多囊性肾瘤(polycystic nephroma,CN)(4/24,16.7%),肿瘤由大小不等的囊腔构成,囊内衬扁平或单层立方上皮。先天性中胚层细胞肾瘤(congenital mesoblastic nephroma,CMN)(6/24,25%),肿瘤主由束状或片状排列的肌纤维母细胞构成,类似婴儿型纤维肉瘤图像,并可见软骨结构。肾横纹肌样瘤(rhabdoid tumor of the kindey,RTK)(5/24,20.8%),肿瘤细胞呈巢状或片状排列,细胞类似肌纤维母细胞,可见包涵体。肾透明细胞肉瘤(clear cell sarcoma of the kidney,CCSK)(6/24,25%),肿瘤呈巢状或片状分布,细胞透亮,其间有网状血管间隔。Xp11.2易位/TFE3融合相关性肾癌(Xp11.2-translocation/TFE3 fusion-associated renal carcinoma)(3/24,12.5%),肿瘤呈囊状,囊内可见肿瘤细胞呈乳头状生长,胞浆透亮。免疫组化:以上肿瘤细胞均不表达WT-1、Desmin及Myogenin,除RTK以外均表达InI-1。CN免疫组化无特殊。CMN肿瘤细胞表达SMA及Vimentin。CCSK肿瘤细胞高表达CyclinD1及Bcor。Xp11.2易位/TFE3融合相关性肾癌表达TFE3。结论:儿童非肾母细胞瘤性肾脏肿瘤临床不常见,术前临床诊断较为困难,误诊率较高,其治疗不尽相同,病理检查是鉴别诊断非肾母细胞瘤性肾脏肿瘤的最可靠方法。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肉瘤样肾细胞癌组织中PD-L1的表达及肿瘤内微血管密度情况,为肉瘤样肾细胞癌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PD-L1、CD31及CD34在16例肉瘤样肾细胞癌(癌成分均为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并评估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16例肿瘤中CD31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肉瘤样肾细胞癌区域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不伴肉瘤样分化的区域,微血管密度计数分别为68.6±25.8 vs 38.7±16.0(t=3.931,P=0.0005)和69.5±28.1 vs 40.1±18.4(t=3.506,P=0.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肉瘤样区域PD-L1表达水平高于非肉瘤样区域,CPS分别为34.7±26.9和25.9±27.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肉瘤样肾细胞癌中,肉瘤样区域微血管密度和PD-L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肉瘤样区域,提示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可能为此类肿瘤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文摘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后保留肾单位手术(nephron sparing surgery,NSS)治疗单侧肾母细胞瘤的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7例单侧肾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均行新辅助化疗及NSS。收集患儿生存率、肾功能以及肿瘤复发情况,并与同期行根治性肿瘤切除术(radical nephrectomy,RN)的患儿进行疗效比较。结果7例中,男4例、女3例,发病年龄(38.86±18.23)个月,无一例合并肿瘤相关综合征或半侧肢体肥大;肿瘤位于肾脏一极1例,肾脏中央6例。7例经新辅助化疗后,肿瘤体积缩小(66.4±18.6)%。1例肿瘤位于肾脏一极的患儿行部分肾切除术(partial nephrectomy,PN),6例肿瘤位于肾中央的患儿行肿瘤剜除术(tumor enucleation,TE),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镜下肿瘤切缘阳性2例。儿童肿瘤国际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ediatric Oncology,SIOP)分期:Ⅱ期4例、Ⅲ期3例。随访时间(38.42±10.17)个月,无一例失访或死亡。无瘤生存6例,带瘤生存1例。NSS后出现肿瘤复发2例。NSS后复发率(28.6%)及5年生存率(100%)与同期行RN的患儿复发率(13.3%)和5年生存率(86.9%)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肾母细胞瘤通过合理的术前评估和新辅助化疗,可以增加NSS的机会,并取得与RN相似的治疗效果。
文摘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腔静脉癌栓切除术联合肝尾状叶切除术治疗301Ⅱ~Ⅲ级下腔静脉癌栓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腔静脉癌栓切除术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均联合部分肝尾状叶切除以显露肝后段下腔静脉。其中男性2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61(60~75)岁;中位体质量指数24.8(21.7~25.3)kg/m2。根据301分级,Ⅱ级癌栓患者1例,Ⅲ级癌栓患者4例。下腔静脉癌栓中位高度10.8(10.4~13.1)cm,癌栓中位最大径2.0(1.5~3.9)cm。结果: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中位手术时间510(290~795)m i n,中位失血量1500(900~2000)ml。患者术后中位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4(0~7)d,中位总住院时间11(6~13)d。术后出现Ⅰ级并发症2例,Ⅱ级并发症3例,无围术期死亡病例。出院时该5例患者的肝、肾功能均降至基线水平。中位随访时间8.3(2.5~16.1)个月,无肿瘤复发、进展、转移等情况。结论:对于肾肿瘤伴高度毗邻第二肝门的粗大下腔静脉癌栓的患者,术中切除肝尾状叶能够更好地显露肝后段下腔静脉,有利于术中尽早控制癌栓近心端下腔静脉,从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文摘目的:探讨儿童非肾母细胞瘤性肾脏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儿童非肾母细胞瘤性肾脏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表型。结果:组织学:多囊性肾瘤(polycystic nephroma,CN)(4/24,16.7%),肿瘤由大小不等的囊腔构成,囊内衬扁平或单层立方上皮。先天性中胚层细胞肾瘤(congenital mesoblastic nephroma,CMN)(6/24,25%),肿瘤主由束状或片状排列的肌纤维母细胞构成,类似婴儿型纤维肉瘤图像,并可见软骨结构。肾横纹肌样瘤(rhabdoid tumor of the kindey,RTK)(5/24,20.8%),肿瘤细胞呈巢状或片状排列,细胞类似肌纤维母细胞,可见包涵体。肾透明细胞肉瘤(clear cell sarcoma of the kidney,CCSK)(6/24,25%),肿瘤呈巢状或片状分布,细胞透亮,其间有网状血管间隔。Xp11.2易位/TFE3融合相关性肾癌(Xp11.2-translocation/TFE3 fusion-associated renal carcinoma)(3/24,12.5%),肿瘤呈囊状,囊内可见肿瘤细胞呈乳头状生长,胞浆透亮。免疫组化:以上肿瘤细胞均不表达WT-1、Desmin及Myogenin,除RTK以外均表达InI-1。CN免疫组化无特殊。CMN肿瘤细胞表达SMA及Vimentin。CCSK肿瘤细胞高表达CyclinD1及Bcor。Xp11.2易位/TFE3融合相关性肾癌表达TFE3。结论:儿童非肾母细胞瘤性肾脏肿瘤临床不常见,术前临床诊断较为困难,误诊率较高,其治疗不尽相同,病理检查是鉴别诊断非肾母细胞瘤性肾脏肿瘤的最可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