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1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术联合光动力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1
作者 杨凡方 汤爱珍 +3 位作者 陈娜 郑亮 张良 陈柳青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04-107,共4页
目的:观察手术联合光动力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笔者医院给予手术联合光动力治疗的24例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复... 目的:观察手术联合光动力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笔者医院给予手术联合光动力治疗的24例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结果:纳入治疗的患者痊愈13例(54.17%),显效6例(25.00%),有效3例(12.50%),无效2例(8.33%),总有效率91.67%。伤口均甲级愈合,未出现术后感染、皮瓣坏死、溃疡等并发症。随访0.5~2年,复发4例,复发率16.67%。大部分患者术后瘢痕不明显,患者满意度高。结论:手术联合光动力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疗效良好,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好,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 手术 光动力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养肤润肠汤治疗EGFRI相关皮肤毒性反应的疗效及对美观性的影响
2
作者 孟雅楠 蒋玥 +2 位作者 李金红 胡志伟 段腾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养肤润肠汤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I)相关皮肤毒性反应的疗效及对美观性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11月-2019年1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EGFRI相关皮... 目的:探讨养肤润肠汤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I)相关皮肤毒性反应的疗效及对美观性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11月-2019年1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EGFRI相关皮肤毒性反应患者90例,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涂抹患处(每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养肤润肠汤(每日1付,分早晚2次服用),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皮肤生理指标(油脂含量、皮肤含水量)、安全性及皮肤美观性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vs 77.7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疹、瘙痒、痤疮、干燥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皮肤含水量均较治疗前较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油脂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肤美观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肝肾功能异常及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养肤润肠汤能明显提高EGFRI相关皮肤毒性反应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皮肤生理功能及皮肤美观性,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皮肤毒性反应 养肤润肠汤 临床疗效 美观性
下载PDF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与阿达帕林凝胶联合应用于痤疮患者的疗效皮损情况及痤疮瘢痕临床评分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何海涛 申风风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0期136-138,156,共4页
目的研究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痤疮患者的疗效、皮损情况及痤疮瘢痕临床评分(evaluator globe severity score,EGSS)的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9月于五河县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的102例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 目的研究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痤疮患者的疗效、皮损情况及痤疮瘢痕临床评分(evaluator globe severity score,EGSS)的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9月于五河县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的102例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外用阿达帕林凝胶治疗,观察组给予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皮损情况、EGSS评分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皮损数目、EG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患者皮损数目、EG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5%(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痤疮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可显著改善皮损,缓解痤疮严重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 阿达帕林凝胶 痤疮
下载PDF
三联疗法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一例
4
作者 高翔 赵雪宁 韩昭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24-126,共3页
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Perifolliculitis Capitis Abscedens et Suffodiens,PCAS)是一种罕见的头顶部慢性化脓性皮肤病。此病多发生于成年男性,临床表现为毛囊炎、结节、脓肿、瘘孔、穿通、脓液排出、脱发、瘢痕等。此病对头皮破... 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Perifolliculitis Capitis Abscedens et Suffodiens,PCAS)是一种罕见的头顶部慢性化脓性皮肤病。此病多发生于成年男性,临床表现为毛囊炎、结节、脓肿、瘘孔、穿通、脓液排出、脱发、瘢痕等。此病对头皮破坏性较强,治疗困难,可迁延数年或数十年之久,或造成永久性脱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顶部 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 永久性脱发 瘘孔 毛囊炎 化脓性皮肤病 三联疗法治疗 成年男性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研究探讨臭椿皮散治疗结直肠癌的潜在机制
5
作者 石诺林 倪中亚 袁富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0-177,184,共9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实验探讨中药复方臭椿皮散(Chouchunpi San,CCPS)治疗结直肠癌的潜在机制。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臭椿皮散作用靶点和结直肠癌靶点,构建蛋白质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PPI)网络,预测臭...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实验探讨中药复方臭椿皮散(Chouchunpi San,CCPS)治疗结直肠癌的潜在机制。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臭椿皮散作用靶点和结直肠癌靶点,构建蛋白质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PPI)网络,预测臭椿皮散可能的作用靶点,通过富集分析预测臭椿皮散抗结直肠癌的作用途径;CCK⁃8法检测臭椿皮散对结直肠癌细胞活性的影响;使用不同浓度臭椿皮散处理结直肠癌细胞,流式实验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划痕实验检测结直肠癌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通过多个数据库检索到臭椿皮散的117个活性成分,920个潜在靶点,787个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PPI网络分析得到STAT3、MAPK1、AKT1、MYC等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臭椿皮散主要参与对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反应等生物学过程,参与的通路涉及癌症通路,如AGE⁃RAGE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STAT3与其对应的化合物licochalcone A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细胞实验显示臭椿皮散抑制结直肠癌细胞活性,降低细胞迁移能力,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经不同浓度臭椿皮散处理后,细胞中STAT3蛋白表达显著下降,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臭椿皮散治疗结直肠癌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臭椿皮散明显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活性及迁移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降低STAT3蛋白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椿皮散 结直肠癌 网络药理学 细胞增殖 STAT3
原文传递
肿瘤相关基因ADAM15在结肠癌中一个非同义变异对细胞黏附及侵袭的影响
6
作者 王晶 贺礼兵 +2 位作者 张国燕 刘筱涵 程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44-1052,共9页
目的解析ADAM15基因单核苷酸变异(single nucleotide variant,SNV)在结肠癌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细胞学过程中的具体功能作用。方法首先对具有侵袭表型的结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全外显子组测序,然后进行野生型/突变型ADAM15结肠癌HCT-... 目的解析ADAM15基因单核苷酸变异(single nucleotide variant,SNV)在结肠癌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细胞学过程中的具体功能作用。方法首先对具有侵袭表型的结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全外显子组测序,然后进行野生型/突变型ADAM15结肠癌HCT-8细胞系细胞功能实验,进而完成野生型/突变型ADAM15细胞系的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在预后不良的患者中检出ADAM15基因SNV rs6427128,提示可能影响结肠癌的进展。细胞功能实验显示,rs6427128损失了ADAM15所具有的上调细胞侵袭能力的作用,而使细胞黏附能力增加约26%。转录组测序分析显示,与野生型相比,rs6427128过表达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细胞黏附、DNA的复制与转录、炎症反应等多种细胞生物学过程,提示rs6427128变异可能通过促进肿瘤细胞的黏附参与调节肿瘤微环境的重塑,从而影响结肠癌的进展。结论结合适当的细胞模型和较为精细的分析方法,深入解析临床样本中所检出的一些高频非同义潜在功能性变异体,可以为肿瘤相关基因的结构功能关系提供有益的提示性实验室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ADAM15基因 细胞黏附 单核苷酸变异 肿瘤微环境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缺血性卒中小鼠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容凤娇 杜佳楠 +2 位作者 蒋良富 徐夏 李媛 《广东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429-435,共7页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Dex)对缺血性卒中小鼠缺血侧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小鼠为C57BL/6(C57)小鼠和C57BL/6背景敲除Nrf2基因(Nrf2^(-/-))小鼠,将两种小鼠分为假手术组(C57-Sham组和Nrf2^(-/-)-Sham组)、脑缺血组(C57-MCAO组和Nrf2^(-...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Dex)对缺血性卒中小鼠缺血侧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小鼠为C57BL/6(C57)小鼠和C57BL/6背景敲除Nrf2基因(Nrf2^(-/-))小鼠,将两种小鼠分为假手术组(C57-Sham组和Nrf2^(-/-)-Sham组)、脑缺血组(C57-MCAO组和Nrf2^(-/-)-MCAO组)、Dex组(C57-Dex组和Nrf2^(-/-)-Dex组).小鼠体内构建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假手术组小鼠仅分离颈动脉,不插入线栓.缺血性卒中模型构建期间,Dex组小鼠腹腔注射Dex溶液(50 mg/kg)治疗.24 h后评估各组小鼠神经功能.将小鼠处死,取外周血用于炎性细胞因子检测,取全脑组织用于TTC染色,取缺血侧脑组织用于荧光定量PCR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C57小鼠中,与C57-Sham组相比,C57-MCAO组神经功能评分增加,出现梗死区域,外周血中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增加,M1型小胶质细胞极化标记基因表达明显提高,Nrf2蛋白表达减少但HO-1蛋白表达增加,且NLRP3与p-NF-κB蛋白表达增加.与C57-MCAO组相比,C57-Dex组神经功能评分减少,梗死区域面积占比降低,外周血中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减少,M1型小胶质细胞极化标记基因表达明显降低,M2型小胶质细胞极化标记基因表达明显升高,N rf2蛋白表达增加且H O-1蛋白表达进一步增加,但NLRP3与p-NF-κB蛋白表达减少.Nrf2^(-/-)小鼠脑组织中不表达Nrf2蛋白,HO-1蛋白表达极低,与Nrf2^(-/-)-Sham组相比,Nrf2^(-/-)-MCAO组与Nrf2^(-/-)-Dex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增加,出现明显梗死区域,外周血中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增加,M1型小胶质细胞极化标记基因明显提高,且NLRP3与p-NF-κB蛋白表达增加.结论Dex通过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提高M2型小胶质细胞极化,抑制M1型小胶质细胞极化,达到抑制神经炎症,逆转神经功能损伤,减少脑梗死面积占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缺血性卒中 小胶质细胞 极化 Nrf2基因敲除
下载PDF
从“阴阳不和”理论角度探讨肠癌的发病机制、病机演变及临床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栋 孔宪斌 +3 位作者 李清波 李雯 李玉 孟静岩 《天津中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301-306,共6页
中医认为肝脾不调、脾胃不和、肝胃不和等脏腑不和及气血津液不和、寒热不调等均归属于“阴阳不和”,与肠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基于此,提出“阴阳不和”是肠癌的核心发病机制。肠癌各期病机变化各异,是虚、实及虚实夹杂的动态演变,... 中医认为肝脾不调、脾胃不和、肝胃不和等脏腑不和及气血津液不和、寒热不调等均归属于“阴阳不和”,与肠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基于此,提出“阴阳不和”是肠癌的核心发病机制。肠癌各期病机变化各异,是虚、实及虚实夹杂的动态演变,而非本虚标实一言概之,但皆因“阴阳不和”所致。故肠癌的中医治则当以“和法”为主,和其不和,“和法”应贯彻肠癌各期临床治疗始终,使其达到阴平阳秘。因此,文章从“阴阳不和”理论角度出发,探讨肠癌的发病机制、病机演变及临床治疗,以期为肠癌的中医临床诊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癌 阴阳不和 发病机制 病机演变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毛囊微型化发生的机制与最新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潇 雷铁池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10-1616,共7页
雄激素性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又称为脂溢性脱发,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脱发类型,毛囊微型化是该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征。目前研究已发现有很多原因可诱导毛囊微型化的发生,一方面通过促使患者头皮毛囊真皮乳头细胞(dermal p... 雄激素性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又称为脂溢性脱发,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脱发类型,毛囊微型化是该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征。目前研究已发现有很多原因可诱导毛囊微型化的发生,一方面通过促使患者头皮毛囊真皮乳头细胞(dermal papilla cell,DPC)分泌毛囊抑制因子、DPC发生凋亡和自噬障碍,另一方面通过毛周微循环形成障碍、毛囊干细胞的过度耗竭及真皮鞘细胞的丢失与纤维化进一步加剧了AGA的发生发展,最终导致患者的毛发由最初的终毛逐渐转换为细小的毳毛。本综述从不同角度探讨毛囊微型化的病因与机制,为未来对AGA的有效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睾酮 真皮乳头 毛囊微型化 毛囊干细胞
原文传递
VEGF、CD34在左右半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0
作者 邓小雅 杨君 +1 位作者 李艳艳 曹子芬 《华夏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47-51,共5页
目的: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分化抗原簇34(CD34)在左右半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左、右半结肠癌的组织标本80例,左、右半结肠癌组织标本按1∶1纳入,各40例。分析VEGF、CD34... 目的: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分化抗原簇34(CD34)在左右半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左、右半结肠癌的组织标本80例,左、右半结肠癌组织标本按1∶1纳入,各40例。分析VEGF、CD34表达水平与左、右半结肠癌组织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右半结肠癌VEGF阳性、CD34阳性表达率高于左半结肠癌,右半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神经管及脉管侵犯占比高于左半结肠癌,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EGF、CD34表达水平与左、右半结肠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神经管侵犯、脉管侵犯有关(OR>1,P<0.05)。结论:左、右半结肠癌组织中VEGF、CD34阳性表达有明显差异,淋巴结转移、神经管侵犯、脉管侵犯与VEGF、CD34阳性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白细胞分化抗原簇34 病理特征
下载PDF
环状RNA hsa_circ_103809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1
作者 张继超 滕贤麟 +2 位作者 颜喜胜 林恒军 邱学科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6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环状RNA(circRNA)hsa_circ_103809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复发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结肠癌HCT116、SW480、DLD-1、SW620细胞株及正常结肠上皮NCM460细胞株中hsa_circ_103809的表达进行检测,对既往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另选取201... 目的探讨环状RNA(circRNA)hsa_circ_103809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复发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结肠癌HCT116、SW480、DLD-1、SW620细胞株及正常结肠上皮NCM460细胞株中hsa_circ_103809的表达进行检测,对既往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另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金华市人民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且术后病理明确为结肠癌患者80例,术后取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作为研究样本,检测样本中hsa_circ_103809表达差异,并分析hsa_circ_103809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学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评估hsa_circ_103809对结肠的诊断效能;Cox风险回归模型对结肠癌预后的进行单、多因素分析;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 rank检验对结肠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①与正常结肠上皮NCM460细胞株相比,结肠癌HCT116、SW480、DLD-1、SW620细胞株hsa_circ_103809表达均降低(P<0.05);②与癌旁组织相比,肿瘤组织中hsa_circ_103809表达降低(P<0.05);③肿瘤组织中hsa_circ_103809表达与结肠癌患者性别、年龄、病理分期无关(P>0.05),与分化程度、肿瘤类型、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有关(P<0.05);hsa_ci④rc_103809对结肠癌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为0.736(95%CI:0.661~0.803),约登指数为0.375,截断值为0.726,敏感度为65.50%,特异性为70.80%;⑤经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肿瘤类型与hsa_circ_103809低表达是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sa_circ_103809低表达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高表达患者(P<0.05)。结论hsa_circ_103809在结肠癌肿瘤组织中呈低表达,且对患者预后复发及生存周期具有一定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环状RNA 预后 总生存时间
下载PDF
骶尾部藏毛窦根治术的远期疗效观察
12
作者 黄子宸 李晨 +1 位作者 魏子剑 郑丽华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12期1463-1465,共3页
目的 观察藏毛窦根治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3月至2022年2月于中日友好医院诊断并住院手术治疗的藏毛窦患者43例,统计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创面愈合、复发、相关并发症及疼痛情况,并进行随访。结果 ... 目的 观察藏毛窦根治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3月至2022年2月于中日友好医院诊断并住院手术治疗的藏毛窦患者43例,统计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创面愈合、复发、相关并发症及疼痛情况,并进行随访。结果 患者住院时间(4.60±3.14)d,手术时间(35.91±16.62)min;术后使用抗生素33例,平均(2.73±1.42)d;术后使用止疼药39例,平均(2.79±1.63)d。术后切口愈合时间20~100 d,平均(60±40)d;并发症发生率7.0%(3/43)。治愈率为97.7%,复发率为2.3%(1/43)。患者术后1个月VAS评分(1.64±1.81)分,术后3个月(0.21±0.75)分,术后6个月(0.05±0.31)分,术后1年(0.00±0.00)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骶尾部藏毛窦患者行藏毛窦根治术远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毛窦 藏毛窦根治术 远期疗效
下载PDF
超分子水杨酸辅助治疗23例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观察
13
作者 熊潇 胡瑜霞 +1 位作者 刘菡 黄秀子 《中国医疗美容》 2023年第4期35-37,共3页
目的 探讨超分子水杨酸辅助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笔者医院2020年5月-2021年8月就诊的23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超分子水杨酸联合火针辅助常规治疗,观察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 ... 目的 探讨超分子水杨酸辅助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笔者医院2020年5月-2021年8月就诊的23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超分子水杨酸联合火针辅助常规治疗,观察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4次后,总有效率为100%,不良反应轻微,随访12周,复发率为13.04%。结论 超分子水杨酸辅助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能够快速提高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轻微,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水杨酸 马拉色菌毛囊炎 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
下载PDF
荧光染色检测在马拉色菌毛囊炎诊断的临床价值
14
作者 尹梅丹 贺爱平 朱菊英 《黑龙江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936-938,共3页
目的:探究荧光染色检测在马拉色菌毛囊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9月于我所就诊的68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皮损处标本两份,分别采用荧光染色法检测及氢氧化钾(KOH)湿片法检测。分析两种方法染色效果及表现,并分析两种... 目的:探究荧光染色检测在马拉色菌毛囊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9月于我所就诊的68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皮损处标本两份,分别采用荧光染色法检测及氢氧化钾(KOH)湿片法检测。分析两种方法染色效果及表现,并分析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结果:采用荧光染色法诊断马拉色菌毛囊炎阳性患者60例,阳性率为88.24%(60/68),高于KOH湿片法检出马拉色菌毛囊炎阳性患者46例,阳性率为67.65%(46/68),有统计学差异(x^(2)=8.382,P=0.004)。结论:与KOH湿片法相比,荧光染色法在马拉色菌毛囊炎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阳性检出率较高,为临床明确诊断提供可靠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拉色菌毛囊炎 荧光染色法 氢氧化钾湿片法 诊断准确度
下载PDF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成本-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玉梅 邢蕴博 +2 位作者 杨艳 师晋萍 周建芳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16-818,共3页
目的:评价口服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及费用情况。方法:160例马拉色菌毛囊炎病人随机分为2组。伊曲康唑组85例,予伊曲康唑胶囊200 mg·d-1,口服,连续14 d;氟康唑组75例,予氟康唑胶囊150 mg·d-1,口服,连续1... 目的:评价口服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及费用情况。方法:160例马拉色菌毛囊炎病人随机分为2组。伊曲康唑组85例,予伊曲康唑胶囊200 mg·d-1,口服,连续14 d;氟康唑组75例,予氟康唑胶囊150 mg·d-1,口服,连续14 d。治疗后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伊曲康唑组与氟康唑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74/85)和83%(62/75)。成本-效果比(C/E)分别为3.87和4.24,增量成本-效果比(ΔC/ΔE)为-3.16。敏感度分析结果与参数改变前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有较佳的成本-效果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曲康唑 氟康唑 毛囊炎 马拉色霉菌属 成本及成本分析 费用效益分析 成本-效果分析
下载PDF
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后择期手术与急诊手术治疗左半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疗效比较
16
作者 母崇靖 徐晨昶 +3 位作者 金一琦 缪冬鏐 朱志刚 陈磊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26-1130,共5页
目的 比较自膨式金属支架(self-expanding metal stent,SEMS)置入与急诊手术(emergency surgery,ES)治疗左半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0年12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就诊的左半结肠癌伴... 目的 比较自膨式金属支架(self-expanding metal stent,SEMS)置入与急诊手术(emergency surgery,ES)治疗左半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0年12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就诊的左半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随机数表法1∶1分配至SEMS组和ES组,主要结局指标为造口率和腹腔镜手术率。结果 最终纳入分析的SEMS组18例,ES组20例。SEMS组有更低的造口率(16.7%vs.65.0%,P=0.004),更多的淋巴结清扫数(18.28 vs.13.25,P=0.01)。SEMS组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比例显着高于ES组(66.7%vs.10.0%,P=0.001)。SEMS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ES组(22.2%vs.40.0%,P=0.025)。结论 与ES相比,SEMS置入在治疗左半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的手术短期结果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更低的造口率,更少的术后并发症,更高的微创手术率,更符合现代微创外科及加速康复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左半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 自膨式金属支架 急诊手术
下载PDF
胃癌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A2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及预后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吕柏楠 石晓明 +2 位作者 吴胜春 唐雷 杨永宾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6期819-822,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与肿瘤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关系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93例胃癌组织、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HMGA2、MMP-9的表达;收集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并进行...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与肿瘤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关系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93例胃癌组织、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HMGA2、MMP-9的表达;收集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HGMA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P<0.01);MMP-9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P<0.01)。HMGA2与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蛋白阳性表达均与胃癌组织的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无关(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HMGA2与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呈正相关(r=0.317,P<0.01)。经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HMGA2、MMP-9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的生存率均低于表达阴性患者(P<0.01)。结论 HMGA2、MMP-9与胃癌浸润和转移有关,两者表达具有相互协同作用,对胃癌的侵袭和转移起重要的促进作用。HMGA2、MMP-9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可能成为胃癌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高迁移率族蛋白A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侵袭 转移 预后 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A2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下载PDF
从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皮损和非皮损区分离和鉴定马拉色菌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玉梅 黎小东 +2 位作者 邢蕴博 刘金花 龚业清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7期817-818,793,共3页
目的研究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皮损区和非皮损区马拉色菌菌种的检出以及菌种的构成。方法采用菜子油培养基,根据菌落形态和生理生化特点进行菌种鉴定。结果从毛囊内共分离出326株马拉色菌,其中球形马拉色菌255株,占78.22%;合轴马拉色菌54... 目的研究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皮损区和非皮损区马拉色菌菌种的检出以及菌种的构成。方法采用菜子油培养基,根据菌落形态和生理生化特点进行菌种鉴定。结果从毛囊内共分离出326株马拉色菌,其中球形马拉色菌255株,占78.22%;合轴马拉色菌54株,占16.56%;糠秕马拉色菌17株,占5.22%。从皮损部位疹间皮肤皮屑分离马拉色菌298株,其中合轴马拉色菌221株,占74.16%;糠秕马拉色菌43株,占14.43%;球形马拉色菌30株,占10.07%;钝形马拉色菌4株,占1.34%。菌种检出率和菌种构成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和P<0.0001)。结论球形马拉色菌是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优势致病菌,正常皮肤则以合轴马拉色菌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拉色菌毛囊炎 马拉色菌属 培养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行双吻合器保肛手术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宏 沈延艳 +4 位作者 丛进春 乔雷 冯勇 陈春生 刘恩卿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18-320,共3页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行双吻合器保肛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间应用双吻合器行保肛手术的7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直肠闭合及吻合均成功,术后切缘病理均未见癌细胞浸润,无吻合口漏及手术死亡。73例(93.6%)随...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行双吻合器保肛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间应用双吻合器行保肛手术的7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直肠闭合及吻合均成功,术后切缘病理均未见癌细胞浸润,无吻合口漏及手术死亡。73例(93.6%)随访9~65个月,盆腔复发2例(2.7%),腹腔广泛转移1例(1.4%),肝脏转移7例(9.6%),吻合口局部复发1例(1.4%,术后11个月再行Miles术)。结论双吻合技术可为低位直肠癌患者提供保肛机会,使用得当可有效预防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外科学 结直肠外科手术/方法 手术后并发症/预防与控制
下载PDF
氟康唑联合2%酮康唑洗剂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54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杨洪 李锦 钟敏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05-606,共2页
目的 探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有效方法。方法 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 5 4例 ,口服氟康唑 15 0mg ,每 5天 1次 ,共 6次 ;同时外用 2 %酮康唑洗剂 ,1次 /d ,连用 3 0天。疗程结束后作临床及真菌学疗效判定 ,并与既往文献单纯系统用药比... 目的 探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有效方法。方法 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 5 4例 ,口服氟康唑 15 0mg ,每 5天 1次 ,共 6次 ;同时外用 2 %酮康唑洗剂 ,1次 /d ,连用 3 0天。疗程结束后作临床及真菌学疗效判定 ,并与既往文献单纯系统用药比较。结果 临床和真菌学有效率分别为 87.1%和 92 .6%。治疗结束后 2月 ,3 2例痊愈或显效病人随访 ,复发率为 6.3 %。结论 氟康唑联合采乐洗剂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安全、效高 ;可能有多种易患因素影响其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炎 马拉色菌 氟康唑 酮康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