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326调控EphB3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新璐 陈琳 +5 位作者 左伟 赵燕乔 刘璐 李洪利 李承德 尹崇高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65-672,共8页
目的 探究miR-326通过调控EphB3的表达,抑制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 RTFQ-PCR用于检测miR-326在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及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miR-326过表达质粒的转染效率。EdU细胞增殖实验、Transwell实验用于检测不同分组细... 目的 探究miR-326通过调控EphB3的表达,抑制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 RTFQ-PCR用于检测miR-326在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及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miR-326过表达质粒的转染效率。EdU细胞增殖实验、Transwell实验用于检测不同分组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双荧光素酶实验用于验证miR-326与EphB3是否存在结合位点。Western blot法检测过表达miR-326后乳腺癌细胞中EphB3的表达情况。结果 RTFQ-PCR结果显示,miR-326在乳腺癌细胞中低表达,且转染成功(P<0.05)。EdU增殖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miR-326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双荧光素酶实验结果显示,miR-326可以与EphB3的3′-UTR相互结合(P<0.05)。Western blot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miR-326可以负向调控EphB3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P<0.05)。结论 miR-326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抑癌基因的作用,并通过调控EphB3的表达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MiR-326 EphB3 侵袭 转移 增殖
下载PDF
青蒿琥酯通过影响Skp2和CDKN1A基因的表达抑制乳腺癌细胞
2
作者 孙丽婷 沈冠彤 +6 位作者 胡晓玲 朱飞 秦楠 连科 康静 岳竞 师如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75-1681,共7页
目的阐明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在乳腺癌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功能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设置用不同浓度ART处理MCF-7、MDA-MB-231为实验组,0μmol·L^(-1)ART处理细胞为对照组。通过MTT、平板单克隆实验测定ART对乳腺癌细胞生长... 目的阐明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在乳腺癌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功能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设置用不同浓度ART处理MCF-7、MDA-MB-231为实验组,0μmol·L^(-1)ART处理细胞为对照组。通过MTT、平板单克隆实验测定ART对乳腺癌细胞生长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探究ART对乳腺癌细胞侵袭以及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RT对乳腺癌细胞周期及其凋亡的影响;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及RT-qPCR实验方法检测并验证ART在乳腺癌细胞中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经ART处理后的两种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其增殖、迁移以及侵袭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降,ART作用后的乳腺癌细胞其G 0-G 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并且乳腺癌细胞凋亡率明显上升。转录组测序结果提示,ART可能通过下调S期激酶相关蛋白2(S-phase kinase associated protein 2,Skp2)基因的表达、上调周期蛋白抑制因子1A(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1A,CDKN1A)基因的表达调控乳腺癌细胞的周期以达到抑制乳腺癌细胞发生发展的目的。结论ART可通过影响Skp2基因、CDKN1A基因的表达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青蒿琥酯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上海部分地区30年女性乳腺癌发生的临床病理学差异比较 被引量:9
3
作者 卫旭彪 韩铖琛 +1 位作者 白辰光 郑唯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8-531,共4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部分地区1978~2007年女性乳腺癌发病情况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变化趋势,为探索乳腺癌防治措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收集1978年~2007年间长海医院病理科诊断的原发性女性乳腺癌病例共计2548例,以每5年为一个时期对乳腺癌的发... 目的分析上海市部分地区1978~2007年女性乳腺癌发病情况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变化趋势,为探索乳腺癌防治措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收集1978年~2007年间长海医院病理科诊断的原发性女性乳腺癌病例共计2548例,以每5年为一个时期对乳腺癌的发病情况和临床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 30年来,该地区乳腺癌病例数增长了511%,乳腺癌占病理检验总量的比例、乳腺肿瘤中恶性肿瘤所占比例均上升。乳腺癌的发病年龄逐期上升,最后1个时期发病平均年龄达53.55岁,与前5个时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浸润性非特殊癌的比例从第1个时期的73.33%上升到第5个时期的84.64%,而最后一个时期又下降到79.28%,非浸润性癌及早期浸润性癌的比例上升。小体积肿瘤和淋巴结转移阴性病例比例持续上升。结论 30年来,该地区乳腺癌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发病年龄呈现老龄化。乳腺癌早期检出率上升,肿瘤恶性比例及浸润性非特殊癌比例也呈现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临床病理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乳腺癌HER2检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15
4
作者 杨莹 魏兵 步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2-605,共4页
国内专家组于2009年12月编写发表的《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标志着我国HER2检测向标准化方向迈上新的台阶,然而HER2检测仍存在许多争论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HER2检测方法的选择、相关的组织处理和固定、免疫组化抗体的比较、检测... 国内专家组于2009年12月编写发表的《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标志着我国HER2检测向标准化方向迈上新的台阶,然而HER2检测仍存在许多争论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HER2检测方法的选择、相关的组织处理和固定、免疫组化抗体的比较、检测结果的判读、17号染色体多体以及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病例的研究等内容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HER2 文献综述
下载PDF
不同类型乳腺组织中CD44^+/CD24^-细胞的数量与分布 被引量:3
5
作者 吕新全 金湘东 +3 位作者 吕会艳 徐珂佳 索振河 李惠翔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6-539,共4页
目的检测CD44+/CD24-细胞在乳腺正常组织及良恶性肿瘤中的数量与分布特点,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双染法,检测了30例乳腺正常组织(normal tissue,NT),30例乳腺纤维腺瘤(fibroadenoma,FA),60例乳腺浸润性... 目的检测CD44+/CD24-细胞在乳腺正常组织及良恶性肿瘤中的数量与分布特点,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双染法,检测了30例乳腺正常组织(normal tissue,NT),30例乳腺纤维腺瘤(fibroadenoma,FA),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中的CD44及CD24的共表达情况。结果在乳腺NT及FA中,可见CD44+/CD24+,CD44+/CD24-,CD44-/CD24-3种表型,而在IDC中,除上述3种表型外,尚可见CD44-/CD24+表型。从NT,FA到IDC,CD44+/CD24-细胞的阴性率(-,阳性率<1%)依次降低(40.0%→36.7%→35.0%);而强阳性率(▲,阳性率>60%)依次升高(0.0→6.7%→21.7%)。结论 CD44+/CD24-可能作为一种阶段性祖细胞标记,参与了正常乳腺的分化及乳腺肿瘤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CD44 CD24 干细胞
下载PDF
乳腺病变术中冰冻切片延迟报告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吴江 景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9期1640-1642,共3页
目的:研究乳腺病变术中冰冻切片诊断中容易延迟报告及误诊的问题,从中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要点,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我院乳腺病变术中冰冻切片517例,用常规石蜡切片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验证,讨论造成延迟报告及误诊... 目的:研究乳腺病变术中冰冻切片诊断中容易延迟报告及误诊的问题,从中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要点,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我院乳腺病变术中冰冻切片517例,用常规石蜡切片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验证,讨论造成延迟报告及误诊的原因。结果:延迟报告14例,占2.71%,误诊4例,占0.77%,乳腺病变术中冰冻切片诊断中有96.51%可以及时准确的发出报告。结论:乳腺病变形态多样,冰冻时间短、取材局限、冰冻切片质量较差是造成延迟诊断和误诊的原因,应加强病理医师及技师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降低延迟诊断和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病理学 乳腺纤维囊性病/病理学 冷冻超薄切片术 误诊
下载PDF
淫羊藿通过miR-148a调控乳腺癌干性表达
7
作者 宋博 刘明燃 +6 位作者 魏福霞 陈颖 迪少帅 翟春涛 柴智 马艳苗 彭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51-859,共9页
目的观察淫羊藿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及干性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抑制干性与miR-148a的关系及分子机制。方法淫羊藿处理乳腺癌MDA-MB-231细胞后,采用MTT法和平板克隆实验评估其对细胞增殖和群体依赖的影响;悬浮成球实验检测其对衍生乳腺球大小... 目的观察淫羊藿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及干性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抑制干性与miR-148a的关系及分子机制。方法淫羊藿处理乳腺癌MDA-MB-231细胞后,采用MTT法和平板克隆实验评估其对细胞增殖和群体依赖的影响;悬浮成球实验检测其对衍生乳腺球大小的影响;qPCR检测其对CD44、ALDH-1、Oct4、BMI1和EpCAM表达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EpCAM、SOX4、ZO-1、E-cadherin、Vimentin的蛋白表达量;免疫荧光观察EpCAM的蛋白定位情况;划痕实验检测其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将miR-148a mimic转染至MDA-MB-231细胞中,观察淫羊藿对转染后细胞干性表达的影响。结果淫羊藿可明显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和群体依赖性(P<0.01),减少乳腺球的形成;与Control组相比,其可明显降低CD44、ALDH-1、Oct4、BMI1和EpCAM的mRNA水平(P<0.05),降低EpCAM、SOX4和Vimentin的蛋白含量(P<0.01),上调ZO-1、E-cadherin的蛋白表达(P<0.01),抑制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淫羊藿能够上调MDA-MB-231细胞miR-148a的表达(P<0.01)。与Control组相比,淫羊藿+miR-148a mimic组能够明显抑制MDA-MB-231细胞的干性表达和EMT过程(P<0.05)。结论淫羊藿能够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miR-148a水平,降低乳腺癌细胞干性表达,抑制EMT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淫羊藿 miR-148a 干性 上皮间质转化 迁移
下载PDF
NUAK1能促进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引起侵袭转移 被引量:6
8
作者 刘菲 孙磊 +5 位作者 张丽娜 田慧玲 李洪利 李文通 张宝刚 尹崇高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80-1684,共5页
目的探讨NUAK1(NUAK family SNF1-like kinase 1)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乳腺癌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00例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5 cm)中NUAK1、EMT相关蛋... 目的探讨NUAK1(NUAK family SNF1-like kinase 1)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乳腺癌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00例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5 cm)中NUAK1、EMT相关蛋白上皮-钙黏素(epithelial-cadherin,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应用RNAi技术将合成的小RNA干扰质粒瞬时转染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后,进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成功后,应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体外侵袭能力,再检测转染细胞中E-cadherin、Viment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NUAK1蛋白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导管内癌和癌旁正常组织(P<0.01);浸润性导管癌中NUAK1蛋白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大小、ER、PR及c-erbB-2的表达无关(P>0.05)。转染72 h后,与Scr/MDA-MB-231细胞相比,siNUAK1/MDA-MB-231细胞中NUAK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的同时,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5)。并且伴有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的降低和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的升高(P<0.05)。结论 NUAK1能促进乳腺癌EMT的发生,从而促进乳腺癌的侵袭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NUAK1 上皮间质转化 E-CADHERIN VIMENTIN 侵袭
下载PDF
低分子量肝素联合吉西他滨对乳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赵素容 刘浩 +4 位作者 吴成柱 王秀 梁颖 陈超 蒋志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38-943,共6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对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抗肿瘤作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LMWH组、GEM组、LMWH与GEM联合应用组。MTT法测定药物对MDA-MB-231、MDA-MB-435细胞增殖的...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对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抗肿瘤作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LMWH组、GEM组、LMWH与GEM联合应用组。MTT法测定药物对MDA-MB-231、MDA-MB-435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乳腺癌细胞培养液中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的表达。结果 LMWH对MDA-MB-231、MDA-MB-435细胞的增殖没有明显影响,亦不能增强GEM的增殖抑制作用。30×104IU·L-1LMWH与2.5 mg·L-1GEM联合作用于MDA-MB-231、MDA-MB-435细胞24 h的迁移抑制率分别为66.3%、76.5%,较单用GEM的迁移抑制率(MDA-MB-231细胞47.4%,MDA-MB-435细胞52.9%)明显提高。同时LMWH与GEM合用对乳腺癌细胞侵袭的抑制也明显高于GEM单用时的作用。GEM可下调MMP-9和HPA的表达,与LMWH合用时下调更加明显。结论 LM-WH具有增强GEM抑制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MP-9和HP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低分子量肝素 吉西他滨 侵袭 迁移 MMP-9 HPA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晓耕 林志武 +1 位作者 柳燕 林镇和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目的探讨三阴性(TN)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15例乳腺癌患者,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将其分为3组:三阴组(ER阴性、PR阴性、HER2阴性)、HR组(ER阳性或PR... 目的探讨三阴性(TN)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15例乳腺癌患者,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将其分为3组:三阴组(ER阴性、PR阴性、HER2阴性)、HR组(ER阳性或PR阳性、HER2阴性或阳性)、HER2组(ER阴性、PR阴性、HER2阳性)。分析各组的临床病理特点、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三阴组与HR组、HER2组相比,患者年龄小、肿瘤较大、浸润性导管癌多见,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大小有统计学意义;三阴组复发时间较早(2.32年),复发率(23.91%)和死亡率(22.72%)均较高;患者复发风险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术后1~4年达到顶峰,之后下降。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诊断时年龄小、原发肿瘤大、淋巴结转移率高、术后5年内复发和死亡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受体.孕酮 受体 雌激素 受体 cerbB-2 淋巴转移 预后
下载PDF
米尔贝逆转耐阿霉素人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爱丽 梁洪生 +3 位作者 王兆强 刘帅 王晴 赵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09-1413,共5页
目的探寻米尔贝类化合物尼莫克汀、米尔贝β1逆转人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株(MCF-7/adr)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及耐药指数;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细胞内阿霉素(ADR)的积... 目的探寻米尔贝类化合物尼莫克汀、米尔贝β1逆转人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株(MCF-7/adr)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及耐药指数;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细胞内阿霉素(ADR)的积累变化;荧光分光光度仪检测罗丹明123(Rh123)在肿瘤细胞内的积累;通过RT-PCR与流式细胞仪检测MDR1基因与P-糖蛋白(P-gp)表达的变化。结果 5μmol·L-1的尼莫克汀、米尔贝β1可明显增强MCF-7/adr对ADR的敏感性,增加细胞内ADR及Rh123的积累,且呈剂量依赖关系,不同程度降低MDR1和P-gp的表达。结论尼莫克汀、米尔贝β1对MCF-7/adr的耐药有一定的逆转作用,且尼莫克汀效果好于米尔贝β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克汀 米尔贝β1 多药耐药 P-糖蛋白 人乳腺癌 阿霉素
下载PDF
α-酮戊二酸二甲酯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侯培锋 陈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38-739,共2页
α-酮戊二酸二甲酯(DM-2KG)是目前在基础研究中广泛被应用为养料来营救因营养缺失导致的细胞生长抑制[1].据报道,在多种代谢酶发生突变如IDH1或SDH突变的肿瘤细胞中,当应用DM-2KG干预后,这类代谢物进入细胞后即可转化为PHD活化的辅助... α-酮戊二酸二甲酯(DM-2KG)是目前在基础研究中广泛被应用为养料来营救因营养缺失导致的细胞生长抑制[1].据报道,在多种代谢酶发生突变如IDH1或SDH突变的肿瘤细胞中,当应用DM-2KG干预后,这类代谢物进入细胞后即可转化为PHD活化的辅助因子α-KG,激活PHD酶活性,促进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降解[2],即HIF-1α蛋白的PHD经典降解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酮戊二酸类似物 缺氧诱导因子-1Α 静止期细胞 乳腺癌干细胞 脯氨酰羟化酶2 靶点
下载PDF
乳腺术中冰冻切片206例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兰竞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2405-2405,共1页
关键词 乳腺/病理学 冷冻超薄切片术
下载PDF
乳腺叶状肿瘤的形态学与免疫表型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开金云 孟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8-512,共5页
目的观察乳腺叶状肿瘤的形态学与免疫表型特征,并探讨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筛选47例乳腺叶状肿瘤(良性22例、交界性16例、恶性9例)进行HE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SP法)CD34、smoothmuscleactin(SMA)、CD10、p53、Ki67的表达,并... 目的观察乳腺叶状肿瘤的形态学与免疫表型特征,并探讨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筛选47例乳腺叶状肿瘤(良性22例、交界性16例、恶性9例)进行HE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SP法)CD34、smoothmuscleactin(SMA)、CD10、p53、Ki67的表达,并选取同期5例正常乳腺、5例腺病和10例纤维腺瘤作为对照。结果①28例腺上皮伴有明显的顶浆分泌,20例间质过度增生,10例间质细胞形成袖套状结构,10例上皮下发生黏液样变性,4例间质呈假血管瘤样改变,3例间质血管过度增生似血管瘤样改变,7例间质细胞呈漩涡状、栅栏状排列。②CD34在叶状肿瘤良性、交界性、恶性间质中呈中~强阳性分别为22/22例(100%)、10/16例(62.5%)、0/9例(0%)(P<0.01),CD10呈灶性阳性分别为4/22(18.18%)、14/16(87.5%)、8/9(88.89%)(P<0.01)。结论①良性、交界性、恶性叶状肿瘤免疫表型的表达存在差异。②CD34、CD10对叶状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病理学 叶状瘤/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基因学研究新进展
15
作者 马立平 杨成波 《现代医药卫生》 2012年第18期2801-2803,共3页
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中最多见的一组肿瘤,在乳腺癌中占绝大多数,其流行病学特征与乳腺癌总体一致。浸润性导管癌在40岁以下妇女中少见,但年轻妇女与老年妇女的肿瘤分类比例是相同的。1大体病理学浸润性导管癌肉眼观察无明显特征,肿瘤... 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中最多见的一组肿瘤,在乳腺癌中占绝大多数,其流行病学特征与乳腺癌总体一致。浸润性导管癌在40岁以下妇女中少见,但年轻妇女与老年妇女的肿瘤分类比例是相同的。1大体病理学浸润性导管癌肉眼观察无明显特征,肿瘤外形不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 乳腺 基因表达 乳腺肿瘤/病理学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