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3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许铣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玫瑰痤疮的临证经验
1
作者 杨佼 崔炳南 +1 位作者 孔倩 曲圣元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3期512-514,555,共4页
许铣教授从事皮肤科临床、科研工作60余年,中西医结合治疗玫瑰痤疮经验丰富。许铣教授认为,肝郁血热、脾胃湿热为玫瑰痤疮的核心病机。治疗应以中药内服为主,结合疾病分型分期辨证论治,红斑与毛细血管扩张期的基本病因病机为肝失疏泄,... 许铣教授从事皮肤科临床、科研工作60余年,中西医结合治疗玫瑰痤疮经验丰富。许铣教授认为,肝郁血热、脾胃湿热为玫瑰痤疮的核心病机。治疗应以中药内服为主,结合疾病分型分期辨证论治,红斑与毛细血管扩张期的基本病因病机为肝失疏泄,郁而化热,基本治法为凉血疏肝兼以养阴清热;丘疹脓疱期主要以脾胃运化失司、脾胃湿热为主,治法为清热燥湿、解毒散结。病程日久者往往合并血瘀和湿热。外治中药常选择具有清热凉血、燥湿、解毒之药效及抑菌、控脂之药理作用的中药。同时,可以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选用西药辅助治疗,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例加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铣 玫瑰痤疮 中西医结合 临床经验
下载PDF
亚抗菌剂量多西环素联合复合酸治疗中重度痤疮
2
作者 曾华 陈贞娟 +2 位作者 黄开云 钟永军 梁子芬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亚剂量多西环素联合复合酸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于2021年3月-2022年11月,选取笔者医院皮肤科门诊确诊的中重度痤疮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和C组,每组30例。A组患者给予亚剂量(40 mg/d)多西环素... 目的:探讨亚剂量多西环素联合复合酸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于2021年3月-2022年11月,选取笔者医院皮肤科门诊确诊的中重度痤疮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和C组,每组30例。A组患者给予亚剂量(40 mg/d)多西环素片联合复合酸治疗,B组患者给予常规剂量(100 mg/d)多西环素片联合复合酸治疗,C组给予患者常规剂量(100 mg/d)多西环素片,总疗程12周。比较各组的临床效果,痤疮严重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A组、B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C组(P<0.05);治疗12周后,各组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皮损均低于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及GAGS评分比较,结果显示A组、B组均低于C组(P<0.05),A组、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C组(6.67%,83.33%,86.67%,P<0.05),C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亚剂量多西环素联合复合酸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效果,与常规剂量多西环素联合复合酸的临床效果相当。但亚剂量多西环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特别是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更低,患者耐受度高,具有使用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中重度 多西环素 亚抗菌剂量 复合酸 安全性
下载PDF
皮肤病血毒丸治疗寻常痤疮湿热夹毒证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李红毅 马万里 +4 位作者 林欢儿 朱铭华 许荣煌 王帅帅 杨志波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观察皮肤病血毒丸治疗寻常痤疮湿热夹毒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对120例中度寻常痤疮患者给予皮肤病血毒丸单药治疗4周,疗程结束后随访4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皮损程度、生活质量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4周... 目的观察皮肤病血毒丸治疗寻常痤疮湿热夹毒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对120例中度寻常痤疮患者给予皮肤病血毒丸单药治疗4周,疗程结束后随访4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皮损程度、生活质量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4周后,患者痤疮综合分级系统(GAGS)、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DLQI)、研究者整体评估(IGA)、Cardiff痤疮伤残指数(CADI)、中医证候评分均较基线降低(P<0.001);疗程结束后随访第4周患者GAGS、DLQI、IGA、CADI、中医证候评分持续降低,相比基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皮肤病血毒丸治疗寻常痤疮湿热夹毒证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病血毒丸 寻常痤疮 湿热夹毒证
下载PDF
火针疗法联合消疮散中药面膜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的疗效观察
4
作者 刘镓毓 倪红辉 +6 位作者 蔡艳 顾翔 刘金狄 邵小萍 袁建飞 宗晓兰 丛纲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观察火针疗法联合消疮散中药面膜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面部寻常痤疮患者66例,根据纳入标准制定随机对照表,随机分为治疗组(针药联合)和对照组(火针),治疗后,两组实际各纳入31例、32例。火针治疗每周1次,... 目的:观察火针疗法联合消疮散中药面膜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面部寻常痤疮患者66例,根据纳入标准制定随机对照表,随机分为治疗组(针药联合)和对照组(火针),治疗后,两组实际各纳入31例、32例。火针治疗每周1次,中药面膜治疗隔日1次,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第2周末、第4周末进行疗效判定,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疗程结束后1个月对患者进行回访。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皮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4周后,治疗组皮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的78.13%(P<0.05)。结论:火针疗法联合消疮散中药面膜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临床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治疗法 火针 消疮散 中药面膜 痤疮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以痤疮及性早熟为主要表现的下丘脑错构瘤1例
5
作者 宫泽琨 管志伟 +1 位作者 张明英 李钦峰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76-178,共3页
下丘脑错构瘤(HH)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脑组织发育异常性疾病,常可引起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症状群,包括药物难治性癫痫、认知行为及精神障碍、中枢性性早熟(CPP)等。患儿男性,4岁5个月,主因面部皮疹、胡须、声音变粗3个月就诊。实验室检查为... 下丘脑错构瘤(HH)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脑组织发育异常性疾病,常可引起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症状群,包括药物难治性癫痫、认知行为及精神障碍、中枢性性早熟(CPP)等。患儿男性,4岁5个月,主因面部皮疹、胡须、声音变粗3个月就诊。实验室检查为中枢性性早熟,磁共振成像(MRI)显示鞍上肿物。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MRI结果,诊断为H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幼儿 下丘脑错构瘤 性早熟
下载PDF
寻常痤疮并发面部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6
作者 高蓉 刘佳姝 +1 位作者 李政霄 张燕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7-160,共4页
目的:评估寻常痤疮患者中并发面部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患病率;分析其在青少年与成年患者中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2020年5月—2020年11月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且面部皮损处毛囊内容物马拉色菌免疫荧光检查阳性(出芽孢子≥6个/高倍视野)痤疮患... 目的:评估寻常痤疮患者中并发面部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患病率;分析其在青少年与成年患者中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2020年5月—2020年11月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且面部皮损处毛囊内容物马拉色菌免疫荧光检查阳性(出芽孢子≥6个/高倍视野)痤疮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 429例痤疮患者中419例(29.32%)马拉色菌阳性,其中145例患者完成随访。与成年相比,青少年患者在皮损疼痛、性别比例及抗生素用药史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青少年患者皮损和瘙痒较成年重(P<0.001)。皮损主要分布于青少年患者的额部和成年患者的下颌。结论:寻常痤疮患者中并发面部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患病率较高,青少年患者的瘙痒症状及面部皮损分布具有明显的临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痤疮 马拉色菌毛囊炎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水光注射配合强脉冲光治疗女性迟发型痤疮的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7
作者 李珊珊 赵旭 +1 位作者 刘纪朋 陈云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期69-72,共4页
目的:研究水光注射配合强脉冲光治疗女性迟发型痤疮的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定州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10例女性迟发型痤疮患者进行研究。将其以系统随机化法分作配合组(n=55)及参考组(n=55)。参考组... 目的:研究水光注射配合强脉冲光治疗女性迟发型痤疮的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定州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10例女性迟发型痤疮患者进行研究。将其以系统随机化法分作配合组(n=55)及参考组(n=55)。参考组选用强脉冲光治疗,配合组则于参考组的基础上增用水光注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皮损症状,皮肤屏障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配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参考组(94.55%vs.81.82%)(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皮损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配合组均低于参考组(P<0.05)。治疗后配合组表皮含水量高于参考组,而红斑数量、经皮水分流失量(TEWL)均低于参考组(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配合组均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水光注射配合强脉冲光治疗女性迟发型痤疮的效果较佳,可明显改善皮肤屏障功能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型痤疮 水光注射 强脉冲光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当归芍药散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作用机制
8
作者 岳扬 徐翠萍 +2 位作者 肖晓月 彭丽丽 刘朝圣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4年第3期64-69,共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当归芍药散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当归芍药散的活性成分与相应靶点,利用GeneCard数据库获得痤疮相关的疾病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3.7.2软件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当归芍药散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当归芍药散的活性成分与相应靶点,利用GeneCard数据库获得痤疮相关的疾病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3.7.2软件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应用Matescape数据库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当归芍药散有效活性成分共54种,痤疮相关靶点781个,交集靶点33个。PPI网络显示,山奈酚、β-谷甾醇、肉豆蔻酮可能是当归芍药散主要的潜在活性成分,可能作用于TNF、RXRA、NR3C1、IL6、VCAM1等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交集基因主要参与了激素反应、脂多糖反应、核受体活性等。KEGG通路主要涉及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癌症通路等。结论当归芍药散主要通过抗炎、调节激素水平、癌症途径、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信号通路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当归芍药散 女性青春期后痤疮
下载PDF
30%超分子水杨酸联合小光斑点阵CO_(2)激光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
9
作者 赵天奇 于然 +1 位作者 王余海 朱明姬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64-68,共5页
目的:探究30%超分子水杨酸联合小光斑点阵CO_(2)激光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6月就诊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30例面部轻、中度寻常痤疮患者,以患者面部矢状线为界,按照随机数表将患者的双侧面... 目的:探究30%超分子水杨酸联合小光斑点阵CO_(2)激光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6月就诊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30例面部轻、中度寻常痤疮患者,以患者面部矢状线为界,按照随机数表将患者的双侧面部随机分为对照侧和观察侧。对照侧(n=30),给予30%超分子水杨酸治疗(每4周治疗1次);观察侧(n=30),给予小光斑点阵CO_(2)激光治疗后即刻30%超分子水杨酸治疗(每4周治疗1次)。通过拍照、皮肤检测仪、皮损计数和痤疮综合分级系统(The global acne grading system,GAGS)评分等评估治疗的有效性;通过皮损清除率判定临床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以评估安全性。治疗结束后12周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复发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患者观察侧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侧(P<0.05);观察侧的皮损清除效果明显优于对照侧(P<0.001);观察侧的GAGS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侧(P<0.001)。治疗期间两侧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30%超分子水杨酸联合小光斑点阵CO_(2)激光疗法对清除轻中度痤疮皮损优于30%超分子水杨酸单一治疗,具有见效快、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且不增加患者相关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痤疮 30%超分子水杨酸 点阵CO_(2)激光 小光斑 复发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王淑惠教授运用皮损辨证论治痤疮经验
10
作者 李春慧 王淑惠 +1 位作者 郭婧雅 张雨欣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794-797,828,共5页
王淑惠教授为第二届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学术传承人,师从于全国著名皮肤病专家陈彤云教授、赵炳南亲授弟子陈凯教授、邓丙戌教授等一批老专家,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三十余年,提倡整体辨证,重以望诊,擅长运用经方、时方治疗皮肤... 王淑惠教授为第二届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学术传承人,师从于全国著名皮肤病专家陈彤云教授、赵炳南亲授弟子陈凯教授、邓丙戌教授等一批老专家,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三十余年,提倡整体辨证,重以望诊,擅长运用经方、时方治疗皮肤病。继承古人从肺脾论治本病,又加以创新,注重中医传统特色疗法的综合应用,为治疗本病提供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总结王淑惠教授对痤疮病因病机、临床皮损辨证及分型论治的临床经验,并结合案例加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王淑惠 望诊 皮损辨证
下载PDF
超分子水杨酸对兔耳痤疮模型p38MAPK/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11
作者 杨力 刘尚可 +2 位作者 林新瑜 罗霞 肖媛媛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目的:探究超分子水杨酸对兔耳痤疮模型p38MAPK/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机制。方法:将30只实验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2%超分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组、30%SA组、夫西地酸组、模型对照组,每组6只,并予以相应外用药物干预,连续4周,并... 目的:探究超分子水杨酸对兔耳痤疮模型p38MAPK/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机制。方法:将30只实验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2%超分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组、30%SA组、夫西地酸组、模型对照组,每组6只,并予以相应外用药物干预,连续4周,并分别于用药2周后、用药4周后检测p38MAPK、NF-κB、IL-1β、IL-8蛋白的表达。结果:结果显示,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各组的p38MAPK、NF-κB、IL-1β、IL-8均呈下降趋势。用药前,各组间p38MAPK、NF-κB、IL-1β、IL-8蛋白表达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2周后,2%SA组、30%SA组、夫西地酸组p38MAPK、NF-κB、IL-1β、IL-8低于模型对照组(P<0.001);三个用药组之间p38MAPK、NF-κB、IL-1β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A组IL-8低于30%SA组、夫西地酸组(均P<0.05);30%SA组与夫西地酸组IL-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4周后,三个用药组p38MAPK、NF-κB、IL-1β、IL-8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2%SA组、30%SA组p38MAPK、NF-κB、IL-8低于夫西地酸组(P<0.05),2%SA组IL-8低于30%SA组(P<0.05);2%SA组与30%SA组p38MAP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A组、30%SA组与夫西地酸组IL-1β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SA组IL-1β低于30%S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分子水杨酸可通过抑制p38MAPK/NF-κB信号通路来发挥抗炎作用,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疗效也在逐渐增加,并优于夫西地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兔耳痤疮模型 超分子水杨酸 抗炎 p38MAPK/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中医序贯疗法联合异维A酸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郑晓蝶 赵倩子 +1 位作者 汤慧 梁育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92-95,共4页
目的:观察中医序贯疗法(中药+火针)联合口服异维A酸软胶囊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2年11月笔者医院中重度痤疮患者78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6例,治疗组在不同阶段给予中医序贯疗法(自拟消痤汤+火针)联合口服异维... 目的:观察中医序贯疗法(中药+火针)联合口服异维A酸软胶囊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2年11月笔者医院中重度痤疮患者78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6例,治疗组在不同阶段给予中医序贯疗法(自拟消痤汤+火针)联合口服异维A酸软胶囊治疗,对照1组给予消痤汤联合口服异维A酸软胶囊治疗,对照2组给予消痤汤+火针治疗。治疗组火针疗法于服用异维A酸软胶囊2周后进行,每2周1次。三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各组临床疗效,对比皮损消退时间、GAGS评分、Skindex-16评分、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分别为69.23%、65.38%,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皮损消退时间、GAG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Skindex-1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复发率3.85%,低于对照组30.76%和34.61%(P<0.05)。结论:中医序贯疗法联合异维A酸治疗中重度痤疮,可明显提升疗效,降低痤疮复发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贯疗法 中重度痤疮 消痤汤 异维A酸软胶囊 火针
下载PDF
祛痘凝胶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13
作者 刘勇辉 吴盘红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 观察祛痘凝胶治疗轻、中度青春期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9月在河南省中医院医疗美容科就诊的80例轻、中度青春期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祛痘凝胶治疗,每日2次外涂面部皮损处;... 目的 观察祛痘凝胶治疗轻、中度青春期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9月在河南省中医院医疗美容科就诊的80例轻、中度青春期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祛痘凝胶治疗,每日2次外涂面部皮损处;对照组患者使用玫芦消痤膏治疗,每日3~4次外涂面部皮损处。2组均连续用药4周。观察2组痤疮综合分级系统(GAGS)和皮肤检测仪(VISIA)测得毛孔及红色区绝对分值的变化。结果 治疗4周后,2组患者GAGS评分及毛孔及红色区绝对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AG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毛孔及红色区绝对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7.5%比7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祛痘凝胶在临床上对于轻中度痤疮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效果与玫芦消痤膏相当,且祛痘凝胶改善患者毛孔粗大,减轻炎性反应、出油的效果优于玫芦消痤膏,同时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祛痘凝胶 玫芦消痤膏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基于“伏阳”理论的青春期女性痤疮发病机制及治疗探讨
14
作者 陈少禹 王天乐 崔云竹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5期137-140,共4页
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面部,且以脓疱、囊肿、结节、丘疹等皮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研究发现,随着社会节奏及饮食结构的变化,青春期女性已成为痤疮的多发人群,严重影响其生理及心理健康,因此痤疮的治疗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面部,且以脓疱、囊肿、结节、丘疹等皮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研究发现,随着社会节奏及饮食结构的变化,青春期女性已成为痤疮的多发人群,严重影响其生理及心理健康,因此痤疮的治疗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现代医学对于痤疮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故而国内外目前尚未有完善的治疗体系,抗生素治疗易破坏皮肤微生态且易致痤疮反复发作。中医学认为痤疮的产生以气血拂郁为直接原因,痤疮的记载最早可追溯至《黄帝内经》,其诊疗理论经过历代医家发展日臻完善。文章基于“伏阳”理论这一新视角解读痤疮,提出因郁而化生的“伏阳”为痤疮的关键病机,认为“伏阳”为少阳之病,病位在膜原,因郁而结,以畅达为散;其根本在乎肝脾两脏,或因肝木郁结,或因脾虚湿盛而生。中医治疗痤疮需抓住虚实、寒热之纲领,综合诊察,以正确判断患者虚实、寒热的轻重,以和解为要,做到驱邪不伤正、扶正不恋邪。文章结合病案分享以“和解”法治疗青春期女性痤疮的成功经验,以期为临床诊疗开拓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阳 青春期 痤疮 痞坚 和解
下载PDF
AI计算机辅助对1013例痤疮患者面部皮损识别及分级检测
15
作者 陈名华 刘本 +7 位作者 蓝雨 陈柳余 王小玥 舒哲 冯文卓 黄鹏升 欧泽超 王京 《皮肤病与性病》 2024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 临床医生与计算机开发人员合作开发针对痤疮诊断及病情分级检测的人工智能(AI)程序,为痤疮患者提供皮损识别、痤疮分级意见。方法 采集门诊痤疮患者面部照片及视频,以2名主治及以上临床医生通过图片结合视频对皮损识别为最终参照,... 目的 临床医生与计算机开发人员合作开发针对痤疮诊断及病情分级检测的人工智能(AI)程序,为痤疮患者提供皮损识别、痤疮分级意见。方法 采集门诊痤疮患者面部照片及视频,以2名主治及以上临床医生通过图片结合视频对皮损识别为最终参照,通过计算机建模及算法对采集对象进行检测,同时收集只有1名临床医生仅对拍摄照片进行皮损识别的结果。最后比对AI计算机及只有1名临床医生对患者面部皮损识别及分级的评估结果。结果 以2名主治及以上临床医生评估结果为参考,AI计算机对痤疮面部皮损识别的平均召回率达71%,平均准确率达65%。对面部痤疮识别分级总体准确率达85%。结论 AI计算机技术对患者面部痤疮皮损识别及分级对临床医生的诊断评估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AI 检测 分级
下载PDF
寻常痤疮的全程管理
16
作者 高锦 徐楠 《皮肤科学通报》 2024年第1期93-99,共7页
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最常影响青少年,在成人中也并不罕见。寻常痤疮是最常见的痤疮类型,主要由皮脂分泌增加、毛囊皮脂腺角化异常、细菌定植和炎症反应引起,表现为开放性或闭合性粉刺,以及继发感染形成的丘疹、... 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最常影响青少年,在成人中也并不罕见。寻常痤疮是最常见的痤疮类型,主要由皮脂分泌增加、毛囊皮脂腺角化异常、细菌定植和炎症反应引起,表现为开放性或闭合性粉刺,以及继发感染形成的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寻常痤疮虽然并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但反复发作的活动性皮损以及遗留的色素沉着或痤疮疤痕,会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临床上除了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皮损表现和严重程度给予个性化治疗方案,更要重视健康教育和科学全程管理,帮助患者有效预防,并积极改善后遗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痤疮 痤疮 疾病管理 皮肤病学
原文传递
500nm精准脉冲光治疗玫瑰痤疮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17
作者 索静飞 樊雪 +1 位作者 岳路 张大雷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261-262,共2页
目的 分析500 nm精准脉冲光(DPL)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玫瑰痤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对症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500nm DPL治疗。比较... 目的 分析500 nm精准脉冲光(DPL)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玫瑰痤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对症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500nm DPL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红斑、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4.00%(P <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8.00%vs. 6.0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500 nm精准脉冲光治疗玫瑰痤疮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500 nm精准脉冲光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序贯三步法式”辨治痤疮
18
作者 周岩 赵则阔 魏淑相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6期18-20,共3页
痤疮是一种病因病机复杂且易反复发作的难治性疾病,其核心病机始于寒湿侵袭、皮肤玄府郁闭,后期多见脾肾两虚,脏腑失调贯穿疾病始终。根据疾病不同阶段的不同病机,笔者提出采用“序贯三步法式”治疗该病,分阶段序贯式治疗效果显著,可减... 痤疮是一种病因病机复杂且易反复发作的难治性疾病,其核心病机始于寒湿侵袭、皮肤玄府郁闭,后期多见脾肾两虚,脏腑失调贯穿疾病始终。根据疾病不同阶段的不同病机,笔者提出采用“序贯三步法式”治疗该病,分阶段序贯式治疗效果显著,可减少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临床经验 序贯法 序贯三步法式 方证组合辨证法
下载PDF
中药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肝郁化火型女性迟发性痤疮疗效观察
19
作者 李婧 张艳珍 曹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04-507,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肝郁化火型女性迟发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1年11月—2023年6月在唐山市中医医院就诊的140例肝郁化火型女性迟发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0例患者给予疏肝解郁、清热活血散结中药口服,观察组70...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肝郁化火型女性迟发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1年11月—2023年6月在唐山市中医医院就诊的140例肝郁化火型女性迟发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0例患者给予疏肝解郁、清热活血散结中药口服,观察组70例患者给予疏肝解郁、清热活血散结中药口服及心理干预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面部皮损总数(炎性皮损和非炎性皮损)、痤疮状态(采用面部痤疮皮损量表评估)、焦虑抑郁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生活质量[采用痤疮生活质量调查表(QOL-Acne)评估]及治疗2个月的总有效率。结果2组治疗后的炎性皮损和非炎性皮损数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痤疮类型、数量、颜色、溢出、肿胀破溃评分及SAS评分、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QOL-Acne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2.86%(58/70)比67.14%(47/70),P<0.05]。结论中药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肝郁化火型女性迟发性痤疮的效果更好,可进一步减轻皮损和焦虑抑郁状态,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心理干预 肝郁化火型 女性迟发性痤疮 皮损程度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联合口服异维A酸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
作者 袁黎黎 郑小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82-86,共5页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联合口服异维A酸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20年6月-2022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中重度痤疮患者84例,随机分为异维A酸组、光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28例。异维A酸组予以口服异维A酸治疗,光疗组予以光...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联合口服异维A酸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20年6月-2022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中重度痤疮患者84例,随机分为异维A酸组、光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28例。异维A酸组予以口服异维A酸治疗,光疗组予以光动力疗法,联合治疗组予以光动力疗法联合口服异维A酸治疗,评估三组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患者皮损数量及生活质量,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82.14%)显著高于异维A酸组(46.43%)和光疗组(57.14%)(均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非炎性皮损数量显著低于异维A酸组和光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和光疗组治疗后炎性皮损数量显著低于异维A酸组(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Acne-Qol各维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上升(P<0.05),且联合治疗组明显高于异维A酸组和光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和光疗组患者的红斑水肿、反应性痤疮、色素沉着发生率均高于异维A酸组(P<0.05),三组间干燥脱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动力疗法联合口服异维A酸治疗中重度痤疮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明显改善皮损情况及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维A酸 光动力疗法 中重度痤疮 临床疗效 安全性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