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1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ESM-1、E-cad对ACI-LAA溶栓后HT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茹姗 邹婷 +2 位作者 杜磊 韩登峰 马建华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ESM-1)、E-钙黏连蛋白(E-cad)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ACI-LAA)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ACI-LAA患者,根据是否发生HT... 目的 探讨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ESM-1)、E-钙黏连蛋白(E-cad)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ACI-LAA)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ACI-LAA患者,根据是否发生HT分为HT组和non-HT组。对比两组基础资料及血清ESM-1、E-cad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ESM-1、E-cad预测ACI-LAA患者发生HT的价值。结果 HT组患者NIHSS评分高于non-HT组,梗死面积大于non-HT组(P <0.05),HT组患者血清ESM-1、E-cad水平也高于non-HT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面积大、NIHSS评分高、血清ESM-1和E-cad水平升高是ACI-LAA患者发生HT的危险因素(P<0.05)。ESM-1联合E-cad预测ACI-LAA患者发生HT的曲线下面积为0.859,预测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72.6%。结论 血清ESM-1和E-cad水平与ACI-LAA患者HT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预测发生HT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出血转化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E-钙黏连蛋白
下载PDF
外周血白细胞与AIS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杨静 杜风萍 +1 位作者 付金生 李震中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6-129,共4页
脑梗死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低氧,出现相应部位的神经功能障碍。急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存在外周免疫异常,常伴有白细胞水平升高和炎症因子高表达,增加脑梗死后的脑损伤,有多种细胞类型影响AI... 脑梗死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低氧,出现相应部位的神经功能障碍。急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存在外周免疫异常,常伴有白细胞水平升高和炎症因子高表达,增加脑梗死后的脑损伤,有多种细胞类型影响AIS患者预后[1]。AIS后感染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据报道,23%~65%的患者发生AIS后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部血液循环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障碍 免疫异常 脑损伤 细胞类型 危险因素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外周血NLR、NMR、LMR表达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宋秋霞 朱力的孜 +2 位作者 郭淼 刘燕 刘鑫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82-87,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之比(NLR)、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之比(NM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之比(LMR)表达水平与帕金森病(P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24例原发性PD患者为病历组,2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其外周血中NLR、NMR、LMR...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之比(NLR)、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之比(NM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之比(LMR)表达水平与帕金森病(P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24例原发性PD患者为病历组,2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其外周血中NLR、NMR、LMR水平。①比较PD组和对照组间的NLR、NMR、LMR水平是否存在差异;②比较PD组按照不同因素分层后NLR、NMR、LMR水平是否存在差异;③分析PD组NLR、NMR、LMR的水平是否与临床特征之间存在相关性。结果①在总体样本中,PD组和对照组间NLR、NMR、LMR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按照性别、年龄分层,各亚组PD患者与其相对应正常对照组间NLR、NMR、LM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PD组按不同因素分层后:A.发病年龄>65岁PD组NLR水平(2.84±1.22)高于发病年龄≤65岁PD组(2.46±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B.女性PD组NMR水平(12.08±3.71)高于男性PD组(10.91±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女性PD组LMR水平(5.12±1.72)高于男性PD组(4.43±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C.病程>4年PD组和病程≤4年PD组间、早中晚三期PD组间、三种运动亚型(震颤为主型、姿势不稳/步态障碍型、混合型)PD组间、合并痴呆PD组和未合并痴呆PD组间的NLR、NMR、LM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PD组NLR水平与发病年龄存在正相关(r=0.223,P=0.001),LMR水平与发病年龄存在负相关(r=-0.202,P=0.002);PD组NLR、NMR、LMR水平与病程、H-Y分级、UPDRS-Ⅲ评分、NPI评分不存在相关性(均P>0.05)。结论外周血NLR、NMR、LMR水平在PD患者和正常健康人群间无差异,此三项指标均非导致PD患病的危险因素。NLR在发病年龄>65岁PD患者中的表达水平较发病年龄≤65岁PD患者高;NMR、LMR在女性PD患者中的表达水平较男性PD患者高。PD患者NLR表达水平与发病年龄呈正相关,而LMR表达水平与发病年龄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之比 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之比 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之比
下载PDF
外周血白细胞在ACI中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杨静 杜风萍 +1 位作者 张雷 李震中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健康体检者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水平,探讨外周血白细胞在AC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急诊收治的ACI患者299例和同时期体检中心进行常规健康体检者299例,收... 目的通过比较健康体检者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水平,探讨外周血白细胞在AC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急诊收治的ACI患者299例和同时期体检中心进行常规健康体检者299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血常规检查结果。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外周血白细胞及其分类细胞和细胞间比值的差异,然后将差异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ACI的危险因素,最后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危险因素在ACI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共纳入了299例ACI患者和299例体检者,单因素分析发现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和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嗜酸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EMR)和嗜酸性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比值(ENR)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NLR、EMR和ENR与ACI发生有关(P<0.05)。ROC结果显示NLR、EMR和ENR预测AC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23、0.6906和0.7052。结论NLR、EMR和ENR在ACI的诊断中具有参考价值,尤其ENR联合头颅CT提高ACI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急性脑梗死 诊断
下载PDF
探讨NLR、PLR、hs-CRP、Hb、D-D与ACI非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张玫娜 郭志鹏 曹扬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ACI)非溶栓治疗前血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红蛋白(Hb)、D-二聚体(D-D)与治疗后出血性转化(HT)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预防ACI非溶栓治疗后发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ACI)非溶栓治疗前血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红蛋白(Hb)、D-二聚体(D-D)与治疗后出血性转化(HT)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预防ACI非溶栓治疗后发生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本研究病历组(设为转化组)共纳入80例样本,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接受非溶栓治疗后并出现HT的ACI患者,根据HT严重程度等级化分1级、2级、3级、4级,各严重程度患者分别为27例、22例、18例、13例。选取50例在接受非溶栓治疗后未出现HT的ACI患者作为对照(非转化组)。比较各组的血清NLR、PLR、hs-CRP、Hb、D-D表达水平差异,并通过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NLR、PLR、hs-CRP、Hb、D-D与HT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NLR、PLR、hsCRP、Hb、D-D对ACI患者HT的预测作用。结果 转化组的血清NLR、PLR、hs-CRP、D-D表达水平均高于非转化组,Hb的表达水平低于非转化组(均P<0.05)。1级、2级、3级、4级患者的血清NLR、PLR、hs-CRP、D-D表达水平依次上升,Hb表达水平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非溶栓治疗后HT严重程度与血清NLR、PLR、hs-CRP、D-D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29、0.692、0.601、0.578,均P<0.05),与Hb呈负相关(r值为:-0.678,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的AUC值为0.896[95%CI(0.737~0.962)]、PLR的AUC值为0.775 [95%CI(0.626~0.917)]、hs-CRP的AUC值为0.840 [95%CI(0.712~0.948)]、Hb的AUC值为0.782 [95%CI(0.493~0.914)]、D-D的AUC值为0.725 [95%CI(0.403~0.852)]。结论 ACI患者的NLR值、PLR值、hs-CRP、Hb、D-D表达水平与其在非溶栓治疗后发生HT存在相关性,临床上可将这些指标作为预测HT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R PLR HS-CRP HB D-D 急性脑梗死 出血性转化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对脑卒中大鼠认知功能的机制研究
6
作者 宋巍 杨净松 +2 位作者 彭闰梅 袁欣 王罡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93-198,共6页
目的探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对脑卒中大鼠认知功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并培养神经干细胞(NSCs),Nestin染色鉴定NSCs;BDNF修饰NSCs,并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BDNF蛋白表达。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sham... 目的探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对脑卒中大鼠认知功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并培养神经干细胞(NSCs),Nestin染色鉴定NSCs;BDNF修饰NSCs,并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BDNF蛋白表达。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卒中组(MCAO组)、卒中大鼠给予NSCs组(NSCs组),卒中大鼠给予BDNF-NSCs组(BDNF-NSCs组),每组10只。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认知功能;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神经元损伤;TTC检测脑组织梗死面积;蛋白印迹法检测脑组织中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人磷酸化磷脂肌醇3激酶、苏氨酸蛋白激酶、磷酸化蛋白激酶蛋白表达。结果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鉴定NSCs,培养的NSCs中巢蛋白和溴脱氧尿苷均呈阳性表达,提示所提取的NSCs为神经干细胞且具有增殖能力。和未转染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BDNF组BDNF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和sham组相比,MCAO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逃避潜伏期、脑梗死面积明显增加,穿越平台次数和脑组织中PI3K、p-PI3K、Akt、p-Akt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和MCAO组相比,NSCs组和BDNF-NSCs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逃避潜伏期、高梗死面积明显减少,穿越平台次数和脑组织中PI3K、p-PI3K、Akt、p-Akt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BDNF-NSCs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逃避潜伏期、脑梗死面积明显低于NSCs组,穿越平台次数和脑组织中PI3K、p-PI3K、Akt、p-Akt蛋白表达明显高于NSCs组(P<0.05)。结论BDNF修饰NSCs可改善脑卒中大鼠的认知功能,其可能和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干细胞 脑卒中 认知功能 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苏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下载PDF
miR-27-3p、miR-128-3p及miR-140-3p表达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诊疗中的价值研究
7
作者 毛凌云 刘洋 谭政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 探讨miR-27-3p、miR-128-3p及miR-140-3p表达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收治的ACI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定义为ACI组,根据ACI患者3个月改良Rankin评分... 目的 探讨miR-27-3p、miR-128-3p及miR-140-3p表达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收治的ACI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定义为ACI组,根据ACI患者3个月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68例与预后不良组(mRS>2分)32例,另选同期于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体检的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各组miR-27-3p、miR-128-3p及miR-140-3p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两变量的相关性,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miR-27-3p、miR-128-3p及miR-140-3p联合检测在ACI诊断中的效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CI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ACI组平均年龄、吸烟史比例、合并高血压比例、miR-140-3p与miR-128-3p及miR-27-3p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miR-27-3p、miR-128-3p及miR-140-3p联合检测用于诊断ACI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65,敏感度为99.00%,特异度为98.00%,表明miR-27-3p、miR-128-3p及miR-140-3p联合检测用于诊断ACI的效能更高。预后不良组平均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梗死体积、吸烟史比例、合并高血压比例、miR-27-3p、miR-128-3p、miR-140-3p表达水平及3个月mRS评分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ACI患者miR-27-3p、miR-128-3p、miR-140-3p表达水平均分别与入院时NIHSS评分、梗死体积、3个月mRS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OR:1.546;95%CI:1.124~1.969)、入院时NIHSS评分(OR:1.721;95%CI:1.229~2.308)、梗死体积(OR:1.853;95%CI:1.436~2.786)、吸烟史(OR:1.517;95%CI:1.168~1.825)、miR-27-3p (OR:2.481;95%CI:1.452~3.201)、miR-128-3p (OR:1.692;95%CI:1.288-2.431)及miR-140-3p (OR:2.032;95%CI:1.141~1.976)均为AC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ACI患者miR-27-3p、miR-128-3p及miR-140-3p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通过三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对ACI的诊断效能,而预后不良ACI患者miR-27-3p、miR-128-3p及miR-140-3p表达水平则升高更为明显,并分别与入院时NIHSS评分、梗死体积、3个月mRS评分呈正相关,且miR-27-3p、miR-128-3p及miR-140-3p均为AC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予以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7-3p miR-128-3p miR-140-3p 急性脑梗死 诊疗
下载PDF
ACI溶栓患者miR-379-5p表达水平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性
8
作者 王明远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87-91,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溶栓患者miR-379-5p表达水平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48例为观察组,同时健康体检正常者148例为对照组,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溶栓患者miR-379-5p表达水平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48例为观察组,同时健康体检正常者148例为对照组,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miR-379-5p表达水平并对比。根据血清miR-379-5p表达水平情况将观察组进行亚分组,根据中位数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对比观察组中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一般资料、缺血再灌注损伤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ACI溶栓患者miR-379-5p表达水平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miR-379-5p表达水平(1.09±0.24)较对照组miR-379-5p表达水平(1.88±0.21)低(t=30.137,P<0.01)。根据观察组miR-379-5p表达水平中位数分组分为高表达组74例(miR-379-5p表达水平≥1.10)和低表达组74例(miR-379-5p表达水平<1.10);高表达组溶栓后NIHSS评分、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较低表达组低,血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较低表达组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iR-379-5p表达水平与溶栓后NIHSS评分、血清AOPP、MDA、TNF-α、CRP及MCP-1水平(r=-0.465,P<0.05;r=-0.273,P<0.05;r=-0.429,P<0.05;r=-0.486,P<0.05;r=-0.320,P<0.05;r=-0.273,P<0.05)呈负相关,与血清SOD水平呈正相关(r=-0.465,P<0.05)。结论ACI溶栓患者miR-379-5p表达水平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性,上调miR-379-5p水平有助于减轻ACI静脉溶栓后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miR-379-5p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白质高信号体积变化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9
作者 李春明 刘晓文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85-188,共4页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白质高信号体积变化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2020年7月-2021年1月139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MRI评估患者基线认知功能及白质高信号体积,随访1年后,再次收集患者认知功能情况及...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白质高信号体积变化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2020年7月-2021年1月139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MRI评估患者基线认知功能及白质高信号体积,随访1年后,再次收集患者认知功能情况及白质高信号体积,分析脑卒中患者白质高信号体积变化情况及认知功能情况,并根据患者认知功能情况分为正常组和障碍组,探讨白质高信号体积变化与患者认知功能降低的相关性。结果 139例患者随访1年后,共9例失访,最终纳入130例脑卒中患者,46.15%(60/130)的脑卒中患者白质高信号体积进展,23.85%(31/130)患者白质高信号体积改善,30.00%(39/130)白质高信号体积保持稳定。其中53例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为障碍组,77例为认知功能正常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白质高信号体积变化障碍组高于正常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脑卒中患者白质高信号体积变化与患者认知功能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脑卒中后患者白质高信号体积变化多呈进展趋势,并与患者认知功能评分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白质高信号 体积变化 认知功能
下载PDF
MRI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血栓切除术后颅内出血的预测价值
10
作者 郭群 吴含 +3 位作者 陆小妍 郭静丽 高伟 张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5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MRI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管内血栓切除术(EVT)后颅内出血(ICH)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EVT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7例,收集这些患者的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和DWI-PWI不匹配(DPM)的体积以及其他临床相... 目的探讨MRI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管内血栓切除术(EVT)后颅内出血(ICH)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EVT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7例,收集这些患者的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和DWI-PWI不匹配(DPM)的体积以及其他临床相关数据,ICH由非增强CT评估。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ICH。结果接受EVT后,ICH的患者空腹血糖[(11.96±1.93)mg/L与(13.26±1.73)mg/L]、HbA1c[(5.73±0.42)%与(6.21±0.49)%]、DWI梗死体积(51.23±41.32 ml与29.61±32.26ml)显著大于无ICH的患者(t=-7.693,P<0.001;t=6.135,P<0.001;t=-2.531,P=0.016)。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显示血糖[OR(95%CI):1.312(1.145~1.417),P<0.001]、HbA1c[OR(95%CI):38.847(7.216~201.753),P<0.001]以及DWI梗死体积[OR(95%CI):1.021(1.004~1.034),P=0.016]为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EVT术后ICH独立的预测因子。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行EVT治疗后,通过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HbA1c和DWI梗死体积能够预测ICH的发生风险,从而对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弥散加权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颅内出血
下载PDF
基于缺血半暗带为基础探究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预后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11
作者 张春海 闫坤 +2 位作者 周建昌 王树纯 刘子波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17-220,225,共5页
目的:在缺血半暗带(IP)的基础上,研究经溶栓治疗后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同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溶栓治疗的402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患者预后不良设定为预后不良组,359例患者预后良好设定为预... 目的:在缺血半暗带(IP)的基础上,研究经溶栓治疗后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同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溶栓治疗的402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患者预后不良设定为预后不良组,359例患者预后良好设定为预后良好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溶栓治疗后的ACI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根据结果构建其预后不良的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无IP、高血压、糖尿病、发病至溶栓时间>4.5 h、大面积脑梗死、连续溶栓用时、使用溶栓物剂量及NIHSS评分,是ACI患者溶栓后预后不良发生的相关因素(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无IP、发病至溶栓时间>4.5 h、NIHSS评分、溶栓持续时间、大面积脑梗死及高血压是ACI患者溶栓后预后不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了溶栓治疗后的ACI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模型,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较为贴近,ROC曲线下面积为0.769,当阈值概率为0%~73.1%时对患者进行干预可能使其获益。结论:无IP、高血压、发病至溶栓时间>4.5 h、大面积脑梗死、溶栓持续时间及溶栓前NIHSS评分是溶栓后ACI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建立的预测模型对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溶栓 预后不良 缺血半暗带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前庭神经元炎相继发病一例
12
作者 祁晓明 谢涛 +5 位作者 毛卓峰 孙倩 孙世超 郭丽娇 贾晓芳 王晓鹏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26-231,共6页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前庭神经元炎(VN)在同一患者相继发病时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以期提高对这两种疾病的再认识。方法分析1例BPPV与VN相继发病时的临床表现、诊疗经过。结果患者最初以“发作性眩晕,发生体位改变时...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前庭神经元炎(VN)在同一患者相继发病时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以期提高对这两种疾病的再认识。方法分析1例BPPV与VN相继发病时的临床表现、诊疗经过。结果患者最初以“发作性眩晕,发生体位改变时加重”被诊断为“BPPV”,行耳石复位治疗后眩晕症状缓解。3d后头晕症状再次出现,且呈持续性,再次行耳石复位治疗无效,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冷热试验和视频头脉冲试验,诊断为VN。经对症支持治疗、糖皮质激素抗炎治疗和前庭功能康复锻炼,4w后患者痊愈。结论BPPV与VN均是以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两种常见疾病,VN亦可诱发BPPV。两种疾病在同一患者相继出现时,尤其当患者先发生BPPV时,更容易发生误诊或者漏诊。因此提高临床医师对眩晕症状及相关疾病的认识以及熟练运用两种疾病的检查手段,可对患者尽早作出正确诊断并及时治疗。另外,临床医师亦应克服“一元论”的惯性思维模式,综合判断,全面诊断,防止以偏概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前庭神经元炎 眩晕
下载PDF
THRIVE评分预测头颅MRI指导的静脉溶栓后脑出血
13
作者 李敏 李锦师 +3 位作者 魏丽 陈娟 白青科 赵晓晖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 评估血管事件健康风险(THRIVE)评分对头颅MRI指导的静脉溶栓后患者脑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 根据溶栓后有无脑出血分为脑出血组和非脑出血组,分析两组间THRIVE评分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头颅MRI指导的静脉溶栓后脑出血组THRIVE评分... 目的 评估血管事件健康风险(THRIVE)评分对头颅MRI指导的静脉溶栓后患者脑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 根据溶栓后有无脑出血分为脑出血组和非脑出血组,分析两组间THRIVE评分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头颅MRI指导的静脉溶栓后脑出血组THRIVE评分明显高于非脑出血组(P=0.000),两组间心房颤动(P=0.000)和溶栓前NIHSS评分(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HRIVE评分与头颅MRI指导的静脉溶栓患者脑出血相关,而心房颤动和溶栓前NIHSS评分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事件健康风险评分 头颅MRI指导的静脉溶栓 脑出血 心房颤动 溶栓前NIHSS评分
下载PDF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桥接治疗后再灌注损伤sCD40L、ET-1、ICAM-1因子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李峥嵘 袁波 +1 位作者 刘坤 付舒冉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02-30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内皮素-1(ET-1)、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与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桥接治疗后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湖南省脑科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间接受桥接治疗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9...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内皮素-1(ET-1)、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与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桥接治疗后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湖南省脑科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间接受桥接治疗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90例。按照术后是否出现再灌注损伤并发症进行分组,分为再灌注损伤组和未再灌注损伤组:运用ELISA法检测桥接治疗前和治疗开始后30 min、1h、2h、6h、24 h、5d的患者血清sCD40L、ICAM-1、ET-1的水平,并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这3种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再灌注损伤组和未再灌注损伤组患者血清中sCD40L、ICAM-1、ET-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再灌注损伤组患者的治疗前及治疗后30 min、1 h、2h、6h、24 h、5d的血清中sCD40L、ICAM-1、ET-1水平随时间推移的变化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桥接治疗后再灌注损伤组患者的血清sCD40L、ICAM-1、ET-1水平增高,并且随时间推移逐渐升高。均不显著(P>0.05),各指标间无差异:再灌注损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血清中sCD40L、ICAM-1、ET-1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在治疗后30 min、1h、2h、6 h、24 h、5d的时间点,患者血清中sCD40L、ICAM-1、ET-1水平均随时间变化而升高,不同时间亚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再灌注损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血清中sCD40L、ICAM-1、ET-1水平均高于未再灌注损伤组相同时间点(~均P<0.05)。结论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桥接治疗后再灌注损伤组患者的血清sCD40L、ICAM-1、ET-1水平增高,并且5d内随时间推移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接治疗 再灌注损伤 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 内皮素-1 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
下载PDF
北京房山区心房颤动脑卒中高危老年人群抗凝治疗调查
15
作者 马云峰 孟庆伟 +2 位作者 韩文芹 伊丽瑾 王朝斌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297-301,共5页
目的通过调查北京市房山区心房颤动(AF)脑卒中高危老年人群的抗凝治疗现状及原因分析,为AF脑卒中高危老年人群规范化的抗凝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通过社区体检筛选AF脑卒中65岁及以上高危人群,调查问卷发现AF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抗凝治疗... 目的通过调查北京市房山区心房颤动(AF)脑卒中高危老年人群的抗凝治疗现状及原因分析,为AF脑卒中高危老年人群规范化的抗凝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通过社区体检筛选AF脑卒中65岁及以上高危人群,调查问卷发现AF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抗凝治疗现状:结果(1)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且不存在排除标准AF患者共703例,其中299例(42.5%)患者接受了抗凝治疗,华法林145例,利伐沙班86例,达比加群68例。65~74岁、75~90岁、>90岁3个不同年龄段年龄越大抗凝比例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703例AF患者中267例患脑梗死,其中抗凝109例(40.8%)。无脑梗死患者436例,抗凝为191例(43.8%)。脑梗死组与无脑梗死组抗凝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3)AF脑卒中高危人群未抗凝原因有:医生未明确告知需要抗凝(48.5%);患者不知道抗凝的重要性(30.9%);医生明确告知需要抗凝,但患者担心出血(24.8%);虽医生告知需要抗凝,因华法林需要定期检测凝血,医疗条件不允许(21.3%);口服新型抗凝药价格昂贵,负担不起费用(7.9%);(4)年龄、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作为AF脑卒中高危人群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年龄、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是AF脑卒中高危人群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年龄越大抗凝比例越低,已经发生脑梗死的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并未因心源性脑栓塞抗凝比例增加;(2)AF脑卒中高危人群未抗凝原因中医生未明确告知需要抗凝占比最大,所以需要临床一线医生提高规范诊疗意识,应抗凝则抗,降低AF心源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脑卒中 抗凝治疗
下载PDF
M1表型的小胶质细胞外泌体对血脑屏障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蒋雯 邓琼花 梅松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研究M1表型的小胶质细胞外泌体(M1 microglia-derived exosome,M1-exo)对体外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功能及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小鼠小胶质细胞来源的... 目的:研究M1表型的小胶质细胞外泌体(M1 microglia-derived exosome,M1-exo)对体外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功能及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小鼠小胶质细胞来源的细胞系BV2细胞,流式技术检测其向M1型极化情况,分离提取外泌体。用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系b.End3细胞与原代培养的小鼠星形胶质细胞构建体外BBB模型,随机分为3组:b.End3细胞正常培养组(b.End3组)、b.End3细胞+25µg/mL正常BV2细胞来源外泌体(BV2-derived exosome,BV2-exo)组(b.End3+BV2-exo组)、b.End3细胞+25µg/mL M1表型的小胶质细胞来源外泌体组(b.End3+M1-exo组)。按实验分组将不同来源外泌体与BBB模型共培养,检测各组的跨膜电阻(transendo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ER)、荧光黄通过率,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紧密连接复合物蛋白Claudin-1、Occludin、ZO-1及JAM蛋白的表达。结果:①小胶质细胞向M1型极化成功,其细胞标志物CD16/32阳性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23);②与M1-exo共培养后,体外BBB模型的TEER明显下降(P=0.000),对荧光黄的透过率明显增加(P=0.000);③与b.End3组和b.End3+BV2-exo组相比,b.End3+M1-exo组的Claudin-1、Occludin及ZO-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结论:M1-exo可以破坏BBB的完整性,影响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1表型的小胶质细胞 外泌体 体外血脑屏障模型 缺血性脑卒中
原文传递
脑小血管病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性进展
17
作者 张靖雯 耿新宇 +2 位作者 王方明 李俐涛 吉盈肖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61-264,F0003,共5页
脑小血管疾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一种多病因的累及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的临床、影像和病理综合征。CSVD的临床表现除急性卒中外,还包括慢性CSVD如认知障碍、步态异常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其中CSVD... 脑小血管疾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一种多病因的累及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的临床、影像和病理综合征。CSVD的临床表现除急性卒中外,还包括慢性CSVD如认知障碍、步态异常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其中CSVD所致卒中约占全球卒中人数的五分之一,并且在导致认知障碍的病因中,CSVD所致的血管性痴呆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症,位居第二[1]。目前为止,CSVD的诊断多通过临床症状及头颅磁共振来进行影像层面的诊断,其影像学标志物包括近期皮层下小梗死、血管源性腔隙、血管源性脑白质高信号、血管周围间隙、脑微出血和脑萎缩[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围间隙 步态异常 脑微出血 急性卒中 微动脉 阿尔茨海默症 脑萎缩 微静脉
下载PDF
初始血脂水平对SAP抗生素治疗时间预测
18
作者 赵俊杰 杜娟 +2 位作者 王肖肖 李祉萱 程利萍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91-96,共6页
目的评估初始总胆固醇(TC)对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抗生素疗程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邯郸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SAP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特征和实验室数据,包括入院时的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 目的评估初始总胆固醇(TC)对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抗生素疗程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邯郸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SAP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特征和实验室数据,包括入院时的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水平(LDL)。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以确定TC水平与抗生素治疗时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69例患者。抗生素疗程≤7d为短疗程组,共18例,占比26.1%;抗生素疗程>7d为长疗程组,共51例,占比73.9%。短疗程组TC水平高于长疗程组(平均值4.5mmol·L^(-1)±1.17 vs平均值3.6mmol·L^(-1)±0.93;P=0.002)。短疗程组HDL水平高于长疗程组(平均值1.28mmol.L^(-1)±0.35 vs平均值1.03mmol·L^(-1)±0.26;P=0.02)。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表明,TC与抗生素疗程延长呈负相关(OR:0.467;95%CI:0.257~0.849;P=0.013);HDL与抗生素疗程延长呈负相关(OR:0.080;95%CI:0.007~0.942;P=0.045)。TC预测长疗程的ROC下面积(AUC)为0.721(95%CI:0.582~0.860;P=0.006),最佳截断值是4.Ommol.L^(-1),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65、0.722;HDL预测长疗程的ROC下面积(AUC)为0.704(95%CI:0.554~0.853;P=0.011),最佳截断值是1.30 mmol·L^(-1),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84、0.556。结论初始TC及HDL水平的降低与SAP患者抗生素治疗时间的增加有关。初始TC、HDL水平可能是预测SAP患者抗生素疗程延长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卒中相关性肺炎 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下载PDF
舒芬太尼调节SDF-1/CXCR4信号通路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19
作者 韩惠晶 乔娟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07-312,共6页
目的 探究舒芬太尼调节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SDF-1/CXCR4)轴对急性脑梗死(ACI)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将SD大鼠分为空白组、ACI组、舒芬太尼低剂量组(10 ng·kg^(-1))、舒芬太尼高剂量组(30 ng·kg^(-1))... 目的 探究舒芬太尼调节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SDF-1/CXCR4)轴对急性脑梗死(ACI)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将SD大鼠分为空白组、ACI组、舒芬太尼低剂量组(10 ng·kg^(-1))、舒芬太尼高剂量组(30 ng·kg^(-1))、丁苯酞组(30 mg·kg^(-1))、AMD3100 (SDF-1/CXCR4通路拮抗剂)组(2.5 mg·kg^(-1))、舒芬太尼高剂量+AMD3100组(30 ng·kg^(-1)舒芬太尼+2.5 mg·kg^(-1)AMD3100),每组15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中动脉闭塞(MCAO)法复制ACI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次日给予相应药物处理,每天1次,持续7d,空白组、ACI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测定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TCC染色测定大鼠脑梗死面积;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变化;TUNEL染色检测大鼠神经元凋亡;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海马组织SDF-1、CXCR4及凋亡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CI组大鼠脑组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百分数、神经元凋亡率及B淋巴细胞瘤-2 (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升高,Bcl-2、SDF-1、CXCR4蛋白表达降低,海马组织细胞间隙增大,细胞核破裂且细胞排列紊乱(P<0.05)。与ACI组比较,舒芬太尼低剂量组、舒芬太尼高剂量组、丁苯酞组大鼠脑组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百分数、神经元凋亡率及Bax表达降低,Bcl-2、SDF-1、CXCR4蛋白表达升高,海马组织病理损伤有所改善,AMD3100组对应指标变化趋势与上述相反(P<0.05);且AMD3100减弱了高剂量舒芬太尼对ACI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结论 舒芬太尼可能通过激活SDF-1/CXCR4通路对ACI大鼠产生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SDF-1/CXCR4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凋亡
下载PDF
血清ICAM-1、LP-PLA2联合ABCD2评分对TIA发作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
20
作者 何阳 黎昌炫 周艳辉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89-192,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联合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TIA患者,根据发病9... 目的 探讨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联合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TIA患者,根据发病90 d内是否发生脑梗死、心源性血栓等终点事件分为终点组和无终点组。对比两组血清ICAM-1、LP-PLA2水平及ABCD2评分差异,绘制ROC曲线分析三项指标对TIA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98例TIA患者中发生终点事件26例(26.53%),其中脑梗死8例,大动脉狭窄≥50%患者14例,心源性血栓4例。终点组症状持续时间≥60min患者比例、血清ICAM-1、LP-PLA2水平及ABCD2评分高于无终点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症状持续时间≥60min、血清ICAM-1及LP-PLA2高表达、ABCD2评分高是TIA患者出现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ICAM-1、LP-PLA2联合ABCD2评分预测TIA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曲线下面积为0.908。结论 血清ICAM-1、LP-PLA2水平与TIA患者不良终点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ICAM-1、LP-PLA2联合ABCD2评分有助于早期预测TIA患者短期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预后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脂蛋白磷脂酶A2 ABCD2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