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00篇文章
< 1 2 2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迫症患者早期适应不良图式的特征
1
作者 綦凌燕 辛立敏 +2 位作者 安会梅 石晶 张丽霞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6-300,共5页
目的:考察强迫症患者与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健康对照早期适应不良图式(EMSs)的差异,探讨强迫症患者EMSs的特征。方法:选取医院门诊强迫症患者40名、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40名,社区招募健康对照40名。采用Young图式问卷(简版)(YSQ-SF)评... 目的:考察强迫症患者与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健康对照早期适应不良图式(EMSs)的差异,探讨强迫症患者EMSs的特征。方法:选取医院门诊强迫症患者40名、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40名,社区招募健康对照40名。采用Young图式问卷(简版)(YSQ-SF)评估所有被试的早期适应不良图式,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评估强迫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强迫症组除自我牺牲外的14个图式因子、5个图式类别以及YSQ-SF总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强迫症组的依赖/无能力,纠结/未发展的自我图式因子分均高于广泛性焦虑障碍组(均P<0.05)。回归分析显示,强迫症患者Y-BOCS总分与YSQ-SF依赖/无能力因子得分正向关联(β=0.65)。结论:强迫症患者较健康对照拥有更多的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其中依赖/无能力图式与强迫症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广泛性焦虑障碍 早期适应不良图式
下载PDF
耳穴贴压联合渐进性肌肉放松操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2
作者 李欣 林锦 +1 位作者 高雅 沈莉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617-621,共5页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联合渐进性肌肉放松操治疗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5月三甲医院心身科住院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三位一体加中医内科护理常规,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联合渐进性肌肉放松操治疗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5月三甲医院心身科住院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三位一体加中医内科护理常规,观察组在三位一体治疗加中医护理常规的基础上配合采用耳穴贴压技术结合渐进性肌肉放松操,观察两组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分别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观察组治疗后所有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SAS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中医耳穴贴压联合渐进性肌肉放松操两者结合,以特有的中西医结合互补模式,降低了患者对西药治疗的抗拒与恐惧,其操作易于接受,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在临床心身疾病中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贴压 渐进性肌肉放松操 广泛性焦虑障碍
下载PDF
强迫症反应抑制缺陷(综述)
3
作者 张晨 范青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6-311,共6页
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高致残性精神障碍,伴随多种认知功能的缺陷。其中,反应抑制缺陷可能是强迫症的一种潜在的内表型,对于理解强迫症的病理生理机制和开发新的临床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强迫症反应抑制缺陷及其神经机制和临... 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高致残性精神障碍,伴随多种认知功能的缺陷。其中,反应抑制缺陷可能是强迫症的一种潜在的内表型,对于理解强迫症的病理生理机制和开发新的临床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强迫症反应抑制缺陷及其神经机制和临床干预效果,以期为进一步理解强迫症反应抑制缺陷和促进强迫症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反应抑制 额叶-基底神经节模型 综述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焦虑发病机制的研究
4
作者 高慧 王青燕 +2 位作者 梁家兴 景赟杭 杨彦玲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焦虑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肠道菌群的紊乱与焦虑的发生密切相关,可成为治疗焦虑等精神疾病的潜在靶点。肠道菌群可以通过炎症反应、迷走神经、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及肠道菌群代谢物等途径影响焦虑情绪的发生... 焦虑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肠道菌群的紊乱与焦虑的发生密切相关,可成为治疗焦虑等精神疾病的潜在靶点。肠道菌群可以通过炎症反应、迷走神经、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及肠道菌群代谢物等途径影响焦虑情绪的发生发展。因此,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就肠道菌群对焦虑的作用机制及其对焦虑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焦虑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焦虑 微生物-肠-脑轴
下载PDF
陆军飞行人员领悟社会支持与疲劳、焦虑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余静 李森 +10 位作者 龙在云 夏雨 康露 刘媛 杨策 邹龑 于鑫 刘致权 吴方舟 崔斌 严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2,共7页
目的探讨陆军飞行人员领悟社会支持与疲劳、焦虑发生的相关性,为精准干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于2022年7月10-13日随机抽取某部飞行人员,采用领悟社会支持、多维疲劳和焦虑量表进行问卷调查(n=88);利用座谈和个别交流方式补充了解陆军飞... 目的探讨陆军飞行人员领悟社会支持与疲劳、焦虑发生的相关性,为精准干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于2022年7月10-13日随机抽取某部飞行人员,采用领悟社会支持、多维疲劳和焦虑量表进行问卷调查(n=88);利用座谈和个别交流方式补充了解陆军飞行人员领悟社会支持现状及其与疲劳、焦虑状态的关系;通过SPSS 20.0软件对该人群上述指标进行相关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率分析,Pearson分析变量间的相关性。结果纳入分析问卷85份(每份含领悟社会支持、多维疲劳和焦虑量表)。其中男性83人(97.65%),女性2人(2.35%);飞行员80人(94.11%),领航员2人(2.35%),空中机械师3人(3.53%)。20~39岁82人(96.47%)。高社会支持(分值61~84)人数占比为68.23%(58/85),低、中焦虑度(分值<30分)人数占比为100%(85/85),非显著疲劳状态(55.71±8.48)人数占比为98.82%(84/85)。领悟社会支持程度(62.22±14.67)与焦虑(14.44±3.86)呈显著负相关(P<0.01),但与疲劳无显著相关性(P>0.05),焦虑与疲劳之间相关性也不显著(P>0.05)。结论陆军飞行人员领悟社会支持程度可能会引发焦虑,进而影响作业能力和健康水平;应对该人群领悟社会支持进行精准干预以完善航卫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军航空兵 飞行人员 领悟社会支持 疲劳 焦虑
原文传递
红细胞免疫黏附调节因子对焦虑症诊断及疗效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王贵贤 王慧颖 +2 位作者 陈永新 郭新胜 杨焦峰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目的 探讨焦虑症患者红细胞免疫黏附调节因子表达及其对临床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80例焦虑症患者设为观察组,180名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进行红细胞免疫黏附调节因子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同时比较不同疗效患者红... 目的 探讨焦虑症患者红细胞免疫黏附调节因子表达及其对临床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80例焦虑症患者设为观察组,180名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进行红细胞免疫黏附调节因子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同时比较不同疗效患者红细胞免疫黏附调节因子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红细胞免疫黏附调节因子对焦虑症诊断价值及对临床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受试者红细胞免疫抑制因子、免疫黏附促因子、循环免疫复合物、β-内啡肽水平及红细胞-免疫复合植物花环率均高于对照组,酵母花环率低于对照组(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6种红细胞免疫黏附调节因子诊断焦虑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0、0.747、0.698、0.729、0.722、0.863,6项指标联合诊断焦虑症的AUC为0.991,高于单项诊断效能(Z=4.266、4.760、5.742、4.106、4.022、4.464,P<0.05或0.01)。180例患者中,疗效良好144例,疗效较差36例;疗效良好患者5种红细胞免疫黏附调节因子水平均低于疗效较差患者,酵母花环率高于疗效较差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种红细胞免疫黏附调节因子预测焦虑症治疗无效的AUC分别为0.786、0.845、0.777、0.866、0.745、0.902,6项指标联合预测焦虑症治疗无效的AUC为0.990,高于单项预测效能(Z=2.880、2.286、3.049、2.662、3.049、2.182,P<0.01)。结论 焦虑症患者红细胞免疫黏附调节因子表达异常,且与预后关系密切,检测该指标能为焦虑症诊断和临床疗效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免疫黏附调节因子 焦虑症 表达 疗效
下载PDF
2023年美国预防临床服务指南工作组《成年人焦虑障碍筛查推荐声明》解读
7
作者 雷玉 曾欣 +3 位作者 王婷婷 周诗盼 沈静 邹川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665-1671,共7页
焦虑障碍是最为常见的精神疾病,常在初级保健机构中被忽视,延误初始治疗的时间,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2023年美国预防临床服务指南工作组在JAMA上发表了《成年人焦虑障碍筛查推荐声明》(简称USPSTF推荐),并发布了最新证据... 焦虑障碍是最为常见的精神疾病,常在初级保健机构中被忽视,延误初始治疗的时间,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2023年美国预防临床服务指南工作组在JAMA上发表了《成年人焦虑障碍筛查推荐声明》(简称USPSTF推荐),并发布了最新证据报告和系统评价结果,其认为应对成年人进行焦虑障碍筛查,包括孕产妇,但目前对老年人进行焦虑障碍筛查的风险与获益证据不充分,无法确定筛查的利弊。本文结合USPSTF推荐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从成年人焦虑障碍的国内外流行病学现状、危险因素、早期筛查工具及利弊、治疗、声明对全科指导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筛查 成年人 声明 美国预防临床服务指南工作组
下载PDF
数字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在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沈银萍 陈海勤 +1 位作者 汤伟丽 沈仲夏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4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失眠认知行为治疗(digital delivery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dCBT-I)对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患者焦虑、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10月于湖州...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失眠认知行为治疗(digital delivery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dCBT-I)对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患者焦虑、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10月于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82例GA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干预组采用基于互联网的dCBT-I,对照组采用线下失眠认知行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和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睡眠障碍的信念和态度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的dCBT-I可有效缓解GAD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失眠认知行为治疗 广泛性焦虑障碍 焦虑 睡眠质量
下载PDF
强迫症患者心理社会功能的多维受损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分析
9
作者 谢民耀 柳娜 +2 位作者 陈豪诚 宋莎莎 张宁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目的:探索强迫症(OCD)患者心理社会功能的损伤及影响因素。方法:研究纳入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在南京脑科医院门诊就诊的OCD患者153例,使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评估强迫症严重程度,强迫症症状分类量表修订版(OCI-R)、贝克焦虑量表(... 目的:探索强迫症(OCD)患者心理社会功能的损伤及影响因素。方法:研究纳入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在南京脑科医院门诊就诊的OCD患者153例,使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评估强迫症严重程度,强迫症症状分类量表修订版(OCI-R)、贝克焦虑量表(BAI)、贝克抑郁量表(BDI-Ⅱ)、席汉残疾量表(SDS)、心理社会功能问卷评估强迫维度、情绪状态和心理社会功能;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探索心理社会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强迫症患者Y-BOCS、OCI-R强迫思维维度、BAI、BDI-Ⅱ、SDS与心理社会功能存在正相关(r=0.381、0.276、0.221、0.549、0.417,P均<0.05)。多元回归结果显示心理社会功能总分受强迫行为和BDI-Ⅱ影响显著(β=0.151、0.492,P均<0.05);主观幸福感受BDI-Ⅱ和SDS工作/学习维度影响显著(β=0.365、0.225,P均<0.05);心理认知受BDI-Ⅱ影响显著(β=0.510,P<0.05);社会功能受BDI-Ⅱ影响显著(β=0.478,P<0.05)。结论:不同临床特征下强迫症患者的心理社会功能损害不同,抑郁症状是心理社会功能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心理社会功能 症状维度 抑郁 焦虑
下载PDF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团体正念减压治疗与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影响
10
作者 段登艾 王维 +2 位作者 张勇辉 张志雄 陆香秀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团体正念减压治疗(mindfulness based stress reduction,MBSR)及团体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对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的效果。方法:纳...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团体正念减压治疗(mindfulness based stress reduction,MBSR)及团体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对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的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GAD患者78例,依编号随机法分为MBSR组(43例)和CBT组(35例)。MBSR组给予口服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团体MBSR;CBT组给予口服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团体CBT。分别于基线时(T0)、8周末(T1)、干预结束3个月后(T2)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测评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共完成63例(MBSR组36例,CBT组27例)。T0时,2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T2时,2组HAMA、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2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团体正念减压治疗或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均能明显改善GAD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且持续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性焦虑障碍 团体正念减压治疗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 艾司西酞普兰
下载PDF
正念减压疗法联合枸橼酸坦度螺酮胶囊治疗焦虑症的效果观察
11
作者 朱圣洁 陈星 宋红兵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联合枸橼酸坦度螺酮胶囊治疗焦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114例焦虑症患者为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以枸橼酸坦度螺酮胶囊治疗,观察组增加...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联合枸橼酸坦度螺酮胶囊治疗焦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114例焦虑症患者为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以枸橼酸坦度螺酮胶囊治疗,观察组增加正念减压疗法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焦虑症状评分、心理功能评分、神经递质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3%(52/57),高于对照组75.44%(4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状态焦虑量表(S-AI)、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各项包括坚韧、自强、乐观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5羟色胺(5-HT)、多巴胺(DA)水平低于对照组,γ氨基丁酸(GAB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28%(7/57)、8.77%(5/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减压疗法联合枸橼酸坦度螺酮胶囊治疗焦虑症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焦虑症状,提高患者心理功能,改善与焦虑相关的神经递质水平,治疗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症 枸橼酸坦度螺酮胶囊 正念减压疗法 临床疗效 症状评分 神经递质
下载PDF
穴位按摩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焦虑症伴失眠的研究
12
作者 樊晶晶 李盼 +2 位作者 陈飞 王丽亚 杨常青 《中医研究》 2024年第4期62-65,共4页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焦虑症伴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焦虑症伴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穴位(取穴:印堂、攒竹、太...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焦虑症伴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焦虑症伴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穴位(取穴:印堂、攒竹、太阳、风池、神门、膻中)按摩,每日1次,每个穴位按摩5 min。治疗组在穴位按摩的基础上联合低频rTMS治疗,每次治疗10 min,600脉冲/次,每周治疗5 d。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判定疗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睡眠质量、焦虑程度、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治愈14例,好转5例,未愈1例,有效率为95.00%(1/20);对照组治愈8例,好转3例,未愈9例,有效率为55.00%(9/2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按摩联合低频rTMS治疗焦虑症伴失眠可改善焦虑、失眠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症 失眠 穴位按摩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下载PDF
学龄前期儿童焦虑的楔前叶与全脑功能连接特征研究
13
作者 丁秀秀 刘海霞 +3 位作者 张健 李旭 李红 孙业桓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索学龄前期儿童焦虑的楔前叶与全脑功能连接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0月安徽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或就诊的63名学龄前期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收集儿童基本信息,采用中文版《Spence学龄前儿童焦虑量... 目的:探索学龄前期儿童焦虑的楔前叶与全脑功能连接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0月安徽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或就诊的63名学龄前期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收集儿童基本信息,采用中文版《Spence学龄前儿童焦虑量表(SPAS)》评估儿童焦虑状况,以SPAS总得分的上、下50百分位分为焦虑得分高分组(32名)和焦虑得分低分组(31名)。采集儿童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图像,采用t检验比较2组儿童的楔前叶与全脑功能连接的差异。结果:焦虑得分高分组与焦虑得分低分组儿童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分娩方式及独生子女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得分高分组儿童左侧楔前叶与右侧颞下回(t=-3.853)、左侧额上回内侧眶(t=-3.915)、右侧眶部额上回(t=-3.517)、右侧苍白球(t=-3.789)、右侧三角部额下回(t=-5.032)、前额叶(t=-3.490)、左侧岛盖部额下回(t=-4.106)、左侧内侧额上回(t=-3.642)的功能连接较焦虑得分低分组减弱,与顶叶(t=3.709)的功能连接较焦虑得分低分组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焦虑得分高分组儿童右侧楔前叶与右侧颞下回(t=-4.286)、梭状回(t=-4.297)、前扣带回(t=-3.664)、左右侧三角部额下回(t=-4.211,t=-5.082)、左侧额中回(t=-3.698)的功能连接较焦虑得分低分组减弱,与顶叶(t=3.769)的功能连接较焦虑得分低分组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焦虑得分高分组儿童的楔前叶与前额叶、颞叶等脑区的功能连接存在异常,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索儿童焦虑发生的神经学机制和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楔前叶 脑功能连接 学龄前期儿童
下载PDF
肝豆扶木汤加减联合奥氮平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焦虑抑郁临床观察
14
作者 曹文渊 马守亮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4期668-670,共3页
目的:观察肝豆扶木汤加减联合奥氮平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焦虑抑郁的疗效。方法: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在常规排铜治疗基础上予以奥氮平治疗,观察组联合肝豆扶木汤加减治疗。结果:在14d末和28d末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观察肝豆扶木汤加减联合奥氮平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焦虑抑郁的疗效。方法: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在常规排铜治疗基础上予以奥氮平治疗,观察组联合肝豆扶木汤加减治疗。结果:在14d末和28d末对照组和观察组HAMD和HAMA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豆扶木汤加减联合奥氮平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焦虑抑郁能更有效的控制症状,提高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焦虑抑郁 肝豆扶木汤 奥氮平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15
作者 闭红梅 王月宾 +2 位作者 寸金芝 刘建平 杜蕊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20-123,共4页
儿童青少年的情绪障碍(ED)是一组以焦虑、恐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目前,关于儿童青少年ED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研究报道较少,该文通过对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研究进行综述,包括治疗依从性的概念、治疗依从性的评估工具、... 儿童青少年的情绪障碍(ED)是一组以焦虑、恐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目前,关于儿童青少年ED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研究报道较少,该文通过对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研究进行综述,包括治疗依从性的概念、治疗依从性的评估工具、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措施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情绪障碍 治疗依从性 综述
下载PDF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在焦虑障碍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6
作者 周蒙蒙 骆宏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02-106,110,共6页
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确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楚。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脑成像技术,可以在自然情景下对认知任务状态的脑功能进行检测,以获得脑内血红蛋白的相对浓度变化,从而获取大脑活动的相关信息,... 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确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楚。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脑成像技术,可以在自然情景下对认知任务状态的脑功能进行检测,以获得脑内血红蛋白的相对浓度变化,从而获取大脑活动的相关信息,扩大对焦虑障碍潜在机制的理解。本文就fNIRS在焦虑障碍的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障碍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 综述
下载PDF
老年不合理用药患者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相关性研究
17
作者 崔紫阳 齐颖 +4 位作者 富晶 宋丹萍 张京慧 孙达 栗芳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92-298,共7页
目的 探讨老年不合理用药患者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为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医联体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进行调查。收集人口学特征、慢性疾病情况、用药情况、SF-3... 目的 探讨老年不合理用药患者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为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医联体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进行调查。收集人口学特征、慢性疾病情况、用药情况、SF-36生存质量评分、医院焦虑抑郁评分(HADS)等资料,对一般资料等进行统计学描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不合理用药患者焦虑、抑郁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不合理用药率42.4%(386/977),且焦虑、抑郁、CCI高评分占比均高于合理用药患者。老年不合理用药患者生活质量SF-36评分中(除RP、GH、VT、MH外)PF、BP、SF、RE评分均低于合理用药者,而HAS、HDS评分均高于合理用药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不合理用药患者焦虑、抑郁均与SF-36评分中躯体疼痛(OR=1.842,95%CI:1.020~3.326;OR=1.255,95%CI:1.076~2.333)、精力(OR=4.310,95%CI:1.018~18.248;OR=19.453,95%CI:3.633~34.180)、情感职能(OR=1.678,95%CI:1.064~3.682;OR=4.348,95%CI:1.929~9.798)、精神健康(OR=2.009,95%CI:1.799~5.052;OR=4.761,95%CI:1.798~12.606)低评分有关,且CCI评分越高发生焦虑、抑郁风险越高,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老年合理用药的焦虑、抑郁患者中除CCI评分、SF-36中的精神健康评分外,均未发现相关性(P>0.05)。结论 老年不合理用药问题非常普遍,其生活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降低。生活质量差与老年不合理用药患者焦虑、抑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不合理用药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度洛西汀联合帕罗西汀、松弛训练治疗青年女性焦虑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18
作者 李崇恩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4期31-33,共3页
目的:分析度洛西汀联合帕罗西汀、松弛训练治疗青年女性焦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武汉东方博德精神病医院收治的青年女性焦虑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帕罗西汀联... 目的:分析度洛西汀联合帕罗西汀、松弛训练治疗青年女性焦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武汉东方博德精神病医院收治的青年女性焦虑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帕罗西汀联合松弛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度洛西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心理弹性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杨氏躁狂量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度洛西汀联合帕罗西汀、松弛训练治疗青年女性焦虑症的临床效果较好,可减轻患者焦虑、躁狂症状,改善其认知水平与心理弹性,提高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弛训练 度洛西汀 帕罗西汀 青年女性 焦虑症 心理弹性
下载PDF
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焦虑症的效果分析
19
作者 李大江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6期71-73,共3页
目的:分析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焦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5月乳山市康宁医院收治的8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螺环酮联合... 目的:分析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焦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5月乳山市康宁医院收治的8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睡眠质量、抑郁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治疗前,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2);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9);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焦虑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睡眠质量,缓解焦虑、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症 抑郁 丁螺环酮 帕罗西汀
下载PDF
医疗美容门诊咨询者的焦虑症状和人格障碍
20
作者 孙艺谋 徐沛琳 +3 位作者 刘肇瑞 张婷婷 黄悦勤 李比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5-231,共7页
目的:描述医疗美容门诊咨询者焦虑症状和人格障碍阳性率,探讨医疗美容咨询者焦虑症状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7月期间在北京某三甲医院成形外科针对各部位进行医疗美容手术咨询的788名来访者,采用人格诊断问卷第4版(PDQ... 目的:描述医疗美容门诊咨询者焦虑症状和人格障碍阳性率,探讨医疗美容咨询者焦虑症状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7月期间在北京某三甲医院成形外科针对各部位进行医疗美容手术咨询的788名来访者,采用人格诊断问卷第4版(PDQ-4)和焦虑自评量表(SAS)作为调查工具,分别以42分和50分为阳性界值筛查其是否存在人格障碍和焦虑症状。采用方差分析、χ^(2)检验、多重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中医疗美容门诊咨询者焦虑症状阳性率为15.23%(120/788),人格障碍阳性率为3.50%(28/788)。年龄与SAS量表得分负关联(β=-0.82,P=0.009),PDQ-4量表得分与SAS量表得分正关联(β=0.15,P<0.001),眼整形、面部轮廓整形、微创整形与SAS量表得分正关联(β=2.00~3.64,P<0.05)。结论:医疗美容门诊咨询者年龄越小和人格偏离越突出,焦虑症状越严重。眼整形、面部轮廓整形、微创整形的咨询者焦虑症状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美容 焦虑症状 人格障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