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9篇文章
< 1 2 1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浆外泌体微小RNA差异表达分析
1
作者 赵景茹 董立朋 +3 位作者 程金明 解燕昭 惠硕 赵万年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43-150,共8页
目的 建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及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Exo)微小核糖核酸(miRNA)差异表达谱,并对其进行生物学功能分析。方法 收集2022年12月-2023年1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4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浆(实验组)和3例无症状... 目的 建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及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Exo)微小核糖核酸(miRNA)差异表达谱,并对其进行生物学功能分析。方法 收集2022年12月-2023年1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4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浆(实验组)和3例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浆(对照组),使用QIAGEN法提取血浆中的Exo,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纳米微粒追踪检测技术(NTA)和蛋白印迹进行鉴定Exo形态、粒径大小以及表面标志蛋白。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评估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浆中Exo miRNAs表达,基于生物信息学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Exo颗粒呈典型圆盘状的囊泡结构,检测到Exo阳性蛋白CD63。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相比外泌体中有22个miRNA上调,18个miRNA下调,差异表达的Exo miRNA的靶基因主要在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等显著富集。结论 本研究发现较对照组相比,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存在40个差异表达的Exo miRNAs。血浆Exo miRNAs可能通过PI3K-Akt、MAPK、FoxO等信号通路参与颈动脉狭窄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微小核糖核酸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缺血性卒中
下载PDF
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探究
2
作者 单敏红 李洋 +2 位作者 李艳双 王莉 崔文静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究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血-脑脊液屏障功能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2例,均进行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 目的探究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血-脑脊液屏障功能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2例,均进行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后1周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1例,高压氧治疗)和研究组(5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血-脑脊液屏障功能与神经功能,治疗前与治疗1、2周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2周后研究组患者血清白蛋白(S-ALB)及两组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均升高,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高;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脑脊液白蛋白(CSF-ALB)、血-脑屏障指数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降低,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低;相比治疗前,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均P<0.05)。结论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高压氧能够有效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血-脑脊液屏障功能,提高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 银杏内酯注射液 高压氧 血-脑脊液屏障功能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复发因素探讨
3
作者 宋湖平 钟昕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2期183-184,共2页
目的 探讨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MIPHD)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效果以及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80例HICH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MIPHD组和开颅手术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临床指标,分析影响HICH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MIPHD)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效果以及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80例HICH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MIPHD组和开颅手术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临床指标,分析影响HICH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SBP、出血量、凝血机制异常是影响HICH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均可改善HICH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对于术前SBP过高、出血量偏大、凝血机制异常的患者,应警惕术后HICH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 开颅血肿清除术 复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早期血压管理与预后关系的一项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煜 秦永明 +1 位作者 郭传军 吴晓飞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83-186,190,共5页
目的 分析在急性高血压导致的脑出血患者中进行早期积极的血压管理对患者的血压变化、血肿控制和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便利抽样选取2020年1月—12月急诊入住蚌埠三院急诊内科及EICU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出血患者39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 分析在急性高血压导致的脑出血患者中进行早期积极的血压管理对患者的血压变化、血肿控制和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便利抽样选取2020年1月—12月急诊入住蚌埠三院急诊内科及EICU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出血患者39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根据血压水平缓慢降压,即24 h内收缩压(SBP)控制在180 mmHg以内;2021年1月—12月的急性脑出血患者39例作为观察组,给予强化降压,持续泵入药物乌拉地尔,要求24 h SBP控制在130~140 mmHg。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变化、血肿控制情况和发病90 d后的功能恢复(改良的Rankin量表)和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 Index)。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血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BP在用药10 min、用药60 min均下降,且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20 min和用药24 h时差异比较明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舒张压(DBP)在用药60 min、用药120 min和用药24 h时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90 d预后良好的人数(27人)高于对照组(24人),预后不良的人数(12人)少于对照组(15人),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使用乌拉地尔进行强化降压(SBP130~140 mmHg),可以达到控制血压和减缓血肿扩大的效果,但对患者的生存率及长期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乌拉地尔 强化降压 血肿扩大 预后
下载PDF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韩文磊 高广伟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2期179-180,共2页
目的 探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术治疗。比较两组的血肿清除率、神经功能以及... 目的 探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术治疗。比较两组的血肿清除率、神经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的血肿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血清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NPY、 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7.50%(P <0.05)。结论 与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术可更明显地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术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老年脑小血管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其与H型高血压脑血流动力学的关系研究
6
作者 丁娜 白金娟 +3 位作者 崔凌 田龙 胡浩 张爱玲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6-20,共5页
目的分析老年脑小血管病(CVSD)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其与H型高血压、脑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对82例老年CVSD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认知功能将其分为正常组(27例)、轻度组(30例)、中度组(15... 目的分析老年脑小血管病(CVSD)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其与H型高血压、脑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对82例老年CVSD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认知功能将其分为正常组(27例)、轻度组(30例)、中度组(15例)、重度组(10例)。比较四组H型高血压占比、同型半胱氨酸(Hcy)、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中动脉、前动脉搏动指数(PI)及平均血流速度(Vm)]。通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明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与血浆Hcy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关系。结果不同认知功能组患者血浆Hcy水平、H型高血压占比、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及脉压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不同认知功能组患者大脑中动脉、前动脉PI及V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回归分析显示,入组患者MoCA评分与血浆Hcy水平、大脑中动脉PI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老年CVSD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认知功能损伤,其严重程度与血浆Hcy水平、大脑中动脉PI指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疾病 认知功能 脑血流动力学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血清GFAP、MMP-9检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黄利娜 李相磊 张海军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102例HICH患者和85例未发生脑出血的高血压患者,分别记为HICH组、高血压组,另选取80例体检健康者,设为健康组,...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102例HICH患者和85例未发生脑出血的高血压患者,分别记为HICH组、高血压组,另选取80例体检健康者,设为健康组,比较三组GFAP、MMP-9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HICH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并据此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对比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HICH患者的GFAP、MMP-9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HICH患者GFAP、MMP-9水平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性。随访6个月,依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HICH患者预后情况,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GFAP、MMP-9水平。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分析GFAP、MMP-9及两者联合对HICH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高血压组和HICH组患者GFAP、MMP-9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HICH组患者血清GFAP、MMP-9水平高于高血压组(P<0.05)。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GFAP、MMP-9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患者GFAP、MMP-9水平高于中度组(P<0.05)。HICH患者GFAP、MMP-9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呈正相关(P<0.05)。预后不良组GFAP、MMP-9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GFAP、MMP-9及两者联合对HICH患者预后预测的AUC分别为0.978、0.884和0.925,GFAP对HICH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最高。【结论】血清GFAP、MMP-9水平与HICH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预后有关,且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血液 基质金属蛋白酶9/血液
原文传递
血浆溶血磷脂酸受体1水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刘涛 张辉 徐凡叶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溶血磷脂酸受体1(LPAR1)水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1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观察组),另选同期在本院体检的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 【目的】探讨血浆溶血磷脂酸受体1(LPAR1)水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1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观察组),另选同期在本院体检的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浆LPAR1水平,根据观察组患者发病30 d后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67)和预后不良组(n=63)。观察组患者的预后不良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浆LPAR1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浆LPAR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出血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治疗方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浆LPAR1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AR1>4.22μg/L、NIHSS评分>(23.62±2.55)分均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LPAR1水平诊断高血压脑出血疾病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857(95%CI:0.753~0.869),截断值为3.68μmol/L,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1.3%、85.6%。【结论】血浆LPAR1水平对高血压脑出血疾病患者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为临床早期评估患者预后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受体 溶血磷脂酸/血液 预后
原文传递
足底反射疗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在高血压性脑卒中偏瘫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张园园 王晶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卒中偏瘫伴睡眠障碍患者应用足底反射疗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睡眠质量和血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2年1月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枣庄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高血压性脑卒中偏瘫伴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康...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卒中偏瘫伴睡眠障碍患者应用足底反射疗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睡眠质量和血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2年1月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枣庄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高血压性脑卒中偏瘫伴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康复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足底反射疗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为期6周。对两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功能缺损评分和血压控制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睡眠质量评分(9.56±5.42)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0.76±0.8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6、35.726,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卒中偏瘫伴睡眠障碍患者实施足底反射疗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维持患者血压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反射疗法 早期康复训练 高血压性脑卒中 睡眠障碍 血压
下载PDF
动态CT增强扫描联合灌注成像扫描对肺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
10
作者 李丹阳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扫描联合灌注成像扫描对肺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3—2023-10于濮阳市中医医院拟行手术治疗的8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患者入院后均行动态CT增强扫描、CT灌注成像... 目的探讨动态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扫描联合灌注成像扫描对肺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3—2023-10于濮阳市中医医院拟行手术治疗的8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患者入院后均行动态CT增强扫描、CT灌注成像扫描,于检查后7d内行手术治疗。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动态CT增强扫描、CT灌注成像扫描,以及CT增强扫描联合灌注成像扫描对肺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术后病理结果显示,88例肺癌患者中Ⅰ期34例(38.64%),Ⅱ期44例(50.00%),Ⅲa期10例(11.36%)。动态CT增强扫描、CT灌注成像扫描对肺癌术前分期诊断的结果与“金标准”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0.645、0.748,一致性一般。动态CT增强扫描联合灌注成像扫描对肺癌术前分期结果与“金标准”结果的一致性为0.882,一致性好。动态CT增强扫描、CT灌注成像扫描,以及两者联合诊断肺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79.55%(70/88)、85.23%(75/88)、93.18%(8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期间动态CT增强扫描30 s时CT强化值比较,Ⅰ期<Ⅱ期<Ⅲa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期间CT灌注成像血容量(BV)、血流量(BF)值比较,Ⅰ期>Ⅱ期>Ⅲa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期间通过时间(MTT)值比较,Ⅰ期<Ⅱ期<Ⅲa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期间60 s时、120 s时CT强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CT增强扫描联合灌注成像扫描对肺癌术前分期的诊断效能较高,可为术前临床肺癌分期诊断提供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分期 动态CT增强扫描 CT灌注成像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分析
11
作者 刘畅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为临床制定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03—2023-03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HICH患者,依据术后6个月预后不良发生情况,将54例(42.86%)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为临床制定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03—2023-03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HICH患者,依据术后6个月预后不良发生情况,将54例(42.86%)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3分的患者作为预后不良组,将72例(57.14%)GOS评分>3分的患者作为预后良好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不良影响因素,并建立Logistic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Logistic预测模型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年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8分、脑中线移位≥1 cm、出血破入脑室、术后慢性脑积水,以及CRP、PCT、D-D水平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ogistic预测模型预测预后不良的AUC为0.967,敏感度为88.89%、特异度为94.44%。结论年龄、入院时GCS评分<8分、脑中线移位≥1 cm、出血破入脑室、术后慢性脑积水,以及CRP、PCT、D-D水平为HICH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预测模型,该模型对预后不良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有助于临床早期筛查高危人群,及时制定针对性方案,以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术后预后不良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2
作者 韩沛沛 吴先珍 《临床研究》 2024年第2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虞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HICH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47,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对照组(n=47,...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虞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HICH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47,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对照组(n=47,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对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氧化应激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3.62%)高于对照组(7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较术前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物(LPO)、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较术前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LPO、MPO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8.51%)低于对照组(25.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用于治疗HICH,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与氧化应激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发生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张灵杰 陈娟娟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2期253-254,共2页
目的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发生再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再出血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80例HICH患... 目的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发生再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再出血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80例HICH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16.2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舒张压>120 mm Hg、术前收缩压>200 mm Hg、术前GCS评分≤8分、合并糖尿病、术前血肿量≥60 mL是HICH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发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舒张压>120 mm Hg、术前收缩压>200 mm Hg、术前GCS评分≤8分、合并糖尿病、术前血肿量≥60 mL是HICH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发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再出血
下载PDF
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观察
14
作者 司昊天 何森 +3 位作者 王晓斌 任虹宇 张小广 马建功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4期425-426,共2页
目的观察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10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与血清学指标、神经功能恢复... 目的观察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10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与血清学指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48 h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d,观察组的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NSE水平和C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能明显改善手术指标和血清学指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术与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李元贵 杨燕文 +1 位作者 王晓麒 杨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33-837,共5页
目的评价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术(soft channel puncture drainage,SCPD)与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neural endoscopic intracranial hematoma evacuation,NEIHE)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 目的评价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术(soft channel puncture drainage,SCPD)与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neural endoscopic intracranial hematoma evacuation,NEIHE)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NCU收治的分别接受SCPD和NEIHE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110例(SCPD组53例,NEIHE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72 h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及功能恢复、住院时长、花费等相关指标。结果与NEIHE组相比,SCPD组手术时间短[(1.13±0.41)h vs.(1.78±0.31)h],术中出血量少[(10.83±3.95)mL vs.(70.62±43.12)mL],花费低[(66135.01±33178.64)元vs.(95834.93±42784.48)元],但NEIHE组比SCPD组72 h血肿清除率高(86.87%vs.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功能恢复、总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PD和NEIHE均操作简单,且能有效清除颅内血肿,改善神经功能,但SCPD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而且适合不能耐受全麻手术的患者,而NEIHE则血肿清除更为彻底,二者在改善功能预后及总体住院时间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术 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脑小血管病患者情感淡漠危险因素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16
作者 曹佳丽 王天然 +6 位作者 刘洋 张舵 徐金娥 刘冲 王淑梅 韩永昌 杨露露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5-149,共5页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情感淡漠危险因素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141例高血压合并CSVD患者,根据神经精神问卷-淡漠量表(NPI-Apathy)将其分为淡漠组(n=43)与非淡漠组(n=98)。比较组间一般资料、影像学...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情感淡漠危险因素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141例高血压合并CSVD患者,根据神经精神问卷-淡漠量表(NPI-Apathy)将其分为淡漠组(n=43)与非淡漠组(n=98)。比较组间一般资料、影像学标志物评分及影像学总负荷评分;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高血压合并CSVD患者情感淡漠的独立危险因素,以Spearman相关分析观察其情感淡漠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淡漠组患者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侧脑室旁脑白质高信号(WMH)Fazekas评分、深部/幕下脑微出血及总负荷评分均高于非淡漠组(P均<0.05);其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评分均低于非淡漠组(P均<0.05)。HDL-C及侧脑室旁WMH Fazekas评分均为高血压合并CSVD患者情感淡漠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且其NPI-Apathy评分与MMSE评分及MoCA评分均呈中度负相关(r=-0.543、-0.484,P均<0.001)。结论HDL-C及侧脑室旁WMH Fazekas评分均为高血压合并CSVD患者情感淡漠的独立危险因素;情感淡漠越严重,认知功能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情感淡漠 磁共振成像 前瞻性研究
下载PDF
乌拉地尔注射液强化降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
17
作者 周鹏 《临床研究》 2024年第5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乌拉地尔注射液强化降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睢县人民医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2人作为研究对象。全部入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乌拉地尔注射液强化降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睢县人民医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2人作为研究对象。全部入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在常规处置方案的基础上,采取常规乌拉地尔的处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处置方案的基础上,采取乌拉地尔的强化降压处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血肿体积、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血清炎性因子变化情况、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结果在实施治疗14 d之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脑血肿体积、NIHSS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FIB)较治疗之前均明显降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较治疗之前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脑血肿体积、NIHSS评分、hs-CRP、TNF-α、MDA、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FIB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SOD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过程中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的干预策略比较,乌拉地尔强化降压使用策略可以显著减少颅内血肿的形成,提高其对大脑的保护作用,同时还可以降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严重程度,从而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地尔 强化降压 高血压脑出血 炎性因子 血液流变学指标
下载PDF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体会
18
作者 贾爱军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45-0048,共4页
分析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22年2月~2023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联... 分析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22年2月~2023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联合组患者提供亚低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指标、NIHS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预后情况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升其睡眠质量,患者预后情况良好,建议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亚低温治疗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 效果
原文传递
早期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尿激酶治疗HICH临床疗效
19
作者 陈勇锋 罗洁 王玮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漯河市郾城区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的100例HICH患者,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 目的:探讨早期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漯河市郾城区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的100例HICH患者,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硬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采用早期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尿激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巴氏指数(BI)评分、应激反应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血肿引流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2周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2周的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尿激酶治疗HICH患者手术情况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机体应激反应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立体定向软通道 微创血肿清除术 尿激酶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的急诊救治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20
作者 钟艳苹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91-0094,共4页
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急诊救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到2023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71例患者进行分组,包括对照组(36例,常规救治)、观察组(35例,常规救治+急诊救治)。结果 观察组收缩... 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急诊救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到2023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71例患者进行分组,包括对照组(36例,常规救治)、观察组(35例,常规救治+急诊救治)。结果 观察组收缩压(113.84±1.09)mmHg、舒张压(77.50±2.06)mmHg血压下降明显(P<0.05)。观察组NIHSS(8.54±0.74)分,NDS(5.02±1.16)分评分更低(P<0.05)。观察组30d血肿绝对平均值(40.26±1.09)ml,住院时间(24.16±4.09)d,满意度(95.42±6.64)分更优(P<0.05)。观察组心理功能(86.46±3.63)分,物质生活(88.71±4.32)分,躯体功能(82.14±3.74)分,社会功能(82.47±4.96)分评分更高(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急诊救治工作,能够有效控制血压,有利于改善神经功能,改善症状,提升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急诊救治 血压水平 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