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87篇文章
< 1 2 2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铆因通过激活SIRT1介导FOXO1/NF-κB信号通路改善坐骨神经损伤
1
作者 车敏 张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目的探讨紫铆因诱导SIRT1激活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坐骨神经损伤组和紫铆因组,每组10只。分别于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手术当天、术后第7天和第14天检测各组大鼠BBB运动评分和... 目的探讨紫铆因诱导SIRT1激活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坐骨神经损伤组和紫铆因组,每组10只。分别于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手术当天、术后第7天和第14天检测各组大鼠BBB运动评分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术后第14天取材,通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坐骨神经病理学改变,通过TUNEL实验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细胞凋亡水平,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BDNF、MBP、GAP-43、SIRT1、FOXO1、Keap1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坐骨神经损伤组大鼠相比,紫铆因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BBB运动评分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增加,坐骨神经病理损伤改善,坐骨神经细胞凋亡水平降低,坐骨神经BDNF、MBP、GAP-43和SIRT1蛋白表达水平增高,FOXO1、Keap1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结论紫铆因可通过上调坐骨神经损伤大鼠SIRT1表达抑制FOXO1/NF-κB信号通路激活,继而改善大鼠坐骨神经病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铆因 坐骨神经损伤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 FOXO1/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特点及诊疗分析
2
作者 陈玲 孙素真 +2 位作者 吴文娟 张晓青 岳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56-0060,共5页
分析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省儿童医院于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30例吉兰-巴雷综合征病儿,分析其临床特征、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的特点。结果 30例吉... 分析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省儿童医院于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30例吉兰-巴雷综合征病儿,分析其临床特征、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的特点。结果 30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儿平均年龄为(5.6±2.4)岁。其中,男孩22例(22/30,73%),女孩8例(8/30,27%),男女比例为2.75:1。根据年龄划分,分为婴儿组(0-1岁)、幼儿组(1-3岁)、学龄前组(3-6岁)、学龄期(6-16岁),各年龄组占比分别为0%、16.7%、36.7%、46.7%,其中学龄期儿童占比最多,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急性起病患儿25例,占比高达83.3%,除此之外余5例患儿均为亚急性起病;且大部分患儿表现为疼痛伴下肢无力或仅以下肢无力起病占比66.7%,除此之外有3例以复视起病(10%),3 例以行走不稳起病(10%),2例以声音低弱起病(6.7%),跛行起病、四肢麻木起病和双眼睑下垂起病者分别为1例。伴随症状中合并颅神经损害的有16例(53.3%),占比最大,累及舌咽迷走神经7例(23.3%),累及面神经4例(13.3%),累及动眼神经3例(10%),累及外展神经2例(6.7%)占比最小。25例患儿应用免疫球蛋白1g/(kg?d) ×2天、联合B族维生素及鼠神经生长因子营养神经治疗,5例患儿除了给予以上治疗以外,还给予联合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按常规冲击剂量给予20mg/(kg·d) ×3天,7天内逐渐减停。基本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脑脊液 肌电图
下载PDF
郑氏“颈四步”手法辅助微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3
作者 曹晶蕾 陆泳 孟晓耘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4期486-490,共5页
目的探究郑氏“颈四步”手法辅助微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选取本院在2020年5月-2023年5月间收治的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纳入研究,将其用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微针刀治疗,... 目的探究郑氏“颈四步”手法辅助微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选取本院在2020年5月-2023年5月间收治的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纳入研究,将其用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微针刀治疗,观察组予以郑氏“颈四步”手法辅助微针刀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疼痛改善、颈椎活动度、血液流变学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5.00%(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项疼痛、颈项拘挛、上肢疼痛、活动不利、手指麻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7 d后、14 d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旋转、右旋转、左侧屈、右侧屈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予以郑氏“颈四步”手法辅助微针刀治疗,可明显提升疗效、改善症状,同时有效减轻疼痛、提升颈椎活动度、改善血液流变,促进颈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微针刀 郑氏“颈四步”手法
下载PDF
肝功能指标与吉兰-巴雷综合征短期预后的关联性
4
作者 王亚婷 郭俊爽 +2 位作者 杨凡 董蕊蕊 苗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肝功能指标与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短期预后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209例GBS患者,以出院时Hughes功能分级量表(HFGS)评分判定,113例预后良好(HFGS评分≤3),96例预后不良(HFGS评... 目的:探讨肝功能指标与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短期预后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209例GBS患者,以出院时Hughes功能分级量表(HFGS)评分判定,113例预后良好(HFGS评分≤3),96例预后不良(HFGS评分>3)。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肝功能指标与预后的关系,利用ROC曲线、净重新分类指数(NRI)和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评估肝功能指标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R)的预后预测效能。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功能指标AGR与GBS短期预后存在关联,OR(95%CI)为0.414(0.179~0.958)。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入院HFGS评分、AGR及两者联合预测GBS短期预后的AUC(95%CI)分别为0.808(0.748~0.867)、0.671(0.597~0.744)、0.847(0.793~0.900),两者联合大于入院HFGS评分和AGR(P<0.05)。两者联合相较于入院HFGS评分、AGR,NRI(95%CI)分别为0.009(-0.008~0.026)、0.636(0.475~0.797),IDI(95%CI)分别为0.025(0.006~0.045)、0.328(0.269~0.387)。结论:入院AGR对GBS短期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联合入院HFGS评分,可以提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短期预后 肝功能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
下载PDF
林氏正骨手法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探析
5
作者 梁箭 田强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3期543-545,共3页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临床上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筋骨平衡”理论是中医骨伤科诊治筋骨疾病的重要理论,在脊柱筋伤病的防治方面应用广泛。本文基于“筋骨平衡”理论对林氏正骨手法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特点进行了探讨,...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临床上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筋骨平衡”理论是中医骨伤科诊治筋骨疾病的重要理论,在脊柱筋伤病的防治方面应用广泛。本文基于“筋骨平衡”理论对林氏正骨手法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特点进行了探讨,为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筋骨平衡 林氏正骨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临床表型分析
6
作者 赵雪晴 柏琳 +5 位作者 关鸿志 范思远 洪月慧 任海涛 彭斌 崔丽英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03-107,F0002,共6页
目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病毒感染的常见病因,其临床表现多样,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转归,有助于早期识别,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方法回顾2014—2021年北京协和医院... 目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病毒感染的常见病因,其临床表现多样,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转归,有助于早期识别,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方法回顾2014—2021年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诊治的11例中枢神经系统VZV感染病例,分析临床特点、预后,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结果男性7例(63.63%),女性4例(36.36%)。临床类型包括脑膜炎4例(36.36%),边缘性脑炎3例(27.27%),血管炎3例(27.27%),脊髓炎1例(9.09%),3例患者伴有皮肤带状疱疹(27.27%),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压力165(85,330)mmH2O,脑脊液白细胞数46(9,471)×106/L,脑脊液蛋白0.85(0.32,3.12)g/L,脑脊液葡萄糖3.0(2.5,4.0)mmol/L。治疗前、后mRS评分分别为3(1,5)分与0(0,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VZV的主要临床类型包括脑膜炎、边缘性脑炎,脑血管炎与脊髓炎等,其中以脑膜炎型预后良好,免疫抑制状态患者发生VZV脑血管炎的预后较差。脑脊液mNGS是中枢神经系统VZV感染重要的确诊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脑膜炎 边缘性脑炎 脑血管炎
下载PDF
腓骨肌萎缩症1A型患者和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F波改变的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小璇 张朔 +3 位作者 马妍 孙阿萍 张英爽 樊东升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0-166,共7页
目的:分析比较腓骨肌萎缩症1A型(Charcot-Marie-Tooth1A,CMT1A)患者和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CIDP)患者F波改变的特点和原因。方法:收集自2012年1月到2018年12月在北京大学... 目的:分析比较腓骨肌萎缩症1A型(Charcot-Marie-Tooth1A,CMT1A)患者和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CIDP)患者F波改变的特点和原因。方法:收集自2012年1月到2018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治的CMT1A和CIDP患者各30例,记录临床资料、电生理指标(神经传导速度和F波、H反射)、神经功能等级评分等,部分患者行臂丛和腰丛的磁共振影像检查,分析比较结果。结果:CMT1A患者的正中神经平均运动传导速度为(21.10±10.60)m/s,CIDP患者为(31.52±12.46)m/s,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5,P<0.001),CMT1A患者中约43.3%(13/30)未引出尺神经F波,明显高于CIDP未引出F波的患者比例(4/30,13.3%),χ^(2)=6.65,P=0.010。在可引出F波的患者中,CMT1A组患者的F波潜伏期为(52.40±17.56)ms,CIDP组为(42.20±12.73)ms,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P=0.006),F波的出现率CMT1A组是34.6%±39%,CIDP组是70.7%±15.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P<0.001)。神经束蛋白155(neurofascin 155,NF155)患者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为23.22 m/s,F波潜伏期为62.9~70.7 ms,出现率为85%~95%。CMT1A型臂丛和腰丛神经增粗的比例分别为83.3%(5/6)和85.7%(6/7),CIDP患者臂丛和腰丛神经增粗的比例仅为25.0%(1/4,2/8)。NF155抗体阳性患者可见臂丛和腰丛MRI神经根明显增粗。结论:CMT1A患者F波延长反应了近端和远端周围神经的均一性改变,可以作为与局灶性脱髓鞘受损为主的CIDP患者的鉴别方法,但同时需要注意与神经结蛋白病NF155引起的周围神经损害相鉴别。F波虽然经常作为反应近端神经受累的指标,但是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前角细胞和运动神经髓鞘病变均可以影响它的潜伏期和出现率,F波异常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因和其他电生理指标及影像学等检查手段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萎缩症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肌电描记术
下载PDF
敲减NLRP3抑制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的炎症反应
8
作者 徐鑫梓 王睿 +4 位作者 杜雅明 刘欣 邵卫 陈国华 王俊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 评价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对脂多糖(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设计shRNA质粒转染BV2小胶质细胞敲减NLRP3表达,应用q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挑选转染效率最高序列。运用蛋白免疫印迹法... 目的 评价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对脂多糖(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设计shRNA质粒转染BV2小胶质细胞敲减NLRP3表达,应用q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挑选转染效率最高序列。运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系中NLRP3表达情况;光镜下观察NLRP3-shRNA(shNLRP3)转染对细胞系形态学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炎症因子IL-18、IL-1β、TNF-α水平,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胶质细胞活化标志蛋白iNOS、Arg-1、Iba1表达。结果 NLRP3在LPS诱导的BV2细胞中高表达。NLRP3-mus-727组mRNA表达最低,沉默效果最好,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细胞转染成功。光镜观察显示转染shNLRP3的BV2细胞系在LPS刺激后呈圆形、短梭形,与空白对照组静息态细胞相似。ELISA检测到转染shNLRP3的BV2细胞系在LPS刺激后促炎性介质IL-18、IL-1β、TNF-α和NO含量较阴性对照组(转染NC shRNA后给予LPS刺激)下降(均P<0.05);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到转染shNLRP3的细胞系在LPS刺激后iNOS/Iba1相对表达量较阴性对照组下降,Arg-1/Iba1上调。结论 LPS诱导的BV2细胞系中NLRP3高表达,抑制NLRP3表达能够抑制LPS诱导的BV2细胞炎症反应,促使其向M2表型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NLRP3炎性小体 SHRNA
下载PDF
Blockade of Rho-associated kinase prevents inhibition of axon regeneration of peripheral nerves induced by anti-ganglioside antibodies
9
作者 Andrés Berardo Cristian R.Bacaglio +3 位作者 Bárbara B.Báez Rubén Sambuelli Kazim A.Sheikh Pablo H.H.Lopez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4期895-899,共5页
Anti-ganglioside antibodies are associated with delayed/poor clinical recovery in Guillain-Barrèsyndrome,mostly related to halted axon regeneration.Cross-linking of cell surface gangliosides by anti-ganglioside a... Anti-ganglioside antibodies are associated with delayed/poor clinical recovery in Guillain-Barrèsyndrome,mostly related to halted axon regeneration.Cross-linking of cell surface gangliosides by anti-ganglioside antibodies triggers inhibition of nerve repair in in vitro and in vivo paradigms of axon regeneration.These effects involve the activation of the small GTPase Rho A/ROCK signaling pathways,which negatively modulate growth cone cytoskeleton,similarly to well stablished inhibitors of axon regeneration described so far.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to perform a proof of concept study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Y-27632,a selective pharmacological inhibitor of ROCK,in a mouse model of axon regeneration of peripheral nerves,where the passive immunization with a monoclonal antibody targeting gangliosides GD1a and GT1b was previously reported to exert a potent inhibitory effect on regeneration of both myelinated and unmyelinated fibers.Our results demonstrate a differential sensitivity of myelinated and unmyelinated axons to the pro-regenerative effect of Y-27632.Treatment with a total dosage of 9 mg/kg of Y-27632 resulted in a complete prevention of anti-GD1a/GT1b monoclonal antibody-mediated inhibition of axon regeneration of unmyelinated fibers to skin and the functional recovery of mechanical cutaneous sensitivity.In contrast,the same dose showed toxic effects on the regeneration of myelinated fibers.Interestingly,scale down of the dosage of Y-27632 to 5 mg/kg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although not complete recovery of regenerated myelinated axons exposed to anti-GD1a/GT1b monoclonal antibody in the absence of toxicity in animals exposed to only Y-27632.Overall,these findings confirm the in vivo participation of Rho A/ROCK signaling pathways in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associated with the inhibition of axon regeneration induced by anti-GD1a/GT1b monoclonal antibody.Our findings open the possibility of therapeutic 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 targeting Rho A/Rock pathway in immune neuropathies associated with the presence of anti-ganglioside antibodies and delayed or incomplete clinical recovery after injury in the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ganglioside antibodies anti-glycan antibodies axon regeneration GANGLIOSIDE Guillain-Barrésyndrome nerve repair ROCK Y-27632
下载PDF
医护患协作护理模式对坐骨神经痛患者的影响
10
作者 厐娜 李翠 张盛蕊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45-0047,共3页
分析医护患协作护理模式对坐骨神经痛患者心理韧性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2月这一时间段内74例在我院行进行坐骨神经痛治疗的患者,采用单双号分组方式,将74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坐骨神经痛37例、研究组坐骨神... 分析医护患协作护理模式对坐骨神经痛患者心理韧性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2月这一时间段内74例在我院行进行坐骨神经痛治疗的患者,采用单双号分组方式,将74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坐骨神经痛37例、研究组坐骨神经痛37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医护患协作护理模式,随后做好疼痛、肢体运动功能的对应评估,随后采用心理弹性量表(焦虑、抑郁)进行对应评定,给予生活质量的管理,做好两组坐骨神经痛患者的评估。结果 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VAS、SAS、SDS水平均降低(P<0.05);FMA评分、坚韧、自强、乐观评分、躯体疼痛、心理状态、睡眠质量、精神面貌评分水平均升高(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医护患协作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坐骨神经痛患者自身疼痛程度,逐渐恢复患者肢体功能活动度,降低患者负性情绪,提升心理韧性及生活质量,增强患者对于该护理方案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痛 医护患协作护理模式 生活质量 负性情绪
原文传递
电针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11
作者 何明伟 曹静 +3 位作者 庞金磊 王成彬 孙海燕 刘进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5期63-66,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和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疼痛科治疗的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热针组和内热针联合电针组...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和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疼痛科治疗的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热针组和内热针联合电针组(联合针组),每组40例。每组每周治疗2次,连续2周,共4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联合针组临床效果优于内热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联合针组低于内热针组;JOA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联合针组高于内热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IL-8和TNF-α低于治疗前,且联合针组低于内热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内热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内热针比较,电针联合内热针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日常活动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L-6、IL-8和TNF-α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热针 内热针加电针 臀上皮神经 神经卡压综合征
下载PDF
娱乐性笑气滥用致神经系统损伤的临床及预后分析
12
作者 程忱 俞文恪 +2 位作者 戚乐 张文明 卢晓东 《健康研究》 CAS 2023年第2期237-240,F0003,共5页
目的分析娱乐性笑气滥用致神经系统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因笑气滥用而导致神经系统损伤的患者病历资料,整理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和体征、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收集到2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22.48±4.... 目的分析娱乐性笑气滥用致神经系统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因笑气滥用而导致神经系统损伤的患者病历资料,整理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和体征、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收集到2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22.48±4.39)岁,接触笑气的时间为12(6,24)个月。就诊时常见的主诉为肢体麻木(70.37%)、步态不稳(40.74%)、肢体无力(37.03%),最常见的临床类型为亚急性联合变性(81.48%)和周围神经病变(18.52%)。脊髓MRI提示:脊髓病灶的出现率为59.26%,矢状位上病变多位于颈髓(93.75%),轴位上病灶多位于后索(81.25%),倒“V”征的出现率为56.25%;头颅MRI显示2例(14.29%)出现明显的皮层萎缩。主要的实验室检查异常指标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92.59%)。停止吸食及补充维生素B12治疗后,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结论笑气滥用导致的神经系统损伤多表现为亚急性联合变性及周围神经病,脊髓磁共振扫描病变多位于脊髓后索,如及时终止笑气吸食,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滥用 一氧化二氮 维生素B12 神经系统损伤 临床特点
下载PDF
跗管综合征超声表现1例
13
作者 李小燕 张璐 燕志恒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76,共2页
病例男,58岁,因右足麻木半年入院。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足麻木,休息后症状稍缓解,长期站立及行走时右足疲劳感明显并伴有麻木明显加重,症状呈进行性加重。体格检查:右足中远端跖侧及第1、2、3足趾感觉减退,内踝下方无压痛,叩击时向... 病例男,58岁,因右足麻木半年入院。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足麻木,休息后症状稍缓解,长期站立及行走时右足疲劳感明显并伴有麻木明显加重,症状呈进行性加重。体格检查:右足中远端跖侧及第1、2、3足趾感觉减退,内踝下方无压痛,叩击时向趾体远端有放射痛,未触及包块,皮温不高。超声检查(图1,2):右侧胫神经内踝处增粗,回声减低,横截面积0.17 cm~2,直径4 mm。CDFI:胫神经周围可探及胫动脉和胫静脉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右侧跗管综合征。MRI提示(图3):距骨关节面下片状异常信号影,多考虑距骨慢性骨损伤;右侧距腓后韧带、胫跟韧带慢性损伤;右踝关节腔少量积液;右踝关节周围软组织水肿。肌电图提示:右胫神经跖管处受损。临床初步诊断:右侧跗管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管综合征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以小脑性共济失调为首发表现的抗ACHR抗体IgG阳性儿童Miller-Fisher综合征1例
14
作者 李后宾 黄贵莲 姜红芳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31-334,共4页
Miller-Fisher综合征(Miller-Fisher syndrome,MFS)是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的一种变异型,临床主要表现为共济失调、腱反射减退、眼外肌麻痹[1],而不能以脑脊液有无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来排除GBS及MFS的诊断,... Miller-Fisher综合征(Miller-Fisher syndrome,MFS)是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的一种变异型,临床主要表现为共济失调、腱反射减退、眼外肌麻痹[1],而不能以脑脊液有无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来排除GBS及MFS的诊断,抗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ACHR)抗体IgG阳性也不能认为就是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应依据典型三联神经系统症状,并结合临床综合分析作出临床诊断M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LER-FISHER综合征 吉兰-巴雷综合征 共济失调 重症肌无力
下载PDF
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交感皮肤反应的特点分析
15
作者 靳梅 刘静 +3 位作者 刘康 赵力搏 赵紫薇 孙素真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29-935,共7页
目的探讨交感皮肤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SSR)对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0月-2022年11月收治的25例GBS患儿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诊断为抽动障碍... 目的探讨交感皮肤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SSR)对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0月-2022年11月收治的25例GBS患儿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诊断为抽动障碍的3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间SSR的特点,并分析SSR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autonomic dysfunction,AD)、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GBS组患儿急性期SSR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01)。联合SSR和神经传导早期(发病2周内)诊断GBS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4%、100%和93%。SSR异常患儿AD比例及疾病高峰时Hughes评分与SSR正常患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发病1个月)预后不良患儿SSR测定全部(7/7)异常。结论SSR可以用于早期辅助诊断儿童GBS和监测疾病治疗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交感皮肤反应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预后 儿童
下载PDF
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远期预后评估及相关因素分析
16
作者 黄培培 苗旺 +4 位作者 王亚婷 高林 张齐 何霞 滕军放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11期1331-1337,共7页
目的评估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远期运动功能、日常生活、回归社会状况,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性因素,并建立预后不良风险预测模型,为预测重症GBS远期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21-08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重症病... 目的评估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远期运动功能、日常生活、回归社会状况,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性因素,并建立预后不良风险预测模型,为预测重症GBS远期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21-08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重症病区收治的93例重症GBS患者临床资料;至2022-08成功随访85例,分别于出院后3个月、6个月、1 a进行Hughes评分,对生活质量进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并对社会功能恢复及自身感受情况评估。以随访1 a时Hughes评分进行分组,分为预后良好组69例(Hughes评分0~2分),预后不良组16例(Hughes评分3~6分),2组间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后不良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通过绘制校准曲线、决策曲线来评估预后不良预测模型对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并对患者恢复独立行走所需时间相关因素进行K-M生存曲线分析。结果(1)入住神经ICU患者有感染诱因者占57.0%,合并基础疾病者占53.8%,入住原因82.8%和呼吸系统风险有关;67.7%患者应用呼吸机,44.4%患者辅助通气时长超过2周;主要治疗方案中,单纯免疫球蛋白治疗占63.4%,24.7%患者应用免疫球蛋白联合其他治疗。(2)重症GBS患者1 a病死率为10.5%,致残率为8.2%。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较大、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瘫痪程度重。其中年龄、发病至ICU时间是重症GBS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3)建立2个因素风险预测模型,并以列线图展示,重症GBS患者预后的校准曲线表明,预测模型与理想模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显示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4)K-M生存曲线分析表明,年龄与恢复独立行走所需时间无关,恢复行走所需时间与是否机械通气相关,机械通气患者总体需要更长的恢复时间。(5)79.6%的患者日常生活不受影响,48.6%恢复正常工作,10.8%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结论重症GBS患者病死率高,高龄及发病至ICU时间短(起病急、病情进展快)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基于年龄及发病至ICU时间两个指标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对预后不良有一定的预测能力。恢复独立行走所需时间与是否机械通气相关,与年龄无关。大多数生存患者恢复正常日常生活,近半数患者恢复社会工作,约1/10患者存在抑郁焦虑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 预后 运动功能 社会功能 年龄 机械通气
下载PDF
3D-DESS与3D-STIR-SPACE序列在外伤性臂丛神经显示中的临床价值
17
作者 王国松 邵静松 +2 位作者 江茜 蔡剡军 黄锦金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1期2095-2098,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双回波稳态进动(three-dimensionaldual echo steady state,3D-DESS)序列与三维短时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成像(3D-STIR-SPACE)序列的平扫和增强扫描对外伤性臂丛神经的显示价值。方法选取颈肩部外伤或上臂牵拉患者54...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双回波稳态进动(three-dimensionaldual echo steady state,3D-DESS)序列与三维短时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成像(3D-STIR-SPACE)序列的平扫和增强扫描对外伤性臂丛神经的显示价值。方法选取颈肩部外伤或上臂牵拉患者54例,分成4组行不同序列检查,由2位高年资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臂丛神经图像质量的评分,采用均数±标准差(x±s)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4组序列对臂丛神经的显示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4组序列显示能力结果:根段D组>A组>B组>C组,干段D组>A组>B组>C组,股段D组>B组>A组>C组,束段D组>B组>A组>C组,支段D组>B组>A组>C组;两两比较中,A组和B组的干段、A组和C组的股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DESS平扫序列臂丛神经根段、干段显示能力优于3D-STIR-SPACE平扫,股、束、支段差于后者;3D-STIR-SPACE增强臂丛神经各段显示能力均优于3D-DESS平扫、增强和3D-STIR-SPACE平扫;3D-DESS增强序列臂丛神经各段显示能力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双回波稳态进动序列 三维短时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成像序列 臂丛神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铜缺乏性脊髓病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8
作者 贾沛哲 臧立会 +3 位作者 王敬华 李鹏飞 熊莉 许向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844-847,共4页
铜缺乏性脊髓病(copper deficiency myelopathy,CDM)是由于铜缺乏导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可引起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病变,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痉挛性瘫痪及周围神经损害等症状,同时伴有贫血和(或)中性粒细胞减少血液系统异常。CD... 铜缺乏性脊髓病(copper deficiency myelopathy,CDM)是由于铜缺乏导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可引起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病变,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痉挛性瘫痪及周围神经损害等症状,同时伴有贫血和(或)中性粒细胞减少血液系统异常。CDM临床上非常罕见,少有报道,易漏诊、误诊。笔者现报告1例CDM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过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缺乏 脊髓病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下载PDF
伴低钠血症脑脊液抗Sufatide抗体阳性Guillain-Barré综合征的临床特点(附1例报告)
19
作者 丁元良 王凌玲 苗爱亮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462-465,共4页
目的探讨伴低钠血症CSF抗Sufatide抗体阳性Guillain-Barré综合征(GBS)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伴低钠血症CSF抗Sufatide抗体阳性GBS的临床资料,并通过文献检索总结分析CSF抗Sufatide抗体阳性GBS患者的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伴低钠血症CSF抗Sufatide抗体阳性Guillain-Barré综合征(GBS)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伴低钠血症CSF抗Sufatide抗体阳性GBS的临床资料,并通过文献检索总结分析CSF抗Sufatide抗体阳性GBS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文献检索收集2篇文献共2例CSF抗Sulfatide抗体阳性GBS患者的相关资料,结合本例病例共3例患者。患者均为男性,发病时间4~6 d。2例患者表现为四肢无力、剧烈腰背部及肢体疼痛,并出现CSF蛋白-细胞分离现象,使用人体免疫球蛋白治疗效果欠佳。并且本例患者使用人体免疫球蛋白后出现严重性低钠。1例患者表现为多脑神经损害,CSF蛋白轻度升高,使用人体免疫球蛋白后症状改善。结论以四肢无力为主要表现的CSF抗Sufatide抗体阳性GBS患者建议进行血浆置换,以防输注人体免疫球蛋白效果欠佳或导致顽固性低钠加重病情,进而影响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ILLAIN-BARRÉ综合征 抗Sufatide抗体 人体免疫球蛋白 低钠 剧烈疼痛
下载PDF
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全身炎性反应指数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营营 赵文艳 +1 位作者 周玉亮 徐志鹏 《疑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66-271,共6页
目的 分析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全身炎性反应指数(SIRI)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22年7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内科收治GBS患者106例,根据Hughes功能分级(HFGS)分为预后良好组(HFGS评分<4分)76例和预后不良组... 目的 分析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全身炎性反应指数(SIRI)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22年7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内科收治GBS患者106例,根据Hughes功能分级(HFGS)分为预后良好组(HFGS评分<4分)76例和预后不良组(HFGS评分≥4分)30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炎性反应指标(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SIRI)。采用Spearman法分析GBS患者出院时HFGS评分与炎性反应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炎性反应指标对GBS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诊断价值,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BS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者呼吸困难比例、血糖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而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均<0.05)。预后不良组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SIRI均高于预后良好组,而淋巴细胞计数低于预后良好组(Z/P=5.552/<0.001、4.493/<0.001、5.982/<0.001、2.441/0.015)。GBS患者出院时HFGS评分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SIRI呈正相关(r=0.566、0.502、0.708,P均<0.001),与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397,P<0.001);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SIRI及三者联合预测GBS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7、0.781、0.874、0.870,SIRI预测GBS短期预后不良效能高于单核细胞计数(Z/P=2.408/0.016),与中性粒细胞计数、三者联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P=0.855/0.392、0.248/0.804);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入院时SIRI升高、住院期间出现呼吸困难是GBS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565(1.167~2.098)、6.034(1.568~23.218)]。结论 GBS患者入院时SIRI升高、住院期间出现呼吸困难提示短期预后不良,SIRI可作为判断GBS患者短期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全身炎性反应指数 呼吸困难 预后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