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OCT技术的青光眼前房角形态教学方法的探讨
1
作者 边俊杰 李臻 +1 位作者 杨惠青 刘大川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采集前房角形态应用于青光眼教学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7至2023年在宣武医院眼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23名,在理论授课基础上,青光眼前房角教学采用OCT技... 目的 探讨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采集前房角形态应用于青光眼教学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7至2023年在宣武医院眼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23名,在理论授课基础上,青光眼前房角教学采用OCT技术实时捕捉正常人群前房角形态影像并实时上传共享至互联网,指导教师同步标记出前房角关键点,为住院医师讲解前房角正常解剖特点。进一步引入真实青光眼病例,同样应用OCT技术采集前房角形态并上传为住院医师讲述病理状态下的前房角结构。结果 对23名住院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其中,21名(91.3%)认为OCT检查前房角形态可以让住院医师对青光眼教学产生兴趣,23名(100%)认为有助于提高对前房角结构的理解,22名(95.7%)认为与传统接触式前房角检查方法相比本教学方法具有较大优势。结论 基于OCT技术的青光眼前房角形态教学方法在临床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可以把抽象难以理解的前房角形态知识具体化,达到住院医师与指导教师同步互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青光眼
下载PDF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患者中的治疗探讨
2
作者 卢奇锋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40-0042,共3页
对复合式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的效果展开调查。方法 调查对象为罗田爱尔眼科医院接收70例青光眼患者,入选时间段2021年5月-2023年8月。随机划分组别,并开展不同治疗:对照组治疗方案为传统小梁切除术,试验组治疗方案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对复合式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的效果展开调查。方法 调查对象为罗田爱尔眼科医院接收70例青光眼患者,入选时间段2021年5月-2023年8月。随机划分组别,并开展不同治疗:对照组治疗方案为传统小梁切除术,试验组治疗方案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评定2组的各项指标并展开比较。结果 手术后,试验组眼压、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对照组低,前房深度比对照组高(P<0.05)。手术后,2组患者均出现并发症,试验组发生率为5.72%,低于对照组的25.71%(P<0.05)。结论 对青光眼患者实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方案,可降低患者眼压,改善前房深度;同时促进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降低,预防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巩膜生物力学改变与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 被引量:2
3
作者 狄冠州 原慧萍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3年第1期105-108,113,共5页
青光眼的主要病理特征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丧失,从而导致进行性、不可逆性的视力丧失。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巩膜的生物力学性质会影响视神经的生物力学变化,并且在RGC损伤和视力丧失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巩膜生物力学与青... 青光眼的主要病理特征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丧失,从而导致进行性、不可逆性的视力丧失。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巩膜的生物力学性质会影响视神经的生物力学变化,并且在RGC损伤和视力丧失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巩膜生物力学与青光眼关系的研究对深入了解青光眼的发病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巩膜的生物力学特性、巩膜胶原纤维结构、巩膜重塑、巩膜刚度及通透性与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的关系进行综述,以利于更深入地了解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的机制,为青光眼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生物力学 青光眼 刚度 胶原纤维 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模拟过载对猕猴眼压及视神经的影响
4
作者 贾蕤 郭立国 +6 位作者 聂闯 李雨心 宋飞龙 夏丽萍 马红磊 任逸 罗灵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8-94,共7页
针对航天返回段过载环境可能对眼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研究模拟过载对猕猴眼压及视神经的影响。12只猕猴分为A组和B组,每组6只。采用离心机模拟嫦娥号、阿波罗号过载曲线,A组以卧姿、B组以躺姿分别进行13 G和15 G重力模拟过载,2次过载暴... 针对航天返回段过载环境可能对眼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研究模拟过载对猕猴眼压及视神经的影响。12只猕猴分为A组和B组,每组6只。采用离心机模拟嫦娥号、阿波罗号过载曲线,A组以卧姿、B组以躺姿分别进行13 G和15 G重力模拟过载,2次过载暴露间隔24 h。于13 G过载前(基线)、13 G过载后、15 G过载前、后应用iCare手持式回弹眼压计测量眼压、离体UBM观察房角结构、HE染色观察小梁网及视神经改变。结果显示:与基线眼压相比,A组和B组13 G、15 G过载后眼压均下降(P<0.001,P<0.05),B组降低幅度小于A组;13 G与15 G过载后两组之间眼压降低幅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有1只猕猴双眼出现眼压异常升高伴睫状充血等急性高眼压症状,离体UBM未观察到前房变浅及房角狭窄等异常,HE染色未发现小梁网异常;短暂眼压升高未发现视神经形态有明显异常变化。过载可能导致个别眼压异常升高,短暂过载对猕猴视神经未发现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载 眼压 视神经 小梁网
下载PDF
非编码RNA与青光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秦博 陈宇虹 雷苑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3年第1期99-104,共6页
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的、进行性的视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全世界第2位致盲性眼病。近年来研究发现,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复杂,非编码RNA在青光眼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包括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以及环状RNA,这些都有望成为青光眼诊断... 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的、进行性的视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全世界第2位致盲性眼病。近年来研究发现,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复杂,非编码RNA在青光眼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包括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以及环状RNA,这些都有望成为青光眼诊断或治疗的新靶点,给青光眼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将针对非编码RNA与青光眼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科研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非编码RNA 微小RNA 长链非编码RNA 环状RNA
下载PDF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扬 袁艳辉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36-37,共2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合并恶性青光眼的影响因子。方法:将30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手术治疗,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合并恶性青光眼的单因素及多因素。结果: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 目的: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合并恶性青光眼的影响因子。方法:将30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手术治疗,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合并恶性青光眼的单因素及多因素。结果: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眼轴长度、眼压及眼角结构(P<0.05)。结论:眼轴长度、年龄、房角结构、眼压均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风险因素,可针对上述因子进行提前干预,以降低恶性青光眼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青光眼 眼轴长度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下载PDF
基于阳中求阴理论督灸治疗视疲劳肝肾不足证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韩煦 张建英 +1 位作者 贾琪 王巧凤 《中医外治杂志》 2023年第4期28-31,共4页
目的:观察督灸疗法治疗视疲劳肝肾不足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肝肾不足型视疲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督灸治疗组和针刺对照组,每组33例。督灸治疗组予以督脉脊柱段大椎至腰俞穴的隔药隔姜灸治疗,1次/周,共治疗6周;针刺对照组予... 目的:观察督灸疗法治疗视疲劳肝肾不足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肝肾不足型视疲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督灸治疗组和针刺对照组,每组33例。督灸治疗组予以督脉脊柱段大椎至腰俞穴的隔药隔姜灸治疗,1次/周,共治疗6周;针刺对照组予以双侧丝竹空、瞳子髎、攒竹、太阳、阳白、风池、照海穴常规针刺治疗,1次/d,每治疗5 d休息2 d,共治疗6周。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部症状积分、全身症状积分及总症状积分,观察不良反应情况,评价督灸疗法治疗视疲劳肝肾不足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眼部症状积分、全身症状积分及症状总积分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种方法均有效,且督灸治疗组优于针刺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88%和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督灸疗法治疗视疲劳肝肾不足证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及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疲劳 肝肾不足证 督灸 阳中求阴
下载PDF
青光眼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蔡田雨 韩真真 +1 位作者 袁坤山 张海军 《医疗装备》 2023年第2期160-164,共5页
青光眼是全球三大眼部致盲性疾病之一,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具有进行性和不可逆性。由于眼压是青光眼病情发展中的可控制因素,所以青光眼的治疗主要通过控制眼压来抑制病情进展,外科治疗是降低眼压的有效手段之一。近年来,青光眼外科治疗... 青光眼是全球三大眼部致盲性疾病之一,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具有进行性和不可逆性。由于眼压是青光眼病情发展中的可控制因素,所以青光眼的治疗主要通过控制眼压来抑制病情进展,外科治疗是降低眼压的有效手段之一。近年来,青光眼外科治疗方式迅猛发展,主要包括激光和传统手术治疗。该研究对激光和传统手术治疗在青光眼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外科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联合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继发性闭角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李雪景 陈冬梅 +2 位作者 段佳良 姚一民 尚庆丽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319-323,共5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眼内窥镜下睫状体激光光凝(endoscopic cyclophotocoagulation,ECP)联合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眼内窥镜下睫状体激光光凝(endoscopic cyclophotocoagulation,ECP)联合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继发性闭角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PDR的继发性闭角型NVG患者21例(21眼)。完善相关检查后行玻璃体腔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待虹膜新生血管萎缩后,行PPV+PRP+ECP联合手术治疗,如果患者合并白内障,可以同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至少12个月,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ion acuity,BCVA)、眼压、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情况,统计眼前节变化情况、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时患眼logMARBCVA低于术前(P<0.01)。视力提高9例(占43%),维持术前视力12例(占57%),无视力下降病例。其中有8例随访达18个月,末次随访时视力较术后12个月时维持6例(占75%),视力下降2例(占2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平均眼压均低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平均眼压低于术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少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时完全成功10眼,条件成功7眼,失败4眼,总成功率81%。发生前房炎性渗出3眼,局部治疗后全部吸收。结论PPV+PRP+ECP联合手术治疗PDR的继发性闭角型NVG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青光眼 新生血管性 眼外科手术
下载PDF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血清及房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谢静 王辉 +1 位作者 袁思奇 罗耀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3期4073-4078,共6页
目的探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血清及房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住院治疗的NVG患者20例(A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20例(B组)及白内障患者20例(C组)... 目的探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血清及房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住院治疗的NVG患者20例(A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20例(B组)及白内障患者20例(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3组患者血清及房水VEGF、EPO水平;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3组患者血清VEGF、EPO mRNA水平。结果 3组患者血清EP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血清VEGF水平及房水VEGF、EPO水平低于A组(P<0.05);C组血清VEGF水平及房水VEGF、EPO水平低于B组(P<0.05)。NVG患者血清及房水中VEGF水平与EPO水平均无直线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274、-0.182,P>0.05)。B组、C组血清VEGF mRNA水平均低于A组(P<0.05);C组血清VEGF mRNA水平均低于B组(P<0.05);3组患者血清EPO mR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VG患者房水中VEGF、EPO水平均较高,而血清及房水中VEGF、EPO水平无直线相关关系,提示VEGF、EPO在NVG的发病机制中可能是相互独立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新生血管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红细胞生成素 血清 眼房水
下载PDF
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生成和抑制 被引量:48
11
作者 朱洁 王雨生 惠延年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1期57-60,共4页
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alnoevascularization ,CNV)与眼部许多疾病有关 ,是引起视力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近来关于CNV的研究已成为热点 ,但其形成机制尚未阐明。目前已证实 ,CNV是由多种可以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组成。许多CNV的刺激剂... 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alnoevascularization ,CNV)与眼部许多疾病有关 ,是引起视力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近来关于CNV的研究已成为热点 ,但其形成机制尚未阐明。目前已证实 ,CNV是由多种可以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组成。许多CNV的刺激剂和抑制剂已被发现 ,其中血管生长因子和血管抑制因子之间的不平衡是CNV生成的关键启动因素。另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巨噬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生成刺激剂 血管生成抑制剂
下载PDF
Ahmed青光眼阀植入联合囊袋张力环植入及超声乳化术治疗外伤继发性青光眼合并晶体脱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2
作者 余敏 乔岗 +1 位作者 赵媛 李健全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610-613,共4页
目的:观察Ahmed青光眼阀植入联合囊袋张力环植入及超声乳化术治疗外伤继发性青光眼合并晶体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至2014年收治我院25例25眼外伤患者,均表现为继发性青光眼合并晶体不全脱位。予以充分足量的抗炎及降眼压治疗后... 目的:观察Ahmed青光眼阀植入联合囊袋张力环植入及超声乳化术治疗外伤继发性青光眼合并晶体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至2014年收治我院25例25眼外伤患者,均表现为继发性青光眼合并晶体不全脱位。予以充分足量的抗炎及降眼压治疗后,眼压不能控制,予以行Ahmed青光眼阀植入联合囊袋张力环植入及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患者视力、眼压、抗青光眼药物使用、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视力由术前0.23±0.11,提高至0.56±0.17。术前眼压(48.44±3.33)mm Hg,术后随访1周,1月、3月、6月、12月、18月眼压分别为(10.16±1.65)mm Hg、(12.56±1.32)mm Hg、(17.84±2.51)mm Hg、(20.08±2.29)mm Hg、(20.28±2.34)mm Hg、(20.60±2.83)mmHg,采用术前术后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压控制有效率84%。术前使用抗青光眼药物3~6种,平均4种,术后0~2种,平均1种。术后并发症有术后浅前房,管口阻塞,引流盘周包裹,均予以对症处理后,前房恢复,眼压控制。结论:眼外伤继发青光眼为难治性青光眼,若合并有晶体不全脱位时治疗难度更大。采用Ahmed青光眼阀植入可以有效控制眼压,同时联合囊袋张力环植入及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可以最大限度的保存患者的视力。该方法为此类患者的康复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 囊袋张力环植入 超声乳化术 继发性青光眼 晶体脱位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与眼内新生血管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鹏 王雨生 +2 位作者 惠延年 白建伟 胡丹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3期224-226,共3页
缺氧可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 ,造成眼内新生血管形成。在缺氧状态下 ,VEGF的表达是由缺氧诱导因子 1(hypoxia in duciblefactor 1,HIF 1)诱导的。现就HIF 1的功能、信号传导途径、HIF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 眼内新生血管 缺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14
作者 董立红 张燕 +2 位作者 俞华 夏晔 胡丰平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96-197,共2页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1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术后前房、眼压、视力的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未发生持续性浅前房。...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1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术后前房、眼压、视力的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未发生持续性浅前房。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前房炎症反应、前房出血、角膜水肿等,治疗后均吸收。术后眼压10~24 mmHg,视力提高2例,其余无变化。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经济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新生血管性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毛果芸香碱和布林佐胺滴眼液对兔眼表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毛真 刘杏 +1 位作者 钟毅敏 王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251-2256,共6页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药物毛果芸香碱和布林佐胺滴眼液及各自的防腐剂三氯叔丁醇和氯化苯甲烃胺(BAC)对兔眼表组织的影响。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15只,分为正常对照组(3只)、毛果芸香碱组(A组,6只)和布林佐胺组(B组,6只)。用药组右眼使用...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药物毛果芸香碱和布林佐胺滴眼液及各自的防腐剂三氯叔丁醇和氯化苯甲烃胺(BAC)对兔眼表组织的影响。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15只,分为正常对照组(3只)、毛果芸香碱组(A组,6只)和布林佐胺组(B组,6只)。用药组右眼使用青光眼药物毛果芸香碱或布林佐胺滴眼液,左眼使用对应的防腐剂三氯叔丁醇或BAC,连续用药30d。取球结膜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计数结膜上皮层炎症细胞数;角膜行扫描电镜检测并进行上皮损害分级评分。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布林佐胺滴眼液(P<0.01)和防腐剂BAC(P<0.01)导致球结膜上皮层炎症细胞浸润增多;毛果芸香碱滴眼液(P>0.05)和三氯叔丁醇(P>0.05)引起的球结膜炎症细胞增多不明显。布林佐胺滴眼液导致球结膜炎症细胞增加的程度较毛果芸香碱滴眼液严重(P<0.01)。青光眼药物和防腐剂均可导致兔角膜上皮超微结构的损伤,表现为角膜上皮细胞六边形结构变为不规则、边界不清、细胞膜皱缩、细胞间距增宽、上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丢失、细胞空洞和暗细胞增加。布林佐胺滴眼液和BAC引起的角膜损害较毛果芸香碱滴眼液(P<0.01)和三氯叔丁醇明显(P<0.05)。各组左右两眼的球结膜炎症细胞数和角膜损害评分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布林佐胺滴眼液和防腐剂BAC使用1个月后可导致兔球结膜炎症细胞增加和角膜上皮细胞损伤,毛果芸香碱滴眼液和三氯叔丁醇主要引起角膜上皮超微结构的变化;防腐剂是引起眼表损伤的主要原因。布林佐胺滴眼液对兔眼表的损伤较毛果芸香碱滴眼液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毛果芸香碱 布林佐胺
下载PDF
长期局部使用青光眼药物对睑板腺及泪膜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聂莉 赵云娥 +3 位作者 李军花 潘伟华 窦仁慧 赵银莹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352-355,360,共5页
目的:运用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观察长期局部使用青光眼药物对睑板腺形态、功能及泪膜的影响。方法:收集单眼局部使用降眼压药物超过2年的青光眼患者42例42眼,使用青光眼药物的眼作为用药眼,对侧未使用青光眼药物眼作为对照眼,只使... 目的:运用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观察长期局部使用青光眼药物对睑板腺形态、功能及泪膜的影响。方法:收集单眼局部使用降眼压药物超过2年的青光眼患者42例42眼,使用青光眼药物的眼作为用药眼,对侧未使用青光眼药物眼作为对照眼,只使用1种降眼压药物的为单药组,使用2种以上降眼压药物的为多药组。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记录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TBUT_f)和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TBUT_(av)),在红外光模式下拍摄上、下睑板腺形态图片并评分。裂隙灯显微镜下进行睑缘评分、睑板腺脂质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干眼问卷调查进行主观症状评分。结果:单药组和多药组睑缘异常评分、睑板腺形态及功能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以及OSDI评分均较对照眼增高,NITBUT_f和NITBUT_(av)较对照眼缩短。多药组和单药组之间,睑缘异常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睑板腺形态及功能、OS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药组NITBUT_f和NITBUT_(av)较单药组缩短。结论:长期局部使用青光眼药物对睑板腺形态和功能及泪膜均有影响,并加重干眼主观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Keratograph 眼表综合分析仪 睑板腺 泪膜
下载PDF
角膜屈光手术与青光眼(英文) 被引量:5
17
作者 邹绚 段宣初 +2 位作者 夏宁 王美萍 沈荐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240-244,共5页
角膜屈光手术改变了角膜厚度及曲率,影响术后眼压(in-trocular pressure,IOP)的测量,但动态轮廓眼压计(dynamiccontour tonometer ,DCT)不受此影响。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中一过性的IOP升高,增加了视神经损害的风险。同时,功能性... 角膜屈光手术改变了角膜厚度及曲率,影响术后眼压(in-trocular pressure,IOP)的测量,但动态轮廓眼压计(dynamiccontour tonometer ,DCT)不受此影响。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中一过性的IOP升高,增加了视神经损害的风险。同时,功能性滤过泡的存在,影响屈光手术的选择和效果,甚至可能成为手术的禁忌。术后患者使用激素点眼,还可能导致激素性青光眼,故应严密监测术后眼压,并且注意角膜瓣层间积液可能掩盖高眼压。对于已接受屈光手术的青光眼患者,药物治疗方案与其他青光眼患者基本相同。本文就角膜屈光手术对眼压测量、青光眼相关特殊检查的影响、屈光手术并发症及其治疗、手术安全性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屈光手术 青光眼 眼内压 激素性青光眼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高眼压兔视网膜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建明 宋艳萍 +3 位作者 孙乃学 惠娜 赵世平 胡凯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52-554,共3页
目的探讨全身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急性高眼压兔眼视网膜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在设立正常对照、急性高眼压模型对照的情况下,日本大耳白兔皮下注射rhEPO,分别于造模后第1、3、7、14天免疫组化法观察视网膜bcl-... 目的探讨全身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急性高眼压兔眼视网膜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在设立正常对照、急性高眼压模型对照的情况下,日本大耳白兔皮下注射rhEPO,分别于造模后第1、3、7、14天免疫组化法观察视网膜bcl-2蛋白表达。结果正常视网膜组织可见bcl-2蛋白表达,染色阳性细胞数为每高倍视野(10.5±1.2)个。模型组和EPO组兔眼视网膜bcl-2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均较正常对照组减少(P<0.05,P<0.01)。EPO组第7天、14天视网膜bcl-2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增加(P<0.05,P<0.01)。结论rhEPO可以上调视网膜bcl-2蛋白表达,这可能是rhEPO保护急性高眼压引起的兔眼视网膜神经功能损害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BCL-2蛋白 视网膜 神经保护
下载PDF
青光眼视神经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9
作者 党鸿 辛晓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80-683,共4页
青光眼是目前全球范围内致盲性最高的疾病之一,是以进行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丧失、不可逆的视野损害等病理性改变为特征,最终导致视神经萎缩及视功能丧失的疾病。目前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清楚,其中视神经损伤的机制有多种学说,包括... 青光眼是目前全球范围内致盲性最高的疾病之一,是以进行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丧失、不可逆的视野损害等病理性改变为特征,最终导致视神经萎缩及视功能丧失的疾病。目前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清楚,其中视神经损伤的机制有多种学说,包括眼压因素及非眼压因素,非眼压因素包括血管因素、免疫作用、远端轴突病变、氧化应激作用、细胞因子的变化及自噬等机制。本文综述了有关青光眼视神经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青光眼视神经病变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眼压 视神经损伤 免疫 细胞因子 氧化应激
下载PDF
两种术式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眼压、视力以及浅前房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24
20
作者 潘丽梅 王朝瑜 刘正聪 《医学综述》 2016年第13期2699-2702,共4页
目的探讨并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与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两种术式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治疗后患者的眼压、视力以及浅前房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5年5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 目的探讨并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与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两种术式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治疗后患者的眼压、视力以及浅前房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5年5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50例,按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为观察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照组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种术式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治疗后患者的眼压、视力以及浅前房形成率,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90 d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30、90 d眼压均较治疗前降低并呈上升趋势,观察组上升趋势更慢,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4.2±3.7)、(18.6±4.9)、(21.5±5.3)mm Hg比(46.2±8.4)mm Hg;观察组:(13.9±3.4)、(15.9±3.8)、(17.4±4.8)mm Hg比44.2±9.8)mm Hg](P<0.05)。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0.88±0.09比0.50±0.11)(P<0.01)。观察组浅前房形成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2.0%(3/25)比36.0%(9/25),4.0%(1/25)比28.0%(7/25),P<0.05]。结论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方法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眼压、提高患者的视力状况、手术后浅前房可以达到深度稳定,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患者的顺应性较高,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合并青光眼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 小梁切除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