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4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中药蟾毒灵在骨肉瘤中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1
作者 方波 丁晓蕾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629-635,共7页
目的: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了解蟾毒灵(bufalin)在骨肉瘤中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利用相关实验进行验证。方法:通过PharmMapper数据库预测得到蟾毒灵的潜在作用靶点,借助GeneCards数据库搜索骨肉瘤相关疾病靶点,对两个数... 目的: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了解蟾毒灵(bufalin)在骨肉瘤中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利用相关实验进行验证。方法:通过PharmMapper数据库预测得到蟾毒灵的潜在作用靶点,借助GeneCards数据库搜索骨肉瘤相关疾病靶点,对两个数据库中的靶点进行Venny分析,随后使用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互作(PPI)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及KEGG信号通路分析。最后运用Cytoscape 3.7.2及Origin 2020软件构建“化合物-通路-靶点-疾病”网络图。最后利用CCK-8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进行验证。结果:通过药理学分析一共获得蟾毒灵与骨肉瘤共同靶点107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得到相关信号通路34条,涉及到肿瘤信号通路有: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等。将其进行PPI网络分析表明,MYC、CCND1、IL6、ESR1、CDKN2A、IGF1、CAT、CDKN1A、ANXA5、PTGS2为连接度最高、权重最大的靶点。CCK-8实验证实蟾毒灵具有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的作用;Western blot发现增殖相关蛋白MYC、CCND1蛋白表达下降。回复实验进一步证实,蟾毒灵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抗骨肉瘤的作用。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以及相关实验发现蟾毒灵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抑制骨肉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毒灵 网络药理学 骨肉瘤 抗肿瘤作用 分子机制
下载PDF
骨肉瘤组织中GFRA1、FBN1表达水平及意义
2
作者 张畅 李小双 +2 位作者 廉凯 徐进 李晶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23-226,共4页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1(GFRA1)、原纤维蛋白-1(FBN1)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住院手术的66例骨肉瘤患者治疗精细切除骨肉瘤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同时收集整理其临床分期、肿...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1(GFRA1)、原纤维蛋白-1(FBN1)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住院手术的66例骨肉瘤患者治疗精细切除骨肉瘤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同时收集整理其临床分期、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等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FRA1、FBN1蛋白表达;骨肉瘤组织GFRA1、FBN1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骨肉瘤组织中GFRA1、FBN1阳性表达率明显较高(P<0.05)。GFRA1、FBN1的表达与骨肉瘤患者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是否发生肺转移、软组织是否浸润有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位置无关(P>0.05);骨肉瘤组织GFRA1、FBN1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FBN1阴性表达患者(P<0.05)。GFRA1、FBN1阳性表达、肿瘤转移、软组织浸润是骨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GFRA1、FBN1的表达与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关,可以作为骨肉瘤患者预后评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GFRA1 FBN1 病理特征
下载PDF
微肿瘤PTC药敏检测优化骨肉瘤二线化疗方案选择的作用研究
3
作者 肖太阳 黄杰 邹勇 《安徽医专学报》 2024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微肿瘤(PTC)药敏检测优化骨肉瘤二线化疗方案选择的作用研究。方法:收集医院内行二线化疗方案治疗的50例骨肉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其中12例患者采用伊立替康+长春新碱(A组),15例患者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B组);13例... 目的:探讨微肿瘤(PTC)药敏检测优化骨肉瘤二线化疗方案选择的作用研究。方法:收集医院内行二线化疗方案治疗的50例骨肉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其中12例患者采用伊立替康+长春新碱(A组),15例患者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B组);13例患者采用吉西他滨+多西他赛治疗(C组),10例患者给予长春瑞滨(D组)。比较各组微肿瘤PTC药敏检测结果、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B组患者微肿瘤PTC药敏有效率高于A组、B组、D组(P<0.05),A组、B组、D组患者微肿瘤PTC药敏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B组、D组(P<0.05),A组、B组、D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间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肿瘤PTC药敏检测与临床疗效结果相近,提示微肿瘤PTC药敏检测对骨肉瘤二线化疗方案选择具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微肿瘤药敏 二线化疗
下载PDF
HMGN3基因表达状态在骨肉瘤患者中的预后价值
4
作者 蔡秀英 曾慧意 叶萍萍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516-519,共4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核小体结合蛋白3(HMGN3)基因在骨肉瘤(OS)患者中的表达状态,探讨其预后价值。方法:通过GEO数据库检索OS相关的数据集,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HMGN3基因在不同GEO数据集中的差异表达状态,并在包含临床信息的GEO数据...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核小体结合蛋白3(HMGN3)基因在骨肉瘤(OS)患者中的表达状态,探讨其预后价值。方法:通过GEO数据库检索OS相关的数据集,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HMGN3基因在不同GEO数据集中的差异表达状态,并在包含临床信息的GEO数据集中进行预后分析。生存分析采用比例风险回归模型(Cox模型),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共获得3个GEO数据集用于数据分析,包括GSE12865、GSE14359、GSE21257。HMGN3基因在GSE12865、GSE14359中的差异表达分析结果分别为LogFC值=1.704,t=7.071,P<0.001和logFC值=1.318,t=3.430,P=0.004,均呈现高表达。以GSE21257作为预后分析数据集,HMGN3基因高表达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9.66%、50.98%、45.90%,而低表达组分别为95.83%、83.33%、74.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MGN3基因高表达患者死亡风险为HR=2.58,95%CI=(1.07,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GN3基因在骨肉瘤中呈高表达状态,而且HMGN3基因高表达对骨肉瘤患者的预后具有显著影响,但其具体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高迁移率族核小体结合蛋白3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预后分析
下载PDF
手术机器人引导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骨样骨瘤
5
作者 李勇 买吾兰 +4 位作者 郭龙轩 晏琼 雷军 蔡林 邓洲铭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射频消融治疗骨样骨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4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脊柱骨肿瘤科应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射频消融治疗骨样骨瘤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8...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射频消融治疗骨样骨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4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脊柱骨肿瘤科应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射频消融治疗骨样骨瘤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8~33岁,平均20.8岁。术前所有患者均完善了X线、CT及MRI检查。肿瘤发病部位股骨颈4例、髋臼2例、股骨粗隆间1例、尺骨1例、胸椎椎板1例,第4掌骨1例。所有病例均采用骨科手术机器人进行术中三维扫描及规划,先利用骨活检针行穿刺活检,然后更换套筒,将射频针导入瘤巢,射频参数设置为90℃,时间6 min。采用疼痛视觉类比评分法(VAS)进行术前、术后疼痛评价。结果10例患者均获得平均16个月(5~26个月)的随访。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骨科手术机器人引导下射频消融手术,9例患者术后组织病理学确诊为骨样骨瘤,1例因样本量少组织学无法诊断。患者术后疼痛即刻缓解,术前VAS评分为(6.40±1.58)分,术后1 d、3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2.40±1.35)分和(0.40±0.52)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围手术期均未出现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为3.4 d。全部病例随访未见肿瘤复发和疼痛再现。结论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骨样骨瘤具备简单、安全及有效的特点。骨科手术机器人导航技术的应用使术中定位更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样骨瘤 射频消融 手术机器人
下载PDF
骨与软组织肉瘤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联合化疗所致不良反应的分析
6
作者 周莹玲 张子豪 +2 位作者 王晓露 刘宝瑞 李茹恬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96-101,共6页
当前在骨与软组织肉瘤的治疗方案中,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与化疗的联合是一种新的治疗模式。靶向药物与化疗药物联合具有协同效应,可提高治疗效果,但联合治疗所引起的毒副作用往往比单独靶向治疗或单独化疗更为明显,特别是严重毒副作用的... 当前在骨与软组织肉瘤的治疗方案中,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与化疗的联合是一种新的治疗模式。靶向药物与化疗药物联合具有协同效应,可提高治疗效果,但联合治疗所引起的毒副作用往往比单独靶向治疗或单独化疗更为明显,特别是严重毒副作用的发生不容忽视。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当熟悉联合治疗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事件,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本综述总结了晚期骨与软组织肉瘤患者在联合治疗中出现的常见不良事件,综合分析临床已发表的数据,对比靶向单药治疗与联合化疗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期帮助临床医师提高对联合治疗常见不良事件的认识,更好地把握联合用药的安全性,从而使患者得到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以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软组织肉瘤 抗血管生成治疗 不良反应 化学治疗
下载PDF
淫羊藿素联合吗啡对骨癌痛小鼠的镇痛效应研究
7
作者 杨雪伟 袁贤达 +4 位作者 田越 孙琳琳 蔡捷 孟坤 邢国刚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28-37,共10页
目的:探究淫羊藿素对骨癌痛(bone cancer pain,BCP)小鼠的镇痛效应,以及淫羊藿素与吗啡联合用药的镇痛效应;确定半效剂量淫羊藿素与吗啡联合用药,在达到吗啡最大镇痛效应时所减少的吗啡用量。方法:使用雄性C57BL/6J小鼠及路易斯(Lewis)... 目的:探究淫羊藿素对骨癌痛(bone cancer pain,BCP)小鼠的镇痛效应,以及淫羊藿素与吗啡联合用药的镇痛效应;确定半效剂量淫羊藿素与吗啡联合用药,在达到吗啡最大镇痛效应时所减少的吗啡用量。方法:使用雄性C57BL/6J小鼠及路易斯(Lewis)肺癌细胞建立BCP小鼠模型。通过测定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冷刺激缩足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以及自发抬足次数和抬足保护时间以评估小鼠疼痛敏感度。结果:自造模后第7~14天起,BCP小鼠左侧(荷瘤侧)后爪MWT和PWL明显降低,自发抬足次数和抬足保护时间明显上升,并持续存在(P<0.05)。造模后第7~14天给予淫羊藿素,自第10~14天起淫羊藿素明显增加BCP小鼠左侧后爪的MWT和PWL,并减少自发抬足次数和抬足保护时间,停药后效应持续至造模后第18天(即停药后第4天)(P<0.05)。应用2倍EC50剂量淫羊藿素(200 mg/kg)与吗啡联合用药可明显延长停药后镇痛效应,停药后镇痛效应持续至造模后第21天(即停药后第7天)(P<0.05)。应用半效剂量淫羊藿素(100 mg/kg)与吗啡联合用药,达到吗啡最佳镇痛效应时最多可减少60%吗啡用量。结论:淫羊藿素对BCP小鼠有明显的镇痛效应,当与吗啡联合用药时,不仅明显延长了停药后的镇痛效应,还能够减少高达60%的吗啡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痛 淫羊藿素 吗啡 镇痛效应
下载PDF
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潘俊杰 潘杰 王乐 《中国当代医药》 2024年第1期186-191,198,共7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肿瘤,其特征是骨髓中有克隆性浆细胞的积聚。大部分MM最终会演变为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而对于多药耐药的RRMM患者,常规细胞毒药物和靶向药物药效均不理想。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肿瘤,其特征是骨髓中有克隆性浆细胞的积聚。大部分MM最终会演变为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而对于多药耐药的RRMM患者,常规细胞毒药物和靶向药物药效均不理想。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化,原有靶向药物的新一代产品、新型抗MM药物的临床试验资料正在不断地积累和更新,且已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令人鼓舞的活性,能更好缓解患者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本综述对抗MM靶向药物迭代产品、新型抗MM药物的临床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总结,以期了解目前的发展趋势并为RRMM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靶向药物 联合治疗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足趾纤维骨性假瘤
9
作者 郭榕榕 梁琦娴 +3 位作者 王淑梅 郭燕妮 纪超 程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65-66,共2页
患者女,74岁。主诉:左拇趾甲下肿瘤3个月余。现病史:患者3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拇趾甲下丘疹,约绿豆大,质中,伴压痛。无瘙痒,无破溃及流脓,无关节酸痛及畸形,无肌无力等。未诊治,丘疹渐增大,约花生米大,伴压痛。于2021年8月27日就... 患者女,74岁。主诉:左拇趾甲下肿瘤3个月余。现病史:患者3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拇趾甲下丘疹,约绿豆大,质中,伴压痛。无瘙痒,无破溃及流脓,无关节酸痛及畸形,无肌无力等。未诊治,丘疹渐增大,约花生米大,伴压痛。于2021年8月27日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既往史:冠心病病史20余年,糖尿病病史10余年,血糖控制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骨性假瘤
原文传递
后入路胸腰椎肿瘤全椎体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10
作者 陈从 郑艳 +1 位作者 田凤娟 张敏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1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于后入路胸腰椎肿瘤全椎体切除术患者的适宜护理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8例需行全椎体切除术治疗的胸腰椎巨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均分为综合护理组和常规护... 目的探讨应用于后入路胸腰椎肿瘤全椎体切除术患者的适宜护理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8例需行全椎体切除术治疗的胸腰椎巨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均分为综合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2组,每组29例,并对比分析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患者术后疼痛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结果综合护理组患者术后7 d、3个月、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269,P<0.001;t=7.850,P=0.001;t=2.195,P=0.032)。综合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3.10%)优于常规护理组(6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56,P<0.001)。结论针对胸腰椎巨大肿瘤患者进行后入路全椎体切除术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脊柱肿瘤 后路全椎体切除术 围手术期 综合护理
下载PDF
骨肉瘤软组织肿块骨化程度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11
作者 王艳君 郑艳 +2 位作者 刘新霞 肖晶晶 闫丹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3期451-453,457,共4页
目的 分析骨肉瘤软组织肿块(STM)骨化程度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36例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X线对STM骨化程度进行评估,并分析骨化程度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36例骨肉瘤患者中,经X线检查显示无成骨型31例,占比... 目的 分析骨肉瘤软组织肿块(STM)骨化程度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36例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X线对STM骨化程度进行评估,并分析骨化程度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36例骨肉瘤患者中,经X线检查显示无成骨型31例,占比22.79%(31/136);部分成骨型82例,占比60.29%(82/136);成骨型23例,占比16.91%(23/136)。病理形态分级为Ⅰ级29例(21.32%),Ⅱ级84例(61.76%),Ⅲ级23例(16.91%);Enneking分期为ⅢB期患者的无成骨型占比32.26%(10/31),明显高于部分成骨型9.76%(8/82)和成骨型8.70%(2/23)(P<0.05);无成骨型和部分成骨型化疗敏感度[58.06%(18/31)、59.76%(49/82)]明显高于成骨型[30.43%(7/23)](P<0.05)。结论 骨肉瘤的STM骨化程度与Enneking分期及化疗敏感度存在明显关联性,临床可将患者病理特征作为手术和化疗治疗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软组织 骨化程度 肿块 病理特征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脊柱转移癌术后谵妄预防和管理中的应用
12
作者 王艳君 郑艳 +2 位作者 闫丹 刘新霞 张敏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1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在老年脊柱转移癌患者术后谵妄预防和管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老年脊柱转移癌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30例。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 目的探讨在老年脊柱转移癌患者术后谵妄预防和管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老年脊柱转移癌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30例。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谵妄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结果研究组术后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χ^(2)=5.809,P=0.031;t=5.809,P=0.001)。干预后,研究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t=18.564,P<0.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脊柱转移癌患者术后谵妄护理中,能够降低术后谵妄发生风险,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癌 老年患者 谵妄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同种异体骨移植重建四肢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手术配合
13
作者 廉檬檬 李放 +1 位作者 赵海运 聂云飞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重建四肢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手术配合要点和应用体会。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22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的24例四肢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进行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重建手术患者临床护理资料。结...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重建四肢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手术配合要点和应用体会。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22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的24例四肢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进行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重建手术患者临床护理资料。结果24例患者手术均得到顺利配合,手术平均时间(4.6±1.1)h,无术中不良事件发生,术后均未发生移植异体骨或假体周围骨折、无关节脱位及假体松动。其中21例肢体功能优良,肌肉骨骼肿瘤学会评分(22.3±5.7)分。结论良好的术前护理计划、术中严格无菌及无瘤操作、准确熟练手术医护配合及术后严密随访是同种异体骨移植重建四肢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手术配合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骨移植 手术配合 骨肿瘤
下载PDF
脊索瘤在分子生物学中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辉 王新玉 +1 位作者 曹振波 李华壮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93-198,共6页
脊索瘤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以局部侵袭和高复发率为特征。该疾病早期诊断困难,传统的放化疗和手术治疗对脊索瘤控制效果欠佳。因此,寻找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深入研究脊索瘤的发病机制是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关键。近年来,分子生物学... 脊索瘤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以局部侵袭和高复发率为特征。该疾病早期诊断困难,传统的放化疗和手术治疗对脊索瘤控制效果欠佳。因此,寻找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深入研究脊索瘤的发病机制是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关键。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迅猛发展,在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分子生物学已经在肿瘤等相关疾病的临床诊疗中取得了巨大的突破。这一进展也为脊索瘤的诊断、治疗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可能性。本文的主要焦点在于介绍分子生物学在脊索瘤研究中的应用。通过介绍分子生物学在脊索瘤中的靶向基因和表观遗传学方面的作用,可以深入了解相关基因的表达和修饰,更好地理解脊索瘤的特点和机制。通过讲述脊索瘤目前研究发病机制现状,以便找到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最后介绍生物标志物在脊索瘤诊断、治疗和药物研发现状,这将帮助医生更早地发现脊索瘤,同时也为新药的开发提供线索。总之,分子生物学的进步为脊索瘤的诊治和研究带来了新的机会。深入研究分子层面的机制和标志物,有望改善脊索瘤的治疗效果,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瘤 靶基因 信号通路 肿瘤标志物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骨肉瘤发生发展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15
作者 曾叶旻虓 蔡成龙 陆潞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923-927,共5页
骨肉瘤是一种发生快、预后差,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全球发病率约为每年4.7/百万。骨肉瘤病一般特点是骨恶性肿瘤细胞从原软骨段间质层向软骨细胞系段方向发展,经原软骨阶段细胞分化、增生后形成新的肿瘤骨样细胞,使组织重新增生成熟和脱... 骨肉瘤是一种发生快、预后差,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全球发病率约为每年4.7/百万。骨肉瘤病一般特点是骨恶性肿瘤细胞从原软骨段间质层向软骨细胞系段方向发展,经原软骨阶段细胞分化、增生后形成新的肿瘤骨样细胞,使组织重新增生成熟和脱落形成骨组织。早期可使患肢体感到剧烈疼痛,并且可在肺部迅速形成转移灶,而发生转移后的病死率高达8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信号通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SYVN1介导FASN泛素化降解促进骨肉瘤细胞失巢凋亡
16
作者 钟南山 杨枫 刘志礼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3期349-355,共7页
目的探讨FASN在骨肉瘤远处转移过程中受调控的机制。方法应用骨肉瘤失巢凋亡抵抗模型,通过在线预测、蛋白组学测序以及CO-IP实验等,筛选出与FASN相互作用的E3连接酶;Western blot、泛素化实验检测FASN蛋白的泛素化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术,... 目的探讨FASN在骨肉瘤远处转移过程中受调控的机制。方法应用骨肉瘤失巢凋亡抵抗模型,通过在线预测、蛋白组学测序以及CO-IP实验等,筛选出与FASN相互作用的E3连接酶;Western blot、泛素化实验检测FASN蛋白的泛素化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术,肿瘤成球实验、裸鼠原位骨肉瘤肺转移模型等,探讨FASN泛素化在骨肉瘤远处转移中的调控机制。结果FASN在失巢凋亡抵抗细胞中泛素化水平降低而表达升高,预测结果提示SYVN1是FASN泛素化的E3连接酶;过表达SYVN1可以诱导骨肉瘤细胞失巢凋亡,并降低骨肉瘤原位成瘤和远处转移能力。结论E3连接酶SYVN1在骨肉瘤失巢凋亡抵抗过程中降低,导致FASN泛素化下降而表达升高,过表达SYVN1可抑制骨肉瘤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FASN SYVN1 泛素化 远处转移
下载PDF
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保膝手术与瘤段切除肿瘤型假体置换术对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17
作者 邢林卿 胡明鑫 +3 位作者 徐长波 董永浩 王勇 尤笑迎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2期346-348,共3页
目的探讨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保膝手术与瘤段切除肿瘤型假体置换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患者,将采用瘤段切除肿瘤型假体置换术治疗的患者纳入至置换组,将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保膝手术治疗的患... 目的探讨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保膝手术与瘤段切除肿瘤型假体置换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患者,将采用瘤段切除肿瘤型假体置换术治疗的患者纳入至置换组,将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保膝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至保膝组。置换组26例,保膝组34例。收集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保肢评分(musculo 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复发情况,单因素分析影响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的因素。结果保膝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置换组,P<0.05,保膝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置换组,P<0.05,但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P>0.05。术前两组MSTS评分、HSS评分比较,P>0.05,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保膝组MSTS评分、HSS评分均更高,P<0.05。通过末次随访发现,复发12例(20.00%),未复发患者48例(80.00%)。单因素分析得出影响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的因素为Campanacci分级和肿瘤体积(P<0.05)。结论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保膝手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较瘤段切除肿瘤型假体置换术疗效更优,其复发可能与病理分级或肿瘤体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 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保膝手术 瘤段切除肿瘤型假体置换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骨肉瘤中医核心病机分析
18
作者 朱青 朱垚 +1 位作者 赵一帆 陈龙菊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2-26,共5页
骨肉瘤(osteosarcoma,OS)作为恶性骨肿瘤,转移性高,治疗难度大,手段相对局限,而中医药在抗肿瘤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分析不同患者的病机,是中医治疗的关键和特色,通过对古今文献的病机的总结分析,考虑其以肾虚为主,寒邪、血瘀、癌毒为标... 骨肉瘤(osteosarcoma,OS)作为恶性骨肿瘤,转移性高,治疗难度大,手段相对局限,而中医药在抗肿瘤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分析不同患者的病机,是中医治疗的关键和特色,通过对古今文献的病机的总结分析,考虑其以肾虚为主,寒邪、血瘀、癌毒为标,虚实夹杂并对OS癌毒传舍、走注进行探析研究,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骨瘤 病机 癌毒 中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四肢长骨骨肿瘤切除后大节段骨缺损的重建优势
19
作者 郭政 田征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109-114,共6页
原发性骨肿瘤临床较为罕见,其中手术切除为其主要治疗手段,但四肢长骨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是患者保肢手术治疗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传统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移植、骨诱导膜技术等存在不能及早负重、效果不理想等缺点。近年来,随着计... 原发性骨肿瘤临床较为罕见,其中手术切除为其主要治疗手段,但四肢长骨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是患者保肢手术治疗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传统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移植、骨诱导膜技术等存在不能及早负重、效果不理想等缺点。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影像学技术的迅速发展,3D打印技术已逐步应用骨科手术中,也可为四肢长骨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本文通过分析解读相关的临床报道与临床经验,系统地定义长骨骨缺损的不同程度,阐述3D打印技术的微观设计与临床应用,体现其较所有重建方法在长骨骨肿瘤切除后大节段或极限骨缺损重建中的优势,并通过目前假体材料的发现与尝试的相关临床研究,结合3D打印技术,提出复合材料用于骨肿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损的重建治疗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大段骨缺损 3D打印 缺损重建
下载PDF
Game-changing insights on vertebral skeletal stem cells in bone metastasis and therapeutic horizons
20
作者 QIUQIANG CHEN XIAOLEI ZHAO WENXUE MA 《Oncology Research》 SCIE 2024年第1期95-98,共4页
Greenblatt and his team have unveiled vertebral skeletal stem cells(vSSCs)as a critical player in the landscape of bone metastasis.This commentary delves into the transformative discoveries surrounding vSSCs,emphasizi... Greenblatt and his team have unveiled vertebral skeletal stem cells(vSSCs)as a critical player in the landscape of bone metastasis.This commentary delves into the transformative discoveries surrounding vSSCs,emphasizing their distinct role in bone metastasis compared to other stem cell lineages.We illuminate the unique properties and functions of vSSCs,which may account for the elevated susceptibility of vertebral bones to metastatic invasion.Furthermore,we explore the exciting therapeutic horizons opened by this newfound understanding.These include potential interventions targeting vSSCs,modulation of associated signaling pathways,and broader implications for the treatment and management of bone metastasis.By shedding light on these game-changing insights,we hope to pave the way for novel strategies that could revolutionize the prognosis and treatment landscape for cancer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bone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tebral skeletal stem cells(vSSCs) Stem cell research Metastasis Breast prostate and lung cancers Spinal metastasis Matthew Greenblatt Genetic expression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