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3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BALP/TALP比值诊断儿童和青少年骨肉瘤的临床意义
1
作者 孙馨 石惊天 +2 位作者 蔡震宇 刘奎生 刘星雨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92-297,共6页
目的分析血清骨型碱性磷酸酶(BALP)/总碱性磷酸酶(TALP)比值用于诊断儿童和青少年骨肉瘤的价值及预测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接受治疗的200例四肢骨肉瘤患者(骨肉瘤组),以及同期... 目的分析血清骨型碱性磷酸酶(BALP)/总碱性磷酸酶(TALP)比值用于诊断儿童和青少年骨肉瘤的价值及预测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接受治疗的200例四肢骨肉瘤患者(骨肉瘤组),以及同期就诊的50例良性骨肿瘤患者(良性骨肿瘤组)及5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中BALP和TALP含量,并计算BALP/TALP。比较其含量与骨肉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BALP/TALP诊断骨肉瘤的效能,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差异行Log-rank检验。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骨肉瘤预后的因素。结果骨肉瘤组血清BALP、TALP、BALP/TALP分别为71.52 IU/L(44.26,135.68)、192.00 IU/L(162.00,233.50)和0.37(0.21,0.67),均高于良性骨肿瘤组、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ALP/TALP水平诊断骨肉瘤的灵敏度为82.0%、特异度为89.5%,约登指数为0.715,截断值为0.19,AUC为0.925(95%CI:0.901~0.949,P<0.001)。血清BALP/TALP水平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Enneking分期和局部/远隔转移等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位置、Huvos分级等均无关。血清BALP/TALP水平≥0.37的骨肉瘤患者中位生存期低于血清BALP/TALP水平<0.37者(P<0.05)。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血清BALP/TALP水平≥0.37为影响骨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血清BALP/TALP水平诊断儿童与青少年骨肉瘤效能较高,且能有效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骨型碱性磷酸酶 碱性磷酸酶 诊断
下载PDF
11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2
作者 龙卫国 李梅 +4 位作者 郑芳 庄莹 王文欣 钟安菁 吴建农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78-182,共5页
目的 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和预后。方法 收集11例SFT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总结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特征及预后,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11例患者中,男性... 目的 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和预后。方法 收集11例SFT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总结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特征及预后,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11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2例,年龄25~85岁。影像学均表现为结节状软组织肿块。肿瘤最大径3.5~30 cm,切面实性,部分有完整包膜。肿瘤细胞呈卵圆形或梭形、短梭形,疏密不均,可见薄壁鹿角形血管。部分病例细胞轻-中度异型,偶见奇异形核。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所有肿瘤均表达CD34,8例STAT6核阳性。目前手术完整切除仍是SFT的首选治疗方法。本组10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8例无病生存,1例死亡患者原因不详,1例术后复发仍带瘤生存。结论 SFT具有相对独特的病理组织学和分子遗传学改变,发生于胸膜外者生物学行为更具侵袭性。具有恶性组织学特征者具有较高的局部复发和转移率,因此正确的诊断对于治疗和患者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间叶源性 免疫表型 预后
下载PDF
射频热凝术治疗肢端血管球瘤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陈子明 鄢毅 +3 位作者 曾飞 张学学 张达颖 顾丽丽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0,共4页
血管球瘤是一种由血管球增生形成的罕见良性肿瘤,占手部肿瘤的1%~5%,软组织肿瘤中占比低于2%[1,2],极少数可发生恶变。血管球瘤常见部位为甲下,典型症状表现为间歇性剧痛,难以忍受的触痛和疼痛具有冷敏感性的“三联征”,局部压迫或温度... 血管球瘤是一种由血管球增生形成的罕见良性肿瘤,占手部肿瘤的1%~5%,软组织肿瘤中占比低于2%[1,2],极少数可发生恶变。血管球瘤常见部位为甲下,典型症状表现为间歇性剧痛,难以忍受的触痛和疼痛具有冷敏感性的“三联征”,局部压迫或温度变化时剧烈疼痛,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疼痛常是病人的第一主诉,由于临床上少见,临床医师对该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容易导致误诊误治,从而使病人反复就医,增加病人的痛苦和就医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射频热凝术 血管球瘤 误诊误治 临床医师 肢端 三联征 典型症状
下载PDF
原发性肺内髓外浆细胞瘤18F-FDG PET/CT显像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李蕾 胡晓燕 +2 位作者 罗娜娜 彭辽河 邱大胜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304-306,共3页
0引言浆细胞肿瘤可分为多发性骨髓瘤(累及骨髓及其他全身)、孤立性骨髓瘤(骨浆细胞瘤)、髓外(软组织)浆细胞瘤和浆母细胞肉瘤[1]。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EMP)是一种罕见的不累及骨髓的软组织浆细胞瘤,约占所有浆细... 0引言浆细胞肿瘤可分为多发性骨髓瘤(累及骨髓及其他全身)、孤立性骨髓瘤(骨浆细胞瘤)、髓外(软组织)浆细胞瘤和浆母细胞肉瘤[1]。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EMP)是一种罕见的不累及骨髓的软组织浆细胞瘤,约占所有浆细胞肿瘤的3%~5%,以上呼吸道及上消化道多见,约占80%~90%,且多见于鼻腔、鼻窦及口鼻咽部[2]。该病的病因尚不清楚,但病毒发病机制和慢性刺激被认为是主要因素[3]。发生在肺部的EMP极其少见,尤其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时极易误诊,本文主要分析1例发生在肺门及纵隔的浆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并进行相关的文献复习,为肺内EMP的诊疗提供更多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外浆细胞瘤 原发性肺内髓外浆细胞瘤 PET-CT
下载PDF
颅内原发性梭形细胞型滑膜肉瘤1例
5
作者 宋丹丹 陈博宇 范国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55,共2页
1病例简介男,15岁,主诉: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手脚活动不便3个月,左侧上、下肢肌力下降,活动障碍抓握不能,服中药自觉症状有所控制。颅脑MRI(图1A~D)诊断:右侧额顶叶、侧脑室旁、基底节区、胼胝体区弥漫性占位性病变,考虑淋巴瘤。
关键词 脑肿瘤 肉瘤 滑膜 磁共振成像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中药蟾毒灵在骨肉瘤中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6
作者 方波 丁晓蕾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629-635,共7页
目的: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了解蟾毒灵(bufalin)在骨肉瘤中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利用相关实验进行验证。方法:通过PharmMapper数据库预测得到蟾毒灵的潜在作用靶点,借助GeneCards数据库搜索骨肉瘤相关疾病靶点,对两个数... 目的: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了解蟾毒灵(bufalin)在骨肉瘤中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利用相关实验进行验证。方法:通过PharmMapper数据库预测得到蟾毒灵的潜在作用靶点,借助GeneCards数据库搜索骨肉瘤相关疾病靶点,对两个数据库中的靶点进行Venny分析,随后使用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互作(PPI)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及KEGG信号通路分析。最后运用Cytoscape 3.7.2及Origin 2020软件构建“化合物-通路-靶点-疾病”网络图。最后利用CCK-8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进行验证。结果:通过药理学分析一共获得蟾毒灵与骨肉瘤共同靶点107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得到相关信号通路34条,涉及到肿瘤信号通路有: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等。将其进行PPI网络分析表明,MYC、CCND1、IL6、ESR1、CDKN2A、IGF1、CAT、CDKN1A、ANXA5、PTGS2为连接度最高、权重最大的靶点。CCK-8实验证实蟾毒灵具有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的作用;Western blot发现增殖相关蛋白MYC、CCND1蛋白表达下降。回复实验进一步证实,蟾毒灵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抗骨肉瘤的作用。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以及相关实验发现蟾毒灵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抑制骨肉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毒灵 网络药理学 骨肉瘤 抗肿瘤作用 分子机制
下载PDF
骨肉瘤组织中GFRA1、FBN1表达水平及意义
7
作者 张畅 李小双 +2 位作者 廉凯 徐进 李晶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23-226,共4页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1(GFRA1)、原纤维蛋白-1(FBN1)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住院手术的66例骨肉瘤患者治疗精细切除骨肉瘤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同时收集整理其临床分期、肿...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1(GFRA1)、原纤维蛋白-1(FBN1)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住院手术的66例骨肉瘤患者治疗精细切除骨肉瘤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同时收集整理其临床分期、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等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FRA1、FBN1蛋白表达;骨肉瘤组织GFRA1、FBN1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骨肉瘤组织中GFRA1、FBN1阳性表达率明显较高(P<0.05)。GFRA1、FBN1的表达与骨肉瘤患者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是否发生肺转移、软组织是否浸润有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位置无关(P>0.05);骨肉瘤组织GFRA1、FBN1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FBN1阴性表达患者(P<0.05)。GFRA1、FBN1阳性表达、肿瘤转移、软组织浸润是骨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GFRA1、FBN1的表达与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关,可以作为骨肉瘤患者预后评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GFRA1 FBN1 病理特征
下载PDF
微肿瘤PTC药敏检测优化骨肉瘤二线化疗方案选择的作用研究
8
作者 肖太阳 黄杰 邹勇 《安徽医专学报》 2024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微肿瘤(PTC)药敏检测优化骨肉瘤二线化疗方案选择的作用研究。方法:收集医院内行二线化疗方案治疗的50例骨肉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其中12例患者采用伊立替康+长春新碱(A组),15例患者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B组);13例... 目的:探讨微肿瘤(PTC)药敏检测优化骨肉瘤二线化疗方案选择的作用研究。方法:收集医院内行二线化疗方案治疗的50例骨肉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其中12例患者采用伊立替康+长春新碱(A组),15例患者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B组);13例患者采用吉西他滨+多西他赛治疗(C组),10例患者给予长春瑞滨(D组)。比较各组微肿瘤PTC药敏检测结果、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B组患者微肿瘤PTC药敏有效率高于A组、B组、D组(P<0.05),A组、B组、D组患者微肿瘤PTC药敏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B组、D组(P<0.05),A组、B组、D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间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肿瘤PTC药敏检测与临床疗效结果相近,提示微肿瘤PTC药敏检测对骨肉瘤二线化疗方案选择具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微肿瘤药敏 二线化疗
下载PDF
骨与软组织肉瘤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联合化疗所致不良反应的分析
9
作者 周莹玲 张子豪 +2 位作者 王晓露 刘宝瑞 李茹恬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96-101,共6页
当前在骨与软组织肉瘤的治疗方案中,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与化疗的联合是一种新的治疗模式。靶向药物与化疗药物联合具有协同效应,可提高治疗效果,但联合治疗所引起的毒副作用往往比单独靶向治疗或单独化疗更为明显,特别是严重毒副作用的... 当前在骨与软组织肉瘤的治疗方案中,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与化疗的联合是一种新的治疗模式。靶向药物与化疗药物联合具有协同效应,可提高治疗效果,但联合治疗所引起的毒副作用往往比单独靶向治疗或单独化疗更为明显,特别是严重毒副作用的发生不容忽视。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当熟悉联合治疗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事件,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本综述总结了晚期骨与软组织肉瘤患者在联合治疗中出现的常见不良事件,综合分析临床已发表的数据,对比靶向单药治疗与联合化疗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期帮助临床医师提高对联合治疗常见不良事件的认识,更好地把握联合用药的安全性,从而使患者得到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以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软组织肉瘤 抗血管生成治疗 不良反应 化学治疗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单克隆抗体疗法、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疗法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燕娟 张连生 李莉娟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2期6-9,23,共5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以骨髓中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殖为特征的血液系统疾病。尽管多种新型药物的应用使患者生存及预后有所改善,但很大程度上仍复发难治。单克隆抗体靶抗原、B细胞成熟抗原均在骨髓瘤细胞上高表达,是...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以骨髓中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殖为特征的血液系统疾病。尽管多种新型药物的应用使患者生存及预后有所改善,但很大程度上仍复发难治。单克隆抗体靶抗原、B细胞成熟抗原均在骨髓瘤细胞上高表达,是理想的靶抗原,因此针对靶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疗法及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疗法在多发性骨髓瘤中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疗效。现结合相关文献对上述两种疗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单克隆抗体疗法 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疗法
下载PDF
HMGN3基因表达状态在骨肉瘤患者中的预后价值
11
作者 蔡秀英 曾慧意 叶萍萍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516-519,共4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核小体结合蛋白3(HMGN3)基因在骨肉瘤(OS)患者中的表达状态,探讨其预后价值。方法:通过GEO数据库检索OS相关的数据集,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HMGN3基因在不同GEO数据集中的差异表达状态,并在包含临床信息的GEO数据...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核小体结合蛋白3(HMGN3)基因在骨肉瘤(OS)患者中的表达状态,探讨其预后价值。方法:通过GEO数据库检索OS相关的数据集,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HMGN3基因在不同GEO数据集中的差异表达状态,并在包含临床信息的GEO数据集中进行预后分析。生存分析采用比例风险回归模型(Cox模型),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共获得3个GEO数据集用于数据分析,包括GSE12865、GSE14359、GSE21257。HMGN3基因在GSE12865、GSE14359中的差异表达分析结果分别为LogFC值=1.704,t=7.071,P<0.001和logFC值=1.318,t=3.430,P=0.004,均呈现高表达。以GSE21257作为预后分析数据集,HMGN3基因高表达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9.66%、50.98%、45.90%,而低表达组分别为95.83%、83.33%、74.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MGN3基因高表达患者死亡风险为HR=2.58,95%CI=(1.07,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GN3基因在骨肉瘤中呈高表达状态,而且HMGN3基因高表达对骨肉瘤患者的预后具有显著影响,但其具体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高迁移率族核小体结合蛋白3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预后分析
下载PDF
miR-586通过SFRP1调控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机制研究
12
作者 周子杰 张家豪 +3 位作者 姜吉霖 李书林 付解辉 汤发强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15-119,共5页
目的探究miR-586调控人骨肉瘤细胞U2OS的生物学行为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比较骨肉瘤细胞系和人成骨细胞中miR-586的差异表达筛选目标细胞株,干扰miR-586表达后检测其对目标细胞株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用双荧光素酶实验、实时荧... 目的探究miR-586调控人骨肉瘤细胞U2OS的生物学行为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比较骨肉瘤细胞系和人成骨细胞中miR-586的差异表达筛选目标细胞株,干扰miR-586表达后检测其对目标细胞株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用双荧光素酶实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Western blot验证miR-586与SFRP1相关性,检测干预miR-586、SFRP1后对目标细胞株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相较于人成骨细胞hFOB1.19,骨肉瘤细胞系中U2OS细胞的miR-586表达量显著增加;调低miR-586后U2OS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下降,SFRP1的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过表达miR-586后U2OS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上升,SFRP1的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同时调低miR-586、SFRP1后,U2OS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较敲低miR-586组上升。结论在本研究中,miR-586/SFRP1轴调控骨肉瘤细胞U2OS的增殖与生物学行为,具有作为骨肉瘤的潜在诊断、治疗标志物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微小RNA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 SFRP1
下载PDF
右大腿内侧群肌韧带样型纤维瘤病误诊为纤维肉瘤1例报道
13
作者 霍慧艳 孙崎元 +2 位作者 于春燕 李勇 胡卫东 《云南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16-118,共3页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desmoid type fibromatosis,DF)是一种罕见的局部侵袭性成纤维细胞肿瘤,有局部复发的倾向,有公认的不可预测的自然病史。其主要影响腹壁、四肢或躯干,以及遗传性,倾向于多灶性、腹内和经常侵袭性。此外,除了创伤、既...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desmoid type fibromatosis,DF)是一种罕见的局部侵袭性成纤维细胞肿瘤,有局部复发的倾向,有公认的不可预测的自然病史。其主要影响腹壁、四肢或躯干,以及遗传性,倾向于多灶性、腹内和经常侵袭性。此外,除了创伤、既往手术、妊娠或口服避孕药外,还可以是散发性的或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或Gardner综合征有关。已有研究报道了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发展[1-3]。本案例报告了一例被误诊的大腿内侧群肌韧带样纤维瘤病,并根据影像学的特别表现进行分析及阐述,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 内侧群肌 纤维肉瘤
下载PDF
软组织内腱鞘巨细胞瘤的诊治:附33例病例分析
14
作者 刘起昆 于小钧 +1 位作者 鲍远 康皓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9-245,共7页
目的探讨罕见部位关节外型腱鞘滑膜巨细胞瘤(tenosynovial giant cell tumor,TSGCT)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检索文献中报道的病例,结合本院收治的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 目的探讨罕见部位关节外型腱鞘滑膜巨细胞瘤(tenosynovial giant cell tumor,TSGCT)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检索文献中报道的病例,结合本院收治的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男性17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39.8岁,肿瘤最大直径平均值为7.2 cm。发病部位多为大腿、臀部及头颈部。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单纯包块(39.4%)和疼痛伴肿胀(12.1%)。CT检查表现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的软组织肿块,病灶内无钙化或骨化。MRI主要表现为T1WI低信号或等-低信号,T2WI大部分(95.2%)为混杂信号,增强多为不均匀强化。17例获得随访的患者术后发生复发或转移的风险为17.6%。结论完全关节外型TSGCT非常罕见。对于来源于下肢及头颈部、MRI表现为混杂信号、CT显示关节外来源的软组织肿块需要考虑到该病,手术能有效控制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鞘滑膜巨细胞瘤 关节外病变 临床病理特征 诊断
下载PDF
胫骨转移性肿瘤伴癌灶感染1例
15
作者 宋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54,共2页
患者男性,65岁。因右小腿反复疼痛伴红肿5个月,加重7天,于2017年5月就诊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自2017年1月起,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小腿疼痛,为间歇性反复疼痛,疼痛时出现右小腿红肿,于院外多次就诊,予以对症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但治... 患者男性,65岁。因右小腿反复疼痛伴红肿5个月,加重7天,于2017年5月就诊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自2017年1月起,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小腿疼痛,为间歇性反复疼痛,疼痛时出现右小腿红肿,于院外多次就诊,予以对症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但治疗结束后症状反复发作。入院前7天,患者疼痛再发,程度较为剧烈,伴右小腿肿胀明显,于院外就诊后(具体治疗不详)患者自觉症状无好转,肿胀疼痛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骨肿瘤 癌灶感染 骨髓炎
下载PDF
胸腰椎肿瘤整块切除的围术期并发症及危险因素
16
作者 唐彦超 刘杉杉 +5 位作者 刘家诚 李浩正 周华 韦峰 刘晓光 刘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5,共7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肿瘤整块切除术后手术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以胸腰椎肿瘤就诊于我科并行整块切除和前柱重建手术的患者资料。2016年5月~2022年10月,有90例连续患者在我科根据Weinstein-Boriani-Biagini外... 目的:探讨胸腰椎肿瘤整块切除术后手术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以胸腰椎肿瘤就诊于我科并行整块切除和前柱重建手术的患者资料。2016年5月~2022年10月,有90例连续患者在我科根据Weinstein-Boriani-Biagini外科分期系统进行整块切除,使用3D打印人工椎体进行前柱重建。收集这些患者的人口学、肿瘤学和手术学数据,依据并发症对康复过程的影响将术中及术后3个月内发生的并发症分为严重并发症和轻微并发症(严重并发症指任何会显著改变患者的预期恢复过程的并发症,余为轻微并发症);依据既往手术史将所有患者分为初术组(n=67)和翻修组(n=23)。比较各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累及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和围术期并发症等上的区别,并进行回归分析,探索严重和轻微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按计划完成了整块切除手术,其中全椎切除77例,矢状切除12例,椎体切除1例;平均手术时间553.4min(210~1208min),术中失血1534.1mL(260~5500mL)。共65例(72.2%)患者发生129例次围术期并发症,其中21例(23.3%)患者发生29例严重并发症,2例(2.2%)患者死亡。翻修组比初术组的多节段受累更多(P=0.000),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更高(P=0.038)。在单变量回归分析中,联合入路(OR=14.778,P=0.001)、总失血量(OR=1.004,P=0.004)、分期手术(OR=5.250,P=0.008)、既往手术史(OR=2.946,P=0.043)、肿瘤累及节段数(OR=1.607,P=0.023)和腰椎肿瘤(OR=3.509,P=0.015)是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联合入路(OR=6.375,P=0.036)是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胸腰椎肿瘤进行整块切除和前柱重建有很高的并发症风险,尤其是需要联合入路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胸腰椎 整块切除 前柱重建 并发症
原文传递
碘125粒子和调强适形放疗治疗淋巴结继发恶性肿瘤对比
17
作者 杜珏欣 《中外医疗》 2024年第6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碘125粒子和调强适形放疗在治疗淋巴结继发恶性肿瘤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于2020年3月—2022年9月宜兴市肿瘤医院收治的60例淋巴结继发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调强... 目的探讨碘125粒子和调强适形放疗在治疗淋巴结继发恶性肿瘤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于2020年3月—2022年9月宜兴市肿瘤医院收治的60例淋巴结继发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调强适形放疗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碘125粒子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肿瘤标志物以及免疫功能水平。结果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为86.67%,疾病控制率为96.67%,均高于对照组的63.33%、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6、5.192,P均<0.05)。治疗前,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瘤标志物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免疫功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125粒子在治疗淋巴结继发恶性肿瘤患者中具有更好的结果,在改善患者肿瘤标志物和免疫功能中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继发恶性肿瘤 碘125粒子 调强适形放疗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安罗替尼治疗腹股沟未分化肉瘤术后肺转移1例报告
18
作者 赵晓欢 乔慧 +2 位作者 张静 窦郁 侯小明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226-228,共3页
0引言软组织肉瘤(soft tissue sarcoma, STS)是一类间叶源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为2/10万~3/10万^([1])。目前软组织肉瘤有多种不同亚型,以未分化多形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 pleomorphic sarcoma, UPS)最多见。UPS恶性度高,极易远处转移... 0引言软组织肉瘤(soft tissue sarcoma, STS)是一类间叶源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为2/10万~3/10万^([1])。目前软组织肉瘤有多种不同亚型,以未分化多形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 pleomorphic sarcoma, UPS)最多见。UPS恶性度高,极易远处转移,且最常见转移部位为肺,其次是骨和肝。手术切除是本病的首选,无法根治性切除时可加放疗,出现远处转移时考虑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罗替尼 未分化肉瘤 肺转移 疗效评价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儿童淋巴管畸形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19
作者 宋丹 郭磊 +4 位作者 王亮 周洁 刘壮 李静 张鑫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儿童淋巴管畸形(LM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超声引导下经皮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的25例LMs患儿临床资料。巨囊型病变抽取囊液后,在超声实时监视下注入泡沫硬化剂;...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儿童淋巴管畸形(LM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超声引导下经皮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的25例LMs患儿临床资料。巨囊型病变抽取囊液后,在超声实时监视下注入泡沫硬化剂;微囊型病变则在超声引导下直接弥散性注射泡沫硬化剂。以临床表现、术后超声检查或MRI表现为指标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25例LMs患儿中,巨囊型LMs 12例、混合型LMs 11例、微囊型LMs 2例,平均治疗次数为1.4次。所有患儿均随访6~12个月,其中显效18例、有效4例,治疗有效率为88%;未能获得临床改善3例(混合型2例、微囊型1例)。1例患儿因合并囊内出血而出现病变肿胀,后自行消退。所有患儿均未发生溃疡、疼痛、感染和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值得注意的是,17例LMs在一次治疗中获得了有效缓解。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儿童LMs安全有效,且外观恢复满意,可作为巨囊型和混合型LMs的主要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畸形 聚桂醇 泡沫硬化剂 儿童 介入性 放射学
下载PDF
脊柱骨母细胞瘤的手术治疗体会
20
作者 尹之玮 唐六一 +2 位作者 胡豇 俞阳 林书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43-346,共4页
目的 探讨脊柱骨母细胞瘤不同手术治疗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母细胞瘤患者16例,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12~61岁,平均24.9岁。病变位于颈椎2例、胸椎10例、腰椎4例。症状以局部疼痛为主,昼夜不分... 目的 探讨脊柱骨母细胞瘤不同手术治疗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母细胞瘤患者16例,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12~61岁,平均24.9岁。病变位于颈椎2例、胸椎10例、腰椎4例。症状以局部疼痛为主,昼夜不分明。2例伴有神经症状,均为胸椎病变病例,Frankel C级1例,Frankel D级1例。肿瘤按Enneking分期:Ⅱ期10例,Ⅲ期6例。手术方式:Ⅱ期行扩大切除术,Ⅲ期行全脊椎切除术。结果 全部病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5.8个月。无术后切口感染、脑脊液漏,无术后神经症状加重,1例Frankel D级病例神经功能术后改善为Frankel E级,1例Frankel C级术后改善为Frankel D级。所有病例末次随访经检查症状体征及影像学CT、MRI肿瘤均未复发。结论 脊柱骨母细胞瘤应按中间性肿瘤(局部浸润型)对待,手术治疗防止术后肿瘤复发是关键。外科手术对Enneking分期Ⅱ期病例行肿瘤扩大切除术、Ⅲ期行全脊椎切除术可以防止术后肿瘤复发,得到满意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母细胞瘤 手术治疗 Enneking分期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