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诊断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价值 被引量:21
1
作者 满晓 冷振璞 +3 位作者 庞在英 吕京光 冯亚波 刘兆孔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 研究CT灌注成像 (CTPI)联合CT血管造影 (CTA)对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 (ICVD)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4 6例ICVD患者 ,在发病 6h内进行头颅CT平扫、CTPI及CTA检查。结果 ⑴CT平扫 :显示低密度灶 5例 ,未见异常 4 1例 ;⑵CTPI:脑血... 目的 研究CT灌注成像 (CTPI)联合CT血管造影 (CTA)对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 (ICVD)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4 6例ICVD患者 ,在发病 6h内进行头颅CT平扫、CTPI及CTA检查。结果 ⑴CT平扫 :显示低密度灶 5例 ,未见异常 4 1例 ;⑵CTPI:脑血流灌注正常 16例 ,异常 30例 ;⑶CTA :2 7例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 (ACA)不同程度狭窄 ,2例MCA明显变细 ,17例CTA图像正常 ;⑷ 2 5例大、中体积脑梗死患者CTPI图像均显示相应灌注缺损区 ,CTA均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 9例小体积脑梗死患者中 ,CTPI显示灌注缺损区 5例 ,正常 4例 ;CTA显示血管狭窄 2例 ,正常 7例。 1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患者CTPI均正常 ,2例CTA显示MCA明显变细 ,远侧血管网增多 ;其余 10例正常。结论 CTPI联合CTA能够超早期诊断ICVD ,并可鉴别TIA及不同梗死体积的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CT血管造影 诊断 超早期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核心区皮质内MCP-1 mRNA和蛋白质表达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力仙 赵世光 +2 位作者 戴钦舜 叶远柱 刘恩重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1-273,共3页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 /再灌注后缺血核心区皮质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MCP) - 1mRNA和蛋白质表达情况。方法 用半定量的逆转录PCR(RT -PCR)法测定缺血 2h再灌注不同时间缺血核心区脑皮质内MCP - 1mRNA的表达 ,ELISA法测定MCP - 1含量的...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 /再灌注后缺血核心区皮质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MCP) - 1mRNA和蛋白质表达情况。方法 用半定量的逆转录PCR(RT -PCR)法测定缺血 2h再灌注不同时间缺血核心区脑皮质内MCP - 1mRNA的表达 ,ELISA法测定MCP - 1含量的变化。结果 缺血核心区脑皮质内MCP - 1的mRNA表达于缺血 2h明显升高 ,再灌注后 16h达高峰(均值是缺血 2h组的 2 2倍 ,与缺血 2h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1) ,此后仍维持较高水平的表达直至再灌注后 4 8h(与假手术组相比 ,P <0 0 5 ) ;MCP - 1含量于再灌注后 6h开始升高 (均值 2 2 5ng/g组织 ,是假手术组的 17 0倍 ,P <0 0 5 ) ,此后逐渐升高 ,4 8h达到高峰 (均值 110 9ng/g组织 ,是假手术组的 83 7倍 ,P <0 0 1)。结论 脑缺血 /再灌注后缺血核心区皮质内MCP - 1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明显增加 ,提示MCP - 1在脑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下载PDF
低强度半导体激光口咽部照射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纤溶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刘颖 徐忠宝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 研究无创性激光疗法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ICVD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均予通脉液500ml、川芎嗪10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10天;其中2组分别另行低强度半导体激光口咽部照射(... 目的 研究无创性激光疗法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ICVD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均予通脉液500ml、川芎嗪10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10天;其中2组分别另行低强度半导体激光口咽部照射(无创组)或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ILLLI组),前者功率9mW,照射30min,后者功率15~20mW,照射60min,每天1次,共10天。观察3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纤溶功能的变化。结果 (1)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后无创组全血粘度高切、低切和血小板聚集率下降(P<001),血浆粘度和红细胞聚集率无明显变化;ILLLI组上述5项指标均下降(P<001);而药物治疗组仅血小板聚集率降低(P<001)。(2)纤溶功能指标:治疗后无创组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活性降低(P<00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和纤维蛋白降解物(FDP)含量增高(前者P<005,后者P<001),D二聚集(DD)含量无明显变化;ILLLI组FBG、PAI、tPA、FDP的变化与无创组相似,同时DD含量增高(P<005);而药物组仅tPA活性增高(P<005)。结论 低强度激光口咽部照射也具有改变血液流变学指标和激活纤溶功能的作用,这一结果为口咽部低强度激光照射治疗急性ICVD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血液流变学 纤维蛋白溶解 激光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结合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朱崇田 杨永芳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结合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恢复的效果。方法将7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佩戴踝足矫形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功能性电刺激,分别进行4周的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简化...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结合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恢复的效果。方法将7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佩戴踝足矫形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功能性电刺激,分别进行4周的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评定步行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BBS、FAC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FMA、BBS、FAC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FMA评分(29.31±6.54)分、BBS评分(40.02±7.82)分、FAC评分(3.21±1.10)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结合踝足矫形器可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 踝足矫形器 脑卒中 步行能力
下载PDF
胰岛素抵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楼小亮 廖杰芳 +1 位作者 张树生 施晓霞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64-365,共2页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药理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徐明昌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第11期111-112,共2页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在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差异及药理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12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6例。在常规基础治疗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辛伐他汀治疗,研...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在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差异及药理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12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6例。在常规基础治疗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辛伐他汀治疗,研究组给予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C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应用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不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不会导致不良反应增加,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不同剂量 辛伐他汀 CSS评分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脑卒中和血管性痴呆β淀粉样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承欧梅 钟世江 +2 位作者 晏勇 陈婉容 李光勤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55-556,共2页
目的 测定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浆 β淀粉样蛋白 (Aβ)的含量 ,探讨其在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平衡饱和竞争放射免疫方法测定正常对照组 (n =4 5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 (n =92 )、血管性痴呆患者 (n =6 ... 目的 测定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浆 β淀粉样蛋白 (Aβ)的含量 ,探讨其在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平衡饱和竞争放射免疫方法测定正常对照组 (n =4 5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 (n =92 )、血管性痴呆患者 (n =6 2 )血浆中Aβ的浓度 ,比较各组有无显著性差异。分析不同病因、病变部位、病情严重程度对Aβ含量的影响。结果 脑卒中患者血浆中Aβ为 (1 .6 5± 0 .1 5 )ng/ml,血管性痴呆组为 (1 .0 4± 0 .1 3)ng/ml,正常对照组为 (4 .1 2± 0 .1 1 )ng/ml,脑卒中组血浆中Aβ明显低于正常组P <0 .0 5 ,血管性痴呆组明显低于脑卒中组和正常对照组P <0 .0 5。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病变部位与Aβ的含量无明显的相关性 ,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无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β脑卒中 血管性痴呆 放射免疫分析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出血性转化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1
8
作者 鲁文先 苏毅鹏 陈金波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研究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并分析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发病在6h以内的ACI患者174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静脉溶栓和常规治疗两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4h、14d美国国... 目的研究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并分析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发病在6h以内的ACI患者174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静脉溶栓和常规治疗两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4h、14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90d后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比较静脉溶栓组有无出血并发症患者之间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静脉溶栓组溶栓后24h、14d NIHSS评分较溶栓前明显降低(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后24 h、14 d NHISS评分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同一时间点比较静脉溶栓组的NHISS评分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2静脉溶栓组患者90d后预后良好率高于常规治疗组(58.4%vs42.3%,2=4.423,P<0.05)。两组之间死亡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12.5%vs19.2%,2=1.487,P>0.05;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NHISS评分(OR:1.517,1.2142.261,P<0.05)、心房颤动病史(OR:1.431,1.2792.041,P<0.05)是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t-PA静脉溶栓对发病6h内的ACI患者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治疗前NHISS评分、有心房颤动病史是影响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阿替普酶 出血性转化
下载PDF
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1、CD62P表达及阿斯匹林干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陈加俊 孙景春 韩雪梅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4年第2期166-168,共3页
目的 观察短暂脑缺血发作 (TIA)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CD6 1、CD6 2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并探讨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表面膜糖蛋白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 ,用单克隆抗体作分子探针测定 2 0例TIA患者的CD6 1、CD6 2P的分子表达 ... 目的 观察短暂脑缺血发作 (TIA)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CD6 1、CD6 2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并探讨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表面膜糖蛋白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 ,用单克隆抗体作分子探针测定 2 0例TIA患者的CD6 1、CD6 2P的分子表达 ,包括进展及未进展为脑梗塞的病人 ,并依其是否常规口服阿司匹林将其分两组 ,患者组内及患者与 18例健康成年人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TIA组血小板CD6 2P阳性表达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 <0 0 1;(2 )进展为脑血栓形成的患者与未进展为脑血栓形成的患者比较P <0 0 1;(3)TIA组常规口服阿司匹林患者与未常规口服阿司匹林的患者相比P <0 0 1;(4)TIA组男性与女性血小板CD6 2P阳性表达率相比P >0 0 5。结论 血小板活化是短暂脑缺血发生的重要因素 ,且活化程度越高 ,越容易形成血栓 ,而CD6 1、CD6 2P能较好反映血小板活化 ,故可较早预测TIA并估计其演变趋势 ;同时 ,阿司匹林对CD6 1、CD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脑缺血发作 血小板膜糖蛋白 CD61 CD62P 阿斯匹林 TIA 基因表达 流式细胞术 临床资料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血清FSH LH PRL GH的浓度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冀勇 王中 +1 位作者 周岱 吴翼伟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22-323,共2页
目的 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病人血清卵泡刺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泌乳素 (PRL)、生长激素 (GH)的浓度变化规律。方法 对 35例动脉瘤性SAH病人发病后 1~ 3、7~ 9、13~ 15d血清FSH、LH、PRL、GH的浓度进行动态观... 目的 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病人血清卵泡刺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泌乳素 (PRL)、生长激素 (GH)的浓度变化规律。方法 对 35例动脉瘤性SAH病人发病后 1~ 3、7~ 9、13~ 15d血清FSH、LH、PRL、GH的浓度进行动态观察 ,用TCD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 (VMCA)。结果 动脉瘤性SAH病人血清FSH、LH、PRL、GH浓度在发病后 1~3、7~ 9d各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尤以发病后 7~ 9d变化最明显 ;术前、术后有脑血管痉挛 (CVS)组和非CVS组也有明显差异。结论 动脉瘤性SAH病人血清FSH、LH、GH、PRL含量与SAH的病情演变、CVS程度有关 ,并可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卵泡刺激素 黄体生成素 泌乳素 生长激素 脑血管痉挛
下载PDF
姜黄素对脑出血大鼠血肿周边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秀 李作孝 +1 位作者 佟琳 陈忠伦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5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ICH)后血肿周边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以及姜黄素对其影响。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0);脑出血组(ICH对照组,n=40)和姜黄素治疗组(Cur治疗组,n=40)。每组分为手术前、术后6h、12h、24h、48h、72h、96h、120... 目的:探讨脑出血(ICH)后血肿周边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以及姜黄素对其影响。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0);脑出血组(ICH对照组,n=40)和姜黄素治疗组(Cur治疗组,n=40)。每组分为手术前、术后6h、12h、24h、48h、72h、96h、120h等8个时点,每个时点5只大鼠。采用立体定向自体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ICH模型,观察各组术前及术后各时点血肿周边脑组织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ICH对照组术后24~120h各时点IL-2,IL-6水平及12~96h各时点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Cur治疗组术后24~120h各时点IL-2,IL-6水平及12~96h各时点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ICH对照组(P<0.05)。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边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可能加重血肿周边脑损伤,Cur干预后使炎性细胞因子水平降低,从而可能减轻血肿周边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血肿周边组织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血栓前体蛋白用于诊断脑梗死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克林 王浩 王岩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4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栓前体蛋白 (TpP)是否可用于脑梗死的辅助诊断。方法 对 76例脑梗死患者和 10 8例健康人行血栓前体蛋白检测 ,比较 2组间差异。并观察脑梗死患者其他指标 ,包括血液流变学 (观察全血粘度的高、中、低切变率和血浆粘度 )、... 目的 探讨血栓前体蛋白 (TpP)是否可用于脑梗死的辅助诊断。方法 对 76例脑梗死患者和 10 8例健康人行血栓前体蛋白检测 ,比较 2组间差异。并观察脑梗死患者其他指标 ,包括血液流变学 (观察全血粘度的高、中、低切变率和血浆粘度 )、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对比它们同血栓前体蛋白的关系。结果 脑梗死组 76例患者中有 4 4例增高 ,占 5 7 9% ,平均水平 7 4± 3 9mg L。对照组 10 8例中有 18例增高 ,占 16 7% ,平均水平 3 9± 2 5mg L。经统计 ,2组的阳性率 ( χ2 检验 )和TpP平均水平 (t检验 )差异均有统计意义 (P <0 0 1)。脑梗死组 76例患者按照TpP增高与正常分为 2组 ,其血液流变学、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经统计除血浆粘度P <0 0 1差异有显著意义外 ,其余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虽然TpP在脑梗死患者增高 ,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增高比例并不是很高 ,只有 5 7 9% ,且对照组也有 16 7%的人增高 ,距临床诊断所要求的特异性、准确性还有一定的差距 ,要作为脑梗死的诊断和预测指标还有待商榷。但作为一项凝血方面的检测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前体蛋白 诊断 脑梗死 TPP 血液流变学 治疗
下载PDF
“同身寸”法估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线栓深度 被引量:8
13
作者 崔龙 李忠仁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 寻找制做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时确定线栓深度的可靠估算方法。方法 用线栓法制做大鼠脑缺血模型30 0例 ,用分规测量了大鼠TC线长及穿线深度 ,对比分析用 2种穿线深度制做大鼠脑缺血模型的成功率 ,并通过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探索... 目的 寻找制做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时确定线栓深度的可靠估算方法。方法 用线栓法制做大鼠脑缺血模型30 0例 ,用分规测量了大鼠TC线长及穿线深度 ,对比分析用 2种穿线深度制做大鼠脑缺血模型的成功率 ,并通过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探索估算穿线深度的方法 ;结果 用“同身寸”法确定的穿线深度 ,可明显提高制模的成功率。结论 本文根据制模成功大鼠的相关数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同身寸 大脑中动脉 自身比例:线栓
下载PDF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和脑出血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肖志杰 赵水平 +5 位作者 聂赛 谭利民 蒋波 吴军 周宏年 李虎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4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基因(ApoE)多态性与脑出血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313例脑出血患者和351例正常对照组进行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ApoE基因多态性。结果:脑出血组ApoE基因型频率E3/3、...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基因(ApoE)多态性与脑出血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313例脑出血患者和351例正常对照组进行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ApoE基因多态性。结果:脑出血组ApoE基因型频率E3/3、E3/4、E3/2、E2/4、E4/4和E2/2型分别为69.0%、15.00%、11.5%、2.9%、1.0%、0.6%。ApoE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脑出血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脑出血
下载PDF
脑心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脑组织补体C3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许莉 张祥建 +4 位作者 陈左然 张丽英 李海燕 胡书超 刘瑞春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5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脑心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脑组织补体C3表达的影响。方法:参照longa等方法制成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大剂量脑心通组、中剂量脑心通组、小剂量脑心通组,分别给予不同剂... 目的:探讨脑心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脑组织补体C3表达的影响。方法:参照longa等方法制成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大剂量脑心通组、中剂量脑心通组、小剂量脑心通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药物,于术后6h,24h,48h,72h和7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NDS),处死后取脑组织观察脑含水量的变化,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测定补体C3的动态变化。结果:脑心通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均降低,病理损伤均减轻,大、中剂量脑心通组治疗后脑水肿明显减轻(P<0.05),补体C3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脑心通可能通过减轻脑水肿,降低脑内补体C3的表达对大鼠缺血脑组织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通 补体C3 脑缺血 大鼠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TCD微栓子检测阳性与临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冀英 董为伟 谢文卫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6期817-819,共3页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TCD微栓子检测阳性与临床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研究微栓子阳性在脑梗死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METC 2 0 2 0型TCD仪 ,2MHz双深度脉冲探头 ,检测 1 34例颈内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循环中微栓子数。...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TCD微栓子检测阳性与临床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研究微栓子阳性在脑梗死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METC 2 0 2 0型TCD仪 ,2MHz双深度脉冲探头 ,检测 1 34例颈内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循环中微栓子数。TCD微栓子检测时平均病程 (5± 4 )d。微栓子信号阈值为 5dB。结果 脑梗死患者微栓子阳性率为 1 9.4 9% ;微栓子阳性与大动脉狭窄有显著性相关 ,其次为脑多发性梗死 ,与高血脂呈弱相关 ;急性期易检测到微栓子。结论 提示微栓子阳性与动脉狭窄斑块有关 ,微栓子的来源之一是粥样硬化斑块 ,微栓子阳性说明患者有活动的栓子来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经颅多普勒 栓子
下载PDF
重症脑梗死脑血流动力学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唐玲 胡长林 +1 位作者 曾远明 余强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4年第3期179-181,共3页
目的:动态观察重症脑梗死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特征和规律。方法:对42例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进行连续7天的TCD检测,20例正常人TCD检测数据作为正常组。结果: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脑血流速度减慢。血管阻力参数值(Pl、Rl)增大,病程的3~5天各... 目的:动态观察重症脑梗死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特征和规律。方法:对42例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进行连续7天的TCD检测,20例正常人TCD检测数据作为正常组。结果: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脑血流速度减慢。血管阻力参数值(Pl、Rl)增大,病程的3~5天各指标变化达高峰。结论:根据脑血流动力学的特征性改变,表明重症脑梗死在病程早期就有不同程度的缺血性脑水肿发生,进展迅速,多在病程的3—5天达高峰:TCD用于床旁连续监测,可通过动态观察TCD参数变化,评价颅内压变化、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水肿 TCD
下载PDF
脑梗死超负荷血糖与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晓晖 顾承志 黄怀宇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4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超负荷血糖与细胞间粘附分子-1(1CAM-1)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脑梗死患者87例,根据血糖水平分为正常血糖组、应激性高血糖组和糖尿病组,分别于病程24小时、1周、2周与3周检测血清sICAM-1。结果:各组sICAM-1于24小时均... 目的:探讨脑梗死超负荷血糖与细胞间粘附分子-1(1CAM-1)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脑梗死患者87例,根据血糖水平分为正常血糖组、应激性高血糖组和糖尿病组,分别于病程24小时、1周、2周与3周检测血清sICAM-1。结果:各组sICAM-1于24小时均有明显增高,1周时达高峰,后渐下降;应激性高血糖组、糖尿病组增高幅度更高;糖尿病组增高幅度最大、最持久。结论:超负荷血糖明显影响ICAM-1在脑梗死病理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控制脑梗死患者血糖及炎性反应为脑血管病的防治开辟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超负荷血糖 细胞间粘附分子-l
下载PDF
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许志强 蒋晓江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6期827-828,共2页
目的 观察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 急性脑梗塞患者 6 0例 ,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 2 5 0ml静滴 ,1 /d ,1 0d为 1疗程。对照组不用葛根素 ,两组均给予甘露醇、脑活素、维生素等... 目的 观察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 急性脑梗塞患者 6 0例 ,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 2 5 0ml静滴 ,1 /d ,1 0d为 1疗程。对照组不用葛根素 ,两组均给予甘露醇、脑活素、维生素等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并监测治疗前后血流变学、肌酐、尿素氮、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含量的变化。结果 葛根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3.33% ,对照组为 6 3.33% ,两组比较P <0 .0 5。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组血流变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 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 急性脑梗塞 疗效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令致脑出血的预防和治疗 被引量:2
20
作者 白宝忠 代彬 刘苏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4年第3期211-212,共2页
目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令所致脑出血的预防和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对3例口服华法令所致脑出血的患者在药物调整的基础上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患者全部治愈,仅遗留出血部位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结论:口服华法令应注意其影响... 目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令所致脑出血的预防和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对3例口服华法令所致脑出血的患者在药物调整的基础上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患者全部治愈,仅遗留出血部位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结论:口服华法令应注意其影响因素,INR、PT时间要定期测定,并根据情况随时检测,一旦发生脑出血,则应采取措施紧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令 脑出血 预防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