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53篇文章
< 1 2 1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手术机器人辅助下腮腺肿瘤切除1例
1
作者 朱桂全 马中凯 +8 位作者 曹昶 何佳潞 洪嘉蔚 任芮葶 夏辉 闫冰 王晓毅 李龙江 李春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2-267,共6页
机器人手术被誉为外科学领域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是现代外科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然而我国创新型手术机器人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仅用于部分外科领域。为了探讨国产手术机器人在口腔颌面外科应用的有效性,笔者在国产自主手术机器人辅... 机器人手术被誉为外科学领域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是现代外科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然而我国创新型手术机器人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仅用于部分外科领域。为了探讨国产手术机器人在口腔颌面外科应用的有效性,笔者在国产自主手术机器人辅助下顺利完成腮腺良性肿瘤切除1例,手术顺利,面神经功能保存完好,术后创口愈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机器人 内镜 腮腺 颌面外科 国产
下载PDF
合成MRI定量弛豫参数对不同病理类型腮腺肿瘤的鉴别诊断
2
作者 张赞霞 李淑健 +5 位作者 张勇 汪卫建 宋曼莉 王文豪 文宝红 程敬亮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2-255,共4页
目的:探讨合成MRI定量弛豫参数对于腮腺常见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腮腺肿瘤患者59例,均于治疗前行常规MRI和合成MRI,测量肿瘤全域弛豫参数[纵向弛豫时间(T1)、横向弛豫时间(T2)和质... 目的:探讨合成MRI定量弛豫参数对于腮腺常见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腮腺肿瘤患者59例,均于治疗前行常规MRI和合成MRI,测量肿瘤全域弛豫参数[纵向弛豫时间(T1)、横向弛豫时间(T2)和质子密度(PD)]。比较腮腺多形性腺瘤组、Warthin瘤组和恶性肿瘤组T1、T2和PD。应用Bayes判别分析法对3种腮腺肿瘤进行分类。结果:腮腺多形性腺瘤、Warthin瘤和恶性肿瘤组T1、T2和PD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Warthin瘤组的T1和PD小于腮腺恶性肿瘤和多形性腺瘤组(P<0.05);腮腺多形性腺瘤组的T2大于恶性肿瘤和Warthin瘤组(P<0.05)。采用Bayes判别分析建立的诊断模型自身验证的准确率为61.0%,交叉验证的准确率为57.6%。结论:合成MRI定量弛豫参数对腮腺多形性腺瘤、Warthin瘤和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合成磁共振成像 定量弛豫参数
下载PDF
涎腺多形性腺癌的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3
作者 周誉 戈立东 +1 位作者 魏建国 吴勇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88,共4页
涎腺多形性腺癌(polymorphous adenocarcinoma,PAC)通常起源于小涎腺,由单一类型细胞组成,以细胞学一致性和结构多样性为主要特点,瘤细胞排列成特征性的漩涡和靶环状结构,以及小管状、筛状、束状、乳头状、囊性-乳头状或实性生长模式,... 涎腺多形性腺癌(polymorphous adenocarcinoma,PAC)通常起源于小涎腺,由单一类型细胞组成,以细胞学一致性和结构多样性为主要特点,瘤细胞排列成特征性的漩涡和靶环状结构,以及小管状、筛状、束状、乳头状、囊性-乳头状或实性生长模式,常见嗜神经现象,通常含有PRKD1 E710D突变。涎腺筛状腺癌(cribriform adenocarcinoma,CASG)是一个有争议的实体,WHO(2017)头颈部肿瘤分类中认为其是PAC变异亚型,属于同一组织学谱系,但也有一些病理学家认为它是一个独立的实体。WHO(2022)头颈部肿瘤分类中,关于CASG是不同的诊断术语还是PAC的变异亚型仍存在争议。CASG好发于舌根部,呈分叶状生长模式,以实性、筛状、微囊、乳头状结构为主,罕见单行列兵样排列,以周边呈栅栏状排列、裂隙样结构或肾小球样外观及毛玻璃样细胞核为特征,淋巴结转移频发,以PRKD1、PRKD2或PRKD3(PRKD1/2/3)融合为主。鉴于两者不同的区域淋巴结转移率和复发风险,该文对两者命名的历史变革、形态学特点和分子遗传学特征进行回顾性文献复习,以期提高不同病理医师间诊断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多形性腺癌 临床病理 文献综述
下载PDF
腮腺良性肿瘤术式及切口选择研究进展
4
作者 聂廷洪 张碧荷 高丽荣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6期928-931,共4页
腮腺肿瘤尤其良性肿瘤,是颌面部最常见的一种肿瘤,手术切除是其最主要的治疗方法。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患者对功能及美学的追求,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是手术治疗的关键。本文将重点围绕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式及切口选... 腮腺肿瘤尤其良性肿瘤,是颌面部最常见的一种肿瘤,手术切除是其最主要的治疗方法。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患者对功能及美学的追求,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是手术治疗的关键。本文将重点围绕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式及切口选择等内容进行介绍,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腮腺手术 手术方式 手术切口 切口选择
下载PDF
动脉自旋标记联合扩散张量成像对腮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5
作者 周金亮 崔运福 +5 位作者 张迪鸣 任瑞 狄宁宁 沈善昌 姜兴岳 王山山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5,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和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评价多参数MRI在鉴别腮腺肿瘤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9年6月至2023年11月66名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目的探讨应用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和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评价多参数MRI在鉴别腮腺肿瘤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9年6月至2023年11月66名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患者,术前均行3D ASL和DTI,并测量肿瘤最大血流量(maximum tumor blood flow,TBFmax)和最小表观扩散系数(minimum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min)、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 anisotropy,FA)。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良性肿瘤(benign tumors,BT)和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s,MT)的各参数值。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评估各参数和联合有差异的参数对腮腺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66例腮腺肿瘤患者中,BT 55例[其中Warthin瘤(Warthin tumors,WT)15例,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s,PA)23例,其他17例],MT11例。BT的FA值低于MT(0.13±0.06 vs.0.18±0.04,P=0.003)。PA的TBFmax值[(43.72±37.64)mL/(100 g·min^(-1))]低于MT[(92.56±58.26)mL/(100 g·min^(-1))](P<0.001)和WT[(145.26±64.54)mL/(100 g·min^(-1))](P=0.016)。PA的ADCmin值[(1.55±0.51)×10^(-3)mm^(2)/s]高于MT[(1.11±0.28)×10^(-3)mm^(2)/s](P=0.016)和WT[(1.03±0.53)×10^(-3)mm^(2)/s](P<0.001)。MT的FA值(0.18±0.05)高于PA(0.11±0.04)(P<0.001)和WT(0.12±0.02)(P=0.015)。FA鉴别腮腺BT与MT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8,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82%、70.18%。FA区分WT、PA与MT的AUC分别为0.85、0.87,敏感度分别为72.73%、100.00%,特异度分别为94.12%、65.22%。TBFmax、ADCmin鉴别WT与PA的AUC分别为0.90、0.85,敏感度分别为94.12%、95.65%,特异度分别为91.30%、82.35%。三者联合鉴别PA与MT的AUC可提高至0.98,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86.96%。结论ASL联合DTI有助于鉴别诊断腮腺良恶性肿瘤,综合运用多参数各优势有助于区分WT、PA和MT。联合有差异的参数可显著提高区分PA与MT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WARTHIN瘤 多形性腺瘤 恶性肿瘤 动脉自旋标记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应变弹性成像联合对比增强超声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王永灵 王海青 《医疗装备》 2024年第4期23-26,30,共5页
目的探讨应变弹性成像(SE)联合对比增强超声(CEUS)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3年5月于医院接受诊疗的327例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治疗前的SE和CEUS检查数据。根据活检或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 目的探讨应变弹性成像(SE)联合对比增强超声(CEUS)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3年5月于医院接受诊疗的327例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治疗前的SE和CEUS检查数据。根据活检或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组(263例)和恶性组(64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常规超声影像特征及SE、CEUS影像特征,并分析SE、CEUS单独及联合诊断腮腺良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结果两组病灶数量、最大直径、形态、边缘、回声特征、钙化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E评分、边缘增强清晰度、环状增强、增强大小、增强模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联合CEUS诊断腮腺良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和PPV均高于SE、CEUS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腮腺良恶性肿瘤的常规超声影像特征及SE、CEUS影像特征有所不同,SE、CEUS均对腮腺良恶性肿瘤具有一定诊断价值,联合诊断可提高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PP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弹性成像 对比增强超声 腮腺肿瘤 良恶性诊断
下载PDF
Wnt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在腮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7
作者 马鹏 李志勇 +2 位作者 彭涛 柳瑞鸿 冯俊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6期61-65,共5页
目的研究Wnt信号通路相关的C-myc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腮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2年8月本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38例癌在多形性腺瘤中患者(均经病理证实),取其病理标本为恶性组;同期选择39... 目的研究Wnt信号通路相关的C-myc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腮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2年8月本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38例癌在多形性腺瘤中患者(均经病理证实),取其病理标本为恶性组;同期选择39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均经病理证实),取其病理标本为良性组;另外取39例正常人群的正常腮腺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比较C-myc和β-catenin的表达,并且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恶性组、良性组、对照组的C-myc阳性率分别为76.3%(29/38)、48.7%(19/39)、5.1%(2/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良性组、对照组的β-catenin阳性率分别为73.7%(28/38)、48.7%(19/39)、12.8%(5/39),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方分析结果显示,β-catenin的表达与恶性组标本来源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TNM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是与淋巴结是否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0.05);C-myc的表达则与以上患者的临床特征都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Wnt信号通路相关的C-myc和β-catenin因子与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β-catenin突变和过表达,进而激活癌基因C-myc,导致细胞增殖和肿瘤形成,可能为其作用机制。及时检测腮腺组织C-myc、β-cate-nin水平,有利于辅助临床诊断,为肿瘤靶基因治疗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信号通路 C-MYC Β-CATENIN 腮腺肿瘤组织 腮腺多形性腺瘤 癌在多形性腺瘤中
下载PDF
曲妥珠单抗治疗HER-2阳性涎腺导管癌1例
8
作者 何杨 孙翔云 徐萍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76-177,211,共3页
患者,男,63岁,2020年11月无意发现左耳下肿物,大小约20 mm×20 mm,质地中等,界清,可活动,无压痛。渐增大就诊我院完善相关检查,2021年1月18日腮腺CT平扫+增强示:左侧腮腺内占位。2021年1月22日行“左腮腺全切+左颈部根治性淋巴结清... 患者,男,63岁,2020年11月无意发现左耳下肿物,大小约20 mm×20 mm,质地中等,界清,可活动,无压痛。渐增大就诊我院完善相关检查,2021年1月18日腮腺CT平扫+增强示:左侧腮腺内占位。2021年1月22日行“左腮腺全切+左颈部根治性淋巴结清扫+皮瓣修复”手术,术中冰冻切片会诊单报告:(左腮腺肿物)淋巴结7枚,4枚见癌转移(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导管癌 HER-2阳性 曲妥珠单抗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在腮腺肿瘤诊治的实践及思考
9
作者 龙洁 王培涵 《西部医学》 2023年第11期1561-1565,共5页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视觉领域,在医学图像处理方面,基于卷积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具备较好的智能学习和目标区域关键信息分析处理能力,在各类医学影像的图像分割实践中表现出近似于甚至高于专业人员的智能水...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视觉领域,在医学图像处理方面,基于卷积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具备较好的智能学习和目标区域关键信息分析处理能力,在各类医学影像的图像分割实践中表现出近似于甚至高于专业人员的智能水平。腮腺是唾液腺肿瘤好发的腺体,腮腺肿瘤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腮腺肿瘤的精准诊疗仍存在临床挑战。本研究围绕深度学习技术在腮腺肿瘤智能诊疗的应用和前景作一述评,希冀推动口腔智慧医疗的进一步深化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腮腺肿瘤
下载PDF
T_(2)-mapping鉴别诊断腮腺肿瘤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1
10
作者 文宝红 张赞霞 +3 位作者 朱靖 付坤 张勇 程敬亮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68-872,共5页
目的:评价T_(2)-mapping成像在腮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7月经病理证实的168例腮腺肿瘤患者的T_(2)-mapping资料,其中良性肿瘤118例,恶性肿瘤50例,并进一步分为多形性腺瘤(n=73)、Warthin瘤(n=29)、... 目的:评价T_(2)-mapping成像在腮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7月经病理证实的168例腮腺肿瘤患者的T_(2)-mapping资料,其中良性肿瘤118例,恶性肿瘤50例,并进一步分为多形性腺瘤(n=73)、Warthin瘤(n=29)、基底细胞腺瘤(n=11)和恶性肿瘤4组。测量肿瘤及对侧正常腮腺组织的T_(2)值,计算相对T_(2)(rT_(2))值,分析腮腺肿瘤T_(2)值、rT_(2)值的差异,运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T_(2)值、rT_(2)值的诊断价值。结果:腮腺良性肿瘤的T_(2)值、rT_(2)值显著高于恶性肿瘤(P均<0.001),多形性腺瘤的T_(2)值及rT_(2)值最高;Warthin瘤的T_(2)值及rT_(2)值最低。T_(2)值、rT_(2)值鉴别诊断腮腺良性与恶性肿瘤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5和0.692,T_(2)值及rT_(2)值鉴别诊断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的AUC分别为0.891和0.862。T_(2)值及rT_(2)值鉴别诊断多形性腺瘤与基底细胞腺瘤的AUC分别为0.686和0.664。T_(2)值及rT_(2)值鉴别诊断多形性腺瘤与恶性肿瘤的AUC分别为0.836和0.799。T_(2)值鉴别诊断Warthin瘤与基底细胞腺瘤的AUC为0.865。结论:T_(2)-mapping有助于鉴别诊断腮腺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横向弛豫时间成像
下载PDF
Pan-TRK免疫组化在涎腺分泌性癌中敏感性与特异性的临床病理分析
11
作者 倪皓 郭霞 +7 位作者 石晨曦 顾冬梅 庞培 詹升华 黄仁鹏 黄山 刘蔚 郭凌川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Pan-TRK免疫组化在涎腺分泌性癌(secretory carcinoma of salivary glands,SCSG)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4例SCSG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FISH对SCSG进行检测。另选取经典的腺泡细胞癌、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各1... 目的探讨Pan-TRK免疫组化在涎腺分泌性癌(secretory carcinoma of salivary glands,SCSG)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4例SCSG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FISH对SCSG进行检测。另选取经典的腺泡细胞癌、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各10例作为对照。结果14例SCSG患者男女比为4∶3,年龄15~79岁,10例发生于腮腺,2例发生于颊部,1例发生于腭部,1例发生于颈部;11例生存状态良好,1例复发生存,2例失访。14例SCSG,多呈浸润性生长,呈微囊状、乳头-囊状、管状、实性排列或几者混合,腔内伴丰富分泌物,1例见神经侵犯,1例伴淋巴结转移。免疫表型:14例SCSG中CK7、S-100、Mammaglobin均阳性,11例SOX-10阳性,10例GATA-3阳性,14例DOG1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1%~15%。FISH检测:12例SCSG成功检测到FISH信号,10例发现ETV6-NTRK3基因融合阳性。14例SCSG均行Pan-TRK免疫组化检测,10例细胞核阳性,1例细胞质阳性。10例腺泡细胞癌、10例黏液表皮样癌、10例腺样囊性癌中分别有2、4、7例Pan-TRK阳性,定位于细胞膜/细胞质。结论Pan-TRK免疫组化阳性可提示伴ETV6-NTRK3融合的SCSG,尤其以细胞核着色模式为阳性标准时,在SCSG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表现为较高的敏感性和高度特异性,并对未来TRK基因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分泌性癌 NTRK Pan-TRK 免疫组织化学 FISH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后侧支循环状态与DWI-ASPECTS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满术千 李旭丹 +1 位作者 梁峰 邹建勋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3年第4期268-272,共5页
目的探索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后侧支循环状态与基于扩散加权成像(DWI)的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WI-ASPECT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侧支循环评估包括大脑前/后动脉偏侧优势(ACAL/PCAL... 目的探索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后侧支循环状态与基于扩散加权成像(DWI)的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WI-ASPECT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侧支循环评估包括大脑前/后动脉偏侧优势(ACAL/PCAL)征象及T2-FLAIR高信号血管征(HVS)。使用DWI-ASPECTS进行定量分析脑梗死严重程度。结果52例患者中,ACAL阳性17例(32.7%),PCAL阳性18例(34.6%),HVS显著22例(42.3%),平均DWI-ASPECTS(5±2)分。ACAL与PCAL、ACAL与HVS显著、PCAL与HVS显著分别存在相关性,P值分别为P<0.001、P=0.004、P=0.010,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r=0.699、0.399、0.359。是否存在ACAL/PCAL征象,组间DWI-ASPECTS无统计学差异(P>0.05)。是否存在HVS显著,组间DWI-ASPECT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Spearman相关系数为r=0.415。结论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通过观察常规磁共振检查序列评估ACAL、PCAL与HVS可反映侧支循环状态,有助于脑梗死程度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支循环 高信号血管征 大脑前动脉偏侧优势征象 大脑后动脉偏侧优势征象 扩散加权成像 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
下载PDF
DWI联合T2 mapping对腮腺肿瘤的定性诊断价值
13
作者 李治群 徐钐 +5 位作者 孙笑芬 万江花 刘旭东 李蕊蕊 邹嘉琦 施玉森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3年第4期273-277,共5页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横向弛豫时间成像(T_(2)mapping)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2例经手术确诊的腮腺肿瘤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包括平扫、DWI和T_(2)mapping序列。采用Logistic线性回归法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横向弛豫时间成像(T_(2)mapping)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2例经手术确诊的腮腺肿瘤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包括平扫、DWI和T_(2)mapping序列。采用Logistic线性回归法回顾性分析ADC值和T_(2)值作为单一参数和联合参数区分腮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82例腮腺肿瘤中良性肿瘤54例(65.9%)、恶性肿瘤28例(34.1%)。良性肿瘤的平均ADC值为(1.16±0.30)×10^(-3)mm^(2)/s,平均T_(2)值为(95.6±30.6)ms,而恶性肿瘤的平均ADC值为(0.97±0.18)×10^(-3)mm^(2)/s,平均T_(2)值为(65.5±12.7)ms。良、恶性肿瘤的ADC值和T_(2)值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ADC值和T_(2)值作为独立参数和联合参数区分腮腺肿瘤的AUC分别为0.73、0.79和0.8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66.7%、89.3%和61.1%、85.7%、92.6%。ADC值与T_(2)值的联合参数诊断效能高于ADC值的单一参数(P<0.05)。结论DWI联合T_(2)mapping可提高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的效能,可作为钆剂增强禁忌患者的替代检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横向弛豫时间成像 定性诊断
下载PDF
51例女性Warthin瘤的临床特点分析
14
作者 鲁涵 付坤 +5 位作者 高振杰 高宁 刘康彦 赵莹莹 岳茜凡 何巍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2-415,共4页
目的:探讨女性Warthin瘤的临床特点,为其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2022年3月确诊为Warthin瘤的女性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基础疾病、肿瘤大小、吸烟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1~80岁... 目的:探讨女性Warthin瘤的临床特点,为其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2022年3月确诊为Warthin瘤的女性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基础疾病、肿瘤大小、吸烟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1~80岁患者占比54.90%,肿瘤直径<2 cm的占比47.06%,超重患者占39.22%,吸烟者占比3.92%,有二手烟暴露者占比88.24%。结论:女性Warthin瘤好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肿瘤直径多数在2 cm以下,绝大多数没有吸烟史,但大部分都有二手烟暴露史,在预防和临床工作中可以有所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RTHIN瘤 吸烟 女性
下载PDF
腮腺内原发皮脂腺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5
作者 张辰宇 李娟 +2 位作者 杨玉鹏 张向楠 谷建琦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37-138,共2页
皮脂腺癌是口腔颌面部较为罕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存在复发性,具有局部或远处转移的倾向。皮脂腺癌多发生于存在皮脂腺的皮肤中,颌面部主要发生于眼睑、面部及头皮的皮肤,但发生于唾液腺中的皮脂腺癌相对少见[1]。由于临床中较为少见。本... 皮脂腺癌是口腔颌面部较为罕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存在复发性,具有局部或远处转移的倾向。皮脂腺癌多发生于存在皮脂腺的皮肤中,颌面部主要发生于眼睑、面部及头皮的皮肤,但发生于唾液腺中的皮脂腺癌相对少见[1]。由于临床中较为少见。本院收治腮腺内原发皮脂腺癌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情况患者,男,70岁,主诉:发现右腮腺区肿物2周。现病史:患者2周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侧腮腺区一肿物,无疼痛等不适,来我院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脂腺癌 口腔颌面部 病例情况 周前 腮腺区 现病史 恶性肿瘤 唾液腺
下载PDF
腮腺肿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8
16
作者 马大权 俞光岩 郭传瑸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88-689,共2页
根据文献,将腮腺肿瘤外科手术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介绍腮腺部分切除术和腮腺深叶肿瘤切除的术式;讨论了腮腺癌的颈淋巴结清扫问题以及临床诊断经验。
关键词 腮腺肿瘤(Parotid NeoPiasms) 诊断(Diagnosis) /治疗(TheraPY)
下载PDF
腮腺区皮病性淋巴结炎的CT表现1例
17
作者 梁园园 李昌帅 +2 位作者 张亚平 张敏 耿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9期1739-1740,共2页
患者男,15岁。2周前无意发现左侧腮腺区一肿物,如“枣子”大小,无疼痛及麻木不适,后就诊于当地卫生院,口服消炎药1周,未见明显好转,入院3天前就诊于外院,腮腺区彩超检查考虑多形性腺瘤。查体:左侧下颌角后方、胸锁乳突肌上1/3段前缘可... 患者男,15岁。2周前无意发现左侧腮腺区一肿物,如“枣子”大小,无疼痛及麻木不适,后就诊于当地卫生院,口服消炎药1周,未见明显好转,入院3天前就诊于外院,腮腺区彩超检查考虑多形性腺瘤。查体:左侧下颌角后方、胸锁乳突肌上1/3段前缘可见一卵圆形肿物约2.0 cm×1.5 cm×1.9 cm,质地较硬,表面光滑,移动度可,无压痛,表面皮肤颜色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皮病性淋巴结炎 Pautrier-Woringer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涎腺微分泌性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18
作者 安风仙 王正岩 +2 位作者 赵阳 张学东 魏建国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6期545-548,共4页
目的探讨涎腺微分泌性腺癌(MS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分析工作中遇到的1例腭部MSA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分子病理特征等,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48岁,腭部无痛性肿物20天入院。大体检查肿块直径1.2 cm;镜下瘤... 目的探讨涎腺微分泌性腺癌(MS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分析工作中遇到的1例腭部MSA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分子病理特征等,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48岁,腭部无痛性肿物20天入院。大体检查肿块直径1.2 cm;镜下瘤细胞主要呈小管状、管囊状,管腔内可见嗜碱性分泌物,瘤细胞扁平,胞质嗜酸,纤维黏液样基质为主。免疫表型:CK7、S-100、P63和SOX10均弥漫阳性;SMA局灶阳性;荧光原位杂交检测SS18基因断裂重排阳性。结论MSA是以MEF2C::SS18融合为特征的单相性低级别涎腺性癌,以微囊和小管结构为主,内衬嗜酸性细胞或扁平的闰管样细胞,腔内可见丰富的嗜碱性分泌物和数量不等的黏液样基质。术中冷冻及常规切片易低诊或误诊为良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 微分泌性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表型 SS18
原文传递
腮腺淋巴上皮癌MRI特征分析
19
作者 殷洁 徐雷鸣 +3 位作者 潘江峰 杨道玲 陈琳 周敏请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3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腮腺淋巴上皮癌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腮腺淋巴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结果12例患者单发11例、多发1例。4例位于浅叶,8例同时累及浅深叶;类圆形或椭圆形6例,多结节融合串状1例,铸形5例;边界不... 目的探讨腮腺淋巴上皮癌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腮腺淋巴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结果12例患者单发11例、多发1例。4例位于浅叶,8例同时累及浅深叶;类圆形或椭圆形6例,多结节融合串状1例,铸形5例;边界不清7例。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脂肪抑脂序列呈较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10例中度至明显均匀强化。5例与邻近组织粘连,1例侵犯下颌骨,1例浸润皮下脂肪及皮肤。5例伴区域淋巴结转移病灶,其中4例为铸形病灶。结论腮腺淋巴上皮癌MRI特征是常单发信号均匀病灶,易浸润周围组织,尤其腮腺后区伴有同侧颈部、颌下非坏死性淋巴结转移铸形病灶,信号特点及强化方式与原发灶相同,增强后中度至明显均匀持续强化。结合临床病史和上述特征,有助于提高本病影像诊断的准确率,协助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上皮癌 腮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