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53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MILE和WG-FS-LASIK治疗低度无散光近视患者术后早期视觉质量比较
1
作者 孔旻 罗武强 +5 位作者 李丽丽 肖信 陈琦 林恩韦 林红 甘宇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2期200-205,共6页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SMILE)和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WG-FS-LASIK)治疗低度无散光近视患者术后的早期视觉质量。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视光中心行SMILE治疗的患者15...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SMILE)和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WG-FS-LASIK)治疗低度无散光近视患者术后的早期视觉质量。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视光中心行SMILE治疗的患者15例(30眼,SMILE组),行WG-FS-LASIK治疗的患者15例(30眼,WG-FS-LASIK组)。所有患者术前无散光且最佳矫正视力所需最低球镜度数均≤-3.00 D。于术前和术后1 d、1周、1个月测量视力、全眼像差(慧差、三叶草像差和球差)、客观散射指数(OS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_(cut-off))、斯特列尔比(SR)、可预测对比度视力(PVA)(包括PVA 100%、PVA 20%、PVA 9%)。比较两组观察指标测量结果。结果两组术后等效球镜、视力情况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OSI、SR、PVA 9%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WG-FS-LASIK组在术后1 d、1周、1个月的OSI水平均显著低于SMILE组(P<0.05)。在术后1个月,WG-FS-LASIK组PVA 9%显著高于SMILE组(P<0.05)。SMILE组和WG-FS-LASIK组术后慧差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WG-FS-LASIK组变化幅度更小,在术后1 d、1周、1个月,WG-FS-LASIK组慧差小于SMIL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ILE和WG-FS-LASIK均能提高低度无散光近视患者术后早期视觉质量,但WG-FS-LASIK早期视力恢复更好,且夜间视觉质量改善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 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低度无散光近视 视觉质量
下载PDF
三种不同IOL植入术后短期的视力和视觉干扰现象及脱镜率的对比
2
作者 张岩 吴元奇 +1 位作者 吴佳恒 张民军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06-110,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单眼植入三焦点、多焦点及连续视程人工晶状体(IOL)术后短期的视力、视觉干扰现象及脱镜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3/2022-12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67例67眼。35例35眼植入Symfony连续视程IOL;21... 目的:对比分析单眼植入三焦点、多焦点及连续视程人工晶状体(IOL)术后短期的视力、视觉干扰现象及脱镜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3/2022-12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67例67眼。35例35眼植入Symfony连续视程IOL;21例21眼植入AcrySof IQ ReSTOR+3D多焦点IOL;11例11眼植入AcrySof IQ PanOptix三焦点IOL。记录术前及术后3 mo裸眼远视力(UDVA)、中视力(UIVA)、近视力(UNVA),术后3 mo离焦曲线、视觉干扰现象及脱镜率。结果:术后3 mo,三组间UDVA无差异(P>0.05);Symfony组及PanOptix组UIVA优于ReSTOR组(均P<0.01);ReSTOR组及PanOptix组UNVA优于Symfony组(均P<0.01)。离焦曲线显示,在中视力区间(-1.00--1.50 D),Symfony组视力优于ReSTOR组(P<0.05);在近视力区间(-2.50--3.50 D),ReSTOR组视力优于Symfony组(P<0.05);PanOptix组在近视力区间(-2.00--3.50 D)的视力优于Symfony组(P<0.05),同时在中视力区间(-1.00--2.00 D)的视力优于ReSTOR组(P<0.05)。三组间眩光或光晕的发生率及双眼相互干扰现象发生率均无差异(P>0.05)。PanOptix组和ReSTOR组脱镜率比Symfony组高(P<0.0167)。结论:与Symfony连续视程IOL和ReSTOR多焦点IOL相比,PanOptix三焦点IOL能够兼顾远中近视力,眩光和光晕发生率不高,脱镜率较高;单眼植入老视矫正型IOL仍需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IOL) 连续视程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三焦点人工晶状体 离焦曲线 视觉干扰 脱镜率
下载PDF
下睑皮肤眼轮匝肌切除术治疗儿童先天性睑内翻合并倒睫的临床及美学效果评价
3
作者 宋昱 陆骏 李鸿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33-36,共4页
目的:探究下睑皮肤眼轮匝肌切除术治疗儿童先天性睑内翻合并倒睫的临床及美学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7年2月-2021年10月收治的80例先天性睑内翻合并倒睫患儿,按照入院顺序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下... 目的:探究下睑皮肤眼轮匝肌切除术治疗儿童先天性睑内翻合并倒睫的临床及美学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7年2月-2021年10月收治的80例先天性睑内翻合并倒睫患儿,按照入院顺序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下睑皮肤眼轮匝肌双层缝合术矫治,观察组采用下睑皮肤眼轮匝肌切除术矫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临床疗效、术前和术后6个月角膜散光值(Cornea cylinder,CC)、总散光值(Retinography cylinder,RC)、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以及美学评分,回访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儿CC值、RC值、BCV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美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睑皮肤眼轮匝肌切除术可有效提高先天性睑内翻合并倒睫临床疗效,改善患儿视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提高眼睑美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睑皮肤眼轮匝肌切除术 先天性睑内翻 倒睫 患儿 美学效果
下载PDF
深度神经网络对家族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眼底特征的定量分析
4
作者 刘佳 李鹏 濮清岚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3期429-433,共5页
目的 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对足月新生儿轻症家族渗出性视网膜病变(FEVR),在后极部视网膜图像的病变特征进行定量分析。方法选取7685例共15370张足月儿后极部视网膜图像,构建足月儿后极部视网膜图像数据集。训练网络,自动提取计算并对比轻... 目的 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对足月新生儿轻症家族渗出性视网膜病变(FEVR),在后极部视网膜图像的病变特征进行定量分析。方法选取7685例共15370张足月儿后极部视网膜图像,构建足月儿后极部视网膜图像数据集。训练网络,自动提取计算并对比轻度FEVR组与正常组的血管面积、动静脉最大管径比、血管的曲率以及视盘到黄斑(macula)的距离(DM)与视盘直径(DD)的比值。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轻度FEVR组眼底图像中的血管面积明显增加[12.9666±0.9637(%) vs.12.0053±0.9246(%)],血管曲率明显减少[1.9098±0.2647(×10^(4)/cm^(3))vs.3.3767±0.2345(×10^(4)/cm^(3))],最大管径比明显增加(1.8796±0.1789 vs.1.5075±0.1644)。DM/DD明显增加(3.2676±0.2638 vs.2.8199±0.3286)。所有数值在不同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5)。结论定量评估轻症FEVR眼底的异常特征在临床上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可以辅助临床医师在FEVR的诊断及评估预测疾病的进展工作中提供更多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神经网络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新生儿
下载PDF
先天性眼球震颤合并弱视患者术后临床疗效观察
5
作者 谭华霞 杜玲芳 +2 位作者 何芳 宋伟琼 孙小叶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观察先天性眼球震颤合并弱视患者的术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视光中心行眼外肌本体感受器破坏术的先天性眼球震颤合并弱视的13例患者,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 目的观察先天性眼球震颤合并弱视患者的术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视光中心行眼外肌本体感受器破坏术的先天性眼球震颤合并弱视的13例患者,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眼球震颤频率、眼球震颤幅度、眼球震颤强度、立体视功能、手术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结果患者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术后的眼球震颤频率、眼球震颤幅度、眼球震颤强度较术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眼球震颤频率、眼球震颤幅度、眼球震颤强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立体视定性结果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立体视定量结果均较术前提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的立体视定量结果较与术后1个月的立体视定量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13例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为7.69%,满意度为84.62%。结论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球震颤程度,立体视功能均能得到明显改善,手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眼球震颤 弱视 眼外肌本体感受器破坏术
下载PDF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小儿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疗效分析
6
作者 杨萍 普晓燕 +1 位作者 张继旭 万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41-0144,共4页
分析小儿间歇性外斜视患儿(IXT)接受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效果。方法 62例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IXT患儿为样本,随机分组,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纳入A组,常规手术纳入B组。结果 A组正矫率较B组高,P<0.05;A组看近斜视度、看远斜视度... 分析小儿间歇性外斜视患儿(IXT)接受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效果。方法 62例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IXT患儿为样本,随机分组,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纳入A组,常规手术纳入B组。结果 A组正矫率较B组高,P<0.05;A组看近斜视度、看远斜视度、看近-看远斜视度差值均较B组低,P<0.05;A组IXT患儿SF-36评分较B组高,P<0.05;A组IXT患儿家长手术满意度较B组高,P<0.05。结论 IXT患儿接受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可减轻患儿斜视度、提升术后正矫率,还可增强IXT患儿生存质量,安全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 IXT患儿 疗效
下载PDF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眼球按摩治疗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7
作者 李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48-0051,共4页
探究确诊青光眼并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者联合眼球按摩治疗的作用。方法 疾病青光眼,例数80例,最早2020年1月入院,最晚2022年12月入院,组别有2。两组均配合完成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手术均成功,其中不进行眼球按摩治疗的40例是对照组,其中... 探究确诊青光眼并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者联合眼球按摩治疗的作用。方法 疾病青光眼,例数80例,最早2020年1月入院,最晚2022年12月入院,组别有2。两组均配合完成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手术均成功,其中不进行眼球按摩治疗的40例是对照组,其中进行眼球按摩治疗的40例是观察组。结果 并发症是一(P<0.05);术后1月及3月眼压、视力比(P<0.05)。结论 确诊青光眼后,首选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联合眼球按摩治疗,有利于并发症减少,眼压及视力水平改善,可提高治疗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眼球按摩 并发症率 眼压 视力
下载PDF
雷帕霉素-深共晶溶剂滴眼液对小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8
作者 杨洋 黄慈欣 +4 位作者 曾繁星 孙亚如 韦超 王红卫 高华 《精准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01-107,共7页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APA)-深共晶溶剂(DES)滴眼液对小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CCK-8实验检测10种DES对人角膜上皮细胞系(HCECs)细胞活性的影响,选择细胞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的DES检测其表征,筛选最适...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APA)-深共晶溶剂(DES)滴眼液对小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CCK-8实验检测10种DES对人角膜上皮细胞系(HCECs)细胞活性的影响,选择细胞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的DES检测其表征,筛选最适宜DES,并通过BALB/c小鼠和新西兰大白兔对最适宜DES进行生物相容性评价。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磷酸盐溶液(PBS)组、DES组和RAPA-DES组。正常组正常饲养小鼠,PBS组、DES组和RAPA-DES组小鼠右眼行角膜移植术,术后小鼠右眼分别滴加PBS、DES和RAPA-DES溶液,隔天通过裂隙灯观察角膜移植物的存活状况,评估角膜移植物的生存百分比并绘制角膜移植物生存曲线。于移植术后第7、16天,取小鼠眼球,苏木素-伊红(HE)染色,于显微镜下观察角膜水肿和炎症浸润情况。于移植术后第16天,经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角膜组织中TNF-α、IL-1β、IL-6、IL-10、IL-12α和IL-17αmRNA的表达水平。并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B)检测各组小鼠角膜组织中IL-6和IL-17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CK-8实验显示,与对照组比较,DES-1和DES-2组细胞的细胞活性显著升高(P<0.05),DES-1组细胞的细胞活性较DES-2组高(P<0.05),且DES-1的黏度低于DES-2,pH值更接近于7.4,因此DES-1为最适宜DES,应用于后续实验。生物相容性评价结果显示,DES-1对小鼠和新西兰大白兔眼球和角膜均无任何刺激。相比PBS组,RAPA-DES组的角膜植片在术后第7、16天更透明,无明显水肿和新生血管现象。RAPA-DES组与PBS组、RAPA-DES组与DES组相比,角膜移植物的生存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PBS组、DES组和RAPA-DES组小鼠角膜移植物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6、16和22 d。HE染色结果显示,PBS组和DES组小鼠角膜移植物明显水肿,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RAPA-DES组的角膜移植物中无明显水肿,只有少量炎症细胞积累。RT-qPCR结果显示,RAPA-DES组小鼠角膜组织中TNF-αmRNA表达水平与PBS组无明显差异(P>0.05),RAPA-DES组IL-1β、IL-6、IL-10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PBS组和DES组(P<0.05),RAPA-DES组小鼠角膜组织中IL-12α和IL-17αmRNA表达水平低于PBS组(P<0.05)。WB结果显示,RAPA-DES组的IL-6和IL-17α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PBS组(P<0.05)。结论RAPA-DES滴眼液能显著延长角膜移植物生存时间,其可以通过降低角膜组织中促炎因子水平,抑制术后角膜移植物炎症反应,从而起到抑制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移植 同种 免疫抑制疗法 西罗莫司 深共晶溶剂 药物载体
下载PDF
HMGB1在类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瘢痕化中的作用机制
9
作者 刘思远 曹凡 +5 位作者 丁晶晶 王传喜 丁碧青 梁坤 蒋正轩 鲍宁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类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瘢痕组织中的动态表达,揭示HMGB1在青光眼术后瘢痕化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20)、模型组(n=20,结膜囊下硅胶植入)、模型... 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类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瘢痕组织中的动态表达,揭示HMGB1在青光眼术后瘢痕化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20)、模型组(n=20,结膜囊下硅胶植入)、模型给药组(n=20,硅胶植入联合5-氟尿嘧啶注射)。分别于术后4、8 wk取球结膜组织,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检测结膜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及分布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膜组织中HMGB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3、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分布及变化情况;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膜组织中HMGB1、TGF-β1、Smad3、α-SMA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HE染色和Masson染色结果显示,4、8 wk模型组较空白对照组结膜组织中炎症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增生明显,而4、8 wk模型给药组结膜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增生相对于同时期模型组明显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4、8 wk模型组结膜组织中可见HMGB1、TGF-β1、Smad3、α-SMA蛋白表达,呈棕褐色染色,8 wk模型组染色更深,而4、8 wk模型给药组较同时期模型组阳性染色程度下降。4、8 wk模型组结膜组织中HE染色成纤维细胞数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HMGB1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0.602、0.703,均P<0.05)。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4、8 wk模型组结膜组织中HMGB1、TGF-β1、Smad3、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4、8 wk模型给药组结膜组织中HMGB1、TGF-β1、Smad3、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同时期模型组(均P<0.05)。模型组和模型给药组中HMGB1与TGF-β1、Smad3的mRNA表达水平具有正相关性(均P<0.05)。结论:类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随时间延长HMGB1表达升高,HMGB1在青光眼术后具有致瘢痕形成的作用,并可能通过TGF-β/Smad信号通路参与瘢痕化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 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 瘢痕化 5-氟尿嘧啶 TGF-Β/SMAD信号通路
下载PDF
有限元方法在眼眶生物力学中的应用进展
10
作者 桑泽曦 余进海 +2 位作者 徐柒华 王耀华 廖洪斐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62-66,共5页
有限元方法(FEM)是力学研究中常用的数学方法,将物体划分为离散且相互作用的有限单元。在医学研究中,有限元分析(FEA)可模拟难以开展的生物力学实验。眼眶手术极具挑战性且具有陡峭的学习曲线,给眼科医生带来了巨大挑战。FEM可模拟分析... 有限元方法(FEM)是力学研究中常用的数学方法,将物体划分为离散且相互作用的有限单元。在医学研究中,有限元分析(FEA)可模拟难以开展的生物力学实验。眼眶手术极具挑战性且具有陡峭的学习曲线,给眼科医生带来了巨大挑战。FEM可模拟分析眼眶组织的力学特性,为眼眶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随着技术的发展,FEM在眼眶疾病的诊疗中愈发成熟,并成为眼眶生物力学研究的热门领域。本文综述了眼眶FEM的最新进展,包括建立眼眶FEA模型、模拟眼眶结构以及在眼眶相关疾病中的应用情况。此外,还讨论了FEM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眼眶FEA作为一种辅助诊疗数字化工具,将随着技术的发展逐渐释放其在眼眶疾病诊疗方面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眼眶疾病 生物力学 三维重建 眶骨骨折
下载PDF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矫正泪槽畸形的临床效果分析
11
作者 施孟冬 孟真 +6 位作者 付聪 孙志宏 霍然 王法刚 薛峰 张孟丽 高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填充矫正泪槽畸形的临床效果及对其相关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2年9月在山东省立医院接受诊治的104例泪槽畸形的患者,采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术,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和评价手术效果,...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填充矫正泪槽畸形的临床效果及对其相关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2年9月在山东省立医院接受诊治的104例泪槽畸形的患者,采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术,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和评价手术效果,记录患者出现局部肿胀、瘀斑、术区条索、血肿、感染、脂肪液化坏死、脂肪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泪沟改善有效率达91.35%,有3例出现肉眼可见的条索,未出现感染、脂肪液化坏死、脂肪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是纠正泪槽畸形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脂肪颗粒 移植术 泪槽畸形 临床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术式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的临床效果分析
12
作者 袁玮 李臻 刘大川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32-235,241,共5页
目的分析2种不同术式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诊治的退行性下睑内翻患者84例(86只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加固组41例(42只眼)和前徙组43例(44只眼)。加固组予下睑缩肌加... 目的分析2种不同术式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诊治的退行性下睑内翻患者84例(86只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加固组41例(42只眼)和前徙组43例(44只眼)。加固组予下睑缩肌加固联合睑板前轮匝肌缩短术;前徙组予下睑缩肌前徙联合外侧睑板条固定术。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眼睑瘀血持续时长、复发率和临床疗效。结果(1)2组术前下睑前方牵拉试验、下睑侧方牵拉试验和下睑缩肌松弛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时间:加固组手术时间低于前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44,P=0.000)。(3)术后眼睑瘀血持续时长:加固组术后眼睑瘀血持续时长低于前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4,P=0.000)。(4)复发率和临床疗效:2组复发率和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下睑缩肌加固联合睑板前轮匝肌缩短术和下睑缩肌前徙联合外侧睑板条固定术均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的有效方法。但下睑缩肌加固联合睑板前轮匝肌缩短术具有手术步骤简单、手术用时短、术后眼睑瘀血轻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内翻 退行性 下睑缩肌 眼轮匝肌 外侧睑板条 联合手术
下载PDF
微粒脂肪注射对下睑成形术后就医者泪槽宽度和美观度的影响分析
13
作者 胡倩文 周同葵 +2 位作者 龚梦童 刘晓峰 赵莉娜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微粒脂肪注射对下睑成形术后就医者泪槽宽度和美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月11月于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泪槽畸形就医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62眼)与研究组40例(59眼)。对照组就医... 目的:分析微粒脂肪注射对下睑成形术后就医者泪槽宽度和美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月11月于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泪槽畸形就医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62眼)与研究组40例(59眼)。对照组就医者接受标准的下睑成形术,研究组就医者在手术期间收集眶下隔脂肪,下睑成形术后经皮微粒脂肪注射入眶下沟。对比两组就医者的术后情况、美观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就医者的愈合情况以及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就医者瞳孔到眼睑的距离、瞳孔到泪沟的距离以及泪槽宽度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且泪槽沟畸形等级量表(Tear trough rating scale,TT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1个月后研究组的美观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个月后两组就医者出现血肿、睑外翻、肿胀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睑成形术中进行微粒脂肪注射可安全有效地改善泪槽畸形,提高颜面部美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槽畸形 下睑成形术 微粒脂肪注射 美观满意度 眼睑
下载PDF
全方位视神经管减压治疗无光感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疗效
14
作者 李新宇 杨西涛 郭智霖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7-181,共5页
目的评估全方位视神经管减压治疗无光感外伤性视神经损伤(TON)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7例无光感TO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观察组37例接受全程全方位视神... 目的评估全方位视神经管减压治疗无光感外伤性视神经损伤(TON)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7例无光感TO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观察组37例接受全程全方位视神经管减压手术治疗,对照组30例接受非全方位视神经管减压手术治疗。两组术前均接受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及甲钴胺口服治疗。检查并记录两组患者入院与治疗后的视力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有效率、脱盲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值、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54.1%、脱盲率35.1%,对照组有效率46.7%、脱盲率33.3%;两组有效率和脱盲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脑脊液漏、癫痫、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中,视神经管骨折者治疗后有效率明显低于无视神经管骨折者(P<0.05);受伤至手术时间≤7 d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受伤至手术时间>7 d的患者(P<0.05)。结论全方位视神经管减压可改善无光感TON患者的视力,降低致盲率,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 视神经管减压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压贴三棱镜联合手术矫正共同性内斜视疗效观察
15
作者 李艳 王晓莉 +1 位作者 蔡方荣 柏丽娜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压贴三棱镜联合手术治疗共同性内斜视矫正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18年5月-2020年6月60例共同性内斜视患儿临床资料,将给予压贴三棱镜并接受斜视矫正手术治疗的患儿纳入A组,将采用单纯手术治疗的患儿29例纳入B组,比... 目的:探讨压贴三棱镜联合手术治疗共同性内斜视矫正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18年5月-2020年6月60例共同性内斜视患儿临床资料,将给予压贴三棱镜并接受斜视矫正手术治疗的患儿纳入A组,将采用单纯手术治疗的患儿29例纳入B组,比较两组矫正效果、双眼视功能以及眼球屈光度。结果:A组术后3个月正位率93.55%高于B组68.97%(P<0.05);两组治疗后同时视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有融合功能比例分别为64.52%、74.19%高于B组37.93%、48.28%(P<0.05);A组术后7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平均融合范围大于B组(P<0.05);A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近立体视功能优于B组(P<0.05);两组治疗后柱镜屈光度、球镜屈光度、散光值、散光轴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共同性内斜视矫正术前联合使用压贴三棱镜提高了术后正位率,增强了术后融合功能和立体视功能恢复效果,不影响眼球屈光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性内斜视 矫正 压贴三棱镜 视功能 融合功能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眉下缘切口提升术联合重睑成形治疗中重度上睑皮肤松弛的美学效果观察
16
作者 王晓敏 杨猛 +1 位作者 刘波 陈淼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10-13,共4页
目的:观察眉下缘切口提升术联合重睑成形治疗中重度上睑皮肤松弛的美学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在笔者医院治疗的62例上睑皮肤松弛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n=32)和眉下切口组(n=30),联合治疗... 目的:观察眉下缘切口提升术联合重睑成形治疗中重度上睑皮肤松弛的美学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在笔者医院治疗的62例上睑皮肤松弛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n=32)和眉下切口组(n=30),联合治疗组行眉下缘切口提升术联合重睑术,眉下切口组行眉下缘切口提升术,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术后矫治效果,上睑缘至眉距离(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upper eyelid margin and the eyebrow,DEE)、睑裂宽度(The height of the palpebral fissure,HPF)、瞳孔中点睑缘与重睑距离(Middle pupil margin-fold distance,MPMFD)、角膜内侧睑缘与重睑距离(Medial corneal margin-fold distance,MCMFD)以及外眦处睑缘与重睑距离(Lateral canthus margin-fold distance,LCMFD)、上睑皱纹改善效果(Lemperle评分)、术后外观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DEE、HPF、MPMFD、MCMFD、LCMFD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emperle评分均有所降低,但联合治疗组低于眉下切口组(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术后外观满意度96.88%高于眉下切口组76.67%(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与眉下切口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眉下缘切口提升术联合重睑成形治疗中重度上睑皮肤松弛,能够有效改善上睑松弛情况,减少上睑皱纹,且患者外观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皮肤松弛 眉下缘切口提升术 重睑成形术 美学效果 满意度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联合眶隔膜张力重建术整复松弛型下睑袋
17
作者 叶臻 叶飞轮 卢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联合眶隔膜张力重建术整复松弛型下睑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在笔者医院治疗的松弛型下睑袋就医者为研究对象,共87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n=47)和对照组(n...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联合眶隔膜张力重建术整复松弛型下睑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在笔者医院治疗的松弛型下睑袋就医者为研究对象,共87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n=47)和对照组(n=40),实验组行BTX-A联合眶隔膜张力重建术,对照组行眶隔膜张力重建术,术后对就医者进行随访,比较下睑袋术后效果、泪沟畸形(Barton分级)、术后外观满意度、手术并发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瘢痕宽度、VSS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及切口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就医者Barton分级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0级和1级(95.74%)高于对照组(82.50%)(P<0.05);治疗后,实验组满意度(95.74%)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TX-A联合眶隔膜张力重建术整复松弛型下睑袋,能够有效消除下睑袋,减少瘢痕增生,改善Barton分级构成,就医者外观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弛型下睑袋 A型肉毒毒素 眶隔膜张力重建术 满意度
下载PDF
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在硅油依赖眼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18
作者 蒋婷婷 江睿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目的探讨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FCVB)植入治疗硅油依赖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4月—2022年2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且因硅油依赖眼行FCVB植入术的患者临床资料,评价FCVB植入的效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4例(104眼)... 目的探讨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FCVB)植入治疗硅油依赖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4月—2022年2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且因硅油依赖眼行FCVB植入术的患者临床资料,评价FCVB植入的效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4例(104眼),其中男性74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为(36.00±18.25)岁(3~68岁)。所有眼均为硅油依赖眼,包括眼外伤94眼(90.4%),急性视网膜坏死3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7眼。平均随访时间为(337.50±102.03)d(180~550 d)。所有患者行25 G玻璃体切除联合FCVB植入术,残留的视网膜均成功复位,术前眼压、眼轴及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眼FCVB植入均顺利,未发生眼内炎、引流阀暴露及球囊破裂等严重并发症。14眼(13.5%)术后角膜混浊程度加重。15眼(14.4%)术后发生前房积血,再次行前房冲洗术。5眼(4.8%)因虹膜缺失,球囊向前移位,再次行前房成形术。结论FCVB植入治疗硅油依赖眼,经短期随访,可以维持眼球形态,防止眼球萎缩,但其长远效果仍需进一步长期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 硅油依赖 眼球
下载PDF
Corvis ST新参数应力-应变指数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叶倩 张红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97-100,共4页
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是目前评估在体角膜生物力学最常用的临床设备。新参数应力-应变指数(SSI)是近年来临床研究的热点,其不仅可以直接反映角膜生物材料刚度,而且与某些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SSI是基于使用有限元(FE)数... 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是目前评估在体角膜生物力学最常用的临床设备。新参数应力-应变指数(SSI)是近年来临床研究的热点,其不仅可以直接反映角膜生物材料刚度,而且与某些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SSI是基于使用有限元(FE)数值建模模拟眼内压和Corvis ST喷气效果的角膜行为预测生成的。SSI算法不随着本身中央角膜厚度(CCT)、眼内压以及生物力学矫正眼压(BIOP)的变化而变化,但明显与角巩膜中的胶原纤维改变有关。本文将从SSI的原理、年龄与SSI的关系、眼轴与SSI的关系、近视程度与SSI的关系、SSI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 应力-应变指数 年龄 眼轴 近视
下载PDF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并发症及其处理与预防
20
作者 艾慧阳 马顺国 刘荣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2-268,共7页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endonasal dacryocystorhinostomy,En-DCR)逐渐成为鼻泪管阻塞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关于其并发症的报道逐渐增多,部分并发症可能影响手术疗效、导致手术失败,个别甚至危及生命。该文对En-DCR并发症及其处置、预...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endonasal dacryocystorhinostomy,En-DCR)逐渐成为鼻泪管阻塞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关于其并发症的报道逐渐增多,部分并发症可能影响手术疗效、导致手术失败,个别甚至危及生命。该文对En-DCR并发症及其处置、预防作一总结,旨在加深术者对手术及其并发症的认识,强调预防及妥善处理并发症的重要性,为探索鼻泪管阻塞新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 并发症 处理措施 预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