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7篇文章
< 1 2 10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微透镜结构镜片的检测与质量控制标准
1
作者 吕瑄 王雨晨 +1 位作者 束正妹 王玲 《玻璃搪瓷与眼镜》 CAS 2024年第1期17-22,共6页
青少年近视防控用微透镜结构镜片产品种类繁多,但目前还没有产品专有的质量检测标准。基于此,以某企业微透镜结构镜片检测相关流程,分析微透镜结构镜片的外观、抗冲击性能、膜层牢固度、膜层耐磨性、热稳定性、紫外线老化、光透射比、... 青少年近视防控用微透镜结构镜片产品种类繁多,但目前还没有产品专有的质量检测标准。基于此,以某企业微透镜结构镜片检测相关流程,分析微透镜结构镜片的外观、抗冲击性能、膜层牢固度、膜层耐磨性、热稳定性、紫外线老化、光透射比、磨边机测试等项目的质量检测情况,探讨普遍采用的微透镜结构镜片质量检测标准。旨在为行业出台相关标准及市场监管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督促生产厂家提高微透镜结构镜片产品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透镜结构 镜片质量检测 质量标准
下载PDF
正交实验优化膜层变色树脂镜片的变色性能
2
作者 唐忆君 《玻璃搪瓷与眼镜》 CAS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探究制备膜层变色树脂镜片过程中光致变色染料的浓度、旋涂白料的用量和变色层的厚度对变色性能的影响。以镜片底色、变色深度和褪色性能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法发现影响变色性能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染料浓度、白料用量和涂层厚度,其中... 探究制备膜层变色树脂镜片过程中光致变色染料的浓度、旋涂白料的用量和变色层的厚度对变色性能的影响。以镜片底色、变色深度和褪色性能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法发现影响变色性能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染料浓度、白料用量和涂层厚度,其中染料浓度的影响最显著,增加白料用量对变色性能有益。染料的质量份数为30%、白料的质量份数为80%和涂层厚度为10μm时,制备的膜层变色树脂镜片的综合性能最佳,镜片在褪色状态下的光透射比为93.4%,变色状态下的光透射比为6.9%,半复明时间为165.0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变色 树脂镜片 涂层制备 变色性能 正交实验
下载PDF
基于Web of Science的巩膜镜研究态势文献计量分析
3
作者 徐浩 周万里 +2 位作者 翟晶 李旖旎 郭迎暄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58,共7页
目的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分析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巩膜镜的研究现状。方法检索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巩膜镜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工具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对文献发文量、国家及机构分布、核心作... 目的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分析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巩膜镜的研究现状。方法检索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巩膜镜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工具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对文献发文量、国家及机构分布、核心作者信息、刊文期刊分布及关键词聚类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共检索到340篇文献,相关文献分别刊载在54种期刊,平均每种期刊约6.3篇,涉及301位作者;该研究领域覆盖35个国家或地区,共256个研究机构;学科发展主要集中在美国、印度、西班牙、澳大利亚,主要研究领域为巩膜镜(巩膜接触镜)、眼表疾病、角膜水肿、小型巩膜接触镜等方面。近10年来,巩膜镜的研究热点变化趋势为从最初的巩膜接触镜与眼表疾病相结合的研究,到后续的眼表人工置换研究,再到角膜间隙及形状方面的研究。2013—2021年主要关注的主题为眼表疾病、巩膜接触镜及角膜水肿,而在2021年后,眼表疾病和角膜移植术的相关研究有衰落趋势。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巩膜镜相关的突现词主要包括:第1阶段为巩膜接触镜、移植、抗宿主病、假体装置等研究;第2阶段为眼表生态系统人工置换、不规则角膜等研究;第3阶段为角膜间隙、特有形状等研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角膜地形图是巩膜镜研究和验配的常用检查。结论目前巩膜镜主要应用于干眼、角膜扩张、角膜炎、角膜移植(特别是穿透角膜移植术后)和屈光不正;眼表人工置换、角膜间隙及形状是近年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角膜疾病 角膜移植 屈光不正 巩膜镜 文献计量学 CiteSpace 综合分析
下载PDF
角膜接触镜不适感患者不适症状与泪液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
4
作者 陈静敏 李强 +2 位作者 曾彬彬 朱伽月 刘会娟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333-1336,共4页
目的探讨角膜接触镜不适感患者不适症状与泪液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69例佩戴角膜接触镜的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佩戴角膜接触镜后是否出现不适症状将患者分为症状组(n=37)和无症状组(n=32)。比较两组患者的泪液炎症因子[白... 目的探讨角膜接触镜不适感患者不适症状与泪液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69例佩戴角膜接触镜的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佩戴角膜接触镜后是否出现不适症状将患者分为症状组(n=37)和无症状组(n=32)。比较两组患者的泪液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17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水平、泪液稳定性、泪液渗透压。分析症状组患者不适症状与泪液炎症因子水平、泪液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的泪液IL-2、IL-4、IL-6、IL-17A、TNF-α、γ-干扰素水平及角膜接触镜泪膜表面质量(CL-TFSQ)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症状组患者视觉角膜接触镜舒适度量表得分与泪液IL-2、IL-4、IL-6、IL-17A水平及CL-TFSQ指数呈正相关,与泪液γ-干扰素水平呈负相关,CL-TFSQ指数与泪液IL-2、IL-4、IL-17A、TNF-α水平呈负相关,与泪液γ-干扰素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角膜接触镜不适感患者的不适症状,可能与其泪液炎症因子水平发生变化引起泪膜稳定性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接触镜 不适感 泪液 炎症因子 不适症状 近视 相关性
下载PDF
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发生角膜上皮点状染色的影响因素
5
作者 邢建男 何伟 张珊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81-985,共5页
目的:探讨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发生角膜上皮点状染色的影响因素。方法:共收集280例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的数据,其中未发生角膜点染组185例,发生角膜点染组95例。对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进行普通远视力检查、眼压、裂隙灯、散瞳后眼底检... 目的:探讨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发生角膜上皮点状染色的影响因素。方法:共收集280例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的数据,其中未发生角膜点染组185例,发生角膜点染组95例。对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进行普通远视力检查、眼压、裂隙灯、散瞳后眼底检查、综合验光、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眼轴长度、戴镜前泪液分泌试验(SⅠt)、戴镜前睑板腺缺失评分、偏心距离、泪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分析等相关检查。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角膜上皮点状染色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戴镜前屈光度、戴镜前睑板腺缺失评分、IL-2、TNF-α、镜片沉积物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戴镜前屈光度是患者发生角膜上皮点状染色的保护因素,戴镜前睑板腺缺失评分、IL-2、TNF-α、镜片沉积物是患者发生角膜上皮点状染色的危险因素。结论:戴镜前屈光度是患者发生角膜上皮点状染色的保护因素,戴镜前睑板腺缺失评分、IL-2、TNF-α、镜片沉积物是患者发生角膜上皮点状染色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近视 角膜上皮点状染色 镜片沉积物
下载PDF
眼镜镜片机械强度测试
6
作者 黄鸿亮 +1 位作者 方永增 叶佳意 《玻璃搪瓷与眼镜》 CAS 2023年第3期8-12,共5页
按照ISO 14889描述的方法,通过静压法测试不同树脂眼镜镜片所能承受的最大施加载荷速度。实验结果表明:镜片承受最大施加载荷速度的变化与加工工艺有关,由毛坯成型阶段单体的条件和表面光学加工时设置的切削条件决定镜片静压法的机械强度。
关键词 树脂眼镜镜片 静压法 机械强度
下载PDF
近视防控周边离焦眼镜配装质量检测标准探讨
7
作者 张青 王玲 +3 位作者 阮国民 周婷婷 虞文莉 高晓敏 《玻璃搪瓷与眼镜》 CAS 2023年第3期16-20,共5页
在近视防控中周边离焦眼镜的应用广泛,近视控制效果与眼镜配装参数的精准度相关。从近视防控周边离焦眼镜的设计特点出发,提出相应的检测标准和建议;并通过三种常见周边离焦框架眼镜光学中心与几何中心不符的检测实例,建议加工时必须考... 在近视防控中周边离焦眼镜的应用广泛,近视控制效果与眼镜配装参数的精准度相关。从近视防控周边离焦眼镜的设计特点出发,提出相应的检测标准和建议;并通过三种常见周边离焦框架眼镜光学中心与几何中心不符的检测实例,建议加工时必须考虑几何中心与光学中心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边离焦眼镜 配装质检 近视防控
下载PDF
常见近视防控离焦镜片的现状及思考
8
作者 王雨晨 吕瑄 +1 位作者 王玲 张青 《玻璃搪瓷与眼镜》 CAS 2023年第9期38-43,共6页
通过比较与分析16个不同品牌常见类型离焦镜片的相关参数,思考近视防控离焦镜片的未来发展。调研了16个不同品牌近视防控离焦镜片的相关参数,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各离焦镜片离焦理论设计与研发,发现各品牌离焦镜片的具体光学设计原理、外... 通过比较与分析16个不同品牌常见类型离焦镜片的相关参数,思考近视防控离焦镜片的未来发展。调研了16个不同品牌近视防控离焦镜片的相关参数,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各离焦镜片离焦理论设计与研发,发现各品牌离焦镜片的具体光学设计原理、外观等各异,镜片相关参数具有差异性。为了规范离焦镜片在近视防控领域的应用,需要国家出台离焦镜片相关设计、制造和质量检测标准,发布验配、装配规范、镜片应用效果评估等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焦镜片 近视防控 验配
下载PDF
Contact lens as an emerging platform for ophthalmic drug delivery:A systematic review
9
作者 Hongyu Yang Ming Zhao +8 位作者 Dandan Xing Jian Zhang Ting Fang Faxing Zhang Zhihao Nie Yaming Liu Lihua Yang Ji Li Dongkai Wang 《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23年第5期26-50,共25页
The number of people with eye diseases has increased with the use of electronics.However,the bioavailability of eye drops remains low owing to the presence of the ocular barrier and other reasons.Although many drug de... The number of people with eye diseases has increased with the use of electronics.However,the bioavailability of eye drops remains low owing to the presence of the ocular barrier and other reasons.Although many drug delivery system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overcome these problems,they have certain limitations.In recent years,the development of contact lenses that can deliver drugs for long periods with high bioavailability and without affecting vision has increased the interest in using contact lenses for drug delivery.Hence,a review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research on drug delivery contact lenses has become crucial.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key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drug-laden contact lenses,development and classification of contact lenses,and features of the commonly used materials.A review of the methods commonly used in current research to create contact lenses has also been presented.An overview on how drug-laden contact lenses can overcome the problems of high burst and short release duration has been discussed.Overall,the review focuses on drug delivery methods using smart contact lenses,and predicts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research on contact len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ug-loaded contact lenses Drug-loaded smart contact lenses Corneal diseases Ocular drug delivery Key attributes of contact lenses
下载PDF
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正及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兰文 陆燕 +4 位作者 杨丽萍 姜涛 陈月芹 胡钦瑞 黄振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61-1064,共4页
目的由于遗传和用眼习惯等因素影响,青少年近视眼患病率呈逐渐增长趋势。有研究表明,角膜塑形镜可有效降低近视屈光度,提高裸眼视力。文中评估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矫正及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8~14岁在... 目的由于遗传和用眼习惯等因素影响,青少年近视眼患病率呈逐渐增长趋势。有研究表明,角膜塑形镜可有效降低近视屈光度,提高裸眼视力。文中评估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矫正及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8~14岁在佩戴角膜塑形镜随诊数据完整者35例(68眼),近视度-1.00~-5.55D,平均-(3.75±0.84)D,佩戴前与佩戴后6个月、1年、2年、3年进行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内皮细胞、眼轴的测定与比较,同时比较角膜厚度、角膜曲率以及裂隙灯下角结膜的改变,并与同时期佩戴框架眼镜的同年龄段患者每年的屈光度及眼轴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3年期间近视度降低度平均为-2.65~-2.80D,角膜平均曲率半径增大0.21~0.30 mm。与戴镜前比较,戴镜后6个月、1年、2年角膜内皮细胞变异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第3年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3年,眼轴长度较戴镜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期同年龄段、屈光度无统计学差异的佩戴框架眼镜每年的眼轴增长明显大于角膜塑形术的眼轴增长。戴镜3年角膜厚度相对于戴镜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无严重角结膜并发症。结论角膜塑形镜长期佩戴可有效提高裸眼视力,降低近视度,同时有效控制眼轴的增长,但长期佩戴对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有轻度影响。故须严密观察和随访,以维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术 近视矫正与控制 眼轴长度 角膜厚度 角膜内皮细胞
下载PDF
低像差镜片普及化应用探讨
11
作者 余浩墨 陈晓翌 姚宏亮 《玻璃搪瓷与眼镜》 CAS 2023年第11期7-14,共8页
非球面单焦点眼镜片是目前市场上最普及、销售量最大的镜片。分析几种批量化模具制造的单焦点镜片存在的戴镜不适的原因,摸索优化设计批量化单焦点镜片的低像差技术方法。通过实验验证发现,该方法能够降低人眼自身像差与镜片设计面型叠... 非球面单焦点眼镜片是目前市场上最普及、销售量最大的镜片。分析几种批量化模具制造的单焦点镜片存在的戴镜不适的原因,摸索优化设计批量化单焦点镜片的低像差技术方法。通过实验验证发现,该方法能够降低人眼自身像差与镜片设计面型叠加形成不良像质的风险,提高多数人群的戴镜舒适度和适应性,尤其对于近视高光度和高散光人群有更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轴像差 精准补偿值 散光补偿 超环面
下载PDF
产教融合视域下验光技术课程“课堂革命”的改革与实践
12
作者 邢秀丽 王海英 王立书 《玻璃搪瓷与眼镜》 CAS 2023年第11期33-36,共4页
随着“三教改革”的深化,迫切需要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重构与创新。验光是视光的核心工作之一,验光技术是眼视光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针对课程开展教学设计、实施、评价、持续改进4大流程(称为“课堂革命”)研究,增加企业参与度,改革教学... 随着“三教改革”的深化,迫切需要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重构与创新。验光是视光的核心工作之一,验光技术是眼视光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针对课程开展教学设计、实施、评价、持续改进4大流程(称为“课堂革命”)研究,增加企业参与度,改革教学和教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实践证明,“课堂革命”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课堂革命 眼视光 验光技术
下载PDF
周边离焦眼镜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效果的Meta分析
13
作者 王通 陈梓怡 +1 位作者 裘凯凯 李影 《玻璃搪瓷与眼镜》 CAS 2023年第7期10-19,共10页
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文献中涉及的周边离焦眼镜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的效果。方法是检索从建库到2022年10月的中、英文文献数据库,经质量评价后选择6篇文献,提取1021名儿童使用周边离焦眼镜的数据,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 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文献中涉及的周边离焦眼镜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的效果。方法是检索从建库到2022年10月的中、英文文献数据库,经质量评价后选择6篇文献,提取1021名儿童使用周边离焦眼镜的数据,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光镜片(SVLs)相比,周边离焦眼镜能够延缓近视儿童屈光度和眼轴长度的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组分析结果中显示,使用周边离焦眼镜后的12个月中,能够控制屈光度和眼轴长度的增长;使用周边离焦眼镜后的12~24个月中效果不明显。周边离焦眼镜能够延缓青少年近视屈光度与眼轴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边离焦 近视控制 META分析 眼镜
下载PDF
青少年近视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31
14
作者 韦丽娇 谢祥勇 +1 位作者 何碧华 程子昂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25-127,共3页
目的:观察青少年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及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近视患者102例204眼,平均屈光度-3.36±1.07D(等效球镜),用临床问诊、视力检查、裂隙灯检查等方式,观察戴镜2a平均屈光度、裸眼视力、眼轴、... 目的:观察青少年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及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近视患者102例204眼,平均屈光度-3.36±1.07D(等效球镜),用临床问诊、视力检查、裂隙灯检查等方式,观察戴镜2a平均屈光度、裸眼视力、眼轴、中央角膜厚度、视觉异常(有无复视、眩光、重影)以及眼表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戴镜6mo;1,2a与戴镜前相比,裸眼远视力、平均屈光度变化有显著差异(P<0.05),所有患者配戴镜片后屈光度降低,视力改善;眼轴、中央角膜厚度戴镜前后差异无显著变化(P>0.05),角膜健康状况良好,因戴镜所致不适症状经适当用药或镜片处理后均可消失。结论:角膜塑形镜是一种有效地矫正视力和控制近视增长的方法。在使用合格的产品、规范的流程、合格的验配技术和严格的复查的前提保障下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青年近视眼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璐 刘永琰 +3 位作者 张莉花 周琼 邵毅 刘克政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38-541,549,共5页
目的研究青年人近视眼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与角膜前表面曲率及散光的相关性,探讨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符合纳入条件的127例(162眼)为研究对象,按角膜曲率>43 D或≤43 D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66... 目的研究青年人近视眼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与角膜前表面曲率及散光的相关性,探讨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符合纳入条件的127例(162眼)为研究对象,按角膜曲率>43 D或≤43 D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66例85眼,为高角膜曲率组;B组61例77眼,为低角膜曲率组。而按有无角膜散光又将入选患眼分为Ⅰ组和Ⅱ组,其中Ⅰ组67例94眼,为角膜散光组;Ⅱ组60例68眼,为无角膜散光组。再细分为4个亚组:AⅠ高角膜曲率散光组、AⅡ高角膜曲率无散光组和BⅠ低角膜曲率散光组、BⅡ低角膜曲率无散光组。应用Allegro Oculyzer眼前节分析段系统检测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角膜前表面垂直彗差(Z3-1)、水平彗差(Z3+1)、垂直与水平彗差之和(Z3±1)及球差(Z40)的均方根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测各高阶像差与角膜曲率和散光的相关关系。结果 A组年龄(22±3)岁,角膜曲率(44.53±0.95)D,屈光度等效球镜度数为(5.02±2.23)D;B组年龄(21±3)岁,角膜曲率(41.42±1.04)D,屈光度等效球镜度数为(5.10±2.26)D;Ⅰ组年龄(21±3)岁,角膜曲率(43.21±1.96)D,角膜散光绝对值(1.85±0.69)D,屈光度等效球镜度数为(5.16±2.28)D;Ⅱ组年龄(22±3)岁,角膜曲率(42.98±1.87)D,屈光度等效球镜度数为(4.93±2.20)D。经统计学处理,曲率相关分组中,A组与B组、AⅠ组与BⅠ组、AⅡ组与BⅡ组Z4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AⅡ组与BⅡ组的Z3-1及Z3±1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17)。散光相关分组中,Ⅰ组与Ⅱ组、BⅠ组与BⅡ组的Z3-1及Z3±1分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Z4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角膜曲率与Z40呈显著正相关(r=0.632,P=0.000),无论是在Ⅰ组还是在Ⅱ组中均呈现这样的显著相关性(分别为r=0.597、P=0.000;r=0.701、P=0.000)。角膜散光与彗差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角膜前表面曲率与球差存在着明显正相关关系,散光对彗差也有一定影响。这提示我们在进行屈光性手术或治疗中,角膜曲率较大的患眼,因其球差相对较高,更适合非球面技术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眼 角膜前表面 角膜曲率 散光 高阶像差 青年
下载PDF
角膜塑形镜对调节滞后及调节性集合与调节的比值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任秋锦 岳辉 周清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9-173,共5页
目的:研究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调节滞后量及调节性集合与调节的比值(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accomodation,AC/A)的改变。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长沙市第四医院视光中心规范验配、随诊的低、中度青少年近视患者96例... 目的:研究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调节滞后量及调节性集合与调节的比值(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accomodation,AC/A)的改变。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长沙市第四医院视光中心规范验配、随诊的低、中度青少年近视患者96例,其中配戴角膜塑形镜者(试验组)和配戴框架眼镜者各48例(对照组),使用融像性交叉柱镜法(FCC法)测量其注视眼前40 cm处视标时的调节滞后量,采用Von Grafe法检查视近处斜视度,梯度法测AC/A值。对两组的调节滞后量和AC/A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中度近视患者试验组在随访的1,3,6,12个月时AC/A值均减小,调节滞后量均减小(P<0.05)。结论:低、中度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与框架眼镜相比调节滞后量减少,并且角膜塑形镜可以降低高AC/A值,改善调节与集合的关系。角膜塑形镜是控制近视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调节滞后 AC/A值 近视
下载PDF
高校学生配镜不适引起视疲劳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莉 杨扬 +2 位作者 刘文兰 闫瑾 李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22-124,共3页
目的:通过对配戴不合适眼镜所致大学生视疲劳的探讨,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124例大学生视疲劳患者进行验光试镜,核对原眼镜度数;用Topcon-CL100电脑焦度计核对原眼镜镜心距(眼镜光学中心间距离);用近视力表近用视标检查辐辏和调节近点,... 目的:通过对配戴不合适眼镜所致大学生视疲劳的探讨,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124例大学生视疲劳患者进行验光试镜,核对原眼镜度数;用Topcon-CL100电脑焦度计核对原眼镜镜心距(眼镜光学中心间距离);用近视力表近用视标检查辐辏和调节近点,并检查视功能。结果:所有124例248眼均有屈光不正,77%球镜和69%的柱镜有误差(≥±0.50D),镜心距与瞳孔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27,P<0.01),87%的镜心距较瞳距大2mm以上,戴不合适眼镜为主因引起视疲劳占62%。结论:戴不合适眼镜是引起大学生视疲劳的主要原因之一,科学配戴眼镜可有效防治视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疲劳 眼镜 球镜 柱镜
下载PDF
老视眼医学验光与常规验光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唐秀侠 刘苏冰 +3 位作者 曾庆广 聂晓丽 张卫霞 买志斌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696-697,共2页
目的:探讨老视患者科学规范的验光方法。方法:收集老视患者157例,年龄46~61岁,随机分为A、B两组。A组77例进行常规验光;B组80例进行医学验光,对两组验光结果和舒适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和B组的视力矫正无显著差异(P>0.05);二... 目的:探讨老视患者科学规范的验光方法。方法:收集老视患者157例,年龄46~61岁,随机分为A、B两组。A组77例进行常规验光;B组80例进行医学验光,对两组验光结果和舒适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和B组的视力矫正无显著差异(P>0.05);二者长期戴镜的舒适度比较显示,B组优于A组(P<0.01)。结论:老视的验配应进行医学验光,以达到清晰、舒适、持久的视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视 医学验光 常规验光
下载PDF
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患者角膜厚度和角膜内皮的影响 被引量:25
19
作者 杜亚茹 梁秀玮 +3 位作者 危清泉 金惠子 张瑞玲 于靖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患者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和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3年8月58例(共109只眼)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34例)的临床资料。平均等效球镜...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患者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和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3年8月58例(共109只眼)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34例)的临床资料。平均等效球镜屈光度(-2.58±1.12)D,屈光度为-0.25^-5.25 D。采用夜戴型角膜塑形镜进行近视矫正,每晚配戴7 h,戴镜后1 d,1、2周,1、3、6个月,使用A超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分析仪收集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数、平均细胞面积、细胞密度、细胞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率等数据;用角膜荧光素染色法对角结膜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以后每隔6个月随访,复查上述指标。比较戴镜前及戴镜后6、12、24个月各参数变化。结果中低度近视青少年患者戴镜前和戴镜后6、12、24个月的平均CCT值分别为(560.97±32.57)、(559.68±31.18)、(557±32.27)、(557.24±30)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93,P=0.758)。戴镜前后,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数、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细胞变异系数和角膜内皮细胞六边形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643、0.808、1.436、0.017、0.029,P值均>0.05)。角结膜并发症发生率为20.18%,不伴有严重并发症。结论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患者长期科学配戴高透氧性角膜塑形镜对中央角膜厚度和角膜内皮细胞无明显影响,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近视 角膜厚度 角膜内皮 安全性
下载PDF
角膜塑形镜:中国的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19
20
作者 褚仁远 瞿小妹 李梅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1期1-2,共2页
关键词 角膜逆形镜 现状 对策 OK镜 弧度 并发症 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