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6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在输尿管尿路上皮癌中的预后价值
1
作者 陈怀安 刘硕 +2 位作者 张潮 王哲 苗文隆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35期106-110,F0004,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对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患者的预后风险分层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02例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分析患者术前血液SII,以... 目的探讨术前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对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患者的预后风险分层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02例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分析患者术前血液SII,以最高约登指数值确定SII的最佳切点值为580,并进行Cox回归分析。采用一致性指数和决策曲线分析评估预测模型。结果共有55例(27%)患者的SII达高水平(SII>580)。在多变量分析中,高SII与PFS(风险比=1.75,95%CI=1.21~2.65,P=0.002)和CSS(风险比=2.23,95%CI=1.38~4.25,P=0.002)的进展相关。结论术前SII可以确定疾病和预后较差的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患者。这种比较容易获得的生物标志物可能有助于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患者辅助治疗的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输尿管尿路上皮癌 生存 生物标志物 预后
下载PDF
1例左输尿管小细胞癌^(18)F-FDG PET/CT表现
2
作者 姜雨萌 许傲迪 +4 位作者 曾磊 丁彬 张静 房娜 王艳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79-1279,共1页
患者男,76岁,左下腹绞痛1天,无血尿、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难;既往体健。查体:左肾区叩击痛(+)。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腹部CT:左输尿管下段腔内1.2 cm×1.2 cm类圆形软组织密度结节,边界清晰,周围脂肪间隙内见斑片状高密度影,CT... 患者男,76岁,左下腹绞痛1天,无血尿、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难;既往体健。查体:左肾区叩击痛(+)。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腹部CT:左输尿管下段腔内1.2 cm×1.2 cm类圆形软组织密度结节,边界清晰,周围脂肪间隙内见斑片状高密度影,CT值44 HU;增强后结节呈中度均匀强化,CT值65~67 HU(图1A)。^(18)F-FDG PET/CT:左输尿管下段结节摄取明显增高,最大标准摄取值15.5(图1B、1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肿瘤 小细胞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下载PDF
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3
作者 周晓蝶 陈巍魏 +5 位作者 余波 王璇 王建军 石群立 饶秋 鲍炜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3期292-299,共8页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urinary 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UBUC)及上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预后。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及南京大学医学院附...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urinary 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UBUC)及上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预后。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及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115例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UC)患者,其中UBUC 80例,UTUC 3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利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两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利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与UBUC组比较,UTUC患者中,女性患者更常见(28.6%比10.0%,P=0.012),而UTUC患者则更少发生神经侵犯(5.7%比33.7%,P=0.002)及血管侵犯(20.0%比45.0%,P=0.011),UTUC患者伴发原位癌也更为少见(2.9%比23.7%,P=0.007)。UBUC的组织学变异型主体为微乳头分化(31.3%)、鳞状分化(25.0%)和腺样分化(12.6%);而UTUC多见差分化癌(33.3%)、肉瘤样分化(22.2%)及神经内分泌分化(22.2%)。生存分析显示,UTUC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略高于UBUC(81.8%比73.8%),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侵犯、血管侵犯、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与UC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相关,且血管侵犯和神经侵犯是UC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相较UBUC,UTUC女性构成比明显高于男性;UBUC则更易发生神经侵犯及血管侵犯、伴发原位癌。两者的预后并无明显差异。血管侵犯及神经侵犯是UC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上皮癌 上尿路癌 膀胱癌 临床病理 预后
原文传递
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晚期输尿管尿路上皮癌1例
4
作者 王敬 李娜 黄雅兰 《四川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104-107,共4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46岁,因“左侧腰痛5+月,发现左侧输尿管占位10+d”于2019年8月16日入我院泌尿外科。入院查体:腹软,左侧腰腹部压痛,左侧输尿管行径区域压痛,左肾区叩痛(+),双肾未扪及,膀胱叩浊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完善输尿管全段CT增... 1临床资料患者,女,46岁,因“左侧腰痛5+月,发现左侧输尿管占位10+d”于2019年8月16日入我院泌尿外科。入院查体:腹软,左侧腰腹部压痛,左侧输尿管行径区域压痛,左肾区叩痛(+),双肾未扪及,膀胱叩浊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完善输尿管全段CT增强+三维重建及经尿道膀胱镜检,初步诊断为左侧输尿管癌,于8月26日在全麻下行“左侧输尿管癌根治术(左肾切除+左侧输尿管全段切除+膀胱袖套状切除+Turpt+左肾周粘连松解+左肾周引流+盆腔引流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侧输尿管 左侧腰 肾区叩痛 腹部压痛 输尿管癌 粘连松解 单抗治疗 CT增强
下载PDF
输尿管原发性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
5
作者 何淼钦 田林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15期1660-1661,共2页
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CNC)是一类恶性程度高、极具侵袭性的肿瘤,其临床进展迅速,患者预后差。肺和胃肠道是最常见的原发部位,而输尿管原发性SCNC十分罕见。本文报道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2022年1月21日收治输尿管原发性SCNC1例,患者... 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CNC)是一类恶性程度高、极具侵袭性的肿瘤,其临床进展迅速,患者预后差。肺和胃肠道是最常见的原发部位,而输尿管原发性SCNC十分罕见。本文报道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2022年1月21日收治输尿管原发性SCNC1例,患者因“右侧腰腹疼痛半天”就诊,增强CT检查提示肿瘤,行膀胱镜下单侧肾输尿管切除术,术后辅以放疗,术后7个月患者因肿瘤复发转移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肿瘤 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原发性
下载PDF
经腹腔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被引量:36
6
作者 刘荣耀 赵鹏举 +8 位作者 李学松 谌诚 陈晓鹏 姚琳 郝瀚 张崔健 郝金瑞 何志嵩 周利群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1-534,共4页
目的:探讨经腹腔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urinary tract urothelialcarcinoma,UUT-UC)的技术要点、临床价值和初步经验总结。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经腹腔完全腹腔镜... 目的:探讨经腹腔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urinary tract urothelialcarcinoma,UUT-UC)的技术要点、临床价值和初步经验总结。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经腹腔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的25例UUT-UC患者,其中肾盂癌14例,输尿管癌11例;右侧15例,左侧10例。结果:所有25例患者的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应用标准4或5个穿刺套管,完全腹腔镜下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及膀胱袖状切除。手术时间120~180 min,平均时间150 min。术中出血20~100 mL,平均40 mL,无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5(4~6)天,术后平均随访5.5个月(1~12个月),在随访时间超过3个月的19例患者中,1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因膀胱肿瘤复发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 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ur,TURBT)。结论:经腹腔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UUT-UC具有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上皮 输尿管肿瘤 腹腔镜
下载PDF
输尿管息肉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15
7
作者 徐丽莹 刘骏方 +3 位作者 胡金香 蔡腊泉 鲁植艳 朱全喜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01-803,共3页
目的分析输尿管息肉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输尿管息肉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单纯输尿管息肉的影像学资料(X线、CT、MRI)。5例患者均行静脉肾盂造影,3例行逆行肾盂造影,2例行CT平扫和增强,2例行MR平扫。结果... 目的分析输尿管息肉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输尿管息肉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单纯输尿管息肉的影像学资料(X线、CT、MRI)。5例患者均行静脉肾盂造影,3例行逆行肾盂造影,2例行CT平扫和增强,2例行MR平扫。结果4例静脉肾盂造影发现病变,表现为管腔内边缘光滑的充盈缺损,1例病变侧肾脏输尿管未显影。3例逆行肾盂造影发现病变。2例CT检查发现增强后期扩张输尿管内低密度充盈缺损。2例MR平扫T2WI发现高信号管腔内低信号充盈缺损。结论输尿管息肉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X线检查是输尿管息肉首选方法,CT、MRI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对碘过敏及肾功能不良等不能使用碘对比剂的患者,首选M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息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影像学诊断 静脉肾盂造影 逆行肾盂造影 影像学表现 CT平扫 充盈缺损 MR平扫
下载PDF
完全后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癌根治性切除术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湘 陈星星 +4 位作者 李勇 陈放 陈合群 齐范 齐琳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72-574,共3页
目的探讨完全后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3月 ̄2005年12月对16例肾盂输尿管癌患者行完全后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男10例,女6例,肾盂癌11例,输尿管癌5例。均因无痛性肉眼全程血尿就诊。经K... 目的探讨完全后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3月 ̄2005年12月对16例肾盂输尿管癌患者行完全后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男10例,女6例,肾盂癌11例,输尿管癌5例。均因无痛性肉眼全程血尿就诊。经KUB+IVP、CT、BUS、逆行上尿路插管造影及输尿管镜检诊断肾盂或输尿管癌。结果16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无中转开放者,手术时间120 ̄200min,平均150min;术中出血60 ̄120mL,平均70mL;术后住院天数7 ̄10d,平均8d;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诊3 ̄30个月,未见局部肿瘤复发及膀胱内新发肿瘤。结论完全后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癌根治性切除术方法可行,疗效肯定,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将成为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输尿管肿瘤 肾肿瘤 移行细胞癌 肾输尿管切除术
下载PDF
射频消融技术对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表达影响的临床试验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罗新 宋雯霞 +2 位作者 吴秀枝 常明伟 邱学华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03年第3期204-206,F003,共4页
目的 :开腹直视下射频消融子宫肌瘤后 ,观察射频消融对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表达的影响 ,初探射频治疗子宫肌瘤的机制。方法 :30例需开腹行子宫切除术的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 ,分别用 0 .5cm、1.2cm长的射频自凝刀行肌瘤部位射频消融 ,治... 目的 :开腹直视下射频消融子宫肌瘤后 ,观察射频消融对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表达的影响 ,初探射频治疗子宫肌瘤的机制。方法 :30例需开腹行子宫切除术的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 ,分别用 0 .5cm、1.2cm长的射频自凝刀行肌瘤部位射频消融 ,治疗后立即切除子宫 ,作为试验组 ,并于消融灶中心 (A组 )、边缘 (B组 )、边缘外 1cm(C组 )、边缘外 2cm(D组 )处取材 ,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 ,免疫组化检测ER、PR水平 ;选同一子宫上未做射频治疗的肌瘤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 :射频治疗后 ,消融灶中心肌瘤组织呈凝固性坏死 ,ER、PR无表达 ;消融灶边缘肌瘤细胞变性 ,ER、PR表达减少 (P <0 .0 5 ) ;消融灶边缘外1cm ,肌瘤细胞无变性、坏死 ,但ER、PR表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消融灶边缘外 2cm ,ER、PR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射频消融技术使肌瘤组织凝固性坏死 ,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子宫肿瘤 病理学 临床 受体 雌激素 受体 孕酮
下载PDF
替雷利珠单抗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1例
10
作者 汪慧芳 李越然 汪琳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替雷利珠单抗所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的防治方法,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替雷利珠单抗所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病例1例,结合文献对替雷利珠单抗所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防治方法等进行... 目的探讨替雷利珠单抗所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的防治方法,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替雷利珠单抗所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病例1例,结合文献对替雷利珠单抗所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防治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因肺癌脑转移给予替雷利珠单抗200 mg静脉滴注,用药8 d后患者全身出现红斑,胸背部出现水疱,部分破溃糜烂,尼氏征阳性,伴瘙痒,考虑程序性死亡受体抑制剂1替雷利珠单抗所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立即收住入院,加强皮肤护理,予以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及局部外用药物等治疗。14 d后患者全身红斑消退,新生表皮形成,无瘙痒等不适,予以出院。门诊随访患者2月,无新发皮疹,病情控制稳定。结论替雷利珠单抗所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为4级严重皮肤不良反应,一旦发生应永久停药,收住入院治疗,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抑制剂1 替雷利珠单抗 STEVENS-JOHNSON综合征
下载PDF
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判断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临床分期及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健 叶定伟 +11 位作者 姚旭东 张世林 戴波 张海梁 沈益君 朱耀 施国海 朱一平 马春光 秦晓健 林国文 肖文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57-461,共5页
背景与目的: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被认为是反映机体内炎性反应的重要指标,PLR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中的临床价值国内外尚没有相关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前PLR在判断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临床分期及... 背景与目的: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被认为是反映机体内炎性反应的重要指标,PLR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中的临床价值国内外尚没有相关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前PLR在判断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临床分期及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3月单中心手术治疗的无远处转移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病例,术前、术后无瘤期及复发或转移期PLR。随访采用门诊与电话相结合。采用PLR=150:1为分界值将病例分为低PLR组和高PLR组,分析其与肿瘤分期、是否合并膀胱肿瘤、复发或转移、生存、肿瘤部位、术前血尿、术前肾积水、性别及年龄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不同PLR分组的无病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结果:共收集上尿路尿路上皮癌51例,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1(9~51)个月,出现复发或转移20例(39.2%),中位无病生存时间15(2~51)个月,死亡9例(17.6%),中位生存时间21(9~5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PLR与肿瘤分期、生存率、血尿及性别具有相关性,P值分别为0.028、0.008、0.045、0.036。高PLR组更易发生器官非局限性肿瘤,术前PLR判断非器官局限性肿瘤的敏感性为57%、特异性为74%。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两组无病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5)、高PLR组总生存时间明显短于低PLR组(P=0.006)。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仅肿瘤分期是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29)。结论: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中,术前PLR是判断非器官局限性肿瘤的潜在因素,高PLR组更易发生器官非局限性肿瘤。肿瘤分期是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血小板 淋巴细胞比值 肿瘤分期 预后因素
下载PDF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病理特点的性别差异(附597例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虞巍 赵亚元 +4 位作者 沈棋 杨新宇 何群 宋毅 金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22-524,共3页
目的:探讨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病理特点的性别差异。方法:对597例(男性253例、女性344例)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比较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病理特点的性别差异。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 目的:探讨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病理特点的性别差异。方法:对597例(男性253例、女性344例)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比较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病理特点的性别差异。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67岁(20~94岁)。单因素分析显示,与男性相比,女性患者的肿瘤体积更小(P=0.017),局部进展的比例较低(P<0.001),淋巴结转移比例较低(P=0.022),而在年龄构成、肿瘤数目和分级上,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我国UUTUC患者多为女性,且与男性相比,女性患者肿瘤局部进展的风险相对较低,表明其可能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肿瘤 病理学 性别因素 中国
下载PDF
Boari膀胱肌瓣术治疗中下段输尿管癌患者的生存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冉 蒋宏毅 +5 位作者 赵晓昆 钟朝晖 张磊 朱煊 侯轶 赵洪青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55-860,共6页
目的:研究针对中下段输尿管癌患者的保肾治疗策略中采用Boari膀胱肌瓣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湘雅二医院泌尿外科从2002年7月至2007年6月采用Boari膀胱肌瓣术和输尿管癌根治术治疗中下段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随访情况,收... 目的:研究针对中下段输尿管癌患者的保肾治疗策略中采用Boari膀胱肌瓣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湘雅二医院泌尿外科从2002年7月至2007年6月采用Boari膀胱肌瓣术和输尿管癌根治术治疗中下段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随访情况,收集肿瘤大小、病理分级、分期、肾功能水平、住院时间等数据并结合患者生存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有39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包括Boari膀胱肌瓣术16例,输尿管癌根治术23例。中位随访时间为53个月(10~84个月),18名患者死亡,其中Boari膀胱肌瓣术组死亡6例,输尿管癌根治术组死亡12例。2组的5年无膀胱癌复发存活率分别为63%和59%(P>0.05),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73.8%和73.5%(P>0.05),5年生存率分别为61%和57%(P>0.05),总体存活率分别为64.8%和58.1%(P>0.05)。2组间术前肾功能无明显差异[肌酐清除率57(32~104)mL/min vs 55(30~102)mL/min,P>0.05],术后Boari膀胱肌瓣术组肾功能优于输尿管癌根治术组[肌酐清除率55(35~102)mL/min vs 43(30~89)mL/min,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肾功能水平、肿瘤大小、病理分级和病理分期是影响肿瘤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因素(P<0.05),肿瘤越大、病理分级和分期越高,患者死亡风险越大,而术后高水平的肌酐清除率可以降低疾病的死亡风险。结论:Boari膀胱肌瓣术治疗中下段输尿管癌是可行的方式。相比输尿管癌根治术,Boari膀胱肌瓣术治疗后的生存率并无明显差别,而且能保护患者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癌 Boari膀胱肌瓣术 生存分析 输尿管癌根治术 保留肾单位手术
下载PDF
输尿管癌手术预后的临床病理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刚 关英华 +2 位作者 任小强 米建强 张建国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63-1166,共4页
目的综合分析和评价临床病理因素对输尿管癌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手术切除51例输尿管癌7个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P=0.000)、临床分期(P=0.004)、组织学分级(P=0.000)及手术方式(P=0.0... 目的综合分析和评价临床病理因素对输尿管癌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手术切除51例输尿管癌7个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P=0.000)、临床分期(P=0.004)、组织学分级(P=0.000)及手术方式(P=0.048)与输尿管癌手术预后显著相关;性别(P=0.655)、肿瘤部位(P=0.245)及病理分级(P=0.092)与输尿管癌手术预后无关。多因素分析表明:临床分期(P=0.021)、组织学分级(P=0.001)、病理分级(P=0.048)及手术方式(P=0.039)是影响输尿管癌手术预后最显著的独立因素。结论在输尿管癌手术术式设计和选择上,更应该重视和强调根治术,在对输尿管癌术后患者预后评估及术后治疗更应该参考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病理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癌 临床病理学 预后 COX模型
下载PDF
输尿管囊肿9例报告 被引量:14
15
作者 曾甫清 鲁功成 +3 位作者 张齐钧 张润清 陈晓春 陈敏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4-25,共2页
为引起临床重视,报告9例输尿管囊肿,其中男3例,女6例;左侧5例,右侧1例,双侧3例;合并有双、单侧重复肾及输尿管畸形3例,单纯输尿管口囊肿6例;8例采用手术治疗,1例经内窥镜治疗。结果死亡1例,再次手术致肾切除l例... 为引起临床重视,报告9例输尿管囊肿,其中男3例,女6例;左侧5例,右侧1例,双侧3例;合并有双、单侧重复肾及输尿管畸形3例,单纯输尿管口囊肿6例;8例采用手术治疗,1例经内窥镜治疗。结果死亡1例,再次手术致肾切除l例,痊愈6例,失访1例。强调了诊断的重要性,并对其术式的选择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认为其诊断应参照临床症状和不同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治疗仍以手术为主,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囊肿 诊断 治疗 输尿管肿瘤
下载PDF
输尿管囊肿的X线与超声诊断(附23例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时季成 赵福君 韩广秀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1年第4期249-250,共2页
目的 :探讨X线与超声对输尿管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2 3例输尿管囊肿的静脉肾盂造影(IVP)及超声检查资料 ,其中男性 11例 ,女性 12例 ;年龄 2个月~ 43岁 ,平均年龄 2 0 .6岁。 2 3例均行静脉肾盂造影、B超检查 ,2例行膀... 目的 :探讨X线与超声对输尿管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2 3例输尿管囊肿的静脉肾盂造影(IVP)及超声检查资料 ,其中男性 11例 ,女性 12例 ;年龄 2个月~ 43岁 ,平均年龄 2 0 .6岁。 2 3例均行静脉肾盂造影、B超检查 ,2例行膀胱造影 ,1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1例CT检查。结果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左侧 9例 ,右侧 7例 ,双侧 7例。静脉肾盂造影显示膀胱内边界清晰的充盈缺损 16例 ,5例呈“眼镜蛇头”征 ,诊断正确率为 91.3% (2 1/ 2 3)。B超显示囊肿呈类圆形无回声暗区 2 3例 ,形态可随排尿而改变 ,诊断正确率为 10 0 % (2 3/ 2 3)。结论 :静脉肾盂造影结合超声检查诊断输尿管囊肿可靠性高 ,二者相互弥补 ,可对此病作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囊肿 静脉肾盂造影 超声波检查 X线诊断
下载PDF
原发性输尿管癌36例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1
17
作者 秦卫军 陈宝琦 +4 位作者 王禾 秦荣良 徐家宽 王中琨 邵国兴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464-466,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12 a来收治的 36例原发性输尿管癌 .术前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B超检查、CT扫描、静脉尿路造影、膀胱镜检查及逆行尿路造影 . 30例行患侧肾输尿管和膀胱袖状切除术 ,... 目的 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12 a来收治的 36例原发性输尿管癌 .术前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B超检查、CT扫描、静脉尿路造影、膀胱镜检查及逆行尿路造影 . 30例行患侧肾输尿管和膀胱袖状切除术 ,其余 6例行其他手术方式 ,术后均行膀胱内灌注化疗 ,获随访 33例 .结果 尿脱落细胞阳性率为 5 2 .4% ,B超检查及 CT扫描阳性率分别为 71.0 %和 93.1% ,36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为移行细胞癌 ,13例术后再发膀胱癌 .结论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简便低廉、是较好的定性诊断方法 ,CT扫描是重要的定位诊断方法 ,各种检查方法有相互补充的作用 .肾、输尿管和膀胱袖状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患者的预后与肿瘤部位、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肿瘤 移行上皮细胞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卓静 陈佩珊 +2 位作者 沈丽珠 黄西戎 张晓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7期18-20,共3页
目的回顾分析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价值、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25例,其中0型17例,I型8例。结果25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均一次成功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月经异常症状改善,不孕5... 目的回顾分析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价值、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25例,其中0型17例,I型8例。结果25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均一次成功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月经异常症状改善,不孕5例中3例妊娠。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恢复快,在保留子宫及避免子宫疤痕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临床应用价值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腔镜 电切术 黏膜下肌瘤
下载PDF
后腹腔镜联合膀胱电切镜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策 孙颖浩 许传亮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74-475,478,共3页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膀胱电切镜行肾输尿管全切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疗效。方法对16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行后腹腔镜联合膀胱电切镜行肾输尿管全切术,完整取出切除的肾输尿管标本。术后常规化疗药物膀胱灌注。结果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膀胱电切镜行肾输尿管全切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疗效。方法对16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行后腹腔镜联合膀胱电切镜行肾输尿管全切术,完整取出切除的肾输尿管标本。术后常规化疗药物膀胱灌注。结果手术时间180~240min;术中出血量80~200mL;术后8d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腹腔镜联合膀胱电切镜行肾输尿管全切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具有痛苦小、并发症少及患者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膀胱镜 肾肿瘤 输尿管肿瘤
下载PDF
保留肾脏术式治疗原发性输尿管癌临床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继伟 王海涛 +2 位作者 王建军 白焱 夏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586-588,共3页
目的探讨保留肾脏术式治疗输尿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保留肾脏术式治疗原发性输尿管癌的19例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65.6岁。无痛性肉眼血尿14例,腰痛2例;B超偶然发现肾积水3例。结果 19例患者均行保留肾脏手术... 目的探讨保留肾脏术式治疗输尿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保留肾脏术式治疗原发性输尿管癌的19例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65.6岁。无痛性肉眼血尿14例,腰痛2例;B超偶然发现肾积水3例。结果 19例患者均行保留肾脏手术。行输尿管部分切除、输尿管端端吻合术的患者4例;输尿管下端及膀胱袖口状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的患者11例;输尿管镜下切除的患者4例。病理均为移行上皮细胞癌,病理分级:G15例;G28例;G2~G33例;G33例。分期:Ta 1例;T15例;T29例;T34例。17例病例获得随访(89.5%),5年生存率为58.8%(10/17)。术后6个月~2年膀胱癌发生率29.4%(5/17);术后1年~6年同侧上尿路癌复发者29.4%(5/17)。3例患者于术后1~3年死于内科疾病。结论原发输尿管癌为少见的尿路上皮肿瘤,预后不佳。对低分级、低分期的肿瘤保留肾脏术式预后良好,但保肾手术有复发的风险,需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癌 保留 肾脏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