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TXB_2、6—kcto—PGF_1α含量,血小板聚集功能,血脂、脂蛋白及血液粘度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16
1
作者 吴江 张淑琴 +1 位作者 饶明俐 姚迪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5-18,共4页
本文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50例进行了血浆 TXB_2、6—keto—PGF_(1α)含量的放免测定,同时观察了血小板聚集功能、血脂、脂蛋白及血液粘度的变化,并对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另外还动态观察了7只实验性脑梗塞(?)实验前、后血浆 TXB_... 本文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50例进行了血浆 TXB_2、6—keto—PGF_(1α)含量的放免测定,同时观察了血小板聚集功能、血脂、脂蛋白及血液粘度的变化,并对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另外还动态观察了7只实验性脑梗塞(?)实验前、后血浆 TXB_2、6—keto—PGF_(1α)含量的变化。探讨了脑血栓的发病机理,为有效地防治此病提供了一些理论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形成 TXB2 血小板 血脂
下载PDF
脑血栓形成病人自体血浆对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玲 黄勋 +4 位作者 丁肇华 陈槐卿 彭蓉 袁光固 周东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0-116,共7页
本文采用流室系统,定量地研究了脑血栓形成病人和健康人自体血浆对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特性影响的差异,并深入探讨了脑血栓形成病人自体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自体血小板对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通过显微观察和计数,结果表明:1... 本文采用流室系统,定量地研究了脑血栓形成病人和健康人自体血浆对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特性影响的差异,并深入探讨了脑血栓形成病人自体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自体血小板对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通过显微观察和计数,结果表明:1)血浆能增强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这在脑血栓形成病人表现得尤为明显;2)脑血栓形成病人自体血浆纤维蛋白原促进了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自体血小板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形成 红细胞 内皮细胞 粘附 血浆 病理学
下载PDF
脑血栓患者血浆中t-PA、PAI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细福 高幼奇 +3 位作者 张昆南 赖瑶 谢旭芳 屈新辉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4年第4期226-227,共2页
脑血栓患者血浆中t-PA、PAI测定的临床意义王细福,高幼奇,张昆南,赖瑶,谢旭芳,屈新辉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是人体抗凝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正常纤溶系统在预防血栓形成及消除血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t-PA和PAI... 脑血栓患者血浆中t-PA、PAI测定的临床意义王细福,高幼奇,张昆南,赖瑶,谢旭芳,屈新辉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是人体抗凝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正常纤溶系统在预防血栓形成及消除血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t-PA和PAI是纤溶系统的关键酶。t-PA、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 血浆 T-PA PAI
下载PDF
GMP-140与脑血栓形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邢永前 夏绪刚 +1 位作者 潘剑罡 陈小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4-95,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栓形成不同时期GMP-140含量的变化。方法测定32例急性脑血栓患者病后3d内血浆中GMP-140、SOD和MDA的含量,其中25例患者于病程第10~14d再次抽血复查。另选28例性别、年龄组成相似的...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栓形成不同时期GMP-140含量的变化。方法测定32例急性脑血栓患者病后3d内血浆中GMP-140、SOD和MDA的含量,其中25例患者于病程第10~14d再次抽血复查。另选28例性别、年龄组成相似的动脉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结果与动脉硬化组比较,脑血栓患者急性期血浆中GMP-140和MDA含量显著增高(P<0.05),SOD含量显著降低(P<0.05);至稳定期,脑血栓患者血浆中GMP-140、MDA和SOD含量与脑动脉硬化组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P-140 脑血栓 自由基
下载PDF
脑血栓形成急性期后患者血浆t-PA、PAI活性动态变化 被引量:4
5
作者 沈志祥 周士枋 +1 位作者 励建安 高润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6年第5期262-263,共2页
动态观察2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急性期后及随后3周的血浆t-PA、PAI活性水平,并与正常老年人对照,以了解脑血栓形成后患者纤溶活性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发现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t-PA活性低于正常老年人(P<... 动态观察2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急性期后及随后3周的血浆t-PA、PAI活性水平,并与正常老年人对照,以了解脑血栓形成后患者纤溶活性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发现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t-PA活性低于正常老年人(P<0.001),随后3周,PAI活性升高(P=0.059),PAI/t-PA值升高(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形成 组织型 纤溶酶原激活物 病理
下载PDF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脑血栓形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罗兵 刘成玉 +1 位作者 曲彦 谭润鸾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5-6,共2页
采用高敏感性ELISA法和PCR技术分别检测58例脑血栓病人的血清特异性HCMV-IgA、IgM及尿HCMV-DNA。结果显示,脑血栓病人活动性HCMV感染率(IgM/IgA)和尿HCMVDNA阳性率分别为24.14%和8.62%,而对照组为2.78%和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 采用高敏感性ELISA法和PCR技术分别检测58例脑血栓病人的血清特异性HCMV-IgA、IgM及尿HCMV-DNA。结果显示,脑血栓病人活动性HCMV感染率(IgM/IgA)和尿HCMVDNA阳性率分别为24.14%和8.62%,而对照组为2.78%和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HCMV活动性感染与脑血栓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形成 巨细胞病毒 酶联免疫吸附法
下载PDF
脑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及红细胞膜流动性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许艳 付晨薇 +5 位作者 马波 朱翔 陈丽娜 高佩琦 梁庆成 王维治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1997年第3期15-18,共4页
本实验检测了18例脑血栓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与同年龄组 38 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脑血栓患者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低切粘度变化不 大;血浆粘度,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沉、血沉方程常数K,红细胞变形指数 TK较正... 本实验检测了18例脑血栓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与同年龄组 38 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脑血栓患者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低切粘度变化不 大;血浆粘度,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沉、血沉方程常数K,红细胞变形指数 TK较正常对照组有所增高。同时应用荧光偏振法检测了27例脑血栓患者的红细 胞膜流动性,与同年龄组28例健康人比较。结果脑血栓患者红细胞膜流动性下降 较正常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 血液流变学 荧光偏振法 红细胞膜流动性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基因DD纯合型与脑血栓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进 吕善庆 +3 位作者 孙晓江 陆磊 翁青 项坤三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12-213,共2页
脑血管病(CVD)是引起成人尤其是老年人死亡的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致残率极高。近年来逐渐认识到基因变异是CVD重要发病因素之一。我们在一组脑血栓形成(CBT)患者中进行ACE基因缺失/插入多态性研究,其目的为探讨ACE... 脑血管病(CVD)是引起成人尤其是老年人死亡的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致残率极高。近年来逐渐认识到基因变异是CVD重要发病因素之一。我们在一组脑血栓形成(CBT)患者中进行ACE基因缺失/插入多态性研究,其目的为探讨ACE基因多态性是否与中国人CVD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 血管紧张素I 转换酶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消栓灵对脑血栓前状态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赵钛 王秉光 +1 位作者 赵继福 张海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5-46,共2页
探讨消栓灵对脑血栓前状态(CPS)病人血液流变学的作用。结果表明,消栓灵治疗后的纤维蛋白原、血浆比粘度、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方程κ值、红细胞电泳时间(EET)和血小板粘附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比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 探讨消栓灵对脑血栓前状态(CPS)病人血液流变学的作用。结果表明,消栓灵治疗后的纤维蛋白原、血浆比粘度、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方程κ值、红细胞电泳时间(EET)和血小板粘附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比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栓灵 脑血栓前状态 血液流变学 血栓形成
下载PDF
一氧化氮、SOD与急性脑血栓形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邢永前 夏绪刚 +2 位作者 郑华 赵斌 巫志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24-26,共3页
本文探讨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急性脑血栓形成的关系。选择急性脑血栓形成期患者30例,其中症状进展期13例,症状达高峰后6小时以内者17例。另选28例性别、年龄构成相似的健康人作对照。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 本文探讨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急性脑血栓形成的关系。选择急性脑血栓形成期患者30例,其中症状进展期13例,症状达高峰后6小时以内者17例。另选28例性别、年龄构成相似的健康人作对照。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SOD和丙二醛含量。结果发现:急性脑血栓形成时一氧化氮、SOD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丙二醛含量显著增高(p<0.01),一氧化氮与SOD显著正相关(r=0.8406,p<0.001)。提示一氧化氮、SOD含量降低与急性脑血栓形成有关,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超氧化物歧化酶 脑血栓形成
下载PDF
脑血栓患者血清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谭兰 韩仲岩 +2 位作者 冠良全 林利平 吴晖云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4年第1期20-21,共2页
本文测定了46例脑血栓病人,18例TIA病人及19例健康老年人的血清丙二醛(MDA),β-胡萝卜素(β-C)和维生素E(V-E)水平。结果显示:急性期脑血栓病人及TIA病人的血清MDA水乎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V... 本文测定了46例脑血栓病人,18例TIA病人及19例健康老年人的血清丙二醛(MDA),β-胡萝卜素(β-C)和维生素E(V-E)水平。结果显示:急性期脑血栓病人及TIA病人的血清MDA水乎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V-E水平则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本结果说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β-C的消耗有增加趋势,可能与脑血栓病人血清MDA水平上升,脑损伤加重有关。而V-E抗脂质过氧化作用不明显,可能与混杂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 丙二醛 胡萝卜素 维生素
下载PDF
脑血栓形成的血液流变学改变 被引量:4
12
作者 金永华 芮德源 孔繁会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2年第6期460-461,共2页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液流变学研究国内外已有报道。本文报告1组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未经任何药物治疗的血液流变学对照研究,并讨论了血液流变学与脑血流量的关系。
关键词 脑栓塞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MR表现及其病理生理基础 被引量:15
13
作者 罗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6年第2期129-131,共3页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MR表现及其病理生理基础罗峰综述高培毅审校脑静脉窦血栓作为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有类型具有很高的死亡率,文献报告在20%~78%。故早期诊断对早溶栓治疗具有极大临床意义及社会价值。本文结合文献对脑静脉窦血栓...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MR表现及其病理生理基础罗峰综述高培毅审校脑静脉窦血栓作为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有类型具有很高的死亡率,文献报告在20%~78%。故早期诊断对早溶栓治疗具有极大临床意义及社会价值。本文结合文献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MR表现及其病理生理基础作一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脑静脉窦 脑血栓 NMR 低磁场
下载PDF
脑血栓发病与气象因素关系的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文川 李瑞波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5期351-352,共2页
目的 探讨脑血栓的发病是否与气象因素有关。方法 通过对 2 0 0 0年 1~ 12月哈尔滨市某大医院的脑血栓病人与气象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计算灰色关联系数r0i(k)和灰色关联度r0i。结果 脑血栓发病与气压、相对湿度、地面平均温度及平... 目的 探讨脑血栓的发病是否与气象因素有关。方法 通过对 2 0 0 0年 1~ 12月哈尔滨市某大医院的脑血栓病人与气象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计算灰色关联系数r0i(k)和灰色关联度r0i。结果 脑血栓发病与气压、相对湿度、地面平均温度及平均气温的灰色关联度分别为 0 .833、0 .849、0 .5 6 6、0 .5 85。结论 气象因素对脑血栓的发生确有影响 ,气象因素对脑血栓发生的影响大小顺次为相对湿度、气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 气象因素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脑血栓患者红细胞膜脂蛋白(a)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肖庆忠 陈柏铭 陈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6,共2页
对30例脑血栓患者红细胞膜(RBCm)及血浆总胆固醇(T—ch)、脂蛋白(a)[LP(a)]进行了测定分析、同时还测定了镁离子(Mg2+)、尿酸(UA)水平,并同55名健康人作对照比较,结果显示:脑血栓患者RBCm和... 对30例脑血栓患者红细胞膜(RBCm)及血浆总胆固醇(T—ch)、脂蛋白(a)[LP(a)]进行了测定分析、同时还测定了镁离子(Mg2+)、尿酸(UA)水平,并同55名健康人作对照比较,结果显示:脑血栓患者RBCm和血浆T—ch、LP(a)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01),血浆Mg2+明显低于健康组(P<0.001),UA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RBCm脂蛋白(a)的改变与血浆T—ch无显著相关性,与血浆LP(a)有一定相关性,提示RBCm和血浆LP(a)增高是脑血栓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 红细胞膜 脂蛋白 胆固醇
下载PDF
急性脑血栓形成及其高危人群血浆PC、PS、D-Dimer水平的测定 被引量:1
16
作者 钱进 姜长斌 +1 位作者 袁百香 马晓露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08-309,共2页
目的 探讨蛋白 C(PC)、蛋白 S(PS)和 D-二聚体 (D- Dim er)对诊断脑血栓形成的血栓前状态的意义。方法 采用 APTT法、发色底物法和免疫过滤法检测脑血栓形成急性期、高危人群、对照组的血浆 PC、PS、D-Dim er的变化。结果  3组间 PC... 目的 探讨蛋白 C(PC)、蛋白 S(PS)和 D-二聚体 (D- Dim er)对诊断脑血栓形成的血栓前状态的意义。方法 采用 APTT法、发色底物法和免疫过滤法检测脑血栓形成急性期、高危人群、对照组的血浆 PC、PS、D-Dim er的变化。结果  3组间 PC、PS、D- Dim er水平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前两组间 PC、PS活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D- Dim er浓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脑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处于血栓前状态 ,PC、PS、D- Dimer可作为实验室诊断脑血栓形成的血栓前状态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形成 血栓前状态 PC PS D-DIMER
下载PDF
脑血栓形成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金桃 苏瑞斌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1995年第7期302-304,共3页
对148例确诊的脑血栓新发病例配以相等数量的社区和医院对照,分别作1:1配比分析。结果表明.病例与社区对照比较,高血压史、收缩压高、打鼾和经常接触噪声为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而经常喝奶和较高文化程度为其保护性因素。病... 对148例确诊的脑血栓新发病例配以相等数量的社区和医院对照,分别作1:1配比分析。结果表明.病例与社区对照比较,高血压史、收缩压高、打鼾和经常接触噪声为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而经常喝奶和较高文化程度为其保护性因素。病例与医院对照比较发现.高血压史。嗜盐为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经常喝奶为其保护性因素。未发现吸烟,饮酒等因素与脑血栓形成有明显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 相关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血栓形成
下载PDF
高血压脑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夏君慧 张旭 +2 位作者 周赛君 林捷 叶好好 《浙江医学》 CAS 2002年第8期451-453,459,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PCR) ,对158名健康成人和50例原发性高血压、90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ACE基因插入/缺失 (I/D)多态性进行检测 ,并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PCR) ,对158名健康成人和50例原发性高血压、90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ACE基因插入/缺失 (I/D)多态性进行检测 ,并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出与高血压脑梗死发病相关的因素。 结果 DD基因型、D等位基因频率高血压脑梗死组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和高血压组 (P<0.05)。发病年龄在60岁以上者 ,DD基因型、D等位基因频率高血压脑梗死组高于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 (P<0.05、P<0.01) ;而60岁以下起病者 ,DD基因型、D等位基因频率高血压脑梗死组则与高血压组、正常对照组无差别 (均P>0.05) ,而高血压组D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5)。ACEDD基因型是高血压脑梗死独立的危险因素 ,发现高血压时间是高血压脑梗死的保护因素。结论 ACEDD基因型携带者发生高血压脑梗死的危险性增高 ,早期发现及治疗高血压对降低高血压患者脑梗死发生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高血压病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基因多态性 血脂 血糖
下载PDF
脑血栓症血液微量元素与血液流变学关系初探 被引量:4
19
作者 丁洪涛 马威 吴文莉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CAS 1999年第1期23-25,共3页
对临床脑血栓患者血液微量元素与血液流变学变化的观察分析,发现脑血栓形成与患者血液微量元素及血液流变学间存在较明显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对临床脑血栓患者的辅助诊断和治疗评价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脑血栓 微量元素 血液流变学 相关关系
下载PDF
大鼠脑血栓形成时心功能不全发生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树清 韩红 +2 位作者 赵文洁 杨琼英 何洁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1994年第3期25-29,共5页
以脑水含量、局部脑血流(rCBF)、全血血小板聚集、心输出量(CO)、每搏出量(SV)、心率(HR)、平均血压(MAP)、外周总阻力(TPR)及心、肝、脾。肾和肾上腺局部血流量(rBF)为指标,探讨光化学法诱导的实验... 以脑水含量、局部脑血流(rCBF)、全血血小板聚集、心输出量(CO)、每搏出量(SV)、心率(HR)、平均血压(MAP)、外周总阻力(TPR)及心、肝、脾。肾和肾上腺局部血流量(rBF)为指标,探讨光化学法诱导的实验注血栓形成性局部脑缺血时全血血小板功能改变对心功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光化学反应后4小时,全血血小板聚集明显增强(p<0.01),CO、SV降低(p<0.05);24小时rCBF、CO、SV及心肌rBF均明显减少,TPR及脑水含量明显增加(p<0.01);24小时后,心血管指标的改变随血小板聚集的减弱而逐渐恢复至对照水平。提示血小板功能改变在脑血栓形成所致心功能异常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形成 血小板聚集 心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