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1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腔局部类固醇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息肉和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小龙 朱丽娜 董静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目的:分析鼻腔局部应用类固醇类药物在治疗鼻窦炎息肉、变应性鼻炎方面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45例变应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 目的:分析鼻腔局部应用类固醇类药物在治疗鼻窦炎息肉、变应性鼻炎方面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45例变应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差异性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予以安慰治疗,研究组予以鼻腔局部类固醇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与使用安全性情况。结果:参照组采安慰剂治疗无法获得较好效果,仅可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一定安慰作用。研究组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16、54.133、54.133、50.516,P<0.05)。研究组各组间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2、0.000、0.352、0.352、0.000、0.352,P>0.05)。研究组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81、1.097、0.420、0.090、0.892、0.132,P>0.05)。结论:将鼻腔局部类固醇药物应用于慢性鼻窦炎息肉和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治疗工作当中,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同时可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局部用药 类固醇药物 慢性鼻窦炎息肉 变应性鼻炎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临证法轨
2
作者 付莹坤 王欢 +2 位作者 房玉涛 史欣德 杨静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13-215,共3页
为深入探析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经验,剖析中医治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整体思维。本文结合自身临证体会,并分析了《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中的过敏性鼻炎治疗经验以及近年来的文献报道,总结发现中医对过敏性鼻炎的发病原因强调内因,认... 为深入探析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经验,剖析中医治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整体思维。本文结合自身临证体会,并分析了《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中的过敏性鼻炎治疗经验以及近年来的文献报道,总结发现中医对过敏性鼻炎的发病原因强调内因,认为其发病主因脏腑功能失调导致卫表不固,外邪乘虚而入,治疗以祛风解表治标、平调脏腑治本,兼顾肺热、肺寒、脾虚、肝风、胆热、肾阴虚、肾阳虚等多种脏腑功能失调以及饮停、湿浊、痰垢、瘀血等病理产物。在保持与理法一致的前提下,选方常方无定方,贵在圆通。用药在对证用药基础上,配合对症用药。中医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经验充分体现了中医理论指导下理法方药体系环环相扣、浑然一体的规律,理、法是方、药之依据,方、药是理、法之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理法方药 临证
下载PDF
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疗效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3
作者 孙秋桢 叶斐 +2 位作者 王琨 杨春平 刘小平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2期64-66,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蝶腭神经节对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纳入患有变应性鼻炎的患者共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给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对照组针刺取穴位迎风和印堂穴进行治疗,2组均治... 目的观察针刺蝶腭神经节对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纳入患有变应性鼻炎的患者共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给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对照组针刺取穴位迎风和印堂穴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8周。采用鼻炎患者症状评估量表(TNSS)、鼻炎患者伴随症状评定量表(TNNSS)、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TNSS、TNNSS、RQLQ、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3、4、8周,2组患者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试验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8周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总接受度均为100.0%。结论相对于常规针刺,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对患者的鼻部症状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更好,且治疗的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蝶腭神经节 针刺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血清维生素E水平与变应性鼻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欣 吕芸 +3 位作者 张玥钰 彭珍 逯英杰 何健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54-59,共6页
变应性鼻炎(AR)是由于辅助性T细胞2(Th2)淋巴细胞过度活化而引起的一种鼻腔黏膜非感染性炎症型的疾病,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慢性难治性疾病。由于近年来患病率明显上升,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AR。维生素E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用于预防和... 变应性鼻炎(AR)是由于辅助性T细胞2(Th2)淋巴细胞过度活化而引起的一种鼻腔黏膜非感染性炎症型的疾病,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慢性难治性疾病。由于近年来患病率明显上升,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AR。维生素E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不同的疾病,有基础科学研究发现维生素E与AR有着重要的联系,它可以减少免疫变态反应的发生。本文通过对维生素E的代谢、作用机制及其与AR之间的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维生素E在AR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维生素E 免疫反应
下载PDF
Notch信号通路在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调控作用
5
作者 闫新宇 韩金帅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4期383-385,共3页
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包括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和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BA)。众所周知,AR是一种人体在接触变应原后产生的、由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介导的Th2型鼻黏膜慢性非感染性炎症反应,其临... 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包括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和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BA)。众所周知,AR是一种人体在接触变应原后产生的、由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介导的Th2型鼻黏膜慢性非感染性炎症反应,其临床表现包括鼻塞、鼻痒、喷嚏和流涕等。AR的全球平均发病率高达5%~50%,这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是引发哮喘的一个独立高危因素[1]。《中国变应性鼻炎诊治指南(英文版)》(2018年)[2]指出,40%的AR患者可合并哮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信号通路 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 变应性鼻炎 气管哮喘 调控
下载PDF
三伏天联合三九天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儿童肺气虚寒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
6
作者 张健 陆双艳 +2 位作者 茅金金 许建忠 吴双燕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24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三伏天联合三九天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儿童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的90例肺气虚寒型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敷贴组、药物组和安慰组,每组30例。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的鼻部症状... 目的探讨三伏天联合三九天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儿童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的90例肺气虚寒型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敷贴组、药物组和安慰组,每组30例。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的鼻部症状评分、鼻腔体征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敷贴组鼻部症状、鼻腔体征评分均下降,且优于药物组及安慰组(P<0.05),敷贴组中医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药物组和安慰组(P<0.05)。结论三伏天联合三九天中药穴位敷贴可显著改善儿童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伏天 三九天 穴位贴敷 儿童变应性鼻炎 鼻部症状评分 鼻腔体征评分
下载PDF
特异性舌下脱敏治疗对变应性鼻炎患儿炎症免疫反应及近期疗效的影响
7
作者 王娟 周义兵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4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特异性舌下脱敏治疗对变应性鼻炎患儿炎症免疫反应、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的影响,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99例变应性鼻炎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与观察组(50例)。... 目的探讨特异性舌下脱敏治疗对变应性鼻炎患儿炎症免疫反应、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的影响,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99例变应性鼻炎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接受地氯雷他定糖浆和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特异性舌下脱敏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1年后观察疗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1年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临床症状积分、炎症免疫反应变化,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更高;治疗1年后两组患儿鼻痒、鼻塞、流涕、打喷嚏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治疗1年后两组患儿血清γ干扰素(IFN-γ)、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亚型4(sIgG4)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总免疫球蛋白E(T-IgE)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年期间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12.24%对比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应性鼻炎患儿接受特异性舌下脱敏治疗疗效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并可有效改善炎症免疫反应,且不会增加治疗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舌下脱敏 炎症反应 免疫功能
下载PDF
黄芩素通过抑制NF-κB/STAT3/ERK信号通路改善过敏性鼻炎小鼠的炎症反应 被引量:1
8
作者 胡青 颜微微 +1 位作者 王文广 彭凌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5-170,共6页
目的探究黄芩素是否通过调控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3、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参与影响过敏性鼻炎小鼠的炎症反应,探究NF-κB/STAT3/ERK信号通路作为黄芩素作用靶点的可能性。方法选取72只BALB/c小鼠随机... 目的探究黄芩素是否通过调控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3、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参与影响过敏性鼻炎小鼠的炎症反应,探究NF-κB/STAT3/ERK信号通路作为黄芩素作用靶点的可能性。方法选取7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过敏性鼻炎组、氯雷他定组、黄芩素处理组、黄芩素+ERK激活组、黄芩素+NF-κB激活组,每组12只。构建过敏性鼻炎小鼠模型,过敏性鼻炎症状评分评估各组的构模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鼻黏膜组织的病理学变化;血球计数法检测各组鼻腔灌洗液中各类细胞数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鼻腔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IL)-12、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水平及血清中OVA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E、IgG1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鼻黏膜组织中NF-κB/STAT3/ER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健康对照组鼻黏膜组织完整;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过敏性鼻炎组鼻黏膜组织具有明显病理学变化,过敏性鼻炎症状评分、鼻腔灌洗液中IL-12、TNF-α、IL-6含量和血清中IgE、IgG1含量显著升高,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数量和NF-κB p65、STAT3、ERK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过敏性鼻炎组相比,氯雷他定组、黄芩素处理组黏膜组织逐渐恢复,过敏性鼻炎症状评分、鼻腔灌洗液中IL-12、TNF-α、IL-6含量和血清中IgE、IgG1含量显著降低,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数量和NF-κB p65、STAT3、ERK的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黄芩素处理组相比,分别激活ERK、NF-κB通路后,小鼠鼻黏膜组织恢复缓慢,过敏性鼻炎症状评分、鼻腔灌洗液中IL-12、TNF-α、IL-6含量和血清中IgE、IgG1含量显著升高,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0.05);氯雷他定组和黄芩素处理组相比,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黄芩素通过调控NF-κB/STAT3/ERK信号通路,抑制NF-κB p65、STAT3、ERK蛋白磷酸化,减少炎症细胞聚集,减轻炎症反应,缓解小鼠过敏性鼻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黄芩素 核转录因子-κB 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炎症反应
下载PDF
RNAi沉默CCR3对变应性鼻炎嗜碱性粒细胞迁移、活化及脱颗粒的影响
9
作者 廖兵 杨春平 +8 位作者 易韵 刘月辉 朱新华 刘建国 汪美群 刘轲 陈旭波 张皓 田小燕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46-1450,共5页
目的 探讨RNA干扰(RNAi)沉默CC趋化因子受体(CCR)3对变应性鼻炎小鼠嗜碱性粒细胞迁移、活化及脱颗粒的影响。方法 取36只小鼠建立变应性鼻炎模型,分为对照组(经鼻滴入CCR3siRNA对照试剂)、干预组(CCR3siRNA)和模型组(生理盐水)各12只,另... 目的 探讨RNA干扰(RNAi)沉默CC趋化因子受体(CCR)3对变应性鼻炎小鼠嗜碱性粒细胞迁移、活化及脱颗粒的影响。方法 取36只小鼠建立变应性鼻炎模型,分为对照组(经鼻滴入CCR3siRNA对照试剂)、干预组(CCR3siRNA)和模型组(生理盐水)各12只,另取12只小鼠经鼻滴入生理盐水进行正常对照(正常组)。收集小鼠外周血、鼻黏膜和骨髓样本,苏木素-伊红(HE)染色鼻黏膜观察形态学变化,Western印迹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分别检测CCR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L)-5、IL-3、类胰蛋白酶和组胺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水平。取体外培养的小鼠嗜碱性粒细胞,加入CCR3siRNA(CCR3siRNA组)、CCR3siRNA对照试剂(CCR3siRNA对照组)和PBS液(空白组)进行培养,计算脱颗粒百分率。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对照组和干预组鼻黏膜结构被破坏,黏膜及黏膜下层肿胀;外周血、鼻黏黏膜和骨髓CCR3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组胺、类胰蛋白酶、IL-3和IL-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外周血和骨髓中CD34^(+)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均P<0.05)。干预组上述指标均较模型组和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与空白组和CCR3siRNA对照组比较,CCR3siRNA组脱颗粒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 CCR3siRNA能够下调变应性鼻炎小鼠CCR3表达,减轻超敏反应,利于鼻炎症状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趋化因子受体3 嗜碱性粒细胞 变应性鼻炎
下载PDF
湖南地区变应性鼻炎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
10
作者 孟来 袁璇 +6 位作者 谢邵兵 王风君 谢淑敏 张俊毅 章华 蒋卫红 谢志海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65-70,共6页
目的 分析湖南地区拟诊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皮肤点刺试验(SPT)结果,探讨近年来该地区常见吸入性变应原的演变及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针对性指导本地区AR防治工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的6 276例拟诊AR患者门... 目的 分析湖南地区拟诊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皮肤点刺试验(SPT)结果,探讨近年来该地区常见吸入性变应原的演变及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针对性指导本地区AR防治工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的6 276例拟诊AR患者门诊资料,以及常见11种吸入性变应原的SPT结果,依据不同年度、性别和年龄进行分层描述特征。结果 共有5 178例AR患者对至少一种吸入性变应原SPT呈阳性反应。变应原阳性率由高到低的前3种依次为粉尘螨(96.81%)、屋尘螨(96.33%)和蟑螂(57.92%)。97.89%的阳性患者存在至少2种阳性变应原的共同致敏现象。变应原SPT总体阳性率在不同年度组和性别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且随年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进一步分析不同个体SPT阳性率在不同年度、性别和年龄之间的差异。研究期间,杂草SPT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霉菌1 SPT阳性率呈逐年上升(P<0.05)。此外,男性患者的杂草和葎草的SPT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P<0.05),而动物毛发SPT阳性率显著低于女性患者(P<0.05)。11种变应原中有8种不同变应原SPT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组间具有显著差异,且主要高发于≤20岁年龄段的患者(P<0.05)。结论 湖南地区6 276例疑诊AR患者SPT阳性率排在前3位的变应原是粉尘螨、屋尘螨和蟑螂。不同阳性变应原在不同年度、性别和年龄中分布特征不同。应根据本地区AR患者常见吸入性变应原的特点开展有效的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吸入性变应原 皮肤点刺试验
下载PDF
TRPV1在鼻高反应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11
作者 李飞扬 祁雪萍 +3 位作者 程冯丽 王艳杰 安云芳 赵长青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23-127,共5页
鼻高反应性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上气道疾病,以变应性鼻炎(AR)及血管运动性鼻炎(VMR)为代表,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的治疗策略仅以改善症状为主,尚不能彻底治愈。近年来研究发现,瞬时受体电位(TRP)家族可能是鼻高反应性疾病治疗的重要靶点... 鼻高反应性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上气道疾病,以变应性鼻炎(AR)及血管运动性鼻炎(VMR)为代表,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的治疗策略仅以改善症状为主,尚不能彻底治愈。近年来研究发现,瞬时受体电位(TRP)家族可能是鼻高反应性疾病治疗的重要靶点。尤其随着对TRP香草酸受体1(TRPV1)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由其主导的神经-免疫调控网络对于鼻高反应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多种药物通过靶向TRPV1,对鼻高反应性疾病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反映出TRPV1诱人的临床转化前景。然而,目前对于TRPV1在鼻高反应性疾病中的研究尚缺乏系统性,因此,本文就TRPV1在鼻高反应性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鼻高反应性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高反应性疾病 神经免疫机制 TRPV1 感觉神经
下载PDF
补气通窍方灌胃对大鼠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12
作者 陈俊峰 王明刚 桂雄斌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35-39,共5页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变应性鼻炎(AR)模型,观察补气通窍方对大鼠AR的治疗作用并分析其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补气通窍方组及鼻炎康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均使用卵清蛋白抗原佐剂混悬液建造AR模型,建模成功后,模...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变应性鼻炎(AR)模型,观察补气通窍方对大鼠AR的治疗作用并分析其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补气通窍方组及鼻炎康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均使用卵清蛋白抗原佐剂混悬液建造AR模型,建模成功后,模型组给予4 mL/d纯净水灌胃,补气通窍方组给予补气通窍方57.55g/(kg·d)灌胃,鼻炎康组给予鼻炎康462.5 mg/(kg·d)灌胃,对照组常规饲养不灌胃,共灌胃7 d,每日1次。各组每次灌胃结束后观察大鼠30 min内抓鼻、喷嚏及流涕的症状发生情况并计算动物行为学积分;HE染色观察鼻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脾脏组织NF-κB p65蛋白;16 S rRNA基因测序检测肠道菌群多样性及丰度。结果模型组、补气通窍方组及鼻炎康组各时点动物行为学积分均高于对照组;灌胃2 d后,补气通窍方组动物行为学积分均低于模型组;灌胃3 d后,鼻炎康组动物行为学积分均低于模型组(P均<0.05)。对照组鼻黏膜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清晰可见,固有层无水肿、充血等病理改变;模型组鼻黏膜纤毛排列杂乱,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腺体数量增加;补气通窍方组及鼻炎康组固有层黏膜较为完整,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较模型组减少,无明显腺体增生,鼻黏膜病理情况好转。脾脏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模型组>补气通窍方组、鼻炎康组>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模型组、补气通窍方组及鼻炎康组分别包含3687、1641、1222、891种菌群,各组大鼠两两比较,组间菌群结构存在差异。在菌属水平上,各组大鼠的肠道菌群特定菌属具有显著差异(P均<0.05)。在科水平上,乳杆菌科相对丰度对照组>补气通窍方组、鼻炎康组>模型组(P均<0.05)。结论补气通窍方可改善大鼠AR的鼻炎症状,修复鼻黏膜组织病理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提高乳杆菌相对丰度调节肠道微生态,下调脾脏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气通窍方 变应性鼻炎 肠道微生态 肠道菌群 乳杆菌
下载PDF
鼻中隔偏曲成形术联合等离子消融术对老年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13
作者 隋瑾辉 车珂琰 +1 位作者 郑恒美 纪丰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成形术联合等离子消融术治疗老年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老年过敏性鼻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鼻中隔偏曲成形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鼻中隔偏曲成形术联合等离子消融...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成形术联合等离子消融术治疗老年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老年过敏性鼻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鼻中隔偏曲成形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鼻中隔偏曲成形术联合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黏膜完整情况。结果 治疗后3个月,两组鼻痒、鼻塞、打喷嚏以及鼻涕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鼻痒评分(0.82±0.16)分、鼻塞评分(0.89±0.16)分、打喷嚏评分(1.93±0.57)分以及鼻涕评分(1.58±0.5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03±0.21)、(1.31±0.44)、(3.21±0.62)、(2.86±1.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9.52%及黏膜完整率71.43%与对照组的11.90%、66.67%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中隔偏曲成形术联合等离子消融术治疗老年过敏性鼻炎可有效改善患者鼻腔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还能减少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确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中隔偏曲成形术 等离子消融术 老年过敏性鼻炎
下载PDF
等离子消融治疗合并鼻中隔偏曲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
14
作者 隋瑾辉 车珂琰 +1 位作者 郑恒美 纪丰伟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5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合并鼻中隔偏曲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1年1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4例合并鼻中隔偏曲的过敏性鼻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观察... 目的探讨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合并鼻中隔偏曲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1年1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4例合并鼻中隔偏曲的过敏性鼻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在全麻下行鼻内镜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联合等离子消融术,对照组采用常规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临床症状评分、治疗后并发症(切口感染、鼻腔粘连、黏膜水肿等)发生情况及黏膜完整率。结果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各种临床症状均改善,并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状发生情况及黏膜完整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等离子消融术治疗伴有鼻中隔偏曲的过敏性鼻炎,可有效改善患者鼻痒、鼻塞、打喷嚏、流涕等主观症状,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中隔偏曲成形术 等离子消融术 过敏性鼻炎
下载PDF
肠道菌群改变与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研究
15
作者 任润媛 雷刚 +2 位作者 赵颜俐 陈梦兰 刘学良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5-31,共7页
目的 探讨肠道菌群改变与儿童变应性鼻炎(AR)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21年10月—2022年6月确诊为AR的患儿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5~7岁,平均年龄5.85岁;另纳入正常儿童38例作为健康儿童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5~7岁,平均年龄5.80岁。分别... 目的 探讨肠道菌群改变与儿童变应性鼻炎(AR)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21年10月—2022年6月确诊为AR的患儿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5~7岁,平均年龄5.85岁;另纳入正常儿童38例作为健康儿童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5~7岁,平均年龄5.80岁。分别收集两组粪便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R患儿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Chao1、Observed species、Shannon、Simpson、Faith’s pd、Pielou_e指数较健康儿童明显降低。两组Beta多样性存在差异。两组在门水平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等,属水平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等存在差异。体重(P=0.024)、被动吸烟(P=0.006)、变应性家族史(P<0.001)、家庭居住地(P=0.017)、有无湿疹(P=0.011)、新生儿期是否使用抗生素(P<0.001)、是否母乳喂养>3个月(P=0.003)、是否为剖腹产(P=0.043)均有可能作为AR发病的影响因素。结论 AR患儿肠道菌群多样性与健康儿童相比发生了变化,肠道菌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降低,多种特定菌种丰度显著改变。肠道菌群失衡可能是促进儿童AR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儿童 风险因素 肠道菌群
下载PDF
过敏原免疫治疗在临床研究和应用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16
作者 程雷 黎秋祺 张敏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过敏原免疫治疗(AIT)是针对常见过敏原(如尘螨、花粉等)致敏引起的Ⅰ型变态反应疾病的对因疗法,通过至少3年反复皮下注射(SCIT)或舌下含服(SLIT)过敏原提取物,使机体达到对致敏原的特异性耐受,从而改善过敏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过敏原免疫治疗(AIT)是针对常见过敏原(如尘螨、花粉等)致敏引起的Ⅰ型变态反应疾病的对因疗法,通过至少3年反复皮下注射(SCIT)或舌下含服(SLIT)过敏原提取物,使机体达到对致敏原的特异性耐受,从而改善过敏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在停止治疗后多年仍能维持长期疗效。数十年的临床试验和研究证明AIT具有独特的诱导耐受机制,是目前唯一可能改变变态反应疾病自然进程的治疗手段。因此,进一步推广和加强其临床应用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过敏原免疫治疗 过敏原提取物 生物制品
下载PDF
粉尘螨滴剂舌下脱敏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17
作者 蒋骥 李杨美娜 巢长江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2期189-192,共4页
目的观察粉尘螨滴剂舌下脱敏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原则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 目的观察粉尘螨滴剂舌下脱敏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原则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粉尘螨滴剂行舌下含服治疗。分别于治疗3个月、6个月后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症状评分、药物总评分(TMS)、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肺功能指标、临床疗效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症状评分、TMS、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_(1))占预测值百分比(FEV_(1)%)、用力呼气量(FEF)、FEF50%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粉尘螨滴剂舌下脱敏治疗相对于氯雷他定治疗可更有效地治疗过敏性鼻炎,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粉尘螨滴剂 舌下脱敏治疗 起效时间
下载PDF
新安鼻炎方合过敏煎加减治疗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18
作者 耿慧慧 彭姿铭 +3 位作者 余萍萍 高士秀 宋若会 屠彦红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4年第3期38-41,共4页
目的观察新安鼻炎方合过敏煎加减治疗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根据随机数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30例。治疗组口服新安鼻炎方合过敏煎加减,对照组枸地氯雷他定胶囊口服、丙酸氟... 目的观察新安鼻炎方合过敏煎加减治疗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根据随机数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30例。治疗组口服新安鼻炎方合过敏煎加减,对照组枸地氯雷他定胶囊口服、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喷鼻治疗。2组患者各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症状、体征、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各项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各项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新安鼻炎方合过敏煎加减方治疗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鼻炎方 过敏煎 肺脾气虚 变应性鼻炎
下载PDF
扶正通窍汤治疗脾肺气虚型小儿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
19
作者 陈爽 胡丽风 +1 位作者 林响 叶丽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3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扶正通窍汤治疗脾肺气虚型小儿过敏性鼻炎(AR)的疗效及安全性,并观察其对AR患儿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福建省福州市第二医院接收的AR患儿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扶正通窍汤治疗脾肺气虚型小儿过敏性鼻炎(AR)的疗效及安全性,并观察其对AR患儿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福建省福州市第二医院接收的AR患儿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扶正通窍汤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安全性,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AR生存质量量表(RQLQ)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RQL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白介素-4(IL-4)、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免疫球蛋白E(Ig 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Th1/Th2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Ig E水平、Th1/Th2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通窍汤治疗脾肺气虚型AR患儿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症状,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改善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扶正通窍汤 中医证候积分 炎症因子 免疫功能
下载PDF
通窍鼻炎胶囊联合布地奈德对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对Th17/Treg平衡的影响
20
作者 李赞峰 徐光 +2 位作者 吴蔚 张秀娟 朱卿文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99-402,共4页
目的探究通窍鼻炎胶囊联合布地奈德对变应性鼻炎(AR)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郑州人民医院AR病人14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n=49)、布地奈德组(n=48)和通窍鼻炎胶囊组(n=46)。布地奈德组接受布地奈德治疗,通... 目的探究通窍鼻炎胶囊联合布地奈德对变应性鼻炎(AR)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郑州人民医院AR病人14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n=49)、布地奈德组(n=48)和通窍鼻炎胶囊组(n=46)。布地奈德组接受布地奈德治疗,通窍鼻炎胶囊组接受通窍鼻炎胶囊治疗,联合组接受布地奈德加用通窍鼻炎胶囊治疗。对比三组总有效率、中医症状评分(鼻塞、鼻痒、流涕、喷嚏)、γ-干扰素(IFN-γ)、外周血辅助T细胞17(Th17)、白细胞介素-17(IL-17)、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球蛋白E(IgE)、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和血清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变化情况。统计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93.88%比83.33%、73.91%)、IFN-γ[(86.47±4.85)mg/L比(80.63±4.28)mg/L、(75.46±4.73)mg/L]、Treg[(4.35±0.57)%比(4.08±0.53)%、(3.74±0.49)%]及TGF-β_(1)水平[(34.72±4.03)ng/L比(31.27±4.35)ng/L、(28.75±4.67)ng/L]均高于布地奈德组和通窍鼻炎胶囊组(P<0.05);治疗后,三组喷嚏、鼻塞、鼻痒、流涕症状评分、IL-17、ECP、IgE、Th17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布地奈德组和通窍鼻炎胶囊组(P<0.05);比较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窍鼻炎胶囊联合布地奈德治疗AR,可调节Th17/Treg平衡,改善病人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通窍鼻炎胶囊 布地奈德 辅助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