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19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皮性卵巢癌YAP核表达及肿瘤大小与预后的关联性研究
1
作者 李泽莲 肖兰 +4 位作者 江玉 季维雪 陈颍 杨媛媛 曹云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8-304,共7页
目的 探讨上皮性卵巢癌(EOC)中YES相关蛋白(YAP)核表达与肿瘤大小及预后关系及YAP作用。方法 120例EOC患者组织标本为实验组,其中早期(Ⅰ+Ⅱ)和晚期(Ⅲ+Ⅳ)EOC分别为38和82例,30例选自子宫肌瘤患者的正常卵巢组织为对照组。免疫组织化... 目的 探讨上皮性卵巢癌(EOC)中YES相关蛋白(YAP)核表达与肿瘤大小及预后关系及YAP作用。方法 120例EOC患者组织标本为实验组,其中早期(Ⅰ+Ⅱ)和晚期(Ⅲ+Ⅳ)EOC分别为38和82例,30例选自子宫肌瘤患者的正常卵巢组织为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YAP蛋白定位及表达,回顾性分析120例EOC患者临床资料,YAP核表达与EOC病理参数及患者预后相关性;不同初始细胞量培养EOC细胞系C13K及OV2008,使用免疫荧光及克隆形成实验分别检测Ki67表达及增殖情况;EOC细胞分别培养至汇合度为60%(低密度组)和90%(高密度组),q-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YAP mRNA及蛋白在EOC细胞中表达。结果 YAP蛋白在EOC组织中胞核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卵巢组织(P<0.05);Ⅰ+Ⅱ期EOC肿瘤平均直径大于Ⅲ+Ⅳ期EOC (P<0.01);YAP核高表达与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糖类抗原125(Ca125>1 000 IU/ml)呈正相关,而与肿瘤大小呈负相关(P均<0.05);生存分析提示肿瘤直径较小(<10 cm)及YAP核高表达与EOC术后3年生存率呈负相关(P<0.01)。低密度组培养C13K及OV2008细胞克隆形成数目多,Ki67及YAP表达高(P<0.01);敲低YAP表达可降低两种培养密度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结论 YAP核高表达及肿瘤直径小与EOC患者预后负相关,降低YAP核表达可使EOC细胞增殖能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P 上皮性卵巢癌 细胞增殖 肿瘤大小 细胞密度 预后
下载PDF
妊娠期宫颈癌21例临床分析
2
作者 刘静 杨丽珺 +2 位作者 李玉宏 王玉东 王建东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3期314-318,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妊娠期宫颈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为妊娠期宫颈癌的筛查、管理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的21例妊娠期宫颈癌患者... 目的通过分析妊娠期宫颈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为妊娠期宫颈癌的筛查、管理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的21例妊娠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妊娠结局。结果妊娠期宫颈癌患者共21例,有7例患者在妊娠期反复阴道出血,就诊后发现宫颈肿物,或为菜花状,或为质硬肿物,表面毛糙,经阴道镜活检病理检查提示宫颈癌,其余14例均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妊娠结局包括流产7例,早产9例,足月产5例。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宫颈腺癌2例,宫颈腺鳞癌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1例,宫颈鳞癌14例。8例宫颈癌Ⅰa1期患者中,1例产后手术治疗,1例孕16周手术治疗后妊娠至足月,5例流产后手术治疗,1例剖宫产后手术治疗。1例宫颈癌Ⅰa2期患者产后手术治疗,1例宫颈癌Ⅰb1期患者孕9周手术治疗,1例宫颈癌Ⅰb2期患者孕8周手术治疗,1例宫颈癌Ⅰb3期患者孕34周剖宫产后手术治疗,1例宫颈癌Ⅱa1期患者产后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3例宫颈癌Ⅱa2期患者中,1例孕期TC方案(紫杉醇+卡铂)化疗5次,剖宫产后手术治疗联合术后补充放疗;1例延迟孕周期待至剖宫产,剖宫产后手术治疗联合术后补充放疗;1例孕20周开始给予TC方案化疗两次,剖宫产后手术治疗。5例宫颈癌Ⅱb期患者中,均剖宫产后予以放化疗和/或手术治疗。随访至2023年1月,除流产3例及失访2例外,其余母婴状况均良好。结论在妊娠期应及时完善宫颈癌筛查,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及个体化治疗可延长妊娠期宫颈癌患者的孕周,减少母婴并发症,提升母婴存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妊娠期 诊疗 妊娠结局
下载PDF
不同部位注射吲哚菁绿示踪下肢淋巴回流通路及子宫旁淋巴回流通路观察
3
作者 赵锦丽 刘光新 于鹤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62-265,共4页
目的通过趾间注射与宫颈注射吲哚菁绿示踪,观察下肢淋巴回流通路和子宫旁淋巴回流通路的不同之处。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11月于周口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或宫颈癌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吲哚菁绿注射的部位将患者... 目的通过趾间注射与宫颈注射吲哚菁绿示踪,观察下肢淋巴回流通路和子宫旁淋巴回流通路的不同之处。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11月于周口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或宫颈癌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吲哚菁绿注射的部位将患者分为趾间注射组(n=20)和宫颈注射组(n=30)。2组患者分别在趾间及宫颈注射吲哚菁绿,在荧光腹腔镜下观察下肢淋巴回流在盆腔内的通路以及子宫旁淋巴回流通路,重点观察二者的不同之处。结果趾间注射组患者(20例40侧)中下肢淋巴回流在盆腔段显影18例(33侧),2例双侧未显影。显影的患者中有26侧显示下肢淋巴回流经腹股沟深淋巴结、旋髂淋巴结、髂外淋巴结、髂总淋巴结,5侧显示下肢淋巴回流至腹股沟深淋巴结、旋髂淋巴结、闭孔淋巴结、髂内淋巴结、髂总淋巴结,2侧显示下肢淋巴回流至腹股沟深淋巴结、闭孔淋巴结、髂内淋巴结、髂总淋巴结。宫颈注射组患者(30例60侧)中盆腔内淋巴显影29例55侧,1例双侧未显影。显影的患者中2侧显示宫旁淋巴回流至闭孔淋巴结、旋髂淋巴结、髂外淋巴结、髂总淋巴结,其中旋髂淋巴结均为非前哨淋巴结;40侧显示宫旁淋巴回流沿着上宫颈旁淋巴回流通路至髂外内侧淋巴结(或闭孔淋巴结)、髂总淋巴结;13侧显示沿着下宫颈旁淋巴回流通路至髂内淋巴结或骶前淋巴结。下肢淋巴回流与子宫旁淋巴回流的共同引流途径是由闭孔、髂外、髂总淋巴向上回流。趾间注射组和宫颈注射组旋髂淋巴结显影率分别为93.94%(31/33)、3.63%(2/55),趾间注射组旋髂淋巴结显影率显著高于宫颈注射组(P<0.05)。结论应用吲哚菁绿示踪剂在荧光腹腔镜下能更直观地看到下肢淋巴回流及子宫旁淋巴回流通路,二者的淋巴回流不同之处在于下肢淋巴回流经髂外淋巴结远端的旋髂淋巴结,而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很少转移至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 淋巴回流通路 下肢淋巴水肿 荧光腹腔镜
下载PDF
基于肿瘤因子、炎症状态探究紫杉醇白蛋白辅助铂类化疗治疗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4
作者 周英 王立群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70,共7页
目的:基于肿瘤因子、炎症状态探究紫杉醇白蛋白辅助铂类化疗治疗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100例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采用紫杉醇辅助奈达... 目的:基于肿瘤因子、炎症状态探究紫杉醇白蛋白辅助铂类化疗治疗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100例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采用紫杉醇辅助奈达铂方案治疗,研究组50例,采用紫杉醇白蛋白辅助奈达铂方案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肿瘤因子、炎症因子、复发转移相关指标、生存质量、功能状态、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缓解率(72.00%)高于对照组(48.00%)(P<0.05);研究组治疗1个周期、3个周期后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糖链抗原724(CA724)、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微小RNA-367(mi R-367)、微小RNA-383(miR-383)水平、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QOL)、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恶心/呕吐、腹泻、疲倦、白细胞减少、过敏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低于对照组(32.00%)(P<0.05)。结论:紫杉醇白蛋白辅助奈达铂在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治疗中疗效可靠,能进一步下调肿瘤因子水平,缓解炎症状态,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转移性宫颈癌 紫杉醇白蛋白 奈达铂 肿瘤因子 炎症状态
下载PDF
探讨盆腔恶性肿瘤术后放疗骨盆受量与骨髓抑制相关性
5
作者 郭莹 杨亚丽 +4 位作者 刘芳 姜阳 刘医辉 冶秀鹏 马宣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30-233,共4页
目的研究盆腔恶性肿瘤术后放疗骨盆受量与骨髓抑制之间的相关性,为骨盆受量限值提供参考依据,降低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盆腔恶性肿瘤术后调强放疗的患者93例,观察治疗过程中骨髓抑制发生的情况,评判同期放化疗与单纯放... 目的研究盆腔恶性肿瘤术后放疗骨盆受量与骨髓抑制之间的相关性,为骨盆受量限值提供参考依据,降低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盆腔恶性肿瘤术后调强放疗的患者93例,观察治疗过程中骨髓抑制发生的情况,评判同期放化疗与单纯放疗对骨髓抑制的影响,同时分析骨髓抑制与骨盆受量参数平均剂量Dmean及V45、V40、V35、V30、V25、V20、V15、V10的相关性。结果全组病例中出现放疗后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降低,白细胞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95.70%、中性粒细胞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77.42%;55例同期放化疗患者中有30例出现3~4级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下降,与单纯放疗患者相比,其3~4级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骨盆受量参数V10与严重的白细胞下降有关(P<0.05),V15与严重的中性粒细胞下降有关(P<0.05)。结论盆腔肿瘤术后放疗患者骨髓抑制与骨盆低剂量照射有关,术后同期放化疗较单纯放疗更容易导致骨髓抑制,应注意保护骨盆,降低骨盆低剂量照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恶性肿瘤 放疗 骨髓抑制 骨盆受量
下载PDF
脂肪层螺旋形缝合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对妇科肿瘤患者腹部切口愈合的影响
6
作者 李明梅 李玲 +4 位作者 罗密娥 李隆玉 涂开家 程晓晓 雷钧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2期319-322,共4页
目的研究脂肪层螺旋形缝合联合封闭式持续负压引流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腹部切口愈合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肥胖妇科肿瘤手术患者154例。观察组66例患者采用脂肪层螺旋形缝合联合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法治疗,对照组88采用单纯传统间断全层缝... 目的研究脂肪层螺旋形缝合联合封闭式持续负压引流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腹部切口愈合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肥胖妇科肿瘤手术患者154例。观察组66例患者采用脂肪层螺旋形缝合联合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法治疗,对照组88采用单纯传统间断全层缝合或间断脂肪层缝合法;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切口长度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的年龄、体重指数(BMI)、合并症等一般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切口感染率、切口脂肪液化率及切口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缝合法相比,螺旋形缝合联合封闭式持续负压引流法有助于减少肥胖患者妇科手术患者切口脂肪液化,减少腹部切口感染、能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少住院天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形缝合 封闭式负压引流 妇科肿瘤 切口感染 脂肪液化
下载PDF
手术机器人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7
作者 齐金红 邓萍 +2 位作者 刘彦江 钱艳红 左佳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1期31-36,共6页
目的:分析探讨机器人辅助下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吉林省肿瘤医院2014年10月—2020年3月实施的213例达芬奇机器人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病例,其中宫颈癌122例,子宫内膜癌89例,卵巢癌(补充手术)1例,阴... 目的:分析探讨机器人辅助下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吉林省肿瘤医院2014年10月—2020年3月实施的213例达芬奇机器人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病例,其中宫颈癌122例,子宫内膜癌89例,卵巢癌(补充手术)1例,阴道癌1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情况及治疗效果,并对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膀胱功能恢复时间、腹部切口愈合时间、淋巴结切除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出血、感染、尿潴留、肠梗阻、下肢静脉血栓等)、总住院时间、至少1年的随访结果等指标进行评估。结果:21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或更改术式。无术中并发症(如重要血管大出血,膀胱、输尿管、肠道损伤等)发生。术后出现双侧淋巴囊肿4例,单侧淋巴囊肿10例,其中1例淋巴囊肿感染,经超声穿刺、抗感染后好转,其余经对症处置后减轻;单侧下肢肌间静脉血栓1例,经溶栓治疗后好转;尿潴留1例,经膀胱功能锻炼后导尿管顺利拔出;阴道断端愈合差1例,经阴道消毒、上药后愈合良好。术后规范治疗,随访时间为12~52个月,其中1例宫颈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患者于术后13个月发生肺转移、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于术后25个月死亡;1例阴道癌患者于治疗结束31个月后复发,后放弃治疗失访;1例卵巢癌补充根治术患者于术后17个月复发,后放弃治疗并死亡。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安全、可行,其微创优势明显,患者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手术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手术 妇科恶性肿瘤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富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MSCT及MRI的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
8
作者 钱旭东 章力 +2 位作者 屠逸之 高金凤 汪禾青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4期755-758,共4页
目的探讨富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的MSCT及MRI诊断价值,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4例患者MSCT及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44例患者共44个富细胞平滑肌瘤(其中富细胞型平滑肌瘤31例,肌瘤部分... 目的探讨富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的MSCT及MRI诊断价值,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4例患者MSCT及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44例患者共44个富细胞平滑肌瘤(其中富细胞型平滑肌瘤31例,肌瘤部分区富于细胞病灶13例),病灶最大径1.6~8.5 cm。本组富细胞型子宫肌瘤多位于黏膜下及肌间(41/44,93.2%),浆膜下少见。CT平扫多表现为等高密度(27/29,93.1%),增强扫描中重度明显强化(18/24,75%)、持续及渐进性强化多见(22/24,91.7%)。MRI平扫多表现为T2WI高信号(13/15,86.7%),DWI高信号(13/15,86.7%),ADC图多为低信号(11/15,73.3%),ADC值716.5~1376.7×10^(-6) mm^(2)/s,增强扫描中重度强化(12/15,80%)、持续强化及渐进性强化多见(13/15,86.7%)。结论MRI增强检查有助于富细胞型子宫肌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对于鉴别诊断困难的患者,应避免选择腹腔镜下肌瘤分碎器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平滑肌瘤 富细胞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卵巢恶性肿瘤预测模型
9
作者 王莹 顾大勇 《微型电脑应用》 2024年第4期64-66,71,共4页
目前临床使用的检验项目多达1000余项,采用逻辑回归二分类和支持向量机分别构建卵巢恶性肿瘤预测模型,探讨检验项目与诊断结果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2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卵巢恶性肿瘤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水平,红细胞体积分布宽... 目前临床使用的检验项目多达1000余项,采用逻辑回归二分类和支持向量机分别构建卵巢恶性肿瘤预测模型,探讨检验项目与诊断结果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2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卵巢恶性肿瘤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水平,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和平均血小板体积等非特异性检验项目与卵巢恶性肿瘤诊断结果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逻辑回归二分类 支持向量机 卵巢恶性肿瘤 医学检验
下载PDF
子宫动脉高位阻断术联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陈红 孙伟娜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4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高位阻断术联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对子宫肌瘤患者性激素、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2年9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1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术式分为LM组(30例...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高位阻断术联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对子宫肌瘤患者性激素、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2年9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1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术式分为LM组(30例,接受LM治疗)和联合组(31例,接受子宫动脉高位阻断术联合LM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前和术后6个月血清性激素指标、卵巢储备功能,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术后1年内复发情况。结果与LM组比,联合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初次下床时间比较,术前和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窦卵泡数目(AFC)及卵巢体积组内与组间比较,以及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内LM组复发率高于联合组(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应用子宫动脉高位阻断术联合LM治疗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不增加对性激素水平、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且并发症少,安全性良好,复发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子宫动脉高位阻断术 性激素 卵巢储备功能 复发
下载PDF
卵巢巨大包块311例临床分析
11
作者 柳华 凌静娴 +4 位作者 朱湘虹 李荣 汤晓秋 张焱 周怀君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探讨卵巢巨大包块(平均径线≥10 cm)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并分析不同年龄层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经手术确诊的311例来源于卵巢的巨大包块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并将患... 目的:探讨卵巢巨大包块(平均径线≥10 cm)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并分析不同年龄层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经手术确诊的311例来源于卵巢的巨大包块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并将患者按年龄和包块平均径线进一步分层,比较不同年龄组和不同包块平均径线组临床和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①患者中位年龄44(24,60)岁。首发症状依次为体检发现卵巢包块、腹痛、腹胀、自觉腹部膨隆、出现压迫症状。②手术方式依次为:单侧卵巢切除术(30.5%,95/311),卵巢囊肿剥除术(28.9%,90/311),肿瘤分期或肿瘤细胞减灭术(28.0%,87/311),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12.5%,39/311)。③病理类型为:良性(49.5%,154/311)、恶性(31.8%,99/311)、交界性(18.7%,58/311)。④<20岁组患者因发现腹部膨隆就诊者,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50岁组的卵巢切除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且<20岁组患者的单侧卵巢切除率仍高达30.1%(15/49)。⑤包块大小与病程的长短相关,病程1~6月时,包块径线>30 cm者最常见(P<0.05)。>30 cm组交界性肿瘤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巨大包块以卵巢黏液性及卵巢交界性黏液肿瘤多见。包块大小随病程的延长有增大趋势,且随着包块增大,交界性肿瘤发生率随之升高。同时应加强年轻群体的健康宣教,当出现腹痛、腹胀,尤其是下腹膨隆时应及时就诊,以避免因交界性肿瘤等切除卵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包块 交界性肿瘤 临床分析 卵巢
下载PDF
AccuLearning自动勾画临床靶区和危及器官用于宫颈癌术后放疗的可行性研究
12
作者 陈飞 龚筱钦 +4 位作者 余云鹏 游涛 王旭 戴春华 胡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从几何学和剂量学探讨AccuLearning(AL)建立宫颈癌术后临床靶区(CTV)和危及器官(OARs)自动勾画模型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方法选取75例宫颈癌术后手动勾画CT数据,60例应用AL训练生成自动勾画模型,并对剩余15例进行自动勾画,同时将自... 目的从几何学和剂量学探讨AccuLearning(AL)建立宫颈癌术后临床靶区(CTV)和危及器官(OARs)自动勾画模型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方法选取75例宫颈癌术后手动勾画CT数据,60例应用AL训练生成自动勾画模型,并对剩余15例进行自动勾画,同时将自动勾画图像上的放疗计划导入到手动勾画结构上,比较两种勾画方式的效率、戴斯相似系数(DSC)、豪斯多夫距离(HD)和剂量学差异。结果自动勾画时间明显小于手动勾画(P<0.05);各结构DSC值≥0.87;肠袋和直肠的HD值在10 mm左右,其余结构小于5 mm;剂量学评估CTV(D98、V90%、V95%、Dmean、HI)、肠袋(V50)和膀胱(V5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基于AL形成的宫颈癌术后自动勾画模型提高了放疗效率,OARs具有直接应用于临床的可能性,CTV仍需进一步修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勾画 宫颈癌 临床靶区 危及器官 剂量学
下载PDF
PRMT5和CDKN2B在宫颈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3
作者 胡晓菡 周强 +3 位作者 孙武 陈静 沈瀚 李强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12-417,共6页
目的研究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MT5)、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2B(CDKN2B)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3月—2020年3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妇产科诊治宫颈癌患者88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宫颈癌和癌旁组... 目的研究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MT5)、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2B(CDKN2B)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3月—2020年3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妇产科诊治宫颈癌患者88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宫颈癌和癌旁组织中PRMT5、CDKN2B表达;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RMT5与CDKN2B表达的相关性;比较不同临床特征宫颈癌癌组织中PRMT5、CDKN2B表达的差异;Kaplan-Meier曲线评估PRMT5、CDKN2B表达对宫颈癌患者无进展生存预后的影响;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宫颈癌患者无进展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癌组织中PRMT5蛋白阳性率70.45%(62/88),高于癌旁组织6.82%(6/88)(χ^(2)=75.155,P<0.001)。宫颈癌组织中CDKN2B阳性率22.73%(20/88),低于癌旁组织79.55%(71/88)(χ^(2)=75.336,P<0.001)。宫颈癌中PRMT5与CDKN2B呈负相关(r=-0.734,P<0.001)。FIGOⅠB2~ⅡA期、有淋巴结转移宫颈癌组织中PRMT5阳性率高于FIGOⅠA~ⅠB1期、无淋巴结转移者,而CDKN2B阳性率则降低(χ^(2)/P=6.359/0.012、4.606/0.032、5.205/0.023、3.893/0.048)。PRMT5阳性组3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74.19%(46/62),低于PRMT5阴性组92.31%(24/26)(Log-Rankχ^(2)=4.386,P=0.017)。CDKN2B阴性组3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75.00%(51/68),低于CDKN2B阳性组95.00%(19/20)(Log-Rankχ^(2)=4.423,P=0.012)。FIGO分期ⅠB2~ⅡA期、合并淋巴结转移、PRMT5阳性、CDKN2B阴性是影响宫颈癌患者无进展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407(1.159~1.696),1.464(1.201~1.784),1.614(1.189~2.192),1.595(1.191~2.136)]。结论宫颈癌组织中PRMT5表达升高,CDKN2B表达降低,两者与宫颈癌患者的不良临床病理特征有关,是评估宫颈癌预后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2B 预后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基于SEER数据库老年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列线图的构建与验证
14
作者 刘婷婷 孔为民 +1 位作者 韩超 宋丹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42-147,共6页
目的 分析老年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风险因素,构建列线图并进行内部验证。方法 回顾性收集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2010年至2019年符合条件的子宫内膜癌病例,分为≥60岁组和<60岁组,分析两组人群的临床病理特... 目的 分析老年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风险因素,构建列线图并进行内部验证。方法 回顾性收集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2010年至2019年符合条件的子宫内膜癌病例,分为≥60岁组和<60岁组,分析两组人群的临床病理特征。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老年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风险因素,并构建其3、5年总生存率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的可靠性。结果 共筛选21 446例患者,包括<60岁者8559例(39.91%),≥60岁者12 887例(60.09%)。两组人群在种族、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分期、手术方式、放疗、化疗、总生存率及癌症特异性生存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特殊病理类型(浆液性癌、混合型癌、癌肉瘤、透明细胞癌)、组织学分级、分期、手术方式、化疗及远处转移是影响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预测3、5年生存率的列线图,其C-index为0.839(95%CI:0.834~0.843)。列线图的校准曲线显示预测值和实际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3、5年总生存率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4和0.847。结论 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预后风险因素为基础构建的列线图,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准确度,可作为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老年 预后 列线图 SEER数据库
下载PDF
山竹子素通过调控PTEN在宫颈癌中发挥抑癌作用
15
作者 冯思芳 赵娟 +2 位作者 杨婷 李琛 李龙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34-240,共7页
目的:探讨山竹子素是否通过调控PTEN在宫颈癌中发挥抑癌作用。方法:Immunoblotting检测PTEN表达水平。利用CRISPR/Cas9技术建立PTEN敲除的宫颈癌细胞模型。CCK-8和EdU染色方法检测细胞生长和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划痕实... 目的:探讨山竹子素是否通过调控PTEN在宫颈癌中发挥抑癌作用。方法:Immunoblotting检测PTEN表达水平。利用CRISPR/Cas9技术建立PTEN敲除的宫颈癌细胞模型。CCK-8和EdU染色方法检测细胞生长和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利用PTEN敲除宫颈癌细胞来构建荷瘤小鼠模型,检测山竹子素对肿瘤形成和生长的影响。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瘤组织中PTEN表达和Ki-67增殖水平。结果:山竹子素可以显著上调宫颈癌细胞中PTEN的蛋白表达水平(P<0.01)。转染Cas9-PTEN质粒至宫颈癌细胞中可以显著下调PTEN表达(P<0.01)。在野生型宫颈癌细胞中,山竹子素可以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同时诱导细胞凋亡(P<0.01)。在PTEN敲除的宫颈癌细胞中,山竹子素则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无明显影响(P>0.05)。PTEN敲除可阻断山竹子素对裸鼠体内异种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论:山竹子素通过调控PTEN在宫颈癌中发挥抑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山竹子素 PTEN CRISPR/Cas9
下载PDF
白藜芦醇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模型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线粒体功能和抑制凋亡的作用
16
作者 胡俊 马智 +1 位作者 张洪英 王炼炼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4-269,共6页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模型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线粒体的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并探讨其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32只雌性SD大鼠幼鼠随机分为2组,PCOS模型组(n=24)和模型对照组...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模型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线粒体的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并探讨其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32只雌性SD大鼠幼鼠随机分为2组,PCOS模型组(n=24)和模型对照组(n=8)。成功提取PCOS组颗粒细胞并体外培养,然后用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处理颗粒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的变化;Mito Tracker Deep Red染色观察细胞线粒体的形态变化;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ATP检测试剂盒检测ATP的变化;分光光度计检测与凋亡密切相关casppase-3和caspase-9酶活性变化;最后,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颗粒细胞内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白藜芦醇处理PCOS模型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后,颗粒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增强(P=0.000);Mito Tracker Deep Read染色结果显示线粒体质量明显增加,形状呈管状或长条状;颗粒细胞内ATP产量和线粒体膜电位也明显增加(P=0.000、P=0.000)。另外,白藜芦醇也降低了caspase-3和caspase-9酶活性和蛋白水平的表达(P=0.000、P=0.000)。结论:白藜芦醇抑制了PCOS模型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的凋亡,也促进了细胞的增殖,其机制与白藜芦醇改善颗粒细胞线粒体的形态和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颗粒细胞 线粒体 凋亡
原文传递
宫颈癌组织中KLF12、STAT3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
17
作者 何永亮 章培 +4 位作者 吴宁 蒋炳林 成永莲 欧阳海英 涂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305-1310,共6页
目的:分析宫颈癌中Krüpple样转录因子12(KLF1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07月至2020年07月收治于本院的82例宫颈癌患者活检及手术宫颈癌标本。采用免疫组化... 目的:分析宫颈癌中Krüpple样转录因子12(KLF1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07月至2020年07月收治于本院的82例宫颈癌患者活检及手术宫颈癌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宫颈癌组织及宫颈癌KLF12、STAT3表达情况。通过χ^(2)检验分析KLF12、STAT3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绘制Kaplan-Meier曲线分析KLF12、STAT3表达与宫颈癌患者3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KLF12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STAT3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不同年龄、产次、月经状态、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类、浸润深度患者宫颈癌组织中KLF12、STAT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GO分期Ⅱ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组织中KLF12、STAT3阳性表达率较高(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FIGO分期Ⅱ期、KLF12、STAT3阳性表达均是宫颈癌患者3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Kaplan-Meier曲线结果显示,KLF12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66.66%(28/42)低于KLF12阴性表达患者90.00%(36/40)(P<0.05),STAT3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70.49%(43/61)低于STAT3阴性表达患者100%(21/21)(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KLF12、STAT3阳性表达升高,两者异常表达与FIGO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可作为用于评估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KLF12基因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MRI基于2023版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评估子宫内膜癌进展
18
作者 刘晓怡 王珂 +3 位作者 苟心怡 王屹 洪楠 程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2-625,共4页
子宫内膜癌(EC)是常见妇科恶性肿瘤;MRI对EC评估具有重要价值。2023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做出重大修订,以更细致地对EC进行风险分层,也使MRI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就MRI基于2023版FIGO分期评估EC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肿瘤分期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ERK1/2信号通路基因3'UTR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性
19
作者 洪超 向旭东 +6 位作者 李盈甫 曹杨 陈雪雅 李帅 邢安灏 林牧 马千里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7-17,共11页
目的探究4个ERK1/2信号通路的基因3'UTR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MAPK1基因中的rs9340,NRAS基因中的rs14804,KRAS基因中的rs712和rs7973450)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目的探究4个ERK1/2信号通路的基因3'UTR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MAPK1基因中的rs9340,NRAS基因中的rs14804,KRAS基因中的rs712和rs7973450)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相关性。方法纳入了478名NSCLC患者及480名健康对照者,利用TaqMan探针法对其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并分析上述4个SNP与NSCLC的相关性。结果rs9340位点的等位基因在对照组与非小细胞鳞状细胞癌组(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中分布频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该结果表明rs9340位点的G等位基因可能是非小细胞肺鳞癌的保护性因素(OR=0.67,95%CI:0.50~0.91)。同时,在<50岁年龄组中,rs9340位点的等位基因在对照组和NSCLC组中的分布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5.07×10^(-4)),该结果表明rs9340等位基因G可能是NSCLC的保护性因素(OR=0.46,95%CI:0.29~0.72)。结论MAPK1基因SNP位点rs9340可能与NSCLC的发生风险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ERK1/2信号通路 单核苷酸多态性 3'UTR MAPK1
下载PDF
基于β-catenin/Slug信号通路表达探讨LPCAT1对子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20
作者 时春丽 周桂华 +3 位作者 陈炜 吴晓玲 陆宏 林春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5-290,共6页
目的观察β-catenin/Slug信号特异性抑制剂FH535与EMT的关系,探讨LPCAT1在调节子宫颈癌细胞侵袭、转移和生长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h-NC和sh-LPCAT1转染Hela细胞,利用载体(Vector)组和LPCAT1过表达质粒转染SiHa细胞,将SiHa细胞分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β-catenin/Slug信号特异性抑制剂FH535与EMT的关系,探讨LPCAT1在调节子宫颈癌细胞侵袭、转移和生长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h-NC和sh-LPCAT1转染Hela细胞,利用载体(Vector)组和LPCAT1过表达质粒转染SiHa细胞,将SiHa细胞分为对照组(Con)、LPCAT1组、LPCAT1+FH535组和FH535组。运用CCK-8法和集落形成试验检测子宫颈癌细胞的增殖。通过伤口愈合试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子宫颈癌细胞的转移、侵袭能力。应用Western blot分析细胞中LPCAT1、β-catenin/Slug信号通路和EMT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Vector组相比,LPCAT1组SiHa细胞的活力、集落数、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均显著增加(P<0.05);与sh-NC组相比,sh-LPCAT1组Hela细胞的活力、集落数、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均显著降低(P<0.05)。与LPCAT1组相比,LPCAT1+FH535组SiHa细胞中Wnt4(1.18±0.05 vs 0.80±0.06)、β-catenin(1.05±0.08 vs 0.77±0.05)、Slug(1.13±0.06 vs 0.28±0.02)、Cyclin D1(0.99±0.06 vs 0.44±0.02)、N-cadherin(0.91±0.07 vs 0.46±0.03)和vimentin(0.95±0.06 vs 0.49±0.03)表达降低(P<0.05),E-cadherin(0.44±0.03 vs 0.58±0.03)表达增加(P<0.05)。此外,与LPCAT1组相比,LPCAT1+FH535组SiHa细胞的集落数(224±15 vs 146±11)、迁移数(85±3 vs 51±4)和侵袭数(166±10 vs 90±5)均降低(P<0.05)。结论LPCAT1表达增加可能通过激活β-catenin/Slug信号通路促进子宫颈癌的转移和进展,LPCAT1的靶向治疗有望提高子宫颈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Β-CATENIN SLUG LPCAT1 侵袭 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