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9,07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747植物性神经系疾病、血管舒缩及营养神经系疾病
1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1999年第8期167-167,共1页
9930557 包括两侧强直性瞳孔的广泛性植物神经障碍和多发性单神经炎的干燥综合征1例[日,英摘]/田岛康敬//脑神经.-1997,49(9).-825~828 冀医情9930558 上肢血管营养神经病在治疗复合型坏疽中的作用[俄,英摘]/-1998,157(4).
关键词 神经系疾病 植物神经障碍 干燥综合征 强直性瞳孔 单神经炎 多发性 广泛性 营养神经 复合型 血管舒缩
下载PDF
团体心理治疗在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平军辉 李娟 +2 位作者 张景丹 武艳冉 李萌萌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将80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哌罗匹隆片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团体心理治疗。两组患...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将80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哌罗匹隆片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团体心理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精神疾病内在病耻感量表(ISMI)、自尊量表(SES)、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估两组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病耻感、自尊水平、自知力及治疗态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ANSS、ISMI评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SES、ITAQ评分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团体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确切,有助于患者恢复社会功能及改善认知,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心理治疗 精神分裂症 病耻感 自尊水平 自知力 治疗态度
下载PDF
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检查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血栓切除术后完全再通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刘然 王平平 +5 位作者 陈虹秀 李娜 周福波 赵文博 马青峰 邢英琦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5-372,共8页
目的探索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接受血管内血栓切除术(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EVT)完全再通后的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dynamic cerebral auto regulation,dCA)功能变化情况,并探讨dCA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索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接受血管内血栓切除术(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EVT)完全再通后的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dynamic cerebral auto regulation,dCA)功能变化情况,并探讨dCA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2022年3—9月因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闭塞导致的AIS患者,所有患者均行EVT。对照组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dCA检查的无神经系统疾病人群,根据年龄、性别进行1∶1匹配。通过传递函数分析获取EVT术后12 h和术后5 d dCA的超低频(very low frequency,VLF)及低频的相位差、增益、一致性以及两次检查VLF相位差的差值(Δ相位差)等参数。EVT后3个月采用mRS评估临床预后,mRS评分≤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mRS评分3~6定义为预后不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临床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最终纳入接受EVT的AIS患者43例及健康对照者43名,AIS患者中预后良好组27例,预后不良组16例。与健康对照者相比,接受EVT的AIS患者术后12 h的患侧VLF相位差明显受损[(39.31±24.11)°vs.(65.26±19.87)°]。预后良好组术后5 d患侧VLF相位差较术后12 h明显好转[(54.95±21.78)°vs.(38.74±22.33)°,P=0.004],但预后不良组术后5 d患侧VLF相位差较术后12 h未见恢复[(24.54±16.35)°vs.(40.27±27.60)°,P=0.06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接受EVT的AIS患者患侧相位差与临床预后不良明显相关(校正后OR 0.911,95%CI 0.854~0.972,P=0.005)。Δ相位差(相位差5d-相位差12 h)是接受EVT的AIS患者术后3个月临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校正后OR 1.061,95%CI 1.016~1.109,P=0.008)。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后5 d VLF相位差为35°是预测AIS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的最佳界值(AUC 0.878,95%CI 0.756~1.000,P<0.001)。结论接受EVT的AIS患者,术后dCA功能受损。第5天相位差、Δ相位差是临床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dCA可能为接受EVT的AIS患者提供一种预测临床预后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血管成像 神经病学 卒中 超声 血管手术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认知障碍疾病知晓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郝渝 王俊山 +7 位作者 卓玛 索朗曲珍 季士勇 胡亚雄 丁志杰 次旦卓嘎 袁晶 赵玉华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2-478,共7页
目的调查西藏自治区居民对认知障碍疾病的知晓度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针对性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24年4—12月对西藏自治区年龄≥18岁的常住居民(在西藏自治区居住180 d及以上)开展问卷调查(线上问卷调查为主,辅以医务人员在社... 目的调查西藏自治区居民对认知障碍疾病的知晓度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针对性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24年4—12月对西藏自治区年龄≥18岁的常住居民(在西藏自治区居住180 d及以上)开展问卷调查(线上问卷调查为主,辅以医务人员在社区义诊时发放问卷二维码)。收集被调查者人口学信息及关于认知障碍疾病知晓度的相关资料,并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总体人群/按职业分层后认知障碍疾病知晓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问卷327份,剔除14份(被调查者未达西藏自治区居住时间13份,自我报告曾被诊断为认知障碍1份),最终纳入313份有效问卷。被调查者平均年龄(42.0±11.9)岁;男性108人(34.5%),女性205人(65.5%);主要来自拉萨市(78.6%,246/313);医务工作者179人(57.2%),非医务工作者134人(42.8%)。在认知障碍疾病知晓度方面,“不知晓”“部分知晓”“知晓良好”者分别占比7.3%(23/313)、75.7%(237/313)、16.9%(53/313)。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下(OR=2.82,95%CI:1.18~6.75,P=0.020)、非医务工作者(OR=4.03,95%CI:2.00~8.14,P<0.001)、未接触过认知障碍患者(OR=2.95,95%CI:1.64~5.32,P<0.001)与较低的疾病知晓度相关。按职业分层进行亚组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下(OR=3.00,95%CI:1.10~8.15,P=0.031)、未接触过认知障碍患者(OR=3.13,95%CI:1.14~8.60,P=0.027)与非医务工作者较低的疾病知晓度相关;未接触过认知障碍患者(OR=3.40,95%CI:1.61~7.20,P=0.001)与医务工作者较低的疾病知晓度相关。结论西藏自治区居民对认知障碍疾病的知晓度有待提升,文化水平、职业、既往是否接触过认知障碍患者可影响居民的疾病知晓度。提升整体教育水平,通过展示生动案例的临床表现有助于提高公众对认知障碍疾病的知晓度,是健康教育及科普宣传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知晓度 西藏
下载PDF
偏瘫早期肩部超声影像评估及肩痛预测的研究
5
作者 张芳 姚玲玲 +2 位作者 沈华良 吴强 龚剑秋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8-253,共6页
目的:应用超声影像评估偏瘫早期患者肩部影像,预测导致偏瘫早期肩痛(HSP)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偏瘫早期患者88例。根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将患者分为3组:偏瘫肩痛1组(HSP-1):VAS评分≥4分... 目的:应用超声影像评估偏瘫早期患者肩部影像,预测导致偏瘫早期肩痛(HSP)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偏瘫早期患者88例。根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将患者分为3组:偏瘫肩痛1组(HSP-1):VAS评分≥4分;偏瘫肩痛2组(HSP-2):VAS评分=1—3分;非偏瘫肩痛(HNSP):VAS评分=0分。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偏瘫侧、卒中类型、发病时间、并发症、偏瘫肩前屈肌力、肌张力及VAS,应用肌骨超声检查患侧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冈上肌腱、冈下肌腱、肩胛下肌腱、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盂肱关节和肩锁关节肌骨影像,应用相关统计软件分析。结果:71例(80.7%)偏瘫早期患者肩部超声影像异常,25例(28.4%)是轻微病变,46例(52.3%)肌骨超声影像异常明显,20例(22.7%)VAS评分≥4分偏瘫肩痛患者均有异常超声影像。偏瘫早期肩部最常见的超声病变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病变(35.23%)、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炎(19.32%)和冈上肌腱病变(15.90%)。偏瘫早期肩痛的显著预测因子为肌腱炎、冈上肌腱撕裂和异常超声影像总和。结论:偏瘫患者在早期存在偏瘫肩部软组织损伤,偏瘫早期肩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肌腱炎、冈上肌腱撕裂和超声病变总和≥2个,建议偏瘫患者早期行肩部超声影像检查,可行早期干预,避免肩痛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肩痛 超声 卒中
下载PDF
改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中的应用
6
作者 刘文正 马玉环 +6 位作者 常虹 闫秀娥 姚炜 王迎春 郑炜 张耀朋 黄永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3-157,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对出现吞咽困难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对47例ALS行改良PEG,患者局部麻醉、...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对出现吞咽困难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对47例ALS行改良PEG,患者局部麻醉、半坐位,术者使用超细内镜经口入胃的方式实施手术。结果47例改良PEG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20 min,(10.3±1.7)min。术后住院2~8 d,平均2.8 d。术后并发症6例(12.8%),包括术后吸入性肺炎4例(8.5%),切口感染2例(4.3%)。PEG术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7.06±0.89,术后3个月18.15±0.81,差异有显著性(t=-10.373,P=0.000)。结论对于出现吞咽困难的ALS患者,改PEG是可行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体重指数
下载PDF
不同严重程度脑白质疏松患者认知功能变化的脑白质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7
作者 赫娟 巴图尔·吐尔地 王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7-421,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严重程度脑白质疏松患者认知功能变化的脑白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纳入的脑白质疏松患者104例,根据Fazekas视觉等级评定标准分为... 目的分析不同严重程度脑白质疏松患者认知功能变化的脑白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纳入的脑白质疏松患者104例,根据Fazekas视觉等级评定标准分为轻度组31例、中度组46例、重度组27例,收集各组一般资料,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估各组患者认知功能,基于DTI检查获取各组患者不同感兴趣区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分析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3组性别、吸烟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比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组年龄明显高于轻度组、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49±7.05)岁vs(70.33±6.22)岁、(70.30±6.37)岁,P<0.05]。3组语言功能力、记忆力、回忆力、MMSE总分、MoC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组与中度组语言功能力、记忆力、回忆力、MMSE总分、MoCA评分明显高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顶叶FA值、胼胝体FA值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重度组患者额叶、颞叶、枕叶、侧脑室前角FA值明显低于轻度组和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语言功能力、记忆力、回忆力、MMSE总分及MoCA评分与额叶、颞叶、枕叶、侧脑室前角FA值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脑白质疏松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越严重,认知功能越差,认为FA值与认知功能损害程度相关,主要导致语言功能力、记忆力、回忆力障碍,临床可通过DTI分析感兴趣区FA值用于评估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人病情 脑白质疏松症 认知功能障碍 弥散张量成像 各向异性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及病情程度的关系
8
作者 倪厚杰 朱瑞 +1 位作者 覃双来 李新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6-439,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2,SIRT2)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及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50例(研究...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2,SIRT2)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及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50例(研究组),研究组依据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45例、中度组66例和重度组39例。另选取同期武汉市第一医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未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25例(对照组)。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SIRT2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及病情程度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血清SIRT2水平对认知功能障碍及病情的评估价值,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结果研究组血清SIRT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38±5.19)mg/L vs(14.66±4.49)mg/L,P<0.05]。重度组血清SIRT2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中度组血清SIRT2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SIRT2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10,r=0.527,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IRT2水平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AUC为0.796(95%CI:0.743~0.842),临界值为19.0 mg/L,敏感性为63.33%,特异性为84.00%;血清SIRT2水平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AUC为0.747(95%CI:0.655~0.824),临界值为17.2 mg/L,敏感性为75.76%,特异性为71.11%(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IRT2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及病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认知障碍 数据相关性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
下载PDF
成人非偏头痛症状与卵圆孔未闭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杨捷 冯新恒 +3 位作者 朱文迪 陈少敏 钟征 刘志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147,共7页
目的探讨成人非偏头痛症状与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心血管内科超声心动图室2024年2~12月经胸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contrast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cTTE)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根... 目的探讨成人非偏头痛症状与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心血管内科超声心动图室2024年2~12月经胸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contrast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cTTE)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症状分为偏头痛症状组(n=527)、非偏头痛症状组(包括不明原因的头晕、耳鸣、一过性听力减退、晕厥、肢体麻木、一过性视野缺损症状,n=144)和无症状对照组(n=87)。比较3组PFO阳性率、PFO阳性患者右向左分流(right to left shunt,RLS)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FO阳性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偏头痛症状组、非偏头痛症状组和无症状对照组PFO阳性率分别为85.0%(448/527)、84.0%(121/144)和26.4%(23/87),3组差异有显著性(χ^(2)=153.434,P=0.000),偏头痛症状组和非偏头痛症状组PFO阳性率显著高于无症状对照组(均P=0.000)。592例诊断PFO,3组RLS分级差异有显著性(H=18.762,P=0.000),偏头痛症状组和非偏头痛症状组RLS分级显著高于无症状对照组(均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0岁(OR=2.221,95%CI:1.515~3.256,P=0.000)、偏头痛(OR=3.373,95%CI:2.322~4.899,P=0.000)、头晕(OR=2.499,95%CI:1.694~3.685,P=0.000)和肢体麻木(OR=1.981,95%CI:1.052~3.729,P=0.034)与PFO阳性独立相关。结论头晕、肢体麻木等非偏头痛症状与成人PFO相关,对这些症状的患者进行cTTE检查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偏头痛 非偏头痛症状 经胸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卒中前痴呆与院内结局:基于中国卒中中心联盟登记数据库的分析
10
作者 李秋菊 尹金风 +5 位作者 王春娟 杨昕 任添华 李子孝 谷鸿秋 姜勇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3-379,共7页
目的调查脑出血患者卒中前痴呆的患病率及其与院内结局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卒中中心联盟登记数据库2015年8月—2022年12月入组的脑出血患者。卒中前痴呆的判定依据患者病史中的自我报告。院内结局包括入院2 d内行走、卒中... 目的调查脑出血患者卒中前痴呆的患病率及其与院内结局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卒中中心联盟登记数据库2015年8月—2022年12月入组的脑出血患者。卒中前痴呆的判定依据患者病史中的自我报告。院内结局包括入院2 d内行走、卒中复发、院内死亡、院内并发症(肺栓塞、肺炎等)及出院回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出血患者卒中前痴呆与院内结局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纳入109366例脑出血患者,男性68386例(62.5%),年龄63.0(53.0~72.0)岁,入院时NIHSS评分为6.0(2.0~13.0)分,住院天数为15.0(10.0~21.0)d。总计293例(0.3%)存在卒中前痴呆病史。与无卒中前痴呆患者相比,卒中前痴呆患者年龄更大、女性比例更高、受教育程度更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卒中前痴呆可能与更高的院内并发症(OR 2.35,95%CI 1.46~3.83),特别是肺炎(OR 2.52,95%CI 1.57~4.08)事件相关,但两组患者在卒中复发(OR 1.45,95%CI 0.63~2.88)、院内死亡(OR 1.43,95%CI 0.80~2.50)、出院回家(OR 0.83,95%CI 0.46~1.60)等结局上无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中脑出血患者卒中前痴呆的患病率为0.3%,卒中前痴呆可能增加脑出血患者院内并发症尤其是肺炎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卒中前痴呆 患病率 院内结局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脑深部电刺激术后神经精神功能障碍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11
作者 谢思宁 蒋忱冠 +4 位作者 李享佳卉 韩如泉 杨舟 李秉心 石林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0-306,共7页
目的探究采用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术后神经精神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neuropsychic dysfunction,PND)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招募2020年1月—202... 目的探究采用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术后神经精神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neuropsychic dysfunction,PND)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招募2020年1月—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门诊就诊的P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拟行以双侧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为靶点的DBS手术。收集患者围术期临床资料,并结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汉密尔顿抑郁与焦虑量表、3 min意识模糊评估量表判定患者术后3 d内是否出现PND(结局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PND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招募216例PD患者。DBS术后3 d内出现PND 77例(35.6%),其中包括出现抑郁或其程度加重24例(31.2%),出现焦虑或其程度加重16例(20.8%),认知功能评级下降13例(16.9%),出现谵妄表现24例(31.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硬脑膜开放方式、硬脑膜开放时间、术中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第三部分(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Ⅲ,UPDRS-Ⅲ)评分改善率、术后颅内气体体积在PND患者与非PND患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468,95%CI:1.077~5.657,P=0.033)、术后颅内气体体积(OR=1.217,95%CI:1.096~1.351,P<0.001)是PD患者DBS术后发生PN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较高的术中UPDRS-Ⅲ评分改善率为其保护性因素(OR=0.894,95%CI:0.863~0.925,P<0.001)。结论DBS术后PD患者具有较高的PND发生率,性别、术后颅内积气量和PD运动症状改善程度可影响PND发生风险,提示针对性别进行个体化管理、提升手术技巧并加强患者神经精神状态监测在优化DBS手术疗效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 术后神经精神功能障碍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术中紧急全身麻醉转换的预测量表构建
12
作者 李传游 盛蕾 +1 位作者 郭雪艳 刘元月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0-327,共8页
目的构建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机械取栓术中紧急全身麻醉转换的预测量表。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2023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AIS患者。依据麻醉方式分为局部麻醉/监测麻醉管... 目的构建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机械取栓术中紧急全身麻醉转换的预测量表。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2023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AIS患者。依据麻醉方式分为局部麻醉/监测麻醉管理组和紧急全身麻醉转换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机械取栓术中紧急全身麻醉转换的危险因素,并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各危险因素进行赋分,建立预测量表。结果共纳入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AIS患者864例,其中局部麻醉/监测麻醉管理组803例(92.9%),紧急全身麻醉转换组61例(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15分(OR 1.53,95%CI 1.27~1.78)、ASPECTS<6分(OR 1.40,95%CI 1.21~1.70)、失语(OR 1.62,95%CI 1.30~1.91)及椎基底动脉闭塞(OR 2.21,95%CI 1.82~2.96)与机械取栓术中紧急全身麻醉转换独立相关。基于上述4个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紧急全身麻醉转换预测量表[NIHSS评分≥15分(1分)、ASPECTS<6分(1分)、失语(1分)和椎基底动脉闭塞(2分)]。该量表预测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AIS患者术中紧急全身麻醉转换的最佳截断值为3分。当量表评分≥3分时,AUC为0.853,预测紧急全身麻醉转换的敏感度为0.892,特异度为0.813,阴性预测值为0.982。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紧急全身麻醉转换预测量表对AIS患者机械取栓术中紧急全身麻醉转换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机械取栓 麻醉 紧急全身麻醉转换 预测
下载PDF
老年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后脑血管痉挛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13
作者 吴海燕 向茉 +2 位作者 廖婵彤 陈水洁 王卉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8-492,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于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医科大学附属海南医院)行介入栓塞术治疗的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307例,根据术后有无发生脑血... 目的探讨老年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于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医科大学附属海南医院)行介入栓塞术治疗的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307例,根据术后有无发生脑血管痉挛分为脑血管痉挛组63例和非脑血管痉挛组244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治疗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脑血管痉挛组年龄≥65岁、Hunt-Hess分级Ⅲ~Ⅵ级、Fisher分级3~4级、手术时机晚期比例显著高于非脑血管痉挛组(P<0.01);脑血管痉挛组白细胞计数、白细胞介素1β、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水平显著高于非脑血管痉挛组(P<0.01)。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Hunt-HessⅢ~Ⅵ级、Fisher 3~4级、手术时机为晚期及白细胞计数、白细胞介素1β、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水平升高是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Hunt-HessⅢ~Ⅵ级、Fisher 3~4级、手术时机为晚期及白细胞计数、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水平升高是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372,95%CI:4.032~32.073,P=0.000;OR=12.415,95%CI:4.979~30.959,P=0.000;OR=9.568,95%CI:3.945~23.206,P=0.000;OR=2.898,95%CI:1.217~6.901,P=0.016;OR=1.762,95%CI:1.125~2.761,P=0.013;OR=1.153,95%CI:1.035~1.283,P=0.009)。ROC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曲线下面积为0.934,敏感性为85.40%,特异性为90.50%。结论年龄≥65岁、Hunt-HessⅢ~Ⅵ级、Fisher 3~4级、手术时机为晚期及白细胞计数、白细胞介素1β、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水平升高会对术后并发脑血管痉挛产生不良影响,依据这些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对评估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具有一定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痉挛 颅内 列线图 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离退休干部老年期痴呆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及检查方式的回顾性研究
14
作者 尚延昌 韦超 解恒革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4-407,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期痴呆的主要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及检查方式,为优化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2年5月至2012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神经内科住院和神经科认知障碍门诊就诊的患者275例(男性占92.7%),根据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阿尔茨海... 目的探讨老年期痴呆的主要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及检查方式,为优化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2年5月至2012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神经内科住院和神经科认知障碍门诊就诊的患者275例(男性占92.7%),根据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组131例,血管性痴呆(vasular dementia,VD)组44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组20例,正常组36例,其他认知障碍(other cognitive impairment,OCI)组44例。通过电子病历检索,获取一般情况、痴呆及相关认知障碍诊断情况、重要共病、主要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及检查方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AD组、VD组、MCI组和OCI组脑血管疾病(30.5%,100.0%,50.0%,22.7%vs 5.6%,P<0.05)和其他相关疾病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1%,27.3%,15.0%,45.5%vs 8.3%,P<0.05)。与正常组比较,OCI组精神行为、锥体外系及运动表现患病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OCI组精神行为表现患病率明显高于AD组、VD组和MCI组,锥体外系、运动表现患病率明显高于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D组锥体外系表现患病率明显低于VD和M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例(22.2%)患者临床选择头颅CT检查,66例(24.0%)患者进行了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检查。VD组SWI脑微出血阳性率明显高于AD组(64.3%vs 30.0%,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老年期痴呆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及检查方式存在显著不同,本研究为基于临床需求的影像学检查方式选择和优化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症状和体征 认知功能障碍 出血
下载PDF
莫旺综合征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15
作者 曾艳平 解燕春 +4 位作者 罗瑛 梁静静 周瑜 关景霞 柳胤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5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讨莫旺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报道我院2例莫旺综合征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中年男性患者均表现为全身发麻、烧灼感、肉跳,多汗,失眠、焦虑;肌电图可见较多束颤电位、F波可见M波后放电位,血清电压门... 目的:探讨莫旺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报道我院2例莫旺综合征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中年男性患者均表现为全身发麻、烧灼感、肉跳,多汗,失眠、焦虑;肌电图可见较多束颤电位、F波可见M波后放电位,血清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VGKC)复合物抗体阳性。搜索既往的莫旺综合征89例,男多于女,平均年龄53岁,最主要临床表现肌束颤动、肌颤搐、肌痉挛和肌强直(100%),多汗(92.1%);90.6%患者被肌电图证实有异常自发活动、束颤电位、纤颤电位、F波后M波后放电位;25.8%患者脑电图REM期异常;血清抗体CASPR2抗体阳性多于LGI1抗体阳性,有12.4%患者两种抗体同时存在。结论:莫旺综合征是一种极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周围神经、自主神经、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症状结合肌电图和血清抗体的检测可以尽早进行诊断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脑炎 莫旺综合征 电压门控钾通道抗体(VGKC) 抗接触蛋白关联蛋白样蛋白2(抗CASPR2) 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抗LGI1)抗体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尼麦角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16
作者 赵鹏 姚玉婷 +4 位作者 贾贤达 肖志娟 郜静 李燕 沈文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8期1085-1089,1095,共6页
目的分析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尼麦角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9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常... 目的分析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尼麦角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9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尼麦角林治疗;C组在B组的基础上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比较3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功能性吞咽障碍筛查量表(EAT10)、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X线片吞咽造影检查(VFSS)、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管阻力指数、最大峰值流速,以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C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的SSA、洼田饮水试验、EAT10、NIHSS评分、大脑动脉血管阻力指数,以及血清NSE、ET-1水平低于治疗前,VFSS、SWAL-QOL评分及血清CGRP水平高于治疗前,最大峰值流速及平均血流速度大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SSA、洼田饮水试验、EAT10、NIHSS评分、大脑动脉血管阻力指数,以及血清NSE、ET-1水平比较结果显示,C组B组>A组,且任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尼麦角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可提升血清CGRP水平,降低血清NSE、ET-1水平,促进神经修复,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及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阻滞 尼麦角林 缺血性脑卒中 吞咽障碍 脑血流动力学 吞咽功能
下载PDF
不同脑灌注方式在老年急性主动脉夹层中的脑保护作用比较及机制
17
作者 朱涛 张为民 +3 位作者 阿不都乃比·麦麦提艾力 刘正 俞国军 霍强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34-140,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脑灌注方式在老年急性主动脉夹层中脑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选择2015年1月-2023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同一手术组收治的206例老年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同期弓部手术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内... 目的探讨不同脑灌注方式在老年急性主动脉夹层中脑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选择2015年1月-2023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同一手术组收治的206例老年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同期弓部手术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分为A(狭窄度<50%,68例)、B(狭窄度为50%~70%,68例)、C(狭窄度>70%,70例)三组,B组和C组再分为B1(34例)、B2(34例)、C1(35例)、C2(35例)四个亚组。A组和B1组均采用单纯深低温停循环下右腋动脉选择性脑灌注,灌注量为5~10 mL/(kg·min);B2组和C1组仍采用上述灌注方法,灌注量为10~15 mL/(kg·min);C2组采用双侧灌注,灌注量10~15 mL/(kg·min)。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韦氏记忆量表、Glasgow昏迷评分检测术前术后神经功能。(2)实验动物选用白猪幼猪48只,雌雄不限,体质量8~10 kg。使用血管夹或缝线技术造成不同程度的狭窄,再根据灌注方法分为A(16只)、B1(8只)、B2(8只)、C1(8只)、C2(8只)五组。动物实验中各组的灌注方式和各组的灌注量同方法(1)。各组动物血液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含量进行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结果(1)术前1天,各组间的BAE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各组间的BAE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1组BAEP大于A组(P<0.05),B2组BAEP小于B1组(P<0.05),C1组大于B2组(P<0.05),C2组BAEP小于C1组(P<0.05)。术前1天与术后第7天,各组间的韦氏记忆量表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第7天,B1组、B2组、C1组、C2组的韦氏记忆量表结果均低于术前1天(P<0.05)。术前1天及术后第1天,各组的Glasgow昏迷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B1组、B2组、C1组、C2组Glasgow昏迷评分均低于术前1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出现1例昏迷,术后第7天恢复;C1组出现1例定向力障碍,术后第5天恢复;其余各组未发现并发症,各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第7天,各组动物的Bax、Bcl-2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1、B2、C1、C2组Bax的相对表达量逐渐降低,Bcl-2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结论不同脑灌注方式在老年急性主动脉夹层术中可能对脑保护具有不同程度的作用,较高的灌注量或双侧灌注会对神经功能产生正面影响。不同的灌注方式对细胞凋亡通路有调控作用,但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灌注方式 急性主动脉夹层 脑保护作用 神经并发症
下载PDF
GRN基因突变相关非流利变异型原发性进行性失语一例并文献复习
18
作者 王晓燕 周佳瑾 +4 位作者 陈文利 王妮娅 颜蓉 唐浩 赵忠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5年第1期57-58,62,共3页
目的:报告一例非流利变异型原发性进行性失语患者的临床表型及其GRN基因突变的特征,并复习文献。方法:对一例以自发语言的流畅性障碍和语句中的语法缺失,言语不流利,长句理解障碍症状患者临床表现、神经心理学评估、头颅影像学变化、及... 目的:报告一例非流利变异型原发性进行性失语患者的临床表型及其GRN基因突变的特征,并复习文献。方法:对一例以自发语言的流畅性障碍和语句中的语法缺失,言语不流利,长句理解障碍症状患者临床表现、神经心理学评估、头颅影像学变化、及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病因、鉴别诊断探讨。结果:其主要表现为语言减少、语法缺失,说话费力、断断续续、对语法复杂句子理解困难,简单词汇能理解。MMSE为11分,MoCA为3分。头部MRI检查显示双侧额叶及颞叶呈不对称萎缩,以左侧更为显著。认知障碍功能基因检测表明存在GRN基因一处杂合突变(突变位点为c.229delG),儿子和女儿均有杂合突变。临床诊断为非流利变异型原发性进行性失语。结论:GRN基因突变很可能是由于其编码的GRN蛋白结构和功能改变,引起tau蛋白病理改变,基因关联疾病“额颞叶退行性病变伴泛素阳性包涵体”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此杂合突变符合疾病显性遗传模式,进而导致额颞叶变性萎缩和非流利变异型原发性进行性失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颞叶痴呆 GRN基因 突变 非流利变异型原发性进行性失语
下载PDF
黄芪总皂苷对EAE小鼠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19
作者 王喜春 马冲 +2 位作者 黄月萍 吴春菊 孙爽 《智慧健康》 2025年第2期23-25,33,共4页
目的分析黄芪总皂苷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小鼠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10月—2022年5月选取研究所动物实验中心24只C57BL/6雌性小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三组,... 目的分析黄芪总皂苷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小鼠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10月—2022年5月选取研究所动物实验中心24只C57BL/6雌性小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三组,EAE组注射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注射黄芪总皂苷溶液40 mg/(kg·d)和80 mg/(kg·d)。记录对比各组体质量、临床症状评分以及炎症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结果免疫28 d时,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体质量均高出EAE组,且高剂量组高出低剂量组(P=0.042);免疫14 d和28 d时,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症状评分低于EAE组,且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P=0.026);免疫28 d后,AST治疗组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表达水平高出EAE组,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 protein,IL-β)表达水平显著低于EAE组(P<0.001),AST治疗组的BDNF表达水平和GAP-43蛋白含量较EAE组显著上升(P<0.001)。结论黄芪总皂苷治疗能够减缓小鼠体质量下降情况和临床症状,且高剂量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可能是由于其对细胞因子及神经组织生长情况起到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总皂苷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细胞因子 影响机制
下载PDF
改良六字诀联合执行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构音障碍及认知障碍治疗中的价值
20
作者 庄燕 任敏 +1 位作者 孟宪忠 蒋琳玲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56-161,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六字诀联合执行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构音障碍及认知障碍患者言语功能、呼吸控制功能、认知功能、情绪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 目的探讨改良六字诀联合执行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构音障碍及认知障碍患者言语功能、呼吸控制功能、认知功能、情绪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构音障碍合并认知障碍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传统呼吸训练及执行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改良六字诀训练。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的言语功能[改良Frechay构音障碍评价量表(m-FDA)、语音清晰度(SI)、日常生活交流能力量表(CADL)、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CRRCAE)]、呼吸控制功能[最长发音时间(MMPT)、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及胸廓活动度]、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情绪状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的差异。结果(1)言语功能:治疗8周后,两组m-FDA、SI、CADL、CRRCA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的m-FDA、SI、CADL、CRRCA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呼吸控制功能:治疗8周后,两组MMPT、MIP、MEP、胸廓活动度均升高,且观察组的MMPT、MIP、MEP、胸廓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认知功能:治疗8周后,两组MMSE量表评分、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的MMSE量表评分、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HAMD及日常生活能力:治疗8周后,两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MBI与FIM评分均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MBI、FI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六字诀联合执行功能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后构音障碍及认知障碍患者言语功能、呼吸控制功能、认知功能,且可改善情绪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构音障碍 认知障碍 改良六字诀 执行功能训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