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96篇文章
< 1 2 1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观察
1
作者 李云霞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4期710-712,共3页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方法: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耳后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研究组加用银杏叶提取物静滴。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BV、LBV...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方法: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耳后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研究组加用银杏叶提取物静滴。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BV、LBV、RE、血细胞比容、FIB水平及BAEP异常率、纯音听阈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银杏叶提取物 地塞米松
下载PDF
平坦型和全聋型单侧难治性突发性耳聋患者纯音和言语识别率分析
2
作者 李东 王惠 +10 位作者 康欣乐 赵雪 王海旭 费兵 别同武 曹影 刘磊 怀德 束明阳 李秀婷 沈维展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 分析平坦型和全聋型单侧难治性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纯音测听和言语识别率特点。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就诊的平坦型和全聋型难治性突发性耳聋患者132例,所有患者均为单耳发病... 目的 分析平坦型和全聋型单侧难治性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纯音测听和言语识别率特点。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就诊的平坦型和全聋型难治性突发性耳聋患者132例,所有患者均为单耳发病,分别检测并记录患者的纯音测听和言语识别率,按照发病年龄和听力损失程度进行分组,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105例健康体检者听力相比较,观察组132例患者中,轻度12例(9.09%)、中度30例(22.73%)、重度50例(37.88%)、极重度40例(30.30%),不同程度听力损失患者言语识别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年7例(5.30%)、青年32例(24.24%)、中年65例(49.24%)、老年28例(21.21%),不同年龄之间的听力损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间言语识别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之间的听力损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之间言语识别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听力损失程度及年龄可以显著影响言语识别率,两者呈负相关,年龄越大,听力损失越重,言语识别率越低,老年人最为明显;而平坦型和全聋型单侧难治性突聋患者的听力损失与性别无关,多为中度以上听力损失,重度及极重度居多,中年人发病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特发性耳聋 平坦型 全聋型 听力损失 言语识别率 纯音测听
下载PDF
声治疗在突发性聋伴耳鸣患者中的应用
3
作者 黄静怡 任建君 赵宇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12-115,共4页
声治疗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通过一种或多种声音刺激,包括白噪声、窄带噪声、自然噪声、音乐声等的用以治疗耳鸣的手段。其治疗效果已在多项临床研究中获得证实。突发性聋是临床常见的耳部疾病之一,大部分患者伴有耳鸣发作,二者的病因、... 声治疗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通过一种或多种声音刺激,包括白噪声、窄带噪声、自然噪声、音乐声等的用以治疗耳鸣的手段。其治疗效果已在多项临床研究中获得证实。突发性聋是临床常见的耳部疾病之一,大部分患者伴有耳鸣发作,二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相互作用原理目前均不明确,突发性聋伴耳鸣发病可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就声治疗的定义和作用机制、声治疗的临床应用、声治疗对突发性聋伴耳鸣作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探究声治疗在突发性聋伴发耳鸣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意义,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耳鸣 声治疗 应用
下载PDF
肾小球滤过率与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宰雄跃 孔瑶 +4 位作者 李昌增 夏云琪 郑光拓 李璟 汤勇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 探讨肾小球滤过率(GFR)与突发性聋的相关性,并分析突发性聋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且临床资料完整的突发性聋261例,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的突发性聋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分析突发性聋预... 目的 探讨肾小球滤过率(GFR)与突发性聋的相关性,并分析突发性聋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且临床资料完整的突发性聋261例,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的突发性聋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分析突发性聋预后的影响因素并绘制ROC曲线评价预测效能。结果 (1)突发性聋患者的听力值(dB)与eGFR水平呈负相关(P=0.02);(2)eGFR水平在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及听力损失类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eGFR水平和听力损失类型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4)eGF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4(95%CI:0.642~0.766),预测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当约登指数为0.360时,最佳决策阈值为103.50 mL·min~(-1)·1.73 m~(-2)。结论 (1)eGFR水平与突发性聋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及听力损失类型有关。(2)eGFR水平和听力损失类型是突发性聋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肾小球滤过率 肾功能 预后
下载PDF
鼓室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5
作者 方玉香 吴俊 +1 位作者 姜雪苗 何金强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鼓室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SHL)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16例SHL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8例;观察组患者再根据治疗效果不同分为治愈组(n=52)和未治愈组(n=56)。观察组采... 目的:探讨鼓室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SHL)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16例SHL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8例;观察组患者再根据治疗效果不同分为治愈组(n=52)和未治愈组(n=56)。观察组采用鼓室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不同治疗方式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同治疗效果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发病时间、患耳部位、合并症、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损伤类型),分析影响鼓室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SHL疗效的因素。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7.04%vs.75.93%,P<0.05)。不同治疗效果患者年龄、发病时间、合并眩晕、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损伤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发病时间、合并眩晕、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损伤类型是影响鼓室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SHL疗效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鼓室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SHL疗效好,且治疗效果受发病时间、合并眩晕症、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损伤类型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室内注射 糖皮质激素 突发性耳聋 疗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耳之“玄府-气液-络脉”视角辨治突发性耳聋
6
作者 孙越臣 徐茹 +1 位作者 张宗礼 贾海骅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87-389,共3页
基于耳之“玄府-气液-络脉”理论,突发性耳聋于内应有络脉虚滞的致病基础,加之阳气怫郁或情志抑郁不遂致耳玄府壅塞郁闭,气液宣通失常而发生突发性耳聋。因此在开通玄府、调畅气液、补虚通络治疗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辛味香窜药开玄府以输... 基于耳之“玄府-气液-络脉”理论,突发性耳聋于内应有络脉虚滞的致病基础,加之阳气怫郁或情志抑郁不遂致耳玄府壅塞郁闭,气液宣通失常而发生突发性耳聋。因此在开通玄府、调畅气液、补虚通络治疗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辛味香窜药开玄府以输布耳液,巧用活血祛瘀药宣通气液以渗灌精血,善用补虚开玄药扶助正气以运转耳神,消散玄府内有形无形之邪,使耳玄府得通,气血得畅,以期为辨治突发性耳聋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气液 耳玄府
下载PDF
血浆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联合检测在突聋患者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分析
7
作者 谌祎玮 王宁 +1 位作者 肖旭平 周建波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7期781-783,共3页
目的:通过对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联合分析,探讨微血栓形成在不同类型突发感音神经性聋(SSNHL)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突发性聋(SHL... 目的:通过对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联合分析,探讨微血栓形成在不同类型突发感音神经性聋(SSNHL)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突发性聋(SHL)患者作为突聋组,另选70例同期住院治疗的鼻中隔偏曲、声带息肉、耳前瘘管、成人鼾症中听力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治疗前的纯音听阈结果将突聋组患者分为低频组12例、高频组18例、全频组30例,比较各组患者AT-Ⅲ、D-dimer、FDP水平。结果:突聋组D-dimer、FDP水平低于对照组,AT-Ⅲ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5、5.142、5.158,P<0.05);高频组、全频组D-dimer、FDP水平高于对照组、低频组,AT-Ⅲ水平低于对照组、低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96、14.588、12.839,P<0.05)。结论:AT-Ⅲ、D-dimer、FDP联合检测方便快捷,准确度较高,可为临床上不同类型患者溶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进而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使用改善微循环、溶栓类药物,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感音神经性聋 抗凝血酶Ⅲ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个体化治疗
下载PDF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效果
8
作者 韦节秀 路磊 +1 位作者 谢双 李涛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5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10月淄博市临淄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突发性聋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鼓室内注射组与静脉滴注组,各60例。静脉滴注组给予甲...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10月淄博市临淄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突发性聋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鼓室内注射组与静脉滴注组,各60例。静脉滴注组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静脉滴注,鼓室内注射组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鼓室内注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听阈、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1、2、4kHz听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5d,两组1、2、4kHz听阈低于治疗前,鼓室内注射组低于静脉滴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鼓室内注射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静脉滴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静脉滴注组胃肠道反应、水肿发生率高于鼓室内注射组,耳痛发生率低于鼓室内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眩晕、鼓膜穿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静脉滴注,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可有效改善患者听力情况,促进患者听力恢复,但是治疗期间可能引起耳痛、鼓膜穿孔等不良反应,治疗时需采取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鼓室内注射
下载PDF
Modified intratympanic steroid therapy for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via tympanic tube and gelfoam as a salvage treatment
9
作者 Sichao Liang Yunshuo Li +6 位作者 Zhenping Guo Manlin Lu Xin Li Jia Xu Wenjing Chen Juanjuan Gao Haijin Yi 《Journal of Otology》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9-23,共5页
Background: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NHL) is a prevalent emergency in ear, nose, and throat practice. Previous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intratympanic steroid therapy(IST) can serve as a salvage treatm... Background: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NHL) is a prevalent emergency in ear, nose, and throat practice. Previous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intratympanic steroid therapy(IST) can serve as a salvage treatment for SSNHL after the failure of systemic steroid therapy(SST).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analyze the efficacy of modified IST involving the insertion of a tympanic tube and gelfoam as a salvag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SSNHL, and to explore its associated factors.Methods: Totally, 74 patients who were aged 22–81 years with SSNHL were enrolled and allocated to either the control group(n = 25) or the treatment group(n = 49) based on their treatment modalities. All patients received SST lasting for at least 7 days. Subsequently,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fter SST failure, underwent IST twice a week for 2–6 weeks,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Efficacy was assessed by the improvement in pure tone average at the affected frequency at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IST.Results: Hearing improvement in all patients after IS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71 ± 14.84 dB, with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at affected frequencies(250-8000 Hz)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 < 0.05). 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e duration from the onset of SSNHL to the beginning of IST as an independent factor for pure tone average improvement after treatment(P = 0.002), whereas age, duration of SST, and time of IST were not(P > 0.05).Conclusion: The modified IST was demonstrated to be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as a salvage treatment for SSNHL.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efficacy of a modified IST approach, incorporating the utilization of tympanic tubes and gelfoam as key components. The findings underscore the advantages of gelfoam as a strategic drug carrier placed in the round window niche. By minimizing drug loss, extending action time, and increasing perilymph concentration, gelfoam enhances the therapeutic impact of IST, contributing to improved hearing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SSNH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fied intratympanic steroid therapy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GELFOAM Tympanic tube
下载PDF
季节及气象因素对深圳地区突发性聋发病的影响分析
10
作者 林宜玲 张松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 探讨季节及气象因素对深圳地区突发性聋(简称突聋)发病的影响,为其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7年3月~2021年2月间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就诊的突聋患者,分析其发病时当地的气温、湿度等气象资料,统计不同季节不同气象条件下突... 目的 探讨季节及气象因素对深圳地区突发性聋(简称突聋)发病的影响,为其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7年3月~2021年2月间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就诊的突聋患者,分析其发病时当地的气温、湿度等气象资料,统计不同季节不同气象条件下突聋的发病情况,分析季节、气象因素与突聋发病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病例579例,四季病例分布趋势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不同的季节条件下,夏季突聋发病与气温(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呈一定正相关(r=0.153,r=0.144,r=0.15,均为P<0.05);突聋患者听力损失频率分布与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均具有一定正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夏季为深圳地区罹患突聋的高峰季节,季节、气温、相对湿度对突聋的发病及听力损失频率分布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气象因素 季节
下载PDF
针灸联合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效果分析
11
作者 郭凌云 兰花 +1 位作者 兰宁 易静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分析针灸联合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宜春市人民医院2021年6月—2023年1月收治的90例突发性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传统治疗组、鼓室注射组和针灸联合鼓室注射组,各30例。传统治疗组实施常规对... 目的:分析针灸联合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宜春市人民医院2021年6月—2023年1月收治的90例突发性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传统治疗组、鼓室注射组和针灸联合鼓室注射组,各30例。传统治疗组实施常规对症治疗,鼓室注射组在传统治疗组基础上鼓室注射地塞米松,针灸联合鼓室注射组在鼓室注射组基础上实施针灸治疗。比较三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针灸联合鼓室注射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鼓室注射组及传统治疗组(P<0.05)。治疗后三组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均较治疗前降低,针灸联合鼓室注射组上述指标均低于鼓室注射组和传统治疗组,且鼓室注射组低于传统治疗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效果显著,可改善内耳血液微循环及听力,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针灸 鼓室注射 地塞米松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
12
作者 陈立萍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弘爱医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成药联合组和西药组,各45例。西药组予巴曲酶注射液治疗,中...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弘爱医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成药联合组和西药组,各45例。西药组予巴曲酶注射液治疗,中成药联合组在西药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10 d。比较2组治疗效果,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因子(PF)],1 kHz、2 kHz、4 kHz听力阈值及不良反应。结果 中成药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高于西药组的73.33%(χ^(2)=4.865,P=0.027)。治疗10 d后,2组PT、APTT及D-D水平均较治疗前延长或升高,Fib、PF水平与1 kHz、2 kHz、4 kHz听力阈值下降,且中成药联合组变化程度大于西药组(P均<0.01)。中成药联合组与西药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5.56%vs. 1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0,P=0.764)。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凝血功能、听力阈值均有明显改善,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银杏叶提取物 巴曲酶 治疗结果 凝血功能
原文传递
不同部位注射NGF治疗突发性耳聋对患者听力及症状的影响
13
作者 柴晓霞 刘玉娟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280-282,28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NGF)治疗突发性耳聋对患者听力及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韩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臀部注射...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NGF)治疗突发性耳聋对患者听力及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韩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臀部注射NGF治疗,观察组采用耳后乳突骨膜下注射NG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症状(包括耳鸣、耳闷、眩晕)消失时间及治疗前后听阈值(包括骨传导、空气传导听阈值)。【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耳鸣、耳闷、眩晕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骨传导、空气传导听阈值均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骨传导、空气传导听阈值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臀部注射NGF相比,耳后乳突骨膜下注射NGF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更好,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更明显,促进患者听力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丧失 突发性 神经生长因子类/治疗应用 听觉
原文传递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利多卡因耳后筛区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伴耳鸣的效果
14
作者 夏潇 赵玲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7期106-109,共4页
目的分析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利多卡因耳后筛区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伴耳鸣的效果。方法将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110例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比照组、实践组,各55例。比照组采用传统治疗,实践组采用... 目的分析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利多卡因耳后筛区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伴耳鸣的效果。方法将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110例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比照组、实践组,各55例。比照组采用传统治疗,实践组采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利多卡因耳后筛区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践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比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未出现5级、6级耳鸣患者;实践组的0级率和1级率均高于比照组,2级率和3级率均低于比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纯音听阈值及耳鸣致残量表(THI)评分均降低,且实践组低于比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践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比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利多卡因耳后筛区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伴耳鸣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快速降低耳鸣分级,有效调节纯音听阈值,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利多卡因 突发性耳聋 耳鸣 耳后筛区注射
下载PDF
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与地塞米松分别联合强化式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阈值的影响
15
作者 马文敏 鲁航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6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简称甲强龙)与地塞米松分别联合强化式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阈值、微循环以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1月至2023年7月期间桂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探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简称甲强龙)与地塞米松分别联合强化式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阈值、微循环以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1月至2023年7月期间桂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研究组(52例),均接受常规治疗(营养神经、扩张血管、消肿等),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甲强龙耳后注射治疗,均治疗10 d,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接受强化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不同频率听力阈值及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中性粒细胞激活肽-78(ENA-78)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相比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250、500、1000Hz下听力平均阈值及血清ET、HMGB1、ENA-78水平均降低,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NO升高,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治疗,甲强龙耳后注射联合强化式护理干预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听力阈值,改善微循环障碍,降低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甲泼尼龙 地塞米松 强化式护理 听力阈值
下载PDF
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对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分析
16
作者 陈红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巴曲酶在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中对其临床疗效、凝血指标、听力阈值、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南京市雨花医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60...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巴曲酶在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中对其临床疗效、凝血指标、听力阈值、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南京市雨花医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30例,地塞米松治疗)和观察组(30例,地塞米松+巴曲酶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听力阈值,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均延长,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小板因子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低频、中频、高频听力阈值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在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中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调整其机体凝血功能,改善患者局部微循环,提高听力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巴曲酶 凝血功能 听力阈值
下载PDF
高压氧辅助治疗中老年2型糖尿病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17
作者 曹琳琳 姚明言 +1 位作者 尹尧 展倩丽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期9-14,共6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辅助治疗中老年2型糖尿病突发性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7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全科医疗科及耳鼻咽喉科就诊的60例中老年2型糖尿病突发性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辅助治疗中老年2型糖尿病突发性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7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全科医疗科及耳鼻咽喉科就诊的60例中老年2型糖尿病突发性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糖皮质激素、扩血管改善循环及营养神经等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HBO辅助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纯音听阈、血糖、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纯音听阈、血糖、NLR、PLR指标均显著下降,且试验组纯音听阈、血糖、NLR、PL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听阈增益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综合疗效(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针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突发性聋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与炎性指标,显著提高临床效果,且安全性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中老年 2型糖尿病 突发性聋
下载PDF
基于感恩拓延-建构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鹏 刘臻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3期24-27,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感恩拓延-建构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评估其在感恩水平、焦虑水平和听觉功能方面的改善情况。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纳入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我院接诊的4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感恩拓延-建构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评估其在感恩水平、焦虑水平和听觉功能方面的改善情况。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纳入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我院接诊的4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接受基于感恩拓延-建构理论的护理干预。治疗前后使用六项目感恩问卷(GQ6)评估感恩水平,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焦虑水平,使用电测听症状自评量表-90项(SCL-90)测听评估听觉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GQ6感恩水平、HAMA水平及SCL-90听觉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GQ6评分均提高,且干预组GQ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HAMA评分均降低,且干预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CL-90听觉功能改善,电测听右耳分贝值、左耳分贝值均降低,且干预组电测听右耳分贝值、左耳分贝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感恩拓延-建构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积极的影响,能够提高感恩水平、降低焦虑水平,并改善患者的听觉功能,为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恩拓延-建构理论 突发性耳聋 六项目感恩问卷(GQ6)
下载PDF
地塞米松联合巴曲酶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情况、睡眠质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建 徐登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8期16-20,共5页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巴曲酶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情况、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7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巴曲酶治疗,观察组实施地塞米松联合巴曲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听力情况、凝...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巴曲酶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情况、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7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巴曲酶治疗,观察组实施地塞米松联合巴曲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听力情况、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体液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耳鸣、耳闷、眩晕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耳鸣、耳闷、眩晕评分分别为(1.39±0.51)、(1.37±0.78)、(1.41±0.72)分,低于对照组的(3.21±0.56)、(3.73±1.26)、(3.28±1.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T、APTT、PT均长于本组治疗前,FIB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TT(14.75±5.01)s、APTT(33.37±5.78)s、PT(13.32±2.90)s长于对照组的(12.81±2.18)、(29.70±5.31)、(11.89±2.30)s,FIB(3.23±1.15)g/L低于对照组的(4.91±1.3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免疫球蛋白A(2.78±1.21)g/L、免疫球蛋白G(13.18±1.54)g/L、免疫球蛋白M(1.90±0.23)g/L高于对照组的(2.07±1.08)、(12.23±1.36)、(1.17±0.20)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一氧化氮高于本组治疗前,脂质过氧化物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108.60±7.82)U/L、一氧化氮(67.10±7.15)μmol/L高于对照组的(101.31±7.91)U/L、(48.32±7.22)μmol/L,脂质过氧化物(4.86±0.51)μmol/L低于对照组的(5.51±0.6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早段失眠程度、早段失眠频度、中段失眠程度、中段失眠频度、末段失眠程度、末段失眠频度、睡眠充分与否、睡眠长度、醒后不适感、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突发性耳聋患者采取地塞米松联合巴曲酶治疗效果显著,其不仅能够改善患者听力情况,同时对睡眠质量有着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巴曲酶 突发性耳聋 听力情况 睡眠质量
下载PDF
突发性聋患者血清HIF-α、内脂素、Caspase-3与听力损伤程度的关系及预测听力预后的价值
20
作者 朱晓丹 郝少娟 +1 位作者 王漾 叶放蕾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9-403,共5页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α(HIF-α)、内脂素(Visfatin)、Caspase-3与听力损伤程度的关系及预测听力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113例突发性聋患者,其中轻度听力损伤32例,中度57例,重度24例。给以激素、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α(HIF-α)、内脂素(Visfatin)、Caspase-3与听力损伤程度的关系及预测听力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113例突发性聋患者,其中轻度听力损伤32例,中度57例,重度24例。给以激素、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10~15 d后评估听力预后,评价血清HIF-α、Visfatin、Caspase-3水平对听力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重度听力损伤患者血清HIF-α、Visfatin、Caspase-3水平高于轻、中度患者,中度听力损伤患者高于轻度患者(P<0.05)。预后不良患者血清HIF-α、Visfatin、Caspase-3水平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血清HIF-α、Visfatin、Caspase-3水平与听力预后有关,OR(95%CI)分别为4.546(1.572~13.149)、3.782(1.306~10.952)、5.917(2.441~14.345)(P<0.05)。三者联合预测听力预后的敏感度为88.46%,特异度为90.80%,AUC为0.934(95%CI 0.871~0.972),高于单独预测[HIF-α、Visfatin、Caspase-3单独预测的AUC(95%CI)分别为0.717(0.625~0.798)、0.719(0.626~0.799)、0.747(0.656~0.824)]。结论:突发性聋患者血清HIF-α、Visfatin、Caspase-3水平与听力损伤程度有关,联合检测可用于预测听力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缺氧诱导因子-Α 内脂素 CASPASE-3 听力损伤程度 听力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