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3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德英从痰论治痤疮验案举隅
1
作者 宋春侠 徐立伟 +3 位作者 权兴苗 龙森 王月 时菁静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总结张德英教授从痰证角度治疗痤疮的特色及经验。[方法]通过跟随张教授门诊临证学习,整理张教授治疗痤疮的病案,选取三则典型验案,结合中医经典理论,分析、总结张教授对痰证理论的独到见解及临床经验。[结果]张教授从当今人们的... [目的]总结张德英教授从痰证角度治疗痤疮的特色及经验。[方法]通过跟随张教授门诊临证学习,整理张教授治疗痤疮的病案,选取三则典型验案,结合中医经典理论,分析、总结张教授对痰证理论的独到见解及临床经验。[结果]张教授从当今人们的体质状况及痤疮发病特点出发,指出痤疮的病因病机为痰热或痰火上犯头面胸等处,局部肉腐而发病。根据痰浊生于中焦脾胃,为土家实邪,在治疗上可以通过泻土降浊、繁木制土、化土生金的方法达到化痰的目的,再加以清热药物,从而清化上焦痰热之邪,使痤疮得以治愈。同时需注意到五行相互关系,痰浊太盛则易克伐肾水而致肾虚,在治疗上祛痰降浊为先,痰浊去除后再补益肾水方可有效,甚或有些患者不需补肾,而肾自慢慢恢复。[结论]张教授对痰证理论认识独特,指出痤疮病机多为痰火或痰热郁于肌表,肉腐而成。治疗当以清化痰热为主。痰为土家之邪,化痰之法除泻土之外,根据五行理论,还有繁木制土、生金消土之法,其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病因病机 治疗 验案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尖锐湿疣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现状及影响因素
2
作者 何卫芳 尹光文 +2 位作者 王丽 纪英 屈清荣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从2021年12月至2023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尖锐湿疣的263例患者。采用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中文版痛苦表露指...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从2021年12月至2023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尖锐湿疣的263例患者。采用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中文版痛苦表露指数量表、心理弹性量表简表等进行调查,使用SPSS 25.0中Spearman秩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尖锐湿疣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得分为(38.21±5.64)分,心理弹性得分为[73.00(65.00,77.00)]分,自我表露得分为[35.00(31.00,39.00)]分,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自我表露水平、确诊时间、是否首次治疗是影响患者恐惧疾病进展水平的相关因素。结论关注病程较长的患者,在首次治疗时进行干预,促进患者自我表露,提高心理弹性水平,降低患者疾病进展的恐惧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惧疾病进展 尖锐湿疣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SOCS1、CKLF1的表达及祛风清热凉血方的疗效
3
作者 成娟 陈宏 +1 位作者 刘德华 冯爽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531-534,共4页
目的:探讨SOCS1、CKLF1在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FCDD)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部分相关实验室指标和病情评分的相关性;探讨祛风清热凉血方在FCDD中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50例F... 目的:探讨SOCS1、CKLF1在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FCDD)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部分相关实验室指标和病情评分的相关性;探讨祛风清热凉血方在FCDD中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50例FCDD组与40例正常对照组空腹PBMC中SOCS1、CKLF1 mRNA的表达量进行测定分析;并对FCDD组予祛风清热凉血方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SOCS1、CKLF1 mRNA水平。结果:PCDD组PBMC中SOCS1、CKLF1 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MC中SOCS1、CKLF1 mRNA表达量与FCDD病情评分呈正相关(P<0.05);FCDD热毒炽盛证患者外周血中SOCS1、CKLF1 mRNA表达量经祛风凉血方治疗2 w时较治疗前、治疗4 w时较治疗2 w时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SOCS1,CKLF1可能参与了FCDD的发病过程;祛风清热凉血方对FCDD的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 激素依赖性皮炎 SOCS1 CKLF1 祛风清热凉血方
下载PDF
黑色素瘤SENP1蛋白质参与达卡巴嗪耐药性的探究
4
作者 赵蓓 施小琪 +1 位作者 唐雪梅 程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97-103,共7页
目的探究与黑色素瘤耐药性相关的基因及信号通路,揭示其与黑色素瘤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以A375及M14黑色素瘤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逐渐提高达卡巴嗪(dacarbazine,DTIC)的浓度获得耐药性黑色素瘤细胞株,采用转录物组学研究耐药性黑色素瘤... 目的探究与黑色素瘤耐药性相关的基因及信号通路,揭示其与黑色素瘤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以A375及M14黑色素瘤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逐渐提高达卡巴嗪(dacarbazine,DTIC)的浓度获得耐药性黑色素瘤细胞株,采用转录物组学研究耐药性黑色素瘤细胞系中显著性变化的基因及通路,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蛋白质杂交(Western blotting,WB)等对变化的基因进行验证。结果(1)成功构建了黑色素瘤耐药细胞株:通过DTIC小剂量逐步增加的方法成功建立了耐药型的黑色素瘤细胞系A375与M14,通过计算其对DTIC的半抑制浓度值(the 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确定了细胞对DTIC的敏感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发现耐药的黑色素瘤细胞具有显著抗DTIC引发的凋亡的能力。(2)发现了黑色素瘤耐药性相关的基因及信号通路:利用建立的耐DTIC的黑色素瘤细胞系,进行了全基因组转录测序和分析,发现了类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SUMO-specific protease 1,SENP1)的高表达和蛋白激酶Hippo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相关。(3)SENP1异常表达可能参与DTIC耐药:WB检测野生型和耐药型黑色素瘤细胞系发现在耐药的细胞中,SENP1与YAP表达都上调。(4)通过基因敲除证实SENP1参与DTIC耐药,蛋白质相互作用实验初步证实SENP1对YAP存在去泛素化调控作用。结论SENP1与DTIC耐药性存在正相关关系,其异常上调可能导致Hippo信号通路发生变化使得黑色素瘤对DTIC耐受性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耐药性 转录物组学 类泛素特异性蛋白酶 Hippo信号通路
下载PDF
儿童线状IgA大疱性皮病1例
5
作者 刘玉洁 李冬梅 聂振华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78-179,184,共3页
线状IgA大疱性皮病(linear IgA bullous dermatosis,LABD)是一种少见的由免疫介导的以基底膜带上连续性线状IgA抗体沉积、表皮下水疱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疱病,其典型临床表现为“串珠状”环形排列的水疱和大疱,水疱破溃后愈合迅速,儿童... 线状IgA大疱性皮病(linear IgA bullous dermatosis,LABD)是一种少见的由免疫介导的以基底膜带上连续性线状IgA抗体沉积、表皮下水疱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疱病,其典型临床表现为“串珠状”环形排列的水疱和大疱,水疱破溃后愈合迅速,儿童型线状IgA大疱性皮病相对少见。1临床资料患者,男,6岁,因面部、躯干、四肢散在水疱及大疱3个月伴瘙痒于2022年3月在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就诊。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面部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伴瘙痒,未理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状 IGA 大疱性皮病
下载PDF
重组人干扰素α-2b乳膏治疗小儿传染性软疣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陈俊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4期67-69,共3页
目的 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乳膏治疗小儿传染性软疣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滨州市中心医院皮肤科就诊的84例传染性软疣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分组法分为参照组(42例)与试验组(42例)。参照组采用夹疣治疗,试... 目的 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乳膏治疗小儿传染性软疣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滨州市中心医院皮肤科就诊的84例传染性软疣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分组法分为参照组(42例)与试验组(42例)。参照组采用夹疣治疗,试验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乳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复发率低于参照组(P <0.05)。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2b乳膏治疗小儿传染性软疣的临床效果较好,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传染性软疣 重组人干扰素Α-2B乳膏 复发率
下载PDF
多中心性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张秀君 郭涛 顾安康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2期186-188,共3页
报告1例多中心性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并进行文献复习,旨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患者女,43岁,因双手甲皱、前胸及耳郭多发暗红色结节4年,双手关节炎病史5年,全身系统检查未见淋巴结肿大和内脏占位。辅助检查:双手X线片:远节指间关... 报告1例多中心性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并进行文献复习,旨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患者女,43岁,因双手甲皱、前胸及耳郭多发暗红色结节4年,双手关节炎病史5年,全身系统检查未见淋巴结肿大和内脏占位。辅助检查:双手X线片:远节指间关节面下骨质欠光整,关节面骨质硬化。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组织细胞数目增多,并见多核巨细胞,细胞膜清楚,内含均匀细颗粒状物质,呈“毛玻璃”状,PAS(+)。免疫组化:组织细胞CD68阳性,S-100和CD1a阴性。诊断:多中心性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性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可溶性共刺激分子在自身免疫性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陈璐 张晓艳 +3 位作者 胡颖 姚昱旭 季江 焦晴晴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1期71-76,共6页
可溶性共刺激分子(soluble costimulatory molecules)是共刺激分子的可溶性形式,参与共刺激信号的传递并发挥重要的自我调控作用,其异常表达会影响机体免疫应答和免疫耐受的建立,与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的免疫调控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 可溶性共刺激分子(soluble costimulatory molecules)是共刺激分子的可溶性形式,参与共刺激信号的传递并发挥重要的自我调控作用,其异常表达会影响机体免疫应答和免疫耐受的建立,与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的免疫调控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可溶性共刺激分子在自身免疫性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师和科研工作者明确该病的发病机制及有效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皮肤病 可溶性共刺激分子 共刺激分子
下载PDF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1例
9
作者 郭榕榕 王淑梅 +3 位作者 梁琦娴 郭燕妮 纪超 程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232-234,共3页
1病历摘要患者男,50岁。因面部及躯干丘疹20余年,于2021年8月18日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就诊。患者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出现一绿豆大红色丘疹,伴疼痛,后逐渐形成黑褐色丘疹,无自觉症状,皮损逐渐增多,6年前外院诊断为基底... 1病历摘要患者男,50岁。因面部及躯干丘疹20余年,于2021年8月18日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就诊。患者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出现一绿豆大红色丘疹,伴疼痛,后逐渐形成黑褐色丘疹,无自觉症状,皮损逐渐增多,6年前外院诊断为基底细胞癌(BCC),予手术切除左面部黑色丘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
原文传递
枇杷叶三萜酸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激素依赖性皮炎豚鼠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及免疫失衡的影响
10
作者 姚莹 张杰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 观察枇杷叶三萜酸(TAL)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激素依赖性皮炎(HDD)豚鼠模型皮肤屏障功能修复及免疫失衡的影响。方法 选取40只无特定病原(SPF)级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rh-EGF组、TAL组和联合组,每组各8只。除... 目的 观察枇杷叶三萜酸(TAL)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激素依赖性皮炎(HDD)豚鼠模型皮肤屏障功能修复及免疫失衡的影响。方法 选取40只无特定病原(SPF)级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rh-EGF组、TAL组和联合组,每组各8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涂抹0.05%卤米松乳膏,连续45 d,构建HDD模型。构建成功后,rh-EGF组涂抹rh-EGF凝胶,TAL组涂抹TAL溶液,联合组涂抹TAL和rh-EGF凝胶,对照组和模型组涂抹生理盐水,共15 d。记录各组临床症状并打分;检测经皮水分丢失(TEWL)、角质层含水量(WCSC)和皮脂量(SC);HE染色观察各组豚鼠皮肤组织病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总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症状明显、皮肤组织损坏严重,TEWL增加,WCSC和SC减少;免疫因子Ig E和IL-4水平升高、IFN-γ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rh-EGF组、TAL组和联合组用药后临床症状减轻、皮肤组织损伤不明显;TEWL减少,WCSC和SC增加,免疫因子IgE和IL-4水平降低、IFN-γ水平升高(P<0.05)。且联合组与rh-EGF组和TAL组比较,作用效果更加明显(P<0.05)。TAL组和联合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L联合rh-EGF可有效缓解HDD豚鼠的临床症状,改善皮肤细胞损伤,修复皮肤屏障功能,提升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依赖性皮炎 枇杷叶三萜酸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皮肤屏障功能 免疫失衡
下载PDF
特应性皮炎的细胞、皮肤模型构建方法研究进展
11
作者 邵钲超 魏明镜 +2 位作者 万昊悦 王奕恒 陈文琦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11-115,共5页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皮屏障破坏和辅助性T细胞2免疫反应失调被认为在该疾病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体外疾病模型已成为研究AD越来越流行的方法,最简单的模型是单细胞培养模型,可揭示不同细胞类型在AD病理过程...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皮屏障破坏和辅助性T细胞2免疫反应失调被认为在该疾病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体外疾病模型已成为研究AD越来越流行的方法,最简单的模型是单细胞培养模型,可揭示不同细胞类型在AD病理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调节网络和信号通路,有助于理解AD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二维共培养模型将不同类型的细胞在二维培养基质上共同培养以模拟表皮细胞与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三维模型则提供了更为复杂与真实的生理环境,在三维空间中模仿人类皮肤特征,再现细胞因子与药物在真实皮肤组织中的输送和分布。随着对神经—免疫—皮肤相互作用在AD炎症反应中作用的认识不断加深,一种芯片上皮肤系统装置正在开发中。目前还没有一种体外疾病模型能够完全模拟AD的整体特征。在进行AD相关研究时需要考虑多种可用模型优缺点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皮肤模型 细胞模型 芯片上皮肤 人体皮肤等效物
下载PDF
误诊为色素痣的其他疾病140例分析
12
作者 郑建峰 孙振燕 +4 位作者 牛多山 章婧 周奥 杨丽 朱文强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分析其他相关疾病误诊为色素痣原因,并探讨防范措施,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2月宣城市人民医院病理数据库中140例初诊为色素痣,但经组织病理检查排除色素痣诊断的患者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结果误诊为... 目的分析其他相关疾病误诊为色素痣原因,并探讨防范措施,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2月宣城市人民医院病理数据库中140例初诊为色素痣,但经组织病理检查排除色素痣诊断的患者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结果误诊为皮肤色素痣140例,男55例,女85例,年龄(46.64±15.27)岁。皮损发生部位:头面颈部55例,躯干部44例,四肢22例,手足部13例,外阴6例。经组织病理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70例,血管角皮瘤9例,基底细胞癌8例,皮肤纤维瘤7例,角质层出血6例,寻常疣4例,表皮囊肿4例,表皮鳞状上皮增生3例,皮赘3例,日光性角化病2例,恶性黑素瘤2例,皮脂腺增生2例,毛发上皮瘤2例,汗孔瘤2例,钙化上皮瘤2例,其他14例。结论多种疾病与色素痣临床特征相似,临床误诊率较高,综合临床特征、皮肤镜检查、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等可明确诊断,提高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溢性角化病 血管角皮瘤 基底细胞癌 皮肤纤维瘤 误诊 色素痣 皮肤镜 组织病理
下载PDF
马丽俐教授从脾论治瘾疹思路与用药经验
13
作者 陈影 马丽俐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3-66,76,共5页
[目的]总结马丽俐教授从脾论治瘾疹的经验,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临证收集和记录门诊病历,整理马教授从脾辨证论治瘾疹的经验,总结本病的病因病机及遣方用药规律,并举医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马教授认为,瘾疹的核心病机为脾虚失运... [目的]总结马丽俐教授从脾论治瘾疹的经验,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临证收集和记录门诊病历,整理马教授从脾辨证论治瘾疹的经验,总结本病的病因病机及遣方用药规律,并举医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马教授认为,瘾疹的核心病机为脾虚失运,感邪致病,总属正虚邪中,本虚标实,临证常见脾虚营卫失和、脾虚湿困、脾虚肝郁。治疗上马教授灵活运用补运二法以健脾体,以调和营卫、运脾化湿、补土疏木分治,同时注重因人制宜,个体化论治。所举验案中患者年逾花甲,皮疹反复,诊断其为脾虚湿蕴之瘾疹,治宜运脾祛湿、祛邪止痒,后期兼扶正补虚,随症加减,用药灵活,疗效显著。[结论]马教授秉承以脾为本的辨治思想施治瘾疹,疗效明显,其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瘾疹 慢性荨麻疹 从脾论治 本虚标实 中医临床 名医经验 马丽俐
下载PDF
CeO_(2)纳米酶对环磷酰胺所致斑秃小鼠毛发生长的影响
14
作者 彭欣欣 张莹 +4 位作者 潘昱帆 刘慧慧 王思宇 韩齐心 牛旭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92-196,共5页
目的 探讨氧化铈(CeO_(2))纳米酶对环磷酰胺所致斑秃小鼠模型毛发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雌性C57BL/6J小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CeO_(2)纳米酶组(300μg/mL),每组10只。模型组和CeO_(2)纳米酶组小鼠采用单次腹腔内注射环磷酰胺注射... 目的 探讨氧化铈(CeO_(2))纳米酶对环磷酰胺所致斑秃小鼠模型毛发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雌性C57BL/6J小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CeO_(2)纳米酶组(300μg/mL),每组10只。模型组和CeO_(2)纳米酶组小鼠采用单次腹腔内注射环磷酰胺注射液,构建斑秃小鼠模型。CeO_(2)纳米酶组小鼠给予300μg/mL CeO_(2)纳米酶外涂于小鼠背部剃毛区,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均予以等体积的PBS溶液外涂,1次/d,连续27 d。实验结束后(第28天)肉眼观察小鼠背部秃发区毛发生长情况并进行评分;HE染色小鼠背部经处理的皮肤组织计算单位视野内毛囊数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内皮细胞白细胞黏附分子-1(ELAM-1)水平;水溶性四唑盐-1法(WST-1)检测皮肤组织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毛发生长及毛发评分显著下降(P<0.05),毛囊数量明显减少(P<0.05),血清ICAM-1及ELAM-1水平升高(P<0.05),皮肤组织MDA含量升高而SOD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CeO_(2)纳米酶组毛发生长及毛发评分显著增加(P<0.05),毛囊数量明显增多(P<0.05),血清ICAM-1及ELAM-1水平降低(P<0.05),皮肤组织MDA含量降低而SOD含量升高(P<0.05)。结论 外用CeO_(2)纳米酶对环磷酰胺所致斑秃小鼠模型具有促进毛发再生的作用,为CeO_(2)纳米酶外用治疗斑秃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_(2)纳米酶 斑秃 毛发生长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内皮细胞白细胞黏附分子-1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肠道微生物群与皮肤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钟欣妮 李巍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249-253,共5页
肠道微生物群参与调节机体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群与皮肤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该综述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发展、其与皮肤之间的联系以及在多种常见皮肤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包括特应性皮炎、痤疮、... 肠道微生物群参与调节机体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群与皮肤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该综述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发展、其与皮肤之间的联系以及在多种常见皮肤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包括特应性皮炎、痤疮、化脓性汗腺炎、慢性荨麻疹、白癜风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以期进一步加深对肠道微生物群(包括其潜在机制)的了解,将有助于明确其在皮肤疾病中的作用,为研发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群 皮肤病 肠-皮肤轴
原文传递
TRPV3在皮肤病发生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魏明镜 陈文琦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1期66-70,共5页
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香草素3(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3,TRPV3)是一种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蛋白,在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中表达最为丰富,参与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皮肤屏障形成、感觉传导、毛发生长等生理过程,对维持皮肤稳态... 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香草素3(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3,TRPV3)是一种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蛋白,在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中表达最为丰富,参与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皮肤屏障形成、感觉传导、毛发生长等生理过程,对维持皮肤稳态有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TRPV3在特应性皮炎、Olmsted综合征、银屑病等皮肤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将对TRPV3在上述皮肤病的发病机制中产生的作用及其未来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TRPV3 阳离子通道 OLMSTED综合征
下载PDF
清热生肌膏介导NLRP3对放射性皮炎大鼠MPO、Hyp表达的影响
17
作者 杨文博 孙云川 +2 位作者 杨洪娟 杜强 徐旭英 《西部医学》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 清热生肌膏介导NLRP3炎性小体对放射性皮炎大鼠皮肤损伤修复及MPO、Hyp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SD健康大鼠90只,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放射性皮炎大鼠模型)、治疗组(模型+清热生肌膏)、对照组(模型+复方茶多酚软膏),每组... 目的 清热生肌膏介导NLRP3炎性小体对放射性皮炎大鼠皮肤损伤修复及MPO、Hyp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SD健康大鼠90只,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放射性皮炎大鼠模型)、治疗组(模型+清热生肌膏)、对照组(模型+复方茶多酚软膏),每组各20只。另设抑制剂组(NLRP3抑制剂)10只。通过创面愈合率衡量创面愈合情况。透射电镜观察创面细胞超微结构。HE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MPO活性。免疫印迹检测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结果 各组在治疗后第1 d时的创面愈合无差异(P>0.05)。模型组大鼠在治疗3~21 d时的创面愈合均低于治疗组及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大鼠治疗治疗3~21 d各时间点创面愈合比较无差异(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MPO表达升高、Hyp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MPO表达降低、Hyp表达升高(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MPO及Hyp表达对比无差异(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NLRP3、Caspase-1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降低(P<0.05)。治疗组与抑制剂组大鼠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 清热生肌膏可抑制MPO水平并促进Hyp表达,对放射性皮炎大鼠皮肤损伤修复有积极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介导NLRP3炎性小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生肌膏 NLRP3炎性小体 放射性皮炎大鼠 皮肤损伤修复 MPO、Hyp表达水平
下载PDF
基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三黄汤灌注治疗体表脓肿的临床研究
18
作者 刘荣朋 付妍婕 +2 位作者 白南 陈远征 苏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2期14-18,共5页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三黄汤灌注对体表脓肿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临沂市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2013年6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72例体表脓肿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单纯中药组、单纯VSD组、联合组,各24例。...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三黄汤灌注对体表脓肿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临沂市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2013年6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72例体表脓肿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单纯中药组、单纯VSD组、联合组,各24例。单纯中药组患者仅采用三黄汤持续外敷,单纯VSD组患者仅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和VSD持续灌注冲洗,联合组患者采用三黄汤和VSD持续灌注冲洗。观察各组患者不同时间段创面创腔面积缩小率、创面肉芽生长情况、疼痛程度及炎症相关检查等指标。结果:在清创后首次拆除VSD或清创后第5天、清创后第10天和清创后第15天,联合组患者创面创腔面积缩小率均大于单纯中药组和单纯VS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清创后首次拆除VSD或清创后第5天、清创后第10天和清创后第15天,联合组患者在创面肉芽生长评分方面高于单纯中药组和单纯VS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创后第10天和第15天,联合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单纯中药组和单纯VS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创后第5天、第10天和第15天联合组患者的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水平、红细胞沉降率(ESR)均低于单纯中药组和单纯VS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黄汤联合VSD促进创面愈合效果优于单纯应用三黄汤外敷或单纯VSD,为体表脓肿提供了一种简单可行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脓肿 三黄汤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