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患者房水中细胞因子及病毒学检测观察
1
作者 张曙光 王慧芳 +2 位作者 项杰 王瑞峰 赵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87-991,共5页
目的 检测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患者房水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黏附分子(CAM)、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巨细胞病毒(CMV)核酸、风疹病毒(RV... 目的 检测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患者房水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黏附分子(CAM)、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巨细胞病毒(CMV)核酸、风疹病毒(RV)核酸及病毒抗体的表达水平,评价Fuchs综合征患者房水中炎症及病毒表达情况。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取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2020年10月至2022年7月临床诊断为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患者18例(18眼)纳入研究。记录患者术前一般资料,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患者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均抽取房水0.1 mL。定量分析房水中细胞因子(IL-6、IL-8、IL-10、VEGF、CAM、BFGF)、CMV核酸、RV核酸及病毒抗体表达水平。结果 18例Fuchs综合征患者检测了房水中IL-6水平,其中13例正常,5例轻度升高;8例患者检测了IL-8、IL-10、VEGF、CAM、BFGF水平,其中IL-10水平均正常,IL-8水平有2例升高,VEGF水平有1例轻度升高,CAM及BFGF水平各有7例升高,其余均正常。12例患者检测了CMV及RV核酸,结果均为阴性。参与检测的18例患者中,12例RV抗体(RV-IgG)升高,6例正常,但均有一定滴度;16例患者检测了CMV抗体(CMV-IgG)及单纯疱疹病毒抗体,仅1例患者CMV-IgG轻度升高,其余均正常;8例患者检测了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表达,均为阴性。结论 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患者眼内炎症活动不明显,临床RV核酸不容易被检测到,而RV-IgG对临床诊断Fuchs综合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CHS综合征 白内障 眼内液 细胞因子 风疹病毒 巨细胞病毒
下载PDF
Three siblings with gyrate atrophy of the choroid and retina:a case report
2
作者 Maamouri Rym Ferchichi Molka +2 位作者 Ben Chehida Amel Hadj-Taieb Sameh Cheour Mon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23年第12期2133-2135,共3页
Dear Editor,We report the cases of three siblings with gyrate atrophy(GA)of the choroid and retina with foveoschisis,anterior subcapsular cataracts,and capsular bag contraction.GA is a rare autosomal recessive degener... Dear Editor,We report the cases of three siblings with gyrate atrophy(GA)of the choroid and retina with foveoschisis,anterior subcapsular cataracts,and capsular bag contraction.GA is a rare autosomal recessive degenerative disorder of the choroid and retina.About one-third of all reported cases are from Finland where the incidence is estimated to be around 1:50000 whereas the theoretical global incidence is only 1:1500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ROPHY CASES CATARACT
原文传递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顾宝文 方玲珠 +2 位作者 黄丽娜 成洪波 谢秀英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7-437,共1页
关键词 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 超声生物显微镜 超声诊断仪 回顾性分析 诊断意义 眼前节 无创伤 虹膜后 UBM
下载PDF
迈之灵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 被引量:6
4
作者 宫媛媛 俞素勤 +4 位作者 王泓 王卫峻 朱萍 吴星伟 许迅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65-968,共4页
目的:观察迈之灵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1例(41眼)临床诊断为视网膜静脉阻塞病人被随机分为2组,迈之灵组23例(23眼),予迈之灵2片,po,bid,4wk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丹参组18例(18眼),先予丹香冠心注射液16mL加入5%葡... 目的:观察迈之灵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1例(41眼)临床诊断为视网膜静脉阻塞病人被随机分为2组,迈之灵组23例(23眼),予迈之灵2片,po,bid,4wk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丹参组18例(18眼),先予丹香冠心注射液16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qd,1wk后改为丹参片,3片,po,tid,连续服用11wk。观察治疗前后视力、视野及视网膜电流图的动态变化,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wk4,8末,迈之灵组视力提高优于丹参组(P<0.05,P<0.01)。治疗wk4末,迈之灵组渗出、出血吸收率61%,高于丹参组的28%(P<0.05);视网膜血管渗漏改善明显,优于丹参组(P<0.05)。治疗wk12末,迈之灵组暗适应眼最大电反应的b波振幅及b/a值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提高(P<0.01),且2组有差异(P<0.05,P<0.01);迈之灵组总有效率91%,丹参组56%,2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迈之灵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有效、安全,早期疗效优于丹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闭塞 七叶素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视网膜电描记术 迈之灵
下载PDF
外伤性睫状体脱离小瘘口的检查方法及手术复位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建洲 崔海龙 +5 位作者 许治国 宋虎平 张倩 陈洁 张智俊 刘亚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48-1150,共3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睫状体脱离小瘘口的检查与定位方法及手术复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15例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患者经房角镜结合UBM检查以及缩瞳结合UBM检查,准确定位瘘口,根据瘘口的部位和范围选择手术方式,手术采取睫状体冷凝术与睫状体缝合术... 目的探讨外伤性睫状体脱离小瘘口的检查与定位方法及手术复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15例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患者经房角镜结合UBM检查以及缩瞳结合UBM检查,准确定位瘘口,根据瘘口的部位和范围选择手术方式,手术采取睫状体冷凝术与睫状体缝合术进行治疗。结果 15例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患者,均为360°的睫状体脱离。5例缩瞳后结合UBM检查发现隐匿的较小瘘口,其余均经房角镜结合UBM发现瘘口,且瘘口均小于1个钟位,其中,4例行单纯睫状体冷凝术,使睫状体复位,其余11例中5例先行睫状体冷冻术,后行睫状体缝合术,6例直接行单纯睫状体缝合术。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术后6眼一过性眼压升高,1眼术后1个月时眼压超过正常水平。结论定位和封闭瘘口是睫状体脱离手术的目的和关键,瘘口的准确定位能较大程度地缩小手术范围。同时全面的缩瞳结合UBM检查,对于可疑瘘口的发现非常必要。[眼科新进展2011;31(12):1148-11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睫状体脱离 小瘘口 隐匿瘘口 睫状体复位手术 缩瞳 房角镜 超声生物显微镜
下载PDF
迈之灵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卫峻 宫媛媛 +3 位作者 王泓 吴颖 吴星伟 许迅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61-964,共4页
目的:探讨迈之灵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床效果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的运用价值。方法:33例(36眼)临床诊断为CSC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芦丁组15例(15眼),迈之灵组18例(21眼),分别给予迈之灵和复方芦丁片口服,2片,每... 目的:探讨迈之灵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床效果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的运用价值。方法:33例(36眼)临床诊断为CSC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芦丁组15例(15眼),迈之灵组18例(21眼),分别给予迈之灵和复方芦丁片口服,2片,每日3次,均4wk为一个疗程,随访12wk。比较2组在治疗前后logMAR对数视力变化,并通过OCT检查,比较治疗前后视网膜神经上皮和(或)色素上皮脱离程度的变化。结果:治疗wk2,迈之灵组视力改善优于芦丁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wk4和wk12,2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wk2和wk4,迈之灵组视网膜脱离面积减小(116347±s88445)和(171104±120636)μm2,减小幅度大于芦丁组(53858±46561)和(85486±114607)μm2,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wk12时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迈之灵治疗CSC,可缩短病人主观视力改善及黄斑部水肿消退的时间。OCT能客观、定量地进行黄斑部微结构的测量和分析,对CSC治疗效果的评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疾病 脉络膜疾病 七叶素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迈之灵
下载PDF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患者血液中补体系统活化状态的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陈文杰 赵军 +2 位作者 祝天辉 彭诗茗 黄晓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45-648,共4页
背景补体系统的活化参与葡萄膜炎和开角型青光眼的病理过程。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PSS)的发病具有葡萄膜炎和开角型青光眼的病理特点,其具体病因及其与血清补体水平和活化情况的关系鲜见报道。目的检测PSS患者发病时血液中补体活化... 背景补体系统的活化参与葡萄膜炎和开角型青光眼的病理过程。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PSS)的发病具有葡萄膜炎和开角型青光眼的病理特点,其具体病因及其与血清补体水平和活化情况的关系鲜见报道。目的检测PSS患者发病时血液中补体活化情况,为探讨PSS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确诊的PSS患者79例为PSS组,同期纳入深圳市血液中心健康献血者83名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2个组受检者血清补体途径中共同的活化成分c3、经典途径及凝集素途径中共同的活化成分C4、IgG、IgM及IgA的质量浓度;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各组受检者血清经典途径标志物补体c1q、凝集素途径标志物纤维胶凝蛋白2(FCN2)、替代途径标志物补体Bb因子、3条补体活化途径中的共同活化产物C3a及终末期溶解型膜攻击复合物sC5b一9的质量浓度;同时分析PSS组患者血清C3a与sC5b-9质量浓度变化的关系。结果PSS组患者血清c3、c4、C1q、FCN2、C3a、sC5b-9、IgG、IgM和IgA质量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743、-2.913、-1.985、-2.620、-2.062、-2.500、-7.010、-6.327、-3.652,均P〈0.05);PSS组患者血清补体Bb因子质量浓度为13.87(9.24,32.00)μg/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20.51(12.90,33.50)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15,P=0.012)。PSS组患者血清sC5b-9质量浓度为0.41(0.16,1.32)μg/ml,血清C3a质量浓度为190.3(81.0,541.3)μg/ml,二者变化呈明显正相关(rs=0.832,P〈0.001)。结论PSS患者活动期补体系统活化,可能是通过补体替代途径和/或经典途径及凝集素途径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角型青光眼 综合征 睫状体炎 补体活化/生理 补体活化通路/生理
下载PDF
TGF-β_1AS-ODN对牛眼小梁细胞TGF-β_1、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陈飞 魏厚仁 +2 位作者 曾艳彩 吕源淑 张樱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4期260-263,共4页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 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 β1,TGF β1)反义寡核苷酸对牛眼小梁细胞 (bovinetrabecularmeshworkcells,BTMC)表达TGF β1、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的影响。方法 脂质体介导下 ,将 0 .1,0 .5 ,1μmol·L...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 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 β1,TGF β1)反义寡核苷酸对牛眼小梁细胞 (bovinetrabecularmeshworkcells,BTMC)表达TGF β1、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的影响。方法 脂质体介导下 ,将 0 .1,0 .5 ,1μmol·L-1TGF β1反义寡核苷酸作用于BTMC ,对照组分别加入 1μmol·L-1TGF β1正义寡核苷酸脂质体复合物、2 0g·L-1脂质体、无血清RPMI 16 4 0。然后用半定量RT PCR检测TGF β1反义寡核苷酸对BTMC表达TGF β1、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的影响。结果 与无血清RPMI 16 4 0对照组相比 ,0 .1μmol·L-1TGF β1反义寡核苷酸即可抑制BTMC表达TGF β1,0 .5 ,1μmol·L-1TGF β1反义寡核苷酸可完全抑制BTMC表达TGF β1(P <0 .0 5 )。 0 .1,0 .5 μmol·L-1TGF β1反义寡核苷酸可浓度依赖性抑制BTMC表达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 ,1μmol·L-1TGF β1反义寡核苷酸可完全抑制BTMC表达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 (P <0 .0 5 )。 2 0 g·L-1脂质体、1μmol·L-1TGF β1正义寡核苷酸不能抑制BTMC表达TGF β1、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 (P >0 .0 5 )。结论 进一步证实TGF β1可通过自分泌方式作用BTMC ,促进细胞外基质的合成。通过TGF β1反义寡核苷酸抑制BTMC表达TGF β1、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小梁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 转染 反义寡核苷酸
下载PDF
超声生物显微镜对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手术的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朱晶 杨燕宁 +3 位作者 邢怡桥 蔡明高 武犁 朱金玉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5期647-649,共3页
目的:通过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手术前后的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了解手术部位的形态、结构变化及其和临床疗效的关系,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21例外伤性睫状体脱离范围超过60°或低眼压持续时间超过6周的患者,进行... 目的:通过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手术前后的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了解手术部位的形态、结构变化及其和临床疗效的关系,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21例外伤性睫状体脱离范围超过60°或低眼压持续时间超过6周的患者,进行直接睫状体复位术,在手术前后进行UBM检查。结果:术前UBM检查结果示所有患者睫状体与巩膜间均可探及无回声区,5例睫状体与巩膜未完全脱离,16例睫状体与巩膜360°完全脱离;12例睫状体与前房完全沟通,9例前房与睫状体上腔之间未见直接沟通。术后所有患者眼压回升,视力改善,UBM见原睫状体脱离部位均已复位,与巩膜之间未见间隙形成。结论:对于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经UBM检查后进行睫状体脱离缝合复位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生物显微镜 外伤性睫状体脱离 手术治疗
下载PDF
睫状体脱离的病因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段文静 闫丽 +2 位作者 刘菊 赵娜 赵淼焱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1756-1758,共3页
目的:分析睫状体脱离的病因,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2012-01/2016-01睫状体脱离患者22例22眼的病因、对症治疗及预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睫状体脱离患者病因:外伤性脱离5眼,小柳-原田综合征3眼,视网膜激光治疗后6眼,急... 目的:分析睫状体脱离的病因,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2012-01/2016-01睫状体脱离患者22例22眼的病因、对症治疗及预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睫状体脱离患者病因:外伤性脱离5眼,小柳-原田综合征3眼,视网膜激光治疗后6眼,急性闭角青光眼快速降眼压后5眼,急性期闭角型青光眼YAG虹膜激光打孔后3眼。经对症治疗后均成功复位,复位率100%;治疗后30d患者平均眼压水平、前房深度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视力恢复到〉0.5~0.8者16眼(73%),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睫状体脱离病因可以指导临床检查、治疗选择,以提高睫状体复位率,促进患者视力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体脱离 病因 对症治疗 预后
下载PDF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外伤性睫状体脱离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董红颜 白杰 +2 位作者 董丽 王小丹 张晓梅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1-402,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睫状体脱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对2010年11月至2011年2月来我院经治的56例(56只眼)外伤后导致的睫状体脱离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其形态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56只眼均明确探查出睫状...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睫状体脱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对2010年11月至2011年2月来我院经治的56例(56只眼)外伤后导致的睫状体脱离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其形态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56只眼均明确探查出睫状体脱离。其中21例为睫状体上腔与前房沟通型,35例为睫状体与巩膜间连续裂隙样断离。结论 UBM检查分辨率高,不受屈光间质浑浊的影响,能清晰显示睫状体脱离的形态、部位和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体脱离 超声生物显微镜 眼球钝挫伤
下载PDF
伴虹膜异色的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与Fuchs综合征的鉴别诊断——附3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4
12
作者 江文珊 周和政 +1 位作者 陈云辉 洪玲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1762-1763,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伴虹膜异色的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与Fuch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特点,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要点作出分析及总结,利于临床医生对这两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方法:对本院自2000年至今收治住院的3例伴虹膜异色的青光眼睫状体炎综... 目的:对比分析伴虹膜异色的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与Fuch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特点,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要点作出分析及总结,利于临床医生对这两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方法:对本院自2000年至今收治住院的3例伴虹膜异色的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Posner-Schlossman’s syndrome,PSS)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及研究,根据其临床资料总结出该病的临床特点,并对伴虹膜异色的PSS与Fuchs综合征的鉴别要点作出分析及总结。结果:共收集了3例伴虹膜异色的PSS患者,均为单眼反复发病,病程均在10a以上,发作时眼压明显升高,可达30.00~60.00mmHg,持续时间一般为3~7d,可自行缓解或用药后缓解,间歇期眼压正常,该3例患者除了具有典型的PSS表现外,虹膜均轻度异色。总结了该病在发作期及间歇期的临床表现,从发病情况、眼压波动情况、KP形态、晶状体情况、眼底及视功能情况详细论述了伴虹膜异色的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与Fuchs综合征的区别,并针对两种疾病的治疗提出了不同建议。结论:结合我们所提出的鉴别要点,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可以对这两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 FUCHS综合征 虹膜异色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辉 常乃柏 +3 位作者 顾惜春 魏建平 施红 裴蕾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31-132,136,共3页
目的:评价环磷酰胺(Cy)联合足叶乙苷(VP-16)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方案干细胞动员效果及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方法:8例MM患者给予Cy联合VP-16化疗加G-CSF动员造血干细胞,Cy 1 000-1 ... 目的:评价环磷酰胺(Cy)联合足叶乙苷(VP-16)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方案干细胞动员效果及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方法:8例MM患者给予Cy联合VP-16化疗加G-CSF动员造血干细胞,Cy 1 000-1 200 mg/(m2·d)×2 d,VP-16 500 mg/d×2 d,白细胞(WBC)<1.0×109/L后给G-CSF 300μg/d×6-9 d。当WBC>4.0×109/L,血小板>50×109/L后采集APBSC。采用2种预处理方案,马法兰200 mg/m2或140 mg/m2联合VP-16 1 000 mg及司莫司汀200 mg。结果:动员后采集的单个核细胞(MNC)为6.23(4.27-12.78)×108/kg;CD34+细胞为4.75(1.69-23.15)×106/kg;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集落为84.5(5.4-300.4)个/104细胞。APBSCT后中性粒细胞恢复至>0.5×109/L的中位时间+9.5 d。在8例患者中,6例获得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例未缓解。中位生存期46(23-54)个月,中位无病生存期12(0-39)个月。结论:Cy联合VP-16加G-CSF作为动员方案,能够采集足够量的APBSC;APBCST治疗MM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 动员 预处理
下载PDF
外伤性睫状体离断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治疗 被引量:3
14
作者 姜彩辉 张卯年 +1 位作者 崔春红 王丽强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 探讨外伤性睫状体离断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我院 1993年 1月~ 2 0 0 3年 6月共收治钝挫伤所致的外伤性睫状体离断 19例 19眼 ,男 12例 ,女 7例 ,年龄 6~ 4 4岁 ,平均 2 5岁。就诊时眼压为 0~ 10mmHg(1kPa=7.5mmHg... 目的 探讨外伤性睫状体离断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我院 1993年 1月~ 2 0 0 3年 6月共收治钝挫伤所致的外伤性睫状体离断 19例 19眼 ,男 12例 ,女 7例 ,年龄 6~ 4 4岁 ,平均 2 5岁。就诊时眼压为 0~ 10mmHg(1kPa=7.5mmHg) ,平均 2 .4 2mmHg。 14例行睫状体显微缝合固定术 ,其中 3例联合巩膜环扎局部冷凝 ;4例行改良睫状体缝合固定术。 3例行保守治疗 ,2例行氩激光光凝。结果在 14例行睫状体显微缝合固定术病例中 ,1次手术成功者 9例 ;2次手术成功者 3例 ;3次手术成功者 2例。术后随访 1个月~ 8a ,平均眼压 11.2 4mmHg ,较术前有明显提高 (P =0 0 0 52 )。最后随访视力较术前有明显提高 (P =0 .0 12 )。结论 睫状体缝合固定术是有效的治疗外伤性睫状体离断的手段 ;改良的手术方法可进一步提高成功率 ;超声生物显微镜可准确诊断外伤性睫状体离断 ,对手术成功有重要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睫状体离断 并发症 显微缝合术 巩膜环扎
下载PDF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缓解后并发睫状体脱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肖华 熊全臣 +2 位作者 杨建刚 何娜 冯海晓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481-48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缓解后并发睫状体脱离的临床变化过程,并评价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 icroscopy,UBM)在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缓解后并发睫状体脱离的患者34例,给予皮...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缓解后并发睫状体脱离的临床变化过程,并评价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 icroscopy,UBM)在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缓解后并发睫状体脱离的患者34例,给予皮质类固醇治疗,治疗前后检查眼压、裂隙灯和UBM,分析睫状体脱离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前眼压为6.75±3.12mmHg,UBM显示睫状体脱离,其中1级53%,2级32%,3级15%。经治疗33例眼压正常,平均末次眼压为12.67±5.52mmHg。UBM检查发生明显的变化,ACD,AOD,θ1增加(P<0.01),TCPD,ICPD增大(P<0.05)。睫状体脱离随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恢复。结论:药物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缓解后并发睫状体脱离可获得理想的疗效,UBM检查对其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睫状体脱离 超声生物显微镜
下载PDF
针灸联合扩瞳治疗虹膜睫状体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6
作者 孙虹 孟亚泉 王素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4年第24期3278-3279,共2页
关键词 针灸疗法 扩瞳 虹膜睫状体炎
下载PDF
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致巩膜组织损伤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冯星 张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85-986,共2页
目的探讨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对人体巩膜组织造成的损伤。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北京同仁眼科中心行睫状体光凝术的822例(830眼)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共4例5眼术后并发巩膜穿孔,发病率为6.02‰,1眼为真性小眼球、原发性闭角... 目的探讨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对人体巩膜组织造成的损伤。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北京同仁眼科中心行睫状体光凝术的822例(830眼)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共4例5眼术后并发巩膜穿孔,发病率为6.02‰,1眼为真性小眼球、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4眼为继发性青光眼,其中1眼为视网膜脱离术后硅油存留;发病时间为光凝术后3d~4个月。2例(2眼)为二次光凝术后,1例(1眼)为二次玻璃体切割术后及一次光凝术后,1例(2眼)为一次小梁切除术后及一次光凝术后。巩膜穿孔部位均位于进行光凝的巩膜范围内,均为角膜缘后2mm左右。5眼均行异体巩膜移植术治疗,术后巩膜无渗漏,眼压稳定。结论经巩膜睫状体光凝可以导致巩膜溶解及穿孔。应严格掌握睫状体光凝的适应证,尽可能采用最低有效能量,避免在同一点上过多重复光凝,从而减少对巩膜的损伤。一旦发生巩膜穿孔及时行异体巩膜移植术,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睫状体光凝 巩膜穿孔
下载PDF
内向矫正性钾通道Kir4.1和Kir7.1在大鼠睫状体的分布 被引量:1
18
作者 蒙艳斌 潘爱华 +1 位作者 周聪发 何旭峰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66-769,共4页
目的:在蛋白水平探讨Kir4.1和Kir7.1在大鼠睫状体的分布情况。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双标记在冰冻切片上检测Kir4.1和Kir7.1在大鼠睫状体的分布和定位。结果:Kir4.1蛋白分布于睫状体的色素上皮细胞和无色素上皮细胞的... 目的:在蛋白水平探讨Kir4.1和Kir7.1在大鼠睫状体的分布情况。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双标记在冰冻切片上检测Kir4.1和Kir7.1在大鼠睫状体的分布和定位。结果:Kir4.1蛋白分布于睫状体的色素上皮细胞和无色素上皮细胞的胞质和胞膜,内层的无色素上皮细胞免疫活性较强,免疫双标显示Kir4.1蛋白与谷氨酰胺合成酶蛋白重叠分布,Kir4.1蛋白免疫活性在睫状体的扁平部和睫状突上无明显差异。Kir7.1蛋白分布于睫状体的无色素上皮细胞和睫状肌,与特异性标记睫状上皮的Ezrin蛋白双标显示Kir7.1分布在无色素上皮的基底面,其免疫活性在睫状突强表达,在睫状体扁平部弱表达。结论:Kir4.1和Kir7.1均分布于大鼠睫状体的无色素上皮的基底面,可能与房水的生成有重要关系。睫状肌的Kir7.1分布,与调节睫状肌的舒缩、参与房水的排出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r4.1 Kir7.1 睫状体无色素上皮 睫状肌 睫状体
下载PDF
NF-κB对体外培养的人睫状肌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剑晖 蓝育青 +3 位作者 郑健樑 夏朝霞 张弛 胡玉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观察PGF2α类曲伏前列腺素药物travoprost作用下,核转录因子NF-κB及其抑制因子IκB对体外培养的人睫状肌细胞的分子调控。方法:在人睫状肌细胞培养基中加1μmol/L曲伏前列腺素travoprost,根据孵育时间的不同分为4组,即(0对照组),6... 目的:观察PGF2α类曲伏前列腺素药物travoprost作用下,核转录因子NF-κB及其抑制因子IκB对体外培养的人睫状肌细胞的分子调控。方法:在人睫状肌细胞培养基中加1μmol/L曲伏前列腺素travoprost,根据孵育时间的不同分为4组,即(0对照组),6,12,24h组。采用real-time RT-PCR、免疫荧光半定量分析和ELISA法分别检测上述时间组NF-κB p65、Iκ-Bα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6,12,24h组NF-κB p65mRNA表达均下降(F=17.068,P=0.001);IκBα mRNA6h组、12h组较对照组改变不明显(P>0.05),24h组较对照组表达增加(F=32.742,P=0.000)。免疫荧光半定量分析表明:NF-κBp65荧光强度6,12,24h组均较对照组减少(F=17.216,P=0.000);IκBα6h组较对照组没有明显改变(P=0.134)、12h组较对照组轻微下降(P=0.032),24h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F=17.346,P=0.001);ELISA法检测磷酸化NF-κBp65随药物作用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F=15.4,P=0.001)。结论:曲伏前列腺素作用于人睫状肌细胞后,NF-kBp65的基因表达下调,核易位抑制,IκBα的基因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IκBα 前列腺素 葡萄膜巩膜
下载PDF
前列腺素F2α单独及联合应用抗炎药物对人眼睫状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小兵 李卫红 +2 位作者 张海燕 孙逸伦 刘爱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45-648,共4页
目的观察抗炎药物对前列腺素F2α(prostaglandin F2α,PGF2α)产生的人眼睫状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作用的影响。方法用Fluo-3对培养的第4代人眼睫状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进行荧光标记,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测量荧光强度,分别记录10-... 目的观察抗炎药物对前列腺素F2α(prostaglandin F2α,PGF2α)产生的人眼睫状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作用的影响。方法用Fluo-3对培养的第4代人眼睫状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进行荧光标记,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测量荧光强度,分别记录10-9mol.L-1、10-8mol.L-1、10-7mol.L-1、10-6mol.L-1、10-5mol.L-1PGF2α单独应用及10-6mol.L-1PGF2α与10-5mol.L-1消炎痛、10-6mol.L-1PGF2α与10-4mol.L-1地塞米松磷酸钠联合应用产生的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PGF2α可引起剂量相关的荧光强度变化。10-8mol.L-1、10-7mol.L-1、10-6mol.L-1、10-5mol.L-1PGF2α单独应用及10-6mol.L-1PGF2α与10-5mol.L-1消炎痛、10-6mol.L-1PGF2α与10-4mol.L-1地塞米松磷酸钠联合应用产生的荧光强度变化率分别为(165±30)%、(210±23)%、(262±45)%、(451±73)%、(268±57)%、(257±28)%,与10-6mol.L-1PGF2α单独作用相比,加入10-5mol.L-1消炎痛或10-4mol.L-1地塞米松磷酸钠再加入10-6mol.L-1PGF2α产生的荧光强度变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炎药物对PGF2α产生的人眼睫状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变化的作用没有显著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F2Α 睫状肌细胞 钙离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