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9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藜芦醇通过miR-512-3P/DUSP1轴抑制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的自噬并促进细胞凋亡
1
作者 孙正杨 刘楠楠 +5 位作者 范学菲 陈苏环 陈唔奇 陈广祎 邵玉宝 陈晓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2-298,共7页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抑制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choroidal melanoma cells,MUM2B)自噬并促进其凋亡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将MUM2B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分别用不同浓度的RES(0、10、20、40、60、80μmol·L-1)处理细胞...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抑制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choroidal melanoma cells,MUM2B)自噬并促进其凋亡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将MUM2B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分别用不同浓度的RES(0、10、20、40、60、80μmol·L-1)处理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率,CCK-8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iR-512-3P、DUSP1以及其他目的蛋白的表达,RIP实验验证miR-512-3P靶向沉默DUSP1,使用miR-512-3P的mimic,体外评估miR-512-3P的生物学意义。结果RES抑制了MUM2B细胞的增殖与侵袭,减弱细胞自噬,促进细胞凋亡;MUM2B细胞p-ERK、p-MTOR蛋白表达明显增加,miR-512-3P表达增加;过表达miR-512-3P靶向抑制了DUSP1的表达,并促进了MUM2B细胞的凋亡。结论RES通过促进miR-512-3P的表达靶向抑制DUSP1,从而抑制MUM2B的自噬并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黑色素瘤 白藜芦醇 miR-512-3P DUSP1 自噬 凋亡
下载PDF
胎儿视网膜母细胞瘤超声表现
2
作者 高静 栗河舟 +4 位作者 王铭 李静 周强 姜竹 张君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89-1692,共4页
目的观察胎儿视网膜母细胞瘤(RB)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胎接受产前超声检查的单胎单侧RB胎儿资料,观察眼内病变二维、三维超声和血流成像表现。结果7胎眼内RB病灶均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整;6胎呈实性偏高回声,1胎呈无回声;6胎可见钙... 目的观察胎儿视网膜母细胞瘤(RB)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胎接受产前超声检查的单胎单侧RB胎儿资料,观察眼内病变二维、三维超声和血流成像表现。结果7胎眼内RB病灶均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整;6胎呈实性偏高回声,1胎呈无回声;6胎可见钙化,其中5胎点状钙化伴声影、1胎未伴声影;6胎呈分支状血流,与视网膜动脉连续,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15.78~19.68 cm/s,阻力指数0.82~1.01,1胎呈稀疏点状;三维断层超声成像(TUI)显示4胎偏高回声肿块位于眼眶内,其余3胎未获得满意TUI。结论胎儿RB主要超声表现为眼内实性肿块伴钙化斑及高速高阻血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视网膜母细胞瘤 超声检查
下载PDF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经不同手术入路摘除后的临床效果分析
3
作者 吴晨冕 罗班 +3 位作者 高然 刘晨雨 陆仁科 胡维琨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12期1438-1442,共5页
目的 探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经不同手术入路摘除的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和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同济天佑医院)眼科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确... 目的 探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经不同手术入路摘除的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和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同济天佑医院)眼科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确诊的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资料98例。对这些患者的手术入路、选择标准、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 所有98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均经一次手术摘除,其中96例完整摘除,2例大部分切除。经结膜入路者9例;经皮肤入路前路开眶者12例;外侧开眶入路共42例;内侧开眶(经结膜、鼻腔)入路共22例;经骨膜下入路13例。手术并发症包括视力下降甚至丧失15例;上睑下垂12例;瞳孔向心性扩大18例;眼球运动受限和/或复视24例;眼部皮肤麻木和/或感觉异常28例;球结膜和/或眼睑水肿出血45例。结论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应该根据病变位置、范围和粘连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位置较深者尤其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容易出现相关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 海绵状血管瘤 手术入路 手术并发症
下载PDF
原发性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3例流式细胞术和二代测序检测分析
4
作者 杜春平 王春艳 +6 位作者 刘松雅 何成 朱莉 易淑娟 王瑾 肖敏 毛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9-362,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primary vitreoretinal lymphoma,PVRL)的免疫和基因表型,探讨流式细胞和二代测序在PVRL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PVRL的细胞病理学、流式细胞、靶向二代测序或数字PCR等检测结果。结果3例患... 目的分析原发性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primary vitreoretinal lymphoma,PVRL)的免疫和基因表型,探讨流式细胞和二代测序在PVRL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PVRL的细胞病理学、流式细胞、靶向二代测序或数字PCR等检测结果。结果3例患者症状不典型,例1和例3从初诊到确诊历经1年左右。3例的流式细胞免疫分型均支持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例1细胞病理学见异常大淋巴细胞,二代测序发现MYD88 L265P和CD79B Y196H等8个基因突变。例2细胞病理学见异常幼稚大细胞,二代测序发现MYD88 L265P和CD79B Y196N等13个基因突变,房水细胞因子IL-10/IL-6升高。例3数字PCR发现房水MYD88 L265P突变。结论流式细胞免疫分型是PVRL诊断的实用辅助手段,二代测序有利于探索新的诊断和预后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内肿瘤 原发性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 流式细胞 二代测序 数字PCR
下载PDF
Predicting the prognosis of primary orbital lymphoma by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maging features
5
作者 Jian-Bo Zhu Bin Li +1 位作者 Hong-Mei Zhang Ning-Li W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23年第5期705-711,共7页
AIM: To analyze the 5-year disease-free survival(DFS) of primary orbital lymphoma(POL) by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maging features.METHODS: A total of 72 patients, 43 males and 29 females, with histologically con... AIM: To analyze the 5-year disease-free survival(DFS) of primary orbital lymphoma(POL) by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maging features.METHODS: A total of 72 patients, 43 males and 29 females, with histologically confirmed POL, were retrospectively recruited between January 2012 and May 2017. The information on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imaging features, and 5-year DFS was obtained.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forwar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variable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5-year DFS. Kaplan-Meier was applied for survival analysis. RESULTS: Univariat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uni-or bilateral orbital involvement, single or multiple lesions, treatment methods, and contrast enhancement pattern on images were significant for 5-year DFS(P=0.022, 0.042, <0.001, and 0.028, respectively), while in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nly uni-or bilateral orbital involvement, treatment methods and contrast enhancement pattern on images were significant(r=0.453, 0.897, and 0.556, P=0.038, <0.001 and 0.022, respectively). The survival curves for DFS were obtained. CONCLUSION: The majority of POL are B-cell lymphomas. Unilateral orbital involvement, homogeneous contrast enhancement on images, and the appropriate treatment schemes result to be significant factors for a good prognosis for P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MPHOMA ORBITAL PRIMARY PROGNOSIS
原文传递
眼眶黏液炎性成纤维细胞肉瘤1例
6
作者 徐彬彬 钱江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3年第S01期34-37,共4页
47岁男性,因“左眼球突出2个月”入院。体格检查发现左眼球前突,向外下方移位,结膜轻度充血,余查体阴性。影像学示左眼眶球后、视神经鼻侧软组织占位,肿块涉及肌锥内外,与视神经、内直肌、滑车等结构紧密相连。入院后予双重睑联合睑纵... 47岁男性,因“左眼球突出2个月”入院。体格检查发现左眼球前突,向外下方移位,结膜轻度充血,余查体阴性。影像学示左眼眶球后、视神经鼻侧软组织占位,肿块涉及肌锥内外,与视神经、内直肌、滑车等结构紧密相连。入院后予双重睑联合睑纵向切口入路行左眼眶占位完整切除,病理提示黏液炎性成纤维细胞肉瘤。讨论体会:对于特殊类型的眼眶肿瘤,如肉瘤、孤立性纤维瘤等应避免活检,尽可能完整切除;对于视神经鼻侧较大的眼眶肿瘤采取睑纵向切口可充分暴露术野,术后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炎性成纤维细胞肉瘤 低度恶性肿瘤 眼眶肿瘤
下载PDF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卜战云 郑嵩山 +1 位作者 柳晓辉 李晓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29-833,共5页
背景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OCH)是成人常见的原发于眼眶的良性肿瘤,术前准确的定性、定位诊断是安全、有效摘除肿瘤的重要前提. 目的 探讨OCH的临床特点、术前诊断、不同手术进路的适应证选择、治疗效果及并发症预防.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 背景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OCH)是成人常见的原发于眼眶的良性肿瘤,术前准确的定性、定位诊断是安全、有效摘除肿瘤的重要前提. 目的 探讨OCH的临床特点、术前诊断、不同手术进路的适应证选择、治疗效果及并发症预防.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OCH患者117例117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接受视力、眼球突出度、眼球运动、眼眶扪诊、眼眶A型和B型超声、CDI、CT和MRI检查,并根据肿瘤在眼眶中的位置分别接受前路开眶术、外侧开眶术或外侧联合内侧开眶术.比较手术前后视觉功能和眼眶的形态学改变. 结果 OCH以渐进性眼球突出和视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117眼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为100%.采用结膜入路者占52.14% (61/117),外侧开眶术者占30.77% (36/117),前路开眶皮肤切口术者占16.24% (19/117),外侧结合内侧开眶术者占0.85% (1/117).随访3个月~5年,影像学检查未见肿瘤残留和复发.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者占30.77% (36/117),下降者占8.55% (10/117),视力不变者占60.68% (71/117).术后一过性并发症为瞳孔改变者占14.53% (17/117),眶内大出血者占1.71%(2/117),眼球运动障碍者占16.24% (19/117),上睑下垂者占4.27% (5/117);术后永久性并发症为瞳孔向心性扩大3眼及视力丧失和永久性外展运动受限各1眼. 结论 OCH术前定性和定位诊断主要根据临床和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有助于手术进路的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和熟练的技巧对于OCH的治疗是安全且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诊断 海绵状血管瘤/手术 眼眶肿瘤 眼科手术方法 术中并发症/预防和治疗 医学影像学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眼眶影像学新五分区对眼眶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8
作者 姚建华 陶晓峰 +2 位作者 汤光宇 施增儒 王金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0-285,共6页
目的:探讨眼眶影像学新五分区在眼眶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4例眼眶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按眼眶影像学新五分区法(眼球区、视神经鞘区、肌锥内区、肌锥外区、骨膜外区)对其分布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新五分... 目的:探讨眼眶影像学新五分区在眼眶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4例眼眶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按眼眶影像学新五分区法(眼球区、视神经鞘区、肌锥内区、肌锥外区、骨膜外区)对其分布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新五分区法下眼眶占位性病变的分布规律。结果:374例患者中血管瘤最常见,占总病例数的34.75%(130/374),其中79.23%(103/130)分布于肌锥内区。淋巴瘤分布以锥外单区域为主,炎性假瘤的分布多见于混合区域(χ2=13.63,P<0.001)。病例数超过10例的眼眶占位性病变各区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良、恶性病变在肌锥内区、外区及混合型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内/外=66.53,P<0.001;χ2内/混=88.17,P<0.001;χ2外/混=5.078,P=0.024<0.05)。肌锥内区良性病变(99.18%,121/122)>肌锥外区(56.12%,78/139)>混合型(36.96%,17/46);恶性肿瘤混合型(63.04%,29/46)>肌锥外区(43.88%,61/139)>肌锥内区(0.82%,1/122)。结论:眼眶影像学新五分区下各分区眼眶占位性病变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新五分区法有助于眼眶占位性病变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肿瘤 眼眶占位性病变 影像分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眼眶肿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青格勒图 李琳 +1 位作者 新吉夫 陆蓓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39-1141,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眼眶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眼科2012-01/2017-06收治的眼眶肿瘤患者52例56眼均行颅脑核磁共振(MRI)及眼眶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明确肿瘤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并行开眶手术治疗,入路方式包括经结膜入路前路...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眼眶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眼科2012-01/2017-06收治的眼眶肿瘤患者52例56眼均行颅脑核磁共振(MRI)及眼眶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明确肿瘤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并行开眶手术治疗,入路方式包括经结膜入路前路开眶术、外侧开眶术、内外侧联合开眶术,统计所有患者肿瘤切除情况、视力恢复情况、术后早期并发症以及随访复发情况。结果:本组52例患者中有7例8眼(14%)肿瘤残留,经结膜入路前路开眶术肿瘤残留率(23%)高于外侧开眶术、内外侧联合开眶术(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视力提高者28例30眼(54%)、无变化者18例19眼(34%)、下降者6例7眼(13%);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3%,包括意外视力丧失2例2眼、瞳孔改变2例2眼、上睑下垂3例3眼、眼动障碍5例6眼,主要集中发生于老年患者;三种手术入路视力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23%、19%、29%)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52例患者中有3例3眼(5%)复发,内外侧联合开眶术术后复发率(14%)明显高于经结膜入路前路开眶术、外侧开眶术(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可成功摘除眼眶肿瘤、改善或稳定视功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和复发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入路 眼眶肿瘤 视功能 疗效
下载PDF
紫檀芪诱导人视网膜母细胞瘤WERI-Rb-1细胞的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静 沈永青 +2 位作者 智利彩 常亮 仇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00-905,共6页
背景与目的:紫檀芪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其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效果仍不明确。拟探讨紫檀芪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WERI-Rb-1细胞的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及细胞自噬的作用,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 背景与目的:紫檀芪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其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效果仍不明确。拟探讨紫檀芪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WERI-Rb-1细胞的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及细胞自噬的作用,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活力,Annexin V/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吖啶橙染色观察细胞内自噬囊泡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LC3B及P62蛋白的表达。结果:紫檀芪显著抑制WERI-Rb-1细胞的增殖活力(P<0.01),以25、50和100μmol/L的药物浓度作用细胞24 h时,细胞增殖活力分别为(93.02±0.47)%、(55.10±2.04)%和(30.33±1.45)%;50μmol/L紫檀芪处理细胞12、24和48 h时,细胞增殖活力分别为(88.38±3.70)%、(53.37±1.17)%和(29.60±1.05)%。紫檀芪显著诱导细胞凋亡(P<0.01),对照组、24和48 h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4.08±0.79)%、(13.44±2.12)%和(23.49±2.01)%。紫檀芪能够激活WERI-Rb-1细胞发生细胞自噬,上调LC3蛋白的表达,下调P62蛋白的表达,增加细胞内自噬囊泡的数量(P<0.01)。3-MA及Beclin1 si RNA抑制细胞自噬后能够部分逆转紫檀芪的抗肿瘤作用(P<0.01)。3-MA抑制细胞自噬后,紫檀芪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率为(12.97±2.09)%,3-MA+紫檀芪组为(8.35±1.11)%。siRNA敲低Beclin1后,紫檀芪处理组和siRNA+紫檀芪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3.80±2.19)%和(9.62±0.52)%。结论:紫檀芪可以显著抑制WERI-Rb-1细胞的细胞增殖并激活细胞自噬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檀芪 视网膜母细胞瘤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自噬
下载PDF
眼脉络膜黑色素瘤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探讨 被引量:10
11
作者 韩萍 罗汉超 +1 位作者 丁正平 李惠珍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04-206,共3页
本文对比分析9例眼内期脉络膜黑色素瘤的CT表现和病理学改变。CT图像上脉络膜黑色素瘤表现为突向玻璃体腔的高密度肿块或眼环局限性梭形增厚。肿块较小,未破坏Bruch膜时,呈扁平梭形。破坏Bruch膜后,CT上表现为半圆... 本文对比分析9例眼内期脉络膜黑色素瘤的CT表现和病理学改变。CT图像上脉络膜黑色素瘤表现为突向玻璃体腔的高密度肿块或眼环局限性梭形增厚。肿块较小,未破坏Bruch膜时,呈扁平梭形。破坏Bruch膜后,CT上表现为半圆形、圆形病灶。肿瘤密度接近眼环,多有中度强化。文中还对继发性视网膜脱离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肿瘤 脉络膜 黑色素瘤 CT 病理学
下载PDF
眼眶淋巴瘤的CT诊断 被引量:9
12
作者 吉六舟 李洪涛 +4 位作者 孙国运 刘志刚 杨建林 孙世介 陈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73-675,共3页
目的:探讨眼眶淋巴瘤的CT表现,提高对其诊断鉴别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眼眶淋巴瘤的CT表现,并作文献复习。结果:12例淋巴瘤中仅1例为霍奇金淋巴瘤,病变位于右侧眼眶肌锥内间隙。11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双侧眼眶发病1... 目的:探讨眼眶淋巴瘤的CT表现,提高对其诊断鉴别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眼眶淋巴瘤的CT表现,并作文献复习。结果:12例淋巴瘤中仅1例为霍奇金淋巴瘤,病变位于右侧眼眶肌锥内间隙。11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双侧眼眶发病1例,其余为单侧。12例中局限型7例,病变局限于眼球周围,弥漫型5例,表现为肌锥内外间隙弥漫软组织影,沿眶锥“铸形”生长。结论:淋巴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即眼眶内软组织包绕眼球生长,眼环无增厚及凹陷,是提示淋巴瘤的重要线索。但最后的诊断有赖于病理活检及免疫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眶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五味子乙素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移植癌裸鼠存活和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乔利峰 董文韬 +3 位作者 李杰 雷春涛 曲超 林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26-1330,共5页
目的:探究五味子乙素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移植癌裸鼠存活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裸鼠随机分为4组:移植瘤模型(Y79)组、五味子乙素低中高剂量(10、20、50 mg/kg BW)组。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 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 目的:探究五味子乙素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移植癌裸鼠存活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裸鼠随机分为4组:移植瘤模型(Y79)组、五味子乙素低中高剂量(10、20、50 mg/kg BW)组。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 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蛋白印迹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R2、P-P38、P38、P-Hsp27和Hsp27蛋白水平。结果:五味子乙素(10、20、50 mg/kg)组裸鼠肿瘤体积小于移植瘤模型组(P<0. 01)。同时,五味子乙素(10、20、50 mg/kg)组裸鼠存活率高于移植瘤模型组(P<0. 01)。与移植瘤模型组相比,五味子乙素(10、20、50 mg/kg)组肿瘤组织细胞凋亡升高(P<0. 01)。另外,五味子乙素(10、20、50 mg/kg)组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低于移植瘤模型组(P<0. 01)。与移植瘤模型组相比,五味子乙素(10、20、50 mg/kg)组肿瘤组织VEGFR2蛋白水平及P-P38/P38和P-Hsp27/Hsp27比值下降(P<0. 01)。结论:五味子乙素可减弱视网膜母细胞瘤移植癌裸鼠肿瘤生长,提高存活率,降低VEGF表达,抑制VEGF信号通路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五味子乙素 存活 细胞凋亡 VEGF信号通路
下载PDF
TGF-βRⅡ和Smad4蛋白在葡萄膜黑色素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鹏程 张虹 +1 位作者 丁正平 胡燕华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Ⅱ型受体(TGFβRⅡ)及其下游的抑癌基因Smad4蛋白在葡萄膜黑色素瘤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24例葡萄膜黑色素瘤瘤组织中TGFβRⅡ和Smad4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在24例葡萄膜黑色素瘤组织切片中,可...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Ⅱ型受体(TGFβRⅡ)及其下游的抑癌基因Smad4蛋白在葡萄膜黑色素瘤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24例葡萄膜黑色素瘤瘤组织中TGFβRⅡ和Smad4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在24例葡萄膜黑色素瘤组织切片中,可见瘤细胞TGFβRⅡ阳性12例(50%),Smad4阳性11例(45.8%),两者均阳性5例,两者均阴性6例。结论葡萄膜黑色素瘤组织中存在TGFβRⅡ和/或Smad4的蛋白表达异常,可能与葡萄膜黑色素瘤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黑色素瘤 转化生长因子受体Ⅱ SMAD4 免疫组化
下载PDF
离体眼眶肿瘤及正常组织超高场磁共振波谱特点的比较 被引量:6
15
作者 陶晓峰 杨根金 +3 位作者 王晓钧 魏锐利 肖湘生 施增儒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82-884,共3页
目的:运用超高场MR系统对离体眼眶肿瘤及正常组织进行体外MRS检测,观察眼眶不同病变类型在超高场磁共振条件下的波谱特点,为MRS波谱分析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临床肿瘤标本10例,良性肿瘤7例,恶性肿瘤3例,正常组织标本2例,采用BR... 目的:运用超高场MR系统对离体眼眶肿瘤及正常组织进行体外MRS检测,观察眼眶不同病变类型在超高场磁共振条件下的波谱特点,为MRS波谱分析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临床肿瘤标本10例,良性肿瘤7例,恶性肿瘤3例,正常组织标本2例,采用BRUKER AVANCE 400(SB)超高场核磁共振谱仪进行检测,比较各自不同的波谱特点。结果:1H-MRS波谱分析结果表明:从波峰测量和形态上看,眼眶恶性肿瘤Cho和Cr峰值要高于良性肿瘤;良、恶性眼眶肿瘤组织波谱分析在2.0×10-6附近可见到3个连续的单峰,而正常组织均无此波谱现象。结论:1H-MRS波谱分析能够区分离体眼眶良、恶性肿瘤及正常组织,值得进一步探讨以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肿瘤 眼眶 超高场磁共振波谱
下载PDF
经结膜入路摘除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观察(附39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6
16
作者 程金伟 魏锐利 +2 位作者 蔡季平 朱煌 李由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3-196,共4页
目的观察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经结膜入路摘除的手术疗效,并探讨其与影像学定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结膜入路摘除的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手术效果及选择标准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的海绵状血管... 目的观察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经结膜入路摘除的手术疗效,并探讨其与影像学定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结膜入路摘除的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手术效果及选择标准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的海绵状血管瘤均位于眼球后水平或紧邻眼球。CT和MRI显示39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均位于肌肉圆锥内,多呈类圆形且边界清楚。36例完整摘除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均位于肌肉圆锥内,粘连程度轻,无粗大引流静脉;1例患者虽然完整摘除但术后视力丧失,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存在粗大引流静脉;另2例患者部分切除,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手术成功率92.3%;9例术前视力减退患者中有6例视力有提高;全部32例眼球突出患者均完全缓解。疗效改善者32例(82.1%),疗效不变者5例(12.8%),疗效恶化者2例(5.1%)。结论球后肌肉圆锥内的海绵状血管瘤可以通过结膜入路成功摘除。但如果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紧邻眶尖、与眶周组织粘连紧密、或有粗大引流静脉,则需要选择其他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海绵状 眼眶 结膜入路前路开眶术
下载PDF
眼眶内皮样囊肿超声诊断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小涛 刘新华 +3 位作者 陈晓宇 赵彩 朱莉 牛晓萍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0-91,共2页
关键词 眼眶 内皮样囊肿 超声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期强化扫描在诊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中的价值 被引量:7
18
作者 景中军 吴玉庆 +1 位作者 梁长虎 林征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 :研究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CT表现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期强化扫描在诊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 3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 ,均行MSCT平扫及三期强化扫描。结果 :8例肿瘤密度均匀 ,5例显示钙化 ;1 0例肿瘤显示不... 目的 :研究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CT表现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期强化扫描在诊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 3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 ,均行MSCT平扫及三期强化扫描。结果 :8例肿瘤密度均匀 ,5例显示钙化 ;1 0例肿瘤显示不均质“渐进样强化” ,3例显示均质持续性强化。结论 :MSCT三期强化扫描能有效诊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渐进性强化”和持续性强化是具有诊断意义的重要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 海绵状血管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眼眶肿瘤及瘤样病变的MRI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弥龙 李小华 +2 位作者 刘旭东 陈红 施玉森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376-380,共5页
目的总结眼眶肿瘤及类肿瘤病变的MRI特点,探讨其诊断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3年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眼眶肿瘤的MRI表现,归纳总结每种病变的好发部位、形态、边界、信号特点及强化方式,并结合文献找... 目的总结眼眶肿瘤及类肿瘤病变的MRI特点,探讨其诊断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3年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眼眶肿瘤的MRI表现,归纳总结每种病变的好发部位、形态、边界、信号特点及强化方式,并结合文献找出疾病的具有诊断价值的影像学共同特征。结果本组35例眼眶肿瘤中,泪腺区肿瘤6例,包括多形性腺瘤4例及腺样囊性癌2例,呈等T1稍长T2信号,增强后中度-明显强化。视神经鞘膜脑膜瘤3例,呈等T1等T2信号,增强中度-明显强化。血管类病变10例,包括海绵状血管瘤9例及静脉畸形1例,海绵状血管瘤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明显强化。神经鞘瘤4例,3例合并囊变,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实性成分明显强化。淋巴瘤5例,呈等T1等T2信号,增强后轻-中度强化。皮样囊肿1例,短或等T1、长T2信号,增强无强化。骨膜下脓肿1例,增强环形强化。神经纤维瘤、纤维肉瘤各1例,信号呈等或稍长T1、等或长T2信号,增强明显强化。炎性假瘤3例,呈等T1等T2信号,增强后中度-明显强化。结论 MRI可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眼眶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定位、定量及定性诊断有较大的价值,可提供较好的诊断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 眼眶肿瘤 类肿瘤病变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四种手术入路对眼眶深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青林 吴伯乐 叶锌铭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83-68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结膜入路、外侧入路、皮肤入路及外侧联合内侧结膜入路对眼眶深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视力、肿瘤残余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眼眶深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114例,根据手术入路分为A组(30例,经结膜入路)、B组(34例,经外侧入路)、C组... 目的:探讨经结膜入路、外侧入路、皮肤入路及外侧联合内侧结膜入路对眼眶深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视力、肿瘤残余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眼眶深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114例,根据手术入路分为A组(30例,经结膜入路)、B组(34例,经外侧入路)、C组(27例,经皮肤入路)及D组(23例,经外侧联合内侧结膜入路),比较四组患者视力改善效果、肿瘤残余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四组患者视力改善效果无差异(P=0.918)。A组、B组、C组及D组患者术后肿瘤残余率分别为0、2.9%、3.7%、0(P>0.05)。四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244)。结论:根据眼眶深部海绵状血管瘤适应证,合理选择微创手术入路均可有效维持正常视力水平,且安全性均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入路 眼眶 海绵状血管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