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4,01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747植物性神经系疾病、血管舒缩及营养神经系疾病
1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1999年第8期167-167,共1页
9930557 包括两侧强直性瞳孔的广泛性植物神经障碍和多发性单神经炎的干燥综合征1例[日,英摘]/田岛康敬//脑神经.-1997,49(9).-825~828 冀医情9930558 上肢血管营养神经病在治疗复合型坏疽中的作用[俄,英摘]/-1998,157(4).
关键词 神经系疾病 植物神经障碍 干燥综合征 强直性瞳孔 单神经炎 多发性 广泛性 营养神经 复合型 血管舒缩
下载PDF
认知行为治疗联合注意力训练对精神分裂症幻听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秀丽 刘旭恩 +2 位作者 王硕 张凌芳 李拴荣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6-212,共7页
目的:评价认知行为治疗(CBT)联合注意力训练技术(AT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幻听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且有幻听症状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CBT组30例(26例完成)... 目的:评价认知行为治疗(CBT)联合注意力训练技术(AT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幻听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且有幻听症状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CBT组30例(26例完成)和CBT+ATT组30例(25例完成)。CBT组只接受4周的幻听认知行为干预,CBT+ATT组在幻听认知行为基础上增加注意力训练技术干预共6周。在基线及12周后,采用精神症状评定量表-幻听分量表(PSYRATS-AH)和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估两组患者的幻听症状及社会功能,采用注意控制量表(ACS)评估CBT+ATT组患者的注意控制能力。结果:12周后,CBT+ATT组PSYRATS-AH总分[(-6.8±2.2)vs.(-4.2±1.5)]及幻听频率、持续时间、痛苦数量、对声音的控制的差值(干预后得分-基线得分)均低于CBT组(均P<0.05),CBT+ATT组SSPI总分[(13.9±2.9)vs.(11.6±4.2)]及因子I、因子III的差值均高于CBT组(均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认知行为治疗联合注意力训练可更有效地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幻听症状和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训练技术 精神分裂症 声音 幻听
下载PDF
肉毒毒素治疗儿童慢性偏头痛1例报道及文献分析
3
作者 程敏 丛璐 +4 位作者 彭莉 董伟伟 刘尊敬 马莹 郭淮莲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6-318,共3页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病,被列为世界十大致残疾病之一。慢性偏头痛(chronic migraine,CM)是偏头痛的一种亚型,其临床特点为每月至少有15个头痛日,至少持续3个月,因头痛频繁发作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A型肉毒毒素(onabotulinum toxin A,BoNT...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病,被列为世界十大致残疾病之一。慢性偏头痛(chronic migraine,CM)是偏头痛的一种亚型,其临床特点为每月至少有15个头痛日,至少持续3个月,因头痛频繁发作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A型肉毒毒素(onabotulinum toxin A,BoNT-A)注射是治疗成人CM的方法之一[1],而对于儿童CM,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的预防性治疗药物仅有托吡酯,而托吡酯可能导致记忆力减退等不良反应[2]。对于不能耐受口服药物的儿童CM病人,目前治疗手段有限。虽然BoNT-A在成人CM治疗中已获指南推荐,但在儿童CM治疗中报道尚少[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慢性偏头痛 预防性治疗 A型肉毒毒素 托吡酯 致残疾病 文献分析 口服药物
下载PDF
首发的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及双相障碍的治疗延迟(综述)
4
作者 周莉 曾如双 +5 位作者 刘肇瑞 黄悦勤 刘晓霞 姜兰 高长青 卢瑾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4,共5页
本文旨在综述首发的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治疗延迟的相关研究,对3类首发精神障碍治疗延迟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发现患者责任感提高、家庭凝聚力降低、病耻感、疾病相关知识匮乏、就医资源匮乏、医疗支持不足会导致治疗延迟,使患... 本文旨在综述首发的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治疗延迟的相关研究,对3类首发精神障碍治疗延迟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发现患者责任感提高、家庭凝聚力降低、病耻感、疾病相关知识匮乏、就医资源匮乏、医疗支持不足会导致治疗延迟,使患者病程更长,症状更重,影响其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 精神分裂症 双相障碍 抑郁症 治疗延迟 综述
下载PDF
加快构建与慢性病防控相结合的痴呆防治体系
5
作者 解恒革 田金洲 +3 位作者 解子怡 倪敬年 孙永安 时晶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1-244,共4页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一个老年人口过2亿的国家。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报告,截至2020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6亿,占总人口的18.7%,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1.9亿,占总人口的13.5%。“十四五”期间,老年人口年均净增长将超过1...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一个老年人口过2亿的国家。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报告,截至2020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6亿,占总人口的18.7%,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1.9亿,占总人口的13.5%。“十四五”期间,老年人口年均净增长将超过1200万,到“十四五”期末将突破3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有近1000万患者^([1])。根据全球研究,从1990年至2016年,我国AD和其他痴呆症的患病率上升了5.6%,而全球患病率上升了1.7%^([2])。1990年以来我国痴呆症疾病负担总体呈上升趋势,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3])。因此,《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的行动目标。鉴于此,我们迫切需要对AD等痴呆相关疾病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全面防治和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危险因素 慢性病 痴呆风险预测模型 干预 健康中国行动 痴呆防治体系
下载PDF
不同电流密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障碍疗效分析
6
作者 张大华 宋为群 +3 位作者 程亦男 袁英 汪洁 马佳妮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8-192,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电流密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45例脑卒中后上肢运动障碍患者,随机予以低电流密度(0.028 mA/cm2,低密度组)、中等电流密度(0.057 mA...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电流密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45例脑卒中后上肢运动障碍患者,随机予以低电流密度(0.028 mA/cm2,低密度组)、中等电流密度(0.057 mA/cm2,中密度组)和高电流密度(0.080 mA/cm2,高密度组)电刺激(每组各15例),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采用Fugl‑Meyer上肢评价量表(FMA‑UE)和上肢动作研究测验量表(ARAT)评价上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不同电流密度组患者治疗后FMA‑UE(F=284.343,P=0.000)、ARAT(F=180.427,P=0.000)和mBI(F=487.159,P=0.000)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各组间FMA‑UE(F=2.293,P=0.000)和ARAT(F=2.572,P=0.000)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高密度组和中密度组FMA‑UE(t=2.426,P=0.029;t=2.140,P=0.035)和ARAT(t=2.537,P=0.024;t=2.353,P=0.028)评分均高于低密度组。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尤以电流密度0.057和0.080 mA/cm2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卒中 运动障碍 上肢
下载PDF
多元化教学模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进修医师培训中的应用探索
7
作者 韩丽娟 张曦 +4 位作者 陈志斌 金佳丽 王翀 徐运 李敬伟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0-244,共5页
目的 探讨多元化教学模式在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诊疗进修医师培训质量和效率方面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脑血管介入培训的进修医师为研究对象,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即将多种... 目的 探讨多元化教学模式在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诊疗进修医师培训质量和效率方面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脑血管介入培训的进修医师为研究对象,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即将多种教学方法融合交叉的培训模式进行教学。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进修医师满意度及其在培训前后介入诊疗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评估。结果 共纳入55名进修医师,年龄32~50岁,其中男性51名(92.73%)。89.09%的进修医师对多元化教学模式非常满意;分别有83.64%和85.45%的进修医师认为多元化教学模式激发了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经过多元化教学模式培训后,能够独立完成颅外支架置入治疗的进修医师显著增加(41.82%vs. 12.73%,P=0.002)。结论 多元化教学模式是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进修医师培训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培训 多元化教学模式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 分阶段培训
下载PDF
5种认知功能筛查量表在老年人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8
作者 张晓静 孙佶英 +3 位作者 肖卫忠 张丽丽 任宁 杨振华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62-1167,共6页
目的:评价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记忆门诊常用的5种认知筛查量表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进行神经认知障碍的评估和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5月就诊于记忆门诊且主诉记忆减退的155例病人,经神经内科医生初诊,在... 目的:评价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记忆门诊常用的5种认知筛查量表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进行神经认知障碍的评估和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5月就诊于记忆门诊且主诉记忆减退的155例病人,经神经内科医生初诊,在征得病人同意后,开具认知障碍筛查处方,病人预约后由具有认知筛查培训资质的护士依次对病人及家属完成中文版认知功能检查量表-Ⅲ(ACE-Ⅲ)、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画钟测试4分法(CDT4)、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认知障碍自评量表(AD8)和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的筛查,病人携带认知筛查结果、相关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到神经内科初诊专家处进行诊疗。结果:155例病人中,正常对照组72人,认知障碍组38例,痴呆组45例。5种认知筛查量表与相关因素间相关性比较结果显示,年龄、教育年限、认知障碍程度与中文版ACE-Ⅲ、MoCA相关性更为显著;认知障碍组病人中文版ACE-Ⅲ、MMSE、MoCA和AD8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98~0.788,MoCA、中文版ACE-Ⅲ和AD8对轻度认知障碍诊断的特异性分别为78.9%、76.3%和73.7%,敏感性分别为70.8%、58.3%和56.9%;痴呆组病人的中文版ACE-Ⅲ、MMSE、MoCA量表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15~0.931,其中MMSE、中文版ACE-Ⅲ和MoCA对痴呆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91.7%,84.7%和83.3%,特异性分别为86.7%、84.4%和84.4%。结论:对于具有记忆力减退、高龄、具有一定学历的病人宜选用MoCA、中文版ACE-Ⅲ在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记忆门诊筛查使用;认知筛查量表对轻度认知障碍筛查的准确性依次为MoCA>中文版ACE-Ⅲ>AD8,对痴呆筛查的准确性MMSE>中文版ACE-Ⅲ>Mo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 评估工具 老年人 轻度认知障碍 痴呆 量表
下载PDF
少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心理剧治疗效果的定性研究
9
作者 刘彦茹 王希林 +2 位作者 刘华清 张晓鸣 王志仁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217,共5页
目的:探讨心理剧治疗对少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效果。方法:在某医院住院儿童病房招募精神障碍患者22例(年龄12~18岁),根据访谈提纲对连续参加4次心理剧治疗的患者(均按常规服用精神科药物)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访谈资... 目的:探讨心理剧治疗对少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效果。方法:在某医院住院儿童病房招募精神障碍患者22例(年龄12~18岁),根据访谈提纲对连续参加4次心理剧治疗的患者(均按常规服用精神科药物)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深度分析,采用自编心理剧治疗参与感受及评价调查表调查患者参加心理剧治疗后的感受、收获或变化。结果:访谈分析发现,心理剧治疗的效果包括减轻症状、提高自尊程度、促进功能康复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4个方面。自编心理剧治疗参与感受及评价调查表结果显示,排名前4位的是促进人际关系、有趣、愿意继续参加和提高自信。结论:心理剧治疗对少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具有辅助治疗作用,可促进自尊水平和社交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根理论 心理剧治疗 精神障碍 少年
下载PDF
儿童复发性眩晕伴单侧前庭功能障碍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10
作者 马宁 刘瀚迪 +3 位作者 刘冰 刘薇 杨扬 张杰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目的了解儿童复发性眩晕伴单侧外周前庭功能障碍患儿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月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儿童复发性眩晕伴单侧外周前庭功能障碍患儿临床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2... 目的了解儿童复发性眩晕伴单侧外周前庭功能障碍患儿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月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儿童复发性眩晕伴单侧外周前庭功能障碍患儿临床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2例患儿纳入研究,年龄4~13(7.95±0.415)岁。病程平均6.01±1.618周,合并非偏头痛性头痛23.8%,合并晕车26.2%,1个月内有呼吸道感染病史者占23.8%。进行前庭康复训练者有61.9%(26/42)。治疗1个月时,前庭症状治愈率为66.67%,双温试验恢复率为73.80%。治疗1个月时两组比较,儿童前庭症状问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前庭康复训练治疗与前庭症状治愈率相关(P=0.004),与双温试验恢复率无关(P=0.148)。结论儿童复发性眩晕伴单侧外周前庭功能障碍,除药物对症治疗外,建议进行前庭康复训练,达到更高临床症状缓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疾病 眩晕 儿童 预后 前庭康复训练 儿童复发性眩晕 单侧前庭功能障碍
下载PDF
百会穴久留针法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神经功能的作用及机制
11
作者 汪节 高婷 +2 位作者 朱婷婷 何其英 杨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6,共6页
目的研究百会穴久留针法通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B)通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神经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雄性C57BL/6J小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1组、模型1组、久留针1组、普通留针组,每组12只。后3组采用... 目的研究百会穴久留针法通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B)通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神经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雄性C57BL/6J小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1组、模型1组、久留针1组、普通留针组,每组12只。后3组采用线栓法制备缺血性脑卒中模型,手术造模后第1天起久留针1组和普通留针组分别给予百会穴久留针和普通留针治疗,连续14 d。另选择雄性C57BL/6J小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2组、模型2组、久留针2组、久留针3组,每组10只。后3组采用线栓法制备缺血性脑卒中模型,针灸治疗前分别给予腺相关病毒100μl单次尾静脉注射。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及水迷宫实验的逃避潜伏期、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评价神经功能。结果与假手术1组比较,模型1组mNSS评分、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及缺血脑组织BDNF、TrkB表达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及裂解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1组比较,久留针1组和普通留针组mNSS评分、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及缺血脑组织BDNF、TrkB表达明显增加,细胞凋亡率及裂解型Caspase-3表达明显降低,且久留针1组上述变化较普通留针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久留针2组比较,久留针3组mNSS评分、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及缺血脑组织中BDNF表达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及裂解型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16.41±2.25)%vs(7.59±1.09)%;1.46±0.16 vs 0.94±0.12,P<0.05]。结论百会穴久留针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激活BDNF/TrkB通路是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相关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百会 留针 神经保护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受体激酶B通路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慢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分析
12
作者 程欣欣 张玲玲 +5 位作者 刘婉 刘莉 杨永超 高润 朱慧敏 张传文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4年第2期67-73,共7页
目的:研究双侧经颅直流电刺激(dual-hemispheric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Dual-tDCS)对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为治疗慢性期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提供基于神经机制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某院24例慢性期脑... 目的:研究双侧经颅直流电刺激(dual-hemispheric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Dual-tDCS)对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为治疗慢性期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提供基于神经机制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某院24例慢性期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13)和对照组(n=11)。对照组采用tDCS伪刺激联合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采用Dual-tDCS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 limb scale,FMA-UL)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测评量表对患者活动能力进行评估。对比治疗前后初级运动皮层(M1区)与全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变化。使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UL、ADL评分比治疗前均显著提高,且研究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1区与全脑FC分析显示,治疗后对照组健侧M1区到患侧枕中回、健侧舌回、健侧角回FC降低(P<0.01);患侧M1区未见FC变化脑区。治疗后研究组健侧M1区到健侧小脑、健侧小脑蚓部FC降低,到患侧中央前回FC增加(P<0.01);患侧M1区到患侧小脑、患侧颞中回FC增加,到健侧中央前回FC降低(P<0.01)。结论:Dual-tDCS对大脑的神经调控作用可改善慢性期卒中患者运动和非运动相关脑区的FC,可能是慢性期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tDCS 慢性期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功能连接 偏瘫
下载PDF
LRRK2基因R1067Q和GBA基因R202Q双变异致早发型帕金森病一例
13
作者 刘晨 干静 +1 位作者 张煜 刘振国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7-181,共5页
患者男性,42岁。主因左手抖动18个月,左下肢抖动伴运动迟缓6个月,于2023年7月8日入院。患者18个月前(2022年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不自主抖动,静止时出现、持物及动作时消失,无动作迟缓、反应变慢等其他伴随症状。于2022年11月至外... 患者男性,42岁。主因左手抖动18个月,左下肢抖动伴运动迟缓6个月,于2023年7月8日入院。患者18个月前(2022年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不自主抖动,静止时出现、持物及动作时消失,无动作迟缓、反应变慢等其他伴随症状。于2022年11月至外院就诊,头部MRI检查无明显异常,结合临床症状,考虑帕金森病(PD),服用普拉克索0.375 mg/d并逐渐增量至0.375 mg/次、2次/d长期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6个月前(2023年1月)出现左下肢不自主抖动,并逐渐出现动作迟缓,左侧肢体活动不灵活,体位变化或行走时偶有头晕,不伴视物旋转及恶心呕吐等,持续数分钟后头晕可自行好转,无嗅觉丧失、情绪低落,睡眠质量尚可,无多梦、呓语、乱喊乱叫、手舞足蹈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富含亮氨酸重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2 葡糖苷酰鞘氨醇酶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胸腺瘤相关重症肌无力合并炎性肌病三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4
作者 蒋云 侯世芳 +3 位作者 张华 苏闻 张劲松 国红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分析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合并炎性肌病(inflammatory myopathy,I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胸腺瘤的相关性。方法分析北京医院2010-3-1—2020-3-31收治的3例MG合并IM患者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3例MG-IM中1... 目的分析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合并炎性肌病(inflammatory myopathy,I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胸腺瘤的相关性。方法分析北京医院2010-3-1—2020-3-31收治的3例MG合并IM患者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3例MG-IM中1例合并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的僵肢综合征(stiff limb syndrome,SLS)。3例患者均有胸腺瘤,血清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横纹肌抗体和心肌抗体阳性,而肌炎特异性抗体(myositis specific antibodies,MSA)和肌炎相关抗体(myositis associated antibodies,MAA)均阴性;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和神经肌肉接头受累;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提示心肌受累;肌肉病理诊断多发性肌炎。联合46篇文献中的93例患者,共96例MG-IM患者纳入汇总分析。MG与IM同时发生者占42.7%,以MG症状首发者占34.4%,以IM症状首发者占22.9%。EMG检查提示肌源性损害和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疾病。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AChR)抗体阳性者占91.3%(84/92),MSA抗体阳性者仅占3.0%(2/66),MAA抗体阳性者仅占6.3%(2/32),横纹肌抗体阳性者占95.2%(20/21),6例行心肌抗体检测者均呈阳性。CT检查发现胸腺瘤者占64.4%(58/90)。53例行胸腺瘤手术的患者中,47例描述了胸腺瘤病理分型,以胸腺瘤B2型最常见(19例,40.4%),其次为B1型10例(21.3%),B3型9例(19.1%),AB型8例(17.0%),C型1例(2.1%)。89例行骨骼肌病理检查,其中以多发性肌炎最常见(62例,69.7%),其次为皮肌炎13例(14.6%),肉芽肿性肌炎9例(10.1%),免疫坏死性肌病2例(2.2%),嗜酸性粒细胞肌炎2例(2.2%),包涵体肌炎1例(1.1%)。7例尸体解剖患者行心肌病理检查,均诊断巨细胞性心肌炎。结论MG-IM多见于胸腺瘤患者,部分MG-IM患者同时合并心肌炎。大多数MG-IM患者血MSA和MAA抗体阴性。血横纹肌抗体和心肌抗体阳性提示骨骼肌和心肌受累,巨细胞性心肌炎是MG-I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MG、IM和SLS全面准确的诊断依赖于临床、电生理、免疫学和肌肉病理的综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炎性肌病 僵肢综合征 胸腺瘤 副肿瘤综合征 肌炎
下载PDF
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的相关分析
15
作者 姬莉 杨宁 +1 位作者 刘卫国 牛程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1-176,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诊断与治疗的130例老年帕金森病患者,采用Hoehn‑Yahr分期进行疾病分期,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 目的探讨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诊断与治疗的130例老年帕金森病患者,采用Hoehn‑Yahr分期进行疾病分期,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价运动障碍严重程度,帕金森病预后量表‑自主神经功能部分(SCOPA‑AUT)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评价整体认知功能,非运动症状量表(NMSS)评价总体非运动症状严重程度。结果共130例患者据是否伴发阿尔茨海默病分为伴阿尔茨海默病组(82例)和不伴阿尔茨海默病组(48例)。伴阿尔茨海默病组患者Hoehn‑Yahr分期3~5级比例(χ^(2)=5.689,P=0.017),UPDRSⅢ评分(t=21.490,P=0.000),SCOPA‑AUT评分(t=21.330,P=0.000)及其体温调节障碍(χ^(2)=8.512,P=0.004)、泌尿功能障碍(χ^(2)=17.270,P=0.000)、胃肠功能障碍(χ^(2)=24.471,P=0.000)、瞳孔调节障碍(χ^(2)=5.299,P=0.021)、心血管功能障碍(χ^(2)=15.355,P=0.000)比例,以及NMSS评分(t=32.309,P=0.000)均高于不伴阿尔茨海默病组,而MMSE(t=4.730,P=0.000)和MoCA(t=6.840,P=0.000)总评分及其各项分评分(均P=0.000)均低于不伴阿尔茨海默病组。相关分析显示,伴阿尔茨海默病的帕金森病患者SCOPA‑AUT评分与MMSE和MoCA总评分及其各项分评分呈负相关(均P=0.000)。结论伴阿尔茨海默病的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较严重,且其自主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阿尔茨海默病 自主神经系统 认知障碍
下载PDF
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中-重度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丁亚芳 惠品晶 +2 位作者 蔡忻懿 方璐璐 黄亚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84,共12页
目的探讨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中-重度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因单侧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行CEA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145例... 目的探讨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中-重度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因单侧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行CEA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145例。根据患者CEA术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术前NIHSS评分的差值(ΔNIHSS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神经功能改善组(ΔNIHSS评分≥2分或术后24 h NIHSS评分0分)和神经功能未改善组(ΔNIHSS评分<2分)。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并进行组间比较。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史、吸烟史、术前临床表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无症状]及术前收缩压、舒张压、血脂异常、血生化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收集患者CEA术前、术后24 h NHISS评分及术前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影像学资料包括术前颈动脉血管超声及CT血管成像评估的颈动脉狭窄程度(中度狭窄为狭窄率50%~69%,重度狭窄为狭窄率70%~99%)、斑块回声(以低回声为主、以中等回声为主、以高回声为主)、纤维帽完整性(完整、不完整)、是否为溃疡型斑块、是否钙化及钙化位置(表面、基底部)以及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的患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参数[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组内比较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患侧MCA血流动力学参数。对两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0.05的参数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EA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P<0.05的参数建立简化的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判断相关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对单侧颅外段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行CEA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的预测效能。结果145例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中-重度狭窄行CEA患者中,术后24 h神经功能改善组117例,神经功能未改善组28例。(1)与神经功能改善组比较,神经功能未改善组患者的术前收缩压[(139±13)mmHg比(129±7)mmHg]、术前NIHSS评分[3(2,4)分比1(0,2)分]及术后24 h NIHSS评分[2(1,3)分比0(0,1)分]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其余临床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神经功能改善组相比,神经功能未改善组患者的溃疡型斑块发生率更高(64.3%比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间颈动脉狭窄程度、纤维帽完整性、斑块回声、斑块钙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总体效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CEA手术前后各时间点患侧MCA V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交互=7.307,P=0.008;F组别=13.621,P<0.01;F时间=248.065,P<0.01);每组患者CEA手术前后各时间点患侧MCA 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aldχ^(2)_(时间)=134.110,P<0.01),而组间各时间点的MCA 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aldχ^(2)_(组别)=0.562,P=0.453)。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患侧MCA Vm及MCA PI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者术后1、3个月的MCA Vm及MCA PI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神经功能未改善组的术前MCA Vm低于神经功能改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两组间各时间点MCA V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收缩压(OR=0.880,95%CI:0.822~0.943,P<0.01)、术前NIHSS评分(OR=0.105,95%CI:0.023~0.473,P=0.003)、溃疡型斑块(OR=4.060,95%CI:1.202~13.711,P=0.024)、术前MCA Vm(OR=1.285,95%CI:1.144~1.443,P<0.01)是CEA术后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5)联合预测模型预测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中-重度狭窄患者CEA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AUC为0.972(95%CI:0.885~0.969,P<0.01),高于单个因素的预测效能。结论术前收缩压、NIHSS评分、MCA Vm及溃疡型斑块是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中-重度狭窄患者行CEA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粥样硬化斑块特征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早期神经功能预后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脑出血自噬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17
作者 高玉广 钟洁 +4 位作者 黄德庆 邓海霞 刘永辉 张元侃 刘泰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4期614-620,共7页
目的:对脑出血自噬的文献进行可视化解读和分析,探讨脑出血自噬研究动态和趋势。方法:检索1991年1月1日—2022年12月1日中国知网发表的脑出血自噬研究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分析检索获得文献的作者、主题、来源分布... 目的:对脑出血自噬的文献进行可视化解读和分析,探讨脑出血自噬研究动态和趋势。方法:检索1991年1月1日—2022年12月1日中国知网发表的脑出血自噬研究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分析检索获得文献的作者、主题、来源分布、数量等并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纳入123篇文献,年度发文总量呈波动上升趋势,文献来源以苏州大学的硕博士论文为首,吴成翰团队及邹伟团队在该领域发文量较大;苏州大学是该领域发文量最高的机构;研究热点集中在自噬与凋亡在脑出血中的机制研究及中医干预研究;主题词的聚类分析比较显著;突现的关键词为脱证、闭证、自噬、凋亡、炎症、小胶质细胞,是脑出血自噬领域的研究热点。结论:脑出血的自噬研究领域前景良好,研究者相互合作,初具规模,机构间合作略欠佳,目前此领域的研究主要以药物干预的临床基础研究为主,这些成果为脑出血的自噬应用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自噬 CITESPACE VOSviewer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从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闭塞研究(CMOSS)看围手术期管理及血管旁路移植术的未来
18
作者 郝继恒 司俊臣 +1 位作者 张利勇 王继跃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3,共5页
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血管闭塞的疗效一直备受争议。由中国发起的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闭塞研究(CMOSS)最终取得阴性结果,但这并不能否定血管旁路移植术对症状性血管闭塞患者的治疗价... 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血管闭塞的疗效一直备受争议。由中国发起的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闭塞研究(CMOSS)最终取得阴性结果,但这并不能否定血管旁路移植术对症状性血管闭塞患者的治疗价值,而是预示着其临床应用需进一步地深入研究。该文对CMOSS结果进行了分析,对该类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进行了总结,介绍了下一步开展的CMOSS2,并探讨了血管旁路移植术的未来,以期为血管旁路移植术临床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闭塞 大脑中动脉闭塞 血管旁路移植术 专家论坛
下载PDF
《脑出血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解读
19
作者 王晶 李子孝 +1 位作者 董强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4,共5页
脑出血的发病率低于脑梗死,但致死率和致残率高,在我国,约46%的脑出血患者在发病1年内死亡或遗留严重残疾,因此规范脑出血的诊疗就显得尤为重要。2018年,美国心脏学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美国卒中学会(American Stroke As... 脑出血的发病率低于脑梗死,但致死率和致残率高,在我国,约46%的脑出血患者在发病1年内死亡或遗留严重残疾,因此规范脑出血的诊疗就显得尤为重要。2018年,美国心脏学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美国卒中学会(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SA)根据其发布的自发性脑出血管理指南中证据级别较高的Ⅰ类或Ⅲ类推荐意见,制定了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管理指标,将指南转化为临床可实践的量化指标。从2021年7月开始,我国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联合中国卒中学会医疗质量管理与促进分会,采用改良德尔菲法,最终制定了包括11项指标的脑出血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本文对这11项指标进行具体解读,以期指导医疗机构在最佳时间内安全、有效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护,提高脑出血患者的医疗救护质量,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质量控制 血压 抗凝治疗 影像学检查 康复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对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早期血管内治疗效果的预测效能
20
作者 郑素洁 刘芳 +3 位作者 姜鑫钊 郭舜源 耿昱 史宗杰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638-642,共5页
目的分析CT灌注成像对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早期血管内治疗效果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2年11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接受早期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患者54例,根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观察... 目的分析CT灌注成像对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早期血管内治疗效果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2年11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接受早期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患者54例,根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观察组)23例和预后不良组(对照组)31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CT灌注成像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T灌注成像与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早期血管内治疗临床预后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CT灌注成像对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早期血管内治疗效果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不匹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和不匹配率均是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早期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ROC曲线显示,不匹配率预测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早期血管内治疗预后良好的AUC为0.660(95%CI:0.509~0.811,P=0.046),最佳截断值为2.30,灵敏度为0.696,特异度为0.645。结论CT灌注成像与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早期患者血管内治疗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有一定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核心脑梗死 CT灌注成像 早期血管内治疗 临床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