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77篇文章
< 1 2 1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维生素D状态及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任媛媛 李金兰 +2 位作者 王彦君 刘茉 夏菲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维生素D水平状况,探讨性别、年龄、季节对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10月—2021年9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208例BP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维生素D水平状况,探讨性别、年龄、季节对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10月—2021年9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208例BP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所有BPPV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为15.31(10.68, 21.03)ng/mL。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和各个季节血清25(OH)D水平,男性高于女性,61~70岁年龄组高于其他年龄组;夏季血清25(OH)D水平最高,夏秋季明显高于冬春季。所有纳入研究的BPPV患者维生素D缺乏146例(70.19%);维生素D不足41例(19.71%);维生素D充足21例(10.10%)。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和季节均能影响维生素D水平。结论 北京地区BPPV患者维生素D缺乏较为普遍,性别、年龄和季节对维生素D水平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维生素D 性别 年龄 季节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前庭阵发症
2
作者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委会 区永康 +1 位作者 张雪媛 吴子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92-95,共4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和前庭阵发症(vestibular paroxysmia,VP)均被归类为发作性前庭综合征,具有以下共同特征:反复多次、短暂的发作性眩晕/头晕或不稳感,常与头部位置动作诱发相关,多为特...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和前庭阵发症(vestibular paroxysmia,VP)均被归类为发作性前庭综合征,具有以下共同特征:反复多次、短暂的发作性眩晕/头晕或不稳感,常与头部位置动作诱发相关,多为特发性,部分可伴发耳蜗症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前庭阵发症 发作性眩晕 不稳感 BPPV
下载PDF
耳内镜下微钻和三棱针镫骨底板开窗人工镫骨植入术治疗耳硬化疗效比较
3
作者 孙祥 顾丽群 +1 位作者 丁群辉 杨挈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比较耳内镜下使用微钻和三棱针二种工具行镫骨底板开窗人工镫骨植入术治疗耳硬化的听力效果、并发症。方法2018年3月—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接受耳内镜下镫骨手术的耳硬化患者38例(48耳),48耳均在耳内镜下行镫骨底板开窗人工镫骨植入... 目的比较耳内镜下使用微钻和三棱针二种工具行镫骨底板开窗人工镫骨植入术治疗耳硬化的听力效果、并发症。方法2018年3月—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接受耳内镜下镫骨手术的耳硬化患者38例(48耳),48耳均在耳内镜下行镫骨底板开窗人工镫骨植入术,术中分别采用微钻(微钻组,26耳)和三棱针(三棱针组,22耳)进行镫骨底板开窗,植入纯钛质人工镫骨假体Piston。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听力效果,以及眩晕、面瘫、感音神经性耳聋、术中镫骨意外等并发症情况。结果48耳术后气导(AC)、骨导(BC)、气骨导差(ABG)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微钻组AC改善(23.5±12.6)dB HL,BC改善(3.4±6.6)dB,ABG缩小(20.1±5.6)dB HL;三棱针组AC改善(21.4±11.8)dB HL,BC改善(3.3±6.8)dB HL,ABG缩小(18.1±4.3)dB HL,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均未发生面瘫和感音神经性耳聋,2组在术后眩晕和术中镫骨意外方面,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耳内镜下人工镫骨植入术中使用微钻和三棱针行镫骨底板开窗疗效相似,二者都需要依赖精细的手术技巧和经验,微钻比三棱针更方便、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内镜 微钻 三棱针 镫骨底板开窗 人工镫骨植入术 耳硬化
下载PDF
Epley复位治疗t-PC-BPPV疗效及残余症状的影响因素
4
作者 卢肖慧 花慧 +2 位作者 张韵怡 蒋海娇 付亚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6期973-975,共3页
目的:探讨Epley复位治疗创伤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t-PC-BPPV)疗效,分析t-PC-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本院耳鼻喉科2019年1月—2022年9月收治的t-PC-BPPV患者136例,均接受Epley复位治疗,观察首次复位后治疗... 目的:探讨Epley复位治疗创伤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t-PC-BPPV)疗效,分析t-PC-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本院耳鼻喉科2019年1月—2022年9月收治的t-PC-BPPV患者136例,均接受Epley复位治疗,观察首次复位后治疗效果和复位12周残余症状率,比较是否有残余症状患者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PC-BPPV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136例患者首次复位后痊愈75例,有效45例,无效16例,复位12周时共有46例患者有残余症状,其余90例患者无残余症状;t-PC-BPPV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存在与睡眠障碍、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程>7d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睡眠障碍、病程>7d是t-PC-BPPV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Epley复位治疗t-PC-BPPV疗效不理想,治疗后残余症状率较高,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睡眠障碍、病程>7d是t-PC-BPPV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创伤 Epley复位 残余症状
下载PDF
Controlled release of dexamethasone from fibrin sealant for intratympanic administration in inner ear therapy
5
作者 Jing Zou 《Journal of Otology》 CAS CSCD 2024年第1期55-58,共4页
The aim of the present work was to show the sustainability of fibrin sealant in releasing dexamethasone and adjust the protocol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novel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Meniere’s disease (MD) ... The aim of the present work was to show the sustainability of fibrin sealant in releasing dexamethasone and adjust the protocol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novel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Meniere’s disease (MD) and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SSHL).Gelation occurred shortly after mixing dexamethasone-containing fibrinogen with thrombin.Dexamethasone was constantly released for at least 16 d at a stable level after 7d in protocol 1 (low-dose),while it was robustly released within 4 d and slowed afterward until 10 d in protocol 2(high-dose).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time points in Protocol 2 (p<0.01,ANOVA),and the exponential model with the formula y=15.299*e~(-0.483*t) fits the association.The estimated concentration of dexamethasone released on 7 d in protocol 2 was slightly lower than that observed in protocol 1.The fibrin sealant is capable of constantly releasing dexamethasone with adjustable dynamics.Targeted and minimally invasive administration of the material can be achieved in the clinic by sequential injections of the fluids using a soft-tipped cathe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tympanic drug delivery Controlled release CORTICOSTEROIDS Meniere's disease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下载PDF
线粒体源性活性氧调控蛋白/酶在老年性耳聋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孙宗润 孙一诺 +3 位作者 陈海军 许子渊 杨城龙 尹海燕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996-999,共4页
老年性耳聋亦称年龄相关性聋(ARHL),是指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出现双耳对称性、进行性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常出现对高频声音不敏感,语言分辨率下降,多数还伴有耳鸣等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ARHL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健康问题... 老年性耳聋亦称年龄相关性聋(ARHL),是指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出现双耳对称性、进行性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常出现对高频声音不敏感,语言分辨率下降,多数还伴有耳鸣等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ARHL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健康问题。资料预测,2025~204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从2.84亿增加到4亿,其中约有11.04%会出现听力障碍,而ARHL约占其中66.78%〔1〕。ARHL患者认知能力下降、痴呆风险增加,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耳聋 线粒体 活性氧 分子机制
下载PDF
基于多频段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fMRI百分比振幅改变
7
作者 任安宁 殷成 +4 位作者 韩雨 高珊珊 刘金刚 王锡臻 管玥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6-9,共4页
目的 探讨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s-fMRI)技术中的百分率振幅(percent amplitude of fluctuation, PerAF),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目的 探讨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s-fMRI)技术中的百分率振幅(percent amplitude of fluctuation, PerAF),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多频段(经典频段、slow-4频段和slow-5频段)的脑自发活动的改变。方法 选取并分析20例BPPV患者(BPPV组)以及14例健康对照者(HC组)的rs-fMRI。结果 PerAF在不同频段的组间差异结果:1)在经典频段,与HC组相比较,BPPV组在左侧背外侧额上回、左侧辅助运动区PerAF值降低;2)在slow-4频段,与HC组相比较,BPPV组在左侧脑岛、左侧楔前叶、左侧额中回及左侧辅助运动区PerAF值降低;3)在slow-5频段,与HC组相比较,BPPV组在左侧额中回、左侧内侧和旁扣带回及左侧辅助运动区PerAF值降低。结论 BPPV患者静息态下存在多个脑区的功能异常,提示患者存在中枢功能紊乱与重塑。BPPV患者异常脑区对各频段的敏感性不同,提示患者自发性脑活动存在频率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百分率振幅 多频段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征及心理因素对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周昕阳 于书剑 +1 位作者 王倩 于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2024年第14期1685-1691,共7页
背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以具有自限性、易反复发作为特点的临床常见病,手法复位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疗效,复位后部分患者会出现残余症状。近年来对BPPV治疗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多,但对具体病因间的治疗效果比较及残余症状发生... 背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以具有自限性、易反复发作为特点的临床常见病,手法复位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疗效,复位后部分患者会出现残余症状。近年来对BPPV治疗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多,但对具体病因间的治疗效果比较及残余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仍有待探讨。目的分析继发性BPPV的临床特征,探讨BPPV的病因分类对疾病复发率的影响及BPPV复位后发生残余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眩晕门诊及耳内科住院患者中确诊为BPPV的患者共340例,患者均同意行手法复位治疗。按是否存在原发病将患者分为原发性BPPV(原发组)、继发性BPPV(继发组)。继发组再按病因的不同分为5个亚组,主要病因包括突发性聋(SSNHL)、前庭性偏头痛(VM)、梅尼埃病(MD)、前庭神经炎(VN)、其他(如颅脑及耳部手术、Hunt综合征、颞骨骨折等)。比较原发组、继发组之间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随访至首次复位后3个月,再按患者随访期内有无残余症状发生将患者分为出现残余症状组、未出现残余症状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及不同时段(诊断时、治疗后4周、治疗后3个月)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差异,分析BPPV复位后发生残余症状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340例患者中,原发组184例(54.1%)、继发组156例(45.9%)。继发组较原发组患者发病年龄小,经2次以上复位治疗所占比例高,一次复位成功率低,3个月内复发率、残余症状发生率、诊断时SAS评分、诊断时SDS评分高(P<0.05)。继发性BPPV患者中不同病因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其他(如颅脑及耳部手术、Hunt综合征、颞骨骨折等)病因患者年龄小于SSNHL、VM、MD、VN患者(P<0.05)。继发性BPPV患者中不同病因患者性别、受累半规管、复位次数、一次复位成功率、3个月内复发率、残余症状发生率及各时段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复位后3个月,出现残余症状组133例,未出现残余症状组207例。残余症状主要表现为头部昏沉感(59.40%,79/133)、不稳感(24.06%,32/133)及头颈部不适(9.77%,13/133),出现两种及以上症状者占6.77%(9/133)。出现残余症状组继发性病因所占比例、复位次数>2次所占比例高于未出现残余症状组(P<0.05);出现残余症状组伴随疾病复发所占比例少于未出现残余症状组,诊断时、治疗后4周、治疗后3个月SAS、SDS评分高于未出现残余症状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诊断时SAS评分(OR=1.231,95%CI=1.117~1.357,P<0.001)、SDS评分(OR=1.209,95%CI=1.113~1.314,P<0.001)是BPPV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继发性BPPV具有复位后残余症状发生率较高、复发率高的特点,焦虑、抑郁情绪会影响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前庭疾病 残余症状 心理因素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中国北方人群70例前庭阵发症临床特点分析
9
作者 樊春秋 刘静 +4 位作者 黄小钦 杨冬菊 陈芳 户宁宁 刘爱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996-999,共4页
目的阐述VP的年龄分布、诱因、伴随症状、单日最多发作次数、发作时眼震特点和神经血管关系。方法收集70例VP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对年龄分布、发作特点(诱因、伴随症状和单日最多发作次数)、发作时眼震特点和神经血管关系几个方面进行分... 目的阐述VP的年龄分布、诱因、伴随症状、单日最多发作次数、发作时眼震特点和神经血管关系。方法收集70例VP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对年龄分布、发作特点(诱因、伴随症状和单日最多发作次数)、发作时眼震特点和神经血管关系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应用描述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70例VP患者中30例为老年患者(42.86%),23例为青年患者(32.86%),17例为中年患者(24.29%);53例(75.71%)单日最多发作次数在2~5次之间,9例(12.86%)在6~10次之间,8例(11.43%)大于10次;36例患者(51.43%)存在诱因,包括快速行走、情绪激动、开车、骑车、性交、咳嗽或喘息、演讲或聊天、洗澡、大便、饮酒和声音刺激;33例患者(47.14%)眩晕发作伴有单侧耳鸣、头鸣和双耳鸣,耳鸣伴面肌痉挛;发作时眼震符合头坐标系眼震特点:朝向患侧水平伴旋转眼震;57例患者行MRA(前庭蜗神经与血管关系)检查,37例(64.91%)右侧小脑前下动脉与前庭蜗神经比邻,15例(26.32%)左侧小脑前下动脉与前庭蜗神经比邻,5例(8.77%)基底动脉与前庭蜗神经比邻。结论VP老年多见,青年次之,中年最低;大多数VP患者单日最多发作次数在2~5次之间;情绪激动、兴奋和运动等可诱发VP发作;VP发作时眩晕同时可伴有耳鸣、头鸣和面肌痉挛;VP发作期表现朝向患侧的水平伴旋转眼震;右侧小脑前下动脉与前庭蜗神经比邻在VP患者中比例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阵发症 诱因 伴随症状 单日最多发作次数 眼震
下载PDF
不同种属实验动物耳蜗毛细胞年龄相关性缺失的不同模式
10
作者 丁大连 李鹏 +3 位作者 亓卫东 张建辉 蒋海燕 宣伟军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7-13,共7页
目的展示自然衰老和耳聋相关基因遗传缺陷之间耳蜗毛细胞缺失的不同模式。方法用不同龄的长尾猴、南美栗鼠、豚鼠、Sprague-Dawley大鼠、CBA/CaJ小鼠、C57BL/6J小鼠、A/J小鼠、DBA/2J小鼠和侏儒灰色突变纯合子(dwg/dwg)小鼠作为受试对... 目的展示自然衰老和耳聋相关基因遗传缺陷之间耳蜗毛细胞缺失的不同模式。方法用不同龄的长尾猴、南美栗鼠、豚鼠、Sprague-Dawley大鼠、CBA/CaJ小鼠、C57BL/6J小鼠、A/J小鼠、DBA/2J小鼠和侏儒灰色突变纯合子(dwg/dwg)小鼠作为受试对象。所有测试动物的耳蜗基底膜都被制作成平坦的耳蜗基底膜铺片。沿着耳蜗基底膜的全长,基底膜上所有的内外毛细胞都被完整计数,毛细胞的计数结果被输入到耳蜗图软件并自动生成每组实验条件的平均耳蜗图。结果在天然衰老的动物中,耳蜗毛细胞的缺失总是发生在老年阶段。与此不同的是,在耳聋相关基因缺陷的动物中,耳蜗毛细胞的缺失却是发生在青年阶段甚至幼年阶段。发生在天然老化动物的耳蜗毛细胞缺失总是呈均匀分布或从耳蜗的顶回向底回扩展。但是,发生在具有耳聋相关基因遗传缺陷动物的耳蜗毛细胞缺失却通常表现为从耳蜗的底回向顶回扩展。结论本实验观察结果表明,发生在天然衰老的不具备耳聋相关基因缺陷动物身上的年龄相关性耳蜗毛细胞缺失反映的是真正由衰老引起的耳蜗退化性病变,而发生在伴有耳聋相关基因遗传缺陷的年幼动物身上的年龄相关性耳蜗毛细胞缺失可能与耳聋相关基因的遗传缺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耳蜗毛细胞图 毛细胞缺失 年龄相关性耳蜗毛细胞缺失 耳聋相关基因缺陷
下载PDF
Influence of BPPV and Meniere's Disease on Cognitive Abilities: A Questionnaire-Based Study
11
作者 Rohit Bhattacharyya Animesh Barman Freddy Antony 《Journal of Otology》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0-18,共9页
The vestibular system connects the inner ear to the midbrain and subcortical structures and can affect cognition. Patients with vertigo often experience cognitive symptoms such as attention deficits, memory problems, ... The vestibular system connects the inner ear to the midbrain and subcortical structures and can affect cognition. Patients with vertigo often experience cognitive symptoms such as attention deficits, memory problems, and spatial perception difficulties.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cognitive impairments associated with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 and Meniere's Disease(MD). A non-experimental group comparison design was used with 107 participants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Group I(clinically normal), Group II(BPPV), and Group III(MD). Participants completed a questionnaire with 10 cognition-related questions, and their responses were scored. The data were found to be non-normally distributed. The analysis reveal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cores between Group I and both Group II and Group III. Chi-square tests showed that the responses to cognition-related questions varied among the groups, with Group II exhibiting more cognitive problems. Associated conditions like hypertension, diabetes, and hearing loss did not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responses within each group. This study suggests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cognitive problems and patients with BPPV and MD. However, there was no association found between the cognitive problems experienced in BPPV and MD patients. These findings align with previous research indicating that vestibular disorders can lead to deficits in spatial memory, attention, and other cognitive functions. By understanding the link between cognition and vestibular disorders, we can improve diagnosis and rehabilitation service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these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PV Meniere's disease COGNITION QUESTIONNAIRE
下载PDF
内淋巴囊减压联合部分半规管填塞术治疗Ⅲ、Ⅳ期梅尼埃病的临床观察
12
作者 张国平 王楠 +3 位作者 张粉 蒋佳霖 冯书怡 周义德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23-128,共6页
目的 观察内淋巴囊减压联合一个或两个半规管填塞术治疗Ⅲ、Ⅳ期梅尼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听力损失情况。方法 收集经规范性保守治疗无效的、且有保留残余听力期望的Ⅲ、Ⅳ期梅尼埃病患者43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成三组:内淋巴囊减压联合... 目的 观察内淋巴囊减压联合一个或两个半规管填塞术治疗Ⅲ、Ⅳ期梅尼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听力损失情况。方法 收集经规范性保守治疗无效的、且有保留残余听力期望的Ⅲ、Ⅳ期梅尼埃病患者43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成三组:内淋巴囊减压联合后外两个半规管填塞术组13例,内淋巴囊减压联合外半规管填塞术组14例,单纯淋巴囊减压术组16例,评估三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眩晕、耳闷、耳鸣及听力情况。结果 内淋巴囊减压联合后外两个半规管填塞术组、内淋巴囊减压联合外半规管填塞术组、单纯内淋巴囊减压术组术后眩晕发作次数均明显降低,眩晕控制率分别为92.3%、78.6%及62.5%;眩晕的严重程度也均较术前显著减轻,其中联合半规管填塞术的两组患者术后眩晕改善率(100%)显著高于单纯内淋巴囊减压组(68.8%)。三组患者的耳鸣、耳闷均较术前显著改善,耳鸣改善率分别为46.2%,50.0%及43.8%,耳闷改善率分别为61.5%,57.1%及50.0%,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中术后听力下降患者的比例分别是15.4%、7.1%、1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内淋巴囊减压联合部分半规管填塞术能够有效控制经保守治疗无效的Ⅲ、Ⅳ期梅尼埃病患者的眩晕等症状,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留残余听力,避免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病 内淋巴囊减压术 半规管填塞术 眩晕
下载PDF
PTC-209诱导体外螺旋神经元损伤作用及机制
13
作者 朱国霞 罗家胜 +1 位作者 张霞婧 吴永翔 《西部医学》 2024年第2期186-190,197,共6页
目的 探讨Bmi1特异性抑制剂PTC-209诱导体外培养耳蜗器官螺旋神经元(SGNs)、听觉神经纤维(ANFs)的损伤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 选用P3新生SD仔鼠进行耳蜗器官培养,首先与不同浓度PTC-209进行培养,确定损伤模型(PTC-209组),... 目的 探讨Bmi1特异性抑制剂PTC-209诱导体外培养耳蜗器官螺旋神经元(SGNs)、听觉神经纤维(ANFs)的损伤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 选用P3新生SD仔鼠进行耳蜗器官培养,首先与不同浓度PTC-209进行培养,确定损伤模型(PTC-209组),即10μM PTC-209与耳蜗器官共培养48 h。随后将10μM PTC-209与5 mM GSH共培养,确定最佳保护模型(GSH+PTC-209组),即Pre6h 5 mM GSH对10μM PTC-209培养48 h。最后将实验分为Ctrl组、GSH组、PTC-209组及GSH+PTC-209组,培养结束后予MitoSOXRed进行组织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 PTC-209诱导耳蜗SGNs和ANFs损伤随浓度增高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加重,其损伤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不同时间预处理GSH对PTC-209诱导SGNs和ANFs损伤存在差异保护作用,将各组的ANFs进行统计分析发现Pre 6 h GSH 5 mM+PTC-209 10μM组与其余各组ANF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Pre 6 h 5 mM GSH对10μM PTC-209培养48 h诱导SGNs和ANFs的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MitoSOX Red染色显示Ctrl组、GSH组及GSH+PTC-209组均未见红色荧光标记的ROS在SGNs、支持细胞(SCs)和ANFS蓄积;PTC-209组红色荧光标记的ROS在SGNs、SCs和ANFS大量蓄积。统计分析显示PTC-209组和Ctrl组、GSH+PTC-209组ROS的红色荧光光密度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分别为343.5、349.3,P<0.01)。结论 PTC-209可诱导SGNs处细胞内的自由基和线粒体中ROS大量蓄积,进而导致氧化还原失衡,促进SGNs死亡,但是调控机制尚需要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C-209 BMI1 ROS蓄积 耳蜗器官培养 螺旋神经元细胞
下载PDF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和耳蜗电图对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预后的预判价值
14
作者 江黎珠 孙平 宗小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55-1260,共6页
目的:探讨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和耳蜗电图对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acute low frequency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ALFHL)预后的预判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的60例单侧首次ALFH... 目的:探讨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和耳蜗电图对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acute low frequency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ALFHL)预后的预判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的60例单侧首次ALFHL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行耳蜗电图(electrocochleography,EcochG)、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检查;于治疗开始前,治疗后1周、2周和1月行纯音测听检测。EcochG-SP/AP>0.4和SP/AP面积比>1.92为异常。cVEMP和oVEMP波形引出与否,振幅比(≤1.61)和不对称比(≤0.29),其中任何一项异常为异常。各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McNemar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ALFHL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0例ALFHL患者中,EcochG、cVEMP和oVEMP异常率分别为26.7%、23.3%和35.0%。EcochG和oVEMP异常率与患者年龄、性别、听力损失水平、治疗起始时间、有无伴耳闷和头晕无相关性。cVEMP异常率在听力损失>40dB HL的ALFHL中显著高于≤40 dB HL的患者(P<0.05)。EcochG、cVEMP和oVEMP异常的患者听力提高程度均低于其正常的患者(P<0.05)。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异常的EcochG、cVEMP和oVEMP是ALFHL不痊愈的危险因素(均P<0.05),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cVEMP和oVEMP是ALFHL不痊愈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异常的cVEMP和oVEMP是ALFHL患者不痊愈的独立危险因素,这可能与ALFHL患者球囊和椭圆囊内淋巴积水严重不易消退有关。检查cVEMP和oVEMP发现其异常,提示ALFHL患者不痊愈风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 耳蜗电图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预后
原文传递
动静结合针刺法辅助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残余症状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恋秋 叶海敏 +2 位作者 陈壮志 石学慧 张鹏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4期654-657,共4页
目的观察“动静结合”针刺法辅助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动静结合”针刺法,两... 目的观察“动静结合”针刺法辅助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动静结合”针刺法,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在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结束后的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视觉模拟(VAS)评分;治疗完成后评估临床疗效;第6个月时进行电话随访,比较两组的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DHI、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2个疗程后较治疗1个疗程后降低(P<0.05);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组DHI、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6个月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C-BPPV患者复位后伴随残余症状者,在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的基础上,加用“动静结合”针刺法,可促进前庭功能恢复、改善残余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降低复发率,且“动静结合”针刺法为辅助治疗的方法起效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后半规管 残余症状 动静结合针刺法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伴幽闭恐惧症患者临床特征及诊疗体会 被引量:1
16
作者 夏菲 任媛媛 +3 位作者 李金兰 王彦君 刘茉 王宁宇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49-53,共5页
目的 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伴幽闭恐惧症患者临床特征,探讨临床诊断治疗的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研究48例BPPV伴幽闭恐惧症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一般情况、检查方法、检查次数、治疗次数、疗效、复发率、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改... 目的 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伴幽闭恐惧症患者临床特征,探讨临床诊断治疗的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研究48例BPPV伴幽闭恐惧症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一般情况、检查方法、检查次数、治疗次数、疗效、复发率、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改善程度进行分析,并与同期50例原发性BPPV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平均治疗次数、复发率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首次检查确诊率(P=0.019)、社会活动恢复情况(P=0.000)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于BPPV伴幽闭恐惧症患者,临床建议给予多次裸眼检查或多次复诊观察眼震以明确诊断。BPPV伴幽闭恐惧症患者经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好,但幽闭恐惧症患者在治疗后参与社会活动方面受影响,需要给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眩晕 眼震 幽闭恐惧症
下载PDF
不同年龄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效果分析
17
作者 杨琛 尹中普 +2 位作者 袁泉良 陈子涵 黄维平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的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效果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6月至2020年5月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语前聋儿童120例,按照儿童年龄将其分为低龄组(<3岁,37例)、中龄组(3~7岁,58例)和大龄...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的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效果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6月至2020年5月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语前聋儿童120例,按照儿童年龄将其分为低龄组(<3岁,37例)、中龄组(3~7岁,58例)和大龄组(>7岁,25例)。所有儿童均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术后6个月评估听觉行为分级、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语言交流能力、言语可懂度分级;术后1年评估Nijmegen人工耳蜗植入量表、生活质量。结果术后6个月,听觉行为分级、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得分率、轮流交流能力(V+G)、主动交流能力(V+G)、言语可懂度分级各项分数、术后1年的基本声音感知、高级声音感知、言语能力、活动能力、社会交流、自信心各项分数从高到低排序为低龄组、中龄组、大龄组;与术前比,术后1年三组父母期望、对家庭影响、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升高,且从高到低排序为低龄组、中龄组、大龄组(P<0.05)。结论不同年龄语前聋儿童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均可促进听觉、言语发育,且术后1年内儿童年龄越小效果越显著,在轮流交流能力、主动交流能力、言语可懂度分级及生存质量方面的提升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前聋 人工耳蜗植入术 听觉行为分级 言语可懂度分级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梅尼埃病患者外周血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18
作者 王蕊 檀俊龙 +1 位作者 崔庆佳 闫瑾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488-491,共4页
目的:探讨梅尼埃病(MD)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MD120例患者设为MD组,另选取6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受试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IL-17... 目的:探讨梅尼埃病(MD)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MD120例患者设为MD组,另选取6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受试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IL-17)、IL-10表达,计算IL-17/IL-10;对比不同组别IL-17、IL-10和IL-17/IL-10差异。结果:相比对照组,MD组外周血IL-10降低(P<0.05),IL-17水平及IL-17/IL-10增高(P<0.05)。MD患者单侧组与双侧组外周血IL-17、IL-10及IL-17/IL-1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III+IV期患者与I+II期患者外周血IL-17、IL-10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III+IV期患者IL-17/IL-10高于I+II期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L-17/IL-10诊断MD患者听力分期为III期以上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9(95%CI:0.749~0.891),敏感度为70.69%,特异度为85.48%。结论:MD患者外周血Th17/Treg失衡,且与听力分期相关,IL-17/IL-10对于听力异常严重程度有较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病 TH17/TREG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61
19
作者 熊彬彬 吴子明 +1 位作者 刘兴健 张素珍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8-211,共4页
目的分析总结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对131例BPPV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调查,回顾性分析131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追踪随访3个月。结果 131例患者中,男51例,女80例,年龄20~82岁,平均47.7岁,其... 目的分析总结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对131例BPPV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调查,回顾性分析131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追踪随访3个月。结果 131例患者中,男51例,女80例,年龄20~82岁,平均47.7岁,其中单侧后半规管BPPV患者75例,单侧水平半规管BPPV39例,单侧水平嵴顶结石BPPV4例,前半规管BPPV1例,混合型BPPV8例,主观性BPPV3例。其中,原发性BPPV103例,继发性BPPV28例。结论 BPPV患者有其自身的临床特征,通过对其临床特征的认识和把握,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性眩晕 半规管 手法复位
下载PDF
线粒体内膜转位酶8A基因敲除小鼠的构建及其内耳功能研究
20
作者 洪晗馨 王龙昊 +3 位作者 刘辉辉 彭浒 吴皓 杨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1-268,共8页
目的·通过构建线粒体内膜转位酶8A (translocase of inner mitochondrial membrane 8A,Timm8a)基因敲除小鼠(即Timm8a^(-/-)小鼠),探究其听力表型及该基因在内耳的功能。方法·设计并构建Timm8a^(-/-)小鼠,采用PCR及蛋白质印迹... 目的·通过构建线粒体内膜转位酶8A (translocase of inner mitochondrial membrane 8A,Timm8a)基因敲除小鼠(即Timm8a^(-/-)小鼠),探究其听力表型及该基因在内耳的功能。方法·设计并构建Timm8a^(-/-)小鼠,采用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验证是否构建成功。观察并比较1月龄时Timm8a^(-/-)小鼠与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的体型及体质量。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WT小鼠耳蜗组织中TIMM8A的表达分布。通过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比较Timm8a^(-/-)小鼠和WT小鼠的听力阈值。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该2种小鼠内耳螺旋器、螺旋神经节与血管纹形态。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该2种小鼠的内耳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与血管纹细胞中的线粒体超微结构,并统计异常线粒体所占比例。结果·PCR结果显示Timm8a基因已成功敲除,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Timm8a^(-/-)小鼠的耳蜗、大脑、心肌、骨骼肌组织中已无TIMM8A表达,表明Timm8a^(-/-)小鼠构建成功。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提示TIMM8A在WT小鼠耳蜗组织中呈泛表达,且高表达于螺旋器、螺旋神经节与血管纹区域。与WT小鼠相比,1月龄时的Timm8a^(-/-)小鼠发育较慢,体质量明显偏轻,且ABR阈值有所升高(均P<0.05);该小鼠的ABR的Ⅰ波波幅出现下降、Ⅰ波潜伏期有所延长。甲苯胺蓝染色结果显示,与WT小鼠相比,Timm8a^(-/-)小鼠的螺旋神经节细胞的形态与数量均无明显改变,耳蜗中圈及底圈的血管纹厚度减薄(均P<0.05)。透射电镜的观察结果显示,与WT小鼠相比,Timm8a^(-/-)小鼠内耳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与血管纹细胞中线粒体结构出现异常,且异常线粒体比例明显增多(均P<0.05)。结论·该研究成功构建了Timm8a^(-/-)小鼠,其听力阈值的升高可能与其内耳线粒体超微形态结构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内膜转位酶8A Mohr-Tranebjaerg综合征 听神经病谱系障碍 线粒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