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2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七叶皂苷通过抑制NF-κB、NLRP3信号通路改善大鼠创伤性脊髓损伤
1
作者 张向前 范经世 +5 位作者 孙文栋 崔敬 李连进 马新蕾 任祎 佟建洲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98-202,共5页
目的研究β-七叶皂苷对大鼠创伤性脊髓损伤(tSCI)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tSCI组、低剂量皂苷组和高剂量皂苷组。BV-2小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中、高浓度皂苷组。采用旷场实验评估各组大鼠运... 目的研究β-七叶皂苷对大鼠创伤性脊髓损伤(tSCI)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tSCI组、低剂量皂苷组和高剂量皂苷组。BV-2小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中、高浓度皂苷组。采用旷场实验评估各组大鼠运动功能;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脊髓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脊髓组织及BV-2细胞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BV-2细胞中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BV-2细胞中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IL-1β和Caspase-1蛋白表达。结果β-七叶皂苷能减轻tSCI大鼠脊髓组织病理损害程度,促进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与tSCI组或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或浓度皂苷组大鼠脊髓组织或BV-2细胞中IL-1β、IL-6和TNF-α表达水平均降低,且呈剂量或浓度依赖性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不同浓度皂苷组BV-2细胞中NF-κB、NLRP3、ASC、IL-1β和Caspase-1蛋白表达均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性降低(P<0.05)。结论β-七叶皂苷对大鼠创伤性脊髓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抑制NF-κB/NLRP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七叶皂苷 大鼠 创伤性脊髓损伤 炎症反应 炎症小体
下载PDF
Mdivi-1通过抑制少突胶质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发挥髓鞘保护作用
2
作者 李艳花 张晓娟 +4 位作者 张思羽 侯惜缘 刘子乙 于晓静 张年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7-534,共8页
目的:研究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Mdivi-1)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髓鞘保护中的作用,探讨Mdivi-1抑制髓鞘变性的机制。方法:小鼠经髓磷脂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第35~55位肽段(MOG35-55)免疫后,随机分为DMSO模型组和Mdivi-1干预组... 目的:研究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Mdivi-1)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髓鞘保护中的作用,探讨Mdivi-1抑制髓鞘变性的机制。方法:小鼠经髓磷脂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第35~55位肽段(MOG35-55)免疫后,随机分为DMSO模型组和Mdivi-1干预组。于免疫后第28天处死小鼠,行Luxol fast blue染色分析髓鞘丢失情况,免疫荧光染色和TUNEL染色小鼠脊髓组织和体外细胞实验分析Mdivi-1髓鞘保护机制。结果:与DMSO模型组比较,Mdivi-1处理明显减少EAE小鼠脊髓组织白质区髓鞘丢失,减少少突胶质细胞凋亡及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caspase-9、cytochrome C和Bax的表达;体外MO3.13少突胶质细胞培养实验发现,Mdivi-1可以明显阻止星形孢菌素(staurosporine)处理诱导的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减轻细胞损伤,增强细胞活力。结论:Mdivi-1可能通过抑制少突胶质细胞线粒体相关凋亡信号通路发挥髓鞘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 多发性硬化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细胞凋亡 少突胶质细胞
下载PDF
阿江榄仁酸由AMPK/mTOR/HO-1信号通路调控自噬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影响
3
作者 蒋晨 万新娟 +2 位作者 王绍飞 王晓虹 丁琳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目的探讨阿江榄仁酸(arjunolic acid,AA)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大鼠视网膜细胞自噬及AMPK/mTOR/HO-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以健康SD大鼠为研究对象,构建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Con)... 目的探讨阿江榄仁酸(arjunolic acid,AA)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大鼠视网膜细胞自噬及AMPK/mTOR/HO-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以健康SD大鼠为研究对象,构建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模型(STZ)组、AA低剂量(AAL,10 mg/kg)组和AA高剂量(AAH,10 mg/kg)组。连续给药10周后,HE染色检测视网膜组织病理结构;qRT-PCR检测视网膜组织白介素(IL)-1β、IL-6和线粒体丙酮酸转运载体(MPC)-1的mRNA表达;二氢乙锭(DHE)染色评估视网膜组织ROS产生;Western blot检测自噬和AMPK/mTOR/HO-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Con组比较,STZ组大鼠视网膜出现肿胀和空泡样变化等病理变化,中央视网膜ONL层厚度和细胞核计数明显降低(P<0.01);IL-1β、IL-6和MCP-1的mRNA水平显著增高(P<0.05);视网膜外核层(ONL)、内核层(INL)和神经节细胞层(GCL)中ROS产生增加(P<0.01);LC3II/I比率、HO-1和p-AMPK/AMPK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62和p-mTOR/mTOR表达升高(P<0.01)。与STZ组比较,AAL和AAH组大鼠视网膜ONL厚度和细胞核计数逐渐升高,结构相对规整(P<0.05);AAH组IL-1β、IL-6和MCP-1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视网膜ONL、INL和GCL中ROS产生逐渐降低(P<0.01);LC3II/I比率、p-AMPK/AMPK和HO-1表达逐渐升高,p62和p-mTOR/mTOR表达逐渐降低(P<0.01)。结论阿江榄仁酸可能是治疗DR的候选药物,可能机制为通过AMPK/mTOR/HO-1调节的自噬途径保护视网膜细胞免受STZ诱导的氧化应激和炎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江榄仁酸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AMPK/mTOR/HO-1通路 自噬
下载PDF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1例
4
作者 李慧 吴大胜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6-158,共3页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of the spinal cord,SCD)是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神经系统变性[1~3]。SCD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男女无明显差异,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且患病率在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高。SCD...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of the spinal cord,SCD)是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神经系统变性[1~3]。SCD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男女无明显差异,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且患病率在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高。SCD是一种进行性和可逆性疾病,且隐匿起病、症状微妙,故强调早诊断、早治疗。但目前缺乏诊断价值高且可靠的实验室诊断,漏诊率达10%~26%[4],故临床医师必须持高度怀疑对SCD行早期诊治,避免因漏诊误诊而致神经功能的永久性损害。本文报道1例吉林省人民医院疼痛科治疗SCD病人的临床资料,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诊疗经验,减少该病的漏诊及误诊。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人民医院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永久性损害 临床医师 维生素B12缺乏 漏诊误诊 疼痛科 较发达国家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脊髓炎的临床演变和不典型脊髓影像学特点分析
5
作者 王杰 赵立朋 +2 位作者 杨玲俐 张会军 都爱莲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脊髓炎的临床演变过程及不典型脊髓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脊髓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程演变和脊髓MRI动态变化特点及治疗转归。结果4例患者起病时间分别为新冠感染后5 d、15 d、80 d和...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脊髓炎的临床演变过程及不典型脊髓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脊髓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程演变和脊髓MRI动态变化特点及治疗转归。结果4例患者起病时间分别为新冠感染后5 d、15 d、80 d和30 d,首发症状为双下肢麻木无力3例、背部疼痛伴双下肢无力1例,高峰期症状包括截瘫、括约肌功能障碍、感觉障碍平面、痉挛性步态,神经功能状况评估量表(EDSS)评分分别为7.5分、9.0分、9.0分、7.5分。初始脊髓MRI无病灶1例,线状脊膜强化1例,T2点状病灶2例;高峰期T2为点片状、线状、云雾状病灶,横断面主要累及侧索和后索,突出特点为病程中均出现过线状脊膜强化和临床症状大于影像学表现。4例患者中2例予甲泼尼龙冲击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未见明显好转,4例患者均遗留明显残疾。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脊髓炎临床多表现为典型的脊髓炎症状,但脊髓影像学可表现为片状、线状、云雾状病灶,伴线状脊膜强化。新冠感染后脊髓炎的迟发性和不典型的脊髓MRI表现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脊髓炎 MRI 甲泼尼龙 血浆置换
下载PDF
中暑致吉兰-巴雷综合征3例
6
作者 李芳 程峙娟 +2 位作者 王凯 郭廷昊 涂江龙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8-70,共3页
中暑是指暴露于高热环境和(或)强体力劳动条件下,机体中心体温升高超过40℃及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而引起谵妄、惊厥或者昏迷等症状的一种重症疾病[1]。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syndrome,GBS)是引起急性弛缓性瘫痪的一种自... 中暑是指暴露于高热环境和(或)强体力劳动条件下,机体中心体温升高超过40℃及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而引起谵妄、惊厥或者昏迷等症状的一种重症疾病[1]。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syndrome,GBS)是引起急性弛缓性瘫痪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一般表现为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主要分为脱髓鞘型和轴突型[2]。目前中暑致GBS的个案报道罕见,仅检索到7例[3-5]。现报道作者医院收治的3例中暑后出现急性GBS的病例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格林-巴利综合征 横纹肌溶解 周围神经损伤
下载PDF
MCPH1基因变异致原发性小头畸形患儿的表型及遗传学分析
7
作者 吴婉悦 刘毓 +3 位作者 陈凯 文静 马春元 杨莹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1-3,共3页
目的对1例原发性小头畸形患儿进行临床分析和基因检测,以明确致病原因。方法对1例原发性小头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下一代测序(NGS)技术对患儿进行全外显子基因检测,对变异位点采用Sanger测序法进行验证。对变异位点... 目的对1例原发性小头畸形患儿进行临床分析和基因检测,以明确致病原因。方法对1例原发性小头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下一代测序(NGS)技术对患儿进行全外显子基因检测,对变异位点采用Sanger测序法进行验证。对变异位点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患儿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小头畸形、下颌稍小、高腭弓、眼眦稍上斜、运动及认知发育落后。基因结果显示,患儿MCPH1基因存在第6外显子c.445G>A(Val149Lle)及第13外显子c.2312C>G(Pro771Arg)复合杂合变异。患儿父亲携带MCPH1基因c.445G>A杂合变异,母亲携带MCPH1基因c.2312C>G杂合变异,姐姐未检测到该变异。HGMD Pro、PubMed和ClinVar数据库无关于MCPH1基因c.445G>A和c.2312C>G变异的报道。ExAC数据库和千人基因组数据库中未收录MCPH1基因c.445G>A变异和c.2312C>G变异。Polyphen2、SIFT、Mutation Taster在线软件预测MCPH1基因c.445G>A变异为良性(BH4),MCPH1基因c.2312C>G变异为有害。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指南评估2个变异均为可能致病的变异。结论患儿临床表型高度符合小头畸形的诊断,但基因检测致病证据不充分。因此除MCPH1基因(8p23.1)区域突变外,可能还存在影响功能内含子区域的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PH1基因 原发性小头畸形 基因变异
下载PDF
NRG1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半横切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
8
作者 符禹玄 陈君 +3 位作者 赵富生 李媛媛 张可心 武庚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4-213,共10页
目的探讨移植神经调节蛋白1(NRG1)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对大鼠脊髓半横切损伤(SCI)的修复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转染NRG1基因,采用ELISA法测定BMSCs裂解液和培养液上清中NRG1蛋白含量,细胞计数法检测BMSC... 目的探讨移植神经调节蛋白1(NRG1)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对大鼠脊髓半横切损伤(SCI)的修复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转染NRG1基因,采用ELISA法测定BMSCs裂解液和培养液上清中NRG1蛋白含量,细胞计数法检测BMSCs增殖活性。43只健康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SCI模型组(n=10)、BMSCs组(n=10)与NRG1-BMSCs组(n=13)。建立大鼠脊髓半横切损伤模型后,原位移植BMSCs和NRG1-BMSCs。移植第1、7、14、21、28天,采用BBB评分、斜板实验评估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移植第7天,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移植细胞迁移及分布情况;移植第28天,采用HE染色和Nissl染色观察大鼠脊髓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染色检测脊髓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脊髓组织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X-box结合蛋白1(XBP1)、C/EBP同源蛋白(CHOP)、转录激活因子4(ATF4)、ATF6和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及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蛋白(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结果成功分离培养BMSCs,并转染NRG1基因。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NRG1-BMSCs裂解液和培养液上清中NRG1蛋白含量明显高于BMSCs,且呈时间依赖性(P<0.05)。NRG1-BMSCs增殖活性明显高于BMSCs(P<0.05)。移植第21、28天,NRG1-BMSCs组BBB评分及斜板倾斜角度均高于SCI模型组和BMSCs组(P<0.05),但未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移植第28天,与SCI模型组和BMSCs组比较,NRG1-BMSCs组大鼠脊髓组织神经元核固缩减少,尼氏体密度增加,XBP1、CHOP、ATF4、ATF6、GRP78、Bax蛋白表达水平及TUNEL阳性细胞率明显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移植NRG1基因修饰的BMSCs能够减轻SCI,促进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增加BMSCs增殖活性、抑制脊髓组织细胞凋亡、减轻内质网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半横切损伤 神经调节蛋白1 骨髓基质干细胞 内质网应激 凋亡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IRE1α/XBP-1通路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中的作用
9
作者 郑佳音 杨璇 +1 位作者 王昕宇 于佳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1型跨膜蛋白激酶α(IRE1α)/X盒结合蛋白1(XBP-1)通路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内质网应激诱导剂Thapsigargin观察小鼠原代成纤维细胞中IRE1α/XBP-1通路活性。利用IRE1α抑制剂KIRA8探究IRE1α/XB...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1型跨膜蛋白激酶α(IRE1α)/X盒结合蛋白1(XBP-1)通路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内质网应激诱导剂Thapsigargin观察小鼠原代成纤维细胞中IRE1α/XBP-1通路活性。利用IRE1α抑制剂KIRA8探究IRE1α/XBP-1通路在原代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中作用。结果相比于未处理组细胞,Thapsigargin处理后原代成纤维细胞中内质网应激IRE1α/XBP-1通路明显上调。Thapsigargin处理可显著降低原代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率,而KIRA8处理可显著改善Thapsigargin导致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率降低。结论内质网应激通过IRE1α/XBP-1通路介导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能神经元 内质网应激 IRE1α/XBP-1通路 帕金森病
下载PDF
以长节段脊髓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白塞综合征1例
10
作者 陈黄莹 金佳伟 +1 位作者 陈煜阳 裘涛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5期133-135,共3页
白塞综合征(Behcet’s syndrome,BS)是一种系统性血管炎,可涉及皮肤、黏膜、关节、眼睛、动静脉、神经系统和胃肠道系统等,其临床表现具有高度异质性。伴有神经系统受累的被定义为神经白塞综合征(neuro-Behcet’s syndrome,NBS),其中以... 白塞综合征(Behcet’s syndrome,BS)是一种系统性血管炎,可涉及皮肤、黏膜、关节、眼睛、动静脉、神经系统和胃肠道系统等,其临床表现具有高度异质性。伴有神经系统受累的被定义为神经白塞综合征(neuro-Behcet’s syndrome,NBS),其中以长节段脊髓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较为罕见,预后也相对更差。本文报道1例NBS中出现胸6-腰1长节段的脊髓病变,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预后良好的病例,并结合NBS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白塞综合征 长节段的脊髓病变 脊髓炎
下载PDF
神经元来源细胞外囊泡促进神经干细胞的神经生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震 孙晓 +2 位作者 谢永鹏 荣旺 孙海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3994-3999,共6页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神经干细胞能够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等。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被证实能够透过血脑屏障到达中枢神经损伤部位,促进神经修复。然而,神经元来源细胞外囊泡是否促进神经干细胞向有益于神经生...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神经干细胞能够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等。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被证实能够透过血脑屏障到达中枢神经损伤部位,促进神经修复。然而,神经元来源细胞外囊泡是否促进神经干细胞向有益于神经生成的方向分化,帮助神经修复,还不是很明确。目的:探究神经元来源细胞外囊泡是否有利于神经干细胞向神经生成的方向分化。方法:用胰酶消化法从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中提取神经元和神经干细胞。收集培养神经元的细胞上清,提取神经元来源细胞外囊泡。将培养10 d的神经干细胞与神经元来源细胞外囊泡或PBS共培养7 d,采用免疫印迹、免疫荧光和RT-qPCR技术分别检测神经元、神经干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神经干细胞与神经元来源细胞外囊泡共培养后,高表达神经元特异性蛋白β3微管蛋白、神经丝蛋白200和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髓鞘碱性蛋白,低表达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这些结果说明,神经元来源细胞外囊泡能够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分化,抑制其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神经干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细胞外囊泡 分化 干细胞移植 神经损伤
下载PDF
The MORC2 p.S87L mutation reduces proliferation of pluripotent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a patient with the spinal muscular atrophy-like phenotype by inhibiting proliferation-related signaling pathways
12
作者 Sen Zeng Honglan Yang +8 位作者 Binghao Wang Yongzhi Xie Ke Xu Lei Liu Wanqian Cao Xionghao Liu Beisha Tang Mujun Liu Ruxu Zh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05-211,共7页
Mutations in the microrchidia CW-type zinc finger protein 2(MORC2)gene are the causative agent of 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 type 2Z(CMT2Z),and the hotspot mutation p.S87L is associated with a more seve re spinal mus... Mutations in the microrchidia CW-type zinc finger protein 2(MORC2)gene are the causative agent of 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 type 2Z(CMT2Z),and the hotspot mutation p.S87L is associated with a more seve re spinal muscular atrophy-like clinical phenotype.The aims of this study were to determine the mechanism of the severe phenotype caused by the MORC2 p.S87L mutation and to explore potential treatment strategies.Epithelial cells were isolated from urine samples from a 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like patient[MORC2 p.S87L),a CMT2Z patient[MORC2 p.Q400R),and a healthy control and induced to generate pluripotent stem cells,which were then differentiated into motor neuron precursor cells.Next-generation RNA sequencing followed by KEGG pathway enrichment analysis revealed that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involved in the PI3K/Akt and MAP K/ERK signaling pathways were enriched in the p.S87L SMA-like patient group and were significantly downregulated i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Reduced proliferation was observed in the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and motor neuron precursor cells derived from the p.S87L SMA-like patient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MT2Z patient group and the healthy control.G0/G1 phase cell cycle arrest was observed i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the p.S87L SMA-like patient.MORC2 p.S87Lspecific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p.S87L-ASO-targeting)showed significant efficacy in improving cell prolife ration and activating the PI3K/Akt and MAP K/ERK pathways i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Howeve r,p.S87L-ASO-ta rgeting did not rescue prolife ration of motor neuron precursor cells.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downregulation of the PI3K/Akt and MAP K/ERK signaling pathways leading to reduced cell proliferation and G0/G1 phase cell cycle arrest i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might b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the severe p.S87L SMA-like phenotype.p.S87L-ASO-targeting treatment can alleviate disordered cell proliferation in the early stage of pluripotent stem cell in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 cell cycle arrest 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 2Z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MAPK/ERK PI3K/Akt PROLIFERATION spinal muscular atrophy-like
下载PDF
Progress in the generation of spinal cord organoids over the past decade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13
作者 Gang Zhou Siyuan Pang +1 位作者 Yongning Li Jun Gao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013-1019,共7页
Spinal cord organoids are three-dimensional tissues derived from stem cells that recapitulate the primary morphological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inal cord in vivo.As emerging bioengineering methods have... Spinal cord organoids are three-dimensional tissues derived from stem cells that recapitulate the primary morphological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inal cord in vivo.As emerging bioengineering methods have led to the optimization of cell culture protocols,spinal cord organoids technology has made remarkable advancements in the past decade.Our literature search found that current spinal cord organoids do not only dynamically simulate neural tube formation but also exhibit diverse cytoarchitecture along the dorsal-ventral and rostral-caudal axes.Moreover,fused organoids that integrate motor neurons and other regionally specific organoids exhibit intricate neural circuits that allows for functional assessment.These qualities make spinal cord organoids valuable tools for disease modeling,drug screening,and tissue regeneration.By utilizing this emergent technology,researchers have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investigating the pathogenesis and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s of spinal cord diseases.However,at present,spinal cord organoid technology remains in its infancy and has not been widely applied in translational medicine.Establishment of the next generation of spinal cord organoids will depend on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standards and needs to focus on diverse cell phenotypes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functionality evalu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velopment organoid-on-a-chip pluripotent stem cells PROGRESS spinal cord diseases spinal cord organoids VASCULARIZATION
下载PDF
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肥厚性硬脊膜炎1例
14
作者 李婛 杨仕林 +2 位作者 占茂芳 韩翔 陈淑芬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0-31,64,共3页
肥厚性硬脑膜脊膜炎(HP)可分为肥厚性硬脑膜炎(HCP)和肥厚性硬脊膜炎(HSP)。相较于HCP,HSP的发病率更低。本文报道1例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HSP患者如下。1 病例患者,女性,75岁,因“双下肢麻木无力5个... 肥厚性硬脑膜脊膜炎(HP)可分为肥厚性硬脑膜炎(HCP)和肥厚性硬脊膜炎(HSP)。相较于HCP,HSP的发病率更低。本文报道1例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HSP患者如下。1 病例患者,女性,75岁,因“双下肢麻木无力5个月,行走不能2个月”于2021年3月10日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患者于2020年10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走路有踩棉花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肥厚性硬脑膜炎 肥厚性硬脊膜炎 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 硬脑膜 神经内科 HSP
下载PDF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病理机制与治疗进展
15
作者 段韩磊(综述) 强京灵(审校)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49-53,共5页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CSCIWFD)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脊髓损伤,在临床中并不少见。病人虽然具有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症状,但X线、CT检查却没有骨折脱位等影像学表现,很容易被临床医生误诊,从而影响后续诊疗。本文就CSCIWFD的损伤机制、临床...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CSCIWFD)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脊髓损伤,在临床中并不少见。病人虽然具有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症状,但X线、CT检查却没有骨折脱位等影像学表现,很容易被临床医生误诊,从而影响后续诊疗。本文就CSCIWFD的损伤机制、临床表现、病理生理特点、分型及目前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以使CSCIWFD病人可以得到早期准确的诊断,降低漏诊率,早期得到有效的治疗,改善病人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发病机制 治疗进展
下载PDF
黄芪甲苷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T细胞免疫调节的影响
16
作者 穆秉桃 于婧文 +7 位作者 刘春云 郭敏芳 孟涛 杨鹏伟 魏文悦 宋丽娟 尉杰忠 马存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57-1062,共6页
背景:多发性硬化初始阶段,中枢免疫细胞激活并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引起白质脱髓鞘甚至累及灰质神经元。CD4^(+)T细胞不同亚群之间的分化平衡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的病程进展中发挥... 背景:多发性硬化初始阶段,中枢免疫细胞激活并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引起白质脱髓鞘甚至累及灰质神经元。CD4^(+)T细胞不同亚群之间的分化平衡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的病程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黄芪内有效成分黄芪甲苷能够调节EAE小鼠体内免疫反应,其是否对T细胞亚群分化具有调节作用尚未明确。目的:探究黄芪甲苷对EAE小鼠治疗效果及其对T细胞的免疫调控机制。方法:将C57BL/6雌性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EAE疾病模型组和黄芪甲苷治疗组,每组8只,后2组使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MOG35-55)制备EAE模型,免疫后第10-28天,黄芪甲苷治疗组以40 mg/(kg·d)灌胃给药。免疫当天至第28天,记录各组小鼠的体质量及临床评分;免疫后第28天取小鼠脊髓制成冰冻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固蓝染色观察脊髓病理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T细胞亚群百分比,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组织中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6的蛋白表达,ELISA检测脾细胞上清液中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4水平。结果与结论:(1)与EAE疾病模型组相比,黄芪甲苷治疗能够减少EAE小鼠体质量丢失(P<0.05),缓解临床症状(P<0.05),减轻脊髓炎症细胞浸润及髓鞘脱失病理改变(分别为P<0.01和P<0.05);(2)与EAE疾病模型组相比,黄芪甲苷治疗可抑制表达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17的CD4^(+)T细胞亚群比例(分别为P<0.001和P<0.001),上调表达白细胞介素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的CD4^(+)T细胞亚群百分比(分别为P<0.001和P<0.01);(3)黄芪甲苷可下调脊髓和脾脏中γ干扰素(分别为P<0.05和P<0.01)、白细胞介素17(分别为P<0.05和P<0.05)、白细胞介素6(分别为P<0.05和P<0.05)的表达,上调脾脏中抑炎因子白细胞介素4的表达(P<0.01);(4)结果说明,黄芪甲苷可以减轻EAE小鼠的临床症状,其机制与调节脾脏免疫细胞亚群进而抑制炎症细胞向中枢浸润、减少髓鞘脱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多发性硬化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 黄芪甲苷 T细胞 炎症
下载PDF
牛磺熊去氧胆酸干预缺糖缺氧条件下脊髓神经元的凋亡
17
作者 陈泽鹏 侯永辉 +2 位作者 陈树东 侯宇 林定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8-534,共7页
背景:牛磺熊去氧胆酸是一种亲水性胆汁酸衍生物,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模型中均有神经保护作用,但目前鲜有报道研究牛磺熊去氧胆酸对脊髓损伤的作用。目的:观察缺糖缺氧条件下牛磺熊去氧胆酸对脊髓神经元凋亡的作用,以及对脊髓损伤后小鼠... 背景:牛磺熊去氧胆酸是一种亲水性胆汁酸衍生物,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模型中均有神经保护作用,但目前鲜有报道研究牛磺熊去氧胆酸对脊髓损伤的作用。目的:观察缺糖缺氧条件下牛磺熊去氧胆酸对脊髓神经元凋亡的作用,以及对脊髓损伤后小鼠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①体外实验:从孕13.5 d的C57 BL/6小鼠胚胎中分离提取原代脊髓神经元,培养72 h后,分3组处理:正常组加入Neurobasal完全培养基,置于CO_(2)培养箱(体积分数5%CO_(2)+95%空气)内培养24 h;氧糖剥夺组加入无糖的Neurobasal培养基,置于三气培养箱(体积分数94%N2+5%CO_(2)+1%O_(2))培养12 h,更换为Neurobasal完全培养基后置于CO_(2)培养箱内培养12 h;实验组处理过程大致同氧糖剥夺组,其中在加入无糖Neurobasal培养基的同时加入牛磺熊去氧胆酸。采用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βⅢ微管蛋白表达。②动物实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C57 BL/6小鼠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与实验组,每组20只,脊髓损伤组与实验组采用Allen打击法建立T_(9)-T_(10)脊髓损伤模型,造模后第1天开始,实验组灌胃给予牛磺熊去氧胆酸溶液,假手术组与脊髓损伤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药14 d后,采用行为学和组织学方法评估脊髓组织修复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体外实验:TUNEL染色、CCK-8与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显示,氧糖剥夺组细胞凋亡数量高于正常组(P<0.01),细胞活性与βⅢ微管蛋白表达低于正常组(P<0.01);实验组细胞凋亡数量低于氧糖剥夺组(P<0.01),细胞活性与βⅢ微管蛋白表达高于氧糖剥夺组(P<0.01)。②动物实验:旷场实验BBB评分与后肢足迹实验显示,实验组小鼠行走与运动功能恢复程度好于脊髓损伤组。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脊髓损伤组小鼠脊髓损伤部位可见明显畸形和空洞,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与脊髓损伤组比较,实验组脊髓损伤病变面积显著减小,脊髓畸形程度更小、空洞更少,神经细胞数量增加。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脊髓损伤组神经元胞核标记神经元细胞数量少于假手术组(P<0.01),实验组神经元胞核标记神经元细胞数量高于脊髓损伤组(P<0.01)。③结果表明:牛磺熊去氧胆酸能减少缺糖缺氧引起的脊髓神经元凋亡、轴突的丢失,促进脊髓损伤小鼠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熊去氧胆酸 脊髓损伤 缺糖缺氧 脊髓神经元 行为学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18
作者 谢国江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4期61-63,共3页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实际影响。方法:选择脊髓损伤患者共60例,采用双盲方法进行分组,将其划分为A组(n=30)和B组(n=30)。给予A组患者常规的康复治疗,B组则采取重复经颅磁刺激...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实际影响。方法:选择脊髓损伤患者共60例,采用双盲方法进行分组,将其划分为A组(n=30)和B组(n=30)。给予A组患者常规的康复治疗,B组则采取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康复训练方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综合功能情况。结果: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A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MBI与FIM评分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MBI与FIM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不同程度脊髓损伤,可大幅度提升神经功能恢复速度,改善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和个人卫生等基础动作能力和技能,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康复治疗 脊髓损伤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并发应激性心肌病1例
19
作者 王博 李亚平 +3 位作者 邓会芳 孙婧 王钦鹏 梁成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74-276,F0003,共4页
临床上极少见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PM)引起应激性心肌病的报道,本研究报道1例CPM的患者,病程中并发了应激性心肌病,在经过重症监护和对症支持治疗后最终好转出院。目前,CPM和应激性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仍面临巨大挑战,防治并发症并尽早... 临床上极少见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PM)引起应激性心肌病的报道,本研究报道1例CPM的患者,病程中并发了应激性心肌病,在经过重症监护和对症支持治疗后最终好转出院。目前,CPM和应激性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仍面临巨大挑战,防治并发症并尽早启动康复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PM) 应激性心肌病 呼吸衰竭 气管切开 重症监护 低钠血症
下载PDF
scAAV9-IGF-1对SOD1-G93A小鼠抗凋亡通路的作用
20
作者 温迪 吉盈肖 +2 位作者 李秋生 陈相 刘亚坤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目的 探索以自我互补双链腺相关病毒9为载体介导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scAAV9-IGF-1)对SOD1-G93A转基因小鼠抗凋亡通路的作用。方法 采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动物模型即转基因SOD1-G93A突变型及野生型(wild type-SOD1,WT-SOD1)小鼠... 目的 探索以自我互补双链腺相关病毒9为载体介导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scAAV9-IGF-1)对SOD1-G93A转基因小鼠抗凋亡通路的作用。方法 采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动物模型即转基因SOD1-G93A突变型及野生型(wild type-SOD1,WT-SOD1)小鼠,在其出生后60 d龄时,雌性同窝阳性SOD1-G93A转基因小鼠采用随机的方法分配到治疗组及溶剂对照组,治疗组全身多点肌肉注射scAAV9-IGF-1,溶剂对照组多点肌肉注射AAV9-GFP,同年龄WT-SOD1作为阴性对照组。在肌肉注射40~50 d后,利用PCR技术检测腰髓中IGF-1含量的变化,同时检测抗凋亡通路因子Bcl-xl、Bcl-2的mRNA含量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抗凋亡通路因子Bcl-xl、Bcl-2在小鼠腰髓前角神经元中的表达。结果 PCR技术检测显示scAAV9-IGF-1处理后,腰髓中IGF-1的mRNA含量显著高于GFP对照组,抗凋亡通路因子Bclxl、Bcl-2的mRNA含量均高于溶剂对照组(均P<0.05),而与W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治疗组中抗凋亡通路蛋白Bcl-xl,Bcl-2在小鼠腰髓前角神经元中的表达多于溶剂对照组,并且与WT阴性对照组相当。结论 scAAV9-IGF-1可以激活SOD1-G93A转基因小鼠模型中的抗凋亡通路,其通过上调Bcl-xl,Bcl-2的mRNA水平,进而增加Bcl-xl、Bcl-2的蛋白表达,从而产生抗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SOD1-G93A转基因小鼠 腺相关病毒9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抗凋亡通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