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5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性纹状体病16例临床特点分析
1
作者 詹自雄 江秀龙 +2 位作者 林守华 汪银洲 张旭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24-329,共6页
目的 分析糖尿病性纹状体病患者临床表现与预后。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2年1月本院连续收治并随访的16例糖尿病性纹状体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入院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和预后等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 目的 分析糖尿病性纹状体病患者临床表现与预后。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2年1月本院连续收治并随访的16例糖尿病性纹状体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入院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和预后等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 16例患者中女9例,男7例,平均发病年龄(71.5±12.4)岁;3例(18.8%,3/16)为双侧肢体舞蹈表现,其余为单侧症状;就诊时平均血糖为(29.6±16.3)mmol/L;平均糖化血红蛋白占比为(14.6±2.8)%;50%(8/16)的患者尿酮体为阴性,剩余患者尿酮体为微量至轻度阳性。16例患者颅脑磁共振检查则发现10例存在纹状体区域内病灶;其中9例患者进行了CTA或者MRA脑血管评估,发现4例(44%,4/9)存在脑大动脉的重度狭窄。经治疗,11例(69%,11/16)患者症状完全缓解,剩余5例(31%,5/16)症状反复。4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2例患者继发脑梗死。15例患者使用抗栓治疗,诊治及随访期间未见脑出血。结论 糖尿病性纹状体病患者除了经典的表现外还可出现双侧症状及尿酮弱阳性;胰岛素控制血糖的同时给予氟哌啶醇、氯硝西泮等药物对症治疗预后多良好,部分患者可继发肺部感染及脑梗死,抗栓治疗可能并不显著增加脑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纹状体病 偏侧舞动症 临床分析 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Stroop范式下大脑连接机制研究
2
作者 李青 张迎伟 +3 位作者 吕泽平 陈益强 谢海群 吴双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4-39,45,共7页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患者在经典认知能力评估范式Stroop下的大脑连接机制变化。方法选取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的25名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认知功能正常老年人9名(对照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患者在经典认知能力评估范式Stroop下的大脑连接机制变化。方法选取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的25名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认知功能正常老年人9名(对照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10例和AD患者6例,通过功能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unctional 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fNIRS)采集研究对象在静息状态和Stroop颜色、文字刺激任务状态下大脑皮层激活和效应连接情况。数据采集过程中所使用的fNIRS设备包含61通道,覆盖研究对象大脑双侧额叶、颞叶和枕叶区域,数据分析过程中通过数据滤波、时频变换和动态贝叶斯推理等技术实现。结果对照组、MCI和AD组在文字、颜色刺激下的任务完成准确率依次下降(96.9%、96.9%、51.6%和96.4%、72.3%、39.1%)。三组研究对象在任务状态下双侧颞叶激活程度较静息状态下增加,且任务状态下MCI组和AD组激活程度较对照组表现出降低趋势,激活区域表现出增加趋势;对照组、MCI组和AD组部分脑区间耦合强度表现出依次增加趋势。结论相较于认知功能正常老年人,MCI和AD患者在完成相同任务时需调用更多大脑资源,大脑激活区域增大,但激活强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Stroop范式 功能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 效应连接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后谵妄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刘慧杰 丁鲜 李宁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后谵妄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13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术后谵妄发生情况及临床表现、术后谵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等,对术后谵妄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后谵妄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13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术后谵妄发生情况及临床表现、术后谵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等,对术后谵妄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3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发生术后谵妄38例,发生率为29.23%。术后谵妄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运动性激越(92.11%)、睡眠-觉醒周期紊乱(81.58%)、情感易变性(76.32%)、定向力障碍(63.16%),多合并数种临床表现;谵妄多发生在术后24 h,术后6~24 h为谵妄的高发期。术后谵妄持续时间为2~7 d,其中持续4 d(28.95%)和3 d(26.32%)占比较高,持续7 d(2.63%)占比最低。年龄≥60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时间≥240 min、主动脉闭阻时间≥60 min、低氧血症、拔管时间20:00~次日7:00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术后谵妄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常见并发症,其影响因素众多,临床应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与干预措施,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谵妄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认知功能障碍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IOE风险评估及模型构建
4
作者 蔡晓调 陆艳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3期15-20,共6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行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ntermittent oro-esophageal tube feeding,IOE)发生误吸的风险评估及模型构建。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脑卒中吞咽障碍行IOE的146例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行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ntermittent oro-esophageal tube feeding,IOE)发生误吸的风险评估及模型构建。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脑卒中吞咽障碍行IOE的1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IOE后是否误吸将其分为未误吸组(117例)和误吸组(29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误吸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利用C指数进行区分度评价,校准曲线进行列线图拟合度检测。结果两组患者的脑卒中病史、误吸史、脑卒中部位、自主咳嗽、洼田饮水试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置管体位、置管深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脑卒中病史、有误吸史、脑卒中部位为脑干、洼田饮水试验4~5级、NIHSS评分高、侧卧位置管、置管深度低均是脑卒中吞咽障碍行IOE患者误吸的危险因素(P<0.05),自主咳嗽是脑卒中吞咽障碍行IOE患者误吸的保护因素(P<0.05);列线图预测模型判断误吸风险的C指数为0.705(95%CI:0.591~0.857),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的拟合度良好;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756,敏感度为75.42%,特异性为77.09%。结论脑卒中病史、误吸史、脑卒中部位、自主咳嗽、洼田饮水试验、NIHSS评分、置管体位、置管深度均是脑卒中吞咽障碍行IOE患者误吸的影响因素,模型构建成功,构建的模型有良好的区分度和拟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 风险评估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血清Tau蛋白、Ghrelin在脓毒症相关性脑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及意义
5
作者 刘媛 于媛媛 代建霞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27-330,33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Tau蛋白、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在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112例SAE患者作为研究组,遵循1∶1原则纳入同期112例脓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脓毒症确诊... 目的探讨血清Tau蛋白、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在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112例SAE患者作为研究组,遵循1∶1原则纳入同期112例脓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脓毒症确诊后12 h、24 h、48 h血清Tau蛋白、Ghrelin水平,Spearman分析血清Tau蛋白、Ghrelin水平与病情程度、脑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Tau蛋白、Ghrelin水平联合诊断效能,绘制卡普兰-迈耶曲线(K-M)分析不同血清Tau蛋白、Ghrelin水平患者生存状况。结果脓毒症确诊后12 h、24 h、48 h后,研究组血清Tau蛋白高于对照组,Ghrelin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中重度脑损伤程度、中高危病情程度患者血清Tau蛋白高于轻度脑损伤程度、低危病情程度患者,Ghrelin低于轻度脑损伤程度、低危病情程度患者(P<0.05);SAE患者脓毒症确诊后24 h血清Tau蛋白、Ghrelin水平与脑损伤程度、病情程度呈显著相关(r_(1)值=0.633、0.656,r_(2)值=-0.642、-0.638,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脓毒症确诊24 h后血清Tau蛋白、Ghrelin联合诊断SAE效能[AUC:0.945,95%CI:0.907~0.971]优于单一诊断[AUC:0.819,95%CI:0.762~0.867;AUC:0.821,95%CI:0.764~0.869];K-M曲线显示,脓毒症确诊后24 h后Tau蛋白高表达者生存率低于低表达者,Ghrelin高表达者生存率高于低表达者(P<0.05)。结论血清Tau蛋白、Ghrelin在SAE患者中呈高表达,且与脑损伤程度显著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诊断效能,确定合理防治措施,加快疾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TAU蛋白 GHRELIN 脓毒症
下载PDF
1247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家华 岑雨樱 +11 位作者 许晓娇 杨飞 张兴文 董钊 刘若卓 黄德晖 崔荣太 王湘庆 田成林 黄旭升 于生元 张家堂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49,共7页
目的总结单中心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20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诊治的1247例CNS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病原体、性别、发病年龄与时间、受教育程度、职业分布等流行病学特点,以及临床... 目的总结单中心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20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诊治的1247例CNS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病原体、性别、发病年龄与时间、受教育程度、职业分布等流行病学特点,以及临床表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宏基因组学测序的阳性率和预后等临床特征。结果1247例CNS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病原体依次为病毒743(59.6%)、结核分枝杆菌249(20.0%)、其他细菌150(12.0%)、真菌68(5.5%)、寄生虫18(1.4%)、梅毒螺旋体18(1.4%)和立克次体1(0.1%);2011-2020年的病例数较2001-2010年增加177例(33.1%,P<0.05);病原体的季节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比例为1.87︰1,多在60岁以下发病;病毒以学生人群易感,尤以大学(大专)及以上学历者较多;结核分枝杆菌和其他细菌感染以农民偏多,梅毒螺旋体感染多见于工人;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及脑膜刺激征多见,脑神经受累以展神经居多;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明显提高了临床诊断的精准性;患者中位住院天数为18.00(11.00,27.00)d,中位住院费用2.95(1.60,5.92)万元;疾病病死率1.6%。结论CNS感染性疾病发病率近年有升高趋势,临床表现复杂、症状重、预后差。早期精准诊断及临床规范治疗有利于降低病死率,减轻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感染性疾病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下载PDF
脂多糖破坏血脑屏障与脓毒症相关脑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刘平川 梅岚幸子 +3 位作者 彭逍遥 杨粤凝(综述) 罗钰鼎 王建(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7-83,共7页
作为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与外周环境交界处的屏障结构,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成功地将脑组织中的循环血液与CNS分离,同时严格控制循环血液与脑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如营养物质的运输和代谢废物的排出,... 作为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与外周环境交界处的屏障结构,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成功地将脑组织中的循环血液与CNS分离,同时严格控制循环血液与脑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如营养物质的运输和代谢废物的排出,从而维持CNS的稳态环境。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成分,可损害BBB的屏障功能并进一步促进脓毒症相关脑病(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的发生和发展。在这里,我们对LPS通过中心环节和其他间接环节损伤BBB的机制以及这些过程与SAE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文献综述。我们认为当LPS对BBB造成损伤之后,大量的免疫细胞与炎症因子进入脑组织中并且激活脑部的免疫细胞,甚至组成BBB的神经血管单元也会受到影响并介导部分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等反应,并进一步损伤BBB。这样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SAE的发生。因此,我们最后提出可以尝试通过靶向阻断LPS破坏BBB的屏障功能来预防和治疗S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脑屏障 脂多糖 中枢神经系统 脓毒症相关脑病
下载PDF
肌电图联合糖尿病病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
8
作者 王广洲 薛奇鹭 +1 位作者 殷亚楠 张燕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84-287,共4页
目的 探究肌电图联合糖尿病病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86例DPN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DPN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治疗的86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 目的 探究肌电图联合糖尿病病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86例DPN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DPN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治疗的86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糖尿病病程、总胆固醇(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及双下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PN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肌电图联合糖尿病病程对DPN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糖尿病病程、TG、HbA1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高血压、吸烟史等其他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DPN组患者腓总神经的MCV及腓浅神经的SCV值均明显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腓总神经的MCV、腓浅神经的SCV均为糖尿病患者发生DPN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腓总神经的MCV、腓浅神经的SCV及糖尿病病程联合诊断DPN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9,敏感度为75.6%,特异度为73.3%,三者联合诊断DPN的AUC均明显高于三者单独诊断(P<0.05)。结论 肌电图(腓总神经的MCV、腓浅神经的SCV)与糖尿病病程联合诊断DPN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肌电图 糖尿病病程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伴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患者1例
9
作者 余舒扬 邹昕颖 +2 位作者 龚浠平 董可辉 李子孝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434-436,共3页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多系统受累,以肾脏、肺受累最常见,少部分可累及CNS,可表现为脑梗死、脑出血、肥厚性脑膜炎、脊髓病变等。由于该病缺乏特异性症状,漏诊及误诊率较高,如果治疗干预...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多系统受累,以肾脏、肺受累最常见,少部分可累及CNS,可表现为脑梗死、脑出血、肥厚性脑膜炎、脊髓病变等。由于该病缺乏特异性症状,漏诊及误诊率较高,如果治疗干预不及时则预后较差。现报道1例AAV伴多发脑出血患者,探讨AAV合并CNS病变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1病例患者,男,64岁,因“头痛三月余,加重10 d”于2022年3月28日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性 脊髓病变 特异性症状 自身免疫性疾病 治疗干预 治疗及预后 AAV 误诊率
下载PDF
抗SOX-1,GABABR和VGCC抗体阳性的副肿瘤综合征:病例报告与文献回顾
10
作者 周丽 杜晓光 +5 位作者 魏荣 单迎颖 王磊 王鹏 刘琦慧 丁砚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114-1118,共5页
目的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是罕见的由潜在肿瘤诱发的免疫介导的疾病。早期识别特殊的副肿瘤综合征亚型和特异性的自身抗体可以指导高效的肿瘤筛查,进而促进及时的抗肿瘤治疗并延长生存期。方法回顾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合并... 目的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是罕见的由潜在肿瘤诱发的免疫介导的疾病。早期识别特殊的副肿瘤综合征亚型和特异性的自身抗体可以指导高效的肿瘤筛查,进而促进及时的抗肿瘤治疗并延长生存期。方法回顾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合并多个临床表型及多种抗体的副肿瘤综合征患者的诊治过程,同时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性综述。结果患者以行走不稳和精神行为异常为早期突出表现,最初诊断为伴抗SOX-1及GABABR抗体阳性的副肿瘤性小脑变性和副肿瘤性边缘性脑炎,因电生理检查的异常发现和P/Q型VGCC抗体阳性,考虑合并存在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所有证据均指向该患者存在隐匿的小细胞肺癌。最终胸腔镜活检证实PET-CT上显示的肿大淋巴结符合小细胞肺癌的病理改变。该患者同时接受了抗肿瘤治疗和免疫治疗,生存期为19个月。结论检测发现抗SOX1抗体阳性应强化对SCLC的筛查。细胞表面抗体介导的副肿瘤性边缘性脑炎和副肿瘤性神经肌肉接头病变患者在抗肿瘤治疗的同时应立即启动免疫治疗,预后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肿瘤综合征 抗SOX-1抗体 抗GABABR抗体 抗P/Q型VGCC抗体 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脑病误诊线粒体脑病一例报告
11
作者 矫黎东 丁岩 +1 位作者 宋旸 李存江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468-470,共3页
患者男,16岁,因“发作性抽搐13个月,四肢不自主扭动8个月”于2023年2月15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患者2022年1月5日无诱因突发头向左转,左侧面部抽搐,伴左侧肢体僵硬,持续1 min缓解,发作前无先兆出现,发作时意识清晰,发作后如常。
关键词 发作性抽搐 左侧面部 线粒体脑病 左侧肢体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向左转
原文传递
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obese brain
12
作者 Anna R.R.Da Conceicao Marcelo N.N.Vieira Fernanda G.De Felice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2561-2562,共2页
Obesity represents a major global health concern,with widespread growing prevalence and severe consequences for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life expectancy of affected individuals and for the economic burden of healthcare... Obesity represents a major global health concern,with widespread growing prevalence and severe consequences for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life expectancy of affected individuals and for the economic burden of healthcare systems(Prospective Studies Collaboration,2009).Obesity is a well-established risk factor for a variety of conditions including metabolic,vascula r,and heart diseases,and seve ral types of cancer(Prospective Studies Collaboration,20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EASES consequences PREVALENCE
下载PDF
老年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患者血清UCH-L1、TNA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3
作者 谭小田 谢柏梅 +2 位作者 王新平 卫国 路晓艳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93-98,共6页
目的探索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组织非特异性碱性磷酸酶(TNAP)在老年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空军军医大学空军第986医院老年病科诊治老年脓毒症患者177例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索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组织非特异性碱性磷酸酶(TNAP)在老年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空军军医大学空军第986医院老年病科诊治老年脓毒症患者17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SAE分为SAE组(n=80)和非SAE组(n=97)。根据28 d内的生存情况,将SAE组分为生存亚组(n=48)和死亡亚组(n=3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UCH-L1、TNAP的表达;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AE患者死亡预后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UCH-L1、TNAP及联合对SAE患者死亡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SAE组血清UCH-L1、TNAP、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均高于非SAE组(t/P=14.268/<0.001,18.872/<0.001,4.607/<0.001,11.589/<0.001,7.689/<0.001,7.572/<0.001,8.177/<0.001)。SAE患者血清UCH-L1、TNAP水平与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NSE、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P=0.547/<0.001,0.661/<0.001,0.602/<0.001,0.514/<0.001,0.498/<0.001;0.477/<0.001,0.529/<0.001,0.632/<0.001,0.607/<0.001,0.474/<0.001)。死亡亚组SAE患者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NSE、UCH-L1、TNAP、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高于生存亚组(t/P=7.586/<0.001,3.311/0.001,6.735/<0.001,13.569/<0.001,11.592/<0.001,5.205/<0.001,12.180/<0.001);血清NSE、UCH-L1、TNAP、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升高是影响SAE患者死亡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868(1.323~2.638),1.840(1.193~2.838),1.578(1.122~2.219),1.659(1.119~2.576),1.606(1.105~2.336)];血清UCH-L1、TNAP及二者联合评估SAE患者死亡预后的AUC分别为0.848、0.813、0.904,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评估价值(Z/P=3.864/0.003、4.270/<0.001)。结论SAE患者血清UCH-L1、TNAP表达升高,两者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血清UCH-L1、TNAP联合对老年SAE患者死亡预后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 组织非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预后
下载PDF
Pink1通过调控Drp1参与高氨诱导线粒体异常分裂的机制研究
14
作者 拜云虎 王全晖 +5 位作者 岳玮 谢峻 吴菲菲 王亚云 杨雁灵 张春旭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9-65,共7页
目的阐明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在高氨诱导线粒体碎片化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给予不同浓度NH_(4)Cl分别处理24、48 h后,利用CCK-8评估细胞活性,结合Hoechst法检测细胞凋亡;选取合适NH_(4)Cl浓度... 目的阐明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在高氨诱导线粒体碎片化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给予不同浓度NH_(4)Cl分别处理24、48 h后,利用CCK-8评估细胞活性,结合Hoechst法检测细胞凋亡;选取合适NH_(4)Cl浓度,观察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在蛋白水平表达变化;随后给予Pink1干扰的慢病毒处理,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g以及线粒体ATP检测等方法评估Pink1敲除(Pink1 KD)对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Drp1、线粒体数量、密度及ATP合成功能的影响。结果随着氨浓度升高和作用时间延长,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1),5.0 mmol/L NH_(4)Cl处理24 h细胞即已出现凋亡现象,因此,5.0 mmol/L NH_(4)Cl处理24 h为细胞活性未降低的最大剂量;氨刺激细胞内线粒体相关自噬蛋白比例Pink1/Parkin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Pink1 KD可减少氨诱导的Drp1表达增加(P<0.05);TEM显示Pink1 KD可降低氨诱导的线粒体密度增加(P<0.05),而对线粒体覆盖率以及线粒体平均面积无明显影响;检查线粒体ATP合成功能显示Pink1 KD可改善线粒体ATP合成功能(P<0.01)。结论靶向敲除线粒体Pink1可通过减少Drp1表达而缓解高氨诱导的线粒体碎片化,进而恢复线粒体ATP合成功能。本研究为高氨诱导线粒体形态异常和功能障碍提供了分子机制和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氨 线粒体 PINK1 Drp1 ATP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脑炎的MRI诊断——2023年读片窗(1)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龙胜 《安徽医学》 2023年第1期124-125,共2页
患者,男性,54岁。头痛3月余,伴左侧肢体活动障碍半月余。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半月前出现左侧肢体活动障碍,有进行性加重趋势,未出现抽搐、呕吐等情况。病程中,大小便正常,饮食睡眠一般,近期体质量未见明显减轻。体检:体温36.... 患者,男性,54岁。头痛3月余,伴左侧肢体活动障碍半月余。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半月前出现左侧肢体活动障碍,有进行性加重趋势,未出现抽搐、呕吐等情况。病程中,大小便正常,饮食睡眠一般,近期体质量未见明显减轻。体检:体温36.5℃、脉搏99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8/80 mm Hg(1 mm Hg≈0.133 k 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 额顶叶 炎症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影像诊断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于静息态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度中心度评价轻型肝性脑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
16
作者 杨旭宏 王明磊 +6 位作者 刘文潇 马万龙 赵建国 黄雪莹 王敏行 丁向春 王晓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3033-3041,共9页
背景轻型肝性脑病(MHE)作为肝性脑病的一个特殊类型,临床症状不典型,且存在轻度神经、精神缺陷,易被患者及家属忽视。基于静息态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的度中心度(DC)分析方法是从图论方法衍生而来的一种反映全脑... 背景轻型肝性脑病(MHE)作为肝性脑病的一个特殊类型,临床症状不典型,且存在轻度神经、精神缺陷,易被患者及家属忽视。基于静息态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的度中心度(DC)分析方法是从图论方法衍生而来的一种反映全脑网络连接的数据分析方法,其能更完整、更快捷、更好地体现大脑功能。目的基于BOLD-fMRI技术的DC分析方法探究MHE患者脑功能网络连接属性的异常改变及功能脑区的异常变化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神经影像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感染疾病科住院的6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及同期招募的40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数字连接实验A(NCT-A)评分、数字符号实验(DST)评分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根据NCT-A及DST评分最终将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肝硬化组(n=30)和MHE组(n=28),招募的健康志愿者纳入健康对照组(n=34)。计算各组脑区的DC值,比较MHE组与肝硬化组、肝硬化组与健康对照组、MHE组与健康对照组脑图的DC值差异,采用Pe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MHE患者脑区DC值与NCT-A、DST和MoCA评分的相关性,并绘制不同脑区DC值与上述量表存在相关性的脑区分布及对应散点图。结果健康对照组和肝硬化组的NCT-A评分低于MHE组,DST、MoCA评分高于MHE组(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HE组右侧额中回、左侧颞中回以及右侧顶下小叶DC值升高,左侧角回、右侧枕中回和右侧中央前回DC值减低(体素簇>18,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双侧颞中回DC值升高,左侧角回DC值降低(体素簇>18,P<0.05);与肝硬化组相比,MHE组右侧颞中回,左侧楔前叶DC值降低(体素簇>18,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HE组DST评分与左侧颞上回的DC值呈正相关(r=0.639,P<0.001),NCT-A评分与右侧颞下回的DC值呈负相关(r=-0.722,P<0.001);MHE组MoCA评分与右侧额下回和左侧额下回的DC值呈正相关(r=0.437,P=0.020;r=0.549,P=0.002),与左侧颞下回的DC值呈负相关(r=-0.591,P=0.001)。结论MHE患者多个脑区功能连接异常且部分脑区DC值与NCT-A、DST以及MoCA量表评分相关,提示DC值可能是量化MHE患者认知功能改变严重程度的潜在神经影像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轻型肝性脑病 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 度中心度 认知功能损害 认知障碍
下载PDF
高压氧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疗效及对脑电图的影响
17
作者 张志格 于春蓝 +3 位作者 韦奇 唐婷 覃东红 卢丽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85-90,共6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疗效及对患者脑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DEACM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持续治疗2个月。比...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疗效及对患者脑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DEACM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持续治疗2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脑白质病变情况、脑电图异常情况、脑血流速度,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2]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1.63%,高于对照组的6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MSE评分高于治疗前,ADL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脑白质病变、脑电图异常均较治疗前减轻,且观察组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脑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MMP-9、IL-2、IFN-γ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L-4、IL-10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对DEACMP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轻脑白质损害和脑电图异常,调控NF-κB信号通路,抑制过度激活的免疫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高压氧 脑电图 核因子-ΚB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Ilizarov外固定架用于糖尿病Charcot神经关节病患者对其关节功能及血清PGE2、NGF的影响
18
作者 许英 贺银习 +2 位作者 周红艳 张彩霞 刘魁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6期1750-1754,共5页
目的探讨Ilizarov外固定架用于糖尿病Charcot神经关节病患者对其关节功能及血清前列腺素E2(PGE2)、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收治的行踝关节融合术的100例糖尿... 目的探讨Ilizarov外固定架用于糖尿病Charcot神经关节病患者对其关节功能及血清前列腺素E2(PGE2)、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收治的行踝关节融合术的100例糖尿病Charcot神经关节病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案分为髓内钉组(逆行髓内钉治疗,n=40)和外固定架组(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n=60)。比较两组患者关节骨融合率、愈合时间、术后临床疗效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4周血清PGE2、NGF水平,并统计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学协会(AOFAS)评分、术后末次随访时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评分。结果外固定架组关节骨融合率高于髓内钉组,愈合时间短于髓内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架组术后临床疗效优于髓内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两组血清PGE2、NGF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外固定架组低于髓内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架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髓内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AOFA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外固定架组高于髓内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架组末次随访时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髓内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izarov外固定架是治疗糖尿病Charcot神经关节病患者的有效选择,可调节血清疼痛-炎症介质表达,增加关节骨融合率,缩短愈合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外固定架 逆行髓内钉 糖尿病Charcot神经关节病 踝关节融合术
下载PDF
血清endostatin、AQP-4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预测价值
19
作者 潘婧 钱海舟 胡威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0期2498-2502,共5页
目的探讨内皮抑制素(endostatin)、水通道蛋白4(AQP-4)对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于该院进行治疗的90例急性CO中毒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n=26)、中度组(n... 目的探讨内皮抑制素(endostatin)、水通道蛋白4(AQP-4)对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于该院进行治疗的90例急性CO中毒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n=26)、中度组(n=42)、重度组(n=22);根据是否发生迟发性脑病将其分为迟发性脑病组(n=26)和非迟发性脑病组(n=64);选取同期9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各组血清endostatin、AQP-4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急性CO中毒患者血清endostatin水平与AQP-4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CO中毒后发生迟发性脑病的影响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endostatin、AQP-4水平对急性CO中毒后发生迟发性脑病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endostatin、AQP-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二者均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逐渐升高(P<0.05);迟发性脑病组血清endostatin、AQP-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迟发性脑病组(P<0.05)。急性CO中毒患者血清endostatin水平与AQP-4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18,P<0.001)。血清endostatin、AQP-4、脑电图异常、头颅MRI异常、昏迷持续时间是急性CO中毒患者发生迟发性脑病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endostatin、AQP-4二者联合预测急性CO中毒后发生迟发性脑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3,灵敏度为88.46%,特异度为98.42%,优于各自单独检测(P<0.05)。结论急性CO中毒患者血清endostatin、AQP-4表达上调,二者联合检测可较好地预测迟发性脑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内皮抑制素 水通道蛋白4 迟发性脑病
下载PDF
普拉克索联合左旋多巴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认知能力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康晓宇 刘丽旭 +1 位作者 王文竹 王云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3-540,共8页
目的探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与左旋多巴联用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情绪和认知功能,以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8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假手术组(n=20)、模型组(n=20)、普拉克索组(n=20)和联合组(n=20)。后3组采用Pul... 目的探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与左旋多巴联用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情绪和认知功能,以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8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假手术组(n=20)、模型组(n=20)、普拉克索组(n=20)和联合组(n=20)。后3组采用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普拉克索组每天予普拉克索0.5 mg/kg腹腔注射,联合组每天予普拉克索0.5 mg/kg和左旋多巴50 mg/kg腹腔注射,共14 d。造模后3 d、7 d和14 d每组取5只行旷场试验,造模后7 d和14 d每组取5只行Y迷宫试验,造模后3 d、7 d和14 d每组取5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造模后14 d每组取5只行尼氏染色。结果与模型组相比,7 d和14 d时,普拉克索组和联合组旷场试验穿格次数增加(P<0.05),总轨迹长度增加(P<0.05),平均速度增加(P<0.05),7 d时普拉克索组中心区停留时间延长(P<0.05);7 d和14 d时,普拉克索组和联合组Y迷宫试验自发交替分增加(P<0.05);7 d和14 d时普拉克索组和联合组线粒体膜电位增加(P<0.05),14 d时普拉克索组线粒体膜电位低于联合组(P<0.05);14 d时普拉克索组和联合组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数量增加(P<0.05)。结论单用普拉克索即可改善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情绪和认知功能,联用左旋多巴后有助于线粒体膜电位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普拉克索 左旋多巴 线粒体膜电位 情绪 认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