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ogistic回归和支持向量机的早发性结直肠癌风险预测模型
1
作者 薛亦诚 刘超 +1 位作者 杨贵淞 齐宏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通过Logis tic回归和支持向量机(SVM)探究早发性结直肠癌(EOCRC)和晚发性结直肠癌(LOCRC)的危险因素,建立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风险预测模型并比较预测效果。方法:选择2012—2022年诊断为结直肠癌患者,记录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 目的:通过Logis tic回归和支持向量机(SVM)探究早发性结直肠癌(EOCRC)和晚发性结直肠癌(LOCRC)的危险因素,建立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风险预测模型并比较预测效果。方法:选择2012—2022年诊断为结直肠癌患者,记录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既往史、家族史、生活方式、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病理诊断,分别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比较两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ROC)、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结果:综合两模型结果,EOCRC风险与出现消化道出血、腹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等临床表现、体重减轻、肿瘤标志物升高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与婚姻状况、阑尾切除史、糖尿病史、血脂异常病史、结直肠癌家族史也存在较弱的正相关;LOCRC风险与婚姻状况、出现临床表现、体重减轻、血脂异常、肿瘤标志物升高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与年龄、吸烟、阑尾切除史、结直肠癌家族史也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两模型的AUROC、准确率、F1分数相差不大,但Logistic回归模型的精确率更高而SVM模型的召回率更高。结论:EOCRC和LOCRC的危险因素不完全相同,婚姻状况、吸烟、血脂异常、肿瘤家族史在EOCRC中的贡献低于在LOCRC中的贡献。相较Logistic回归,SVM能发现更多的结直肠癌危险因素,能尽可能多的找出结直肠癌的可能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性结直肠癌 LOGISTIC回归 支持向量机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蛋白胶精准封堵治疗
2
作者 孙孝文 徐竟益 +2 位作者 朱志东 王峰 李元新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3期234-235,共2页
观察生物蛋白胶封堵治疗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AL)的效果。对术后2周内AL,先行禁食水、抗生素、生长抑素、全肠外营养等对症支持治疗,保持引流管通畅,待术后2周,行造影及CT评估,更换黎氏双套管(30号),若患者为2根引流,待稳定后留存1根双套... 观察生物蛋白胶封堵治疗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AL)的效果。对术后2周内AL,先行禁食水、抗生素、生长抑素、全肠外营养等对症支持治疗,保持引流管通畅,待术后2周,行造影及CT评估,更换黎氏双套管(30号),若患者为2根引流,待稳定后留存1根双套管;对入院时已处于术后2周AL,直接行造影、CT评估后,更换黎氏双套管(30号)。待更换黎氏双套管1周后,逐渐将双套管换细,此后应用生物蛋白胶行封堵,连续观察3 d后,封堵口无液体渗出,行全腹部CT评估。结果显示,21例患者中20例封堵成功,成功率95.2%,封堵的中位时间为术后40.0(25.0~51.0)d,成功患者均无吻合口狭窄、出血。结果表明,蛋白胶封堵治疗AL效果明显,封堵前行造影及CT检查,可有效避免人为因素对窦道评估的影响,可有效评估窦道方向有无分叉及脓腔,可测量窦道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吻合口瘘 蛋白胶 精准封堵
下载PDF
直肠经肛门拖出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及预后
3
作者 王超 张继业 雷彬花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6期990-992,共3页
目的分析直肠经肛门拖出切除术对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采用直肠经肛门拖出切除术)和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直肠低位前切除术),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等。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均显著优于对... 目的分析直肠经肛门拖出切除术对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采用直肠经肛门拖出切除术)和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直肠低位前切除术),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等。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血清相关的胃肠动力指标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优(P<0.05);术后两组肛门功能及预后情况比较均无差异(P>0.05)。结论直肠经肛门拖出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直肠低位前切除术 直肠经肛门拖出切除术 低位直肠癌 肛门功能 预后
下载PDF
早期子宫颈癌术后复发的不同治疗方法的肿瘤学结局: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4
作者 刘江豪 姜文轩 +5 位作者 刘萍 陆安伟 何俊燊 宾晓农 郎景和 陈春林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23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法治疗早期子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复发患者的肿瘤学结局差异。方法基于中国子宫颈癌临床诊疗大数据库,筛选纳入早期子宫颈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根据转移部位分为单纯盆腔转移组、远处转移组及盆腔转移合并远处转...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法治疗早期子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复发患者的肿瘤学结局差异。方法基于中国子宫颈癌临床诊疗大数据库,筛选纳入早期子宫颈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根据转移部位分为单纯盆腔转移组、远处转移组及盆腔转移合并远处转移组,再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如放疗、单纯化疗或手术综合治疗的肿瘤学结局。结果①从数据库63926例子宫颈癌患者中,共纳入893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复发患者,其中单纯盆腔转移组共398例,远处转移组共190例,盆腔转移和远处转移组共305例。②其中单纯盆腔转移398例,放疗组(n=248)5年总生存期高于单纯化疗组(n=93)(61.90%vs 44.40%,χ^(2)=15.292,P<0.001),手术综合治疗组(n=57)5年总生存期高于单纯化疗组(68.50%vs 44.40%,χ^(2)=6.089,P=0.014),但放疗组和手术综合治疗组5年总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90%vs 68.50%,χ^(2)=0.244,P=0.621)。③远处转移190例,其中放疗组(n=67)、单纯化疗组(n=92)及手术综合治疗组(n=31)的5年总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50%vs 59.20%vs 53.50%,χ^(2)=2.305,P=0.316)。④盆腔转移和远处转移305例,放疗组(n=160)、单纯化疗组(n=125)和手术综合治疗组(n=20)的5年总生存期无差异。(38.10%vs 44.50%vs 36.10%,χ^(2)=0.785,P=0.675)。结论早期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单纯盆腔转移的患者,接受手术综合治疗及放疗的肿瘤结局均优于单纯化疗。远处转移病例或盆腔转移合并远处转移病例中,放疗组、单纯化疗组和手术综合治疗组患者的肿瘤学结局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 复发后再治疗 肿瘤学结果
下载PDF
括约肌间切除术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宏 陈春生 +3 位作者 丛进春 乔雷 冯勇 刘恩卿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835-838,共4页
目的评价超低位直肠癌行括约肌间切除手术(ISR)后的肛门功能及肿瘤根治效果。方法近7年间本院为1 6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施行ISR手术。经腹按照TME原则游离直肠至肛提肌平面后,经肛门于括约肌间沟处切开肛管皮肤,分离内括约肌直至将直肠... 目的评价超低位直肠癌行括约肌间切除手术(ISR)后的肛门功能及肿瘤根治效果。方法近7年间本院为1 6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施行ISR手术。经腹按照TME原则游离直肠至肛提肌平面后,经肛门于括约肌间沟处切开肛管皮肤,分离内括约肌直至将直肠及内括约肌全部切除,再行结肠肛管吻合。术后7 d天开始肛门收缩功能锻炼,4周开始生物反馈训练。对Dukes B,C期患者,术后2周开始化疗,术后4周进行放疗。结果全组无术后死亡,无吻合口瘘。2例术后发生结肠黏膜脱出,2例肛管狭窄,1例切口脂肪液化。随访3个月至7年,无盆腔或吻合口局部复发;2例分别于术后1 7个月和2 1个月死于肝转移,1例术后6个月死于肺转移。按W illiams的排便自制标准,术后3,6,12个月分别有6 2.5%,8 0.0%,8 4.6%的患者达到功能良好效果。结论ISR手术并发症少,安全性高,肿瘤根治效果与排便功能的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外科学 括约肌间切除术 肛门功能
下载PDF
适形放疗联合XELOX化疗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预后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希成 刘宜敏 +1 位作者 黄晓波 彭苗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02-705,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3DCRT)结合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XELOX)化疗治疗直肠癌局部复发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比较该放化疗不同时序治疗方式对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的疗效。方法随访经3DCRT放疗联合XELOX化疗的83例直肠癌局部复发患者,收...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3DCRT)结合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XELOX)化疗治疗直肠癌局部复发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比较该放化疗不同时序治疗方式对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的疗效。方法随访经3DCRT放疗联合XELOX化疗的83例直肠癌局部复发患者,收集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应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Cox风险模型分析了解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83例患者中39例采用3DCRT放疗同步XELOX方案化疗(同步放化疗组),44例采用3DCRT放疗序贯XELOX化疗(序贯放化疗组),比较不同时序放化疗治疗对患者疗效及预后差别。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式、肿瘤大小、复发部位、病理类型对生存率有影响,其中同步放化疗组和序贯放化疗组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9.3%、68.5%、47.2%及83.3%、56.0%、27.4%。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式、肿瘤大小及肿瘤病理类型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同步放化疗组和序贯放化疗组有效率(CR+PR)分别为66.7%和43.2%(P<0.05);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2.3%和73.5%(P<0.05);两组毒性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腹泻和恶心呕吐及外周神经反应。在毒副反应方面两组相似(P>0.05)。结论治疗方式、肿瘤大小及肿瘤病理类型是直肠癌复发患者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三维适行放射同步XELOX化疗为直肠癌复发患者可耐受的综合治疗方式,同步联合应用可取得增效、增敏、优势互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适行放射治疗 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 直肠癌复发 预后
下载PDF
DC-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免疫功能、凝血功能及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武加利 方延宁 李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3期3282-3285,3289,共5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免疫功能、凝血功能及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接受细胞免疫治疗分为...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免疫功能、凝血功能及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接受细胞免疫治疗分为单纯化疗组(n=35)及联合治疗组(n=45),单纯化疗组给予常规TC方案化疗,联合治疗组给予DC-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TC方案化疗,两组均以21d为一个周期,共治疗3个周期;比较治疗前及治疗结束7d后患者免疫功能、凝血功能及肿瘤干细胞标志物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结束7d后,联合治疗组CD3^+、CD3^+CD4^+、CD4^+/CD8^+、NK细胞数目均显著高于治疗前,CD4^+CD25^+数目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各细胞改善情况均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7d后,两组FIB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7d后,两组CD133、DDX4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显著低于单纯化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DCCIK细胞免疫联合化疗治疗复发性卵巢癌可明显增强患者免疫力,改善FIB水平,调节患者血清肿瘤干细胞标志物水平,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卵巢癌 DC-CIK T细胞亚群 凝血功能 肿瘤干细胞标志物
下载PDF
应用细胞DNA倍体分析法筛查宫颈癌 被引量:8
8
作者 黄宏思 黄卫彤 黄燕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0年第8期724-725,共2页
目的比较传统细胞学与细胞DNA倍体分析系统对宫颈病变筛查敏感性,寻找早期筛查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敏感的方法。方法将1206例妇科检查的对象随机分为传统组和DNA倍体分析组,分别采用传统宫颈细胞学与细胞DNA倍体分析系统进行宫颈早期病变筛... 目的比较传统细胞学与细胞DNA倍体分析系统对宫颈病变筛查敏感性,寻找早期筛查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敏感的方法。方法将1206例妇科检查的对象随机分为传统组和DNA倍体分析组,分别采用传统宫颈细胞学与细胞DNA倍体分析系统进行宫颈早期病变筛查,对筛查阳性病例进行阴道镜下活检,并对两组阳性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检测显示DNA倍体分析组筛查阳性率(4.47%)和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检出率(82.22%)均高于对照组(1.32%、25.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细胞DNA倍体分析检测方法对宫颈病变筛查阳性率和CIN检出率高于传统宫颈细胞学检查,是早期筛查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敏感而准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病变 宫颈细胞学 DNA倍体分析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对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及LEP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唐军 韦维 杨静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及瘦素(LEP)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1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55)和研究组(n=55)。对照组采用腹腔镜手术,研究组采用腹腔镜手术联...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及瘦素(LEP)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1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55)和研究组(n=55)。对照组采用腹腔镜手术,研究组采用腹腔镜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于治疗前1d、治疗后1d采血测定肿瘤标志物CA242和CA19-9,免疫功能指标C3、C4、IgA、IgG,血管内皮功能VEGF和VEGFR-2及LEP、IGF-1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CA242、CA19-9、C3、C4、IgA、IgG、VEGF、VEGFR-2、LEP及IGF-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A242和CA19-9水平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CA242和CA19-9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gA和IgG水平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C3和C4水平显著上升。研究组C3、C4、IgA和Ig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VEGF和VEGFR-2水平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VEGF和VEGFR-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LEP水平上升,IGF-1水平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LEP明显高于对照组,IGF-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能够明显改善直肠癌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化疗 直肠癌 免疫功能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氟尿嘧啶缓释化疗粒子在预防直肠癌术后复发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罗建红 莫胜川 +1 位作者 周征宇 吴飞跃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7年第9期1481-1482,共2页
【目的】探讨氟尿嘧啶缓释化疗粒子在预防直肠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9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Ⅰ组)和治疗组(Ⅱ组),Ⅰ组45例均行全直肠系膜切除,其中Dixon术35例,Miles术10例,Ⅱ组51例实行全直肠系膜切除,... 【目的】探讨氟尿嘧啶缓释化疗粒子在预防直肠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9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Ⅰ组)和治疗组(Ⅱ组),Ⅰ组45例均行全直肠系膜切除,其中Dixon术35例,Miles术10例,Ⅱ组51例实行全直肠系膜切除,另加手术剥离面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化疗粒子,其中Dixon术38例,Miles术13例,术后两组于21周后复查血常规,统计Dixon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随访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肿瘤局部复发率。【结果】术后2周血常规均在正常范围,两组病例中行Dixon术者吻合瘘分别只有2例发生。治疗组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肿瘤局部复发率分别为:0%、3.9%、11.8%而对照组分别为:11.1%、20%、35.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氟尿嘧啶缓释化疗粒子对预防直肠癌术后复发有一定意义,且方法简便,不增加手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外科学 肿瘤复发 局部/预防和控制 氟尿嘧啶/投药和剂量
下载PDF
经肛门直视下切除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建朝 王思思 +2 位作者 彭涛 赵轶峰 李曙光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103-104,共2页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70岁,因解暗红色血便3个月于2014年2月24日入住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腹部无阳性体征。肛诊检查:直肠后壁可触及肿物,质地柔软、略脆,活动度尚可,指套血染。电子肠镜检...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70岁,因解暗红色血便3个月于2014年2月24日入住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腹部无阳性体征。肛诊检查:直肠后壁可触及肿物,质地柔软、略脆,活动度尚可,指套血染。电子肠镜检查:距肛缘2~12 cm 处见直肠后壁隆起肿物突入肠腔,肿物沿肠道长轴发展,基底较宽,累及肠腔1/4周,肿物黏膜充血粗糙,呈结节颗粒状。初步诊断: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癌变待除外(图1)。行2次电子肠镜活检病理报告:腺瘤3级。钡灌肠检查结果:直肠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螺旋 CT 检查均未见异常。临床诊断: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癌变待除外。与患者沟通后决定行经肛门直肠肿物局部扩大切除术,术中行冰冻检查,如为进展期癌则改行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常规术前准备,于2014年3月5日在全身麻醉下手术治疗。患者取截石位,扩肛后小 S 勾撑开肛管,充分显露术野,见肿物位于直肠后壁,距肛缘2~12 cm,沿肠腔纵轴分布、宽蒂,累及肠腔1/4周,质脆易出血。提起肿物,应用腔镜弯头直线切割吻合器(ENDO GIA,45 mm 钉仓)于肿物根部连同少量正常黏膜组织夹闭、击发,连续切割4次,将肿物自外向内分段完整切除,检查肿瘤无残留、创面无出血,肠壁吻合好。术中冰冻:直肠腺瘤,切缘阴性。手术时间约20 min,术毕患者安全返回病房。患者于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肠内营养,术后1 d 排气,2 d 排便,无出血、发热、肠腔狭窄、肠漏及肛周脓肿等并发症发生,术后5 d 痊愈出院。术后病理:直肠绒毛状管状腺瘤,部分腺体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切缘阴性(图2)。术后3个月复查电子肠镜,见长约10 cm 瘢痕及残留的吻合器钉,直肠黏膜光滑,无红肿及肿物,肠腔无狭窄(图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发育性肿瘤 直肠腺瘤 结直肠癌 结直肠肿瘤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22
12
作者 伦伟健 黄鹤 梁晓燕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8期1168-1170,1174,共4页
目的比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早期结直肠癌患者91例,其中42例患者接受EMR治疗(EMR组),49例患者接受ESD治疗(ES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不同直径病灶完全... 目的比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早期结直肠癌患者91例,其中42例患者接受EMR治疗(EMR组),49例患者接受ESD治疗(ES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不同直径病灶完全切除率和整块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和残留率。结果 EMR组的总体手术时间、病灶直径≥2.0 cm患者和<2.0 cm患者的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ESD组(P<0.05);ESD组直径≥2.0 cm病灶的完全切除率和整块切除率均明显高于EMR组(P<0.05);EMR组的术后复发率和残留率均明显高于ESD组(P<0.05)。结论对于早期结直肠癌病灶直径≥2.0 cm的患者,ESD治疗效果更好,但其对手术操作要求较高,且存在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风险,临床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早期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结肠、直肠、乳腺三重癌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文辉 于国华 《癌症进展》 2012年第2期195-196,共2页
伴随医学诊治水平的进步,各种影像、内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以及患者自我保健意识的加强,如今多重癌的检出率明显升高。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结肠、直肠、乳腺三重癌报告如下.
关键词 三重癌 结肠癌 直肠癌 乳腺癌
下载PDF
阴茎疣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国晓 李政含 +3 位作者 张祥生 丁德刚 朱晓博 陈鑫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探讨阴茎疣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阴茎疣状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阴茎疣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平均年龄52(35~66)岁,主要表现为阴茎肿物成菜花样,均伴有脓性分泌物,最大直径2.5~8.7 cm。巨大疣状癌侵犯... 目的:探讨阴茎疣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阴茎疣状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阴茎疣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平均年龄52(35~66)岁,主要表现为阴茎肿物成菜花样,均伴有脓性分泌物,最大直径2.5~8.7 cm。巨大疣状癌侵犯至会阴1例(既往尖锐湿疣,阴茎肿物切除史),局限于阴茎头2例,侵犯至冠状沟4例(均有包皮过长史,1例合并阴茎头炎),侵犯至全阴茎11例(其中4例既往包皮、阴茎肿物,2例合并包茎史)。2例肿瘤侵犯冠状沟近侧者和2例肿瘤位于阴茎头相对较小(<3.5 cm)者行阴茎部分切除术,2例阴茎头部肿瘤较大(>3.5 cm)者、11例累及全阴茎、1例累及会阴者行阴茎肿瘤根治术。结果:术后病理检查:18例均提示肿瘤细胞分化好,切缘呈阴性,上皮呈乳头状结构并过度角化伴增生,周围间质见淋巴细胞浸润,符合阴茎疣状癌病理特征。术后随访1~8年,平均3.8年,肿瘤均无复发。结论:阴茎疣状癌病理表现为局部侵袭性生长,很少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治疗方法采用阴茎部分切除或阴茎肿瘤根治术,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疣状癌 手术治疗 临床病理
原文传递
HPV16-E6、E7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阮立通 邵志叶 钱钢 《现代实用医学》 2021年第3期297-299,共3页
目的探讨HPV16-E6、E7蛋白在宫颈癌(CC)组织中的表达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56例CC患者设为A组,43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设为B组,48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患者设为C组。3组均采集病理组织样本行HPV16-E6、E7蛋白检测,对... 目的探讨HPV16-E6、E7蛋白在宫颈癌(CC)组织中的表达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56例CC患者设为A组,43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设为B组,48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患者设为C组。3组均采集病理组织样本行HPV16-E6、E7蛋白检测,对比3组HPV16-E6、E7蛋白阳性率,探讨CC患者淋巴结转移、肿瘤最大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宫旁浸润等病理特征与HPV16-E6、E7蛋白阳性的相关性。结果A组HPV16-E6、E7蛋白阳性率均高于B组、C组(均P<0.05),B组HPV16-E6、E7蛋白阳性率均高于C组(均P<0.05);HPV16-E6、E7蛋白阳性率与CC患者年龄、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临床分期、宫旁浸润及病理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C患者HPV16-E6阳性与HPV16-E7阳性呈正相关(r=0.542,P<0.05)。结论HPV16-E6、E7蛋白在CC患者癌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高且与病理特征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型人乳头瘤病毒 E6/E7蛋白 宫颈肿瘤 免疫组化
下载PDF
7例妊娠相关性宫颈癌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欧阳安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性宫颈癌临床处理方法。方法:总结和分析7例妊娠相关性宫颈癌的临床资料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妊娠相关性宫颈癌易误诊误治,预后较差。结论:为了提高妊娠相关性宫颈癌早期诊断率和改善母婴预后,建议第一次产检行阴道...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性宫颈癌临床处理方法。方法:总结和分析7例妊娠相关性宫颈癌的临床资料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妊娠相关性宫颈癌易误诊误治,预后较差。结论:为了提高妊娠相关性宫颈癌早期诊断率和改善母婴预后,建议第一次产检行阴道窥诊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相关性宫颈癌 临床分析 文献研究
下载PDF
直肠癌保肛根治术吻合口瘘的治疗和预防 被引量:2
17
作者 范永新 张学光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21期3257-3258,共2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286例行直肠癌保肛根治术的患者资料。结果 16例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其中15例经冲洗洗引流、营养支持、全身应用抗生素等保守治疗方法治愈,...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286例行直肠癌保肛根治术的患者资料。结果 16例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其中15例经冲洗洗引流、营养支持、全身应用抗生素等保守治疗方法治愈,1例行横结肠造口技术治愈。结论行直肠癌前切除术应注意吻合血供、张力大小、良好吻合技术、充分引流及积极的围术期处理(乌司他丁药物应用)以避免吻合口瘘,应及时准确判断瘘口大小,采取相应措施以达治愈目的 ,以保守治疗为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吻合口瘘 保肛术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向锦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1年第3期344-346,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理念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输液治疗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理念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输液治疗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体重下降程度、住院总费用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术后住院天数、静脉输液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早于护理组;体重下降、住院总费用低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均P<0.05。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FTS护理可以有效促进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节省住院总费用,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护理 结直肠癌 围手术期
下载PDF
多数据库联合分析子宫颈癌中CXCL8的表达及意义
19
作者 刘静 王帅 +2 位作者 李末娟 叶国 黄浩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22年第3期6-13,共8页
目的 探究CXCL8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基于TCGA、GEPIA2、Kaplan-Meier Plotter等多个数据库探索CXCL8在子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潜在的生物学过程,分析其在子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与子宫颈癌患者预后、免疫检查点、免疫细胞浸... 目的 探究CXCL8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基于TCGA、GEPIA2、Kaplan-Meier Plotter等多个数据库探索CXCL8在子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潜在的生物学过程,分析其在子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与子宫颈癌患者预后、免疫检查点、免疫细胞浸润、肿瘤免疫微环境、甲基化程度及药物敏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 CXCL8在子宫颈癌中高表达;生存分析表明,CXCL8高表达时子宫颈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降低(P<0.05)。功能富集分析表明CXCL8参与了与炎症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及通路。免疫浸润分析表明CXCL8高表达的肿瘤组织中活化的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活化的树突细胞浸润程度显著增加,CXCL8表达量与以上免疫细胞含量正相关。免疫微环境分析表明CXCL8高表达组的肿瘤基质细胞及免疫细胞的含量较低。CXCL8与免疫检查点CD276表达量正相关。CXCL8高表达提示对抗肿瘤药物苯并咪唑-噻吩甲腈耐药。结论 CXCL8可作为子宫颈癌诊断、治疗效果评估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也有可能成为分子成像及免疫治疗药物研制的潜在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癌 免疫浸润 生物标志物 预后 CXCL8
下载PDF
CA125、HE4、β-HCG和AMH联合检测在卵巢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20
作者 林丽淑 任溪 +2 位作者 陈睿 龙韵洪 王革非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3期1553-1556,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人类抗缪勒氏管激素(AMH)在早期诊断卵巢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确诊卵巢癌患者43例为恶性组,良性卵巢肿瘤患者33例为良性组,体检健康女性47...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人类抗缪勒氏管激素(AMH)在早期诊断卵巢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确诊卵巢癌患者43例为恶性组,良性卵巢肿瘤患者33例为良性组,体检健康女性47例为对照组。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125、HE4、β-HCG、AMH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诊断性能评价。结果CA125、HE4、AMH3个指标联合检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95,与CA125、HE4、β-HCG、AMH4个指标联合检测AUC相同,优于传统的CA125、HE4二联检(AUC=0.91)。结论CA125、HE4、AMH联合检测能提高早期卵巢癌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类抗原125 人附睾蛋白4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抗缪勒氏管激素 卵巢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