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荧光染色法在孢子丝菌病组织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1
作者 邵也 张晓冬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27-529,共3页
目的:探讨荧光染色法在孢子丝菌病组织病理切片的致病菌检测的应用价值,为孢子丝菌病的诊断提供新方法。方法:收集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就诊的疑诊孢子丝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取患者皮损处组织,分别进行真菌培养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石... 目的:探讨荧光染色法在孢子丝菌病组织病理切片的致病菌检测的应用价值,为孢子丝菌病的诊断提供新方法。方法:收集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就诊的疑诊孢子丝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取患者皮损处组织,分别进行真菌培养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石蜡包埋组织进行平行试验,染色方法包括苏木精-伊红(HE)染色、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和基膜六胺银(PASM)染色和真菌荧光染色,以真菌培养阳性为金标准,比较其阳性率和染色效果。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5例临床疑诊孢子丝菌病患者真菌培养阳性36例(80.00%),HE染色均为非特异性肉芽肿性改变,PAS染色阳性30例(66.67%),PASM染色阳性30例(66.67%),荧光染色阳性40例(88.89%)。由真菌培养阳性病例中染色方式与阳性率的交叉列联表及卡方检验结果可知,染色方式与阳性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9例真菌培养阴性的疑诊孢子丝菌病患者,荧光染色阳性4例,HE、PAS及PASM染色法结果均阴性。结论:荧光染色法检测孢子丝菌病患者组织切片中病原体阳性率高,具有高灵敏、高特异性的优点,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具备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染色法 孢子丝菌病 诊断 真菌培养 组织病理学检查
原文传递
皮肤隐球菌病1例
2
作者 强明月 黄云丽 李红宾 《皮肤病与性病》 2024年第2期125-126,共2页
患者男,23岁,学生。“面颈部、前臂结节、斑块及溃疡、结痂4月”就诊。皮肤科检查:面部、耳后、颈部及前臂伸侧甲盖至核桃大小红色斑块,中央溃疡、结痂,皮损边界清楚。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及皮下组织内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PAS染色... 患者男,23岁,学生。“面颈部、前臂结节、斑块及溃疡、结痂4月”就诊。皮肤科检查:面部、耳后、颈部及前臂伸侧甲盖至核桃大小红色斑块,中央溃疡、结痂,皮损边界清楚。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及皮下组织内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PAS染色可见隐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病 皮肤 感染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孢子丝菌病血清学诊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崔岩 石滢 +1 位作者 Mulubwa Changa Chibesa 李珊山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5期443-447,共5页
孢子丝菌病是由致病性孢子丝菌感染引起的呈全球分布的皮肤真菌病。目前孢子丝菌病的诊断方法仍依赖于真菌培养和病理检查,但是这两种方法存在所需时间长、技术门槛高等弊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清学诊断在孢子丝菌病诊断中的... 孢子丝菌病是由致病性孢子丝菌感染引起的呈全球分布的皮肤真菌病。目前孢子丝菌病的诊断方法仍依赖于真菌培养和病理检查,但是这两种方法存在所需时间长、技术门槛高等弊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清学诊断在孢子丝菌病诊断中的可行性,其关键则是诊断靶点,决定了特异性及敏感性。该文旨在回顾孢子丝菌血清学诊断靶点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子丝菌病 血清学诊断 鼠李甘露聚糖肽
下载PDF
伴窦道形成的Majocchi肉芽肿
4
作者 潘香君 徐瑾 胡云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05-408,共4页
报告1例伴窦道形成的Majocchi肉芽肿。患者男,42岁。左小腿多发红斑及溃疡伴瘙痒2个月余。皮肤科检查:左小腿见边界欠清的水肿性红斑,表面有2处浅表性溃疡,直径分别约1mm和5mm。溃疡下方伴窦道形成,挤压窦道口可见清亮的渗出液。窦道周... 报告1例伴窦道形成的Majocchi肉芽肿。患者男,42岁。左小腿多发红斑及溃疡伴瘙痒2个月余。皮肤科检查:左小腿见边界欠清的水肿性红斑,表面有2处浅表性溃疡,直径分别约1mm和5mm。溃疡下方伴窦道形成,挤压窦道口可见清亮的渗出液。窦道周围皮肤见粟粒大红色丘疹、丘疱疹及水疱,疱壁薄,疱液清亮,部分破溃伴渗出。皮损组织病理:真皮内可见毛囊周围炎,真皮全层混合炎症细胞、组织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浸润,并伴上皮样细胞肉芽肿形成。过碘酸希夫染色可见孢子及菌丝。窦道渗出液直接镜检:见菌丝。窦道渗出液真菌培养:可见表面白色,背面浅红色羊毛样菌落。分子生物学鉴定:红色毛癣菌。诊断:红色毛癣菌致Majocchi肉芽肿。予伊曲康唑口服,疗效佳,随访至今未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jocchi肉芽肿 红色毛癣菌 窦道
原文传递
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一例
5
作者 王立程 陈东科 +3 位作者 朱雄 林于金 钟山 何吕芬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年第10期752-755,共4页
本文报道一例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患者因右前臂红肿,皮肤破溃入院。脓液涂片见大量酵母样真菌孢子,菌体外周有荚膜包绕。真菌培养取乳白色菌落进行飞行时间质谱鉴定为新生隐球菌。抗感染治疗后行游离植皮手术,出院后继续口服氟康唑,60... 本文报道一例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患者因右前臂红肿,皮肤破溃入院。脓液涂片见大量酵母样真菌孢子,菌体外周有荚膜包绕。真菌培养取乳白色菌落进行飞行时间质谱鉴定为新生隐球菌。抗感染治疗后行游离植皮手术,出院后继续口服氟康唑,60天后皮损基本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病 皮肤 感染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mNGS方法辅助诊断真菌感染性肉芽肿
6
作者 严秋红 黄欣 袁小英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226-228,231,共4页
真菌引起的感染性肉芽肿,包括Majocchi肉芽肿、着色芽生菌病、孢子丝菌病和暗色丝孢霉病等[1]。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等真菌感染所致的感染性肉芽肿临床表现多样,既可表现为单个结节,也可以表现为淋巴管型改变,病理一般表现包括多... 真菌引起的感染性肉芽肿,包括Majocchi肉芽肿、着色芽生菌病、孢子丝菌病和暗色丝孢霉病等[1]。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等真菌感染所致的感染性肉芽肿临床表现多样,既可表现为单个结节,也可以表现为淋巴管型改变,病理一般表现包括多核巨细胞、组织细胞或浆细胞在内的混合炎性细胞浸润,因此确诊病原微生物是指导临床治疗的关键。传统病原学诊断多采用组织培养,耗时长、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快速、准确诊断感染的需求。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是一种不依赖于分离培养的新兴病原体检测技术,以其不需培养、鉴定速度快(仅需13 h)、准确率高等优点逐步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3],本研究旨在探讨mNGS在外伤所致皮肤真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肉芽肿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球孢子丝菌 疣状瓶霉
下载PDF
真菌性皮肤病口服伊曲康唑致肝损害时以特比奈芬片替代治疗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陈燕 张任贤 《北方药学》 2023年第5期100-102,共3页
目的:研究真菌性皮肤病口服伊曲康唑致肝损害时以盐酸特比奈芬片替代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患者均来自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皮肤科,总计60例真菌性皮肤病患者,起止时间为2021年5月至2022年11月,对照组(30例,伊曲康唑胶囊,每... 目的:研究真菌性皮肤病口服伊曲康唑致肝损害时以盐酸特比奈芬片替代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患者均来自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皮肤科,总计60例真菌性皮肤病患者,起止时间为2021年5月至2022年11月,对照组(30例,伊曲康唑胶囊,每次0.25g,每日1次)和观察组(30例,伊曲康唑致肝损害后改用盐酸特比萘芬片治疗,每次0.1g,每日1次)。结果:盐酸特比萘芬片治疗下真菌性皮肤病患者总有效率,各类真菌性皮肤病疾病治疗时间,各类真菌性皮肤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真菌清除率,生理、心理、社会、健康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各项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伊曲康唑胶囊治疗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盐酸特比萘芬片在真菌性皮肤病治疗中的疗效与伊曲康唑胶囊治疗的疗效均较好,因此口服伊曲康唑肝功不耐受的患者可用盐酸特比萘芬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特比萘芬片 真菌性皮肤病 真菌清除效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须癣毛癣菌致皮肤、眼部深在感染1例 被引量:7
8
作者 唐鸿珊 胡白 +3 位作者 朱一元 高银花 卫广英 赵政龙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3-124,共2页
患者女性,63岁,因左面部上下眼睑肿胀伴低热10天入院。体检:左上下眼睑、左颧上部明显红肿有压痛,中央有小片黑色坏死,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红肿、坏死性黑痂扩大至直径6cm,皮损组织涂片真菌检查发现大量分隔菌丝,培养为须癣毛癣... 患者女性,63岁,因左面部上下眼睑肿胀伴低热10天入院。体检:左上下眼睑、左颧上部明显红肿有压痛,中央有小片黑色坏死,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红肿、坏死性黑痂扩大至直径6cm,皮损组织涂片真菌检查发现大量分隔菌丝,培养为须癣毛癣菌,诊断皮肤深部真菌感染,服伊曲康唑0.2,每日2次,52天基本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癣毛癣菌 皮肤深部真菌感染 伊曲康唑 眼球感染
下载PDF
深部真菌感染治疗药物药效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罗庆录 张彤 +2 位作者 许洁 郭静 李丽莉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1期23-26,共4页
深部真菌感染的各种疾病,如念珠菌病、霉菌病、隐球菌病等的治疗,由制霉菌素、灰黄霉素、两性霉素B,发展到用咪唑类药物,如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沃利康唑等高效、低毒、选择性好的新型抗真菌药,这些新型抗真菌药解决了真菌的耐药... 深部真菌感染的各种疾病,如念珠菌病、霉菌病、隐球菌病等的治疗,由制霉菌素、灰黄霉素、两性霉素B,发展到用咪唑类药物,如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沃利康唑等高效、低毒、选择性好的新型抗真菌药,这些新型抗真菌药解决了真菌的耐药问题,制止了盲目的用药.特别是采取联合用药的方法,使深部真菌病的治疗进入一个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真菌病 治疗 抗真菌药 药效比较
下载PDF
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孢子丝菌病疗效及其对病原真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爱平 高那 +4 位作者 刘伟 万喆 陈伟 涂平 李若瑜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1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联合治疗孢子丝菌病的疗效,评价两药体外联合对申克孢子丝菌菌丝相和酵母相的抗菌活性。方法口服伊曲康唑200 mg/d和特比萘芬250 mg/d治疗孢子丝菌病;体外联合药敏试验采用棋盘微量稀释法,计算分数抑菌浓... 目的初步探讨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联合治疗孢子丝菌病的疗效,评价两药体外联合对申克孢子丝菌菌丝相和酵母相的抗菌活性。方法口服伊曲康唑200 mg/d和特比萘芬250 mg/d治疗孢子丝菌病;体外联合药敏试验采用棋盘微量稀释法,计算分数抑菌浓度(FIC)指数判定两药相互作用具有协同、拮抗或无关作用。结果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联合成功治愈3例经伊曲康唑治疗无效的孢子丝菌病患者。两药体外联合对申克孢子丝菌菌丝相具有75%的协同作用,对酵母相为70%(P=0.50)。结论初步研究显示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联合治疗孢子丝菌病有效安全,体外联合药敏试验显示两药具有较高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子丝菌病 伊曲康唑 特比萘芬 申克孢子丝菌 菌丝相 酵母相 联合药敏 协同作用
下载PDF
坏疽性脓皮病样毛孢子菌病 被引量:5
11
作者 郑岳臣 陈善娟 +4 位作者 冯爱平 鄔焱卿 毛叶红 孟赤 黄文英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09-410,共2页
1病例资料 患者男,44岁.外伤后右腹股沟溃疡3年、外阴部溃疡5个月,伴疼痛2个月,于2005年12月8日入我院。3年前患者因车祸致右侧腹股沟外伤,在当地医院行伤口清创缝合后很快愈合。
关键词 毛孢子菌病 坏疽性脓皮病样 溃疡 阿萨希丝孢酵母
下载PDF
碘化钾与伊曲康唑联合治疗孢子丝菌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吕雪莲 刘晓明 +3 位作者 马洁浩 侯素春 王华 王玲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19-721,726,共4页
目的观察碘化钾与伊曲康唑单独用药和联合用药对实验性孢子丝菌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小鼠孢子丝菌皮内和系统感染模型,分别设立对照组、碘化钾组、伊曲康唑组及碘化钾和伊曲康唑联合用药组,检测各组真菌培养阳性率、组织中孢子数目... 目的观察碘化钾与伊曲康唑单独用药和联合用药对实验性孢子丝菌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小鼠孢子丝菌皮内和系统感染模型,分别设立对照组、碘化钾组、伊曲康唑组及碘化钾和伊曲康唑联合用药组,检测各组真菌培养阳性率、组织中孢子数目及炎症浸润细胞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用药组皮内感染皮损中孢子数目减少,系统感染组织器官真菌培养阳性率降低,联合用药组与单独用药组上述两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皮内感染三个用药组都可引起炎症细胞的浸润增加,联合用药组以巨噬细胞的增加尤为明显。结论碘化钾与伊曲康唑联合治疗小鼠孢子丝菌皮内感染和系统感染均优于两种药物单独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子丝菌病 碘化钾 伊曲康唑
下载PDF
脓肿分枝杆菌性皮肤溃疡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雪 赵亭 +1 位作者 孙秋宁 张建中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39-340,共2页
报告1例院外散发的皮肤脓肿分枝杆菌病。患者女,52岁。左颞部慢性皮肤溃疡3年,常规细菌学和真菌学检查阴性,多种抗生素(包括异烟肼和利福平)治疗无效。皮损分枝杆菌培养及菌株鉴定为脓肿分枝杆菌,该分离株对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耐... 报告1例院外散发的皮肤脓肿分枝杆菌病。患者女,52岁。左颞部慢性皮肤溃疡3年,常规细菌学和真菌学检查阴性,多种抗生素(包括异烟肼和利福平)治疗无效。皮损分枝杆菌培养及菌株鉴定为脓肿分枝杆菌,该分离株对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耐药,对链霉素临界耐药。给予阿米卡星、克拉霉素及左旋氧氟沙星治疗后明显好转。提示在我国有院外散发脓肿分枝杆菌感染的病例,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可疑病例做非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 皮肤 脓肿分枝杆菌性 治疗
下载PDF
深部克柔念珠菌感染豚鼠模型的建立及致病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建钊 王英 +2 位作者 顾军 张丽娟 李秀凯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31-333,共3页
目的建立深部克柔念珠菌感染的豚鼠模型,并对其进行致病性研究。方法采用皮下注射曲安奈德和腹腔注射环磷酰胺诱导豚鼠进入免疫抑制状态后,静脉注射克柔念珠菌悬液,使豚鼠发生深部克柔念珠菌感染;与免疫正常组(对照组)豚鼠比较,观察两... 目的建立深部克柔念珠菌感染的豚鼠模型,并对其进行致病性研究。方法采用皮下注射曲安奈德和腹腔注射环磷酰胺诱导豚鼠进入免疫抑制状态后,静脉注射克柔念珠菌悬液,使豚鼠发生深部克柔念珠菌感染;与免疫正常组(对照组)豚鼠比较,观察两组死亡情况和脏器的组织载菌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抑制组(实验组)豚鼠的死亡从感染后1d开始,3~4d达到高峰,至第6天止,其死亡率是正常组的10倍(P<0.01);各脏器的组织载菌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检查的4种脏器中,最为易感的是肾脏,最不易感的是肝脏,各脏器间易感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本实验能有效诱导豚鼠的免疫抑制状态,明显增加豚鼠体内发生深部克柔念珠菌感染的概率;豚鼠的死亡率和组织载菌量是客观反映豚鼠体内真菌感染情况的敏感观察指标。用上述方法成功建立的深部克柔念珠菌感染豚鼠模型可用于后续抗真菌药体内抗真菌活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克柔念珠菌 深部感染 豚鼠
下载PDF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耀婷 陈险峰 +4 位作者 胡海清 殷杏 陈勇 周庭银 仲人前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3期151-15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BG)检测(G试验)在诊断器官移植术后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130例在本院肝、肾移植中心住院疑似IFI的患者的血浆标本,进行G实验检测。其中64例最终确诊...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BG)检测(G试验)在诊断器官移植术后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130例在本院肝、肾移植中心住院疑似IFI的患者的血浆标本,进行G实验检测。其中64例最终确诊或临床诊断为IFI患者,设为IFI组,余66例为非IFI组。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和GKT-5M 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血浆BG浓度≥10 pg/mL判定G试验阳性。采用四格表计算G试验诊断IFI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对G试验结果进行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 130例患者中,IFI组中G试验阳性57/64,阳性率89.1%;阴性7例,假阴性率10.9%。非IFI组G试验阳性15/66,假阳性率22.7%。G试验阳性诊断IFI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1%,77.3%,79.2%和87.9%。根据G试验结果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75(95%CI:0.813~0.937)。结论 G试验对器官移植患者IFI具有中等诊断价值。适当提高诊断界值及重复检测可较大程度地消除假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1 3)-β-D葡聚糖 器官移植 侵袭性真菌感染 诊断
下载PDF
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在诊断深部真菌感染上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马蕾 李挺 李若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01-503,共3页
观察微波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临床常见的几种深部真菌感染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选用鼠抗曲霉单克隆抗体、兔抗新生隐球菌及兔抗白念珠菌多克隆抗体,分别对34例深部真菌感染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进行PAS染色、微波EnVisio... 观察微波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临床常见的几种深部真菌感染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选用鼠抗曲霉单克隆抗体、兔抗新生隐球菌及兔抗白念珠菌多克隆抗体,分别对34例深部真菌感染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进行PAS染色、微波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16例可疑曲霉感染14例阳性,11例可疑隐球菌感染全部阳性,7例念珠菌感染6例阳性,菌体染色清晰几无背景。结论:微波EnVision免疫组化二步法应用于深部真菌感染检测具有高敏感、低背景、快速简便的特点,在真菌病的临床病理诊断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 诊断 深部真菌感染 微波抗原修复
下载PDF
皮肤链格孢霉病1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尤海燕 尤刚 +3 位作者 李晓杰 刘冰梅 张美莲 王敬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2-84,共3页
报告1例皮肤链格孢霉病。患者女,27岁。右颊部出现浸润性斑块,其中央形成溃疡8年。真菌学检查及扫描电镜观察,鉴定为交链链格孢。组织病理检查示:溃疡边缘伴有大量多核巨细胞肉芽肿;寄生形态苏木精-伊红染色表现为空泡样结构、棕色分隔... 报告1例皮肤链格孢霉病。患者女,27岁。右颊部出现浸润性斑块,其中央形成溃疡8年。真菌学检查及扫描电镜观察,鉴定为交链链格孢。组织病理检查示:溃疡边缘伴有大量多核巨细胞肉芽肿;寄生形态苏木精-伊红染色表现为空泡样结构、棕色分隔菌丝或棕色孢子;PAS染色见大型圆形孢子和粗细不一的分隔菌丝。患者接受伊曲康唑200mg/d口服治疗,第9周溃疡结痂、愈合。复查组织病理仍见肉芽肿及真菌成分,分离培养未阴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格孢霉病 皮肤 链格孢屡 分生孢子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足部皮肤镰刀菌病 被引量:4
18
作者 林映萍 杨艳平 +2 位作者 黄文明 李文 樊翌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报告1例由茄病镰刀菌引起的足部皮肤镰刀菌病。方法:皮损分泌物直接镜检、真菌培养,活检皮损作组织病理学检查,培养、分离菌株行DNA序列分析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皮损直接镜检见无色、分隔菌丝,组织病理显示真皮内菌丝和孢子。沙... 目的:报告1例由茄病镰刀菌引起的足部皮肤镰刀菌病。方法:皮损分泌物直接镜检、真菌培养,活检皮损作组织病理学检查,培养、分离菌株行DNA序列分析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皮损直接镜检见无色、分隔菌丝,组织病理显示真皮内菌丝和孢子。沙堡弱培养基(SDA)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培养出灰白色棉絮状菌落,微量培养可见大、小分生孢子和厚壁孢子,具有镰刀菌样细胞结构特征。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分析符合茄病镰刀菌。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特比萘芬敏感。给予口服特比萘芬0.25 g,每天2次,治疗5个月后皮损完全愈合。结论:该例为由茄病镰刀菌感染引起的足部溃疡,特比萘芬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部溃疡 镰刀菌 rDNA内转录间隔区 DNA序列分析
下载PDF
荚膜在小鼠原发性皮肤新生隐球菌感染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元杰 温海 +5 位作者 顾菊林 黄欣 潘炜华 徐红 赵瑾 仇云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12-714,733,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隐球菌多糖荚膜在小鼠原发性皮肤新生隐球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按照笔者建立的原发性皮肤隐球菌感染模型构建方法,将新生隐球菌标准野生株B3501与荚膜缺陷株cap64分别皮内接种于免疫抑制与非抑制的BALB/c小鼠,皮损真菌培养... 目的探讨新生隐球菌多糖荚膜在小鼠原发性皮肤新生隐球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按照笔者建立的原发性皮肤隐球菌感染模型构建方法,将新生隐球菌标准野生株B3501与荚膜缺陷株cap64分别皮内接种于免疫抑制与非抑制的BALB/c小鼠,皮损真菌培养与组织病理检查确证感染。观察2种隐球菌感染的病程,比较皮损形成与消退的时间。结果野生株与荚膜缺陷株新生隐球菌皮下接种于BALB/c小鼠后,均可以在免疫抑制与非抑制的BALB/c小鼠皮肤上产生结节、丘疹、溃疡、传染性软疣样皮损,皮损可以自愈,真菌培养与病理确证为隐球菌感染。2种菌株感染的病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野生株与荚膜缺陷株新生隐球菌均可以造成BALB/c小鼠相似的皮肤感染。荚膜可能不是小鼠皮肤隐球菌感染的主要毒力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 皮肤 小鼠 荚膜
下载PDF
星形诺卡菌性足菌肿 被引量:7
20
作者 梁洁 杨慧兰 +3 位作者 刘仲荣 吴燕虹 林挺 樊建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50-651,共2页
报告1例星形诺卡菌性足菌肿。患者男,29岁。左踝部外伤后出现肿块、结节,并形成窦道,有脓液溢出,逐渐加重9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脓肿中央液化坏死,可见颗粒,颗粒周围有菌鞘。深部组织脓液培养见放线菌生长,但菌种鉴定为星形诺卡菌,诊... 报告1例星形诺卡菌性足菌肿。患者男,29岁。左踝部外伤后出现肿块、结节,并形成窦道,有脓液溢出,逐渐加重9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脓肿中央液化坏死,可见颗粒,颗粒周围有菌鞘。深部组织脓液培养见放线菌生长,但菌种鉴定为星形诺卡菌,诊断为足菌肿。给予青霉素G联合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治疗,病情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菌肿 星形诺卡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