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43篇文章
< 1 2 2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TA与iRoot BP Plus行直接盖髓术治疗龋源性露髓恒磨牙临床疗效分析
1
作者 孙琼 沈正焱 +3 位作者 李朋 余兴亚 蔡寅寅 邢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目的:观察成熟恒磨牙去龋未净时露髓使用无机三氧化物聚合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和生物陶瓷类材料(iRoot BP Plus)行直接盖髓术的临床疗效,探讨此类术式的可行性及其影响因素,比较两种盖髓剂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4... 目的:观察成熟恒磨牙去龋未净时露髓使用无机三氧化物聚合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和生物陶瓷类材料(iRoot BP Plus)行直接盖髓术的临床疗效,探讨此类术式的可行性及其影响因素,比较两种盖髓剂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0月就诊于笔者科室符合纳入标准的53例患者,共53颗患牙,随机分为M组和B组,分别使用MTA与iRoot BP Plus行直接盖髓术,术后定期复查,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共计45例患者(45颗患牙)完成2年随访,总体成功率84.4%;M组和B组分别为85.7%、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露髓孔大小等因素对疗效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成熟恒磨牙术中露髓时使用MTA或iRoot BP Plus行直接盖髓术均可获得良好疗效;相较于性别、年龄、露髓孔大小等因素,如何简单准确评判牙髓状态及避免龈下微渗漏更加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暴露 直接盖髓术 成熟恒磨牙 生物活性材料 微渗漏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龋病的疾病负担现状及变化趋势研究
2
作者 黄港 曹桂莹 刘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735-1741,共7页
背景龋病是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影响着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分析其疾病负担现状及变化趋势能够为龋病的防治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目的分析中国龋病的发病、患病和伤残损失寿命年(YLD)现状及变化趋势,为我国制订龋病防治策略... 背景龋病是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影响着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分析其疾病负担现状及变化趋势能够为龋病的防治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目的分析中国龋病的发病、患病和伤残损失寿命年(YLD)现状及变化趋势,为我国制订龋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提取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中1990—2019年中国乳牙龋病和恒牙龋病的发病、患病和YLD数据,计算1990—2019年中国乳牙龋病和恒牙龋病的发病人次、患病人数和YLD人年数的变化百分比,并应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1990—2019年中国乳牙龋病和恒牙龋病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患病率和YLD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与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与1990年相比,2019年中国乳牙龋病的发病人次、患病人数和YLD人年数分别减少了25.69%、28.74%和28.63%;恒牙龋病的发病人次、患病人数和YLD人年数分别增加了17.41%、15.84%和15.07%。2019年,在各年龄组中,5~9岁儿童乳牙龋病发病率(118.96%)最高,1~4岁儿童乳牙龋病患病率(53.08%)和YLD率(20.40/10万)最高;20~24岁成年人恒牙龋病的发病率(62.30%)、患病率(32.19%)和YLD率(32.41/10万)均最高。Joinpoint回归模型结果显示:1990—2019年,中国乳牙龋病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APC=0.21%,95%CI=0.19%~0.22%)、患病率(AAPC=0.03%,95%CI=0.01%~0.05%)和YLD率(AAPC=0.03%,95%CI=0.01%~0.05%)整体呈上升趋势;恒牙龋病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APC=-0.05%,95%CI=-0.05%~-0.04%)、患病率(AAPC=-0.23%,95%CI=-0.32%~-0.14%)和YLD率(AAPC=-0.22%,95%CI=-0.31%~-0.13%)整体呈下降趋势。结论中国1990—2019年乳牙龋病疾病负担呈现出加重趋势,尽管恒牙龋病的疾病负担有所下降但依旧严峻,预防龋病不能仅局限于儿童,而应该包括所有年龄段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龋病 恒牙龋病 牙科生理学现象 Joinpoint回归模型 2019全球疾病负担研究
下载PDF
精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及牙骨质再矿化作用的体外研究
3
作者 王素苹 方立新 +3 位作者 陶地豪 张宜爽 郭安迪 刘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观察精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和牙骨质再矿化的作用,探讨精氨酸对根面龋预防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以不加精氨酸为对照组,采用4种不同质量浓度的精氨酸溶液处理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研究精氨酸在龋病预防中的效果。24 h后通过pH... 目的:观察精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和牙骨质再矿化的作用,探讨精氨酸对根面龋预防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以不加精氨酸为对照组,采用4种不同质量浓度的精氨酸溶液处理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研究精氨酸在龋病预防中的效果。24 h后通过pH值测定、结晶紫染色,观察不同质量浓度精氨酸溶液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影响。收集无龋坏的人前磨牙制备牙骨质块,构建人工根面龋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人工唾液处理)、实验组(7.5、15.0和30.0 g/L精氨酸处理)共4组,经梯度精氨酸溶液处理后,进行20 d再矿化实验,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观察精氨酸对脱矿牙骨质物理及化学构成的影响,分析精氨酸对根面龋早期的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精氨酸处理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P<0.001);根面牙骨质表面结构更为致密,Ca、P含量升高(P<0.001);与低质量浓度精氨酸相比,高质量浓度精氨酸组对生物膜的抑制和根面龋的再矿化作用更为显著。结论:精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能促进根面龋牙骨质再矿化,在根面龋的预防及早期治疗方面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 变异链球菌 生物膜 牙骨质 再矿化
下载PDF
iRoot BP plus对成人龋源性露髓治疗疗效及对牙髓血流的影响
4
作者 潘耀耀 马晓楠 陈呈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iRoot BP plus对成人龋源性露髓治疗疗效及对牙髓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成人龋源性露髓患者126例(156颗恒牙),采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63例、79颗恒牙)和对照组(63例、77颗恒牙),试验组给予iRoo... 目的:探讨iRoot BP plus对成人龋源性露髓治疗疗效及对牙髓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成人龋源性露髓患者126例(156颗恒牙),采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63例、79颗恒牙)和对照组(63例、77颗恒牙),试验组给予iRoot BP plus治疗,对照组给予矿物三氧化聚合体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操作时间、牙变色等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3、6和12个月治疗成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每颗牙操作时间为(2.53±0.41)min,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12个月牙变色发生率为3.8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12个月咬合力和咀嚼效率分别为(16.65±1.14)Ibs和(94.45±5.6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RootBPplus在成人龋源性露髓治疗中疗效较好,具有操作便利、牙变色少、牙髓血流下降后维持平稳、炎症反应程度轻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oot BP plus 成人 龋源性露髓 牙髓血流
原文传递
学龄前龋病儿童龈沟液IL⁃6、TNF⁃α、MCP⁃1与CAT分度相关性及对慢性根尖周炎的预测价值研究
5
作者 刘亚轩 侯晓晓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2期94-99,共6页
目的探讨学龄前龋病儿童龈沟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与龋病活跃性试验(CAT)分度相关性及对慢性根尖周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480例3~6岁接受口腔检查儿童,根据... 目的探讨学龄前龋病儿童龈沟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与龋病活跃性试验(CAT)分度相关性及对慢性根尖周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480例3~6岁接受口腔检查儿童,根据龋齿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比较2组及不同龋病危险度患儿龈沟液IL-6、TNF-α、MCP-1水平,比较发生慢性根尖周炎(有慢性根尖周炎亚组)、未发生慢性根尖周炎(无慢性根尖周炎亚组)患儿入院时龈沟液IL-6、TNF-α、MCP-1水平,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患儿龈沟液IL-6、TNF-α、MCP-1与龋病危险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患儿龈沟液IL-6、TNF-α、MCP-1及CAT分度预测慢性根尖周炎的价值。结果发生组龈沟液IL-6、TNF-α、MCP-1高于未发生组(P<0.01);随着龋病危险度增加,患儿龈沟液IL-6、TNF-α、MCP-1呈递增趋势(P<0.05);患儿龈沟液IL-6、TNF-α、MCP-1与龋病危险度呈正相关(P<0.01);有慢性根尖周炎亚组龈沟液IL-6、TNF-α、MCP-1高于无慢性根尖周炎亚组(P<0.01);患儿龈沟液IL-6、TNF-α、MCP-1及CAT分度预测慢性根尖周炎的ROC曲线显示,其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732、0.774、0.743、0.745,其中TNF-α预测敏感度最高,CAT分度预测特异度最高;患儿龈沟液IL-6、TNF-α、MCP-1联合CAT分度预测慢性根尖周炎的AUC为0.924,敏感度为0.919,特异度为0.806,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学龄前龋病患儿龈沟液IL-6、TNF-α、MCP-1与儿童龋活性及慢性根尖周炎发生密切相关,三者联合CAT分度或可作为预测学龄前龋病患儿并发慢性根尖周炎的有效方案,可为临床防治龋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齿 儿童 学龄前 龈沟液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根尖周炎 预测价值
下载PDF
5种流体树脂与牙釉质粘接性能的对比研究
6
作者 郭欣欣 苗振云 +2 位作者 荆雪 马思雨 李涛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92-199,共8页
目的通过比较Beautifil Flow Plus F00、FiltekTM Z350 XT、SDR、Tetric®N-Flows、Constic 5种流体树脂与牙釉质的粘接性能,为流体树脂的临床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因正畸拔除的成人离体前磨牙50颗,将离体牙随机分为5组(n=10),分... 目的通过比较Beautifil Flow Plus F00、FiltekTM Z350 XT、SDR、Tetric®N-Flows、Constic 5种流体树脂与牙釉质的粘接性能,为流体树脂的临床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因正畸拔除的成人离体前磨牙50颗,将离体牙随机分为5组(n=10),分别为F00组、Z350组、SDR组、Tetric组、Constic组,每组之间互为平行对照组。每颗离体牙颊侧中1/3磨除厚度为0.5 mm牙釉质,以直径为3 mm的圆形形态作为粘接面,每种树脂制作直径和长度均为3 mm圆柱形树脂试件10个,与预备好的牙釉质面进行粘接,自凝树脂进行包埋。将试件进行3000次冷热循环交替实验和37℃恒温水浴24 h实验后,进行剪切强度测试,记录数据;切断的粘接界面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结果F00组的剪切强度为(18.39±2.93)MPa、Z350组的剪切强度(11.03±1.55)MPa、SDR组的剪切强度为(12.77±1.55)MPa、Tetric组的剪切强度为(15.25±1.88)MPa、Constic组的剪切强度为(12.79±2.78)MPa,对所得数据进行ANOVA检验和SNK检验后得出,F00组的剪切强度显著高于其他4组(Z350组、SDR组、Tetric组、Constic组)(P<0.05);Tetric组的剪切强度显著高于其余3组(Z350组、SDR组、Constic组)(P<0.05);Z350组、SDR组、Constic组3组之间的剪切强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5种流体树脂中Beautifil Flow Plus F00流体树脂粘接性能最高,Tetric®N-Flow流体树脂次之,FiltekTM Z350 XT、SDR、Constic这3种流体树脂粘接性能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树脂 剪切强度 粘接性能
下载PDF
不同盖髓剂直接盖髓术在年轻恒牙龋源性漏髓治疗中的应用
7
作者 朱文静 董青山 何捷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517-520,共4页
目的探讨生物陶瓷(iRoot BP)、矿物三氧化物聚合体(MTA)及氢氧化钙(CH)三种材料在年轻恒牙龋源性漏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中部战区总医院口腔科收治的63例年轻恒牙龋源性漏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 目的探讨生物陶瓷(iRoot BP)、矿物三氧化物聚合体(MTA)及氢氧化钙(CH)三种材料在年轻恒牙龋源性漏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中部战区总医院口腔科收治的63例年轻恒牙龋源性漏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21例。A组患者给予iRoot BP覆盖,B组患者给予MTA覆盖,C组患者给予CH覆盖,均治疗1个月。治疗1个月后,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牙髓活力及盖髓操作时间,记录治疗前、治疗1个月时患者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及牙体功能变化,统计三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95.24%,明显高于B组的85.71%和C组的61.90%,且B组明显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牙髓活力正常率为95.24%,明显高于B组的76.19%和C组的57.14%,且B组明显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盖髓操作时间为(2.71±0.42)min,明显短于B组的(3.84±0.56)min和C组的(4.92±0.49)min,且B组明显短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3个月后,A组患者的VAS评分分别为(2.98±0.50)分、(2.17±0.36)分,明显低于B组的(3.76±0.38)分、(3.21±0.31)分和C组的(4.81±0.42)分、(3.82±0.68)分,且B组明显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固定功能、舒适功能、美观度评分分别为(8.93±1.53)分、(8.47±1.73)分、(8.49±1.29)分,明显高于B组的(7.28±1.47)分、(7.21±1.32)分、(7.26±1.35)分和C组的(6.21±1.32)分、(6.28±1.30)分、(6.11±1.27)分,且B组明显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B组的23.81%和C组的3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和C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Root BP应用于年轻恒牙龋源性漏髓的治疗中,可缩短盖髓操作时间,缓解疼痛,提高牙髓活力及牙体功能,减少并发症,临床应用效果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恒牙 龋源性漏髓 生物陶瓷 矿物三氧化物聚合体 氢氧化钙 牙髓活力 牙体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Nd:YAG激光联合氟保护漆预防乳切牙牙本质龋再脱矿的体外研究
8
作者 韩宁 平雅坤 +3 位作者 张润 冯一帆 范伟笑 周永川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18-423,共6页
目的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评估Nd:YAG激光联合氟保护漆预防乳切牙牙本质龋再脱矿的效果。方法收集30颗乳切牙,按不同治疗方式随机分为A、B、C 3组(n=10),每颗牙分成近、远中两部分,分别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自身对照研究,A组为Nd... 目的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评估Nd:YAG激光联合氟保护漆预防乳切牙牙本质龋再脱矿的效果。方法收集30颗乳切牙,按不同治疗方式随机分为A、B、C 3组(n=10),每颗牙分成近、远中两部分,分别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自身对照研究,A组为Nd:YAG激光组(A1组为试验组,A2组为对照组),B组为氟保护漆组(B1组为试验组,B2组为对照组),C组为Nd:YAG激光联合氟保护漆组(C1组为试验组,C2组为对照组)。人工制造牙本质浅龋模型,经过不同方式处理后再次脱矿,使用含荧光素钠的乙醇溶液染色,并制备成磨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样本牙纵剖面的脱矿深度。结果3个组的试验组(A1组、B1组、C1组)脱矿带宽度均小于对照组(A2组、B2组、C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组的对照组(A2组、B2组、C2组)脱矿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组的试验组(A1组、B1组、C1组)脱矿带宽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1组脱矿带宽度明显小于A1组、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d:YAG激光和氟保护漆单独应用,均能达到减缓乳切牙牙本质龋再脱矿的目的,两者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齿 ND:YAG激光 氟保护漆
下载PDF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对复合树脂修复后粘接强度及抑菌性的影响
9
作者 丁清芳 姚志涛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对复合树脂修复后粘接强度及抑菌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下牙合阻生智齿行拔除治疗而新鲜拔除的60颗第三恒磨牙作为研究对象,按要求制备符合试验要求的牙合面龋。40... 目的探讨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对复合树脂修复后粘接强度及抑菌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下牙合阻生智齿行拔除治疗而新鲜拔除的60颗第三恒磨牙作为研究对象,按要求制备符合试验要求的牙合面龋。40颗离体牙用于树脂修复后粘接强度实验,20颗离体牙用于抑菌性实验。将40颗离体牙随机分为A1、B1、C1、D1四组,每组10颗,A1组蒸馏水冲洗牙本质、涂布通用型粘接剂(SBU)后复合树脂堆填;B1组2%复方氯己定(CHX)冲洗牙本质、涂布SBU后复合树脂堆填;C1组2%CPC冲洗牙本质、涂布SBU后复合树脂堆填;D1组蒸馏水冲洗牙本质、涂布2%CPC与SBU混合物后复合树脂堆填,切割检测后计算各组微拉伸强度。将20颗离体牙随机分为A2、B2、C2、D2四组,每组5颗。A2、B2、C2、D2组分别按上述步骤制备样本,紫外灯照射2 h灭菌,20μl浓度1×10^(6)CFU s/m变形链球菌UA159菌液涂抹于BH1琼脂板,培养24 h后测量抑菌环大小。结果C1组和D1组在水中静置24 h及水浴老化条件下的粘接强度均高于A1组和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1组和D1组在水中静置24 h及水浴老化条件下的粘接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2组抑菌环直径为0 mm,B2组、C2组、D2组的抑菌环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C可增强复合树脂修复龋病的粘接强度,延缓老化,防止继发龋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复合树脂 龋病 粘接强度 抑菌性
下载PDF
植物提取物合成银纳米粒子在龋齿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焦璐 王跃武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195-198,共4页
口腔疾病如龋齿是世界上最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发展为系统性疾病。龋齿的预防传统上依赖于口腔卫生和饮食控制,以及其他预防措施。在无机纳米材料中,银纳米粒子(AgNPs)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较强的抗菌活性,在... 口腔疾病如龋齿是世界上最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发展为系统性疾病。龋齿的预防传统上依赖于口腔卫生和饮食控制,以及其他预防措施。在无机纳米材料中,银纳米粒子(AgNPs)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较强的抗菌活性,在牙科治疗中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因此,AgNPs可能为治疗和预防牙齿感染提供新的策略。然而,人们对纳米材料的化学合成存在很多弊端,如有毒还原剂的使用。这也激发了研究者开发使用天然产物作为还原剂的绿色合成路线。与化学合成的AgNPs相比,生物源AgNP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因此,采用植物合成的AgNPs具有抗菌、防污和再矿化的作用,是用于治疗龋齿和口腔疾病有前景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齿 银纳米粒子 绿色合成 抗菌剂 植物化学物质
下载PDF
汶川县残障儿童口腔健康情况调查
11
作者 杨墨轩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调查汶川县残障儿童口腔健康状况。方法以汶川县某福利学校3~18岁173例残障儿童为调查对象,采用口腔检查的方法,了解其患龋及牙周状况,并运用逻辑回归方法研究其口腔健康状况与人口统计学特征(年龄、性别、民族)之间的关联性。通过... 目的调查汶川县残障儿童口腔健康状况。方法以汶川县某福利学校3~18岁173例残障儿童为调查对象,采用口腔检查的方法,了解其患龋及牙周状况,并运用逻辑回归方法研究其口腔健康状况与人口统计学特征(年龄、性别、民族)之间的关联性。通过3个指标(患龋率、牙龈出血检出率、牙石检出率)来确定调查对象的口腔健康状况。结果调查对象龋均为2.77,患龋率为63.0%。其中,12岁以下患龋率(87.7%)明显高于12岁以上(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患龋率(78.6%)高于少数民族(61.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间患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查对象牙龈出血检出率为14.5%,其中汉族牙龈出血检出率(35.7%)明显高于少数民族(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间牙龈出血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查对象牙石检出率为26.0%;12岁以上牙石检出率(31.9%)高于12岁以下(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的牙石检出率(35.7%)略高于少数民族(25.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间牙石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汶川县残障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具有龋均值高、患龋率高、牙周状况较好的特点。该地政府应加强对残障儿童口腔健康的关注,并建立健全相关公共卫生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障儿童 龋病 牙周状况 口腔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一次性根管治疗乳牙龋齿患儿的效果
12
作者 景皓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7期26-28,共3页
目的 比较一次性根管治疗与传统分期根管治疗在乳牙龋齿患儿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首次接受根管治疗的乳牙龋齿患儿,试验组(75例)接受一次性根管治疗,对照组(75例)接受传... 目的 比较一次性根管治疗与传统分期根管治疗在乳牙龋齿患儿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首次接受根管治疗的乳牙龋齿患儿,试验组(75例)接受一次性根管治疗,对照组(75例)接受传统分期根管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成功率、患儿舒适度(VAS)、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96.0%vs.92.0%),患儿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3%vs.1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一次性根管治疗在乳牙龋齿患儿的治疗中表现出较传统分期根管治疗更优的临床效果,可以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治疗不适、缩短治疗用时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性根管治疗 乳牙龋齿 舒适度 疗效
下载PDF
厦门市集美区杏林街道2019年小学生龋齿患病率统计分析
13
作者 刘丹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期126-131,共6页
目的分析厦门市集美区杏林街道2019年6~12岁小学生龋齿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龋齿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调查,选取辖区7所小学的10844名小学生进行口腔检查,其中172名因主客观原因未能参加,实际检查10672名。采用视诊和探诊相结合... 目的分析厦门市集美区杏林街道2019年6~12岁小学生龋齿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龋齿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调查,选取辖区7所小学的10844名小学生进行口腔检查,其中172名因主客观原因未能参加,实际检查10672名。采用视诊和探诊相结合的方法诊断龋齿,采用U检验和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乳恒牙患病率和性别之间的关系、不同年龄组内的龋齿情况、龋齿治疗率的调查情况。结果10672名小学生中有5460名患有龋齿,患病率为51.2%,男女生患病率无显著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加,乳牙患病率逐渐下降,恒牙患病率逐渐上升。在患龋儿童中,只有2197名进行了龋齿填充治疗,平均填充率为40.24%,乳牙填充率高于恒牙。结论厦门市集美区杏林街道小学生龋齿患病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较高。龋齿发生与儿童的口腔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父母的口腔知识水平等因素有关。建议加强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和儿童的口腔保健意识,推广龋齿预防措施,如涂氟和窝沟封闭,提高龋齿治疗率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生 龋齿 患病率
下载PDF
掺钕钇铝钙钛晶体激光结合两种再矿化制剂与早期釉质龋的再矿化
14
作者 许颖华 刘婧 +2 位作者 尤权 文志豪 高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0-365,共6页
背景:近年来,多种激光被广泛应用于口腔医学相关的各种疾病,包括龋病的预防及治疗。目的:探讨掺钕铝酸钇晶体(neodymium-doped:yttrium aluminum perovskite,Nd:YAP)激光联合两种再矿化制剂对早期釉质龋再矿化的作用。方法:将60颗牙釉... 背景:近年来,多种激光被广泛应用于口腔医学相关的各种疾病,包括龋病的预防及治疗。目的:探讨掺钕铝酸钇晶体(neodymium-doped:yttrium aluminum perovskite,Nd:YAP)激光联合两种再矿化制剂对早期釉质龋再矿化的作用。方法:将60颗牙釉质块体外建立人工龋模型后,随机分为6组(n=10):A组不进行任何处理,行体外pH循环;B组进行护牙素(主要成分为酪蛋白磷酸钙复合体)再矿化处理,行体外pH循环;C组进行舒适达牙膏(主要成分为生物活性玻璃)再矿化处理,行体外pH循环;D组进行Nd:YAP激光照射,行体外pH循环;E组进行Nd:YAP激光照射,然后进行护牙素再矿化处理,行体外pH循环;F组进行Nd:YAP激光照射,然后舒适达牙膏再矿化处理,行体外pH循环;再矿化处理2次/d,实验周期20 d。G组为正常对照,未致龋,未进行再矿化处理,仅行体外pH循环。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牙釉质表面的显微硬度、形貌与Ca/P比值。结果与结论:①B、C、D组牙釉质表面的硬度值高于A组(P<0.0001),E、F组牙釉质表面的硬度值明显高于B、C、D组(P<0.0001),F组牙釉质表面的硬度值明显高于E组(P<0.0001);②扫描电镜下可见,A组牙釉质表面存在大量的脱矿孔隙;B组牙釉质表面有矿物质沉积,沉积不均匀且较为疏松;C组牙釉质表面有大量矿物质沉积,且钙化团块间可见脱矿孔隙;D组牙釉质表面较为平整,脱矿孔隙较A组明显变小,釉柱间质有破坏;E组牙釉质表面矿物质沉积较厚,脱矿孔隙明显减少;F组牙釉质表面沉积的矿化物最为致密且均匀,脱矿孔隙细小;③B、C组牙釉质表面Ca/P比值明显高于A组(P<0.0001),E组牙釉质表面Ca/P比值明显高于B、C、D组(P<0.0001),F组牙釉质表面Ca/P比值高于E组(P<0.001);③结果显示,生物活性玻璃、酪蛋白磷酸钙复合体、Nd:YAP激光在牙釉质脱矿后均具有促进牙釉质表面再矿化的作用,Nd:YAP激光联合生物活性玻璃或酪蛋白磷酸钙复合体能进一步加强牙釉质龋的再矿化作用,其中Nd:YAP激光和生物活性玻璃的联合使用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釉质龋 再矿化 酪蛋白磷酸钙复合体 生物活性玻璃 掺钕钇铝钙钛晶体(Nd:YAP)激光 显微硬度 钙磷比 联合治疗
下载PDF
不同显微微创去龋技术治疗老年根面龋的效果比较
15
作者 陈飞 薛芃 +4 位作者 罗强 储德琴 贾婷婷 汪林 储冰峰 《武警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33-38,共6页
目的 比较非创伤性修复技术(ART)、Carisolv Ⅲ化学机械去龋法、超声去龋法与传统车针去龋法配合口腔手术显微镜治疗老年根面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内科2019-12至2021-08就诊的≥60岁,诊断为根面龋的277... 目的 比较非创伤性修复技术(ART)、Carisolv Ⅲ化学机械去龋法、超声去龋法与传统车针去龋法配合口腔手术显微镜治疗老年根面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内科2019-12至2021-08就诊的≥60岁,诊断为根面龋的277例(患牙315颗)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分别为A组(ART法69例,患牙79颗)、B组(Carisolv Ⅲ法67例,患牙76颗)、C组(超声法72例,患牙83颗)、D组(车针法69例,患牙77颗),分别以对应方法在口腔手术显微镜下去龋后,A组用富士Ⅸ玻璃离子水门汀进行充填,其余3组用3M复合树脂进行充填,记录术中各组去龋操作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值,所有患者均进行针对性口腔卫生指导。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回访,采用改良USPHS/Ryge临床评价标准对各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去龋时间:B组[(5.1±1.7)min]> A组[(4.9±1.6)min]>C组[(4.5±1.2)min]>D组[(3.9±1.3)min],除A组与B组、A组与C组去龋用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去龋时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率:B组(17.91%)<A组(26.09%)<C组(40.28%)<D组(76.81%),A、B、C三组疼痛率与D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疼痛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段内各组间、同组内不同时段比较修复体完整性、边缘密合性、边缘着色、继发龋、牙龈炎症、牙髓反应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口腔手术显微镜配合下应用ART、Carisolv Ⅲ法、超声法去龋,除临床操作时间较传统车针法长,均能达到较满意的临床效果且无显著差异,同时患者术中疼痛发生率低、程度轻。这类显微微创去龋技术兼顾了老年根面龋患者疗效与舒适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根面龋 口腔手术显微镜 非创伤性修复技术 CarisolvⅢ化学机械去龋 超声去龋
下载PDF
铒激光备洞后不同流动树脂的充填效果分析
16
作者 李雅 齐凤娜 +4 位作者 胡永青 齐雅丽 郭静 任思伟 李淑娟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1832-1835,共4页
目的分析铒激光备洞后不同流动树脂的充填效果。方法临床实验:选取早期窝沟龋90颗,进行3种流动树脂充填,在3个时间点记录修复体和患牙情况。体外实验:选择离体前磨牙60颗,随机分3组,均进行铒激光备洞后充填,A组constic充填,B组3M^(TM) E... 目的分析铒激光备洞后不同流动树脂的充填效果。方法临床实验:选取早期窝沟龋90颗,进行3种流动树脂充填,在3个时间点记录修复体和患牙情况。体外实验:选择离体前磨牙60颗,随机分3组,均进行铒激光备洞后充填,A组constic充填,B组3M^(TM) ESPE^(TM) Filtek^(TM) Z350 XT纳米流动树脂充填,C组松风Beautifil Flow PlusF03加强型流动聚合体,然后均进行冷热循环试验500次以及亚甲基蓝染色24 h,通过体式显微镜观察各组的微渗漏情况和测量充填体与牙体组织间缝隙宽度,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充填后在1、3、6个月时点记录,结果显示:修复体破损、边缘密合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渗漏实验结果显示:B组与C组,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体组织间缝隙宽度结果测量显示:A组与B、C组相比,充填体与牙体组织间缝隙宽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nstic充填组用时最短;微渗漏最大且修复体与牙体间缝隙最宽的是A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tic 流动树脂 窝沟龋 微渗漏
下载PDF
植物防龋疫苗融合基因表达载体中选择标记基因的去除
17
作者 郎遥玲 王倩 +3 位作者 陈彬 白国辉 管晓燕 刘建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1,共5页
背景:出于对转基因植物的食用安全和生态安全的考虑,标记基因的存留是影响转基因植物的首要安全问题。目的:基于免疫防龋原理,课题组针对表面蛋白和葡糖基转移酶这2种致龋毒力因子,构建植物防龋疫苗融合基因表达载体pCAMBIA-E8-APB-DOC... 背景:出于对转基因植物的食用安全和生态安全的考虑,标记基因的存留是影响转基因植物的首要安全问题。目的:基于免疫防龋原理,课题组针对表面蛋白和葡糖基转移酶这2种致龋毒力因子,构建植物防龋疫苗融合基因表达载体pCAMBIA-E8-APB-DOCK8,为转基因植物疫苗的研发提供基础。方法:该研究运用DNA重组技术,通过DNA片段分离、连接、转化、克隆子检测、测序等系列步骤,将植物防龋疫苗融合基因表达载体pCAMBIA-E8-APB-DOCK8中的选择性标记基因Km和GUS去除。结果与结论:标记基因去除效率达99%,该研究为免疫防龋的转基因植物疫苗的安全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也为其它植物疫苗的载体构建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疫苗 免疫防龋 表达载体 标记基因 转基因安全 E8启动子
下载PDF
基于循证实践的Ⅱ类洞复合树脂修复的操作要点
18
作者 薛晶 杨静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75-387,共13页
邻面龋是临床上的常见问题,对后牙邻面龋备洞后行Ⅱ类洞修复是临床日常性操作,复合树脂充填修复已成为Ⅱ类洞修复的首选方式。随着复合树脂、粘接技术和成形工具的发展,Ⅱ类洞复合树脂修复的理念与技术已出现很多新的进展,本文基于近期... 邻面龋是临床上的常见问题,对后牙邻面龋备洞后行Ⅱ类洞修复是临床日常性操作,复合树脂充填修复已成为Ⅱ类洞修复的首选方式。随着复合树脂、粘接技术和成形工具的发展,Ⅱ类洞复合树脂修复的理念与技术已出现很多新的进展,本文基于近期的文献证据,从受力分析、术区隔离、窝洞预备、护髓处理、成形系统的选择与放置、粘接方案、充填方案以及修形与抛光8个方面对Ⅱ类洞复合树脂修复操作要点进行阐述,为Ⅱ类洞复合树脂修复临床实践提供循证医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实践 Ⅱ类洞 复合树脂 邻面成形 粘接
下载PDF
不同湿度及酸蚀对2种通用型粘接剂粘接强度的影响
19
作者 陈勇 王跃岩 张光东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1070-1075,1080,共7页
目的研究牙本质表面不同湿润度及酸蚀对2种通用型粘接剂——Single Bond Universal(SBU)、Prime Bond Universal(PBU)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0颗人新鲜无龋磨牙,随机均分为6组,制备出一个矩形的平坦、光滑的牙本质粘接面,每个粘接面... 目的研究牙本质表面不同湿润度及酸蚀对2种通用型粘接剂——Single Bond Universal(SBU)、Prime Bond Universal(PBU)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0颗人新鲜无龋磨牙,随机均分为6组,制备出一个矩形的平坦、光滑的牙本质粘接面,每个粘接面被均分为两部分,一侧进行酸蚀处理,另一侧不进行酸蚀处理,利用蒸馏水移液器制备出干燥、湿润和过湿的牙本质表面,分别用SBU和PBU进行粘接。树脂固化后垂直于牙本质表面切割出1 mm×1 mm的柱形小棒,在万能测试仪上测试其微剪切粘接强度;采用体视显微镜观察界面断裂模式,并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组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形态。每两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结果(1)酸蚀模式、粘接剂、湿润度三种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2)在酸蚀组,无论是SBU还是PBU,3种湿度牙本质表面的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未酸蚀组,SBU在干燥牙本质表面的粘接强度明显低于在湿润和过湿牙本质表面的粘接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U在未酸蚀的3种不同湿度牙本质表面的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SBU酸蚀各组比对应的未酸蚀各组能获得更高的粘接强度,但在湿润和过湿条件下,酸蚀与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U酸蚀各组比对应的未酸蚀各组能获得更高的粘接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SBU与PBU相比,同等实验条件下能获得更高的粘接强度,但在酸蚀后的湿润、过湿牙本质表面,SBU和PBU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断裂模式均以界面断裂为主,无显著性差异。(6)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两种粘接剂在酸蚀条件下形成的树脂突更密集、更长,并且有树脂突伸入牙本质小管中。未酸蚀条件下,两种粘接剂形成的树脂突均较稀疏和短小,SBU比PBU形成的树脂突相对较多。结论(1)SBU应用于酸蚀后的牙本质表面对水分的敏感性较低,PBU应用于酸蚀或未酸蚀的牙本质表面对水分的敏感性均较低;(2)SBU和PBU应用于酸蚀后的牙本质表面比未酸蚀的牙本质表面能获得更高的粘接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型粘接剂 牙本质湿度 微剪切强度 酸蚀
下载PDF
牙釉质再矿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20
作者 李全利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23年第2期77-85,共9页
“脱矿-再矿化”动态平衡是牙齿表面在口腔唾液环境中的一种基本现象。龋齿的发生是致龋微生态体系酸的产生导致平衡向脱矿方向移动的结果,但是龋病的发生过程仍然是一个脱矿和再矿化并存的慢性过程。釉质早期病损可通过再矿化得以恢复... “脱矿-再矿化”动态平衡是牙齿表面在口腔唾液环境中的一种基本现象。龋齿的发生是致龋微生态体系酸的产生导致平衡向脱矿方向移动的结果,但是龋病的发生过程仍然是一个脱矿和再矿化并存的慢性过程。釉质早期病损可通过再矿化得以恢复,人们认识到龋损是一个可逆性的过程。随着微创医学理念的兴起,脱矿龋损的再矿化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目前再矿化的作用有限,临床急需开发新型有效的再矿化制剂,重建病损的釉质结构,再现釉质的机械性能、美学性能和生物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过程 龋损 微创医学 再矿化 生物学性能 致龋 脱矿 可逆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