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5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脑脊液神经丝蛋白轻链特点分析
1
作者 靳梅 刘静 +3 位作者 刘康 赵力搏 赵紫薇 孙素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神经丝蛋白轻链(NfL)对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GBS患儿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诊断为偏头痛、儿童情绪障碍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脑脊液-NfL水... 目的探讨脑脊液神经丝蛋白轻链(NfL)对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GBS患儿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诊断为偏头痛、儿童情绪障碍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脑脊液-NfL水平,分析脑脊液-NfL水平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GBS组患儿26例,男14例、女12例,中位年龄5.0(3.8~8.0)岁;对照组48例,男30例、女18例,中位年龄8.0(5.0~9.0)岁。入院时GBS组脑脊液-NfL和脑脊液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脑脊液-NfL和蛋白早期诊断GBS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92.3%、95.8%、92.3%、95.8%和94.6%。入院时GBS患儿脑脊液蛋白水平及疾病高峰时Hughes评分均与脑脊液-NfL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预后不良组患儿脑脊液-NfL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NfL与脑脊液蛋白水平、疾病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相关,对于早期辅助诊断GBS、评估短期预后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神经丝蛋白轻链 Hughes功能评分 短期预后 儿童
下载PDF
基于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探讨EA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内在机制
2
作者 仲丽丽 路鑫 +7 位作者 于颖 赵秦妍 张静 刘彤慧 倪雪妍 车艳玲 吴丹 刘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8,共9页
目的探讨鞣花酸(ellagicacid,EA)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探讨鞣花酸对双转基因小鼠海马氧化应激水平的调节机制。方法将32只SPF级6月龄APP/... 目的探讨鞣花酸(ellagicacid,EA)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探讨鞣花酸对双转基因小鼠海马氧化应激水平的调节机制。方法将32只SPF级6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APP/PS1组、APP/PS1+EA组、APP/PS1+LY294002组、APP/PS1+EA+LY294002组,每组8只,另外选取8只SPF级C57BL/6J野生型小鼠(Wildtype)作为空白对照组,即WT组。APP/PS1+EA组给予50mg·kg^(-1)·d^(-1)灌胃EA;APP/PS1+LY294002组予以1.5mg·kg^(-1)·d^(-1)腹腔注射PI3K抑制剂LY294002;APP/PS1+EA+LY294002组予以50mg·kg^(-1)·d^(-1)灌胃EA,同时按1.5mg·kg^(-1)·d^(-1)腹腔注射LY294002;WT组和APP/PS1组于相同时间点灌胃等体积10%二甲基亚砜(DMSO)。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60天。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免疫组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I3K、AKT、GSK-3β相关蛋白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小鼠海马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WT组相比,其他四组的逃避潜伏期均增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APP/PS1组、APP/PS1+LY294002组和APP/PS1+EA+LY294002组中的PI3K、AKT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GSK-3β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APP/PS1+EA组的PI3K表达量降低(P<0.05),AKT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GSK-3β表达量升高(P<0.05);与WT组相比,APP/PS1组海马神经元细胞数目较少,线粒体结构破坏,大部分线粒体出现肿胀,线粒体的内膜和外模不完整,部分线粒体嵴消失,微管、微丝缠结,排列紊乱,而APP/PS1+EA组神经元细胞数较APP/PS1组增多,线粒体结构较清晰,可见清楚的线粒体嵴,线粒体轻度水肿。微管、微丝排列较整齐有序。结论鞣花酸改善AD模型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减少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和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PI3K、AKT、GSK-3β等相关蛋白降低AD模型小鼠海马氧化应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 阿尔茨海默病 鞣花酸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糖原合成酶激酶-3
下载PDF
miR-132-3p/CAMTA1对I-125粒子处理的面神经损伤大鼠施万细胞的调控作用
3
作者 朱瑾 欧阳欣 +4 位作者 刘屿 钱叶梅 夏斌 施延安 俞力夫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1-577,共7页
目的探讨miR-132-3p通过钙调素结合转录因子1(CAMTA1)对I-125粒子处理的面神经损伤大鼠(FNI)中施万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用I-125粒子辐射大鼠施万细胞,并在细胞中转染miR-132-3p mimic、miR-132-3p inhibitor以及sh-CAMTA1。免疫荧光检... 目的探讨miR-132-3p通过钙调素结合转录因子1(CAMTA1)对I-125粒子处理的面神经损伤大鼠(FNI)中施万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用I-125粒子辐射大鼠施万细胞,并在细胞中转染miR-132-3p mimic、miR-132-3p inhibitor以及sh-CAMTA1。免疫荧光检测S100B和β-TubulinⅢ荧光强度。RT-qPCR检测miR-132-3p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AMTA1蛋白表达。EdU染色评估细胞增殖,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同时,构建FNI大鼠模型并在大鼠面部植入I-125粒子,HE、LFB染色以及IF染色评估大鼠面神经组织的病理损伤。StarBase v2.0数据库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32-3p和CAMTA1的靶向关系。结果S100B和β-TubulinⅢ在大鼠施万细胞中显著表达。I-125粒子辐射组中miR-132-3p表达降低(P<0.001),抑制细胞的增殖(P<0.001)和迁移(P<0.001)。过表达miR-132-3p或敲降CAMTA1显著促进施万细胞的增殖(P<0.001)和迁移(P<0.05),敲降miR-132-3p则具有相反的作用。机制研究显示,miR-132-3p靶向负调控CAMTA1。体内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miR-132-3p通过抑制CAMTA1的蛋白表达,减弱I-125粒子对FNI大鼠面神经损伤的促进作用。结论过表达miR-132-3p抑制CAMTA1的表达,促进施万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抑制I-125对FNI大鼠面神经损伤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损伤 miR-132-3p 施万细胞 钙调素结合转录因子1 增殖 迁移
下载PDF
经颅磁声电刺激对健康与帕金森病大鼠神经回路中beta振荡的影响
4
作者 张帅 由胜男 +2 位作者 杜文静 王磊 徐桂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519-2526,共8页
背景:经颅磁声电刺激是一种基于磁声耦合电效应的无创、高精度脑神经聚焦刺激方法,可调节神经节律振荡活动,从而影响大脑的运动、认知等功能。目的:探究经颅磁声电刺激对健康与帕金森病大鼠神经回路中beta振荡的影响。方法:①动物实验:... 背景:经颅磁声电刺激是一种基于磁声耦合电效应的无创、高精度脑神经聚焦刺激方法,可调节神经节律振荡活动,从而影响大脑的运动、认知等功能。目的:探究经颅磁声电刺激对健康与帕金森病大鼠神经回路中beta振荡的影响。方法:①动物实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正常刺激组大脑前额叶皮质接受经颅磁声电刺激(空间峰值脉冲平均强度为13.33 W/cm^(2),基波频率为0.4 MHz,基波周期数为1000,脉冲重复频率为200 Hz);模型对照组、模型刺激组通过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建立帕金森病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对照组大脑前额叶皮质接受经颅磁声电假刺激,模型刺激组大脑前额叶皮质接受经颅磁声电刺激,每天刺激时长2.0 min,刺激结束停留8-10 min后,采集大鼠执行T迷宫过程中局部场电位信号并同时记录行为学正确率,对比分析各组局部场电位信号能量的时频分布情况和行为差异,当大鼠正确率连续3 d高于80%后停止刺激实验和T迷宫实验。②建模仿真实验:构建经颅磁声电刺激下皮质-基底神经节回路模型,分别改变超声发射周期(5,10,20 ms)、超声发射占空比(30%,50%,90%)和感应电流密度(20,50,100μA/cm^(2)),比较不同刺激参数下健康与帕金森病大鼠beta振荡的功率谱密度值。结果与结论:①动物实验:正常对照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强于模型对照组(P<0.001),正常刺激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强于正常对照组(P<0.05),模型刺激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强于模型对照组(P<0.01);正常对照组beta振荡能量分布较为集中,正常刺激组较正常对照组beta振荡信号能量有所降低,模型对照组与模型刺激组beta振荡能量广泛分布且能量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正常刺激组,并且模型刺激组beta振荡信号能量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②建模仿真实验:不加刺激时,健康大鼠beta频段功率谱密度峰值(30 dB)显著低于帕金森病大鼠(55 dB);施加经颅磁声电刺激后,两组大鼠beta频段功率谱密度值普遍降低;beta频段功率谱密度峰值与超声发射周期呈正相关、与感应电流密度呈负相关,当超声发射占空比为50%时功率谱密度峰值最低;③结果表明:经颅磁声电刺激可抑制健康与帕金森病大鼠的beta振荡,进而改善大鼠的运动功能与决策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声电刺激 皮质-基底神经节回路 beta振荡 帕金森病 局部场电位 T迷宫 神经调控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模态MRI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丽芹 曹丹娜 +3 位作者 高兆虹 胡婧 高胜兰 李晓陵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1-216,共6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较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DPN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研究表明与神经病理性改变关系密切。近些年多模态MRI获得长足进展,MRI以软组织分辨率高、无创、...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较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DPN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研究表明与神经病理性改变关系密切。近些年多模态MRI获得长足进展,MRI以软组织分辨率高、无创、无辐射等优点著称,成为探索DPN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发病机制的重要方法。本文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功能MRI(functional MRI,fMRI)等技术,对研究DPN脑结构、脑功能改变以及周围神经结构异常的文献进行综述,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制订精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磁共振成像 多模态 结构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波谱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下载PDF
黄芪桂枝五物加味汤联合甲钴胺治疗紫杉醇化疗后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6
作者 李尚朋 齐婧 +4 位作者 高杰红 王奇 王茂 吴少锋 代引海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80-484,共5页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加味汤联合甲钴胺治疗紫杉醇化疗后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于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乳腺外科住院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加味汤组35例给...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加味汤联合甲钴胺治疗紫杉醇化疗后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于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乳腺外科住院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加味汤组35例给予黄芪桂枝五物加味汤联合甲钴胺治疗,原汤组32例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照组29例给予甲钴胺治疗,3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3组治疗前后周围神经病变分级、体力状况(ECOG)评分、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及治疗14 d后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周围神经病变分级、ECOG评分、KPS评分均明显改善(P均<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加味汤组、原汤组周围神经病变分级、ECOG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KP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加味汤组和原汤组周围神经病变分级、ECOG评分、KP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黄芪桂枝五物加味汤联合甲钴胺可减轻紫杉醇化疗后周围神经病变,改善患者体力状况和身体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病变 紫杉醇 黄芪桂枝五物加味汤 甲钴胺
下载PDF
紫铆因通过激活SIRT1介导FOXO1/NF-κB信号通路改善坐骨神经损伤
7
作者 车敏 张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目的探讨紫铆因诱导SIRT1激活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坐骨神经损伤组和紫铆因组,每组10只。分别于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手术当天、术后第7天和第14天检测各组大鼠BBB运动评分和... 目的探讨紫铆因诱导SIRT1激活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坐骨神经损伤组和紫铆因组,每组10只。分别于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手术当天、术后第7天和第14天检测各组大鼠BBB运动评分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术后第14天取材,通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坐骨神经病理学改变,通过TUNEL实验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细胞凋亡水平,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BDNF、MBP、GAP-43、SIRT1、FOXO1、Keap1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坐骨神经损伤组大鼠相比,紫铆因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BBB运动评分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增加,坐骨神经病理损伤改善,坐骨神经细胞凋亡水平降低,坐骨神经BDNF、MBP、GAP-43和SIRT1蛋白表达水平增高,FOXO1、Keap1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结论紫铆因可通过上调坐骨神经损伤大鼠SIRT1表达抑制FOXO1/NF-κB信号通路激活,继而改善大鼠坐骨神经病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铆因 坐骨神经损伤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 FOXO1/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抗GM1抗体与抗甲状腺抗体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詹慧 常蕾蕾 +2 位作者 孟海兰 陈燕婷 陈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0-366,共7页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患者抗甲状腺抗体与抗神经节苷脂GM1抗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7月—2023年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同时检测抗甲状腺抗体和抗神经节苷脂抗体(antig...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患者抗甲状腺抗体与抗神经节苷脂GM1抗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7月—2023年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同时检测抗甲状腺抗体和抗神经节苷脂抗体(antiganglioside antibody,AGA)水平的60例GBS患者,根据抗甲状腺抗体结果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甲状腺功能以及AGA比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甲状腺功能异常组中GBS患者抗神经节苷酯GM1抗体和GM2抗体水平人明显升高,并伴有更严重的临床症状(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BS患者抗甲状腺抗体异常(OR=5.184,95%CI:1.377~19.518,P=0.015)以及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水平升高(OR=1.266,95%CI:1.009~1.588,P=0.030),是导致抗GM1抗体阳性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显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peroxidase antibody,TPO⁃Ab)预测GM1阳性的最佳阈值为47.9 U/mL,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77.8%。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预测GM1阳性的最佳阈值为20.0 U/mL,灵敏度为73.3%,特异度为73.3%。结论:合并抗甲状腺抗体异常的GBS患者更易出现抗GM1抗体阳性,这可能是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GBS患者预后更差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抗神经节苷脂抗体 抗神经节苷脂GM1抗体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原文传递
糖尿病合并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研究进展
9
作者 付秀娟 卢祖能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20-224,共5页
近年来关于糖尿病(DM)患者合并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其相关性仍存在争议。尽管如此,由于CIDP在DM患者中发病率高且可治疗,因此准确诊断与鉴别DM-CIDP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价... 近年来关于糖尿病(DM)患者合并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其相关性仍存在争议。尽管如此,由于CIDP在DM患者中发病率高且可治疗,因此准确诊断与鉴别DM-CIDP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价值。在临床表现方面,可通过发病年龄、病程、血糖控制水平以及主要症状特点等进行鉴别。在辅助检查方面,脑脊液蛋白水平、电生理检查的脱髓鞘表现以及神经影像学检查为常见鉴别诊断手段,神经病理检查和血清特异性抗体可为DM-CIDP的鉴别诊断提供新的支持依据。此外,对免疫调节和(或)免疫抑制疗法的良好反应支持DM-CIDP的诊断。通过临床表现、电生理特征、实验室检查、神经病理、影像学以及治疗反应等方面综合评估,可以提高DM-CIDP的鉴别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研究进展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微球囊压迫术与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对比
10
作者 刘永泰 朱龙 寇堃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9期13-15,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微球囊压迫术(PMC)与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研究对象为东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TN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MVD治疗,观察组采... 目的:分析比较微球囊压迫术(PMC)与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研究对象为东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TN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MVD治疗,观察组采用PMC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术后3 d,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TN患者,选择PMC比MVD临床疗效更确切,术后恢复更快,治疗费用更少,且对机体造成的损伤更小,术后炎症反应更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微球囊压迫术 微血管减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靶向抑制铁死亡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
11
作者 孙会艳 李强 王洪权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9-233,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征是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形成。研究表明,大脑区域性铁负荷增加、体内铁平衡失调、氧化应激、蛋白质和脂质氧化均参与AD发病机制。铁死亡是一种新发现的...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征是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形成。研究表明,大脑区域性铁负荷增加、体内铁平衡失调、氧化应激、蛋白质和脂质氧化均参与AD发病机制。铁死亡是一种新发现的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驱动的调节性细胞死亡过程,新证据表明铁死亡参与AD的病理过程,而一些针对铁死亡的新化合物能够在AD的细胞和动物模型中对AD显示出具有治疗作用。因此,该文系统总结了铁死亡参与AD发病机制的最新进展,同时重点介绍了以药物靶向抑制铁死亡治疗AD的最新研究进展,为AD的未来治疗和预防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铁失衡 脂质过氧化 铁死亡 铁死亡抑制剂 神经保护
下载PDF
地仓透颊车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口角歪斜的临床疗效
12
作者 张燕 陈敏 张华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393-395,共3页
【目的】探讨地仓透颊车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口角歪斜患者的疗效。【方法】本院收治的60例周围性面瘫口角歪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取地仓透颊车针刺,对照组接受常规针刺,比较各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生... 【目的】探讨地仓透颊车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口角歪斜患者的疗效。【方法】本院收治的60例周围性面瘫口角歪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取地仓透颊车针刺,对照组接受常规针刺,比较各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证候积分和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各项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仓透颊车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较常规针刺的效果更好,可促进患者症状快速消失,有效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针灸疗法 针刺穴位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下经皮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与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3
作者 肖铮铮 张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6期67-70,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下经皮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与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8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方案将其分为球囊组(42例,神经导航及C臂... 目的分析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下经皮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与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8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方案将其分为球囊组(42例,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下经皮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和微血管组(42例,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经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微血管组术后1年内复发率、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球囊组(P<0.05)。微血管组的手术时长、总住院时长显著长于球囊组(P<0.05)。术后,微血管组的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显著高于球囊组(P<0.05)。结论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下经皮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与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均可取得较佳疗效,但后者较前者的预后效果更佳,而前者较后者的手术应激反应更小,在临床选择中需考虑患者的耐受度与适应证合理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 经皮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 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芪附通痹汤疗效
14
作者 乔凯明 王振强 +5 位作者 吕树泉 张淑芳 陈晶晶 王飞 邱淑伟 苏秀海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90-193,共4页
目的 观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芪附通痹汤的效果。方法 将2016年6月—2019年6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在治疗期间,对照... 目的 观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芪附通痹汤的效果。方法 将2016年6月—2019年6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在治疗期间,对照组口服依帕司他胶囊,试验组在口服依帕司他胶囊的基础上联用芪附通痹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 h血糖(2hPG)]、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中医证候积分、Toronto评分(TCSS)、震动感觉阈值(VPT)评分、临床症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糖尿病和周围神经病变两种疾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FPG和2hPG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BDNF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TCSS及VPT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试验组肢软无力、四肢麻木、四肢发凉、自发性疼痛的病例数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患者两种疾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芪附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芪附通痹汤 糖尿病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多部位肌肉面神经电图检测对贝尔麻痹患儿面神经功能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15
作者 李磊 刘磊 +3 位作者 王丹 夏欢 李加瑞 韩雁冰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8-25,共8页
目的探讨面神经电图(ENoG)检测多块面肌方法在贝尔麻痹(BP)患儿面神经功能评估及早期预测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9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90例BP患儿,首诊时应用ENoG检测额肌、鼻肌、口轮匝肌、上眼轮匝... 目的探讨面神经电图(ENoG)检测多块面肌方法在贝尔麻痹(BP)患儿面神经功能评估及早期预测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9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90例BP患儿,首诊时应用ENoG检测额肌、鼻肌、口轮匝肌、上眼轮匝肌及下眼轮匝肌等5块面肌的ENoG值及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并采用House Brackmann分级系统(HBGS)对患儿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估,随访至完全恢复或至首诊后6个月,通过HBGS再次评估患儿的面神经功能。分析比较不同面肌的ENoG值在各年龄组(婴幼儿组、学龄前儿童组、学龄儿童组)及各预后组(完全恢复组、不完全恢复组)间的差异,以及与首诊HBGS评级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估早期不同面肌的ENoG值对BP患儿预后的价值。结果首诊时患儿各部位ENoG值越低,则对应的首诊HBGS评级越高(P<0.05);鼻肌、上眼轮匝肌及下眼轮匝肌表现更显著(P<0.01)。首诊时的鼻肌、上眼轮匝肌及下眼轮匝肌的ENoG值显示,完全恢复组的秩平均值高于不完全恢复组(P<0.05);首诊时鼻肌、上眼轮匝肌及下眼轮匝肌的ENoG值可用于评估BP患儿的预后,AUC值分别为0.732、0.695及0.796(P<0.05);将上眼轮匝肌与鼻肌ENoG值联合、上眼轮匝肌与下眼轮匝肌ENoG值联合、下眼轮匝肌与鼻肌ENoG值联合,准确性进一步提升,AUC分别为0.740、0.799及0.806(P<0.01);首诊HBGSⅡ~Ⅲ级患儿的预后明显好于Ⅳ~Ⅴ级患儿(P<0.01)。结论BP发病初期鼻肌、上眼轮匝肌及下眼轮匝肌的ENoG值与HBGS评级一样可反映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较低的ENoG值提示BP可能恢复不完全,增加ENoG面肌检测部位可提高BP患儿预后评估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麻痹 儿童 面神经电图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预后
下载PDF
面神经损伤观察模板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16
作者 谭玉莲 庞宏 +5 位作者 王世容 吴美珍 杨怡 夏薇 张文艺 蔡文 《临床护理杂志》 2024年第1期79-80,F0003,共3页
目的评价面神经损伤观察模板的设计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我院口腔医疗中心收治的面神经损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1月-6月收治的面神经损伤患者47例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评估方法进行病情评估;将2022年7月-12... 目的评价面神经损伤观察模板的设计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我院口腔医疗中心收治的面神经损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1月-6月收治的面神经损伤患者47例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评估方法进行病情评估;将2022年7月-12月收治的面神经损伤患者53例设为试验组,采用面神经损伤观察模板进行病情评估。比较两组评估完成时间、准确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评估完成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准确率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面神经损伤观察模板对面神经损伤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可明显缩短评估时间,提高评估准确率及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损伤 观察模板
下载PDF
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特点及诊疗分析
17
作者 陈玲 孙素真 +2 位作者 吴文娟 张晓青 岳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56-0060,共5页
分析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省儿童医院于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30例吉兰-巴雷综合征病儿,分析其临床特征、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的特点。结果 30例吉... 分析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省儿童医院于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30例吉兰-巴雷综合征病儿,分析其临床特征、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的特点。结果 30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儿平均年龄为(5.6±2.4)岁。其中,男孩22例(22/30,73%),女孩8例(8/30,27%),男女比例为2.75:1。根据年龄划分,分为婴儿组(0-1岁)、幼儿组(1-3岁)、学龄前组(3-6岁)、学龄期(6-16岁),各年龄组占比分别为0%、16.7%、36.7%、46.7%,其中学龄期儿童占比最多,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急性起病患儿25例,占比高达83.3%,除此之外余5例患儿均为亚急性起病;且大部分患儿表现为疼痛伴下肢无力或仅以下肢无力起病占比66.7%,除此之外有3例以复视起病(10%),3 例以行走不稳起病(10%),2例以声音低弱起病(6.7%),跛行起病、四肢麻木起病和双眼睑下垂起病者分别为1例。伴随症状中合并颅神经损害的有16例(53.3%),占比最大,累及舌咽迷走神经7例(23.3%),累及面神经4例(13.3%),累及动眼神经3例(10%),累及外展神经2例(6.7%)占比最小。25例患儿应用免疫球蛋白1g/(kg?d) ×2天、联合B族维生素及鼠神经生长因子营养神经治疗,5例患儿除了给予以上治疗以外,还给予联合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按常规冲击剂量给予20mg/(kg·d) ×3天,7天内逐渐减停。基本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脑脊液 肌电图
下载PDF
神经传导阻滞与神经节苷脂抗体在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短期预后中的评估价值
18
作者 张凯华 杨硕 卜淑芳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阻滞(CB)与神经节苷脂抗体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中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郑州市中心医院收治并诊断为急性运动轴索神经病(AMAN)为AMAN组或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AIDP)...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阻滞(CB)与神经节苷脂抗体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中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郑州市中心医院收治并诊断为急性运动轴索神经病(AMAN)为AMAN组或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AIDP)为AIDP组的患者共34例,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及神经电生理特点,并比较两组伴或不伴神经CB及血清神经节苷脂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在最高的Hughes评分和4周后Hughes评分下降的差异。结果本研究34例患者中AMAN 20例、AIDP 14例。AMAN组患者中有6例出现可逆性神经CB,与无神经CB的AMAN患者及伴神经CB的AIDP患者相比,Hughes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例中血清神经节苷脂抗体阳性13例,其中AMAN 8例,AIDP 5例。神经节苷脂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的Hughes评分下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可逆性神经CB的AMAN患者临床恢复可能更快,优于不伴神经CB的AMAN患者及伴神经CB的AIDP患者。神经节苷脂抗体与GBS疾病短期预后可能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神经节苷脂抗体 神经传导阻滞 急性运动轴索神经病 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 Hughes评分
下载PDF
急性胆管炎合并韦尼克脑病1例报道
19
作者 李瑞雪 刘晓涵 +1 位作者 曹文君 郑建中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40-141,144,共3页
韦尼克脑病(Wernicke’s encephalopathy, WE)是一种由硫胺素缺乏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典型三联征包括眼肌麻痹、共济失调和精神意识障碍,最常见于慢性酒精中毒,也可见于妊娠剧吐、肝脏衰竭、恶性肿瘤及胃肠道疾病和手术[1]。由... 韦尼克脑病(Wernicke’s encephalopathy, WE)是一种由硫胺素缺乏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典型三联征包括眼肌麻痹、共济失调和精神意识障碍,最常见于慢性酒精中毒,也可见于妊娠剧吐、肝脏衰竭、恶性肿瘤及胃肠道疾病和手术[1]。由于只有16%~33%的患者可能出现明显的典型症状,使该病在临床中常常被误诊,若未得到正确诊断,很可能发生不可逆神经变性坏死、Korsakoff症候群等,最终甚至会危及生命[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尼克脑病 急性胆管炎 硫胺素
下载PDF
经皮微创球囊压迫术治疗难治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20
作者 艾龙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60-0063,共4页
研究观察难治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应用经皮微创球囊压迫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5月—2022年12月间收治的82例难治性三叉神经痛病人,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开颅三叉神经微血管减... 研究观察难治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应用经皮微创球囊压迫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5月—2022年12月间收治的82例难治性三叉神经痛病人,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开颅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方式,实验组42例患者采取经皮微创球囊压迫术。观察两组病人在焦虑、抑郁、疼痛、睡眠质量、疗效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通过对难治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观察,实验组的焦虑、抑郁、疼痛、睡眠质量、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优(P<0.05)。结论 对难治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经皮微创球囊压迫术后效果显著,对其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中值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难治性三叉神经痛 心理状态 经皮微创球囊压迫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