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05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团体心理治疗在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平军辉 李娟 +2 位作者 张景丹 武艳冉 李萌萌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将80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哌罗匹隆片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团体心理治疗。两组患...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将80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哌罗匹隆片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团体心理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精神疾病内在病耻感量表(ISMI)、自尊量表(SES)、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估两组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病耻感、自尊水平、自知力及治疗态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ANSS、ISMI评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SES、ITAQ评分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团体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确切,有助于患者恢复社会功能及改善认知,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心理治疗 精神分裂症 病耻感 自尊水平 自知力 治疗态度
下载PDF
氘丁苯那嗪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临床应用指导建议
2
作者 刘登堂 司天梅 +4 位作者 况利 王强 郑英君 黄满丽 江开达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71,共7页
氘丁苯那嗪(deutetrabenazine,DTBZ)是一种选择性的囊泡单胺转运体2(vesicular monoamine transporter 2,VMAT2)口服小分子抑制剂。其药理作用为抑制VMAT2,减少突触前多巴胺的释放,进而减轻因长期使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所致的迟发性运动... 氘丁苯那嗪(deutetrabenazine,DTBZ)是一种选择性的囊泡单胺转运体2(vesicular monoamine transporter 2,VMAT2)口服小分子抑制剂。其药理作用为抑制VMAT2,减少突触前多巴胺的释放,进而减轻因长期使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所致的迟发性运动障碍症状。氘丁苯那嗪较丁苯那嗪具有较长的半衰期、较低的血浆浓度峰值及较小的血浆浓度波动。临床研究显示,氘丁苯那嗪可显著改善患者异常不自主运动,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本文基于现有临床证据和实践经验,对氘丁苯那嗪的适用人群、药物剂量、治疗时间、抗精神病药联合应用、疗效评估以及特殊人群用药等临床常见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用药指导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性运动障碍 氘丁苯那嗪 VMAT2抑制剂 药理学 药动学
下载PDF
间歇性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对戒断期酒精依赖患者渴求、情绪和认知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3
作者 王海红 袁辰馨 +4 位作者 甘鸿 江海峰 赵燕 杜江 张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9-356,共8页
目的·探讨左侧背外侧前额叶(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间歇性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intermittent theta burst stimulation,iTBS)降低戒断期酒精依赖患者对酒精渴求的疗效,以及对患者情绪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目的·探讨左侧背外侧前额叶(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间歇性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intermittent theta burst stimulation,iTBS)降低戒断期酒精依赖患者对酒精渴求的疗效,以及对患者情绪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招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成瘾科戒断期酒精依赖住院患者41例,随机分配至试验组(20例)和对照组(21例)。2组患者均接受酒精依赖患者的常规住院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接受左侧DLPFC的iTBS真刺激,对照组接受相同参数的伪刺激。干预疗程为2周,共10次刺激。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和贝克焦虑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BAI)分别测量患者干预前后的渴求、焦虑、抑郁状况。使用计算机化认知评估工具CogState软件包行为学任务中的检出任务(detection task,DET)、识别任务(identification task,IDN)、双卡学习任务(two back task,TWOB)、Groton迷宫学习任务(the Groton maze learning task,GML)和国际购物清单任务(international shopping list task,ISL)分别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的认知加工速度、注意力/警觉、工作记忆、空间问题解决/错误监管能力、言语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2组患者VAS评分的时间效应(F=126.713,P<0.001,偏η^(2)=0.765)和交互效应(F=7.080,P=0.011,偏η^(2)=0.154)具有统计学意义,TWOB得分的时间效应(F=9.114,P=0.004,偏η^(2)=0.189)、组别效应(F=5.557,P=0.024,偏η^(2)=0.125)和交互效应(F=4.977,P=0.032,偏η^(2)=0.113)均具有统计学意义,BDI(F=45.273,P<0.001,偏η^(2)=0.578)、BAI(F=31.432,P<0.001,偏η^(2)=0.473)、GML(F=8.993,P=0.005,偏η^(2)=0.209)、ISL(F=26.657,P<0.001,偏η^(2)=0.439)得分只有时间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DET、IDN得分的时间效应、组别效应和交互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简单效应分析显示,真刺激组干预后VAS评分低于伪刺激组(F=8.805,P=0.005,偏η^(2)=0.184)、TWOB得分高于伪刺激组(F=11.293,P=0.002,偏η^(2)=0.225)。结论·在常规住院治疗的基础上联合iTBS,可以提高戒断期酒精依赖患者对酒精渴求的疗效,并改善患者的工作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间歇性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 酒精依赖 渴求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基于海马区乙酰化蛋白组学探讨原络通经针法对AD模型小鼠记忆损伤的影响
4
作者 邢菁 徐佳 +2 位作者 史珊怡 陈奥 郭文海 《吉林医学》 2025年第1期4-9,共6页
目的:基于海马区乙酰化蛋白组学探讨原络通经针法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记忆损伤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针刺组各10只,模型组和针刺组小鼠腹腔注射东莨菪碱溶液[100 mg/(kg... 目的:基于海马区乙酰化蛋白组学探讨原络通经针法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记忆损伤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针刺组各10只,模型组和针刺组小鼠腹腔注射东莨菪碱溶液[100 mg/(kg·d)],空白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持续注射7d造模。针刺组小鼠采用原络通经针法进行针刺(1次/d),空白组和模型组进行相同时间和程度的捉抓,连续干预30 d。采用Morris水迷宫行为学实验和新物体识别实验检测小鼠记忆能力,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海马组织病理损伤情况,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 MS/MS)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乙酰化修饰蛋白,并对其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的逃避潜伏期、逃逸路径长度均明显缩短,第2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增长,通过原平台位置次数明显增多,识别指数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小鼠海马组织的病理损伤明显减轻,凋亡细胞明显减少。LC MS/MS分析显示,与空白组及模型组比较,针刺组乙酰化修饰整体水平增高。通过乙酰化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筛选出5个关键枢纽蛋白为Hspa8、Rab7a、Nsf、Ezr、Cfl1,模型组中该5个关键枢纽蛋白无乙酰化修饰,而针刺组该5个关键枢纽蛋白发生乙酰化修饰。结论:原络通经针法能有效改善AD模型小鼠记忆损伤,减轻海马区病理损害,可能与海马区关键枢纽蛋白乙酰化修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络通经针法 阿尔茨海默病 小鼠 乙酰化蛋白组学 记忆损伤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轻度产后抑郁疗效的持久性研究
5
作者 瞿砚舟 林雪芳 蓝丽康 《医药前沿》 2025年第2期49-51,55,共4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轻度产后抑郁患者的疗效持久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9月丽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轻度产后抑郁患者,以低频rTMS右背外侧前额叶及高频rTMS左背外侧前额叶,总疗程4周。评估患者治疗前、...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轻度产后抑郁患者的疗效持久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9月丽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轻度产后抑郁患者,以低频rTMS右背外侧前额叶及高频rTMS左背外侧前额叶,总疗程4周。评估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6、12、18周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评分,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6、12、18周,轻度产后抑郁患者的EPDS、HAMD-17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结束时相比,治疗结束后12周,HAMD-17评分升高,治疗结束后18周,EPDS及HAMD-17评分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6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10例患者有轻度不良反应、可自行缓解。结论rTMS可改善轻度产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症状,其疗效可能在治疗结束后18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产后抑郁 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下载PDF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
6
作者 张晓丽 孙丽霞 张爱军 《医药前沿》 2025年第2期45-48,共4页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100例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100例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血清神经营养因子水平、负性情绪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提高血清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改善负性情绪,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儿童 青少年 艾司西酞普兰 帕罗西汀 负性情绪 安全性
下载PDF
丙戊酸镁联合多奈哌齐用于老年痴呆治疗的认知功能及炎症因子分析
7
作者 孔伟丽 王琴 安博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66-069,共4页
本次主要观察丙戊酸镁与多奈哌齐联合使用后,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的影响,并分析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痴呆患者为例,采集时间为2022年3月至2024年2月,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每组各有30例,对照组给予多奈哌齐治疗... 本次主要观察丙戊酸镁与多奈哌齐联合使用后,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的影响,并分析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痴呆患者为例,采集时间为2022年3月至2024年2月,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每组各有30例,对照组给予多奈哌齐治疗,研究组则加用丙戊酸镁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案带来的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认知功能、炎症水平均经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的安全性保持同质性(p>0.05)。结论 老年痴呆患者服用多奈哌齐联合丙戊酸镁,能够确保其认知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其炎症水平也显著降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可做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镁 多奈哌齐 老年痴呆 认知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中国老年人午睡时长和夜间睡眠与抑郁症状的关联:基于2020年CHARLS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周梅 杨爱琼 +1 位作者 邢英 王玉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0-567,共8页
背景随着我国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逐年增加,而生活习惯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目的探讨我国老年人午睡时长、夜间睡眠与抑郁症状的关系,基于生活习惯角度推荐睡眠时间,为老年人抑郁早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背景随着我国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逐年增加,而生活习惯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目的探讨我国老年人午睡时长、夜间睡眠与抑郁症状的关系,基于生活习惯角度推荐睡眠时间,为老年人抑郁早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23-11-16公开发布第五轮(2020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项目(CHARLS),纳入符合研究标准的8233名为研究对象。采用抑郁评定量表(CSE-D10)评估老年人抑郁症状,午睡时长划分5级:不午睡、<30 min、30~59 min、60~89 min、≥90 min,夜间睡眠分为5级:≥8 h、7~<8 h、6~<7 h、5~<6 h、<5 h。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的因素,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午睡时长、夜间睡眠在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中的重要程度,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进一步探索午睡时长、夜间睡眠时长与抑郁症状发生风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2020年调查期间,中国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24.84%(2045/82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午睡时长30~59 min是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OR=0.814,95%CI=0.673~0.985,P=0.034),夜间睡眠时间<5 h是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OR=1.705,95%CI=1.435~2.027,P<0.001)。女性、未婚/分居/离异/丧偶、失能、身体疼痛、强度体力活动、自评健康状况下降、生活满意度下降、卒中、帕金森病会增加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P<0.05)。随机森林模型显示,午睡时长、夜间睡眠时间对抑郁症状影响的重要性较高。午睡时长与发生抑郁症状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P_(nonlinear)<0.05),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的风险在午睡时长30 min后随着时间的增加而持续降低,最低水平约为50 min,午睡时长超过75 min后抑郁症状的发生风险会增加。老年人患抑郁症状的发生风险在夜间睡眠6 h后随着时间的增加而持续降低,最低水平约为7 h,睡眠时间超过9 h后抑郁的风险会增加(Poverall<0.05)。结论中国老年人群抑郁症的患病率较高(24.84%),午睡时长、夜间睡眠的持续时间与抑郁症之间呈J型关系,建议老年人每天午睡30~75 min,适度的午睡时长有效降低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同时夜间睡眠6~9 h降低抑郁症状的发生风险,对老年人群抑郁症的早期防控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老年人 午睡时长 夜间睡眠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项目
下载PDF
奥氮平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干预价值研究
9
作者 肖颖 周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087-090,共4页
分析精神分裂症(SCH)治疗中,应用奥氮平、利培酮的影响。方法 样本量(n):60;样本及来源:SCH病例、上海市民政第三精神卫生中心;采样起始-截止时间范围:2023.4-2024.3。60例SCH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1:1,30例/组):A组、B组,用药方案:A组=... 分析精神分裂症(SCH)治疗中,应用奥氮平、利培酮的影响。方法 样本量(n):60;样本及来源:SCH病例、上海市民政第三精神卫生中心;采样起始-截止时间范围:2023.4-2024.3。60例SCH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1:1,30例/组):A组、B组,用药方案:A组=利培酮,B组=奥氮平。对其用药效果,行比较。结果 精神症状(PANSS)评分,差异不存在(P>0.05)。认知功能(MoCA、LOTCA)评分,A组<B组(P<0.05)。记忆功能(WMS-R)评分,A组<B组(P<0.05)。疗效,A组vs B组=93.33%vs96.67%,无差异(P>0.05)。不良反应,A组vs B组=26.66%vs6.66%,A组>B组(P<0.05)。结论 SCH治疗中,奥氮平、利培酮疗效相当,但前者对患者认知、记忆力改善效果更佳,副反应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氮平 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 记忆功能 认知功能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艾地苯醌治疗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的效果
10
作者 许秀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3期025-028,共4页
研究老年帕金森病患者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艾地苯醌治疗效果。方法 如皋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于2023年2月~2024年3月(包括随访时间)选择如皋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6例老年帕金森病患者开展研究,入院后均接受基础治疗,回顾性分析研究... 研究老年帕金森病患者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艾地苯醌治疗效果。方法 如皋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于2023年2月~2024年3月(包括随访时间)选择如皋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6例老年帕金森病患者开展研究,入院后均接受基础治疗,回顾性分析研究数据。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差异分组,对比组(多巴丝肼片,23例)与联合组(多巴丝肼片+重复经颅磁刺激+艾地苯醌,23例)。研究指标为综合效果、炎性因子、血流动力学表现、认知功能、独立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综合效果数值更高P<0.05。治疗后联合组炎性因子数值更低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流动力学表现数值更高P<0.05。治疗后联合组认知功能评分更高P<0.05。治疗后联合组独立生活能力更高P<0.05。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艾地苯醌治疗应用于老年帕金森病患者治疗中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优化炎性指标,改善血流动力学表现,让患者具备更高的认知功能与独立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帕金森 重复经颅磁刺激 艾地苯醌 认知功能 独立生活能力
原文传递
心理弹性调节对癫痫患儿家长焦虑和抑郁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李艳 莫馥宁 +2 位作者 洪悦心 黄秋 梁静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2期176-179,共4页
探讨心理弹性调节对癫痫患儿家长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80例癫痫患儿家长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干预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 探讨心理弹性调节对癫痫患儿家长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80例癫痫患儿家长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干预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为期三个月的心理弹性训练。分别在家长入院时及干预3个月后,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家长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显著降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 心理弹性调节对缓解癫痫患儿家长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患儿家长 心理弹性调节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护理干预
原文传递
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症的效果分析
12
作者 冯伟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2期33-35,共3页
目的:探究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症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与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奥氮平治疗,观... 目的:探究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症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与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奥氮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比较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精神分裂症严重程度、抑郁症状严重程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Hcy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Hcy水平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抑郁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抑郁评分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症的效果显著,可降低血清Hcy水平,缓解患者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帕罗西汀 奥氮平
下载PDF
基于“微生物-肠-脑轴”机制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威 田艳萍 +4 位作者 胡素芬 赖燕媚 姚云冲 郭貔 吕智海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51-54,共4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近年来发病率上升。当前治疗方法多样但效果各异,缺乏针对性治疗策略。本研究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益生菌治疗ASD的效果及潜在机制,通过综述文献深入分析,以期...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近年来发病率上升。当前治疗方法多样但效果各异,缺乏针对性治疗策略。本研究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益生菌治疗ASD的效果及潜在机制,通过综述文献深入分析,以期为ASD儿童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益生菌 微生物-肠-脑轴
下载PDF
儿童粗大动作发展特征与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关联
14
作者 任园春 范碧瑶 +4 位作者 宋以玲 王久菊 朱飞龙 吉宁 曹庆久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探究儿童粗大动作发展特征与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DD)的关联。方法:从北京市某三甲医院精神专科门诊招募27名7~10岁确诊汉语DD儿童,从北京某普通小学招募年龄、性别、总智商相匹配的27名儿童为对照组。采用儿童粗大动作发展测试量... 目的:探究儿童粗大动作发展特征与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DD)的关联。方法:从北京市某三甲医院精神专科门诊招募27名7~10岁确诊汉语DD儿童,从北京某普通小学招募年龄、性别、总智商相匹配的27名儿童为对照组。采用儿童粗大动作发展测试量表第三版(TGMD-3)、儿童发育协调障碍评估工具(M-ABC)中动静态平衡测验评估被试儿童的粗大动作发展水平。采用小学生识字量测试题库及评价量表、一分钟读字、小学生阅读能力测评评估被试阅读能力。结果:汉语DD儿童TGMD-3总分、位移动作总分、物控动作总分、动静态平衡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静态平衡得分、位移动作总分、物控动作总分和TGMD-3总分与患有阅读障碍负关联(OR=3.08、1.35、1.16、1.13,均P<0.05)。结论:儿童粗大动作发展落后与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 粗大动作发展 儿童 关联
下载PDF
肿瘤患者心身症状临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15
作者 尹营营 赵宽 +18 位作者 王彩莲 汤立晨 何红波 刘向欣 潘昱 杨海龙 杨阳 周波 谢可 林铮 喻林珍 骆艳丽 陆峥 王小平 任涛 邹韶红 魏镜 冯威 袁勇贵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809-1822,1830,共15页
肿廇患者常伴有严重的抑郁、焦虑、失眠、疼痛等心身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该类症状目前在我国临床中容易被医患忽视或未有效转诊治疗。目前国内肿瘤管理相关共识对心身症状处理内容较少,鉴于此,本共识系统阐述了肿瘤患者... 肿廇患者常伴有严重的抑郁、焦虑、失眠、疼痛等心身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该类症状目前在我国临床中容易被医患忽视或未有效转诊治疗。目前国内肿瘤管理相关共识对心身症状处理内容较少,鉴于此,本共识系统阐述了肿瘤患者相关心身症状的临床管理建议,结合相关文献,整合实用管理工具,全面回答了肿瘤相关心身症状的医患沟通、诊断评估、心理干预、药物治疗以及如何建立医-护-患-家属同盟等重要问题,旨在提高非精神专科医生对肿瘤相关心身症状的识别、转诊,并在精神心理科及其他多学科团队的互助下有效沟通、开展治疗及管理心身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心身症状 心身医学 临床管理 专家共识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认知障碍疾病知晓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郝渝 王俊山 +7 位作者 卓玛 索朗曲珍 季士勇 胡亚雄 丁志杰 次旦卓嘎 袁晶 赵玉华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2-478,共7页
目的调查西藏自治区居民对认知障碍疾病的知晓度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针对性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24年4—12月对西藏自治区年龄≥18岁的常住居民(在西藏自治区居住180 d及以上)开展问卷调查(线上问卷调查为主,辅以医务人员在社... 目的调查西藏自治区居民对认知障碍疾病的知晓度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针对性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24年4—12月对西藏自治区年龄≥18岁的常住居民(在西藏自治区居住180 d及以上)开展问卷调查(线上问卷调查为主,辅以医务人员在社区义诊时发放问卷二维码)。收集被调查者人口学信息及关于认知障碍疾病知晓度的相关资料,并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总体人群/按职业分层后认知障碍疾病知晓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问卷327份,剔除14份(被调查者未达西藏自治区居住时间13份,自我报告曾被诊断为认知障碍1份),最终纳入313份有效问卷。被调查者平均年龄(42.0±11.9)岁;男性108人(34.5%),女性205人(65.5%);主要来自拉萨市(78.6%,246/313);医务工作者179人(57.2%),非医务工作者134人(42.8%)。在认知障碍疾病知晓度方面,“不知晓”“部分知晓”“知晓良好”者分别占比7.3%(23/313)、75.7%(237/313)、16.9%(53/313)。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下(OR=2.82,95%CI:1.18~6.75,P=0.020)、非医务工作者(OR=4.03,95%CI:2.00~8.14,P<0.001)、未接触过认知障碍患者(OR=2.95,95%CI:1.64~5.32,P<0.001)与较低的疾病知晓度相关。按职业分层进行亚组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下(OR=3.00,95%CI:1.10~8.15,P=0.031)、未接触过认知障碍患者(OR=3.13,95%CI:1.14~8.60,P=0.027)与非医务工作者较低的疾病知晓度相关;未接触过认知障碍患者(OR=3.40,95%CI:1.61~7.20,P=0.001)与医务工作者较低的疾病知晓度相关。结论西藏自治区居民对认知障碍疾病的知晓度有待提升,文化水平、职业、既往是否接触过认知障碍患者可影响居民的疾病知晓度。提升整体教育水平,通过展示生动案例的临床表现有助于提高公众对认知障碍疾病的知晓度,是健康教育及科普宣传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知晓度 西藏
下载PDF
耳穴压豆联合正念认知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临床疗效评价
17
作者 赵黎萍 邱义玲 +3 位作者 张展星 孙秋芳 褚庆文 宋宣慧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5年第1期36-42,共7页
目的:探究耳穴压豆联合正念认知疗法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某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105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干预组50名,对照组55名。对照组给予心理健康教... 目的:探究耳穴压豆联合正念认知疗法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某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105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干预组50名,对照组55名。对照组给予心理健康教育团体治疗,干预组在团体治疗基础上给予耳穴压丸和正念认知干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斯奈思-汉密尔顿快感量表(SHAPS),分别与干预治疗前、治疗4周末、8周末、12周末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干预前PANSS、CDSS、SHAPS、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后PANSS、PSQI、CDSS、SHAPS评分均在第8周末、12周末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周后:t=2.312,2.024,2.157,2.633,P<0.05;12周后:t=3.02,5.391,4.792,3.448;P<0.05)。PSQI、CDSS、SHAPS量表的组别和时间交互作用显著(F=5.78,9.90,3.27;P<0.05)。结论:耳穴压丸联合正念认知疗法可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部分精神症状、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压豆 正念认知疗法 精神分裂症 负性情绪 睡眠质量
原文传递
胆碱能神经系统障碍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及相关研究
18
作者 陈思宇 孙璇 +2 位作者 王欢 李姿涵 贾建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2-394,共3页
基底前脑胆碱能功能低下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病理变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AD早期就可以观察到患者脑内胆碱能神经元变性,胆碱乙酰转移酶减少。同时,研究证实,药物破坏基底前脑胆碱能系统可以导致记忆和注意... 基底前脑胆碱能功能低下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病理变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AD早期就可以观察到患者脑内胆碱能神经元变性,胆碱乙酰转移酶减少。同时,研究证实,药物破坏基底前脑胆碱能系统可以导致记忆和注意力缺陷。因此,形成了所谓的“胆碱能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前脑 胆碱能神经元 认知功能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研究
下载PDF
首发抑郁患者转相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7年随访
19
作者 崔伟 于超 +3 位作者 王琳彦 宋丽华 芦云平 张云淑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4,共7页
目的了解首发抑郁患者7年间转相情况,探讨转相与未转相患者疾病纵向特点和功能结局,进一步分析影响转相的因素。方法纳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HAMD-17)≥18分、年龄18~60岁、重性抑郁障碍单次发作的患者... 目的了解首发抑郁患者7年间转相情况,探讨转相与未转相患者疾病纵向特点和功能结局,进一步分析影响转相的因素。方法纳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HAMD-17)≥18分、年龄18~60岁、重性抑郁障碍单次发作的患者346例,自然观察随访7年,收集首发时人口学信息、疾病特征,以及随访中是否发生转相、治疗情况等资料,7年末随访时采用药物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药物依从性评定量表(medication adherence rating scale,MARS)、整体功能评定量表(global assessment function,GAF)分别评估调查时患者存在的药物不良反应、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情况和整体功能水平等。根据7年间是否发生转相,患者分为转相组(7年间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者)、未转相组(7年间未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者)。结果共138例患者完成7年随访,转相组54例(39.1%)、未转相组84例(60.9%)。首发时,转相组发病年龄早于未转相组[(27.63±9.63)岁vs.(41.20±11.92)岁],婚姻状况与未转相组存在差异(未婚40.7%vs.7.1%,初婚53.7%vs.85.7%,再婚3.7%vs.2.4%,分居/离异0.0%vs.2.4%,丧偶1.9%vs.2.4%),有诱因起病者比例低于未转相组(29.6%vs.48.8%),治疗延迟(duration of untreated psychosis,DUP)时间短于未转相组[60(15,90)d vs.90(30,180)d],急性期处方方式单用抗抑郁药者低于未转相组(61.1%vs.81.0%)、抗抑郁药联合心境稳定剂者高于未转相组(31.5%vs.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年间,转相组总发作次数高于未转相组(4.33±1.21 vs.2.70±1.25,P<0.05)。7年后,转相组GAF总分低于未转相组(66.57±8.22 vs.69.21±7.20,P<0.05)。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年龄(OR=1.109,95%CI:1.058~1.161,P<0.001)、DUP时间(d)(OR=1.005,95%CI:1.001~1.009,P=0.017)与首发抑郁患者7年间发生转相相关联。结论本组首发抑郁患者7年间转相率为39.1%,转相者较未转相者,发病年龄更早、首发时多无诱因起病、DUP时间相对短、首次抑郁联合治疗率更高、7年间疾病复发次数更多、7年后整体功能结局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抑郁 转相 自然观察 随访研究 治疗延迟 影响因素 功能结局
下载PDF
化身辅助干预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康复中的应用与展望
20
作者 潘威 赵楠 王姣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9-463,共5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组复杂的神经发育性疾病,主要特征为社交功能受损、重复刻板的行为,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和社会适应。Zeidan等分析世界各国从2021—2022年的ASD发病率研究显示,平均大约每100名儿...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组复杂的神经发育性疾病,主要特征为社交功能受损、重复刻板的行为,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和社会适应。Zeidan等分析世界各国从2021—2022年的ASD发病率研究显示,平均大约每100名儿童中就有1名被诊断为ASD,发病率达1%[1],及时地诊断和干预对患者的认知、情绪、动作及社交技能的发展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社交技能 社交功能 ASD 辅助干预 应用与展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