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12篇文章
< 1 2 2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枇杷叶三萜酸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激素依赖性皮炎豚鼠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及免疫失衡的影响
1
作者 姚莹 张杰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 观察枇杷叶三萜酸(TAL)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激素依赖性皮炎(HDD)豚鼠模型皮肤屏障功能修复及免疫失衡的影响。方法 选取40只无特定病原(SPF)级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rh-EGF组、TAL组和联合组,每组各8只。除... 目的 观察枇杷叶三萜酸(TAL)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激素依赖性皮炎(HDD)豚鼠模型皮肤屏障功能修复及免疫失衡的影响。方法 选取40只无特定病原(SPF)级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rh-EGF组、TAL组和联合组,每组各8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涂抹0.05%卤米松乳膏,连续45 d,构建HDD模型。构建成功后,rh-EGF组涂抹rh-EGF凝胶,TAL组涂抹TAL溶液,联合组涂抹TAL和rh-EGF凝胶,对照组和模型组涂抹生理盐水,共15 d。记录各组临床症状并打分;检测经皮水分丢失(TEWL)、角质层含水量(WCSC)和皮脂量(SC);HE染色观察各组豚鼠皮肤组织病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总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症状明显、皮肤组织损坏严重,TEWL增加,WCSC和SC减少;免疫因子Ig E和IL-4水平升高、IFN-γ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rh-EGF组、TAL组和联合组用药后临床症状减轻、皮肤组织损伤不明显;TEWL减少,WCSC和SC增加,免疫因子IgE和IL-4水平降低、IFN-γ水平升高(P<0.05)。且联合组与rh-EGF组和TAL组比较,作用效果更加明显(P<0.05)。TAL组和联合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L联合rh-EGF可有效缓解HDD豚鼠的临床症状,改善皮肤细胞损伤,修复皮肤屏障功能,提升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依赖性皮炎 枇杷叶三萜酸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皮肤屏障功能 免疫失衡
下载PDF
放血疗法治疗皮肤病临床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爽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17-0020,共4页
皮肤病是病变局限在肌肤的疾病,常常伤及局部血络。中医认为,皮肤病的发生与相关脏腑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刺络放血疗法可以祛除病邪、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等,而灸法可以温通经脉、扶助阳气、调整脏腑功能。将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于皮肤... 皮肤病是病变局限在肌肤的疾病,常常伤及局部血络。中医认为,皮肤病的发生与相关脏腑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刺络放血疗法可以祛除病邪、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等,而灸法可以温通经脉、扶助阳气、调整脏腑功能。将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于皮肤病的治疗可以增强疗效,被称为刺络放血灸法。刺络放血灸法在我国西北地区特别是甘肃等地的民间应用非常普遍。近年来,许多当代医家通过应用刺络放血灸法治疗皮肤病并取得了显著疗效。他们通过探究治疗机制,进一步验证了刺络放血灸法治疗皮肤病的临床有效性。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血疗法 皮肤病 临床研究 治疗进展 机制探讨
原文传递
单味中药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对银屑病的治疗作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俞鹏飞 薛凯元 +4 位作者 林立 杨婧雯 袁锐 王姗姗 杨素清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111-114,共4页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其发生与角质细胞过度分化、炎症反应有关,以皮肤红斑、鳞屑为主要临床表现。在银屑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发挥了关键作用,患者皮损组织...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其发生与角质细胞过度分化、炎症反应有关,以皮肤红斑、鳞屑为主要临床表现。在银屑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发挥了关键作用,患者皮损组织的诸多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22、白细胞介素17A等均可通过该通路影响疾病进展。研究表明,葛根的主要活性成分葛根素、苦参的主要成分苦参碱、黄芪的主要成分黄芪多糖、赤芍的主要活性成分芍药总苷、蛇床子的主要活性成分蛇床子素、川芎的主要活性成分川芎嗪、丹参的主要活性成分丹酚酸A、紫草的主要活性成分紫草素、黄芩的主要活性成分黄芩素均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或其下游相关因子表达,使多种机制相互协同,从而减少炎症因子产生,达到改善银屑病皮损症状的目的。对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治疗银屑病的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进行总结,可为中药治疗银屑病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3K/AKT信号通路 银屑病 葛根 苦参 黄芪 单味中药
下载PDF
代谢组学在银屑病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孙晓艳 周琼艳 +6 位作者 李玲芝 忻宁昊 江欣雨 马艺钊 张静 林秉奖 许素玲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24年第2期108-113,共6页
近年代谢组学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研究,用于寻找生物标志物及疾病早诊早治等领域.银屑病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其结构损伤和功能残疾的风险.为了解现阶段代谢组学在银屑病关节炎中的应用,分别对银屑病关节炎及代... 近年代谢组学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研究,用于寻找生物标志物及疾病早诊早治等领域.银屑病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其结构损伤和功能残疾的风险.为了解现阶段代谢组学在银屑病关节炎中的应用,分别对银屑病关节炎及代谢组学进行介绍,并对两者结合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从疾病诊断、疾病进展和治疗方面梳理代谢组学在银屑病关节炎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为更好地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关节炎 代谢组学 诊断 疾病进展 治疗
下载PDF
赛肤润在抗肿瘤靶向药物所致手足综合征表皮损伤防护中的应用
5
作者 杨红敏 郭连英 安菊岩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赛肤润在抗肿瘤靶向药物所致手足综合征(Hand-foot syndrome,HFS)表皮损伤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美观性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6月-2022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90例抗肿瘤靶向药物所致HFS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 目的:探讨赛肤润在抗肿瘤靶向药物所致手足综合征(Hand-foot syndrome,HFS)表皮损伤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美观性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6月-2022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90例抗肿瘤靶向药物所致HFS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尿素软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赛肤润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手足综合征相关症状评分(HF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KPS)、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CD3^(+)及CD4^(+)比例、美观满意度、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FS评分、VAS疼痛评分、DL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美观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赛肤润在抗肿瘤靶向药物所致HFS表皮损伤中应用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相关症状,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美观满意度,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综合征 靶向药物 赛肤润 美观性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臭氧治疗在皮肤科的应用与发展
6
作者 张雨婷 何晓园 赵慧霞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2期135-139,共5页
医用臭氧于1935年开始应用于外科临床,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我国从21世纪初开始引入。医用臭氧包括臭氧水、臭氧油等多种形式,具有止痒止痛、消炎抗菌、促进伤口愈合、抗氧化的功能。目前,臭氧治疗已应用于皮肤科多种疾病,如银屑病、皮... 医用臭氧于1935年开始应用于外科临床,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我国从21世纪初开始引入。医用臭氧包括臭氧水、臭氧油等多种形式,具有止痒止痛、消炎抗菌、促进伤口愈合、抗氧化的功能。目前,臭氧治疗已应用于皮肤科多种疾病,如银屑病、皮肤感染、带状疱疹、皮炎、湿疹、天疱疮、烧烫伤、系统性硬化症等,作为辅助治疗方法可减少药物使用,且疗效好、安全性高、成本低、不良反应小,一定程度上可有效帮助缩短病程。文章综述医用臭氧的作用机制、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应用形式及不良反应,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未来预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臭氧 皮肤科 治疗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基于国家专利的中药复方治疗湿疹及特应性皮炎用药规律研究
7
作者 邵灵洋 王海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年第1期80-84,共5页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分析国家专利中药复方治疗湿疹及特应性皮炎的用药规律,旨在为新药研发和基础研究指明方向。方法 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库中治疗湿疹及特应性皮炎的中药复方专利,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通过文献计量法、数据挖...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分析国家专利中药复方治疗湿疹及特应性皮炎的用药规律,旨在为新药研发和基础研究指明方向。方法 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库中治疗湿疹及特应性皮炎的中药复方专利,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通过文献计量法、数据挖掘分析法、关联规则分析法等对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SPSS Modeler 18.0构建关联规则网络图,并借助SPSS 26.0进行聚类分析等。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治疗湿疹及特应性皮炎的内服中药复方425项,涉及380味中药,药物性味均以苦、寒为主,苦参、黄柏、地肤子、白鲜皮等为核心药物,多属肝经、胃经、肺经、脾经。对可能的新方剂的进一步研究。结论 初步归纳出“清热利湿,祛风止痒”是中医临床应用于湿疹及特应性皮炎的基本原则,同时数据挖掘为临床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特应性皮炎 数据挖掘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下载PDF
去银合剂疗效的预测因素及其在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中的增效作用
8
作者 杜娟 林岚梅 +2 位作者 董灿彬 颜克香 高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0-465,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去银合剂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并分析其疗效与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生物制剂治疗的增效作用。方法:本研究纳入共396例银屑病患者,根据病史将患者分为生物制剂组(n=98)、去银合剂辅助生物制剂组(n=62)、去银合...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去银合剂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并分析其疗效与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生物制剂治疗的增效作用。方法:本研究纳入共396例银屑病患者,根据病史将患者分为生物制剂组(n=98)、去银合剂辅助生物制剂组(n=62)、去银合剂单用组(n=236)。收集病史资料中患者的性别、病程、疾病类型、初始发病部位、瘙痒程度、复发与否及复发时间、是否长期吸烟、关节疼痛情况、银屑病家族史、指、趾甲损害、治疗方案及银屑病面积严重程度指数(PASI)、体表面积评分(BSA)。分析去银合剂疗效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生物制剂联用的效果。结果:去银合剂辅助生物制剂治疗后,患者PASI90应答率升高至72.6%(P=0.014)。去银合剂治疗应答PASI50的患者中,复发间隔超过半年较未应答者增多(50%vs.33.6%,P=0.045)。银屑病皮损体表面积(OR=0.960,P=0.000)、长期吸烟史(OR=2.10,P=0.046)及银屑病类型(OR=2.47,P=0.015)皆为去银合剂疗效的影响因素。结论:去银合剂对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有增效作用,并在复发间隔大于半年的患者中更具优势。长期吸烟史、银屑病类型及皮损体表面积皆可影响去银合剂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生物制剂 复发 去银合剂
下载PDF
中药复方外用治疗皮肤病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思漫 王谊 任孟月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27-132,142,共7页
中药复方外用治疗皮肤病历史悠久,作用显著、副作用小,现代发展迅速。本文对近年来中药复方外用治疗皮肤病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整理,并对中药复方在病毒性皮肤病、细菌性皮肤病、真菌性皮肤病、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红斑及丘疹鳞屑性皮肤病... 中药复方外用治疗皮肤病历史悠久,作用显著、副作用小,现代发展迅速。本文对近年来中药复方外用治疗皮肤病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整理,并对中药复方在病毒性皮肤病、细菌性皮肤病、真菌性皮肤病、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红斑及丘疹鳞屑性皮肤病中的应用疗效、处方组成及作用机制进行归纳和综述,以期为今后中药复方外用治疗皮肤病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外用 皮肤病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不同波段滤光片完美脉冲技术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效果及安全性对比
10
作者 李微 朱李霞 +1 位作者 党辉 陈小燕 《河北医学》 2024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完美脉冲技术(AOPT)的治疗模式下不同波段滤光片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FT)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8例FT患者的资料,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两组均给予AOPT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波长560~1200nm血管...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完美脉冲技术(AOPT)的治疗模式下不同波段滤光片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FT)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8例FT患者的资料,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两组均给予AOPT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波长560~1200nm血管滤光片;观察组采用波长530~650nm和波长900~1200nm血管滤光片,评估两组治疗5个月后及术后随访3个月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治疗5个月后及术后3个月的面部美学分区评分及毛细血管形态评分,观察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调查术后随访3个月的面容修复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及术后随访3个月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及100.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及90.63%(P<0.05);面部美学分区评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细血管形态评分的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面部美学分区评分、毛细血管形态评分均较术前有降低,对照组上述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0%(P<0.05);观察组术后随访3个月后的面容修复满意度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3.75%(P<0.05)。结论:应用AOPT技术并采用波长530~650nm和波长900~1200nm血管滤光片治疗FT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明确,能明显改善面部美观度和毛细血管形态,减少术后不良反应,提升患者面容修复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滤光片 完美脉冲技术 术后不良反应 面容修复满意度
下载PDF
肢端雀斑样痣黑素瘤早期非典型病变1例
11
作者 梁超 沈惠良 姚伟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期126-128,共3页
恶性黑素瘤是皮肤科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进展快速且易发生转移,本病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皮肤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即可确诊。但一些特殊类型的黑素瘤以及黑素瘤的早期病变因为临床和皮肤病理缺乏特异性表现,而容易发生误诊。本文报告... 恶性黑素瘤是皮肤科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进展快速且易发生转移,本病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皮肤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即可确诊。但一些特殊类型的黑素瘤以及黑素瘤的早期病变因为临床和皮肤病理缺乏特异性表现,而容易发生误诊。本文报告了1例肢端雀斑样痣黑色素瘤(acal lentiginous melanoma,ALM)早期非典型病变,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ALM的正确认识,避免延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端雀斑样痣黑素瘤 早期 非典型病变 病例报告
下载PDF
群组赋能教育模式干预对门诊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12
作者 夏博 董颖 +1 位作者 刘威 石红英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5期604-607,共4页
目的:探讨群组赋能教育模式干预对门诊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与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于新乡医学院附属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98例寻常型... 目的:探讨群组赋能教育模式干预对门诊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与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于新乡医学院附属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9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的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实施群组赋能教育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健康状况[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心理状态[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DLQI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93,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F-36中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1、-5.058、-2.097、-2.879,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HADS中焦虑、抑郁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9、2.509,P<0.05)。结论:群组赋能教育模式干预能够显著改善门诊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降低其焦虑、抑郁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组管理 赋能理论 健康教育 寻常型银屑病 生活质量
下载PDF
810 nm半导体激光与果酸治疗毛周角化症临床疗效分析
13
作者 王雅文 邹丹 +4 位作者 张素珍 谢嫦婷 黎秀芬 邓慧君 路庆丽 《右江医学》 2024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810 nm半导体激光与果酸两种治疗方法治疗毛周角化症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2年3月于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手臂毛周角化症患者43例,随机分成自身对照组18例,采用810 nm半导体激光治疗左上臂,70%果酸治疗右上臂,联合治疗... 目的探讨810 nm半导体激光与果酸两种治疗方法治疗毛周角化症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2年3月于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手臂毛周角化症患者43例,随机分成自身对照组18例,采用810 nm半导体激光治疗左上臂,70%果酸治疗右上臂,联合治疗组25例,采用810 nm半导体激光及70%果酸治疗方案交替治疗双上臂,间隔4周治疗一次,共治疗3次,对比分析1个月和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治疗后分别于1个月、6个月复诊,治疗后1个月三组临床总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三组临床总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联合治疗组的总显效率均高于果酸治疗和激光治疗(P<0.05或0.01)。治疗后1个月所有受试者的角质层含水量均明显提升,于6个月后再次测试数值有所回落,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个月后,联合治疗组角质层含水量更高(P<0.01)。治疗后1个月所有受试者的经皮水分丢失明显减少,于6个月后再次测试果酸治疗和激光治疗的数值回升,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个月后,联合治疗组经皮水分丢失量更低(P<0.01)。治疗期间所有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810 nm半导体激光联合果酸治疗毛周角化症的疗效优于单用激光或果酸治疗,其不良反应少,操作方便,近期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10 nm半导体激光 果酸治疗 毛周角化症 交替治疗
下载PDF
芙清抗菌功能性敷料与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在面部中度寻常痤疮患者中的应用
14
作者 于小璇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比较芙清抗菌功能性敷料(贴)与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在面部中度寻常痤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6例面部中度寻常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观察... 目的比较芙清抗菌功能性敷料(贴)与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在面部中度寻常痤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6例面部中度寻常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观察组采用芙清抗菌功能性敷料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痤疮综合分级系统(GAGS)、卡迪夫痤疮伤残指数(CADI)评分、皮肤屏障指标[经表皮水分流失量(TEWL)、角质层含水量、皮脂分泌量、皮肤pH值]、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oll样受体-2(TLR-2)、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7.67%,高于对照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GAGS、CA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TEWL、皮脂分泌量、皮肤pH值低于对照组,角质层含水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血清IL-1β、TNF-α、TLR-2、Caspase-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98%,低于对照组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芙清抗菌功能性敷料治疗面部中度寻常痤疮患者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修复皮肤屏障,调节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度寻常痤疮 芙清抗菌功能性敷料 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
下载PDF
氨甲环酸外用联合调Q开关1064 nm激光改善黄褐斑患者皮损程度的效果评价
15
作者 王宪粉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4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黄褐斑应用氨甲环酸外用联合调Q开关1064 nm激光治疗对患者皮损程度、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苏州市吴中区尹山湖医院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92例黄褐斑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接受调Q开关1064 n... 目的探讨黄褐斑应用氨甲环酸外用联合调Q开关1064 nm激光治疗对患者皮损程度、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苏州市吴中区尹山湖医院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92例黄褐斑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接受调Q开关1064 nm激光治疗6个月)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氨甲环酸外用治疗6个月),各46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褪黑素(MS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环氧化酶-2(COX-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皮损面积评分、皮损颜色评分、黄褐斑生活质量量表(MELAS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血清MSH、COX-2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血清VEGF、SOD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皮损面积、皮肤颜色、MELASQOL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氨甲环酸外用联合调Q开关1064 nm激光治疗有助于缓解黄褐斑患者皮损症状,抑制应激反应,减少色素沉着,进而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调Q开关激光 氨甲环酸 皮损 应激反应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点阵铒激光与超脉冲CO2激光治疗睑黄瘤美容效果对比
16
作者 纪孟迪 黄子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25-0028,共4页
研究比对睑黄瘤患者以点阵铒激光、超脉冲CO2激光治疗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在我院诊治的睑黄瘤患者(80例),选取时间在2019年06月-2022年06月,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组,其中40例应用超脉冲CO2激光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40例应用点... 研究比对睑黄瘤患者以点阵铒激光、超脉冲CO2激光治疗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在我院诊治的睑黄瘤患者(80例),选取时间在2019年06月-2022年06月,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组,其中40例应用超脉冲CO2激光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40例应用点阵铒激光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方法治疗后的效果比较。结果 对比疗效,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凹陷瘢痕、残留瘤体、色素异常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并且观察组评分更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美容效果满意度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比对照组满意率更高,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睑黄瘤治疗中运用点阵铒激光的疗效高于超脉冲CO2激光疗效,可有效清除瘤体,减轻色素异常,提高患者美容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阵铒激光 超脉冲CO2激光 睑黄瘤 疗效
下载PDF
负载成纤维细胞3D打印甲基丙烯酰化明胶水凝胶支架的体外促血管化
17
作者 孙慧 王立军 +2 位作者 崔艾鑫 李平平 刘致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484-3489,共6页
背景:将种子细胞与3D生物打印技术相结合可特异性地构建各种组织和器官以满足组织修复的需求,但对于损伤组织促血管化的有关研究仍有待深入。目的:通过培养负载成纤维细胞的甲基丙烯酰化明胶水凝胶支架获得上清液并与完全培养基按不同... 背景:将种子细胞与3D生物打印技术相结合可特异性地构建各种组织和器官以满足组织修复的需求,但对于损伤组织促血管化的有关研究仍有待深入。目的:通过培养负载成纤维细胞的甲基丙烯酰化明胶水凝胶支架获得上清液并与完全培养基按不同比例混合,以模拟组织修复过程中的细胞微环境,探究多种细胞微环境对内皮细胞促血管化的作用。方法:采用挤压式3D生物打印工艺制备负载成纤维细胞的甲基丙烯酰化明胶水凝胶支架,制备水凝胶支架浸提液;将水凝胶支架浸提液与完全培养基按照1∶1、1∶2、1∶4的体积比混合获得条件培养基。将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BALB3T3、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与完全培养基(对照组)、水凝胶支架浸提液共培养,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死细胞染色分析细胞活性。采用3种条件培养基与完全培养基(对照组)分别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培养,进行成管实验、血管基因检测与CD3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镜下可见水凝胶支架呈多孔性结构,流变学结果显示该水凝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CCK-8检测与活/死细胞染色显示该水凝胶支架浸提液无明显的细胞毒性。②成管实验显示,1∶1条件培养基组细胞成管总长度小于对照组(P<0.05),4组细胞成管分支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qRT-PCR检测显示,对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培养第1天,1∶2条件培养基组低于1∶1条件培养基组(P<0.01);培养第3天,1∶2条件培养基组高于对照组(P<0.01);培养第5天,1∶2条件培养基组高于其他3组(P<0.01或P<0.0001),1∶1条件培养基组低于其他3组(P<0.05或P<0.01)。对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RNA表达,培养第1天,1∶1条件培养基组高于对照组、1∶4条件培养基组(P<0.01,P<0.05),1∶2条件培养基组高于对照组(P<0.05);培养第3天,1∶4条件培养基组高于对照组(P<0.05)。④培养第3天,1∶2条件培养基组CD31表达高于对照组、1∶4条件培养基组(P<0.05)。⑤结果表明该条件培养基可模拟组织损伤后血管再生微环境,进而促进内皮细胞的血管化进程,并且1∶2条件培养基促血管化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甲基丙烯酰化明胶 水凝胶 成纤维细胞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促血管化
下载PDF
试论“治疮不离脾”的理论与实践
18
作者 刘滢 程宏斌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43-45,共3页
中医学中“疮”的范围较广,皮肤病中常见的湿疮、粉刺、疖肿、疔疮等,均可纳入该范围。程宏斌教授在临床上针对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这些狭义疮病,基于“治疮不忘湿”的核心思想,提出了“治疮不离脾”。程教授通过对湿邪产生的关键--脾... 中医学中“疮”的范围较广,皮肤病中常见的湿疮、粉刺、疖肿、疔疮等,均可纳入该范围。程宏斌教授在临床上针对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这些狭义疮病,基于“治疮不忘湿”的核心思想,提出了“治疮不离脾”。程教授通过对湿邪产生的关键--脾的调理,清除体内湿邪,恢复脾的运化功能,治疗顽固性疮病,如湿疮、囊肿性痤疮、单纯疱疹等,取得了较好的近、远期疗效。本文从临床常见疮病入手,通过列举常用治法和方药,深入分析“治疮不离脾”的理论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疮不忘湿 治疮不离脾 顽固性疮病 茯苓白术汤
下载PDF
苦参凝胶对银屑病大鼠皮肤损伤组织病理学及IL-6、PAR-2水平的影响
19
作者 熊杨 陈艳 +3 位作者 魏东 张琴 程茂杰 宋琪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 研究苦参凝胶对银屑病大鼠皮肤损伤组织病理学及IL-6、蛋白酶活化受体-2(monoclonal antibody to 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 2,PAR-2)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维A酸组、苦参凝胶高、中、低剂量组... 目的 研究苦参凝胶对银屑病大鼠皮肤损伤组织病理学及IL-6、蛋白酶活化受体-2(monoclonal antibody to 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 2,PAR-2)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维A酸组、苦参凝胶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皮肤损伤病理改变、炎症细胞浸润评分、Baker评分及血清和皮肤组织中IL-6、PAR-2水平。结果 维A酸组和苦参凝胶各剂量组大鼠背部皮肤鳞屑、红斑较模型组有所减轻,苦参凝胶组大鼠症状减轻程度优于维A酸组。维A酸组和苦参凝胶各剂量组大鼠背部皮肤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苦参凝胶中、高剂量组改善程度优于维A酸组。炎症细胞浸润评分、Baker评分及IL-6、PAR-2水平测试,模型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各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苦参凝胶中、高剂量组较维A酸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苦参凝胶对银屑病大鼠皮肤损伤组织病理学表现及IL-6、PAR-2水平具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凝胶 银屑病 大鼠 IL-6 蛋白酶活化受体-2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