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1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747植物性神经系疾病、血管舒缩及营养神经系疾病
1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1999年第8期167-167,共1页
9930557 包括两侧强直性瞳孔的广泛性植物神经障碍和多发性单神经炎的干燥综合征1例[日,英摘]/田岛康敬//脑神经.-1997,49(9).-825~828 冀医情9930558 上肢血管营养神经病在治疗复合型坏疽中的作用[俄,英摘]/-1998,157(4).
关键词 神经系疾病 植物神经障碍 干燥综合征 强直性瞳孔 单神经炎 多发性 广泛性 营养神经 复合型 血管舒缩
下载PDF
中医外治法治疗肝郁血虚型头痛病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周成 庄静 +2 位作者 熊佳 胡穗发 谢桂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第8期95-98,103,共5页
目的观察中医外治法(雷火灸、耳穴压豆+手指点穴)治疗肝郁血虚型头痛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4年3月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收治的60例肝郁血虚型头痛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 目的观察中医外治法(雷火灸、耳穴压豆+手指点穴)治疗肝郁血虚型头痛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4年3月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收治的60例肝郁血虚型头痛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观察组采用中医外治法,比较两组的头痛程度、头痛症状(头痛剧烈程度、持续时间、发作频率)、中医证候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头痛程度、头痛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外治法治疗肝郁血虚型头痛病临床效果显著,疗效确切可靠,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治法 肝郁血虚型 头痛病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癫痫并发偏头痛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3
作者 魏瑞花 洪丽 王献 《临床内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探讨癫痫并发偏头痛的风险因素,并据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将372例癫痫患者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248例)和验证组(124例)。根据有无偏头痛情况,将建模组再分为偏头痛组(54例)和无偏头痛组(194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 目的探讨癫痫并发偏头痛的风险因素,并据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将372例癫痫患者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248例)和验证组(124例)。根据有无偏头痛情况,将建模组再分为偏头痛组(54例)和无偏头痛组(194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癫痫并发偏头痛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采用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校准度及区分度,采用决策曲线(DCA)评估模型临床净获益率。结果与无偏头痛组比较,偏头痛组癫痫病程更长,女性、高血压史、偏头痛家族史、夜间睡眠不佳、焦虑情绪患者比例及发作频率、血清C反应蛋白(CRP)、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癫痫病程长、发作频率高、偏头痛家族史、夜间睡眠不佳、焦虑情绪、高血压史及高水平血清CRP、IL-6、TNF-α均是癫痫并发偏头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经内部验证显示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21(95%CI 0.789~0.855),建模组与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3和0.819,校准曲线显示模型拟合度良好,DCA分析表明当阈值概率在6%~79%、81%~92%时可获得临床净收益。结论女性、病程、发作频率、偏头痛家族史、夜间睡眠不佳、焦虑情绪、高血压史及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是癫痫并发偏头痛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较好,有助于临床早期筛选高风险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偏头痛 风险因素 列线图预测模型
下载PDF
肝性脑病患者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王翠艳 王道存 董贾中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分析肝性脑病(HE)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统计124例HE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评定患者睡眠质量、焦虑、抑郁及社会支持状况,将其根据PSQI评分分为... 目的分析肝性脑病(HE)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统计124例HE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评定患者睡眠质量、焦虑、抑郁及社会支持状况,将其根据PSQI评分分为睡眠障碍组和无睡眠障碍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E患者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估模型拟合度和预测效能。结果124例HE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为58.06%。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月收入、PSSS评分、HADS焦虑评分、HADS抑郁评分、使用免疫抑制剂、疾病分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18~60岁、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月收入<3000元、PSSS评分≤50分、HADS焦虑评分>8分、HADS抑郁评分>8分、使用免疫抑制剂、显性HE均是HE患者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HE患者睡眠障碍的风险预测模型为:P=1/[1+e(-9.508+1.354×年龄+2.744×文化程度+0.978×月收入+1.538×PSSS评分+1.806×HADS焦虑评分+2.105×HADS抑郁评分+1.728×使用免疫抑制剂+1.937×疾病种类)];Hosmer-Lemeshow检验示,χ^(2)=13.224,P=0.104。ROC曲线显示,风险预测模型预测HE患者睡眠障碍的曲线下面积为0.931(P<0.05)。结论HE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其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可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睡眠障碍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前庭性偏头痛的颅脑多模态MRI研究进展
5
作者 吴宏赟 支洪伟 +2 位作者 李海涛 崔文强 张继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26-129,134,共5页
前庭性偏头痛(VM)是一种以前庭症状为主诉的偏头痛亚型,临床诊断缺乏特异性客观标志物。MRI有多序列、多参数、多平面成像的特点。对VM患者颅脑多模态MRI结构成像、fMRI、灌注成像、MRS的异常进行综述,以期为探索VM的特异性影像标志物... 前庭性偏头痛(VM)是一种以前庭症状为主诉的偏头痛亚型,临床诊断缺乏特异性客观标志物。MRI有多序列、多参数、多平面成像的特点。对VM患者颅脑多模态MRI结构成像、fMRI、灌注成像、MRS的异常进行综述,以期为探索VM的特异性影像标志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 磁共振成像 多模态
下载PDF
偏头痛与睡眠-觉醒障碍互作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彦霖 庞淼一 +2 位作者 王培培 李纤 杨菲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2,共8页
偏头痛是常见的慢性发作性脑功能障碍疾病,具有高疾病负担和高失能性。睡眠障碍和昼夜节律紊乱是偏头痛发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偏头痛发作具有昼夜节律异质性,且睡眠质量下降往往与偏头痛发作频率增加或慢性化有关。内源性昼夜... 偏头痛是常见的慢性发作性脑功能障碍疾病,具有高疾病负担和高失能性。睡眠障碍和昼夜节律紊乱是偏头痛发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偏头痛发作具有昼夜节律异质性,且睡眠质量下降往往与偏头痛发作频率增加或慢性化有关。内源性昼夜节律的破坏或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失衡可能会导致昼夜节律相关的睡眠-觉醒障碍,这可能导致后续的疼痛过敏,从而使人们罹患偏头痛的风险增高。本文集中关注偏头痛如何扰乱睡眠,以及睡眠-觉醒障碍和昼夜节律紊乱如何促进偏头痛这两方面,并阐述了偏头痛和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潜在的共同解剖定位、分子和互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睡眠障碍 昼夜节律
下载PDF
月经性偏头痛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
7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头痛与感觉障碍专委会 +9 位作者 王晓琳 董钊 那伟楠 韩珣 王贺波 何孜姿 康丽 周志彬 林晓雪 于生元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共11页
在我国偏头痛的诊断和治疗不断规范的前提下,月经性偏头痛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非月经期偏头痛相比,月经性偏头痛具有更高的致残性,部分病人急性期治疗效果不佳,需要开启个体化预防治疗,目前我国对月经性偏头痛的诊断和治疗尚缺... 在我国偏头痛的诊断和治疗不断规范的前提下,月经性偏头痛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非月经期偏头痛相比,月经性偏头痛具有更高的致残性,部分病人急性期治疗效果不佳,需要开启个体化预防治疗,目前我国对月经性偏头痛的诊断和治疗尚缺乏规范性的意见和建议。为了更好地帮助临床医师掌握和管理月经性偏头痛,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头痛与感觉障碍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并制订本共识,针对月经性偏头痛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更好为女性偏头痛病人提供精准适宜的治疗方案,解除月经性偏头痛的困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月经性偏头痛 诊断 治疗 专家共识
下载PDF
舒马曲坦和左乙拉西坦联合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8
作者 冉东旺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058-061,共4页
评估分析舒马曲坦和左乙拉西坦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治疗顽固性偏头痛时取得的疗效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 本院2022年9月~2023年8月收治的100例顽固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均分,均接受舒马曲坦药物治疗,观察组额外接受左乙拉西坦治... 评估分析舒马曲坦和左乙拉西坦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治疗顽固性偏头痛时取得的疗效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 本院2022年9月~2023年8月收治的100例顽固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均分,均接受舒马曲坦药物治疗,观察组额外接受左乙拉西坦治疗,持续8周。比对两组患者对疗效的主观评估结果、治疗前后的三项血清标志物指标、不同时期VAS疼痛评分、治疗前后SF-36量表三个维度指标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主观认为,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50%,高于对照组的67.50%,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的血清标志物VIP、β-EP和5-HT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VIP、β-EP和5-HT水平显著升高,分别达到(183.63±15.25) ng/L、(110.34±12.52 )ng/L和(364.35±25.25 )μ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对照组各项血清标志物亦有所增加,但增幅明显小于观察组。在治疗开始前,两组患者之间的VAS疼痛评分没有明显的区别(P>0.05)。然而,随着治疗的进行,观察组在治疗后的第2周、第4周以及第8周的VAS评分显著下降,具体为(3.25±0.69)、(1.64±0.34)和(0.43±0.16),这三个时间点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相比之下,尽管对照组的VAS评分也逐渐降低,但在所有评估时间点上仍显著高于观察组。同样,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方面的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经过8周的治疗后,观察组在这三个维度上的评分有了显著的提高,具体得分分别为(86.69±4.58)、(85.94±5.95)和(75.64±5.95),这些分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尽管对照组的评分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提升幅度不及观察组显著。结论 舒马曲坦与左乙拉西坦两种药物联用治疗顽固性偏头痛,取得的综合效果更好,且能够更加明显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偏头痛 舒马曲坦 左乙拉西坦 疗效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通窍活血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瘀血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
9
作者 杨志燕 《内蒙古中医药》 2025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探究通窍活血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瘀血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23年2月—2024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瘀血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设置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前者基础... 目的:探究通窍活血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瘀血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23年2月—2024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瘀血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设置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增加通窍活血汤加减。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表现、近远期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降低(P<0.05);两组患者远期效果均高于近期,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瘀血型偏头痛患者采取通窍活血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可降低患者疼痛表现,改善近远期治疗效果,利于快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窍活血汤加减 联合治疗 瘀血型偏头痛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托吡酯联合氟桂利嗪对老年偏头痛患者脑血流情况的影响
10
作者 刘晓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078-081,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托吡酯联合氟桂利嗪在老年偏头痛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以期为老年偏头痛患者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 研究选取了2023年2月至2024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 本研究旨在探讨托吡酯联合氟桂利嗪在老年偏头痛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以期为老年偏头痛患者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 研究选取了2023年2月至2024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联合普萘洛尔的治疗方案,而实验组则采用托吡酯联合氟桂利嗪的治疗方案。研究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的头痛改善情况及脑血流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对比分析实验数据,观察到实验组在头痛改善情况及脑血流指标上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且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P<0.05)。结论 针对老年偏头痛患者,采用托吡酯联合氟桂利嗪的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头痛缓解效果,并有效促进脑血流的恢复。这一发现为老年偏头痛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并强调了联合用药在治疗此类疾病中的潜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桂利嗪 普萘洛尔 老年偏头痛 托吡酯
下载PDF
高频超声诊断永存正中动脉血栓致腕管综合征1例
11
作者 李妍 龙湘党 朱璐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0,共2页
病例男,45岁,主诉右手示指尖及腕部胀痛、右手乏力半月来诊。体格检查示右手外观未见明显异常,右手握力较对侧减弱,右腕部Tinel征(+)、phalen征(+),反phalen征(+)。超声检查:右侧腕管处正中神经稍肿胀,结构欠清,该处正中神经分为两支,... 病例男,45岁,主诉右手示指尖及腕部胀痛、右手乏力半月来诊。体格检查示右手外观未见明显异常,右手握力较对侧减弱,右腕部Tinel征(+)、phalen征(+),反phalen征(+)。超声检查:右侧腕管处正中神经稍肿胀,结构欠清,该处正中神经分为两支,右侧腕管处双支正中神经总横截面积约0.10 cm^(2);右侧前臂下段处正中神经横截面积约0.07 cm^(2)(图1);右侧腕管处见一动脉血管穿行于变异的正中神经双支之间,动脉内可见低回声团不完全充填管腔;测得该动脉血管横截面(含管壁)约2.0 cm×2.2 cm(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正中神经 超声检查
下载PDF
个体化程序化护理对偏头痛眩晕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12
作者 金娜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4期181-184,共4页
分析偏头痛眩晕通过个体化程序化护理对临床疗效的改善效果。方法 研究纳入94例偏头痛眩晕患者,分成不同组别后,观察组与参照组分别开展个体化程序化护理与常规护理,针对其应用情况及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分析护理后两组SAS及SD... 分析偏头痛眩晕通过个体化程序化护理对临床疗效的改善效果。方法 研究纳入94例偏头痛眩晕患者,分成不同组别后,观察组与参照组分别开展个体化程序化护理与常规护理,针对其应用情况及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分析护理后两组SAS及SDS评分体现出,观察组数据更低;睡眠质量方面,PSQI评分护理前对比组间差距接近;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更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组间对比,均是观察组更低;参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别为76.60%、97.87%,对比明显(P<0.05)。结论 在偏头痛眩晕患者中,给予其个体化程序化护理,能够进一步改善其心理状态与睡眠质量,同时对于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发挥重要作用,可提高其整体效果,从而减轻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程序化护理 偏头痛眩晕 疗效
原文传递
参与偏头痛发病的相关物质
13
作者 杨蓉 李佳佳 +1 位作者 崔子婷 董铭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59,共6页
偏头痛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原发性神经系统疾病,其发作的频率、程度及持续时间等对病人的身体和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严重者可导致病人出现明显的焦虑、抑郁、认知功能下降,甚至其他更为不良的后果。虽然对偏头痛发病机制已有广泛的研究,但... 偏头痛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原发性神经系统疾病,其发作的频率、程度及持续时间等对病人的身体和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严重者可导致病人出现明显的焦虑、抑郁、认知功能下降,甚至其他更为不良的后果。虽然对偏头痛发病机制已有广泛的研究,但与其相关的很多关键机制尚未阐明,目前研究表明皮质扩布性抑制或能量失衡等因素使三叉神经血管系统激活并敏化,从而释放多种神经肽、血管活性物质及炎性细胞因子,产生无菌性炎症而出现头痛。本文详细介绍与偏头痛发作相关的上述物质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相关物质在偏头痛的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并为偏头痛治疗或预防提供积极的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神经肽 血管活性物质 炎症介质 治疗
下载PDF
“通督调神”法针刺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疗效研究
14
作者 张磊 张国庆 +7 位作者 李梦 王颖 柳刚 杨波 黄晓峰 张玲 张君宇 张笑颜 《陕西中医》 2025年第3期412-415,共4页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法针刺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6例,脱落3例)和西药组(36例,脱落5例),两组均给与前庭康复训练治疗。针刺组予“通督调神”法针刺,以神庭、百会...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法针刺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6例,脱落3例)和西药组(36例,脱落5例),两组均给与前庭康复训练治疗。针刺组予“通督调神”法针刺,以神庭、百会、四神聪、大椎、风府、风池为主穴,每次30 min,隔日1次,每周3次;西药组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 mg/次,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异常率、眩晕残障程度(DHI)评分、前庭性偏头痛患者评估工具和障碍量表(VM-PATHI)评分,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异常率均较治疗前下降,针刺组和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残障程度评分、前庭性偏头痛患者评估工具和障碍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针刺组均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6.97%(32/33),高于西药组的90.32%(28/3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调神”法针刺可改善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前庭功能和眩晕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 眩晕 通督调神 针刺 前庭康复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下载PDF
前庭性偏头痛与睡眠障碍 被引量:1
15
作者 龚贤琳 严钢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119-123,共5页
前庭性偏头痛(VM)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头晕或眩晕伴头痛,临床症状个体之间差异性大,目前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尚缺少确切的实验室或影像证据,临床漏诊率及误诊率高,有效控制率不高。VM与睡眠障碍症状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 前庭性偏头痛(VM)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头晕或眩晕伴头痛,临床症状个体之间差异性大,目前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尚缺少确切的实验室或影像证据,临床漏诊率及误诊率高,有效控制率不高。VM与睡眠障碍症状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易觉醒或早醒,VM患者常伴睡眠障碍的相关症状,而睡眠障碍又导致VM的发作更频繁、程度更重,明确VM与睡眠障碍的关联将进一步加深对VM的认识,对指导后续的治疗、预防复发及生活方式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 偏头痛 睡眠障碍 解剖学 神经递质
下载PDF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维生素D_(3)缺乏及补体升高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庄宁宁 尤浩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69,共5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由慢性高血糖、血脂异常和微血管病变所致,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周围神经功能障碍,尤其是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多神经病变[1,2]。2型糖尿病病人的DP...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由慢性高血糖、血脂异常和微血管病变所致,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周围神经功能障碍,尤其是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多神经病变[1,2]。2型糖尿病病人的DPN患病率高达67.6%,DPN诱发的周围神经功能障碍包括感觉异常、麻木和疼痛,其中疼痛常表现为灼热感、刺痛感、刺痛感和/或射击感、电击样感觉。痛性DPN的早期症状通常发生在足趾和指尖,随着时间的推移,以长筒袜和手套的模式向近端扩展。目前,治疗痛性DPN的药物主要有普瑞巴林、度洛西汀和他喷他多,但上述药物常受肾功能限制所影响,且具有嗜睡、头晕等不良反应[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刺痛感 灼热感 慢性高血糖 电击样 度洛西汀 维生素D 近端
下载PDF
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罗彦相 张佳 +2 位作者 蔡青云 郭立新 潘琦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1,共6页
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CAN)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患病率不断增加。然而早期CAN常不伴明显症状,进展性CAN可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和脑卒中的风险。人工智能的应用为早期检测CAN提供了可能。本文对CA... 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CAN)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患病率不断增加。然而早期CAN常不伴明显症状,进展性CAN可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和脑卒中的风险。人工智能的应用为早期检测CAN提供了可能。本文对CAN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进行综述,旨在为CAN患者提供最新的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治疗
下载PDF
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的遗传学机制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李维梅 何璐羽 +2 位作者 刘心宇 杨乐医 王贺波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3-129,共7页
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familial hemiplegic migraine,FHM)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有先兆偏头痛亚型,可伴有除可逆性肢体无力之外的包括视觉、言语、感觉等任一先兆,其致病基因均编码离子通道亚基,并影响与先兆发生有关的皮质扩散性抑... 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familial hemiplegic migraine,FHM)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有先兆偏头痛亚型,可伴有除可逆性肢体无力之外的包括视觉、言语、感觉等任一先兆,其致病基因均编码离子通道亚基,并影响与先兆发生有关的皮质扩散性抑制的启动和传播。与之相反,更常见形式偏头痛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相关的易感基因难以明确。本文综述FHM致病基因突变特点及其影响皮质扩散性抑制启动和传播的机制,分析FHM预防性治疗的可能策略,以期为更常见类型偏头痛提供可供参考的遗传模型,探索更多偏头痛预防性治疗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 CACNA1A ATP1A2 SCN1A 皮质扩散性抑制
下载PDF
糖尿病脑病神经营养因子失衡:BDNF和NGF的表达变化及调控机制
19
作者 洪传彬 许佳明 +4 位作者 黄晓巍 迟雪婷 律广富 于秀华 王雨辰 《人参研究》 2025年第1期81-84,共4页
糖尿病脑病(DE)是糖尿病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近年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在DE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系统总结DE中BDNF和NGF表达及功能的改变,深... 糖尿病脑病(DE)是糖尿病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近年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在DE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系统总结DE中BDNF和NGF表达及功能的改变,深入分析导致其变化的分子机制。首先概述DE的临床特征及其与神经营养因子失衡的关系,其次详细讨论高血糖、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因素对BDNF和NGF表达的影响,以及相关的细胞信号通路和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旨在为理解DE的病理机制提供新的视角,为开发针对性治疗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脑病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营养因子失衡 分子调控机制
下载PDF
周细胞脱失与神经精神性狼疮血瘀证目征和血脑屏障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20
作者 李建斌 吴锐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0-799,共10页
目的探讨周细胞脱失在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中的病理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并评估PDGFR-β信号通路作为NPSLE治疗的新靶点。方法使用8周龄雌性MRL/lpr小鼠构建NPSLE模型,筛选出表现行为异常的小鼠。通过调节PDGFR-β信号通路,使用激动剂促... 目的探讨周细胞脱失在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中的病理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并评估PDGFR-β信号通路作为NPSLE治疗的新靶点。方法使用8周龄雌性MRL/lpr小鼠构建NPSLE模型,筛选出表现行为异常的小鼠。通过调节PDGFR-β信号通路,使用激动剂促进周细胞增殖,或使用抑制剂抑制周细胞凋亡,评估其对血脑屏障功能、血瘀证目征、脑组织神经元及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采用伊文思蓝法(EB染色)、HE染色、尼氏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分析紧密连接蛋白(Cadherin、ZO-1)、内皮细胞标记(CD31)及周细胞标记(NG2)的表达。结果NPSLE组小鼠表现显著的焦虑、抑郁及认知障碍。PDGFR-β抑制组小鼠血瘀证目征评分显著升高(P<0.01),血脑屏障通透性明显增加(P<0.001),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下降,周细胞脱失加重。相比之下,PDGFR-β激动组小鼠血瘀证目征评分显著降低(P<0.01),周细胞脱失显著改善,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增加,神经元损伤减轻,血脑屏障功能恢复(P<0.001)。免疫荧光染色进一步证实,PDGFR-β激动组在周细胞保护方面有显著改善。结论周细胞脱失与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及血瘀证目征的加重密切相关,PDGFR-β信号通路的调控可能为NPSLE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细胞 神经精神性狼疮 血瘀证目征 血脑屏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