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55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XBP1基因相关脑病患儿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变异分析
1
作者 李小丽 张晓莉 +4 位作者 李肖 韩瑞 徐丹 甘玲 贾天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132,共6页
目的探讨STXBP 1基因相关脑病患儿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回顾性总结2015年10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1例STXBP 1基因相关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型、基因结果、治疗及疗效情况。结果11例患儿中男4例,女7例,10例患儿存在... 目的探讨STXBP 1基因相关脑病患儿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回顾性总结2015年10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1例STXBP 1基因相关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型、基因结果、治疗及疗效情况。结果11例患儿中男4例,女7例,10例患儿存在癫痫发作伴发育迟缓,1例患儿仅表现为发育迟缓。癫痫首发年龄为3天~1岁半,3个月以内起病者6例,3~12个月起病者3例,1岁以上起病者1例。常见的发作类型为痉挛和局灶发作。11例患儿均存在脑电图异常包括背景慢、多灶放电、爆发抑制和高度失律等。2例早期为大田原综合征,后期演变为婴儿痉挛症,5例为婴儿痉挛症,余为不能分型的癫痫综合征。4例患儿头颅MRI存在非特异性异常,包括髓鞘化发育落后、额颞部蛛网膜下隙增宽。所有患儿均存在STXBP1基因变异,共有11种突变类型,其中错义突变7例、移码突变1例、剪切突变1例、缺失突变2例,7例患儿的突变位点尚未见文献报道,分别为c.1694T>A、c.1115T>G、C.133_135del、C.1543 dupG、6-17号外显子杂合缺失、C.429+1 G>C、C.855 C>G及c.842_843 insGGACGACGGCCTGTGGATAGC ACT。随访中11例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发育迟缓,2例患儿已死亡,4例患儿存在孤独症样表现。10例癫痫患儿均应用左乙拉西坦治疗,1例为单独应用完全缓解,5例患儿部分有效,4例患儿无效。3例患儿癫痫发作完全缓解,余7例为药物难治性癫痫。结论STXBP1脑病患儿发育迟缓相对严重,婴儿痉挛症表型最常见,癫痫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异质性,7个未报道突变位点丰富了STXBP1脑病的基因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XBP1基因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 发育迟缓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肥厚性硬脑膜炎患者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分析
2
作者 陈晓莉 王群 +2 位作者 刘佳 李静 张国平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0-45,共6页
目的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肥厚性硬脑膜炎(hypertrophic pachymeningitis,HP)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8月至2022年6月作者单位收治的10例ANCA相关性HP患者,其中来... 目的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肥厚性硬脑膜炎(hypertrophic pachymeningitis,HP)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8月至2022年6月作者单位收治的10例ANCA相关性HP患者,其中来自中南大学湘雅医院9例,陕西省人民医院1例,男、女各5例,发病年龄43~80岁。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诊治方法及疗效。结果10例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慢性头痛或脑神经受累症状,病程1~84个月。5例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和核周型ANCA(perinuclear ANCA,p-ANCA)同时阳性,2例患者仅血清MPO阳性,p-ANCA和细胞质型ANCA(cytoplasmic ANCA,c-ANCA)阳性各1例,p-ANCA和c-ANCA同时阳性1例。6例视力受累,2例听力受累。增强MRI显示患者不同程度的硬脑膜增厚并强化,其中弥漫性增厚4例,局灶性增厚6例,均未累及脑实质。1例患者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1例患者行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球治疗,8例患者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1例同时使用利妥昔单抗,经治疗后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2例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减量过程出现头痛加重,再次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ANCA相关性HP病程长短不一,临床表现不典型,增强MRI显示的硬脑膜增厚部位在不同ANCA抗体阳性患者间有重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ANCA相关性HP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性硬脑膜炎 抗体 抗中性白细胞胞质 磁共振成像 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转头前倾法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留置胃管中的效果观察
3
作者 张婷 黄晴晴 +2 位作者 魏梦中 邓宅武 胡朝霞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24-26,共3页
目的研究转头前倾法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留置胃管中的作用。方法临床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2例(随机数字表法),所有患者均需留置胃管。其中42例患者采... 目的研究转头前倾法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留置胃管中的作用。方法临床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2例(随机数字表法),所有患者均需留置胃管。其中42例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留置胃管作为对照组;另42例患者采用转头前倾法进行留置胃管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以及护理人员对吞咽功能障碍摄食训练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和再次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2.86%、100.00%,均高于对照组的76.19%、30.00%,均有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76%vs 19.05%),有差异(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有差异(P<0.05)。培训后护理人员对吞咽功能障碍摄食训练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96.67%,明显高于培训前的53.33%,有差异(P<0.05)。结论转头前倾法能使护理人员更好掌握吞咽功能障碍摄食训练的相关知识,有效提高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留置胃管的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头前倾法 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留置胃管
下载PDF
七氟烷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成年大鼠远期神经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王俊宽 许柯炎 +1 位作者 秦瑞鸿 陈高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讨七氟烷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成年大鼠远期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和七氟烷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假手术组不插入线栓,栓塞90 min后恢复血流进行再灌注;再灌注即刻开始,假... 目的:探讨七氟烷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成年大鼠远期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和七氟烷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假手术组不插入线栓,栓塞90 min后恢复血流进行再灌注;再灌注即刻开始,假手术组、模型组、七氟烷组大鼠分别吸入1.0最小肺泡浓度(MAC)的七氟烷、氧气、1.0 MAC的七氟烷30 min。再灌注后第1~29天,每组25只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每48 h一次;再灌注后第29天,每组6只大鼠通过TTC染色法测量脑梗死容积;再灌注24 h后每组3只大鼠测定梗死侧脑含水量。结果:再灌注后第29天,七氟烷组脑梗死容积为(38.9±5.9)%,小于模型组的(46.8±5.5)%(P<0.05)。再灌注后第1天和13天七氟烷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分别为(1.25±0.44)和(0.63±0.59),低于模型组的(2.00±0.72)和(1.25±0.44)(P<0.05);但第29天时,七氟烷组与模型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梗死侧脑含水量为(80.5±1.0)%,低于模型组(84.0±0.8)%(P<0.05)。结论:七氟烷后处理可改善成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早期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七氟烷 远期效果 大鼠
下载PDF
针刺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脑血流指标的影响临床观察
5
作者 张云海 谢维 +1 位作者 柳松涛 邓梦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13-0016,共4页
探讨针刺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脑血流指标的影响。方法 择选104例的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患者,具体时间段在2022年10月-2023年10月之间,分组方式根据治疗方式不同予以分组,对照组选择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进行干预,研究组是针刺治疗干预。结... 探讨针刺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脑血流指标的影响。方法 择选104例的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患者,具体时间段在2022年10月-2023年10月之间,分组方式根据治疗方式不同予以分组,对照组选择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进行干预,研究组是针刺治疗干预。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较之后确认,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认知功能评分更好且对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少(P<0.05);研究组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更好(P<0.05)。结论 针刺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的整体治疗效果,改善机体脑血流指标,恢复认知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 针刺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脑血流指标 临床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多媒体翻转课堂在临床护士脑卒中吞咽障碍护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6
作者 古瑞平 何蕴丝 +2 位作者 王珊 李华喜 李楚仪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多媒体翻转课堂在临床护士脑卒中吞咽障碍护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3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的103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7月—2022年5月50名临床护士作为对照组;将2022年6月—2023年3月53名临床护... 目的:探讨多媒体翻转课堂在临床护士脑卒中吞咽障碍护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3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的103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7月—2022年5月50名临床护士作为对照组;将2022年6月—2023年3月53名临床护士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研究组采用多媒体翻转课堂培训,对比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水平、吞咽障碍评估执行情况及对培训满意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护士脑卒中吞咽障碍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水平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护士脑卒中吞咽障碍评估执行率及评估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护士对培训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媒体翻转课堂培训模式可显著提升临床护理人员脑卒中吞咽障碍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水平、筛查评估执行率及评估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多媒体 翻转课堂 筛查评估 护理培训
下载PDF
海马硬化致颞叶癫痫的临床及磁共振成像诊断
7
作者 王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46-0049,共4页
探讨MRI在海马硬化引起的颞叶癫癎形成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2020年3月~2023年12月100例海马硬化致颞叶癫痫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资料地点为本院,探讨磁共振成像T2-flair斜冠状位序列扫描中海马硬化的异常改变与癫痫抽搐的发... 探讨MRI在海马硬化引起的颞叶癫癎形成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2020年3月~2023年12月100例海马硬化致颞叶癫痫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资料地点为本院,探讨磁共振成像T2-flair斜冠状位序列扫描中海马硬化的异常改变与癫痫抽搐的发生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经过诊断分析最终得出有76名患者是单纯海马硬化,24例伴有其它病变(9例为外伤或感染引起的软化症,2例为局部病理性皮质异常,1例为脑裂畸形,1例为巨脑回,5例为围生期脑损害、6例海绵状血管瘤)。海马硬化(MRI)的特点是:海马区容积稍有增加,形态不清,13例T2-flair呈轻度增强(13.00%);11例:海马结构模糊,斑点状高信号是T2Flair,体积不变(11.00%);海马萎缩成不规则的团块结构,其中T2-flair序列显示有明显的高信号,共76个,占76.00%;经统计学分析,海马硬化信号与癫痫发作次数成正相关(P<0.05),且癫痫发作频率越高海马信号就越高。结论 在海马硬化致颞叶癫痫中应用磁共振成像T2-flair斜冠状位扫描准确性高,且癫痫发作次数与海马硬化信号高低相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硬化 癫痫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2019—2020年160例儿童肺炎链球菌脑膜炎临床流行病学多中心研究
8
作者 王彩云 许红梅 +32 位作者 刘钢 刘静 俞蕙 陈必全 郑帼 舒敏 杜丽君 徐志伟 黄丽素 李海波 汪东 白松婷 单庆文 朱春晖 田健美 郝建华 林爱伟 林道炯 吴谨准 张新华 曹清 陶仲宾 陈源 朱国龙 薛萍 汤正珍 苏学文 曲政海 赵仕勇 庞琳 邓慧玲 舒赛男 陈英虎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38,共8页
目的研究中国儿童肺炎链球菌脑膜炎(pneumococcal meningitis,PM)的临床特征、转归和分离菌株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的药物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全国33家三级甲等医院160例<15岁的PM住院... 目的研究中国儿童肺炎链球菌脑膜炎(pneumococcal meningitis,PM)的临床特征、转归和分离菌株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的药物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全国33家三级甲等医院160例<15岁的PM住院患儿的临床信息、实验室资料和微生物学资料。结果160例PM患儿中,男103例,女57例;年龄15 d至15岁,其中3月龄至<3岁109例(68.1%)。脑脊液培养分离SP菌株95例(59.4%),血培养分离SP菌株57例(35.6%)。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和脑脊液SP抗原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0%(35/87)、27%(21/78)。55例(34.4%)患儿存在1个或多个化脓性脑膜炎高危因素;113例(70.6%)患儿有1个或多个颅外感染病灶;18例(11.3%)有明确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以发热最常见(147例,91.9%),其次是精神萎靡(98例,61.3%)、呕吐(61例,38.1%)等。69例(43.1%)患儿住院期间发生颅内并发症,常见并发症为硬膜下积液和/或积脓(43例,26.9%)、脑积水(24例,15.0%)、脑脓肿(23例,14.4%)、脑出血(8例,5.0%)。硬膜下积液和/或积脓和脑积水主要发生在<1岁患儿,分别为91%(39/43)、83%(20/24)。SP菌株对万古霉素(100%,75/75)、利奈唑胺(100%,56/56)、厄他培南(100%,6/6)完全敏感;对左氧氟沙星(81%,22/27)、莫西沙星(82%,14/17)、利福平(96%,25/26)和氯霉素(91%,21/23)敏感率高;对青霉素(16%,11/68)、克林霉素(6%,1/17)敏感率低;对红霉素完全耐药(100%,31/31)。痊愈和好转出院率分别为22.5%(36/160)、66.2%(106/160);18例(11.3%)出现不良结局。结论儿童PM多见于3月龄至<3岁婴幼儿,颅内并发症多发生在<1岁患儿,发热是PM患儿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硬膜下积液和/或积脓、脑积水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脑脊液非培养检测方法有助于提高病原菌检出率。超过10%PM患儿出现不良结局。SP菌株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厄他培南、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利福平、氯霉素敏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脑膜炎 流行病学 多中心研究 儿童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技术在儿童症状性癫痫中的应用进展
9
作者 房俊芳 狄宁宁 +3 位作者 董景敏 李潇潇 穆新暖 姜兴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1-176,共6页
儿童是癫痫的好发人群,由于其中枢神经系统处于发育阶段,所以病因更加复杂、表现形式更加多样,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处理能减少儿童中枢神经损伤,最大程度地保护患儿的脑功能。根据有无明显抽搐可将癫痫分为惊厥性和非惊厥性,而非惊厥... 儿童是癫痫的好发人群,由于其中枢神经系统处于发育阶段,所以病因更加复杂、表现形式更加多样,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处理能减少儿童中枢神经损伤,最大程度地保护患儿的脑功能。根据有无明显抽搐可将癫痫分为惊厥性和非惊厥性,而非惊厥性因无明显临床症状,诊断相对比较困难,容易导致误诊而延误治疗,明确诊断需要依靠脑电图(癫痫样或节律性放电)。随着影像检查手段的不断发展,明确癫痫病因、定位癫痫病灶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定位更加准确,同时功能成像检查方式也使得早期评估癫痫的脑功能变化成为可能。本文就近年来症状性儿童癫痫的MRI及其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融合应用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癫痫 磁共振成像 结构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多模态成像
下载PDF
藏药七十味珍珠丸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认知能力的影响
10
作者 崔海燕 闫清伟 +5 位作者 李红艳 孙亚楠 郑博文 李腾 李稼霖 刘晓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0-618,共9页
目的:探讨藏药七十味珍珠丸(Tibetan medicine Ranasampel,RNSP)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模型大鼠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右侧纹状体单点注射法制作PD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动物随... 目的:探讨藏药七十味珍珠丸(Tibetan medicine Ranasampel,RNSP)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模型大鼠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右侧纹状体单点注射法制作PD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美多芭50 mg/kg),RNSP低、中、高剂量组(90、180、360 mg/kg)及正常组,共6组,每组8只。造模次日各组大鼠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4周,模型组和正常组大鼠予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当天及第7、14、21、28天分别称量动物体重;RNSP给药4周后进行阿扑吗啡诱导的大鼠旋转实验及Morris水迷宫实验;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中脑黑质致密部及腹侧被盖区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阳性神经元数目;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纹状体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还原型谷胱甘肽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多巴胺、5-羟色胺以及去甲肾上腺素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大鼠黑质P38、p-P38、JNK、p-JNK、ERK和p-ERK蛋白表达。结果:RNSP给药4周后各组大鼠之间体重无显著差异;与正常组相比,PD模型组大鼠旋转频率显著增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穿台次数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著减少(P<0.05或P<0.01);黑质致密部及腹侧被盖区TH阳性神经元数目显著减少;纹状体还原型谷胱甘肽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P<0.05);海马多巴胺、5-羟色胺以及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显著降低;黑质p-JNK/JNK、p-P38/P38比值显著升高(P<0.05)。与PD模型组相比,RNSP各组大鼠旋转频率显著降低,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穿台次数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著增加(P<0.05);TH阳性神经元数目、还原型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多巴胺含量显著升高,丙二醛含量及p-JNK/JNK、p-P38/P38比值显著降低(P<0.05)。中、高剂量组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及低、高剂量组5-羟色胺含量显著升高,中、高剂量组p-ERK/ERK比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RNSP可改善PD动物认知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38/JNK/ERK信号通路,减轻中脑氧化应激反应,减少DA神经元丢失,提高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七十味珍珠丸 帕金森病 认知
下载PDF
CHD2基因相关癫痫的临床特点和遗传学分析
11
作者 张晓莉 王梦月 +7 位作者 张晨宇 李佳霖 马轶超 王俊玲 李小丽 韩瑞 徐丹 贾天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研究CHD2基因变异相关癫痫患者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特点。方法对6例CHD2基因变异相关癫痫患者的临床表现、脑电图、基因特点及抗癫痫发作药物疗效等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6例患儿中男5例、女1例,癫痫起病年龄为1岁8个月至12岁。... 目的研究CHD2基因变异相关癫痫患者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特点。方法对6例CHD2基因变异相关癫痫患者的临床表现、脑电图、基因特点及抗癫痫发作药物疗效等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6例患儿中男5例、女1例,癫痫起病年龄为1岁8个月至12岁。癫痫发作类型包括局灶性发作及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各3例次,眼睑肌阵挛伴或不伴失神发作2例次,不典型失神发作、痉挛发作、肌阵挛发作及强直发作各1例次。3例诊断为癫痫综合征,其中2例为Jeavons综合征,1例为Lennox-Gastaut综合征;2例具有光敏性。共患病中智力障碍6例,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3例,孤独症谱系疾病2例,精神障碍1例。6例CHD2基因变异中4例为新发突变,2例为母源;其中无义突变3例,错义突变2例,片段缺失1例。末次随访年龄5岁至15岁10月龄,5例患儿抗癫痫药物规律治疗,4例有效,其中2例癫痫发作控制超2年,1例控制1年8月。结论癫痫发作是CHD2基因变异的常见表型,癫痫起病年龄差别较大,表型为Jeavons综合征者预后不良,丙戊酸钠对CHD2基因变异相关癫痫疗效相对较好。精神障碍为罕见临床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D2基因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 癫痫
下载PDF
不同性别脑性瘫痪患儿临床特征的病例系列报告
12
作者 牛国辉 张萌萌 +5 位作者 崔博 朱登纳 李林琛 夏冰 李停停 谢加阳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背景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临床表现多样,国内大样本数据分析不同性别脑瘫患儿特征的研究不多。目的探究脑瘫患儿临床特征的性别差异。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脑瘫患... 背景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临床表现多样,国内大样本数据分析不同性别脑瘫患儿特征的研究不多。目的探究脑瘫患儿临床特征的性别差异。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脑瘫患儿的一般资料、围生期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主要结局指标脑瘫患儿临床特征的性别差异。结果共纳入486例脑瘫患儿,其中男323例,女163例。脑瘫男性患儿中剖宫产、早产儿、巨大儿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女性患儿,而正常出生体重儿的比例明显低于女性患儿,脑瘫男性患儿中春季出生的比例明显低于女性患儿,冬季出生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脑瘫男性患儿在妊娠并发症、窒息、脑出血、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低血糖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多组间比较中Ⅳ、Ⅴ级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患儿,在脑瘫患儿头颅MR分类系统多组间比较中白质异常的比例脑瘫男性患儿明显高于女性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瘫患儿的部分临床特征存在性别差异,脑瘫患儿中以男性为主且严重程度较女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性别 危险因素 儿童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出现冻结步态的危险因素分析
13
作者 周知 于洪伟 +2 位作者 焦劲松 谢晟 金淼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3期309-313,共5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出现冻结步态(FOG)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52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FOG将研究对象分为FOG组(合并FOG,14例)和非FOG组(未合并FOG,38例)。比较分析非FOG组与FOG...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出现冻结步态(FOG)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52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FOG将研究对象分为FOG组(合并FOG,14例)和非FOG组(未合并FOG,38例)。比较分析非FOG组与FOG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影像学特征。比较分析非FOG组与FOG组患者的基底前脑功能连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PD患者出现FOG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FOG组患者的国际运动障碍学会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Ⅱ(MDS-UPDRSⅡ)评分高于非FO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eynert基底核(Ch4)与双侧中扣带回、中央前回及辅助运动区的功能连接低于非FOG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DS-UPDRSⅡ评分、Ch4功能连接是PD患者出现FOG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MDS-UPDRSⅡ评分升高、Ch4功能连接减弱为PD患者出现FOG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冻结步态 功能连接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妊娠晚期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孕妇胎儿产前多普勒超声检查及妊娠结局分析
14
作者 张娟 张红彬 +2 位作者 李洁 田捧 栗河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孕妇的胎儿产前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及妊娠结局。方法:比较42例确诊轻度SARS-CoV-2感染的妊娠晚期孕妇和103例阴性孕妇产前超声、多普勒血流、胎儿出生体重、出生孕周、生产方式、妊娠...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孕妇的胎儿产前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及妊娠结局。方法:比较42例确诊轻度SARS-CoV-2感染的妊娠晚期孕妇和103例阴性孕妇产前超声、多普勒血流、胎儿出生体重、出生孕周、生产方式、妊娠结局、孕妇并发症及新生儿情况的差异。结果:SARS-CoV-2感染孕妇较阴性孕妇妊娠期BMI升高,胎儿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和脑胎盘比减小,产前胎心异常及子痫前期发生率升高(P<0.05)。结论:轻度SARS-CoV-2感染孕妇并不存在较高的胎儿生长受限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胎儿多普勒超声检查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刘惠苗 李艳敏 +5 位作者 张永志 薄倩澜 楚妙 张婷 代桂宁 顾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09-214,F0003,共7页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睡眠结构特征、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22年4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101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UPDRS-Ⅲ和H-Y分期对患者运动功能及疾病严重程度进...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睡眠结构特征、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22年4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101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UPDRS-Ⅲ和H-Y分期对患者运动功能及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对PD患者进行PSQI量表、ESS量表、IRLS量表、RBD量表等测试,并测量患者身高、体重、BMI、颈围、腹围、询问既往病史等,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标准化的夜间多导睡眠监测。结果(1)101例PD患者中有87例(86.14%)存在睡眠障碍。(2)PSG显示PD患者的睡眠障碍常见的有RBD、PLM和OSAHS。(3)PD-RBD患者REM期睡眠比例为(13.14±8.11)%,主观睡眠质量较差且伴有明显的抑郁情绪。(4)PD患者PLM易伴随RLS同时出现。(5)PD-OSAHS在颈围及腹围较大的PD患者中更易发生,与BMI值并无明显相关性,PD-OSAHS患者EDS更常见,对患者日间功能影响更大。结论 PD患者睡眠障碍的患病率较高,PD伴发睡眠障碍患者多表现为RBD、PLM和OSAHS等方面,PD-RBD患者睡眠质量较差且伴有明显的抑郁情绪,PDOSAHS在颈围及腹围较大的PD患者中更易发生,与BMI值并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睡眠障碍 睡眠结构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疗效及术后认知功能分析
16
作者 任虹宇 马俊 +5 位作者 何森 陈文武 方建 司昊天 何承 李明轩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448-452,共5页
目的 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实施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10—2022-12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PD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使用普拉克索治疗,观察组使用普拉克索联合STN-DBS治... 目的 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实施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10—2022-12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PD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使用普拉克索治疗,观察组使用普拉克索联合STN-DBS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认知功能、帕金森核心症状、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2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呈降低趋势,观察组改变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统一PD评定量表第Ⅲ部分(UPDRS-Ⅲ)评分均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改变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帕金森睡眠评分量表(PDSS)评分呈升高趋势,39项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呈降低趋势,观察组改变更明显(P<0.05)。结论 PD患者在普拉克索治疗基础上联合STN-DBS可改善症状及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提高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 脑深部电刺激术 普拉克索 认知功能
下载PDF
miR-185过表达对MPP+诱导帕金森病模型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
17
作者 刘啸 张磊 陶伟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3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miR-185过表达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帕金森病(PD)模型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传代培养PC12细胞。取传3代、对数生长期PC1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NC mimics组、miR-185 mimics组。模型组、NC mim... 目的探讨miR-185过表达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帕金森病(PD)模型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传代培养PC12细胞。取传3代、对数生长期PC1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NC mimics组、miR-185 mimics组。模型组、NC mimics组、miR-185 mimics组予1 mmol/L MPP+诱导PD细胞模型,对照组不予MPP+诱导。成模24 h,NC mimics组、miR-185 mimics组分别转染NC mimics、miR-185 mimics。取上述各组细胞,采用RT-qPCR法检测miR-185表达;采用CCK-8法检测培养24、48、72 h细胞增殖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ELISA法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miR-185相对表达量及培养24、48、72 h细胞增殖活性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P均<0.05);GSH、SOD含量降低,MDA含量升高(P均<0.05);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Bax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均<0.05)。与NC mimics组比较,miR-185 mimics组miR-185相对表达量及培养24、48、72 h细胞增殖活性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P均<0.05);GSH、SOD含量升高,MDA含量降低(P均<0.05);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Bax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均<0.05)。而模型组与NC mimics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miR-185过表达能够促进PD细胞增殖并抑制其凋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以及抑制Bax蛋白表达和促进Bcl-2蛋白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微小RNA-185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氧化应激
下载PDF
脑灰质异位相关癫痫^(18)F-FDG PET/MRI表现
18
作者 黎颖昕 凌雪英 +2 位作者 唐勇进 程勇 徐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207,共5页
目的观察脑灰质异位(GMH)相关癫痫的18 F-FDG PE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MRI诊断GMH癫痫患者,观察其颅脑18 F-FDG PET/MRI表现、有无其他颅脑畸形并进行分型。结果27例中,15例室管膜下GMH、2例皮质下GMH、2例层状(带状)GMH、8... 目的观察脑灰质异位(GMH)相关癫痫的18 F-FDG PE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MRI诊断GMH癫痫患者,观察其颅脑18 F-FDG PET/MRI表现、有无其他颅脑畸形并进行分型。结果27例中,15例室管膜下GMH、2例皮质下GMH、2例层状(带状)GMH、8例混合型GMH;相比病灶周围或对侧镜像区脑白质,22例糖代谢增高、3例糖代谢减低,2例糖代谢未见明显异常;相比中央前回灰质,8例糖代谢增高、16例糖代谢减低,3例糖代谢未见明显异常。27例中,6例合并脑裂畸形,6例合并双侧小脑半球体积缩小,合并透明隔缺如及穹隆低位、胼胝体发育异常、多微小脑回畸形各1例。结论GMH相关癫痫18 F-FDG PE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畸形 脑灰质 癫痫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多学科团队模式干预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情绪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9
作者 沈娟 时婷婷 +2 位作者 职海霞 李洁 杜爱玲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96-100,共5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模式干预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负性情绪、睡眠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86例老年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诊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诊疗基础上接受多学科团队...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模式干预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负性情绪、睡眠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86例老年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诊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诊疗基础上接受多学科团队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帕金森睡眠量表(PDSS)和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DQ-39)的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PDQ-39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干预后两组患者PDSS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应用多学科团队模式干预可以缓解负性情绪、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多学科团队模式 负性情绪 睡眠障碍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基于^(18)F-FDG PET及主观认知下降问卷-9诊断主观认知下降
20
作者 毕晟 闫少珍 +4 位作者 齐志刚 马杰 杨宏伟 韩璎 卢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2-336,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18)F-FDG PET及主观认知下降问卷-9(SCD-Q9)诊断主观认知下降(SC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SCD患者(SCD组)及49名健康人(对照组)头颅^(18)F-FDG PET及主观认知下降问卷-9(SCD-Q9)评估结果;对PET图像行全脑体素定量分析... 目的观察基于^(18)F-FDG PET及主观认知下降问卷-9(SCD-Q9)诊断主观认知下降(SC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SCD患者(SCD组)及49名健康人(对照组)头颅^(18)F-FDG PET及主观认知下降问卷-9(SCD-Q9)评估结果;对PET图像行全脑体素定量分析,以脑桥为参考计算标准摄取值比值(SUVR),观察SCD组葡萄糖代谢模式,分析SCD组SUVR减低脑区,评估SUVR减低联合SCD-Q9诊断SCD的价值。结果相比对照组,SCD组左内侧额上回及右侧额上回SUVR显著减低、左侧距状回SUVR显著升高(GRF校正,体素水平P均<0.01,团簇水平P均<0.05)。以左内侧额上回+右侧额上回SUVR联合诊断SCD的敏感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54.00%、77.60%及0.660,进一步联合SCD-Q9分别为86.00%、75.50%及0.840,其间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FDG PET脑代谢显像可显示SCD脑代谢异常模式;联合SCD-Q9有助于诊断S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