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9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飞蓟素通过调控miR-124-3p/WEE1轴影响胶质瘤细胞恶性生长的机制研究
1
作者 刘明 刘熙鹏 +4 位作者 李淳 张秀峰 曹兵 乔建新 王雪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148,共7页
目的探讨水飞蓟素(SM)对胶质瘤细胞恶性生长的影响以及对miR-124-3p/WEE1轴的调控机制。方法将胶质瘤U87细胞分为对照组,SM低、中、高浓度组,SM高浓度+miR-124-3p抑制剂组(SM高+miR-124-3p inhibitor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T... 目的探讨水飞蓟素(SM)对胶质瘤细胞恶性生长的影响以及对miR-124-3p/WEE1轴的调控机制。方法将胶质瘤U87细胞分为对照组,SM低、中、高浓度组,SM高浓度+miR-124-3p抑制剂组(SM高+miR-124-3p inhibitor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中miR-124-3p和WEE1 mRNA水平,荧光素酶活性实验验证miR-124-3p和WEE1之间的靶向关系,建立NOD/SCID小鼠颅内移植瘤模型并进行给药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SM处理组的细胞增殖活性、迁移和侵袭细胞数、cyclin D1蛋白表达、WEE1 mRNA表达水平降低,G0/G1周期细胞数、cleaved caspase-8、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及miR-124-3p表达升高(P<0.05);进一步转染miR-124-3p inhibitor后发现,SM对胶质瘤细胞恶性行为的抑制作用被逆转。小鼠体内实验显示,SM处理组肿瘤的质量和体积均低于模型组(P<0.05),且小鼠体质量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SM可通过上调miR-124-3p靶向下调WEE1抑制胶质瘤细胞的恶性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飞蓟素 胶质瘤 miR-124-3p/WEE1轴 恶性生长
下载PDF
miR-10b介导NKG2D调节脑胶质瘤细胞免疫效应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袁岗 巨虎 +3 位作者 肖宗宇 李文辉 曹立新 惠超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7-512,共6页
目的:观察微小核糖核酸-10b(miR-10b)对脑胶质瘤细胞免疫效应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进行培养和传代,获得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按照1.0×105个/ml浓度制备细胞悬液,并设置对照组、过表达组、低表... 目的:观察微小核糖核酸-10b(miR-10b)对脑胶质瘤细胞免疫效应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进行培养和传代,获得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按照1.0×105个/ml浓度制备细胞悬液,并设置对照组、过表达组、低表达组、空白组,每组6个复孔。对照组、过表达组、低表达组分别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阴性对照、miR-10b模拟物、miR-10b抑制剂,空白组予以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分离和培养1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效靶比时NK细胞的杀伤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NK细胞表面NK细胞激活受体(NKG2D)表达,并检测各组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链相关基因A(MICA)、UL16结合蛋白2(ULBP2)、UL16结合蛋白3(ULBP3)表达。结果:对照组、过表达组、低表达组转染效率分别为(93.55±2.05)%、(95.67±3.14)%、(94.18±3.26)%;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过表达组miR-10b表达升高,低表达组miR-10b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和空白组miR-10b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过表达组NK细胞不同效靶比杀伤活性均降低、NKG2D表达降低,低表达组NK细胞不同效靶比杀伤活性均增高、NKG2D表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NK细胞杀伤活性均随效靶比增加而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与空白组相比,相同效靶比NK细胞杀伤活性、NKG2D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过表达组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MICA、ULBP2、ULBP3表达均降低,低表达组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MICA、ULBP2、ULBP3表达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与空白组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MICA、ULBP2、ULBP3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miR-10b表达能够增加NK细胞表面NKG2D和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MICA、ULBP2、ULBP3表达,增强NK细胞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的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核糖核酸-10b 脑胶质瘤 NK细胞激活受体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链相关基因A UL16结合蛋白2 UL16结合蛋白3
下载PDF
手术治疗复发性原发颅内黑色素瘤1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李剑 杨柳 +3 位作者 张曙 顾志恺 严耀华 沈剑虹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10-113,共4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颅内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复发后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22年4月收治的1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原发性颅内黑色素瘤复发病例,结合相关文献总结颅内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诊断及治... 目的 探讨原发性颅内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复发后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22年4月收治的1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原发性颅内黑色素瘤复发病例,结合相关文献总结颅内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患者经首次手术全切除后病理报告为恶性黑色素瘤,术后未行放化疗等后续辅助治疗,随访7年余复发,二次术后恢复良好,随访5月余未见复发。结论 原发性颅内黑色素瘤长期生存者较罕见,其影像学表现多变,术前易误诊,手术全切除是治疗关键,对于复发病例重复切除仍是延长生存期的方案;放化疗效果不确切,手术结合立体定性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方案似乎是原发性颅内黑色素瘤的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颅内 原发性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miR-21低表达对垂体瘤细胞系RC-4BC增殖、凋亡的影响及与PTEN靶向关系
4
作者 宋志远 任洪波 +1 位作者 韩晓正 牛国栋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24-28,共5页
目的观察微小RNA-21(miR-21)低表达对垂体瘤细胞系RC-4BC增殖、凋亡的影响,并分析其与第10号染色体丢失的张力蛋白同源磷酸酶基因(PTEN)的靶向关系。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RC-4BC细胞分为两组,沉默组转染miR-21抑制物miR-21 inhibitor,阴... 目的观察微小RNA-21(miR-21)低表达对垂体瘤细胞系RC-4BC增殖、凋亡的影响,并分析其与第10号染色体丢失的张力蛋白同源磷酸酶基因(PTEN)的靶向关系。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RC-4BC细胞分为两组,沉默组转染miR-21抑制物miR-21 inhibitor,阴性对照组转染抑制物阴性对照NC-inhibitor,采用RT-PCR法检测miR-21、第10号染色体丢失的张力蛋白同源磷酸酶基因(PTEN)mRNA,采用CCK8实验观察两组细胞增殖能力(以OD值表示),采用平板克隆实验观察两组细胞集落形成能力(以集落形成数表示),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两组细胞凋亡率并观察细胞周期分布情况。收集RC-4BC细胞制备单细胞悬液,分别将miR-21 mimics或NC-mimics与PTEN-WT或PTEN-MUT共转染至RC-4BC细胞,转染后细胞标记为miR-21 mimics+PTEN-WT组、NC-mimics+PTEN-WT组、miR-21 mimics+PTEN-MUT组、NC-mimics+PTEN-MUT组,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21与PTEN的靶向关系。结果沉默组RC-4BC细胞中miR-21、PTEN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0±0.08、2.89±0.14,阴性对照组RC-4BC细胞中miR-21、PTEN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1±0.02、0.99±0.03,两组相比,P均<0.05。沉默组RC-4BC细胞24 h、48 h、72 h时OD值均低于阴性对照组(P均<0.05)。沉默组RC-4BC细胞集落形成数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沉默组RC-4BC细胞凋亡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沉默组RC-4BC细胞G0/G1期占比65.65%±7.82%、S期占比19.25%±3.70%,阴性对照组RC-4BC细胞G0/G1期占比45.62%±5.03%、S期占比35.72%±4.67%,两组相比,P均<0.05。miR-21 mimics+PTEN-WT组、NC-mimics+PTEN-WT组、miR-21 mimics+PTEN-MUT组、NC-mimics+PTEN-MUT组细胞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分别为0.39±0.07、1.02±0.03、1.01±0.04、1.00±0.03,其中miR-21 mimics+PTEN-WT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与其他各组相比,P均<0.05。结论沉默miR-21能够移至垂体瘤细胞系RC-4BC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PTEN基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21 垂体瘤 RC-4BC细胞 第10号染色体丢失的张力蛋白同源磷酸酶基因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下载PDF
Nurr1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NF-κB发挥抗炎作用
5
作者 王伟 侯晓霖 +5 位作者 陈秋元 潘晓玥 彭涛 王俊燕 李云鸿 王银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81-284,F0002,共5页
目的探索在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细胞株)炎症反应中,核受体相关蛋白1(Nurr1)是否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及核转位发挥抗炎作用。方法培养小鼠BV2小胶质细胞株,将细胞分为Ctrl组、LPS组、C-DIM12(Nurrl特异性激动剂)组... 目的探索在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细胞株)炎症反应中,核受体相关蛋白1(Nurr1)是否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及核转位发挥抗炎作用。方法培养小鼠BV2小胶质细胞株,将细胞分为Ctrl组、LPS组、C-DIM12(Nurrl特异性激动剂)组、siRNA干扰组、LPS+C-DIM12组。利用CCK-8检测LPS和C-DIM12的最适作用浓度,用Western blot观察NF-κB和Nurr1的表达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液中炎症因子IL-6、IL-1β和TNF-α的水平,用免疫荧光观察siRNA干扰或C-DIM12激活Nurr1表达活性后,NF-κB及p-IκB在BV2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LPS刺激BV2细胞后,NF-κB表达提高,炎症因子IL-1、IL-6、TNF-α释放量增加(P<0.05)。C-DIM12激活Nurr1后,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都显示NF-κB的表达显著下降,而小干扰RNA(siNurr1)沉默Nurr1表达后,NF-κB表达增加。在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中,NF-κB二聚体分子的结合分子p-IκB的磷酸化蛋白水平相对于对照组显著升高,而C-DIM12激活Nurr1后,p-IκB水平显著下降。结论Nurr1可以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NF-κB表达水平并阻止NF-κB核位移发挥抗炎作用。Nurr1可能是一个新的潜在的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相关疾病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RR1 NF-ΚB 神经炎症 小胶质细胞 p-IκB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手术治疗颈静脉孔区颅内外沟通型肿瘤的临床分析
6
作者 蒋涛 石爽 +7 位作者 辛运 李林峰 王星宇 吴越 夏海坚 唐文渊 孙晓川 钟东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26-131,共6页
目的总结分析多学科协作手术切除颈静脉孔区哑铃型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23年7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后颅底脑干组收治的5例多学科协作手术治疗的颈静脉孔区颅内外沟通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 目的总结分析多学科协作手术切除颈静脉孔区哑铃型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23年7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后颅底脑干组收治的5例多学科协作手术治疗的颈静脉孔区颅内外沟通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信息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表现、专科检查、辅助检查、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病理及随访结果。结果所有病例均由神经外科、耳鼻咽喉科、颌面外科行MDT讨论并采用MDT手术治疗方案,其中2例行颞下窝Fisch A型联合颈部入路,3例行颅颈联合入路。5例患者中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病理结果提示脑膜瘤2例,神经鞘瘤1例,副神经节瘤1例,脊索瘤1例。术后后组颅神经损伤3例,面瘫3例,听力下降2例,脑脊液漏2例,颅内感染3例。平均随访时间51.8个月(8~150个月);平均随访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90分(80~100分)。结论多学科协作手术不仅增加了颈静脉孔区哑铃型肿瘤的切除程度,而且提高了颈静脉孔区哑铃型肿瘤的手术安全性。当全切除较为困难或可能导致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时,次全切除后辅助放疗也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孔区哑铃型肿瘤 多学科协作手术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Pipeline Flex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观察
7
作者 谢兵 韩昊锦 +2 位作者 李锐韬 韩志安 丁明祥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观察使用Pipeline Flex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中山市人民医院使用PED治疗的25例颅内动脉瘤(共29个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5例患者中2例存在2个串联动脉瘤,1例有3个... 目的观察使用Pipeline Flex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中山市人民医院使用PED治疗的25例颅内动脉瘤(共29个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5例患者中2例存在2个串联动脉瘤,1例有3个串联动脉瘤。29个动脉瘤分布在颈内动脉26个,大脑中动脉1个,椎基底动脉2个。术后进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评估术后即刻动脉瘤栓塞情况和出院时患者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并在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时随访进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动脉瘤闭塞情况。结果25例患者均成功置入PED,其中15个动脉瘤联合弹簧圈栓塞,14个动脉瘤单独置入PED支架。术中有1例使用球囊扩张,24例经导丝微导管按摩均贴壁良好,术后临床随访中1例(4%)患者有缺血症状。术后6个月随访22个(75.9%)动脉瘤完全闭合,术后12个月随访2个(6.9%)动脉瘤影像学随访中未见闭合,27个(93.1%)动脉瘤完全闭合。结论PED治疗颅内动脉瘤短期随访安全有效,并发症较少,动脉瘤闭塞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流导向装置 治疗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NAP1L1基因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特性研究
8
作者 卢德伟 黄德尤 +2 位作者 罗起胜 罗宏成 罗桂莲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分析脑胶质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核小体组装蛋白1-like-1(NAP1L1)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例特征及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86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 目的:分析脑胶质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核小体组装蛋白1-like-1(NAP1L1)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例特征及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86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脑胶质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脑胶质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NAP1L1表达情况;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NAP1L1表达情况以NAP1L1表达<3.04视为低表达组(n=32),≥3.04视为高表达组(n=54),分析NAP1L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对患者进行为期36个月的随访,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NAP1L1表达与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脑胶质瘤组织中NAP1L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AP1L1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在病理分级、Ki-67指数、KPS评分及术后是否复发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6个月,86例患者生存率为52.33%(45/86);经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NAP1L1低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1个月,明显高于NAP1L1高表达患者的1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P1L1在脑胶质瘤中呈明显高表达,且其表达与患者病理分级、Ki-67指数、KPS评分、术后是否复发及生存预后明显相关。NAP1L1有可能成为神经胶质瘤发病机制的有前途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小体组装蛋白1-like-1 脑胶质瘤 表达特性 预后
下载PDF
miR-652-3p通过靶向Nptn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的增殖和迁移
9
作者 胥敏 陈正楼 +3 位作者 王云江 火旭其 张新化 王宏盛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43-48,53,共7页
目的 探讨miR-652-3p对胶质母细胞瘤(GAM)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用miR-652-3p模拟物转染胶质母细胞系C6和U87,然后分别通过CCK8、细胞流式、EdU、Transwell和划痕实验研究miR-652-3p对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目的 探讨miR-652-3p对胶质母细胞瘤(GAM)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用miR-652-3p模拟物转染胶质母细胞系C6和U87,然后分别通过CCK8、细胞流式、EdU、Transwell和划痕实验研究miR-652-3p对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652-3p与Neuroplastin(Nptn)的互作关系。通过CCK8、细胞流式、EdU、Transwell和划痕实验研究Nptn对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 miR-652-3p的过表达可以抑制C6和U87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表明miR-652-3p可以与Nptn结合,Nptn表达水平受到miR-652-3p水平的影响;干扰Nptn的表达可以抑制C6和U87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结论 miR-652-3p通过靶向Nptn抑制GBM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652-3p Nptn 胶质母细胞瘤 增殖 迁移
下载PDF
以痤疮及性早熟为主要表现的下丘脑错构瘤1例
10
作者 宫泽琨 管志伟 +1 位作者 张明英 李钦峰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76-178,共3页
下丘脑错构瘤(HH)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脑组织发育异常性疾病,常可引起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症状群,包括药物难治性癫痫、认知行为及精神障碍、中枢性性早熟(CPP)等。患儿男性,4岁5个月,主因面部皮疹、胡须、声音变粗3个月就诊。实验室检查为... 下丘脑错构瘤(HH)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脑组织发育异常性疾病,常可引起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症状群,包括药物难治性癫痫、认知行为及精神障碍、中枢性性早熟(CPP)等。患儿男性,4岁5个月,主因面部皮疹、胡须、声音变粗3个月就诊。实验室检查为中枢性性早熟,磁共振成像(MRI)显示鞍上肿物。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MRI结果,诊断为H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幼儿 下丘脑错构瘤 性早熟
下载PDF
miR-145-5P通过调节RhoA蛋白表达抑制U251胶质瘤细胞的功能
11
作者 王军成 赵岳阳 +1 位作者 刘海波 张斌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25-129,181,共6页
目的探究miR-145-5P对U251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使用miR-145-5P mimic体外干预U251胶质瘤细胞,分为miR-145-5p过表达[miR-145-5p(+)]组、对照(NC)组。使用CCK-8实验、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miR-145-5P对U... 目的探究miR-145-5P对U251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使用miR-145-5P mimic体外干预U251胶质瘤细胞,分为miR-145-5p过表达[miR-145-5p(+)]组、对照(NC)组。使用CCK-8实验、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miR-145-5P对U25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免疫荧光实验检测miR-145-5P对U251胶质瘤细胞骨架形成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中RhoA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与NC组相比,CCK-8实验、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显示,miR-145-5p(+)组U251细胞的OD值、划痕愈合率、迁移/侵袭细胞数均明显减少(P均<0.05);免疫荧光实验显示,miR-145-5p过表达后细胞形态由梭形变为圆形,丝状伪足及片状伪足皱缩;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miR-145-5p过表达后U251细胞中RhoA蛋白表达量减少(P<0.05)。结论miR-145-5P通过调节RhoA蛋白表达量,进而影响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等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A蛋白 胶质瘤 增殖 侵袭
下载PDF
基于脑MRI的机器学习预测非小细胞肺癌T790M突变
12
作者 崔婀娜 杨春娜 +3 位作者 王晓煜 沙宪政 赵鹏 孙艺瑶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3-159,共7页
目的:本研究基于脑部T_(1)C和T_(2)W MRI建立人工智能模型,预测肺癌脑转移患者在靶向治疗中的耐药性T790M突变。方法:本研究收集80例肺癌脑转移患者(2017年6月—2019年12月)的T_(1)C和T_(2)W MRI影像和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按照2... 目的:本研究基于脑部T_(1)C和T_(2)W MRI建立人工智能模型,预测肺癌脑转移患者在靶向治疗中的耐药性T790M突变。方法:本研究收集80例肺癌脑转移患者(2017年6月—2019年12月)的T_(1)C和T_(2)W MRI影像和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按照2∶1的比例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采用无监督k-means算法将肿瘤区域划分为高亮度区域和低亮度区域,提取不同区域的影像组学图像特征构建模型,评估每个模型的诊断效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特异性和敏感性作为模型评价指标,分析模型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对T_(1)C和T_(2)W MRI和临床特征融合的统计计算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对T790M突变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AUC分别为0.899和0.818。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计算机模型可以有效预测肺癌脑转移患者T790M突变,具有潜在的临床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脑肿瘤 肿瘤转移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T_(1)-mapping鉴别腮腺常见肿瘤的初探
13
作者 文宝红 张赞霞 +3 位作者 朱靖 付坤 张勇 程敬亮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9-194,共6页
目的:探讨T_(1)-mapping和分段读出DWI(RESOLVE-DWI)在腮腺常见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2年8月经病理证实的169例腮腺常见肿瘤患者的T_(1)-mapping及分段读出DWI资料。其中,多形性腺瘤85例,Warthin瘤32例,... 目的:探讨T_(1)-mapping和分段读出DWI(RESOLVE-DWI)在腮腺常见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2年8月经病理证实的169例腮腺常见肿瘤患者的T_(1)-mapping及分段读出DWI资料。其中,多形性腺瘤85例,Warthin瘤32例,恶性肿瘤52例。测量并比较三组肿瘤的T_(1)及ADC值,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T_(1)、ADC及二者联合(T_(1)+ADC)对腮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参数的AUC的差异。结果:三组肿瘤的T_(1)值和AD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形性腺瘤的T_(1)值及ADC值最高;恶性肿瘤次之,Warthin瘤最低。T_(1)和ADC鉴别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多形性腺瘤与恶性肿瘤、Warthin瘤与恶性肿瘤的AUC分别为0.914和0.997、0.664和0.869、0.835和0.695,Delong检验显示2个参数AUC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ADC鉴别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多形性腺瘤与恶性肿瘤的AUC均显著高于T_(1)(1.000 vs.0.914、0.873 vs.0.664,P均<0.001);T_(1)+ADC鉴别Warthin瘤与恶性肿瘤的AUC显著高于T_(1)(0.895 vs.0.835,P<0.001)和ADC(0.895 vs.0.695,P<0.001)。结论:T_(1)-mapping和RESOLVE-DWI有助于鉴别诊断腮腺常见肿瘤,二者联合诊断可提高鉴别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T_(1)-mapping 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颅咽管瘤相关下丘脑性肥胖危险因素及饮食运动干预研究进展
14
作者 任英 汪潮湖 +3 位作者 张南南 包贇 漆松涛 邓瑛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672-2678,共7页
颅咽管瘤相关下丘脑性肥胖已成为颅咽管瘤患者术后管理中的重要问题。有研究指出通过调整热量摄入、制订并实施运动计划能显著降低颅咽管瘤相关下丘脑性肥胖患者体质量,可将非药物治疗措施如饮食运动干预应用于颅咽管瘤患者的体质量管理... 颅咽管瘤相关下丘脑性肥胖已成为颅咽管瘤患者术后管理中的重要问题。有研究指出通过调整热量摄入、制订并实施运动计划能显著降低颅咽管瘤相关下丘脑性肥胖患者体质量,可将非药物治疗措施如饮食运动干预应用于颅咽管瘤患者的体质量管理中,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文综述了颅咽管瘤相关下丘脑性肥胖现状、危害、危险因素和饮食运动干预策略,以期改善疾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建议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颅咽管瘤患者相关下丘脑性肥胖,开展颅咽管瘤相关下丘脑性肥胖患者体质量控制的前瞻性研究,并构建科学严谨的饮食运动干预方案,为全面提高颅咽管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下丘脑性肥胖 饮食运动干预 体质指数 综述
下载PDF
CT-MRI同体位图像融合在高级别脑胶质瘤放射治疗靶区勾画中应用
15
作者 金龙 杨振 +2 位作者 张鑫 刘晓斌 缪星宇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35-41,共7页
目的探讨同体位MRI图像(MRIsim)与CT模拟定位图像融合在高级别脑胶质瘤放射治疗靶区勾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例脑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39~69岁,平均年龄45.5岁;全部为单发病变;均已行全切或不全... 目的探讨同体位MRI图像(MRIsim)与CT模拟定位图像融合在高级别脑胶质瘤放射治疗靶区勾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例脑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39~69岁,平均年龄45.5岁;全部为单发病变;均已行全切或不全切手术,全部经病理组织诊断证实;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Ⅲ级6例,Ⅳ级14例。将每例患者的同体位MRIsim、常规MRI影像(MRIconv)分别与CT模拟定位图像融合。运用Dice相似指数(DSC)和豪斯多夫距离(HD)算法来评价配准的精确度。在CT与MRIsim融合图像(Fusion-CT MRIsim)、CT与MRIconv融合图像(Fusion-CT MRIconv)上分别勾画危及器官(OAR)及靶区[大体肿瘤靶区(GTV)、临床肿瘤靶区(CTV)]。评估两种融合图像(即Fusion-CT MRIsim组和Fusion-CT MRIconv组)OAR勾画体积、GTV、CTV及剂量学差异。结果融合精确度评估:除全脑外,Fusion-CT MRIsim组其余OAR DSC均高于Fusion-CT MRIconv组(P<0.05);Fusion-CT MRIsim组OAR HD小于Fusion-CT MRIconv组(P<0.05)。OAR勾画体积比较:Fusion-CT MRIsim组OAR勾画体积与Fusion-CT MRIcon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区:Fusion-CT MRIsim组GTV、CTV小于Fusion-CT MRIconv组[(118.2±8.0)cm^(3)vs(125.3±8.1)cm^(3)、(234.3±12.8)cm^(3)vs(256.0±13.4)cm^(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00)。剂量学比较:Fusion-CT MRIsim组D_(max)-PTV、D_(mean)-PTV与Fusion-CT MRIconv组[(6432.9±23.0)cGy vs(6430.4±25.2)cGy、(6159.0±13.7)cGy vs(6166.2±17.3)cG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MRI同体位融合图像配准精确度高,可降低全脑平均剂量(D_(mean))及缩小GTV及CTV,是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精确放射治疗值得广泛应用的临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MRI同体位融合 高级别胶质瘤 放射治疗靶区 靶区勾画
原文传递
经髁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枕骨大孔腹侧或腹外侧脑膜瘤
16
作者 陈利锋 赵博 +2 位作者 李翀 张军 卜博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37-141,共5页
目的评价枕大孔(FM)腹侧或腹外侧脑膜瘤手术入路及治疗策略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7年1月—2022年1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的72例枕大孔腹侧或腹外侧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所有患者均经一侧远外... 目的评价枕大孔(FM)腹侧或腹外侧脑膜瘤手术入路及治疗策略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7年1月—2022年1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的72例枕大孔腹侧或腹外侧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所有患者均经一侧远外侧髁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全切除65例(90%),次全切除7例(10%)。次全切除的患者行赛博刀放射外科治疗。12例(17%)发生舌下神经功能障碍,8例术后3个月内好转。18例(25%)出现声音嘶哑和(或)吞咽困难,15例在术后3个月内好转,1例患者因后组颅神经麻痹而行气管切开。1例因脊髓前动脉损伤偏瘫。无手术死亡。随访12~60个月,无患者出现肿瘤复发。结论经髁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枕骨大孔腹侧或腹外脑膜瘤既能满足手术显露需要,又避免了磨除过多的骨质,可取得很好的全切率、较低的并发症和长期满意疗效。术后偏瘫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术中血管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骨大孔 脑膜瘤 显微手术 髁后入路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硬脊膜内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17
作者 金爱芳 骆柘璜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在硬脊膜内转移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22年4月于江西省人民医院行^(18)F-FDG PET/CT和MRI检查且确诊椎管内转移肿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对病灶代谢活性进行视觉分析,并测量最大标准化...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在硬脊膜内转移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22年4月于江西省人民医院行^(18)F-FDG PET/CT和MRI检查且确诊椎管内转移肿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对病灶代谢活性进行视觉分析,并测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分析^(18)F-FDGPET/CT诊断硬脊膜内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SUVmax诊断硬脊膜内转移的效能。结果135例伴可疑椎管内转移症状的肿瘤患者中,硬脊膜内(软脊膜和髓内)转移18例,其他病变80例,脊髓无病变37例。18例硬脊膜内转移中,13例软脊膜转移,2例髓内转移,3例同时有软脊膜和髓内转移。转移表现为结节状(10例)或条片状(6例)18F-FDG摄取增高,对应CT上髓旁或髓内结节或脊髓肿胀。^(18)F-FDGPET/CT比MRI发现了更多的病灶,包括亚厘米的病灶。基于患者,^(18)F-FDGPET/CT诊断硬脊膜内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8.9%、89.2%、89.1%;以转移灶和正常脊髓SUVmax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界值为2.45时约登指数最大,对应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2%、75.7%。结论18F-FDG PET/CT是诊断硬脊膜内转移的一种可选择影像模式。硬脊膜内转移大多数表现为局灶性高代谢病变,SUVmax可作为诊断硬脊膜内转移的一个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内转移 软脊膜转移 脊髓内转移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代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安罗替尼通过NF-κB信号通路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18
作者 柳新 谢云鹏 +2 位作者 张圣林 李青山 董怡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通过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人脑胶质瘤细胞(T98G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T98G细胞,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μmol/L安罗替尼组、10μmol/L安罗替尼组、20μmol/L安罗替尼组、阳性药物组、抑制剂组。...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通过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人脑胶质瘤细胞(T98G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T98G细胞,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μmol/L安罗替尼组、10μmol/L安罗替尼组、20μmol/L安罗替尼组、阳性药物组、抑制剂组。对照组不予干预,5μmol/L安罗替尼组、10μmol/L安罗替尼组、20μmol/L安罗替尼组分别以5、10、20μmol/L安罗替尼进行干预,阳性药物组以50 mg/L的5-氟尿嘧啶进行干预,抑制剂组加入10μmol/L安罗替尼+5μmol/L NF-κB通路抑制剂BAY 11-7082进行干预。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用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法测算细胞增殖率,用Hoechst33258染色法测算细胞凋亡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增殖、凋亡相关蛋白与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NF-κB p65、磷酸化NF-κB p65(NF-κB p65)]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5μmol/L安罗替尼组细胞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20μmol/L安罗替尼组、阳性药物组的细胞活力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各安罗替尼组、阳性药物组细胞增殖率、Cyclin D1、p-NF-κB p65蛋白表达低,而细胞凋亡率、Caspase-3蛋白表达高(P均<0.05);与阳性药物组比较,10μmol/L安罗替尼组细胞增殖率、Cyclin D1、p-NF-κB p65蛋白表达高(P均<0.05),而细胞凋亡率、Caspase-3蛋白表达低(P均<0.05),20μmol/L安罗替尼组与阳性药物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10μmol/L安罗替尼组比较,抑制剂组各指标变化更明显(P均<0.05)。结论安罗替尼可能通过抑制NF-κB通路信号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安罗替尼 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CD73/NT5E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邵将 李琳 +4 位作者 郭岩松 孙程圆 温稀超 郑克彬 史彦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8-431,438,共5页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主要来源于神经胶质细胞,具有侵袭性强、易复发、预后差的特点。胶质母细胞瘤是恶性程度最高的高级别胶质瘤,临床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化疗及电场治疗等综合治疗,但治疗效果并不令人...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主要来源于神经胶质细胞,具有侵袭性强、易复发、预后差的特点。胶质母细胞瘤是恶性程度最高的高级别胶质瘤,临床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化疗及电场治疗等综合治疗,但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CD73是一种与腺苷代谢相关的新型免疫检查点,近年来随着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迅速发展,发现CD73可以通过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和促进血管生成来促进肿瘤进展。本文系统综述了CD73的作用机制,并讨论其在胶质瘤中的生物学作用及应用,旨在为胶质瘤患者的治疗提供潜在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CD73/NT5E 腺苷 免疫检查点 免疫治疗
下载PDF
单纯鞍下恶性颅咽管瘤一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20
作者 周佳南 窦鑫 +3 位作者 王正阁 梁雪 张鑫 张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2期182-183,共2页
本文报道单纯位于鞍下恶性颅咽管瘤1例。患者男性,60岁,因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入院。CT表现为鞍下区等密度软组织肿块,颅底斜坡骨质破坏。MR表现为鞍下区不规则实性肿块,T_(1)WI呈均匀低信号,T_(2)WI呈稍高信号,DWI呈均匀低信号,T_(... 本文报道单纯位于鞍下恶性颅咽管瘤1例。患者男性,60岁,因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入院。CT表现为鞍下区等密度软组织肿块,颅底斜坡骨质破坏。MR表现为鞍下区不规则实性肿块,T_(1)WI呈均匀低信号,T_(2)WI呈稍高信号,DWI呈均匀低信号,T_(2)WI和T_(1)WI增强序列均表现为高低相间混杂信号的“椒盐征”。术后见鞍内垂体结构完整,鞍上及鞍内未侵犯。最终病理诊断为恶性颅咽管瘤(鳞形细胞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下颅咽管瘤 鳞状细胞癌 恶性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