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5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0.03%他克莫司软膏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面部单纯糠疹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阳眉 龙莉 +1 位作者 冯燕艳 饶朗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73-77,共5页
目的:观察探讨0.03%他克莫司软膏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面部单纯糠疹的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2年1月门诊收治的105例面部单纯糠疹患儿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联合组(n=53)和对照组(n=52),对照组给予多磺酸粘... 目的:观察探讨0.03%他克莫司软膏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面部单纯糠疹的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2年1月门诊收治的105例面部单纯糠疹患儿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联合组(n=53)和对照组(n=52),对照组给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评分、皮肤生理功能指标[角质层含水量(Water content of stratum corneum,WCSC)、皮肤油脂(Skin sebum,SC)、经表皮水分流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复发情况、不良反应及美学效果满意度。结果:治疗4周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8.68%,对照组为7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各项症状体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儿鳞屑、瘙痒、色素减退、皮损面积及皮损数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组各症状体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皮肤生理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儿WCSC和SC均显著升高(P<0.05),TEWL均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束治疗随访4周,联合组患儿复发率(14.89%)低于对照组(27.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联合组患儿美学效果总满意度(96.23%)显著高于对照组(82.69%)(P<0.05)。结论:0.03%他克莫司软膏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面部单纯糠疹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皮损症状和皮肤生理功能,能有效预防复发,提高美学效果,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软膏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 面部 单纯糠疹 美学效果
下载PDF
发热性溃疡坏死性急性痘疮样糠疹1例
2
作者 吕茹娟 李群燕 刘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1-73,共3页
患者男性,32岁,因周身红斑、丘疹、血疱、坏死,结痂20余天,加重伴疼痛3 d入院。皮肤科查体:面颈部、躯干、四肢可见大小不等红斑、丘疹、血疱、结痂、坏死,边界清,部分皮疹中央坏死,触痛明显;双眼睑红斑、丘疹,分泌物较多,鼻腔黏膜可见... 患者男性,32岁,因周身红斑、丘疹、血疱、坏死,结痂20余天,加重伴疼痛3 d入院。皮肤科查体:面颈部、躯干、四肢可见大小不等红斑、丘疹、血疱、结痂、坏死,边界清,部分皮疹中央坏死,触痛明显;双眼睑红斑、丘疹,分泌物较多,鼻腔黏膜可见片状红斑、米粒大小血疱,部分伴结痂、坏死,舌及上颚可见直径约0.5 cm大小瘀斑,表面糜烂,阴茎及睾丸可见直径约0.3 cm大小红斑、血疱,部分伴结痂、坏死;双下肢可见新发针尖至米粒大小红斑、丘疹,水疱、血疱。皮肤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大片楔形坏死,坏死两侧表皮棘层轻度肥厚,可见角朊细胞坏死,淋巴细胞亲表皮,浅层血管扩张,周围较多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未见异形淋巴细胞,少数红细胞外渗。免疫组化:CD4(+),CD8(+),CD45Ro(+),CD30(-),ki-67约20%(+),CD68(+),CD79a(很少+),CD3(+),CD20(很少+)。诊断:发热性溃疡坏死性急性痘疮样糠疹(FUMHD)。治疗:予强的松1.5 mg/(kg·d)静脉滴注治疗,同时予丙种球蛋白15 g/d,连用3 d;予补钾、补钙、胃黏膜保护剂、保肝药物等支持治疗;患者病情逐日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痘疮样苔癣样糠疹 溃疡坏死性 发热性
下载PDF
女童会阴部硬化性苔藓21例皮肤影像学特征及临床与病理分析
3
作者 张莉 浦芸静 +6 位作者 江弘婧 张曌 李艳 谢玉燕 赵月婷 谢余澄 舒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70-275,共6页
硬化性苔藓(lichen sclerosus,LS)由法国学者Hallopeau于1887年首次提出,Darier^([1])于1889年发表了第一篇相关论文,LS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慢性炎症介导的萎缩性疾病,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青春期前幼女及绝经后妇女,呈双峰分... 硬化性苔藓(lichen sclerosus,LS)由法国学者Hallopeau于1887年首次提出,Darier^([1])于1889年发表了第一篇相关论文,LS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慢性炎症介导的萎缩性疾病,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青春期前幼女及绝经后妇女,呈双峰分布。本病好发于女性外生殖器及肛周,病程缓慢,并伴有剧烈瘙痒,后期可出现局部萎缩、功能障碍以及继发恶性病变^([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苔藓 女童 皮肤镜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 甚高频超声
原文传递
益赛普治疗难治性毛发红糠疹1例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葛芹 彭星 +1 位作者 马虎 余先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61-64,共4页
患者男,52岁,全身起红斑鳞屑伴瘙痒1个月余,双下肢肿胀10 d。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未口服药物治疗,否认银屑病病史,否认应用药物史。右上肢红斑病理组织学检查示:表皮角质层角化过度,角化不良,棘层肥厚,表皮内海绵水肿,真皮淋巴细胞浸润... 患者男,52岁,全身起红斑鳞屑伴瘙痒1个月余,双下肢肿胀10 d。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未口服药物治疗,否认银屑病病史,否认应用药物史。右上肢红斑病理组织学检查示:表皮角质层角化过度,角化不良,棘层肥厚,表皮内海绵水肿,真皮淋巴细胞浸润,可见扩张的毛囊漏斗,致密角栓形成。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诊断考虑毛发红糠疹。给予注射益赛普、外用保湿剂凡士林后病情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赛普 毛发红糠疹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并发增殖型坏疽性脓皮病
5
作者 徐子茜 毛雅祺 宋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6-210,共5页
报告1例原发骨髓纤维化伴增殖型坏疽性脓皮病。患者男,63岁。左颈后反复肿块伴疼痛2年余。皮肤科检查:左颈后可见一紫红色肿块,中央见深在性溃疡,表面见大量脓性分泌物,边缘隆起,压痛阳性,周围见炎性丘疹及丘脓疱疹。皮损病理组织:真皮... 报告1例原发骨髓纤维化伴增殖型坏疽性脓皮病。患者男,63岁。左颈后反复肿块伴疼痛2年余。皮肤科检查:左颈后可见一紫红色肿块,中央见深在性溃疡,表面见大量脓性分泌物,边缘隆起,压痛阳性,周围见炎性丘疹及丘脓疱疹。皮损病理组织:真皮及毛囊周围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局部中性白细胞聚集形成脓肿。骨髓组织病理符合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诊断: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并发增殖型坏疽性脓皮病。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皮损逐渐消退,停药后仍有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疽性脓皮病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原文传递
托法替布成功治疗连续性肢端皮炎一例
6
作者 马艳婷 王玮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3年第3期186-188,共3页
14岁男性患者,左无名指末端红斑、脓疱伴甲板肥厚剥离4年。皮肤科查体:左无名指末端红肿,甲板明显损毁,残留部分浑浊、变形,伴甲下脓疱。甲床组织病理:上皮角化不全伴角化过度,棘层轻度增厚,角质层可见中性粒细胞聚集,真皮浅层血管扩张... 14岁男性患者,左无名指末端红斑、脓疱伴甲板肥厚剥离4年。皮肤科查体:左无名指末端红肿,甲板明显损毁,残留部分浑浊、变形,伴甲下脓疱。甲床组织病理:上皮角化不全伴角化过度,棘层轻度增厚,角质层可见中性粒细胞聚集,真皮浅层血管扩张、充血,周围少许中性粒细胞浸润。诊断:连续性肢端皮炎。治疗:口服异维A酸胶囊、环孢素无效,予以口服托法替布、外用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6周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停托法替布,继续外用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维持治疗,随访3个月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端皮炎 连续性 托法替布
原文传递
环状弹性纤维溶解性巨细胞肉芽肿
7
作者 诸蓉 阎衡 +4 位作者 周春丽 周源 李雪娇 向莎 王儒鹏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74-475,共2页
1病历摘要患者女,60岁。因腹部及臀部红斑脱屑伴瘙痒半年,于2019年4月24日来我科门诊就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下腹出现片状红斑,表面有少量鳞屑,伴有轻度瘙痒,5月初红斑发展至腹部左侧及臀部,搔抓后脱屑明显,无疼痛、发热及口腔溃... 1病历摘要患者女,60岁。因腹部及臀部红斑脱屑伴瘙痒半年,于2019年4月24日来我科门诊就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下腹出现片状红斑,表面有少量鳞屑,伴有轻度瘙痒,5月初红斑发展至腹部左侧及臀部,搔抓后脱屑明显,无疼痛、发热及口腔溃疡,发病后未诊治。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心肺腹正常。皮肤科检查:下腹部及臀部上方散在分布片状环形红斑,淡红色,境界清楚,表面白色领圈样脱屑,中央色泽较淡(图1),边缘无隆起,无水疱及脓疱,无糜烂及渗出。既往史:糖尿病1年余,血糖控制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肉芽肿 纤维溶解性 弹性 环状
原文传递
曲尼司特对人正常皮肤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部分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连军 项蕾红 +2 位作者 祝禄川 武晓莉 郑志忠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97-499,共3页
目的:研究曲尼司特对正常皮肤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白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在体外无血清培养的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分别加入0、10、25、50... 目的:研究曲尼司特对正常皮肤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白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在体外无血清培养的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分别加入0、10、25、50和250μg/mL曲尼司特孵育24、72、96h,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BC-ELISA)法测定其上清液中TGF-β1、bFGF和IL-6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5、50和250μg/mL曲尼司特能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TGF-β1的表达;50μg/mL和250μg/mL曲尼司特能增加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bFGF的表达;10~250μg/mL曲尼司特可降低IL-6的表达,上述改变在一定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曲尼司特对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影响相似。结论:曲尼司特能降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TGF-β1的产生,增加bFGF的合成,减少IL-6的表达,这或许可解释其在抑制异常瘢痕形成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曲尼司特 转化生长因子-β1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 白介素-6
下载PDF
白芍总苷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9
作者 焦晓燕 郭在培 +2 位作者 陈涛 李萌萌 张宇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00-502,共3页
过敏性紫癜(anaphylactoid purpura)又称亨一许紫癜(Henoch—Schti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常见的累及毛细血管和细小血管的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可并发关节痛、腹痛和肾脏病变。本病病因复杂,炎性细胞因... 过敏性紫癜(anaphylactoid purpura)又称亨一许紫癜(Henoch—Schti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常见的累及毛细血管和细小血管的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可并发关节痛、腹痛和肾脏病变。本病病因复杂,炎性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及氧化应激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总苷 过敏性紫癜
下载PDF
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1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仁山 朱堂友 +3 位作者 成琼辉 伍津津 吴先林 李文维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66-567,共2页
患者男,47岁,躯干、四肢皮肤见泛发粟粒至黄豆大红色斑丘疹20天,丘疹上覆少许稀薄鳞屑,Auspit征(-),部分皮损中央破溃,坏死、结痂。患者无发热、淋巴结及肝脾肿大。组织病理示:表皮呈灶性变性坏死,区域性淋巴浸润。诊断:急性痘疮样苔藓... 患者男,47岁,躯干、四肢皮肤见泛发粟粒至黄豆大红色斑丘疹20天,丘疹上覆少许稀薄鳞屑,Auspit征(-),部分皮损中央破溃,坏死、结痂。患者无发热、淋巴结及肝脾肿大。组织病理示:表皮呈灶性变性坏死,区域性淋巴浸润。诊断: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本文并就其病因、临床表现、病理进展和治疗进行了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 表皮坏死 发热
下载PDF
骰骨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紫琴 徐瑾 +3 位作者 王瑞琳 董淑慧 熊光宜 杨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30-1033,共4页
目的探讨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于骰骨RD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9岁,因左足疼痛5个月余,加重1个月入院... 目的探讨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于骰骨RD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9岁,因左足疼痛5个月余,加重1个月入院。影像学检查示骰骨溶骨性破坏,局部皮质变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病灶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结果显示,骨小梁之间可见多量组织细胞混合不同数量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织细胞胞质嗜酸性,胞质内吞噬数量不等、形态完整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免疫表型:CD163、S-100、溶菌酶(Lysozyme)、α1-抗胰凝乳蛋白酶(α1-antichymotrypsin,AACT)均阳性,CD1a及Langerin均阴性,结合临床及免疫表型,考虑为RDD。后患者再次入院行病灶刮除植骨,术中冷冻及其剩余组织均支持RDD诊断。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未见病变复发。结论 RDD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发生于骨的RDD以溶骨性破坏为主,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为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病变、结核、肿瘤等,病理诊断是目前唯一能够确诊RDD的方法,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骨RDD以手术切除为主,应适当扩大手术范围,彻底清除病变组织以预防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AI-DORFMAN病 骰骨 窦性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Moulin线状皮肤萎缩 被引量:10
12
作者 马东来 苑勰 +1 位作者 贾力 方凯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3-145,共3页
报告2例Moulin线状皮肤萎缩。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22岁和30岁。皮损形态为线状排列的萎缩斑,表面有色素沉着,位于右上肢和右侧躯干,沿Blaschko线分布。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表皮轻度角化过度,棘层轻度不规则肥厚,基底层色素增加。真皮浅层... 报告2例Moulin线状皮肤萎缩。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22岁和30岁。皮损形态为线状排列的萎缩斑,表面有色素沉着,位于右上肢和右侧躯干,沿Blaschko线分布。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表皮轻度角化过度,棘层轻度不规则肥厚,基底层色素增加。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胶原纤维无明显变化。符合Moulin线状皮肤萎缩的诊断。临床上该病需与进行性特发性皮肤萎缩和带状硬皮病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ulin线状皮肤萎缩 BLASCHKO线
下载PDF
线状硬化萎缩性苔藓1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林飞燕 马寒 +3 位作者 冯佩英 陆春 李美荣 朱国兴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76-877,共2页
关键词 硬化萎缩性苔藓 线状 色素沉着斑 临床资料 皮肤硬化 左上肢 患者
下载PDF
果酸联合迪维霜治疗毛周角化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4
作者 曾碧冰 杨婷 +4 位作者 李俊杰 卢婉娇 王鲁梅 张静 林雪香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4年第23期1988-1989,共2页
目的:评估果酸联合迪维霜治疗毛周角化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果酸联合迪维霜治疗90例毛周角化病患者,每2周1次果酸治疗,每次果酸治疗3天后外用迪维霜,每晚1次,4次果酸治疗为1个疗程。自身前后为对照。结果:基本痊愈16例(17.78%)... 目的:评估果酸联合迪维霜治疗毛周角化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果酸联合迪维霜治疗90例毛周角化病患者,每2周1次果酸治疗,每次果酸治疗3天后外用迪维霜,每晚1次,4次果酸治疗为1个疗程。自身前后为对照。结果:基本痊愈16例(17.78%),显效56例(62.22%),有效12例(13.33%),无效或者无明显变化6例(6.67%),总有效率为80%。结论:果酸联合迪维霜治疗毛周角化病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周角化病 果酸 迪维霜
下载PDF
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辛林林 李承明 +2 位作者 马静霖 史同新 王琳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急性 痘疮样 苔藓样 糠疹 病理
下载PDF
白色萎缩1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叶庭路 陆春 +3 位作者 钟绮丽 于波 顾有守 潘慧清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提高对白色萎缩的临床认识,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3例白色萎缩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患者以青年女性居多,病情夏重冬轻。主要表现为双下肢,尤其双踝关节及足背部对称性红色或紫红色斑疹、斑... 目的:提高对白色萎缩的临床认识,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3例白色萎缩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患者以青年女性居多,病情夏重冬轻。主要表现为双下肢,尤其双踝关节及足背部对称性红色或紫红色斑疹、斑片、丘疹及水疱,逐渐出现溃疡、渗出物及结痂,愈后遗留象牙白色萎缩性瘢痕,周围有毛细血管扩张和(或)形成小血管球瘤样外观。部分患者双下肢还有网状青斑样改变。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组织病理检查均符合青斑血管炎改变。口服达那唑、双嘧达莫(潘生丁)、小剂量阿司匹林、丹参滴丸,外用肝素钠乳膏或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可获良好效果,但容易反复发作。结论:白色萎缩的诊断需结合临床特征及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药物治疗虽易控制症状,但容易反复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萎缩 血管炎 透明性 节段性
下载PDF
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红 笪继平 +2 位作者 王萍 赵广 孟如松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37-338,共2页
目的:探索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PLEVA)的病因,寻求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2年中11例PLEVA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本组临床表现为全身泛发出血性丘疹为主的多形性皮疹;②组织病理及... 目的:探索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PLEVA)的病因,寻求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2年中11例PLEVA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本组临床表现为全身泛发出血性丘疹为主的多形性皮疹;②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以淋巴细胞性血管炎,淋巴细胞、红细胞游入表皮为特征;③目前治疗以皮质类固醇激素、非甾体抗炎剂、环孢素较为有效。结论:环孢素可能是治疗重症PLEVA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糠疹 苔藓样 病理学 临床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限局性结节性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1例报告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秀敏 庄逢康 +1 位作者 王毓新 卢志达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55-256,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5岁.脚趾长小肿物4个月,并逐渐长大,无明显痒痛感.体格检查:头、面、躯干及四肢皮肤肤色正常,未见明显斑块、结节、硬化、瘀斑及色素沉着,舌体大小及色泽正常,毛发及甲无改变.皮科情况:左足2-5趾间,右足3-4趾间内...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5岁.脚趾长小肿物4个月,并逐渐长大,无明显痒痛感.体格检查:头、面、躯干及四肢皮肤肤色正常,未见明显斑块、结节、硬化、瘀斑及色素沉着,舌体大小及色泽正常,毛发及甲无改变.皮科情况:左足2-5趾间,右足3-4趾间内外侧缘,见数个淡紫红色绿豆至黄豆大疣状肿物,表面光滑,质地柔软,呈串珠样排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局性结节性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 临床资料 脚趾肿物 病例报告
下载PDF
扁平苔藓样角化症3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渠涛 付兰琴 +2 位作者 左亚刚 孙秋宁 方凯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4-76,共3页
报告3例扁平苔藓样角化症。3例患者中男2例,女1例,年龄均>50岁。皮损均表现为单个有少量鳞屑的红褐色斑,无自觉症状。组织病理改变主要为角化过度伴灶状角化不全,基底层液化变性,真皮浅层可见淋巴细胞大致呈带状分布,并可见嗜酸性粒... 报告3例扁平苔藓样角化症。3例患者中男2例,女1例,年龄均>50岁。皮损均表现为单个有少量鳞屑的红褐色斑,无自觉症状。组织病理改变主要为角化过度伴灶状角化不全,基底层液化变性,真皮浅层可见淋巴细胞大致呈带状分布,并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扁平苔藓样角化症是一种不同于扁平苔藓和脂溢性角化病的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化症 扁平苔藓样 临床病理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