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18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cuLearning自动勾画临床靶区和危及器官用于宫颈癌术后放疗的可行性研究
1
作者 陈飞 龚筱钦 +4 位作者 余云鹏 游涛 王旭 戴春华 胡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从几何学和剂量学探讨AccuLearning(AL)建立宫颈癌术后临床靶区(CTV)和危及器官(OARs)自动勾画模型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方法选取75例宫颈癌术后手动勾画CT数据,60例应用AL训练生成自动勾画模型,并对剩余15例进行自动勾画,同时将自... 目的从几何学和剂量学探讨AccuLearning(AL)建立宫颈癌术后临床靶区(CTV)和危及器官(OARs)自动勾画模型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方法选取75例宫颈癌术后手动勾画CT数据,60例应用AL训练生成自动勾画模型,并对剩余15例进行自动勾画,同时将自动勾画图像上的放疗计划导入到手动勾画结构上,比较两种勾画方式的效率、戴斯相似系数(DSC)、豪斯多夫距离(HD)和剂量学差异。结果自动勾画时间明显小于手动勾画(P<0.05);各结构DSC值≥0.87;肠袋和直肠的HD值在10 mm左右,其余结构小于5 mm;剂量学评估CTV(D98、V90%、V95%、Dmean、HI)、肠袋(V50)和膀胱(V5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基于AL形成的宫颈癌术后自动勾画模型提高了放疗效率,OARs具有直接应用于临床的可能性,CTV仍需进一步修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勾画 宫颈癌 临床靶区 危及器官 剂量学
下载PDF
PRMT5和CDKN2B在宫颈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
作者 胡晓菡 周强 +3 位作者 孙武 陈静 沈瀚 李强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12-417,共6页
目的研究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MT5)、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2B(CDKN2B)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3月—2020年3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妇产科诊治宫颈癌患者88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宫颈癌和癌旁组... 目的研究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MT5)、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2B(CDKN2B)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3月—2020年3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妇产科诊治宫颈癌患者88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宫颈癌和癌旁组织中PRMT5、CDKN2B表达;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RMT5与CDKN2B表达的相关性;比较不同临床特征宫颈癌癌组织中PRMT5、CDKN2B表达的差异;Kaplan-Meier曲线评估PRMT5、CDKN2B表达对宫颈癌患者无进展生存预后的影响;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宫颈癌患者无进展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癌组织中PRMT5蛋白阳性率70.45%(62/88),高于癌旁组织6.82%(6/88)(χ^(2)=75.155,P<0.001)。宫颈癌组织中CDKN2B阳性率22.73%(20/88),低于癌旁组织79.55%(71/88)(χ^(2)=75.336,P<0.001)。宫颈癌中PRMT5与CDKN2B呈负相关(r=-0.734,P<0.001)。FIGOⅠB2~ⅡA期、有淋巴结转移宫颈癌组织中PRMT5阳性率高于FIGOⅠA~ⅠB1期、无淋巴结转移者,而CDKN2B阳性率则降低(χ^(2)/P=6.359/0.012、4.606/0.032、5.205/0.023、3.893/0.048)。PRMT5阳性组3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74.19%(46/62),低于PRMT5阴性组92.31%(24/26)(Log-Rankχ^(2)=4.386,P=0.017)。CDKN2B阴性组3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75.00%(51/68),低于CDKN2B阳性组95.00%(19/20)(Log-Rankχ^(2)=4.423,P=0.012)。FIGO分期ⅠB2~ⅡA期、合并淋巴结转移、PRMT5阳性、CDKN2B阴性是影响宫颈癌患者无进展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407(1.159~1.696),1.464(1.201~1.784),1.614(1.189~2.192),1.595(1.191~2.136)]。结论宫颈癌组织中PRMT5表达升高,CDKN2B表达降低,两者与宫颈癌患者的不良临床病理特征有关,是评估宫颈癌预后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2B 预后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基于SEER数据库老年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列线图的构建与验证
3
作者 刘婷婷 孔为民 +1 位作者 韩超 宋丹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42-147,共6页
目的 分析老年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风险因素,构建列线图并进行内部验证。方法 回顾性收集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2010年至2019年符合条件的子宫内膜癌病例,分为≥60岁组和<60岁组,分析两组人群的临床病理特... 目的 分析老年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风险因素,构建列线图并进行内部验证。方法 回顾性收集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2010年至2019年符合条件的子宫内膜癌病例,分为≥60岁组和<60岁组,分析两组人群的临床病理特征。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老年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风险因素,并构建其3、5年总生存率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的可靠性。结果 共筛选21 446例患者,包括<60岁者8559例(39.91%),≥60岁者12 887例(60.09%)。两组人群在种族、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分期、手术方式、放疗、化疗、总生存率及癌症特异性生存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特殊病理类型(浆液性癌、混合型癌、癌肉瘤、透明细胞癌)、组织学分级、分期、手术方式、化疗及远处转移是影响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预测3、5年生存率的列线图,其C-index为0.839(95%CI:0.834~0.843)。列线图的校准曲线显示预测值和实际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3、5年总生存率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4和0.847。结论 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预后风险因素为基础构建的列线图,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准确度,可作为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老年 预后 列线图 SEER数据库
下载PDF
山竹子素通过调控PTEN在宫颈癌中发挥抑癌作用
4
作者 冯思芳 赵娟 +2 位作者 杨婷 李琛 李龙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34-240,共7页
目的:探讨山竹子素是否通过调控PTEN在宫颈癌中发挥抑癌作用。方法:Immunoblotting检测PTEN表达水平。利用CRISPR/Cas9技术建立PTEN敲除的宫颈癌细胞模型。CCK-8和EdU染色方法检测细胞生长和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划痕实... 目的:探讨山竹子素是否通过调控PTEN在宫颈癌中发挥抑癌作用。方法:Immunoblotting检测PTEN表达水平。利用CRISPR/Cas9技术建立PTEN敲除的宫颈癌细胞模型。CCK-8和EdU染色方法检测细胞生长和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利用PTEN敲除宫颈癌细胞来构建荷瘤小鼠模型,检测山竹子素对肿瘤形成和生长的影响。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瘤组织中PTEN表达和Ki-67增殖水平。结果:山竹子素可以显著上调宫颈癌细胞中PTEN的蛋白表达水平(P<0.01)。转染Cas9-PTEN质粒至宫颈癌细胞中可以显著下调PTEN表达(P<0.01)。在野生型宫颈癌细胞中,山竹子素可以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同时诱导细胞凋亡(P<0.01)。在PTEN敲除的宫颈癌细胞中,山竹子素则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无明显影响(P>0.05)。PTEN敲除可阻断山竹子素对裸鼠体内异种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论:山竹子素通过调控PTEN在宫颈癌中发挥抑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山竹子素 PTEN CRISPR/Cas9
下载PDF
宫颈癌组织中KLF12、STAT3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
5
作者 何永亮 章培 +4 位作者 吴宁 蒋炳林 成永莲 欧阳海英 涂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305-1310,共6页
目的:分析宫颈癌中Krüpple样转录因子12(KLF1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07月至2020年07月收治于本院的82例宫颈癌患者活检及手术宫颈癌标本。采用免疫组化... 目的:分析宫颈癌中Krüpple样转录因子12(KLF1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07月至2020年07月收治于本院的82例宫颈癌患者活检及手术宫颈癌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宫颈癌组织及宫颈癌KLF12、STAT3表达情况。通过χ^(2)检验分析KLF12、STAT3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绘制Kaplan-Meier曲线分析KLF12、STAT3表达与宫颈癌患者3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KLF12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STAT3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不同年龄、产次、月经状态、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类、浸润深度患者宫颈癌组织中KLF12、STAT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GO分期Ⅱ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组织中KLF12、STAT3阳性表达率较高(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FIGO分期Ⅱ期、KLF12、STAT3阳性表达均是宫颈癌患者3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Kaplan-Meier曲线结果显示,KLF12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66.66%(28/42)低于KLF12阴性表达患者90.00%(36/40)(P<0.05),STAT3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70.49%(43/61)低于STAT3阴性表达患者100%(21/21)(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KLF12、STAT3阳性表达升高,两者异常表达与FIGO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可作为用于评估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KLF12基因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ERK1/2信号通路基因3'UTR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性
6
作者 洪超 向旭东 +6 位作者 李盈甫 曹杨 陈雪雅 李帅 邢安灏 林牧 马千里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7-17,共11页
目的探究4个ERK1/2信号通路的基因3'UTR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MAPK1基因中的rs9340,NRAS基因中的rs14804,KRAS基因中的rs712和rs7973450)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目的探究4个ERK1/2信号通路的基因3'UTR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MAPK1基因中的rs9340,NRAS基因中的rs14804,KRAS基因中的rs712和rs7973450)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相关性。方法纳入了478名NSCLC患者及480名健康对照者,利用TaqMan探针法对其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并分析上述4个SNP与NSCLC的相关性。结果rs9340位点的等位基因在对照组与非小细胞鳞状细胞癌组(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中分布频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该结果表明rs9340位点的G等位基因可能是非小细胞肺鳞癌的保护性因素(OR=0.67,95%CI:0.50~0.91)。同时,在<50岁年龄组中,rs9340位点的等位基因在对照组和NSCLC组中的分布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5.07×10^(-4)),该结果表明rs9340等位基因G可能是NSCLC的保护性因素(OR=0.46,95%CI:0.29~0.72)。结论MAPK1基因SNP位点rs9340可能与NSCLC的发生风险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ERK1/2信号通路 单核苷酸多态性 3'UTR MAPK1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联合腹腔镜技术在子宫内膜癌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7
作者 梅彤 刘荣芳 +1 位作者 陈莉莉 王爽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04-107,113,共5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联合腹腔镜技术在子宫内膜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联合腹腔镜技术在子宫内膜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ERAS围手术期管理方法。比较两组术前主观舒适度、手术相关情况、不良反应、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术前主观舒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30 min时的口渴感、饥饿感、恶心感及焦虑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初次排便时间、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围手术期中采取ERAS理念联合腹腔镜技术,可增加患者术前主观舒适度,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降低术后不良反应风险,从而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加速康复外科 腹腔镜技术 主观舒适度 手术情况 并发症 术后恢复
下载PDF
基于NOD2介导的AMPK/mTOR信号通路探讨宫颈癌细胞恶性行为的机制
8
作者 杜瑞亭 伍东月 +1 位作者 郭清民 靳冬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6-324,共9页
目的 基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受体2(NOD2)介导的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探讨宫颈癌(CC)细胞恶性行为的机制。方法 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NOD2在CC组织中的表达。将靶向NOD2(shNOD2)、shRNAs阴性对照(shNC... 目的 基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受体2(NOD2)介导的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探讨宫颈癌(CC)细胞恶性行为的机制。方法 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NOD2在CC组织中的表达。将靶向NOD2(shNOD2)、shRNAs阴性对照(shNC)以及NOD2过表达(NOD2)质粒和载体(Vec)转染CC细胞。通过CCK-8测定、集落形成和Transwell细胞侵袭测定来确定NOD2对CC细胞生长的影响。通过高通量RNA测序(RNA-Seq)进行转录组分析。Western blot试验检测细胞系中NOD2、AMPK/mTOR信号通路和自噬蛋白的表达。24只雌性BALB/c裸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载体组(Vec组)、NOD2过表达组(NOD2组)、shNC组和shNOD2组。构建小鼠远处转移模型,监测肺转移的荧光强度,计数肺转移结节的数量。结果 在线数据库分析显示,NOD2在CC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并且不同分期的CC中NOD2的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NOD2的高表达与较差的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相关(P<0.05)。NOD2过表达对CC细胞增殖、集落形成、迁移和侵袭具有促进作用,而NOD2敲低则相反。与体外结果一致,在转移的小鼠尾静脉注射模型中,NOD2组CC细胞的肺定殖、肺转移灶较Vec组增加(P<0.05),而shNOD2组CC细胞的肺定殖、肺转移灶较shNC组减少(P<0.05)。RNA-Seq结果显示NOD2表达与AMPK信号激活、mTOR信号抑制、自噬调节途径激活和自噬体形成显著相关。与shNC组相比,shNOD2组磷酸化AMPK、LC3蛋白表达水平减少(P<0.05),磷酸化mTOR、p62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与Vec组相比,NOD2组LC3、AMPK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磷酸化mTOR、p62蛋白表达水平减少(P<0.05)。与shNC组相比,shNOD2组GFP-mRFP-LC3的点积累减少(P<0.05);与Vec组相比,GFP-mRFP-LC3的点积累增加(P<0.05)。结论 NOD2可能通过AMPK/mTOR信号促进CC增殖、迁移和侵袭,其作用机制部分涉及自噬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受体2 AMP活化蛋白激酶 雷帕霉素靶蛋白 宫颈癌细胞 自噬
下载PDF
类器官在子宫颈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晓峰 刘菲 杨兴升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4期311-313,316,共4页
子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研究发现,针对宫颈癌的肿瘤细胞系培养和肿瘤异种移植建模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子宫颈癌类器官是由患者来源肿瘤细胞培养形成的临床前研究模型,更准确有效地保留了肿瘤异质性,同时也具备兼顾... 子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研究发现,针对宫颈癌的肿瘤细胞系培养和肿瘤异种移植建模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子宫颈癌类器官是由患者来源肿瘤细胞培养形成的临床前研究模型,更准确有效地保留了肿瘤异质性,同时也具备兼顾肿瘤细胞与胞外基质间相互作用的潜力。本文将近年来宫颈癌类器官模型在发病机制、药物筛选及精准医疗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进而分析类器官技术在妇科肿瘤研究的发展前景及挑战,以期为宫颈癌个体化治疗探索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器官 子宫颈癌 精准医疗 药物筛选实验 临床前模型
下载PDF
LncRNA GATA3-AS1通过调控miR-362-3p/FABP5轴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
10
作者 罗健玮 黄泓轲 胡艳丽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009-1016,共8页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GATA3反义RNA 1(lncRNA GATA3-AS1)调控微小RNA-362-3p(miR-362-3p)表达对宫颈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qRT-PCR检测宫颈癌细胞中lncRNA GATA3-AS1、miR-362-3p、FABP5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GATA3反义RNA 1(lncRNA GATA3-AS1)调控微小RNA-362-3p(miR-362-3p)表达对宫颈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qRT-PCR检测宫颈癌细胞中lncRNA GATA3-AS1、miR-362-3p、FABP5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ncRNA GATA3-AS1和miR-362-3p的靶向关系、miR-362-3p和FABP5的靶向关系;将细胞分为pcDNA-NC组、pcDNA-GATA3-AS1组、si-NC组、si-GATA3-AS1组、si-GATA3-AS1+inhibitor-NC组、si-GATA3-AS1+miR-362-3p inhibitor组、miR-NC组、miR-362-3p mimics组、miR-362-3p mimics+pcDNA-NC组、miR-362-3p mimics+pcDNA FABP5组;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EdU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侵袭。结果:在宫颈癌细胞系中,GATA3-AS1、FABP5均为高表达,miR-362-3p均为低表达,选择HeLa细胞进行后续实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表明,lncRNA GATA3-AS1和miR-802、miR-362-3p和FABP5具有靶向关系;与pcDNA-NC组比较,pcDNA-GATA3-AS1组Hela细胞EdU阳性率、迁移侵袭及MMP-2、MMP-9表达明显上升(P<0.05);与si-NC组比较,si-GATA3-AS1组HeLa细胞EdU阳性率、迁移侵袭及MMP-2、MMP-9表达明显下降(P<0.05);抑制miR-362-3p表达或过表达FABP5均可以明显逆转沉默GATA3-AS1或过表达miR-362-3p对于HeLa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沉默GATA3-AS1可以靶向上调miR-362-3p表达,抑制FABP5表达,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GATA3反义RNA 1 微小RNA-362-3p 宫颈癌 增殖 转移
下载PDF
2021年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死亡率与生存率分析
11
作者 丁贤彬 吕晓燕 +3 位作者 焦艳 高旸 熊娟 许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726-731,共6页
目的:了解2021年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死亡率与五年生存率,为开展恶性肿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21年重庆市新发宫颈癌发病死亡数据,分析2021年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标化发病率、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发病率与死亡率。中... 目的:了解2021年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死亡率与五年生存率,为开展恶性肿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21年重庆市新发宫颈癌发病死亡数据,分析2021年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标化发病率、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发病率与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率采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标准人口构成进行标化,世界人口标化率采用2000年世界人口构成进行标化。不同性别和地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对2016年新报告的宫颈癌病例进行主动和被动生存随访,采用生存分析寿命表法计算观察生存率,采用乘积极限法(Kaplan-Meier)计算平均生存时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 Rank of Mantel-Cox进行统计检验。结果:2021年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中国标化发病率、世界标化发病率分别为21.60/10万、14.64/10万与14.71/10万,宫颈癌发病率农村(23.32/10万)高于城市(17.67/10万)(χ^(2)=6.96,P<0.01)。宫颈癌死亡率、中国标化死亡率、世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5.00/10万、2.79/10万与3.02/10万,宫颈癌死亡率农村(5.65/10万)高于城市(3.53/10万)(χ^(2)=5.42,P=0.02)。2021年重庆市宫颈癌五年生存率为64.32%,城市地区宫颈癌五年生存率(76.35%)高于农村地区(59.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5,P<0.01)。结论: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与死亡率高,五年生存率较低,应重视宫颈癌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发病率 死亡率 生存率
下载PDF
基于MRI图像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子宫肌瘤HIFU消融术后疗效的价值
12
作者 何月明 罗锦文 +1 位作者 戚莹莹 张婷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093-1100,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MRI图像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子宫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术后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接受HIFU消融治疗前、后的108例子宫肌瘤患者MRI图像及临床资料,以术后子宫肌瘤体积消融率(NPVR)65%为界进行分组,进行肌... 目的:探讨基于MRI图像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子宫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术后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接受HIFU消融治疗前、后的108例子宫肌瘤患者MRI图像及临床资料,以术后子宫肌瘤体积消融率(NPVR)65%为界进行分组,进行肌瘤全瘤MRI定量纹理机器学习,使用ITK-SNAP软件勾画每个肌瘤术前MRI的容积感兴趣区(VOI),使用Python对每个VOI提取1834个组学特征,将特征与标注数据拼接,形成数据集,并将数据正则化,通过相关系数Spearman筛选特征,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构建训练集76例(70%)和测试集32例(30%),通过Lasso筛选非零特征构建LR、SVM、KNN、RandomForest、ExtraTrees、XGBoost、LightGBM、MLP机器学习消融疗效预测模型;绘制ROC、DCA曲线分析、混淆矩阵图并计算各模型的AUC、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用于评价预测模型诊断性能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根据消融效果划分消融显著组69例,消融非显著组39例,随机构建训练集76例(70%)和测试集32例(30%),ROC曲线分析中,MRI组学预测模型预测消融显著组在验证集中最高的四个模型分别为LR 0.875(95%CI 0.731~1.000)、MLP 0.875(95%CI 0.714~1.000)、LightGBM 0.853(95%CI 0.689~1.000)、RandomForest 0.848(95%CI 0.676~1.0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MRI图像纹理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在术前子宫肌瘤超声引导下HIFU消融疗效预测效果好,可为子宫肌瘤HIFU术前选择及术后疗效评估提供个性化及量化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机器学习 子宫肌瘤 高强度聚焦超声
下载PDF
先天性巨输尿管症误诊为卵巢肿瘤1例
13
作者 裴雪婷 李绪清 +2 位作者 王彦 程玲慧 李洪言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1期79-80,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19岁,因“体检发现盆腔包块1月”于2018年12月13日收入院。否认性生活史。2018年11月曾因“阴道瘙痒”就诊合肥安琪儿医院,B超检查发现盆腔囊性包块(10.5 cm×10cm×6.6cm),予以桂枝茯苓丸口服维持,1周后复查盆... 1临床资料患者,19岁,因“体检发现盆腔包块1月”于2018年12月13日收入院。否认性生活史。2018年11月曾因“阴道瘙痒”就诊合肥安琪儿医院,B超检查发现盆腔囊性包块(10.5 cm×10cm×6.6cm),予以桂枝茯苓丸口服维持,1周后复查盆腔包块大小无明显变化。2018年12月就诊于我院,查体: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肛检:盆腔触及一直径约10cm囊性包块,活动度一般,压痛(-);复查B超示:左侧附件区见11.7cm×8cm液暗区,边界清晰,内见分隔光带(图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输尿管症 卵巢肿瘤 诊断治疗
下载PDF
PC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4
作者 郑春兰 王文文 +5 位作者 何政霞 张婵丽 唐智华 王艳 马骞 郭红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577-582,共6页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因在子宫内膜癌(UCE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潜在的生物学功能的关系。方法通过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获取PCNA mRNA在UCEC中的表达数据及相关病理参数。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通过术...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因在子宫内膜癌(UCE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潜在的生物学功能的关系。方法通过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获取PCNA mRNA在UCEC中的表达数据及相关病理参数。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通过术后病理确诊的UCEC组织标本20例和正常内膜组织标本20例。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CNA蛋白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多因素Cox回归分析PCNA基因在UCEC患者中的预后价值。利用TIMER数据库分析PCNA基因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利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预测PCNA表达的相关通路。利用STRING在线分析以PCNA为中心相关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PCNA基因mRNA和编码蛋白在UCEC组织中表达水平上调(P<0.001),且具有诊断价值。免疫组化染色显示,PCNA蛋白在UCEC细胞核中高表达。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临床分期、主要治疗结果、病理分级、残留组织、组织学分级、肿瘤侵袭度、放射治疗可作为UCEC潜在的预后因素。PCNA表达水平与免疫浸润细胞的丰度相关。GSEA预测结果显示PCNA高表达富集于细胞周期、同源重组、DNA修复等通路。结论PCNA基因可能是UCEC潜在的诊断和预后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核抗原 子宫内膜癌 基因集富集分析 免疫细胞浸润
下载PDF
女性生殖道中肾腺癌临床病理及分子特征分析
15
作者 靳琼 磨娜 +2 位作者 詹阳 韩超 徐小红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5期327-331,339,共6页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中肾腺癌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和分子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确诊的女性生殖道中肾腺癌5例(宫颈中肾腺癌4例及阴道中肾腺癌1例),回顾分析其临床病理...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中肾腺癌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和分子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确诊的女性生殖道中肾腺癌5例(宫颈中肾腺癌4例及阴道中肾腺癌1例),回顾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结果:5例患者平均年龄55岁(49~63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异常阴道出血。4例宫颈中肾腺癌均在术前行宫颈活检,但未明确诊断为中肾腺癌。患者均行根治性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术前和(或)术后行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放疗±抗血管生成治疗。4例宫颈中肾腺癌诊断为FIGOⅠb1~Ⅱb期,1例阴道中肾腺癌诊断为Ⅲ期。宫颈中肾腺癌肿瘤主体位于宫颈管壁深层,肿瘤周边存在中肾管残余/中肾管增生。5例中肾腺癌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基本一致,阳性表达PAX8、GATA3、CD10,并阴性表达TTF-1、ER及PR,且4例为TP53野生型。1例宫颈中肾腺癌和1例阴道中肾腺癌均存在KRAS基因突变,突变位点分别为p.G12D及p.G12A。平均随访51个月(18~115月),1例阴道中肾腺癌患者在随访13个月时发生肺转移。结论:女性生殖道中肾腺癌是起源于中肾管残留或增生的罕见恶性肿瘤。中肾腺癌极易误诊,结合PAX8、GATA-3、CD10、ER、PR及TTF-1等免疫组化特征有助于明确诊断。中肾腺癌常与KRAS/NRAS的分子改变有关,为疾病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肾腺癌 宫颈癌 阴道癌 诊断 KARS
下载PDF
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特征基因筛选
16
作者 姜艳 赵轩宇 隋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2-332,共11页
目的筛选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相关特征基因。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EM相关基因表达数据,筛选中-重度EM与正常子宫内膜之间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应用最小绝对值收缩与选择算子(least a... 目的筛选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相关特征基因。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EM相关基因表达数据,筛选中-重度EM与正常子宫内膜之间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应用最小绝对值收缩与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及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support vector machine 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SVM-RFE)两种机器学习方法筛选中-重度EM相关基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特征基因的诊断价值。应用CIBERSORT对中-重度EM相关免疫细胞浸润特征以及特征基因与免疫细胞浸润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中-重度EM与正常子宫内膜之间共筛出6个显著上调基因和67个显著下调基因。通过两种机器学习方法及验证组基因表达差异分析,筛选出8个候选特征基因(GSTT2、FOS、ADAT1、FKBP10、OLFM4、BPIFB1、VTCN1和MS4A8),其中仅ADAT 1诊断价值较高,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在实验组及验证组中分别为0.796(95%CI:0.713~0.872),0.93(95%CI:0.800~1.000)。免疫细胞浸润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中-重度EM中浆细胞及滤泡辅助性T细胞浸润程度显著升高。ADAT1与活化树突细胞、γδT细胞、CD4记忆活化的T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幼稚的B细胞呈正相关,与浆细胞、CD8+T细胞、静息肥大细胞、调节性T细胞和单核细胞呈负相关。结论ADAT1可能作为EM加重的特征基因,浆细胞及滤泡辅助性T细胞在EM进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生物信息学分析 机器学习 免疫浸润 ADAT1
下载PDF
卡度尼利单抗治疗复发性/晚期宫颈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7
作者 涂云霞 华金仁 +2 位作者 刘荣芳 叶婷婷 潘玫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评估卡度尼利单抗治疗复发性/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2年8月至2023年6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采用卡度尼利单抗≥3程的复发性/晚期宫颈癌患者24例,随访观察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临床不良事件发... 目的:评估卡度尼利单抗治疗复发性/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2年8月至2023年6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采用卡度尼利单抗≥3程的复发性/晚期宫颈癌患者24例,随访观察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24例复发性/晚期宫颈癌患者中,1例因耐受性差接受免疫单药治疗,23例采用联合治疗方案。截至2023年6月30日,随访5.5~15.2个月,中位PFS尚未达到。24例患者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3例,疾病稳定4例,疾病进展4例(其中死亡2例),ORR为66.67%(16/24),DCR为83.33%(20/24)。24例患者中,3~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率为45.8%,其中以血液系统和消化系统为主。结论:卡度尼利单抗治疗复发性/晚期宫颈癌患者疗效较好且安全性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转移性宫颈癌 卡度尼利单抗 免疫治疗
下载PDF
血清Th1/Th2、Hmga1、PKM2表达水平及其联合HPV诊断宫颈癌的价值
18
作者 张艳敏 王海颖 +1 位作者 李登州 夏晴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293-1298,共6页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高迁移率族蛋白A1(Hmga1)、丙酮酸激酶M2型(PKM2)水平及联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河南省中医院就诊的186例宫颈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高迁移率族蛋白A1(Hmga1)、丙酮酸激酶M2型(PKM2)水平及联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河南省中医院就诊的186例宫颈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类型分为宫颈炎组(n=62)、宫颈癌前病变组(n=58)和宫颈癌组(n=66),另选取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四组及宫颈癌前病变组和宫颈癌组合并、未合并HPV感染患者入院时Th1/Th2因子[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Hmga1、PKM2水平,分析血清Th1/Th2、Hmga1、PKM2水平表达与肿瘤病理特征的关系及联合HPV对宫颈癌合并HPV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四组受检者入院(体检)时的血清IFN-γ、IL-2、IL-4、IL-10、Hmga1、PKM2水平比较,宫颈癌组>宫颈癌前病变组>宫颈炎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合并HPV感染患者比较,宫颈癌前病变组、宫颈癌组合并HPV感染患者入院时的血清IFN-γ、IL-2、IL-4、IL-10、Hmga1、PKM2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宫颈癌合并HPV感染患者入院时的血清IFN-γ、IL-2、IL-4、IL-10、Hmga1、PKM2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感染对宫颈癌诊断灵敏度为84.85%(54/66),特异度为72.41%(16/28),准确度为56.45%(70/124);血清IFN-γ、IL-2、IL-4、IL-10、Hmga1、PKM2、HPV感染对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诊断AUC分别为0.761、0.730、0.745、0.806、0.819、0.707、0.786,HPV感染联合各血清指标诊断AUC为0.908,大于单一指标诊断。结论血清Th1/Th2、Hmga1、PKM2水平检测对宫颈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临床可通过其联合HPV感染情况早期辅助诊断宫颈病变,为临床针对性制定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宫颈癌前病变 人乳头状瘤病毒 辅助性T细胞 高迁移率族蛋白A1 丙酮酸激酶M2型
下载PDF
沉默GOLM1对宫颈癌Siha细胞放射敏感性影响和机制研究
19
作者 贾春丽 路鹏霏 张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研究GOLM1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放射敏感性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构建慢病毒载体敲低宫颈癌细胞Siha中GOLM1的表达,qPCR检测干扰效率。采用4 Gy X线照射细胞后利用MTT实验检测细胞活性。将经射线照射后的宫颈癌细胞分为GOLM1-SiRNA组... 目的:研究GOLM1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放射敏感性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构建慢病毒载体敲低宫颈癌细胞Siha中GOLM1的表达,qPCR检测干扰效率。采用4 Gy X线照射细胞后利用MTT实验检测细胞活性。将经射线照射后的宫颈癌细胞分为GOLM1-SiRNA组、NC-SiRNA组、GOLM1-SiRNA联合IGF1组,观察细胞形态,细胞侵袭和迁移实验观察侵袭和迁移能力,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蛋白及PI3K/Akt通路蛋白。结果:经射线照射后,敲低Siha细胞中GOLM1表达组细胞活性下降最明显,细胞侵袭能力、迁移能力降低,克隆形成能力下降。GOLM1-SiRNA联合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激活剂IGF1组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增加,克隆形成能力增强。降低GOLM1的表达增强了上皮标记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同时降低了间质标记蛋白N-cadherin和p-Akt的表达,加入IGF1后E-cadherin蛋白的表达降低,N-cadherin和p-Akt蛋白的表达增强。结论:GOLM1表达降低增加了射线照射后宫颈癌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该作用可能通过介导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影响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GOLM1基因 照射 侵袭 迁移 放射敏感性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宫颈癌淋巴结转移预测
20
作者 王佳 牛俊巧 +1 位作者 李晓娟 刘焱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4期71-74,79,共5页
目的:基于深度学习,利用T_(2)加权成像(T_(2)WI)序列的高分辨特性获得宫颈癌淋巴结的结构信息,并预测淋巴结是否转移;利用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的功能特性,获取淋巴结区域,并预测淋巴结是否转移;综合多模态MRI数据,预测淋巴结是否转移... 目的:基于深度学习,利用T_(2)加权成像(T_(2)WI)序列的高分辨特性获得宫颈癌淋巴结的结构信息,并预测淋巴结是否转移;利用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的功能特性,获取淋巴结区域,并预测淋巴结是否转移;综合多模态MRI数据,预测淋巴结是否转移。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宫颈癌患者的多参数MRI影像数据以及病理检查数据作为训练集,另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宫颈癌患者多参数MRI影像数据以及病理检查数据作为验证集。训练集52例宫颈癌患者均接受MRI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_(2)WI和DWI序列。对训练集52例宫颈癌患者的多参数MRI影像学图像进行非均匀性校正和标准化的预处理后,通过渐进演化空洞卷积对T_(2)WI图像进行分割,在扩大感受野的同时,有效降低空洞对图像丢失的影响;通过基于注意力网络机制的深度学习模型引导网络在预测时更关注淋巴结区域,并为预测结果提供一定程度的解释性;通过多模态协同学习模型实现T_(2)WI和DWI序列在淋巴结性质预测任务之间的经验共享。采用验证集患者的图像资料对基于多模态协同学习模型的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验证集150例患者中良性淋巴结585枚,恶性淋巴结65枚,其良恶性淋巴结在大小(长径、短径)和边界上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37、143.100、104.608,P<0.05)。验证集150例患者中48例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基于多模态协同学习模型的淋巴结性质预测模型准确预测出46例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准确预测出99例患者未发生淋巴结转移,预测准确率为96.67%。结论:渐进演化空洞卷积结合U-Net框架完成了对T_(2)WI宫颈癌影像的多目标自动分割任务,基于注意力网络机制的深度学习模型完成了动态关注淋巴结区域的任务,多模态协同学习模型有效地避免了特征层融合之后特征空间分布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淋巴结 卷积神经网络 注意力网络机制 多模态协同学习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