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4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天性麻痹性斜视3例分析
1
作者 黄丹 刘琛 邓燕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1期66-69,F0004,共5页
目的探讨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特异性病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后天性麻痹性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为儿童,均突然起病,表现为明显的眼球运动障碍,诊断为麻痹性斜视,发病原因及全身伴随症状各异。其中,间叶来源恶性肿瘤... 目的探讨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特异性病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后天性麻痹性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为儿童,均突然起病,表现为明显的眼球运动障碍,诊断为麻痹性斜视,发病原因及全身伴随症状各异。其中,间叶来源恶性肿瘤患儿对症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右眼眼位正位,轻度外转受限,无复视;中耳炎患儿抗感染治疗17 d后,右眼正位,外转无明显受限,无复视;重症肌无力患儿对症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双眼睑基本无下垂,左眼下转稍受限,外转正常。结论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病因复杂且病情多变,可伴有全身或神经系统异常。某些疾病表现为眼外肌麻痹常首诊为麻痹性斜视,明确病因有助于临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性斜视 后天性 恶性肿瘤 中耳炎 重症肌无力 儿童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不同斜视类型患儿血清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的表达情况及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内斜视的效果观察
2
作者 高洁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斜视类型患儿血清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PACAP)的表达情况及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内斜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苏州永鼎医院收治的94例共同性外斜视患儿作为共同性外斜视组,66例共同性内斜视患儿为共... 目的:探讨不同斜视类型患儿血清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PACAP)的表达情况及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内斜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苏州永鼎医院收治的94例共同性外斜视患儿作为共同性外斜视组,66例共同性内斜视患儿为共同性内斜视组,另选取同期50例正常眼位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PACAP表达情况。共同性内斜视组随机分为注射组(n=36)和手术组(n=30),注射组接受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手术组接受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共同性内斜视组、共同性外斜视组血清PACA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注射组与手术组血清PACAP水平高于治疗前,但注射组低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与手术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注射组与手术组斜视度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斜视患儿血清PACAP水平低于正常儿童,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内斜视与手术疗效相当,且可以更好地改善血清PACA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视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 A型肉毒杆菌毒素 并发症
下载PDF
学龄期儿童斜视手术后阿片类药物镇痛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吴云涛 叶伟娣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26期134-137,共4页
目的分析学龄期儿童斜视手术后阿片类药物镇痛需求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3年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择期行斜视手术的120例患儿。根据患儿术后阿片类药物镇痛需求分为需求组(n=43)和非需求组(n=77... 目的分析学龄期儿童斜视手术后阿片类药物镇痛需求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3年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择期行斜视手术的120例患儿。根据患儿术后阿片类药物镇痛需求分为需求组(n=43)和非需求组(n=77)。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患儿的年龄、性别、居住地、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体重指数(BMI)、术前疼痛程度、术前是否使用阿片药物、术前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术后收缩压、术后舒张压对学龄期儿童斜视手术后阿片类药物镇痛需求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需求组与非需求组的性别、SAS、SDS及GSE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β=0.900,OR=2.460,95%CI:1.137~5.322)、高SAS(β=0.350,OR=1.418,95%CI:1.102~1.825)、高SDS(β=0.123,OR=1.131,95%CI:1.023~1.250)是影响术后阿片类药物镇痛需求的危险因素(P<0.05);高GSES(β=-0.103,OR=0.902,95%CI:0.833~0.977)是影响术后阿片类药物镇痛需求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女性、有焦虑、抑郁情绪以及自我效能低的患儿更倾向于选择阿片类药物镇痛。临床上应对该类患儿进行健康教育,降低患儿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儿的自我效能,进而降低患儿镇痛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期 儿童 斜视手术 阿片类药物 镇痛
下载PDF
共同性斜视眼外肌病理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栾瑛 王淑霞 +2 位作者 刘斌 周博研 周丽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94-96,共3页
目的:通过对共同性斜视患者眼外肌的病理学研究,了解其发病机制及手术时机。方法: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56例共同性斜视的眼外肌进行观察。结果:斜视患者弱侧眼肌不同程度萎缩变性,肌原纤维稀疏,H带不清,肌原纤维排列方向紊乱,线... 目的:通过对共同性斜视患者眼外肌的病理学研究,了解其发病机制及手术时机。方法: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56例共同性斜视的眼外肌进行观察。结果:斜视患者弱侧眼肌不同程度萎缩变性,肌原纤维稀疏,H带不清,肌原纤维排列方向紊乱,线粒体多,嵴密,肌质网扩张,有些有髓神经髓鞘层次不清,轴突水肿,随病程延长,肌纤维病变加剧。结论:共同性斜视患者斜视弱侧眼肌在结构上有明显的病理性改变,萎缩变性是产生共同性斜视的重要原因。斜视患者应尽早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性斜视 眼外肌 病理
下载PDF
改良Parks切口与角膜缘切口治疗斜视的效果及对眼表环境的影响
5
作者 高丽娜 焦林平 +1 位作者 雷新平 张蕊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791-794,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Parks切口与角膜缘切口治疗斜视的效果及对眼表环境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宝鸡市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200例斜视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斜视手术治疗,观察组患... 目的探讨改良Parks切口与角膜缘切口治疗斜视的效果及对眼表环境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宝鸡市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200例斜视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斜视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改良Parks切口,对照组患者使用角膜缘切口。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周的临床疗效,术前、术后2周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干眼症状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2周,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观察组患者的SIT、BUT分别为(10.87±1.65)mm/5 min、(10.50±1.63)s,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49±1.34)mm/5 min、(9.26±1.75)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观察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FL评分分别为(1.87±0.20)分、(1.14±0.1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2±0.34)分、(1.38±0.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角膜缘切口相比,改良Parks切口治疗斜视患者的效果更好,其不仅可提高临床疗效,且对眼表环境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视 改良Parks切口 角膜缘切口 眼表环境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极量内直肌缩短联合超常量外直肌后徙治疗大角度间歇性外斜视的疗效分析
6
作者 王红平 何建中 +2 位作者 邱艳飞 赖伟 蓝园 《江西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558-560,579,共4页
目的极量内直肌缩短联合超常量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双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治疗大角度间歇性外斜进行比较,观察手术效果。方法两组共40例。A组24例,采用超常量外直肌后徙联合极量内直肌缩短术,B组16例常规双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 目的极量内直肌缩短联合超常量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双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治疗大角度间歇性外斜进行比较,观察手术效果。方法两组共40例。A组24例,采用超常量外直肌后徙联合极量内直肌缩短术,B组16例常规双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两组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3个月眼位、运动、复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量内直肌缩短联合超常量外直肌后徙术治疗大角度间歇性外斜是安全有效的改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量内直肌缩短 超常量外直肌后徙 大角度 间歇性外斜视
下载PDF
联合术式矫正超大度数水平斜视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张晓慧 李恒 +4 位作者 严丽英 王宁 刘全坤 解宸 陶依凡 《四川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69-173,共5页
目的观察直肌侧切后退联合拮抗肌缩短及止端前移治疗超大度数水平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9年7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眼科接受手术矫正、斜视度≥80^(△)的水平斜视患者102例,所有病例斜视度80^(△)~140^(△),平均(10... 目的观察直肌侧切后退联合拮抗肌缩短及止端前移治疗超大度数水平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9年7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眼科接受手术矫正、斜视度≥80^(△)的水平斜视患者102例,所有病例斜视度80^(△)~140^(△),平均(102.28±10.52)^(△)。按照眼位偏斜方向分为内斜视、外斜视两组;按不同斜视度分成3组:A组(≥80^(△)且<100^(△)),B组(≥100^(△)且<120^(△)),C组(≥120^(△)且<140^(△))。内斜视手术方式:双眼内直肌侧切+后退,同时联合一条或两条外直肌缩短+肌止端前移;外斜视手术方式:双眼外直肌侧切+后退,同时联合一条或两条内直肌缩短+肌止端前移。对其术中、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1周眼位进行观察和统计学分析。结果102例患者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内斜视62例、术后正位58例、总正位率93.55%,其中A组正位27例,正位率96.43%,B组正位19例,正位率90.48%,C组正位12例,正位率90.31%。外斜视40例、术后正位33例、总正位率82.50%,其中A组正位17例,正位率89.47%,B组正位10例,正位率76.92%,C组正位6例,正位率75.00%。内斜视组与外斜视组、不同斜视度数组之间术后正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显微镜下实施直肌侧切+后退联合拮抗肌缩短+肌止端前移治疗超大度数水平斜视,可以精准操作、减少术中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术后可以获得较好矫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侧切 肌止端前移 超大度数 水平斜视
下载PDF
共同性外斜视双眼黄斑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差异分析
8
作者 姜文澜 刘璐 +3 位作者 张雨晴 宗瑶 杨雪娇 杨先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475-479,共5页
目的探讨共同性外斜视病人主导眼和非主导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RT)和脉络膜厚度(CT)的差异。方法收集67例共同性外斜视病人(其中间歇性42例,恒定性25例)以及36例健康志愿者,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中心凹及鼻侧、上方、颞侧、下方距... 目的探讨共同性外斜视病人主导眼和非主导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RT)和脉络膜厚度(CT)的差异。方法收集67例共同性外斜视病人(其中间歇性42例,恒定性25例)以及36例健康志愿者,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中心凹及鼻侧、上方、颞侧、下方距中心凹各1、2 mm的RT及CT,比较主导眼和非主导眼CT和RT差异。结果间歇性外斜视病人主导眼中心凹CT显著低于非主导眼(t=-2.906,P<0.01);主导眼中心凹鼻侧1 mm CT显著低于非主导眼(t=-2.131,P<0.05)。恒定性外斜视病人主导眼中心凹鼻侧1 mm RT显著高于非主导眼(t=3.265,P<0.01)。其余各测量位置及健康对照组各测量位置双眼间RT及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外斜视病人主导眼中心凹、中心凹鼻侧CT较非主导眼偏薄,恒定性外斜视病人主导眼中心凹鼻侧RT较非主导眼偏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斜视 优势 脉络膜 视网膜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下载PDF
直角三棱镜和等腰三棱镜测量斜视角的比较
9
作者 许菲 戴鸿斌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84-886,共3页
目的:探讨直角三棱镜和等腰三棱镜测量斜视角的差异。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1-06/2022-04我院住院共同性斜视患者176例,其中共同性内斜视患者79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97例。所有患者分别运用交替遮盖直角三棱镜和等腰三棱镜中和法进... 目的:探讨直角三棱镜和等腰三棱镜测量斜视角的差异。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1-06/2022-04我院住院共同性斜视患者176例,其中共同性内斜视患者79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97例。所有患者分别运用交替遮盖直角三棱镜和等腰三棱镜中和法进行斜视角测量。结果:共同性内斜视患者直角三棱镜测量结果为49.167△±13.573△,等腰三棱镜测定结果为38.250△±10.756△(P<0.01),两者差值为10.917△±3.752△;直角三棱镜测量值转换为圆周度为19.096°±2.456°,等腰三棱镜为20.847°±5.364°(P<0.05),两者差值为2.443°±2.702°;共同性外斜视患者直角三棱镜测量结果为51.875△±13.567△,等腰三棱镜测量结果为40.492△±11.753△(P<0.01),两者差值为11.383△±4.783△;直角三棱镜测量值转换为圆周度为19.589°±2.521°,等腰三棱镜为21.947°±5.864°(P<0.01),两者差值为3.200°±3.077°。两种类型斜视患者使用不同三棱镜检测结果差值及转化为圆周度比较均无差异(P>0.05)。结论:直角三棱镜和等腰三棱镜查斜视角存在差别,直角三棱镜测定的斜视度大于等腰三棱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角三棱镜 等腰三棱镜 共同性斜视 斜视角
下载PDF
不同斜视矫正术后角膜形态及屈光状态的临床观察
10
作者 徐琰瑛 欧阳君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22期14-17,共4页
目的 评价不同斜视矫正手术对角膜形态及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 对2019-2022年于我院行斜视矫正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选取斜视矫正手术患者84例159眼,按斜视类型分为3组:共同性外斜组(52例,97眼)行外直肌后徙术,外斜V征组(19例,38眼... 目的 评价不同斜视矫正手术对角膜形态及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 对2019-2022年于我院行斜视矫正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选取斜视矫正手术患者84例159眼,按斜视类型分为3组:共同性外斜组(52例,97眼)行外直肌后徙术,外斜V征组(19例,38眼)行外直肌后徙及下斜肌减弱术,共同性内斜组(13例,24眼)行内直肌后徙术。观察斜视患者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1周以及术后1个月角膜顶点3 mm、5 mm、7 mm范围角膜曲率值,采用SPSS 23.0版本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排除不能定期复查的患者及有眼科手术史的患者。所有手术均由同一位眼科医师在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治疗。结果 共同性外斜组,角膜顶点3 mm范围内,术后1 d角膜曲率K1较术前有显著差异(P <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K1较术前均无明显差异(P> 0.05),角膜顶点5 mm、7 mm范围内,术后K1较术前均无显著差异(P> 0.05),角膜顶点3 mm、5 mm、7 mm范围内,术后角膜曲率K2较术前均无明显差异(P> 0.05)。外斜组,角膜顶点3 mm、5 mm、7 mm范围内,术后K1较术前均无显著差异(P> 0.05),角膜顶点3mm、5mm、7mm范围内,术后K2较术前均无显著差异(P> 0.05)。共同性内斜组,角膜顶点3 mm、5 mm、7 mm范围内,术后1天、术后1周K1较术前均无显著差异(P> 0.05),术后1个月K1较术前有显著差异(P <0.05),角膜顶点3 mm、5 mm、7 mm范围内,术后K2较术前均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 共同性外斜患者手术后角膜曲率的变化是短暂的,外斜V征患者手术后角膜曲率无明显变化,共同性内斜患者手术后角膜曲率的在术后1个月有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视 角膜形态 角膜曲率 屈光状态
下载PDF
Analysis of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acute acquired comitant esotropia
11
作者 Jie Cai Wei-Xia Lai +3 位作者 Xia Li Qin Li Ying Cai Jin-Mao Ch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23年第11期1854-1859,共6页
comitant esotropia(AACE).METHODS: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was conducted by analyzing 83 patients(case group)with AACE who underwent strabismus correction surgery from January 1,2021 to June 30,2022.Totally 73 outp... comitant esotropia(AACE).METHODS: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was conducted by analyzing 83 patients(case group)with AACE who underwent strabismus correction surgery from January 1,2021 to June 30,2022.Totally 73 outpatient volunteers were recruited during the same period as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The case group’s binocular vision time,near and distance esotropia angle,and near stereo vision function were recorded,and the age,gender,refractive status,and 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of both groups were analyzed.Additionally,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using an eye usage condition questionnaire to determin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AACE.RESULTS:In the case group,61 patients(73.49%)had myopia,with a mean equivalent spherical power(SE)of-3.35±3.31 D(range:+2.75 to-10.62 D)of the right eye and-2.87±3.35 D(range:+2.75 to-11.12 D)of the left eye.The average duration of diplopia in the case group was 29.83±35.72mo,of which 80 patients(96.39%)were primarily with distance diplopia.The near and distance esotropia angle after wearing glasses were 52.36±20.95 prism degree(PD)and 56.71±19.54 PD,respectively,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t=1.38,P=0.169).The incidence of improper glasses wearing and unhealthy eye habits in the cas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lose-up work without glasses[β=2.30,odds ratio(OR)=10,95%confidence interval(CI)2.35-42.51,P=0.002]and near work in supine position(β=1.80,OR=6.02,95%CI 3.29-11.02,P<0.001)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AACE.CONCLUSION:Patients with AACE mainly present with distance diplopia,and there is a high degree of variation in myopia.Near work without wearing glasses and in supine position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A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acquired comitant esotropia STRABISMUS risk factors
原文传递
斜视术后立体视功能修复及重建的影响因素
12
作者 许鑫悦 薛黎萍 滕凤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43-47,共5页
斜视会导致远、近立体视功能不同程度的破坏,不同类型的斜视对立体视功能破坏程度不一致。手术是目前改善立体视功能的有效办法,故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非常重要,术后也应关注患者双眼立体视功能的修复及重建情况,争取达到功能性治愈。而... 斜视会导致远、近立体视功能不同程度的破坏,不同类型的斜视对立体视功能破坏程度不一致。手术是目前改善立体视功能的有效办法,故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非常重要,术后也应关注患者双眼立体视功能的修复及重建情况,争取达到功能性治愈。而斜视患者术后立体视功能受斜视类型、患者年龄、病程、术前及术后早期的立体视功能、术后眼位、视功能训练等因素影响。该文就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为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评估立体视功能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视手术 立体视觉 视功能
下载PDF
间歇性外斜视儿童眼部屈光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13
作者 幸正茂 梁玲玲 《江西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829-831,共3页
目的 初步探讨3~18岁间歇性外斜视(IXT)儿童眼部屈光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1月在我院确诊为间歇性外斜视的3~18岁的儿童共128名(256眼),按年龄段分为三组,分别为3~8岁、9~13岁、14~18岁,通过睫状肌麻痹剂... 目的 初步探讨3~18岁间歇性外斜视(IXT)儿童眼部屈光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1月在我院确诊为间歇性外斜视的3~18岁的儿童共128名(256眼),按年龄段分为三组,分别为3~8岁、9~13岁、14~18岁,通过睫状肌麻痹剂检影验光及IOLMASTER生物测量仪、三棱镜分别获得等效球镜值、眼轴、角膜曲率,外斜视角度,并计算角膜曲率半径和轴率比。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及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眼轴、角膜曲率半径、轴率比、斜视度与屈光度的关系,同时分析眼部参数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间歇性外斜视儿童中,等效球镜值、眼轴、轴率比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三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三组间角膜曲率半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眼轴、轴率比与等效球镜值间呈较强的负相关(r=-0.678、-0.787,P=0.000),而角膜曲率半径与等效球镜值呈弱正相关(r=0.202,P=0.023<0.05);角膜曲率半径与年龄无明显相关(r=1.00,P=0.259>0.05),等效球镜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0.329,P=0.000),眼轴、轴率比与年龄均呈正相关(r_(1)=0.462,P_(1)=0.000;r_(2)=0.401,P_(2)=0.000)。等效球镜值、轴率比与外斜视角度呈负相关性;同时平均角膜曲率半径与外斜视角度呈正相关性。结论 间歇性外斜视对IXT儿童眼部屈光状态有一定的影响,但眼轴和轴率比是影响IXL儿童屈光状态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视 等效球镜 眼轴
下载PDF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治疗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的效果对比
14
作者 李文庆 刘锦荣 何庆萍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12期1687-1688,共2页
目的比较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治疗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IXT)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56例基本型IXT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 目的比较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治疗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IXT)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56例基本型IXT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眼位矫正效果以及手术前后的斜视度。结果两组的眼位矫正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两组的视近、视远斜视度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的视近、视远斜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治疗基本型IXT患儿均具有良好的矫正效果,但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对患儿斜视度的改善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 外直肌后徙术 内直肌缩短术 矫正效果 斜视度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共同性外斜视患者眼表健康状况评估 被引量:14
15
作者 宋金鑫 郝兆芹 +3 位作者 张翠 夏锦涛 吴洁 邢咏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71-974,共4页
目的:利用Oculus Keratograph眼前节分析仪研究不同年龄段共同性外斜视患者眼表泪液情况。方法:收集我院眼科门诊诊断为共同性外斜视的患者66例,将患者依据年龄段分为2~7岁组、8~18岁组、19~46岁组三组。应用Oculus眼前节分析仪研究... 目的:利用Oculus Keratograph眼前节分析仪研究不同年龄段共同性外斜视患者眼表泪液情况。方法:收集我院眼科门诊诊断为共同性外斜视的患者66例,将患者依据年龄段分为2~7岁组、8~18岁组、19~46岁组三组。应用Oculus眼前节分析仪研究其眼表情况:包括泪河高度、刺激性泪河高度、眼红指数、非侵袭性BUT等。结果:2~7岁组分别与8~18岁组、19~46岁组在BUT、颞侧结膜眼红指数、颞侧睫状眼红指数、鼻侧睫状眼红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年龄段不同部位眼红指数差异及同一年龄段主导眼、非主导眼间眼红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同性外斜视患者眼红指数随年龄增长呈现正向直线相关关系。结论:共同性外斜视患者在术前存在干眼和泪膜不稳定,学龄前儿童围手术期需要特别引起注意,需尽快完善国内各年龄段儿童眼表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斜视 年龄 泪液 眼表
下载PDF
双眼视觉训练在间歇性外斜视患儿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中的应用效果
16
作者 黄紫燕 郑巍 +1 位作者 王婉珠 倪连红 《医疗装备》 2023年第14期44-45,49,共3页
目的 探讨双眼视觉训练在间歇性外斜视患儿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医院收治的112例符合手术治疗指征的间歇性外斜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6例。所有患儿... 目的 探讨双眼视觉训练在间歇性外斜视患儿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医院收治的112例符合手术治疗指征的间歇性外斜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6例。所有患儿采用相同术式治疗,术后,对照组不进行双眼视觉训练,试验组进行双眼视觉训练。比较两组视功能(同时视功能、融合功能及立体视功能)、斜视、眼位情况。结果 术后1周,两组同时视功能、融合功能及立体视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同时视功能、融合功能及立体视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斜视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斜视度数≤30△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正位占比高于对照组,欠矫、过矫占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眼视觉训练在间歇性外斜视患儿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不仅可改善视功能、斜视情况,还可降低眼位回退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眼视觉训练 间歇性外斜视 双眼视功能重建
下载PDF
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斜视控制能力与融合性辐辏和分开运动的关系 被引量:9
17
作者 傅涛 王静 +2 位作者 苏庆 郗平 李育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56-459,共4页
背景间歇性外斜视是介于外隐斜和恒定性外斜视之间的-种斜视类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融合性辐辏和分开运动的评估对了解患者控制隐斜或间歇性偏斜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目的分析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融合性辐辏运动和分开运动与外斜视... 背景间歇性外斜视是介于外隐斜和恒定性外斜视之间的-种斜视类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融合性辐辏和分开运动的评估对了解患者控制隐斜或间歇性偏斜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目的分析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融合性辐辏运动和分开运动与外斜视控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7月至2014年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63例。采用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测定患儿双眼偏斜角度;采用修正纽卡斯尔控制分数(RNCS)方法评估外斜视的控制能力并进行评分;采用1△~40△的水平三棱镜排镜及调节性视标检测融合性辐辏和分开运动的破裂点、恢复点和恢复易度检测。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评估融合性辐辏和分开运动的测量参数与间歇性外斜视控制分数之间的关系。结果患儿右眼和左眼的平均屈光度分别为(-1.95±1.63)D和(-2.01±1.73)D,受检眼视远和视近时斜视度分别为(36.67±15.69)△和(38.25±14.8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3、-0.57,均P〉0.05)。患儿视远及视近时融合性辐辏运动的破裂点与外斜视控制分数之间均呈明显负相关(rs=-0.41,P=0.03;L=-0.56,P〈0.01);而视远及视近融合性分开运动的破裂点与外斜视控制分数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rs=0.05,P=0.78;rs=0.04,P=0.75)。无论辐辏融合还是分开融合,融合恢复易度与外斜视控制分数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融合性辐辏运动破裂点的检测能较好地提示间歇性外斜视的严重程度,有可能作为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治疗指征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斜视/生理病理 眼集合/生理病理 眼调节/生理 斜视/生理病理 儿童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对多发伤患者镇静镇痛效果的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宛霞 陶少宇 +1 位作者 陶然 陈希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97-899,共3页
目的:评估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对多发伤患者镇静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多发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组( A组)30例和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组( B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ICU住院期间重度躁动和谵... 目的:评估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对多发伤患者镇静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多发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组( A组)30例和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组( B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ICU住院期间重度躁动和谵妄发生率、镇静镇痛药物费用、ICU总费用(除外手术费用)、机械通气时间和ICU 留住时间、心血管不良反应事件及呼吸抑制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A组患者重度躁动和谵妄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P<0.05);A组患者心血管不良反应事件和呼吸抑制事件发生率均明显少于B组(P<0.05);A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留住时间均比B组更少(P<0.05);虽然A组患者镇静镇痛药物费用明显高于B组(P<0.05),但两组患者ICU总费用(除外手术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用于多发伤患者能获得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降低重度躁动和谵妄的发生,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且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呼吸抑制事件发生率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地佐辛 多发伤 镇静 镇痛
下载PDF
A型斜视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牟海燕 赵堪兴 +4 位作者 张伟 郭新 马惠芝 陈霞 朱丽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901-1903,共3页
目的探讨A型斜视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87例A型斜视患者,回顾性总结和分析其发病年龄、病程、术前远近斜视度、A征程度、眼球运动功能和双眼视功能。结果 A型斜视占同期斜视住院患者总数的1.94%,占A-V综合征的24.14%。其中A型内斜视20例(... 目的探讨A型斜视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87例A型斜视患者,回顾性总结和分析其发病年龄、病程、术前远近斜视度、A征程度、眼球运动功能和双眼视功能。结果 A型斜视占同期斜视住院患者总数的1.94%,占A-V综合征的24.14%。其中A型内斜视20例(22.99%),发病年龄(1.9±1.6)岁、病程(11.0±7.8)年、术前视远斜视度(51±28)△、视近斜视度(54±25)△、A征程度(25±14)△。眼球运动功能:上斜肌亢进者17眼(42.50%)。双眼视功能:同时视2例(10%);周边立体视1例(5%),无立体视19例(95%)。A型外斜视67例(77.01%),发病年龄(4.3±4.9)岁、病程(12.9±11.0)年、术前视远斜视度(56±28)△、视近斜视度(61±30)△、A征程度(20±9)△。眼球运动功能:上斜肌亢进者69眼(51.49%)。双眼视功能:同时视31例(46.27%);黄斑立体视10例(14.93%),周边立体视7例(10.45%),中心凹立体视5例(7.46%),无立体视45例(67.16%)。两组患者发病年龄、双眼视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年龄、病程、视远斜视度、视近斜视度、A征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型内斜视发病年龄早,双眼视功能破坏重;A型外斜视发病较晚,双眼视功能破坏轻。A型斜视与上斜肌亢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斜视 外斜视 发病年龄
下载PDF
个性化显微斜视矫正术矫正儿童斜视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董雯佳 裴重刚 +4 位作者 邵毅 周琼 易敬林 刘新华 李汉林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显微斜视矫正术对儿童斜视患者眼表症状、散光及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40例(60眼)儿童斜视患者行斜视矫正术,随机分为A、B2组。A组采用常规角膜缘结膜切口斜视矫正术20例(30眼),B组在角膜地形图引导下做穹隆部结膜切口... 目的探讨个性化显微斜视矫正术对儿童斜视患者眼表症状、散光及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40例(60眼)儿童斜视患者行斜视矫正术,随机分为A、B2组。A组采用常规角膜缘结膜切口斜视矫正术20例(30眼),B组在角膜地形图引导下做穹隆部结膜切口斜视矫正术20例(30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2周时检测2组患者眼表症状、眼表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泪膜四项、前表面平均屈光度(Km)和散光值。结果术前2组角膜前表面平均屈光度、散光值、眼表症状、OSDI及泪膜四项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患者角膜前表面平均屈光度及散光值与术前相比:A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变化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2周2组患者角膜前表面平均屈光度及散光值与术前相比:A组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变化不明显,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2组患者眼表症状眼数、OSDI、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T)及泪河高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2周时患者的眼表症状眼数、OSDI、BUT、ST及泪河高度已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均为P>0.05)。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2组患者眼表症状眼数、OSDI、FL、BUT、ST及泪河高度均变化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2周与术前相比:2组患者眼表症状眼数、OSDI、BUT、ST、泪河高度及FL均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对于儿童斜视患者,个性化显微斜视矫正术可以部分矫正患者部分角膜散光,并可以较早稳定泪膜、减轻眼表症状,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地形图 显微斜视手术 散光 泪膜 儿童斜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