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3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有鹏教授治疗寒地儿童荨麻疹的临证经验
1
作者 王佳 郭峥 王有鹏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26-29,共4页
王有鹏教授基于对寒地地域特点及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认识,立足临床实践,对寒地儿童荨麻疹的诊疗具有独到见解。王有鹏教授从发病邪气、脏腑、体质三个层面总结其病因病机为风邪主导,寒、热、湿邪兼杂为患;肺脾肾三脏虚损,心肝亢盛为本;同... 王有鹏教授基于对寒地地域特点及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认识,立足临床实践,对寒地儿童荨麻疹的诊疗具有独到见解。王有鹏教授从发病邪气、脏腑、体质三个层面总结其病因病机为风邪主导,寒、热、湿邪兼杂为患;肺脾肾三脏虚损,心肝亢盛为本;同时受先天禀赋及体质因素的影响。根据寒地儿童荨麻疹发病特点将其分为风邪袭表证、湿热蕴肤证、肺脾气虚证,治疗以调和脏腑为本,祛除病邪为标,运用合方随证施治,同时兼顾调体养护,防患于未然,可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寒地域 荨麻疹 儿童 风邪袭表 湿热蕴肤 肺脾气虚
下载PDF
孟鲁司特的联合盐酸奥洛他定对慢性荨麻疹患者IgE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
作者 杨帆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39-242,共4页
目的研究孟鲁司特钠联合盐酸奥洛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及对患者IgE水平、生活质量、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8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奥洛他定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孟鲁司特钠联合盐酸奥洛... 目的研究孟鲁司特钠联合盐酸奥洛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及对患者IgE水平、生活质量、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8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奥洛他定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孟鲁司特钠联合盐酸奥洛他定片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IgE水平、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治疗期间不良反应、6个月内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风团数量、大小、持续时间、发生频率及瘙痒程度评分和总分、血清IgE水平、DLQI量表各项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更低(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6个月时,治疗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盐酸奥洛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更佳,更能有效降低IgE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6个月内复发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联合治疗 抗组胺 IGE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地氯雷他定与氯雷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分析
3
作者 周治国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6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地氯雷他定与氯雷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临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接受氯雷他定治疗,... 目的:探讨地氯雷他定与氯雷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临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接受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接受地氯雷他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满意度、起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两组治疗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效果优于氯雷他定,患者满意度更高,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未延长治疗起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 地氯雷他定 氯雷他定
下载PDF
miR-361介导PI3K/Akt/Ca^(2+)通路对大鼠肥大细胞增殖情况及组胺与IL-4表达水平的影响
4
作者 蒙金秋 简华慧 +7 位作者 蒙安定 陈丽 林淼鑫 周伟杰 黄爱良 罗慧秋 林峻慰 唐秀生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0期1-3,7,共4页
目的:探讨miR-361介导PI3K/AKt/Ca^(2+)通路对活化大鼠肥大细胞增殖情况及组胺与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大鼠肥大细胞(RBL-2H3细胞)分为miR-361过表达组、miR-361抑制组、miR-361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miR-361过表达组... 目的:探讨miR-361介导PI3K/AKt/Ca^(2+)通路对活化大鼠肥大细胞增殖情况及组胺与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大鼠肥大细胞(RBL-2H3细胞)分为miR-361过表达组、miR-361抑制组、miR-361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miR-361过表达组、miR-361抑制组、miR-361对照组细胞分别转染miR-361过表达、miR-361抑制及miR-361无义序列寡核苷酸片段,测定并比较各组细胞miR-361 mRNA、组胺、IL-4及PI3K/AKt/Ca^(2+)通路相关蛋白水平。结果:miR-361过表达组细胞miR-361 mRNA相对表达水平高于miR-361抑制组、miR-361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miR-361过表达组24、48、72 h细胞增值率均低于miR-361抑制组、miR-361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miR-361过表达组细胞组胺和IL-4水平的表达水平低于miR-361抑制组、miR-361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miR-361过表达组细胞p-AKT、AKT、p-PI3K、PI3K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miR-361抑制组、miR-361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361过表达可抑制大鼠肥大细胞的增殖,降低组胺与IL-4的表达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够提高PI3K/AKt/Ca^(2+)通路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61 肥大细胞 组胺 白细胞介素-4 PI3K/AKt/Ca^(2+)通路
下载PDF
儿童色素性荨麻疹1例
5
作者 丁晨 张佳丽 +1 位作者 王以可 李保强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58-159,共2页
患者男,15岁,躯干、四肢起红棕色斑疹13年。13年前无明显诱因躯干、四肢起斑疹、斑丘疹伴瘙痒,发病以来,无发热、腹痛、腹泻、关节痛等不适,未予正规治疗。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 患者男,15岁,躯干、四肢起红棕色斑疹13年。13年前无明显诱因躯干、四肢起斑疹、斑丘疹伴瘙痒,发病以来,无发热、腹痛、腹泻、关节痛等不适,未予正规治疗。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躯干、四肢弥散分布多发的圆形、椭圆形棕色斑疹、斑丘疹及散在色素沉着斑,结痂,Darier征阳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五项、感染四项均无异常。组织病理检查:真皮浅层血管周围肥大细胞的浸润。甲苯胺蓝染色(+)。诊断:色素性荨麻疹。予以玉屏风颗粒5g日3次口服,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2.5mg日1次口服及富马酸酮替芬片1mg日1次口服,治疗1周后瘙痒较前减轻,继续用药治疗1个月,电话随访皮疹颜色较前变暗,无新发皮疹。讨论色素性荨麻疹(urticaria pigmentosa,UP)又称斑丘疹型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病,是肥大细胞增生病最常见一种类型。该病好发于儿童,94%的患者在2岁以前发病[1]。UP的发病机制可能与c-kit基因的点突变有关,但也有很多儿童不表达c-kit的突变[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肥大细胞增生症 色素性荨麻疹
下载PDF
督灸联合自血疗法治疗气虚质慢性荨麻疹的 临床效果
6
作者 郭庆娟 王婕 +1 位作者 刘骁 赵地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31-134,139,共5页
目的观察督灸联合自血疗法治疗气虚质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IgE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皮肤科门诊收治的80例气虚质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40例)与中医组... 目的观察督灸联合自血疗法治疗气虚质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IgE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皮肤科门诊收治的80例气虚质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40例)与中医组(40例),中医组采用督灸联合自血疗法治疗,西药组采用口服盐酸依匹斯汀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荨麻疹活动性评分(UAS)、IgE、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中医组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6个月,中医组的复发率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UAS评分、IgE水平低于治疗前,且中医组治疗后的UAS评分、IgE水平均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灸联合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肯定,复发率低,可作为中医绿色疗法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灸 自血疗法 气虚质 慢性荨麻疹
下载PDF
穴位埋线联合规范化抗敏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孙莹 曹书洋 +2 位作者 刘晶 马春烨 滕秋楠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联合规范化抗敏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规范化抗敏治...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联合规范化抗敏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规范化抗敏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穴位埋线联合规范化抗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临床有效率、血清免疫因子指标水平、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瘙痒程度评分、风团严重评分、白细胞介素-4(IL-4)、免疫球蛋白E(IgE)、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疾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治疗后γ干扰素(IFN-γ)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穴位埋线联合规范化抗敏治疗慢性荨麻疹,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血清免疫因子表达水平,降低疾病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安全性、有效性较高,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 规范化抗敏治疗 慢性荨麻疹 临床症状
下载PDF
荨麻疹患者过敏原及其心肌酶谱联合检测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陈玲玲 王晓晗 +1 位作者 李朝华 王新花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346-349,共4页
目的探究荨麻疹患者过敏原与心肌酶谱的关系,明确荨麻疹患者的心肌损害情况。方法选择本院皮肤科荨麻疹患者244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本院健康体检者及幼儿入托查体者共225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印迹法进行过敏原检测,采用速率法进行心... 目的探究荨麻疹患者过敏原与心肌酶谱的关系,明确荨麻疹患者的心肌损害情况。方法选择本院皮肤科荨麻疹患者244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本院健康体检者及幼儿入托查体者共225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印迹法进行过敏原检测,采用速率法进行心肌酶谱检测。结果244例荨麻疹患者中过敏原阳性率为69.7%,心肌酶谱升高率为31.1%。在过敏原阳性等级中,1~4级心肌酶谱升高率分别为27.3%、40.0%、53.8%、70.0%,5级以上升高率为100%。对照组225例中,过敏原阳性仅4例,并且分级都在1级以下;心肌酶谱升高率为7.1%,仅AST、CK轻度升高,禁酒或适当休息后正常。荨麻疹患者心肌酶谱中AST、CK、CK-MB较对照组升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H、HBDH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荨麻疹患者心肌酶谱升高率随过敏原等级升高而递增,LDH和HBDH数值升高明显,这说明荨麻疹患者过敏原等级越高,对心肌的损害程度越高。通过对过敏原与心肌酶谱的联合检测,为临床诊治提供实验室依据,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过敏原 心肌酶谱 免疫印迹法
下载PDF
加味荆防方联合依巴斯汀治疗风热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
9
作者 袁宏豪 王学军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156-158,共3页
荨麻疹(urticaria)是由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引发的局限性水肿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突然发作,风团形状、大小不一,境界清晰的水肿性风团,皮疹时起时消,伴有瘙痒,其中病程持续6周或者6周以上为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 荨麻疹(urticaria)是由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引发的局限性水肿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突然发作,风团形状、大小不一,境界清晰的水肿性风团,皮疹时起时消,伴有瘙痒,其中病程持续6周或者6周以上为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1],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我国约有25.9%的人受此困扰[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依巴斯汀 水肿性 局限性水肿 风热型 风团 临床观察 荆防方
下载PDF
当归饮子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
10
作者 詹煜炜 王友力 吕薇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6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当归饮子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急性发作血虚风燥证的疗效及对血清补体(complement,C)3、C4水平和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诸暨市中医医院接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13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组、中... 目的探讨当归饮子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急性发作血虚风燥证的疗效及对血清补体(complement,C)3、C4水平和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诸暨市中医医院接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13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组、中医组、中西医结合组,每组各45例。西医组患者采用氯雷他定治疗,中医组患者采用当归饮子治疗,中西医结合组患者采用当归饮子联合氯雷他定治疗,三组的疗程均为2个月。治疗后,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清C3、C4、CD4^(+)、CD8^(+)、CD4^(+)/CD8^(+)及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A、IgG、IgE的变化情况,并随访治疗后3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中医组、西医组,且中医组高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后的C3、C4、CD4^(+)、CD8^(+)、CD4^(+)/CD8^(+)、IgA、IgG水平均高于中医组、西医组,中医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高于西医组。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的IgE、复发率明显低于中医组、西医组,中医组低于西医组(P<0.05)。结论当归饮子与氯雷他定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明显,提升患者的C3、C4及免疫功能水平,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当归饮子 氯雷他定 补体3 补体4 疗效 复发率
下载PDF
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溶液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对Th17/Treg的影响
11
作者 柳双双 张娟 牛永亮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溶液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对辅助性T17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20例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溶液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对辅助性T17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20例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溶液。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过敏性鼻炎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哮喘控制测试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免疫球蛋白E(IgE)、降钙素原(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干扰素-γ(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h17、Th17/Treg低于对照组,Treg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溶液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炎性因子释放,改善Th17/Treg水平,值得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溶液 孟鲁司特钠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 辅助性T17细胞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奥马珠单抗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12
作者 李春鲜 谢波 +7 位作者 段瑞 季礼婷 黄旺翠 王付艳 田艾 叶来琼 韦美欢 郭萍 《皮肤病与性病》 2024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观察奥马珠单抗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的临床疗效,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参考。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8月文山州皮肤病防治所收治的CSU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予以奥马珠单抗治疗,每4周1次皮下注射300mg,每4周... 目的观察奥马珠单抗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的临床疗效,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参考。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8月文山州皮肤病防治所收治的CSU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予以奥马珠单抗治疗,每4周1次皮下注射300mg,每4周随访1次,评估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12周7d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AS7)、荨麻疹控制评分(UCT)及患者生活质量指数(DLQI),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结果患者治疗第4、8、12周的UAS7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第4、8、12周的UCT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第8周的UAS7评分低于治疗第4周,治疗第12周的UAS7评分低于治疗第4周和治疗第8周(P<0.05);治疗第8周的UCT评分高于治疗第4周,治疗第12周的UCT评分高于治疗第4周和治疗第8周(P<0.05);患者治疗第4、8、12周的荨麻疹控制效果分级均优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第8周的荨麻疹控制效果分级优于治疗第4周,治疗第12周的荨麻疹控制效果分级优于治疗第4周和治疗第8周(P<0.05);患者治疗第4、8、12周的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低(均P<0.05);治疗第8周的DLQI评分低于治疗第4周,治疗第12周的DLQI评分低于治疗第4周和治疗第8周(P<0.05);患者治疗第8周的总IgE水平较治疗前高(P<0.05)。结论奥马珠单抗能够有效改善CSU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治疗8周血清总IgE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马珠单抗 慢性荨麻疹 荨麻疹活动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活动度相关生物学指标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13
作者 韦春燕 《内科》 2024年第1期97-101,共5页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为一种肥大细胞驱动的全身性慢性炎症反应,目前临床上对该病的诊断、预后和疗效评估往往依赖于临床经验判断,缺乏有效反映该病活动度的生物学指标。因此,寻找出灵敏度好、特异度高且便于检查的生物学指标,对于CSU...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为一种肥大细胞驱动的全身性慢性炎症反应,目前临床上对该病的诊断、预后和疗效评估往往依赖于临床经验判断,缺乏有效反映该病活动度的生物学指标。因此,寻找出灵敏度好、特异度高且便于检查的生物学指标,对于CSU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CSU活动度相关生物学指标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生物学指标 活动度 综述
下载PDF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联合肤痒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观察
14
作者 张文龙 王婧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6期975-977,共3页
目的:观察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联合肤痒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19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通过抛硬币法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98例。两组均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常规组则加用肤痒颗粒治疗... 目的:观察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联合肤痒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19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通过抛硬币法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98例。两组均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常规组则加用肤痒颗粒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和荨麻疹活动性(UAS)评分,生化指标水平。结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比常规组明显更高(P<0.05),且皮疹、皮肤瘙痒、胸闷、心悸症状缓解时间比常规组明显更短(P<0.05)。治疗后,两组DLQI、UAS评分以及可溶性黏附因子-1(sV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免疫球蛋白E(IgE)、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水平均显著下降,其中联合组比常规组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干扰素-γ(IFN-γ)水平均上升显著,其中联合组比常规组上升更显著(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应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联合肤痒颗粒治疗效果明显,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降低DLQI和UAS评分,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肤痒颗粒 慢性荨麻疹 生化指标
下载PDF
奥洛他定联合西替利嗪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水平的影响
15
作者 王向云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36-138,146,共4页
目的探讨奥洛他定联合西替利嗪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12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采用西替利嗪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 目的探讨奥洛他定联合西替利嗪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12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采用西替利嗪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奥洛他定片治疗,两组均按医嘱连续服药4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血清IgE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瘙痒、红晕直径、风团数量及风团发作时间症状积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gE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西替利嗪治疗相比,慢性荨麻疹患者联合奥洛他定治疗可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利于降低免疫球蛋白E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奥洛他定 西替利嗪 血清免疫球蛋白E
下载PDF
桂枝附子汤加减联合盐酸奥洛他定片治疗慢性寒冷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16
作者 刘迪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3期574-576,共3页
目的:观察桂枝附子汤加减联合盐酸奥洛他定片治疗慢性寒冷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和B组各46例。两组均用盐酸奥洛他定片治疗,A组加用桂枝附子汤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A组较B组高(P<0.05),治疗4周后A... 目的:观察桂枝附子汤加减联合盐酸奥洛他定片治疗慢性寒冷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和B组各46例。两组均用盐酸奥洛他定片治疗,A组加用桂枝附子汤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A组较B组高(P<0.05),治疗4周后A组临床症状各项评分较B组低(P<0.05),治疗4周后A组血清IFN-γ、IL-2水平较B组高而IL-4水平较B组低(P<0.05),治疗4周后A组DLQI评分较B组低(P<0.05),随访3个月复发率A组较B组低(P<0.05)。结论:桂枝附子汤加减联合盐酸奥洛他定片治疗慢性寒冷性荨麻疹效果较好,且复发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寒冷性荨麻疹 桂枝附子汤 盐酸奥洛他定片
下载PDF
基于“火郁发之”运用柴胡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17
作者 雷鸣 刘睿愚 +2 位作者 赵夕梦 杨春 魏佳 《山西中医》 2024年第1期69-70,共2页
慢性荨麻疹反复发作,可辨证为肝胃不和型与阴虚内热型,临证中需注重病证结合、标本结合,采用和解透表,泻肝和胃和滋阴清热,健脾和胃的治则。根据“郁火”中可横逆脾胃,引起脾胃运化功能失职,下可引发相火妄动,致虚火上炎,故用柴胡为主... 慢性荨麻疹反复发作,可辨证为肝胃不和型与阴虚内热型,临证中需注重病证结合、标本结合,采用和解透表,泻肝和胃和滋阴清热,健脾和胃的治则。根据“郁火”中可横逆脾胃,引起脾胃运化功能失职,下可引发相火妄动,致虚火上炎,故用柴胡为主解郁散火,疏气通血,起到“郁而发之”之功效。肝胃不和型慢性荨麻疹,脾虚为主,肝郁为标,故取柴胡疏肝解郁之效;阴虚内热型则是本虚标实,故取柴胡升阳而祛虚热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火郁发之 柴胡
下载PDF
秦艽牛蒡汤联合针刺辅治慢性荨麻疹临床研究
18
作者 陈琳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1期112-114,共3页
目的:观察秦艽牛蒡汤联合针刺辅治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82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加用秦艽牛蒡汤联合针刺治疗。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症状积分、血清白介素-4(IL-4)、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及DLQI评... 目的:观察秦艽牛蒡汤联合针刺辅治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82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加用秦艽牛蒡汤联合针刺治疗。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症状积分、血清白介素-4(IL-4)、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及DL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FN-γ、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秦艽牛蒡汤联合针刺辅治慢性荨麻疹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秦艽牛蒡汤 针刺
下载PDF
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19
作者 徐银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60-0062,共3页
评估枸地氯雷他定片、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CU)的具体疗效。方法 共纳入本院诊疗且符合CU诊断标准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收治顺序分成观察组、参照组,均有35例。参照组应用枸地氯雷他定片改善病情,观察组应用枸地氯雷他... 评估枸地氯雷他定片、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CU)的具体疗效。方法 共纳入本院诊疗且符合CU诊断标准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收治顺序分成观察组、参照组,均有35例。参照组应用枸地氯雷他定片改善病情,观察组应用枸地氯雷他定片、复方甘草酸苷改善病情,评价组间治疗指标差异性。结果 组间观察指标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免疫功能指标及实验室指标均优于参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参照组,t检验后确认差异具有价值,P<0.05。结论 予以CU患者复方甘草酸苷+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实验室指标及免疫功能,有利于提升机体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地氯雷他定片 复方甘草酸苷 慢性荨麻疹 治疗效果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抗组胺药治疗过敏性鼻炎和荨麻疹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分析
20
作者 杨晓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92-0195,共4页
探讨抗组胺药治疗过敏性鼻炎和荨麻疹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2年4月-2023年10月接受治疗的过敏性鼻炎和荨麻疹患者,将9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具体数量,通过随机数字表达的灵活使用,将46例患者纳入到对照组范围内,将剩下的46例患者纳... 探讨抗组胺药治疗过敏性鼻炎和荨麻疹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2年4月-2023年10月接受治疗的过敏性鼻炎和荨麻疹患者,将9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具体数量,通过随机数字表达的灵活使用,将46例患者纳入到对照组范围内,将剩下的46例患者纳入到观察组范围内。从对照组角度来看,其将常规药物作为治疗的主要方式,从观察组角度来看,其将抗组胺药物作为治疗的主要方式。在接受系统治疗之后,详细对比两组免疫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等相关情况。结果 经过一番全面治疗发现,就CD3+、CD4+等水平而言,观察组要比对照组高一些(P<0.05);经过一番全面治疗发现,就IL-8、IL-4等水平而言,观察组要比对照组低一些(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出现嗜睡、乏力、肝功异常、头晕以及胃肠功能紊乱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70%,要比对照组的23.91%低很多(P<0.05)。结论 在治疗过敏性鼻炎和荨麻疹中使用抗组胺药,不仅能够实现患者的免疫功能较之以往明显改善,而且能够将炎症因子水平控制在较低范围内,因此,基本上在实践中不会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得到更大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组胺药 过敏性鼻炎 荨麻疹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