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6篇文章
< 1 2 1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调节的细胞死亡相关基因与前列腺癌关系分析
1
作者 李伟 程丰 +1 位作者 朱俊雷 王锁刚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46-50,68,共6页
目的基于美国癌症肿瘤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铜调节的细胞死亡相关基因与前列腺癌患者预后和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所有前列腺癌患者的基因数据,其中包括前列腺癌组织501例,正常组织52... 目的基于美国癌症肿瘤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铜调节的细胞死亡相关基因与前列腺癌患者预后和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所有前列腺癌患者的基因数据,其中包括前列腺癌组织501例,正常组织52例。运用R软件提取前列腺癌患者中铜调节的细胞死亡相关基因表达矩阵,进行差异分析、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预后基因,对预后基因进行生存分析,同时探讨预后相关基因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甘氨酸裂解系统蛋白H(GCSH)与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同时发现其与前列腺癌患者中的树突细胞、CD8^(+)T细胞、浆细胞也显著相关(P<0.05)。结论GCSH基因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前列腺癌预后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铜调节的细胞死亡 肿瘤微环境 甘氨酸裂解系统蛋白H 美国癌症肿瘤基因图谱数据库 标志物
下载PDF
睾丸间质细胞瘤伴乳腺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董坤 周新荣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4期126-128,130,共4页
目的睾丸间质细胞瘤(Leydig cell tumor,LCT)是一种罕见的睾丸肿瘤,临床表现各异,尤其在以乳腺增生为首诊的患者中容易误诊或漏诊。本文通过回顾1例LCT伴乳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LCT伴乳腺增生症的诊断和治疗经验。
关键词 睾丸间质细胞瘤 男性乳腺增生
下载PDF
β2-微球蛋白、白蛋白与碱性磷酸酶比值在睾丸精原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3
作者 秦玉强 卢保德 +2 位作者 宋日练 简定西 韦高猛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00-203,209,共5页
目的探讨β2-微球蛋白(Beta 2-Microglobulin,β2-MG)、白蛋白与碱性磷酸酶比值(albumin toalkaline phosphatase ratio,AAPR)在睾丸精原细胞瘤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8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 目的探讨β2-微球蛋白(Beta 2-Microglobulin,β2-MG)、白蛋白与碱性磷酸酶比值(albumin toalkaline phosphatase ratio,AAPR)在睾丸精原细胞瘤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8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确诊的睾丸精原细胞瘤患者31例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39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β2-MG、AAPR的表达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血清β2-MG、AAPR在睾丸精原细胞瘤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β2-MG在病例组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APR在病例组中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β2-MG、AAPR表达水平与睾丸精原细胞瘤患者的年龄、BMI、肿瘤T分期、淋巴结转移、M分期、隐睾病史及肿瘤直径无明显相关性。ROC曲线显示β2-MG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59,敏感度为82.05%,特异度为61.29%;AAPR的AUC为0.788,敏感度为89.74%,特异度为64.52%;β2-MG联合AAPR的AUC为0.824,敏感度为92.31%,特异度为67.74%。结论β2-MG在睾丸精原细胞瘤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明显升高,AAPR在睾丸精原细胞瘤患者中表达水平明显降低。β2-MG、AAPR对睾丸精原细胞瘤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且两者联合诊断效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2微球蛋白 白蛋白与碱性磷酸酶比值 睾丸精原细胞瘤
下载PDF
睾丸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4
作者 彭乔木 范诗秋 +2 位作者 田晶晶 向涛 李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01-0004,共4页
解析本院收治的睾丸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特征,并结合文献数据探讨该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方式。方法 采用对比分析法研究睾丸原发性DLBCL的准确诊断,通过案例、术后随访和总结文献资料推荐该病的治疗方... 解析本院收治的睾丸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特征,并结合文献数据探讨该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方式。方法 采用对比分析法研究睾丸原发性DLBCL的准确诊断,通过案例、术后随访和总结文献资料推荐该病的治疗方式。结果 根据临床表现、肿瘤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确诊本院收治的1例患者为睾丸原发性DLBCL;患者临床分级比较低,行肿瘤侧睾丸根治切除术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基于文献表明DLBCL是一种不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病例极少。结论 睾丸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容易误诊,需采用多元手段才能准确诊断;治疗一般行睾丸切除术后联合放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原发性淋巴瘤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
下载PDF
腹盆腔精原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
5
作者 田川 聂川 何清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0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腹盆腔原发或转移性精原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8例腹盆腔精原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CT和MRI影像学特征,包括部位、形态、直径、密度/信号特点、强化方式、与邻近... 目的探讨腹盆腔原发或转移性精原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8例腹盆腔精原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CT和MRI影像学特征,包括部位、形态、直径、密度/信号特点、强化方式、与邻近器官/血管的关系、包膜特点、有无肿大淋巴结等。结果8例患者年龄21~54岁,平均31岁。7例患者以自觉腹部包块伴腹痛就诊,1例以腹胀、腰背疼痛、双腿无力就诊。8例患者中,4例是隐睾原发肿瘤,1例为正常睾丸精原细胞瘤伴腹膜后转移性精原细胞瘤,3例为隐睾精原细胞瘤切除术后腹膜后转移性精原细胞瘤形成。8例病灶在CT/MRI上呈分叶状实性或囊实性肿块,平扫8例病灶密度/信号不均匀,增强为不均匀、渐进性强化,7例包膜均完整,4例有淋巴结转移。结论精原细胞瘤好发于青年,易发生复发转移,其CT和MRI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原细胞瘤 CT MRI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原发性睾丸淋巴瘤的超声特征分析
6
作者 顾秀娟 张巍 郑帅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9-111,119,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原发性睾丸淋巴瘤(Primary testicular lymphoma,PTL)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16例PTL的灰阶以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征。结果:16例PTL,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4例,T细胞淋巴瘤1例,B淋巴母细... 目的:研究分析原发性睾丸淋巴瘤(Primary testicular lymphoma,PTL)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16例PTL的灰阶以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征。结果:16例PTL,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4例,T细胞淋巴瘤1例,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例。灰阶超声显示弥漫型11例,结节型5例,均为低回声;病灶内部回声均匀4例,内部回声不均匀12例;病灶边界清晰4例,边界不清晰12例。累及附睾3例,累及精索2例,1例伴腹股沟区以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PTL大部分血流信号丰富,弥漫型均为Ⅲ级,结节型Ⅰ级(1例),Ⅱ级(2例),Ⅲ级(2例)。9例可见直线形血流信号。结论:PTL的声像图具有一定的特征,掌握其特征可提高PTL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提供更多可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肿瘤 淋巴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原发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7
作者 张晓丽 俞文娟 +4 位作者 朱亚男 许惠丽 杨春梅 肖峰 麦文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72-1378,共7页
目的:分析原发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T-DLBCL)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符合条件的38例住院患者,总结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案和疗效。结果:患者中位年龄为56(38-79)岁。双侧病变4例(10.5... 目的:分析原发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T-DLBCL)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符合条件的38例住院患者,总结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案和疗效。结果:患者中位年龄为56(38-79)岁。双侧病变4例(10.5%),左侧病变13例(34.2%),右侧病变21例(55.3%)。有B症状者2例(5.3%)。生发中心型(GCB型)6例(15.8%),非生发中心型(non-GCB型)32例(84.2%)。36例患者可评价疗效,其中采用CHOP方案10例,R-CHOP方案21例(含R-CHOP方案化疗间歇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7例),其他方案5例。36例患者中,初始化疗最佳疗效评估ORR为86.1%,CR 29例(80.6%),PR 2例(5.5%)。R-CHOP和CHOP方案组ORR分别为95.2%和60.0%(P=0.027),CR率分别是90.4%和50.0%(P=0.022)。36例患者中,出现中枢复发7例,对侧睾丸复发4例,与CHOP方案组相比,R-CHOP方案组中枢复发率显著降低(4.8%vs 50.0%,P=0.007),睾丸复发率也低于CHOP方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vs 30.0%,P=0.087)。中位随访时间27(3-135)个月,5年的PFS和OS分别是71%和74%。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CHOP方案组相比,R-CHOP方案组患者的PFS(P=0.024)和OS(P=0.025)显著延长。结论:PT-DLBCL以综合性治疗为主,R-CHOP方案组CR率及ORR高于CHOP方案组,且减少了中枢及对侧睾丸复发,改善了患者的生存。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利妥昔单抗方案对预防中枢复发可能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睾丸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CHOP R-CHOP 化疗
原文传递
基于TCGA和GTEx数据库分析GDF3在睾丸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8
作者 闫泽晨 刘统虎 +6 位作者 于栓宝 詹永豪 王智宇 朱照伟 任翼麟 商学军 张雪培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80-985,共6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研究GDF3在睾丸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联合TCGA及GTEx数据库,通过差异分析和泛癌分析确定目标基因GDF3,通过UALCAN数据库分析睾丸癌中GDF3的临床相关性。基于R语言程序包“org.Hs.eg.db”,“clusterProfiler”,通...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研究GDF3在睾丸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联合TCGA及GTEx数据库,通过差异分析和泛癌分析确定目标基因GDF3,通过UALCAN数据库分析睾丸癌中GDF3的临床相关性。基于R语言程序包“org.Hs.eg.db”,“clusterProfiler”,通过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研究GDF3在睾丸癌中潜在的功能。通过TISIDB数据库研究睾丸癌中GDF3与免疫趋化因子、免疫抑制剂的相关性。结果:GDF3在睾丸癌中显著高表达(P<0.001),且与临床分级(P<0.05)、肿瘤分型(P<0.001)密切相关。免疫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DF3与免疫趋化因子CCL26(rho=0.599,P<0.001)、CCL7(rho=0.525,P<0.001)、免疫抑制剂ADORA2A(rho=0.723,P<0.001)、PVRL2(rho=0.585,P<0.001)密切相关。结论:GDF3与睾丸癌的发生发展以及免疫微环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癌 GDF3 生物信息学 免疫微环境
原文传递
睾丸非特殊型支持细胞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9
作者 马少飞 王晶 +3 位作者 臧丽娟 杨道华 师菲 高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6-597,600,共3页
目的探讨睾丸非特殊型支持细胞瘤(sertoli cell tumor,SCT)的临床特点、免疫表型、影像学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睾丸非特殊型SCT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对睾丸非特殊型SCT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睾丸... 目的探讨睾丸非特殊型支持细胞瘤(sertoli cell tumor,SCT)的临床特点、免疫表型、影像学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睾丸非特殊型SCT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对睾丸非特殊型SCT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睾丸非特殊型SCT好发于年轻男性,平均发病年龄33岁,肿瘤界限相对清楚,肉眼可见肿瘤呈实性或囊实性,镜下形态以中空或实性小管状结构伴不同程度的纤维间隔为主要特征,胞质淡染或嗜酸性,细胞无明显异型性。免疫表型:肿瘤细胞WT-1、CD56、SOX9、vimentin、β-catenin、AR、Cyclin D1、CD10和CK(AE1/AE3)均阳性,α-inhibin、Calretinin、PAX-8、OCT3/4和D2-40均阴性。结论睾丸非特殊型SCT是一类相对少见的肿瘤,联合β-catenin、Cyclin D1及CD10等多种抗体标记,可以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肿瘤 支持细胞瘤 非特殊型 性索间质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睾丸网腺癌一例
10
作者 义维丽 黄东宁 覃莉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8期2716-2719,共4页
原发性睾丸网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极其罕见的恶性肿瘤,预后不佳。本文报告一例原发性睾丸网腺癌,患者右侧阴囊肿胀伴疼痛,阴囊磁共振提示恶性肿瘤,相关检查显示腹主动脉旁及颈部多发淋巴结转移,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蛋白抗原19... 原发性睾丸网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极其罕见的恶性肿瘤,预后不佳。本文报告一例原发性睾丸网腺癌,患者右侧阴囊肿胀伴疼痛,阴囊磁共振提示恶性肿瘤,相关检查显示腹主动脉旁及颈部多发淋巴结转移,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蛋白抗原19-9(CA19-9)等升高。泌尿外科为该患者施行了睾丸切除术,组织学检查显示为腺癌,没有其他原发癌的证据,最终被诊断为原发性睾丸网腺癌。该患者后续进行了放化疗等综合治疗,疗效欠佳,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睾丸网 诊断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成人睾丸畸胎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11
作者 宋芳 沈铭红 +2 位作者 陈汝蕾 曹丹 吕京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85-1387,共3页
目的 探讨成人睾丸畸胎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成人睾丸畸胎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Kpan、CD30、PLAP、CD117、D2-40、OCT4、SALL4和IMP3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9例成人睾丸... 目的 探讨成人睾丸畸胎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成人睾丸畸胎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Kpan、CD30、PLAP、CD117、D2-40、OCT4、SALL4和IMP3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9例成人睾丸畸胎瘤中青春期前型畸胎瘤5例,其中4例周围睾丸组织内未见原位生殖细胞肿瘤(germ cell neoplasia in situ, GCNIS);1例因送检组织内无周围睾丸组织无法评估。青春期后型畸胎瘤4例,周围睾丸组织内均见GCNIS。5例青春期前型畸胎瘤术前AFP和β-HCG水平均正常,4例青春期后型畸胎瘤中3例升高。免疫表型:5例青春期前型畸胎瘤中IMP3均阴性,4例青春期后型畸胎瘤中上皮成分IMP3均阳性;畸胎瘤中上皮成分CKpan阳性,胚胎性癌成分CD30阳性,GCNIS区PLAP、CD117、D2-40、OCT-4和SALL4均阳性。结论 青春期后型和青春期前型成人睾丸畸胎瘤的起源、手术方式、治疗和预后均不同,IMP3在青春期后型睾丸畸胎瘤中高表达,对睾丸畸胎瘤青春期前后型分型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畸胎瘤 青春期前型 青春期后型 IMP3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小儿隐睾并睾丸肿瘤5例临床分析
12
作者 丁宁 饶品德 吴文波 《江西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438-440,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隐睾并睾丸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5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5例隐睾并睾丸肿瘤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儿均以阴囊空虚就诊,左侧3例,右侧2例,就诊年龄8~71个月,平均27.8个月,其中腹腔型2例,腹股沟型3例。术前AF... 目的探讨小儿隐睾并睾丸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5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5例隐睾并睾丸肿瘤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儿均以阴囊空虚就诊,左侧3例,右侧2例,就诊年龄8~71个月,平均27.8个月,其中腹腔型2例,腹股沟型3例。术前AFP、HCG均正常,均术前完善彩超及MRI增强明确无腹膜后及淋巴结转移。5例病例中3例行保睾丸肿瘤剜除+下降固定术,2例行瘤睾切除术。术后病理2例睾丸成熟畸胎瘤,2例表皮囊肿,1例皮样囊肿,均为良性肿瘤。随诊复查23~110个月,平均46个月,无肿瘤复发,3例保留睾丸病例无睾丸萎缩。结论小儿隐睾并睾丸肿瘤以良性多见,结合术前肿瘤标志物及术中冰冻病理排除恶性后,应争取行睾丸肿瘤剜除+下降固定术,此方法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睾 睾丸肿瘤 儿童
下载PDF
睾丸旁平滑肌肉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
13
作者 展瑞 陆夏良 +2 位作者 赵光明 巩婵婵 张永胜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52-154,161,共4页
目的探讨睾丸旁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睾丸旁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和病理特征。结果2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74岁及59岁。临床常以睾丸... 目的探讨睾丸旁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睾丸旁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和病理特征。结果2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74岁及59岁。临床常以睾丸肿块、坠胀不适就诊。大体均为灰白色结节状肿物,切面灰白,质韧;镜下肿瘤界限清楚,局灶可见凝固性坏死,肿瘤细胞由平行或交织条索状排列的梭形细胞组成,瘤细胞异型性明显,瘤细胞核大,深染,常见形状不规则的瘤巨细胞,细胞核呈杆状、圆形或椭圆形或泡状,染色质粗而深染,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易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Vimentin、H-Caldesmon、Desmin及SMA均(+),CK、S-100等均为(-),肿瘤细胞Ki-67增殖指数为10%~35%。结论原发性睾丸旁平滑肌肉瘤罕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术前诊断困难,易误诊,确诊需病理检查,术后易复发和远处转移,应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旁 平滑肌肉瘤 临床病理特征
原文传递
睾丸恶性肿瘤早期诊疗进展
14
作者 韦苇 易贤林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23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睾丸癌是20至40岁男性最常见的实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睾丸癌首选的筛查方式是超声,MRI为最佳阴囊成像方式,CT增强检查为最佳临床分期方式。欧洲泌尿外科学会指南推荐对高风险患者行对侧活检,已接受睾丸切除术的患者应... 睾丸癌是20至40岁男性最常见的实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睾丸癌首选的筛查方式是超声,MRI为最佳阴囊成像方式,CT增强检查为最佳临床分期方式。欧洲泌尿外科学会指南推荐对高风险患者行对侧活检,已接受睾丸切除术的患者应适时植入睾丸假体。对于Ⅰ期生殖细胞瘤患者,更倾向首选严密监测或风险适应性治疗,不再推荐辅助性放疗。循环mi R-371a-3p有望成为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新一代血清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恶性肿瘤 诊断 治疗 进展
下载PDF
保留睾丸手术与根治性睾丸切除术治疗睾丸良性肿瘤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涛浓 林志君 +4 位作者 卢江丽 罗明睿 梁海滔 秦自科 叶云林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579-582,共4页
目的探讨睾丸良性肿瘤的手术方式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2021年7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53例睾丸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3例患者包含表皮囊肿33例,成熟型畸胎瘤12例,双侧睾丸肿瘤2例(其中1例左侧... 目的探讨睾丸良性肿瘤的手术方式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2021年7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53例睾丸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3例患者包含表皮囊肿33例,成熟型畸胎瘤12例,双侧睾丸肿瘤2例(其中1例左侧为表皮囊肿、右侧为成熟型畸胎瘤,另1例双侧为平滑肌瘤),其他良性肿瘤6例。行保留睾丸手术(TSS)23例,根治性睾丸切除术(RO)30例,两组患者年龄、肿瘤位置、病程、超声检查结果等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O组患者肿瘤最大径为(2.60±0.94)cm,大于TSS组的(1.55±0.52)cm(P<0.001)。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15例患者(13例行TSS、2例行RO)行术中冰冻快速病理检查(FSA),均与术后石蜡病理结果相符。中位随访时间38(2~219)个月;两组患者均无复发。结论TSS治疗睾丸良性肿瘤效果可靠,且可能减少雄激素水平低下和弱精子症的发生率。建议对于术前考虑良性或性质不定且最大径<2 cm的肿瘤,可优先考虑保留睾丸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良性肿瘤 保留睾丸手术 根治性睾丸切除术 术中快速冰冻病理
下载PDF
阴囊胚胎性横纹肌肉瘤一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1
16
作者 字向帆 唐振华 +3 位作者 张学安 倪茂 陈宏伟 颜汝平 《云南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118-120,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13岁,因右侧阴囊进行性增大5个月入院。2021年11月其家属发现患者右侧阴囊较左侧明显变大,初为核桃样大小,无疼痛,伴阴囊表面皮肤破溃。2022年4月患者右侧阴囊进展为鹅蛋样大小,伴阴囊坠痛,余无明显不适,在外未做特殊诊... 1临床资料患者男,13岁,因右侧阴囊进行性增大5个月入院。2021年11月其家属发现患者右侧阴囊较左侧明显变大,初为核桃样大小,无疼痛,伴阴囊表面皮肤破溃。2022年4月患者右侧阴囊进展为鹅蛋样大小,伴阴囊坠痛,余无明显不适,在外未做特殊诊治,为求进一步治疗,由其家属陪伴送至本科室门诊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囊 横纹肌肉瘤 胚胎性
下载PDF
十二指肠睾丸精原细胞瘤转移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例报告)
17
作者 孙丽霞 廖悦华 +1 位作者 梁津杰 王智辉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1例十二指肠睾丸精原细胞瘤转移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十二指肠睾丸精原细胞瘤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28岁,以反复消化道出血、贫血为首发症状就诊,行电子胃十二指肠镜检查示十... 目的探讨1例十二指肠睾丸精原细胞瘤转移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十二指肠睾丸精原细胞瘤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28岁,以反复消化道出血、贫血为首发症状就诊,行电子胃十二指肠镜检查示十二指肠乳头下方见一侧壁生长溃疡型肿物,黏膜活检镜检见黏膜固有层腺体间可见弥漫片状分布的肿瘤细胞,大部分细胞黏附性差,排列离散,少许略呈巢状分布,细胞中等大小、胞质少—中等、嗜酸性,核圆形、核膜稍厚,可见核仁,免疫组化结果示CD117、PLAP及OCT3/4均阳性。患者行右侧睾丸根治性切除+右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以博来霉素+顺铂+依托泊苷(BEP)方案辅助化疗。行BEP方案辅助化疗3周期后,患者由于经济困难未能完成全程化疗,出院时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恢复正常(<2IU/L),乳酸脱氢酶降至297U/L。结论十二指肠睾丸精原细胞瘤转移瘤罕见,容易被误诊或漏诊,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伴有十二指肠溃疡型肿物的年轻男性患者时,临床医生应注意检查患者是否存在睾丸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肿瘤 精原细胞瘤 转移瘤 十二指肠 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伴有睾丸侵犯的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儿17例病例系列报告
18
作者 党宛玉 张永红 +6 位作者 段彦龙 杨菁 周春菊 黄爽 张梦 李楠 金玲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81-285,共5页
背景儿童原发睾丸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罕见,多为继发性,既往治疗方案多采用化疗联合睾丸局部放疗,而现代治疗方案应用含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等的系统化疗而不行睾丸放疗。目的 总结伴有睾丸侵犯的LBL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应用含HD-MTX... 背景儿童原发睾丸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罕见,多为继发性,既往治疗方案多采用化疗联合睾丸局部放疗,而现代治疗方案应用含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等的系统化疗而不行睾丸放疗。目的 总结伴有睾丸侵犯的LBL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应用含HD-MTX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样方案化疗的预后。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9年1月至2017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我院)收治的以肿瘤性病灶起病的伴有睾丸侵犯的LBL患儿,采用BCH-NHL-2009-LBL方案(来自改良BFM-90方案)化疗,总结其临床特征和疗效。主要结局指标5年总生存率(OS)和无事件生存率(EFS)。结果 277例LBL患儿中17例(6.1%)伴有睾丸侵犯,其中T-LBL 5例,B-LBL 12例,发病中位年龄6.2(2.6~13.7)岁。临床分期:Ⅲ期4例,Ⅳ期13例。纵隔占位5例,CNS侵犯3例,骨髓侵犯12例(其中8例已达白血病期),腹股沟区、盆腔、坐骨/耻骨等侵犯11例,巨大瘤灶7例。原发性睾丸淋巴瘤1例,继发性16例。双侧睾丸侵犯6例,单侧11例。诱导缓解治疗后评估睾丸瘤灶均消失。中位随访时间为103(3~129)个月,复发6例,其中睾丸复发1例,再次按标准方案治疗后完全缓解,长期无病生存;死亡2例,均为复发后死亡。5年OS和EFS分别为(87.5±8.3)%和(68.8±11.6)%,与同期LBL患儿总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LBL发生睾丸侵犯临床症状隐匿,化疗前常规B超检查可提高诊断率,伴有腹股沟区、骨盆、盆腔侵犯者睾丸受累风险增高。经不含睾丸放疗的标准方案规律化疗后可持续完全缓解,且可保留睾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睾丸肿瘤 儿童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睾丸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19
作者 刘启平 胡滨 +3 位作者 朱慧 龚会凌 陈祺琦 朱墨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1期2058-2060,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睾丸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常规超声检查发现的睾丸占位性病变13例患者,行CEUS检查,并总结CEUS的灌注模式,最后与手术病理或随访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3例睾丸占位...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睾丸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常规超声检查发现的睾丸占位性病变13例患者,行CEUS检查,并总结CEUS的灌注模式,最后与手术病理或随访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3例睾丸占位性病变中,睾丸恶性肿瘤8例,睾丸良性肿瘤1例,睾丸结核1例,睾丸血肿3例。CEUS提示睾丸恶性肿瘤9例、睾丸良性肿瘤1例、睾丸血肿3例,诊断准确率为92.3%(12/13)。结论CEUS对睾丸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睾丸肿瘤
下载PDF
13例睾丸原发癌及其转移癌^(18)F-FDG PET/CT表现
20
作者 刘智维 钟锦梅 周文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56-1059,共4页
目的观察睾丸原发癌及其转移癌^(18)F-FDG PET/CT表现。方法回顾性观察13例经病理证实的睾丸原发癌患者治疗前^(18)F-FDG PET/CT资料,分析原发癌及其转移癌影像学特点。结果共检出14个原发肿瘤,包括7例7个精原细胞瘤及6例7个非精原细胞... 目的观察睾丸原发癌及其转移癌^(18)F-FDG PET/CT表现。方法回顾性观察13例经病理证实的睾丸原发癌患者治疗前^(18)F-FDG PET/CT资料,分析原发癌及其转移癌影像学特点。结果共检出14个原发肿瘤,包括7例7个精原细胞瘤及6例7个非精原细胞肿瘤,平均最大径(3.44±1.75)cm;PET/CT均呈^(18)F-FDG高摄取,中位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10.20(5.95,22.10),精原细胞瘤[9.10(4.70,14.50)]与非精原细胞肿瘤[12.20(6.30,23.10)]SUV_(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6,P=0.338)。睾丸原发肿瘤SUV_(max)与其最大径、Ki-67指数均无明显相关(P均>0.05)。1例(1/13,7.69%)左侧精索受侵,SUV_(max)8.80。13例中,11例(11/13,84.62%)存在淋巴结转移,以腹膜后淋巴结最常见,其次为纵隔及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均表现为^(18)F-FDG高摄取,平均SUV_(max)15.65±7.97;8例(8/13,61.54%)发生血行转移,多表现为^(18)F-FDG高摄取,以肺及肝脏受累最多,平均SUV_(max)分别为12.66±8.55和16.42±8.81。结论睾丸原发癌均表现为^(18)F-FDG摄取增高,可侵犯精索并转移至全身淋巴结、肺及肝脏等;转移癌亦多^(18)F-FDG高摄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18F氟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